第一篇: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修改)
一路格桑花
办公厅 马爱丽
歌手韩红演唱过一首歌叫《天路》,其中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
青棵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每当听完这首歌,我都不禁会想: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被称为“天路”;到底这条路有怎样神奇的力量,能带给人们欢乐和幸福?这样一条天路又是怎样修成的呢?直到我看了《一路格桑花》这本书,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同时也深深地被一种精神所感动。
书中描写了长年驻守在川藏公路上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的战斗生活情景,没有火爆的场面,没有煽情的对白,没有诡谲的情节,却让人潸然泪下。也许你会觉得作者的写法很传统,这样的调调太老套。但也正是如此简单、朴素的描写,才能让人体验到平凡中的伟大,在都市的喧嚣中寻找到内心难得的宁静,感受到人间的大爱和真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路。
一开始,我一直在想,一部军旅题材的作品为什么不用一个铿锵有力的名字,反而用花来命名呢,看过之后我明白了:
“一路”指的就是川藏公路,简称川藏线,它是连接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唯一枢纽——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茶马古道;打个比方说吧,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1958公里的路程,如果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即使是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川藏线的开通,使天堑变通途,它是连接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生命线”。
川藏线是一条美丽的路,有“中国的景观大道”之称,一路上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但它同时又是一条危险的路,川藏公路含复线全长3176公里,沿途需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
4条江河,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号称中国十大夺命公路之首,在这里泥石流、塌方是家常便饭,洪水、雪崩等灾情更是不断,其中有一段“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的路段,由于在其发生的地质灾害具有数量类型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甚至有“地质灾害博物馆”的称号。
当初为了修通拉萨到成都这2000多公里路,3000千多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东起成都,西到拉萨二千四百多公里的路上,每一公里都长眠着一个年轻的筑路官兵,每一个脚印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由此可见,川藏线的确不愧是一条天路,是一条用血肉铺就而成的道路,是一条生命之路。
再说说格桑花,它是一种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的普通花朵,秆细花小,看上去总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刮的越狂,它的身姿越是挺拔;雨下的越大,它的叶子越是青翠;太阳越是曝晒,它却开得越加灿烂。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从不畏惧雪域的风寒!在藏族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它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书中,川藏线的武警官兵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在随时都可能要面对牺牲的保通任务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任何一点怯懦、犹豫、后退。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感情、青春乃至生命来维护国家民族和他人的利益。他们视战友的生命高
于自己的生命,在这里,生活就是奉献,工作就是牺牲。几乎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物质东西。他们拥有的只是被人理解和也许不被理解的精神和感情,这其中最令他们痛苦莫过于家人的不理解,就算是这样,他们宁愿把这种苦默默地承受下来,为了保卫“天路”的畅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就像那些格桑花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不怕环境恶劣,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把生命无私的绽放在美丽的高原。
书中还着力描写了几个女人走进西藏的故事,她们作为军人的妻子,不仅是要面对常年两地分居的生活,而且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什么时候就会遭遇不测,可想而知,那是一种怎样的内心煎熬。书中的三个军嫂,一个是靠打工养育女儿的农村军嫂,独自一人将孩子抚养长大,却从未和任何人诉过苦,千里寻找失踪十年的丈夫,最终找到的却是丈夫的坟墓;另一个是都市白领军嫂,面对世俗的诱惑,她有过动摇和彷徨,当她来到丈夫身边,却发现了令人震撼落泪的秘密,在大爱面前她终于理解了自己的丈夫的伟大;还有一个军嫂,眼见着丈夫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承受突如其来的痛苦时,刚怀孕几个月的她,毅然决然要把孩子生下来,并且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照顾老公公的重担,坦然面对生活的残酷与考验。这样的爱无不向我们证明了这些可爱军嫂的伟大的人格,她们忍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委屈、孤寂和牺牲,但
她们依然顽强乐观地生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要说,她们也是美丽的格桑花。
格桑花的花语是“怜取眼前人”,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可以说,用“一路格桑花”作为书名,既是对所有川藏线武警官兵和他们家人的歌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这些可敬可爱的人给与衷心的祝福。此外,更是警醒世人,学会珍惜身边的人,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只有学会珍惜,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藏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相信,美丽的格桑花会保佑这些有真情大爱的人永远平安幸福!
