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头站乡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头站乡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头站乡党委、政府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今年累计投入小城镇专项资金6500万元,用于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了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及聚集效应,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着“高起点规划城镇、高质量建设城镇、高标准管理城镇”的经营理念,聘请专家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系统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着力打造“龙江第一乡”。目前,头站乡新建住宅楼17栋,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建6栋,3万平米,进一步提高群众居住条件;投资150万元建设16000平方米革命老区休闲广场一处,进一步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投资30万元对卫生院门前公路进行了拓宽,进一步提高交通的承载能力;投资30万元进行了街道亮化、绿化、硬化,在主街路两侧安置垃圾箱、摆放花坛,一个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已经形成。
第二篇: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垦利经济开发区新年收“大礼”
稿件来源:李洁宋倩
垦利讯 日前,垦利经济开发区收到了一份来自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礼”,一面“锐意进取科学发展谋新篇 热情服务和谐发展创佳绩”的锦旗,感谢开发区管委会为保障万达集团500kv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建设项目顺利投产提供的各项优质服务。2010年,垦利经济开发区在建项目35个,投产23个,产值641亿元,利税57亿元。
多年以来,垦利经济开发区创新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廉洁、高效、文明、规范的服务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擦亮了服务的窗口。
“服务是立区之本”,垦利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大项目服务,特事特办,尽可能缩短审批流程,优化办事程序,最大程度减少工作环节。一窗受理、一站办公,限时工作制、服务承诺制,这一系列细化的服务规章,让投资者在最短时间内办完所有手续,尽快落地投产。针对主导产业和大项目,开发区还制定了多项配套扶持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申报。在开发区的扶优创优政策下,2010年,山东万得福集团3万吨/年大豆浓缩蛋白项目和胜通钢帘线有限公司10万吨/年钢帘线项目等高新技术项目相继投产。
“细节决定成败”,垦利经济开发区注重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2010年8月,区内胜通钢帘线有限公司急需引入一批技术人员。薪酬方面,应聘的技术人员都很满意,但他们提出安置孩子上学的问题却让企业犯了难。企业找到了开发区,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及时了解情况,多方协调,终于联系了一所重点小学解决了这些技术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使他们感到非常满意,当即就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协议。总经理刘安林感激地说:“开发区全力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留住了我们的心。”垦利经济开发区优质的软环境,赢得了前来投资考察企业的信赖,2010年,引进项目33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228亿元,完成投资88亿元人民币。(李洁 宋倩)
第三篇:再接再砺,再上新台阶
再接再砺,再上新台阶
2011年3月25日
中馆驿镇计生办
2010年,中馆驿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市计生局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始终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常年抓,抓常年,较好地理顺了生育秩序,规范了生育行为,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市计生考核结账从2009年的倒数第三名上升至第十名,基本完成了镇党委2009年初制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一、2010计生工作基本情况:
中馆驿镇位于麻城市西南,是西城新区的核心区,版图面积171平方公里,辖42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人口7万余人。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全镇新增出生人口912人,其中男孩464人,女孩448人,计划内生育838人,计划外生育74人(含多孩4人),计生率91.89 %,多孩率0.44%,出生性别比103.6%,期内出生各项指标均符合市计生局年初下达的计生责任指标要求;现有孕妇217例,其中,政策内一胎172例,政策内二胎(含政策内多胎6例)42例,政策外二胎3例;共落实长效节育措施748例,其中上环449例,男扎7例,女扎216例(其中双女户结扎75例),人流55例,引产21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67.09%;征收社会抚养费105万元,性别比控制、出生上报、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部分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理清思路,健全组织,强化保障。
2010我镇提出了“以优质服务主,以宣传教育为主,以利益导向为主”的“三为主”工作思路,不断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村民自治,倡导科学文明的婚育新风尚。成立了镇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党委班子成员分片驻点,强化考核机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对计生办人员配备做了重点考虑,安排了13人的专门队伍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并首先保证计生经费拨付到位,为我镇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和财力保障。
(二)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
镇党委、政府对计生办工作人员施行了“分线、包片、驻点”的责任落实机制,即计生办工作人员按线分工、分片包干、全员驻点,对各总支、村实行“月结月清月通报”的工作督办机制,即每月召开一次全镇计生专干例会,对上月各总支、各村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结账,清理清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并将结账情况和整改结果在全镇通报,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增强了计生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全镇计生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计生办主任鲁性高同志被评为全镇“党员先锋示范岗”,曹坳村计生专干刘春仿同志作为全镇先进典型在全镇七一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抓好计生基础工作。
镇计生办以市“两清两落实”、“两实”全覆盖、跨乡购建房屋移交和计生、卫生信息通报等工作的开展为契机,每月15日至20日定期对各村上报信息进行核查,狠抓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截至2010年12月底,共补登、完善信息缺失值17000余项,删除重卡800余份,新建卡片700余张;移交跨乡购建房屋对象32户,信息系统完整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以优质服务为抓手,服务广大育龄群众。
为满足广大育龄妇女对生育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方面不断提高的服务需求,我镇坚持以公益性为根本、以群众自觉自愿为原则、以优质服务为抓手,在市计生局、市服务站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09年3月,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生殖健康普查活动,用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镇43个村(社区)开展生殖健康普查,全镇育龄妇女7603人参加了检查,在家育龄妇女参检率达到82.91%。这次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由以管理为主到以科技服务为主、由服务项目单一化到多元化、由群众要服务到上门送服务的转变。
(五)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镇人多地少、紧接城区,外出和流入人口均比较多,流动性比较大,流动人口是我镇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针对这一实际,镇计生办通过发放卡片、印制标语、发送短信等手段,加大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流动人口的守法意识,利用节前节后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有利时机,主动上门办证,使
