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村镇建设简介(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
XX镇村镇建设简介
XX镇位于ZZXX区东北部,与长沙跳马、浏阳柏加相毗邻,距ZZ市区和长沙市均为25公里,属长、株、潭三市融城半小时经济圈腹地,区位优势独特;云龙大道、长株高速及老株长路穿境而过,主干线云峰大道横贯东西,交通优势便捷。XX镇辖9个社区,226个居民小组,5952户居民,2.2万人口,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花卉种植是XX镇的传统支柱、特色产业,享有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授予的“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花木之乡”美誉,XX镇曾荣获“湖南十大魅力乡镇”、“ZZ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ZZ十强乡镇街道”、“ZZ市文明村镇”。2011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4588万元,同比增长4.81%;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5元,同比增长23.11%;全部工业增加值5616,同比增长21.17%;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6615.7万元,同比增长10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16万元,同比增长27.86%;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290万元,同比增长171.84%;全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3087万元,同比增长39.37%。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以开展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坚持走好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努力将XX镇打造为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金牌乡镇。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对形势新变化,落实发展新要求,认真做好XX镇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云龙示范区正式挂牌成立,XX镇也积极开展了总体规划的修改与编制工作。到2010年5月,XX镇实现了村镇布局的总体规划,并着手开展村镇建设。统筹确立了“云峰湖村庄整治”、“五星村庄整治”、“XX旺塘产业基地”、“XX集镇商业城镇”等一大批项目,并在2011年前全部启动。
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努力提升XX镇经济发展速度。在ZZ市委市政府、云龙示范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以坚定的发展信心,奋力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产业机构调整,大力发展传统花木产业的同时,促进休闲旅游、食品餐饮等行业大力发展,建设蔬菜基地等特色产业,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实现大幅度提高,2011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5元,比2006年增长5824元。
第三,倡导集约新生活,建设低碳型城镇,全面抓好XX镇节能减排工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XX镇坚持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确保主干路线红线宽度,加强镇区环境监控,努力改善水体污染状况,重点控制因项目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为全镇居民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生产环境。2011年XX镇加大城乡同治工作力度,在全镇范围内,增设了数百个垃圾桶,全镇100%的村级实现垃圾户分类、村收集的机制。2010年,我镇斥资百万新建两个星级垃圾集中处理站,力求在镇区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居民改水改厕工程,90%以上民居完成“双改”。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园林乡镇,努力营造健康舒适的宜居环境。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多方筹资2千多万元,硬化锡兴线、云桥线、五石线等三十多条乡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健全了乡村道路网。同时启动或完成了长株高速XX互通、华强路、云龙大道、云峰大道复线、云水路、XX路、北欧环线等道路基础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骨干山塘扩容被覆125处,扩容8.6万立方米,改善了水源不足、用水困难的局面。全面美化整治马鞍、XX、五星街道集镇,改造了沿街人行道、绿化带、下水道、门面广告牌等,美化了街道形象,提升了街道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
第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居民幸福感,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XX镇努力探索公共服务模式,以自筹资金加政府补贴的方式,完成了五星集贸市场建设,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此外,通过募集捐款,修复了云峰湖烈士墓、五星烈士墓,充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筹资建设住房安居工程,逐步完成农村低保户住房改造。完成两所学校提制改造,整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确保境内生源获得优质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努力提升XX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各社区医疗服务站考核,确保全镇医疗网店合格达标,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建设XX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在各社区建立农家书屋,建立居民活动中心语影剧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总之,XX镇通过创新模式,拓展渠道,努力加强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小城镇建设,并将在建设省级示范乡镇的工作上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第二篇:全市村镇建设示范乡镇申报材料
全市村镇建设示范乡镇申报材料
※※市村镇建设示范乡镇申报材料