第二篇:一路格桑花
一路格桑花
之前不明白这个电视剧怎么要叫一路格桑花这个名字,看完才真正的明白,格桑花是西藏高原上的一种常见的花,它在高原上圣洁、高尚的绽放,一路代表川藏公路,1950年始就一直有很多战士都在为修筑这条路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而许多为这条路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战士,他们年轻的灵魂沿着川藏线像格桑花一般,美丽圣洁的绽放着。
李青格和安静的爱情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点缀,或者说,是将整个故事比作一串珍珠项链,那么他们就是将整串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安静和李青格代表着两类人,所以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安静代表的是像陈凯、文涛那一类型的人,像文涛所说的“名誉、地位、金钱,一个都不能少”,我不能评价他们的价值观对错,只能说他们是积极的入世者;而李青格所代表的是那些在川藏献上为人民默默付出的官兵们,像邓刚、周明、秀兰嫂的丈夫、冯小丽的哥哥等等一些不为人知的不同士兵们,他们是不求功名的默默奉献者。在电视里安插了很多强烈对比的地方,像大学生旅游式的慰问和士兵默默修筑公路的实干对比;又像文涛、安宁和李青格那次半途而费“重走川藏线计划”和伟大的川藏公里工程。都毫不吝啬地把浮躁的世人揭露得体无完肤。对此,我无话可说,本来每一个人的人生观并不是一样的,有人想享受那一份被世人追捧的感觉,所以他会积极在人类自己构筑的复杂规则里适应并崭露头角。而一些人则会坚持听从自己的内心,而做自己愿意而又有实际意义的事实。而我更想做的是后者。
安静也没有谁能过多的谴责什么,并不是谁都能耐得住寂寞当军嫂的,她想追求更高的自我,在广阔的舞台挥洒自己的天赋才能。部队的感化和佛教圣地上熏陶让李青格从一个嚣张跋扈、自命不凡的毛小子变成了一个懂得担当、有责任感的军人。这也让他离安静越来越远,离虚浮的世道越来越远。他们的爱情和军嫂们的坚守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最后的分手也只是必然。他们的爱情只是当时特殊环境下的化学反应而已,就像最后安静所说的“喜欢的并不是现在的我,你喜欢的是当时那个去西藏慰问的纯洁没被污染的姑娘,而我喜欢的也并不是现在的你,我喜欢的是当时那个在西藏给我拍照的那个憨憨的傻小子”。那时他们一个是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另一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而后,面对社会后,他们的经历不同导致他们向背而行,渐行渐远。
最后,来了个汶川地震做结尾,意义深远。在灾难面前,什么爱情、生命都显得如此渺小,对于世界来说你只是可有可无的一个,而对于那些关心你的亲人来说你就是全世界,在地震中很多人都失去了他的全世界。那一刻很多人都懂得了珍惜彼此,邓刚和小红、安静父母都重修于好。“地震的中心似乎不是在汶川,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篇:一路格桑花
一路格桑花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就有这样的多。”梭罗选择了一个人的瓦尔登湖,也有人选择了人来车往的城市森林;有人选择了漂泊奔忙,也有人选择了闲适从容;有人选择了追名逐利,也有人选择了献身理想。不管怎样,首先生活才是重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过是我们不同的人身追求。对我而言,我不希望配合这个世界,但希望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件需要努力添墨描绘的作品,我希望它是彩色的饱满的,充满故事值得回忆的,因而我选择了开满格桑花的林中小径,那里干净温暖,花香鸟鸣,天空离我很近很近,放佛伸手就能摘到天空中的云朵。我憧憬着从山间小路泥泞走过看喷薄日出的美景,告别了在沿海公路驻足停步看落日沉稳的风景。
格桑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越狂,它身越挺;雨越打,它叶越翠;太阳越暴晒,它开得越灿烂。这是它所选择的生活方式,顽强,勇敢。认真地生活,努力地感受,听从自己的内心,只有当心灵跟上你的脚步时,你才能走得从容与洒脱。做能做之事,尽全力,愿所行之路是脚踏实地的厚重。也许很多的付出与努力都不会被看见,被理解,但是我想一路走来,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而这将会是我最大的收获。