流动人口同常住人口一样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2010年6月和2011年1月,计生办分别对各村流动人口进行了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镇计生办针对节前节后流动人口办证集中的特点,为方便群众,组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年前一直上班到腊月29,大年初三就开始上班。2010年全年共新建流动人口信息卡片1900余张,办理流动人口证明材料2307份,流动人口办证率、信息入库率、联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以计生文明执法和“百千万”活动为主线,深化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利益导向长效机制。
镇计生办每月20日定期对计生办工作人员和各村专干进行培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定期对各村计划生育公布栏、宣传栏、宣传标语进行抽查,督促各村建立计生宣传阵地,采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国策的认识了解和加强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开展计生文明执法活动活动。以服务站、办证室和社扶费征收为重点,狠抓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通过召开专干、群众座谈会的形式,征求村专干和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意见、建议,清理查找行政执法和服务群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制定了《计生办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计生服务站管理办法》、《计生办、服务站值班制度》,进一步规范计生执法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开展计生“百千万”活动。2010年共建设四个示范村,转
化六个后进村,表彰计生文明户369户,结对帮户61户计生困难户,严格落实奖扶特扶、放弃二孩生育奖励、中高考加分、双女户结扎奖励等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积极做好将计生困难户纳入农村低保的工作,通过以典型引路、以利益为导向、以先进为目标,推进利益导向长效机制的建立。
(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我镇在村级计生工作中开展了计生创先争优活动。计生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争当优秀计生专干”为主要活动内容。一是将全镇村(居)委会专干分批上挂到计生办轮训锻炼,每次3-4人,每次轮训锻炼时间一周,目前已全部轮训完毕,专干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二是创建计生工作先进单位。镇计生办通过对各村信息上报、手术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分项考核、综合结账的方式,评选出5个计划生育先进村,在2011年全镇三级干部大会上进行了表彰。三是争当优秀计生专干。通过对各村专干日常业务年终结账,考核评选出优秀计生专干6名,给予了表彰。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全镇计生工作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总之,在省、黄冈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市计生局具体指导下,中馆驿镇2010计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全镇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中馆驿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2011年,中馆驿镇党委、政府一定紧紧围绕上级领导的安排部署和市计生局责任指标要求,将人口和计生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绷思想弦,突破重难点,争取中馆驿镇2011年 度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浅析界头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浅析腾冲市界头镇小城镇建设
[内容摘要]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然而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当中,人们因为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的发展模式,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在注重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间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导致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腾冲市界头镇小城镇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腾冲市界头镇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关键词]腾冲市界头镇;小城镇;生态问题
一、腾冲市界头镇概况
(一)腾冲市界头镇地理位置
界头镇位于腾冲县北部边境,沿高黎贡山西麓走向,属龙川江源头上游怀抱中的“花园盆地”,距缅甸重镇密支那的板瓦镇仅40公里,故名界头。全乡国土面积864平方公里,东与保山接壤,南与曲石相接,西与明光、固东两乡唇齿相依,北与明光、怒江州泸水县毗邻。全乡辖28个村民委员会,360个村民小组,679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67000余人,分布有回、白、傈僳等少数民族。界头乡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里居住,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界头旅游资源奇特,风光旖旎迷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人文景观,被《中国国家地理》和全国媒体评选为“云南最美的地方”;界头乡境内共有别具风格的温泉6处,已勘探出的金属矿物有铅、锌、锡矿、氧化锌、锑矿、铁矿、及一定数量的金矿、银矿和铌钽矿,非金属矿物有煤矿、硅藻土、硅灰石、硅酸盐矿等。
(二)腾冲市界头镇经济现状
1.烤烟产业提质增效。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抓手,以烤烟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着力打造一流、绿色、生态新烟草发展的“高黎贡山界头模式”,烤烟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机械化耕作等方面取
得较大突破,烟叶质量明显提高、效益明显增长,烤烟种植面积、产量、烟农收入、财政收入实现5连增。
2.粮油生产稳步增长。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妥善处理粮烟矛盾,在种植烤烟面积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加大推广旱作立体栽培、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力度,粮食稳中有增。农业生产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效益逐步提高。
3.特色经济林产业强势推进。五年来,立足镇情、顺势而谋,坚持走烟下田、树上山入地的发展思路。以泡核桃、红花油茶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共种植42.93万亩特色经济林,人均6.21亩,平均保存率达95%以上,年均增8.59万亩,增幅为20%,发展规模居全县首位。
4.畜牧业取得较大突破。五年来,坚持“小区养殖,合作社带动”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6.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石斛、双孢菇、姬松茸等产业,大力推广蔬菜规模种植。
二、腾冲市界头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一)自然资源浪费
腾冲市界头镇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其相当一部分依靠于以土地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造成了我国部分小城镇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
经济发展占用大量耕地、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中低产田面积大等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耕地经营规模小,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布局分散;城镇用地结构及布局不合理;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建设较混乱;开发区布点数量多,土地开发无序,浪费现象严重。
(二)生态破坏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外延式扩张,腾冲市界头镇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和产能的增加,大量工厂从城市迁到小城镇,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从而使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现象突出。