※※街道位于※※城区中心,辖区面积47.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现有27个社区。XX年全街道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6亿,比XX年增长35.3%,实现财政总收入5.53亿元,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增长47.7%,居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增长14.6%,城镇化率达到37.6%,比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大※※、新※※”的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严细管理,全力打造城市建设第一平台,城区建设、旧村改造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街道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经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村镇建设示范乡镇的要求,现申请参加全市村镇建设示范乡镇考核评比,同时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一个“高”字,高起点完善村镇建设规划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历来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早在1992年就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制定了《※※城区规划建设方案》,科学安排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精心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和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小区绿地比例,描绘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高规格细化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了旧城改造、绿化亮化、工业园区开发 建设等十几个专项详细规划,增强了规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新区建设后,我们又适应新区建设的需要,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修订了罗庄街道分区规划图,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XX年,我们又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陶瓷商城、万泉商场、※※建材批发市场、于泉庄金昊小区、湖南崖金湖新村、韦姜屯小区、王庄小区的详细规划,新增详规覆盖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街道城区详规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
二、突出一个“快”字,高标准抓好村镇建设
一是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几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先后对城区罗三路、罗四路、罗五路、龙潭路、宝泉路、文化路等二十条道路进行了硬化,形成了“十纵十横”的网格化道路交通格局。并按照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全部配套了排水系统,铺设了人行道板,安装了路灯,栽植了绿化苗木,绿化、亮化率达到100%。XX年,我们又投资260万元,对路面损坏比较严重的建设街、宝泉路西段、文化路西段、罗七路进行了重新硬化,硬化路面6.5万平方米,投资150万对罗五路、文化路、商业街人行道重新铺设了人行道板,较好地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投资200万元对罗三路排水系统、宝泉路排水系统、小黑河、电厂河、南涑河等城区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和清淤;投资400万硬化了村间道路10条,硬化面积8万平方米;投资156万新建了朱张桥沟东村涑河桥、朱张桥东南村涑河桥两座中桥。
二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我们牢固树立“建设一流宜居城市”的理念,在完善城市功能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几年来,累计投资20亿元,建成了龙潭公园、宝泉寺公园、罗庄动物园、振兴广场;建成了万泉商城、龙潭商业街、罗四路餐饮娱乐服务一条街、陶瓷商城、建材批发市场和文化南路陶瓷一条街;建成了自来水公司,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建成水冲式厕所2处,设置垃圾箱240个,摆放点90余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XX年,我们又投资40万元,建成了世纪广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1.2亿元,建成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森罗生态游园;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建材批发市场三期工程,新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450万元,改造了山西头、朱张桥东北村、窑汪崖等村的自来水管道,更换供水主管道13公里,使全街道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加快旧村改造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旧村改造,XX年有三个社区进行了旧村改造,其中韦姜屯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连泉庄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于泉庄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另外还有湖南崖、闫泉庄、朱张桥河北、王庄、朱陈西 村、朱陈东村、西山等村正在积极进行旧村改造规划和手续报批。
四是加快完善城区绿化。XX年,我们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活动,加大了城区绿化投资,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措施,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2600平方米,补植行道树1800株,栽植各类苗木16000余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良好的生活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者,XX年,全街道新上技改投资达到4.1亿元,新上项目21个,新建厂房、车间2万平方米,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XX年,全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188.7亿元、销售收入186.8亿元、工业增加值52.8亿元、利税15.84亿元,分别增长14.2、16.3、35.4、56.4%。
三、着眼一个“细”字,高效能抓好村镇建设管理
一是组织措施严细。办事处成立了城建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城建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村镇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设立了建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村镇建设业务管理、指导服务工作。