当然,对自己所选之路更多的是期待与憧憬,只是会时常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力不从心而倍感遗憾,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实在薄弱,无法撼动现实的残酷。然而,更多的时候,依旧是告诉自己:做应做之事,做能做之事,尽全力。这样纵使有朝一日回首来时的路,也不会为曾经的轻易放弃而后悔。选择这条路的原因很简单:给青春留下一些值得珍藏的记忆。一直坚信,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是自己心甘情愿去做就会变得简单而没有任何复杂的理由和借口。韶华易逝,走过青春的驿站,有人无怨无悔,有人空悲长叹,有人激情燃烧,有人萎靡涣散。而我的青春岁月选择的是做一件让我这一生值得去回味的事情。既然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那就争取用有限的时间来延长生命的宽度吧。当我们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时,是否也曾羡慕斜角那条道路上行走着的朋友?羡慕常常只是因为不可得而羡慕,而得到了却又继续转移羡慕的目标。认真地热爱生活并热爱生命,热爱自己所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自己所选便是自己所爱。
青春兵荒马乱,美得想一个遗憾。告别大学校园,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以此为圆心,可以画出无数半径,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各不相同却异彩纷呈,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半径,在未知的未来将它延生成无限可能。心中长着一朵格桑花,它执着,勇敢,顽强。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而我将与青春结伴,一起走过那一路盛开着的格桑花。用青春与汗水谱写一首关于成长、关于理想、关于奉献的歌,响彻在那遥远的天边!
第四篇:电视剧《一路格桑花》观后感
电视剧《一路格桑花》观后感
由陈胜利导演的军旅情感电视剧《一路格桑花》正在央视一台黄金时段播出,虽然只是播了几集,但我很快就被该剧迷住了,当然是每集必看,越看越感动。
该剧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友情、家庭冷暖与国家利益的交织抉择,演绎出当代都市青年和川藏线军人鲜为人知、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再现了武警交通部队几十年来为西藏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这是一个发生在川藏线上的故事。大学毕业生李青格为了破解父亲的西藏情结,毅然放弃了都市舒适的工作,从军来到西藏,当了一名武警交通部队的“学生官”。在藏历新年的联欢会上,因突发的灾难结识了艺术学院来西藏采风的漂亮女生安静。两人稍纵即逝的爱情童话,却因安静家庭的变故变得一波三折,让刚到部队的李青格面临各种艰难决择。在追寻为川藏线牺牲和奉献的军人足迹过程中,李青格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渐渐理解了父亲,也读懂了西藏和川藏线上的绿色群体,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女主人公安静在经历了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的情感纠葛之后,既没得到理想的爱情,又失去了追求生活的热情,选择了逃避。可就在她即将出国的一刹那,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于是一切因此改变。她在寻找跟随部队在震区抢险的李青格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灾难的残酷与人性的伟大,灵魂得到了涅盘重生。在为灾区募捐晚会上,她跳了一曲《一路格桑花》的藏族舞蹈,表达了对牺牲、奉献和爱的理解。
在亲历了无数惨烈的自然灾难和令人心碎的生离死别之后,他们深切地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爱的真谛。于是,在坚守与放弃、相信与怀疑、爱情与友情、小我与大我,内地的喧嚣与高原的宁静、都市文明与雪域文化的强烈碰撞,个人情感与神圣职责、家庭冷暖与国家利益的交织抉择中,演绎出了一幕幕当代都市和川藏线上军人鲜为人知而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再现了军队几十年来为西藏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所做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诠释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查阅有关资料后我才得知,格桑花又名“吉样花”,常年生长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域高原上。终年饱受雪色滋润,使得弱小的枝杆在寒风料峭中如精灵一般愈加生机,显示出了小小生命的悠远与深遂。
我没有亲眼看见过格桑花,不太懂得她所包孕的独特意义,但打心底里喜欢这种默默无语、备受天地精华浇灌的小花。她不如玫瑰的猩红妖艳,也不如百合的仪态万千,甚至比不上任何一种有色有味的花朵。然而她就是她,始终以一朵花的名义默默地生存着,带给高原无尽生机的同时,也给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带来了一份静静的萌动和心情的感动。
平日里,打开电视,我最爱看的就是那些有关军旅生活的故事短片。渐渐地,我了解到了很多战士在个人情感、家庭冷暖与神圣职责、国家利益的抉择中毅然选择了后者,并演绎出了一幕幕当代都市和边境线上军人鲜为人知而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
花总是有所代表的。或者存在,或者生命,或者爱情,或者希望。你知道吗?从选择军人选择高原开始,战士们就已经把青春年华全托付给了飘扬在高原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全托付给了延绵的山脉和紧贴胸前的老枪。他们平日里除了男人一般勇猛的训练执勤外,还得像女人一样细心的美化营院,更多时候就像装扮自己一样,倾注无比的爱和热情。于是在哨所周围,总是绽放着不败落的格桑花,在阳光的恩惠下呈现出姿态万千的笑容。此外,士兵们还把这碎星点的小白花移植回来种在罐头盒中。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这些花,在簇簇新绿的映衬下,给营区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有花的日子,可以不想家,可以感觉不到苦累,以至于在这饱受雪水滋润的小花面前,一切一切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而去。
为了养好这些花,士兵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从雪原移植下来,又从山下背来适合生长的土壤。那错落有致的花丛中浸注了一茬又一茬士兵说不尽的心情。或许没有人能够用心去体会这些格桑花在雪原的经历,于是就有许多人疏忽了艰难生存于高原的军人。据说,每年大雪封山的日子,哨所来的每一封信大家都要轮流阅读,无论信中是喜从天降抑或祸事来临,大家都为之欢喜为之忧虑;倘若有人收到女朋友的照片,那一个个肯定都要“搂抱”着过把瘾,然后在放声大哭中又要坚强地握起钢枪站岗巡逻。这哨所中惟一表达生命勃发的格桑花便成了心灵永远的寄托。
一到冬天,满目苍痍,整座高原又恢复了白色,泛泛白雪射出的光让士兵们尝尽了孤独的滋味。每个人心中都极其强烈地期望能够见到树,那怕是一抹淡淡的绿色。为了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好多人利用休假的机会不远千里从多内地种籽,却每每以失败而告终。有位班长曾把家乡见土就扎根的槐树籽带来种下,然后每天都精心培土浇水,待几十天过后发现全无动静。性急的他径直翻土去看,却发现种子一个个全瘪了,气得他恨恨地拿拳头直往土里砸。曾经有记者多次采访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士兵们,在高原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大家竟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最想看见绿”。
为了绿,喀喇昆仑山上出现了这座孤坟。坟里葬着一位年轻的士兵,他就是海南籍战士张迎峰。他刚来到哨所时,面对这种布满白色恐怖的环境惊呆了。荒山野岭到处是雪,如何在这白色的世界中生活简直是无法想象。有一天早晨,他突然发现对面山上似乎有棵树在风中飘摇,于是便穿上笨重的大头鞋、皮大衣,拿着战备锹出去了。他决心把这棵树扛回来,把最大的希望以实物的形式带给战友们。整个上午,他在雪地里摸爬滚打,总算走近了那棵树。却发现是当地人用石头堆成的玛尼堆,上面插着一根树枝,树枝上面缠着五颜六色的经幡。经风一吹,远远看去像树的样子。
满腹懊恼的他无可奈何,只得打道回府,路途不小心滑进了一条狭谷。找到他时,他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准备挖树的战备锹。如花一般的年龄,就这样为了生命的绿色,为了战友们在高原上化作了一掊沙土,从此再没回来,只是孤独地睡在荒山野岭中,陪伴着旷空冷漠的土地,给本来就沉重的土地又添了份悲壮的色彩。
面对格桑花,想起那些为了祖国的安宁、人们的幸福驻守边关而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士们,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别无言语!