二是规划管理精细。建立工程建设申报制度,严格控制管理程序,村镇各类建设项目严格实施“一书两证”和《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制度,并办理开工、定位、放线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由街道村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对 建筑质量把关,实行安全管理,使全街道建设、规划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XX年,我们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工作,深入开展了治理滥搭滥建、乱圈乱占、清理占道经营活动,拆除违章建筑2200余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600余处,较好地维护了全街道建设秩序。
三是卫生保洁工细。办事处设立了环卫处,配有垃圾清运车7辆,叉车3台,垃圾箱240余个,专职环卫工人70余名,负责城区主要道路的日常清理清运,消除了“三大堆”,保持了城市环境的整洁,办事处建委与驻地道路两侧的沿街门头签定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致管理,真正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确保城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了城区形象,为居民创造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三篇:大河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 大河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本着打造“青山环抱、碧水环绕、山水相依、生态宜居”新大河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小城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镇机关建设方面。一是对办公楼主体进行了改造、室内进行了装修、院内进行美化、硬化,给机关同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新建一座文化、计生、社会事业综合楼,该楼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建造用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室内配置了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镇区建设方面。一是投资40万元对街区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新安装街道路灯10盏,沿河墙体美化改造3000平方米,栽植景观树1000余株。二是投资300万元对街区上河段600米河道进行护砌、加固,沿河南岸新建了12米宽、河北岸8米宽的滨河路。下一步将在滨河路两侧种花带、风景树、安装路灯等,实现滨河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并对河南岸200亩空旷地进行开发,可建成2500人的居民区,将居住在交通不便深山区的居民进行迁移,拉大镇区框架,提升城镇承载力。在小城镇建设管理上,坚持物业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集镇管理水平。
第四篇:镇小城镇建设情况简介
**********小城镇建设情况简介
**********镇是自治县东南部连接外县区最多的区域,共有8个县内外乡镇与之相接,现镇政府驻地古城口,历史上就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多民族聚居区和商品集散地,辐射半径约20公里,服务人口约5万人,是省道****公路区重要的人流物流中心。近年来,随着年产75吨原煤的****露天煤矿的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和三产服务业规模急剧扩大,仅镇区中心集中商户100余家,日流动人口过千人,车流量日均超过300辆,因此,新建小城镇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作用。
**********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始于2005年,2009年完成了村镇建设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2011年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城镇规划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镇区功能定位为集行政、商贸、文教、居住为一体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新镇区。依据现有布局和未来发展远景,分为社会管理服务区、商贸区、居民区和生态休闲区四大功能区。根据小城镇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重点,近期主要工作是市政道路建设、供排水工程和商贸区改造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今年,我们抓住全县公租房建设项目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县上支持,吸纳社会资金,总投资****万元,在规划商贸区东端建设框架式2层(局部3层)公租房**栋****套******平方米。在资金未到位的情
况下,通过住户集、政府挤、建筑企业垫等多种方式,现已完成****栋****平方米主体、**栋****平方米基础建设任务,工程可望在10月底竣工交付使用。能有效解决****余名公职人员和****多名三产服务人员的生活居住困难;概算总投资万元的道路及供排水工程,也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在进行工程设计,预计9月底前完成招标并施工。这两项支柱型项目的实施,对繁荣镇区经济,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全镇城镇化水平有显著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近一步争取县上支持,计划于2013年完成商贸区西端的开发整修和社会管理服务区的办公设施完善、环境条件改善等基础建设服务,是****集镇区域以崭新的面貌、亮丽的特色、完善的服务功能,重新焕发其商服重镇的引领作用。
第五篇:石墙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石墙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今年以来,石墙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投资700余万元,实施了2公里的邹两路镇驻地段综合改造工程。其中排水、硬化、绿化、亮化投资500余万元,弱电下地投资200余万元。整个工程,清除道路两侧线杆200棵,拆除电缆1000对10000米,割接光缆26条15000米,新放各种电缆5000米、光缆18000米,将架空线路全部入地;新建道路两侧地下排水沟渠、管涵4200米、砌垒雨水口130个,铺设3米宽人行道11000平方、路沿石8000米,栽植红枫、樱花、紫薇等背景树木500棵,法桐行道树800棵,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等地被植物39万棵,绿化总面积11000平方。综合改造后,加上新增绿化带、人行道,道路由原来的22米加宽到40米,排水、硬化、绿化、亮化等各种功能配套齐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和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