比起默默无语的格桑花,想想这些武警交通部队几十年来为西藏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形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爱意的方式,在我的心目中,唯有这格桑花最令我心动!在即将迎来八一建军节的日子里,我衷心祝福这带给高原无尽生机的一路格桑花永远绽放!
第五篇:一路格桑花小学生读后感
篇一: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一路格桑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川藏沿线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李青格是一个士兵中尉,因为组织上的安排进入川藏线修路武警部队。刚到部队他是一个鲁莽冲动的青年,可是在部队的一件件事却改变了他。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李青格的改变历程:一个怀揣圣洁梦想的冲动青年——→一个在内心混乱的纠结者——一个内心洁白的圣徒。
剧中穿插着他的一段感情故事,关于这段感情我不敢妄加推断,因为毕竟每个人的感情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一笔带过。
从开始到结尾整个故事都是围绕青藏高原开展的,站在海拔高的地方满目都是大片的洁白的云,这也正是象征了主人公所追求的圣洁和梦想,我个人认为正是这种离天空近的地方才会让人们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无边,才会使人们变得慢慢纯真起来。
一个暑假里我都是在无聊和无所事事中度过的,但是我通过看电视剧却懂得了许多和很久不曾有过的感动。不管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还是于自己的良心,我想我都应该保持一份纯真圣洁的心灵!
篇二: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前不久,我在中央一套收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一路格桑花》。
剧情梗概是:在川藏线上的解放军李青格,在联欢晚会上阴差阳错地认识了一位叫安静的大学生。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在川藏线上筑路中,教导员遇难,大队长邓刚也找到了失踪多年为救自己恩人的老兵妻子“秀兰嫂子”。在汶川地震中,安静对自己做出的决定产生了动摇,用一曲名为《一路格桑花》的舞蹈来表达了对川藏军人和爱情的感知。
看完这部《一路格桑花》的电视连续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有感恩的心。要像剧中川藏的筑路大兵叔叔一样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他们都不怕苦,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也要学习他们自觉、自主。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以大兵叔叔们为榜样,做任何事都要锲而不舍,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篇三: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中央电视台在放映电视剧《一路格桑花》真的让我很感动,所以上网找到这本书,细细地品味。真的让我好感动。
以前曾听说过西藏的种种故事,西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圣而纯洁的,梦想中的天堂。或者每一个人都想去那里看看,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格桑花,而重要的是那里有一群纯朴而可爱的人,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优秀军人背后种种的辛酸。
以前在路上看到军人很羡慕,羡慕他们的橄榄绿的服装,羡慕他们的崇高的职业,更羡慕默默无闻为他们奉献的妻子……当时打算嫁给一个军人,只是自己阴差阳错却没当一个军嫂。真的好遗憾。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的艰难和死的容易,看见了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绿色群体。内地的喧嚣与高原的宁静、都市文明与雪域文化的强烈碰撞,个人情感与神圣职责、家庭冷暖与国家利益的交织抉择,演绎出一幕幕西藏军人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格桑花对于我来说更有一层神秘感,以前不知道这种花,从朋友那里听说了在网上找到了图片传上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篇四: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中央电视台在放映电视剧《一路格桑花》真的让我很感动,所以上网找到这本书,细细地品味。真的让我好感动。
以前曾听说过西藏的种种故事,西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圣而纯洁的,梦想中的天堂。或者每一个人都想去那里看看,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格桑花,而重要的是那里有一群纯朴而可爱的人,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优秀军人背后种种的辛酸。
以前在路上看到军人很羡慕,羡慕他们的橄榄绿的服装,羡慕他们的崇高的职业,更羡慕默默无闻为他们奉献的妻子……当时打算嫁给一个军人,只是自己阴差阳错却没当一个军嫂。真的好遗憾。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的艰难和死的容易,看见了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绿色群体。内地的喧嚣与高原的宁静、都市文明与雪域文化的强烈碰撞,个人情感与神圣职责、家庭冷暖与国家利益的交织抉择,演绎出一幕幕西藏军人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格桑花对于我来说更有一层神秘感,以前不知道这种花,从朋友那里听说了在网上找到了图片传上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篇五: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央视《一路格桑花》剧终了,最后是以汶川大地震为结局的。尽管我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但我还是被深深的感到了。
我觉得还是安静这个人物刻画的比较真实。作为一名非常有潜力的舞蹈女孩,她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在琐碎的现实与梦想之间摇摆不定,更真实的显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心理状态。如果不是因为王珏事件,如果不是遇到李青格,也许他就是另外的一个王珏。生活教会我们渐渐长大。
陈凯作为一名商人追求金钱是他的商业本色,捐资助演也不是每个商人所能做到的。他的一句“我身边根本就不缺女人”真实的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面。
其实在剧中更应该被人称颂的应该是邓刚、李青格等人,他们在边境的生活是常人所无法想像和理解的。正像商人陈凯所说:他们是男人中的极品。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群勇于奉献和牺牲的人,才有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在这个小三泛滥的时代,也许郭红嫂子的寂寞也许应该称之为幸福的寂寞。
篇六: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现在每天都会看一路格桑花,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纯粹的情感剧呢,原来是一部反映工作与家庭之间,还有小家与大家之间关系的戏。
我是不轻易尝试爱情的人,这么大还没谈过恋爱,说起来别人有的还不相信呢。在一路格桑花里喜欢的人物有安静,李青格,还有郭红。安静和李青格之间的感情演绎的很到位,让人非常的向往。
通过这部戏让我知道,如果以后有了男朋友一定要理解他的处境,他的工作,对他好。爱情里面只要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爱都是相互的。我突然觉得女孩子其实不要太保守自己的爱,该表达的时候就要表达,不要认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主动。爱他,就让他知道。
郭红在一个单位的时候,他的老板对他明显的有好感,但是已经为人妻的郭红,把那种感情处理的很好,最后毅然离开了那家公司。让我觉得女人无论何时都要明白自己的角色,都要使自己每时每刻都优雅,自尊自爱。当一个女人埋怨自己的丈夫有婚外情的时候,她有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呢?是不是自己结了婚之后就不注重个人的打扮,修养,举止,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了呢?有没有给自己的婚姻生活注入新鲜的元素呢,谈恋爱时的撒娇,现在都忘了吗?要明白,没有哪个男人舍得抛弃一个贤妻良母。
事业,家庭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平衡两者。而且我相信,适合我的肯定会出现的,就像相信黑夜总会结束,黎明总会到来一样。
篇七: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现在每天都会看一路格桑花,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纯粹的情感剧呢,原来是一部反映工作与家庭之间,还有小家与大家之间关系的戏。
我是不轻易尝试爱情的人,这么大还没谈过恋爱,说起来别人有的还不相信呢。在一路格桑花里喜欢的人物有安静,李青格,还有郭红。安静和李青格之间的感情演绎的很到位,让人非常的向往。
通过这部戏让我知道,如果以后有了男朋友一定要理解他的处境,他的工作,对他好。爱情里面只要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爱都是相互的。我突然觉得女孩子其实不要太保守自己的爱,该表达的时候就要表达,不要认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主动。爱他,就让他知道。
郭红在一个单位的时候,他的老板对他明显的有好感,但是已经为人妻的郭红,把那种感情处理的很好,最后毅然离开了那家公司。让我觉得女人无论何时都要明白自己的角色,都要使自己每时每刻都优雅,自尊自爱。当一个女人埋怨自己的丈夫有婚外情的时候,她有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呢?是不是自己结了婚之后就不注重个人的打扮,修养,举止,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了呢?有没有给自己的婚姻生活注入新鲜的元素呢,谈恋爱时的撒娇,现在都忘了吗?要明白,没有哪个男人舍得抛弃一个贤妻良母。
事业,家庭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来平衡两者。而且我相信,适合我的肯定会出现的,就像相信黑夜总会结束,黎明总会到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