(三)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城镇功能布局不合理,居住、商业、工业等功能分区混乱。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缺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河道,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均比较低。城镇道路不足,交通拥挤;小城镇绿地用地不足,绿化覆盖率低。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薄弱。
三、腾冲市界头镇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管理不善等因,制约了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安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创新体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政府转变观念加强投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
(二)提升腾冲市界头镇干部的环保意识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城镇领导干部应该提升生态管理意识,注重在生态考核指标上进行严格控制。政府通过监督和管理手段,实现政策调整、法律规范和管理规划。实现对企业、农村和各部门间的协调,积极的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生态保护的实现,创设生态保护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有效的保障。
(三)引导生态产业与生态农村的建设
农村的生态建设发展必须充分依靠农村生态经济建设,以多样化农村产业结构图,推动农村生态建设的发展,提升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生态产业的发展为生态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技术支撑,从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的角度,积极地引导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
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从腾冲市界头镇的产业格局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注重两点,一方面因地制宜,另一方面注重合作。丰富农村的产业模式,通过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的相互促进,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调整生态产业
格局。在企业的吸引上严格把关,对进驻的企业进行污染评估,鼓励具有生态产业创新的企业进入农村。对于农村的所有产业部门提出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在最大程度上减低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的破坏。在专门的环境产业部门间注重污染治理、生产清洁技术、绿色产品生产和环境功能服务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生态产业引导,实现生态产业的长远发展。
2、加大生态农村建设力度,注重农村生态产业推广和宣传,融入到市场当中,实现农村特有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将产业化经营和市场营销手段相结合,提升生态产业环境下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带动农村的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村发展生态旅游,进行农村生态资源整合,形成具有整体优势性的服务产业模式,充分的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结语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先、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原则,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市)为抓手,注重农村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辖区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3:35-36.[2]刘铮,陈浩.生态城镇建设中的政府责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05:55-58.[3]杨继学,杨磊.论城镇化推进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52-156.[4]郭明顺,陆琳.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0,08:46-47.[5]王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构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02:15-19.
第五篇:全力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创先争优全力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1年,市作风办坚持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引导示范作用,使市直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效能不断增强,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精心组织,坚持科学的工作导向。一是反复论证,科学制定全市机关作风建设的工作意见。紧紧把握机关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在深入总结、不断探索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市委的有关精神,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全市机关作风建设的工作意见《关于2011年在市直机关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意见》,明确了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载体、主要内容、工作措施,确保全年作风建设开好头、起好步、不松劲。二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不定期编印了9期《机关作风建设简报》,在全市积极宣传机关作风建设的先进经验,同时还发挥网络、公开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
引导我市机关单位形成争当先进、共创良好机关作风的局面。
(二)落实整改,发挥考核的督办作用。为了确保作风建设考核工作不走过场,将2010机关作风建设考核满意度测
评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各相关责任单位反馈,督促其积极查原因并加强整改工作。各有关责任单位都能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剖析原因,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到目前为止,除少数因客观因素而无法整改的反馈意见外,其他所有的反馈意见基本都得到了落实和改进,切实巩固了作风建设成果,机关工作效能得到提高。
(三)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考评机制。通过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各类座谈会、调研会,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机关作风建设考评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1年党政机关作风建设考核实施意见》(讨论稿),并征求市机关作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同意,最后经市党政领导班子会议通过形成了我市今年机关作风建设考核的纲领性文件。今年的机关作风建设考核实现了创新,在政府专项服务测评方面增加了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对建议和议案、提案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和党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领导干部评、考评结果确定、奖惩办法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实行考评结合,增强了考评工作的针对性,力求把考核和评议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全面、更科学。
(四)狠抓落实,切实增强考核实效。发挥机关作风建设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考核结果和受评单位的“面子”和“票子”结合起来,对作风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对落后的单位给予批评。在具体考核中,每个受评单位的得分由“政府专项
服务测评”、“服务对象直接测评”、“考核小组集中评”这三大部分组成。通过公众评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有助于了解机关工作、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获取党政机关在效能管理方面的信息,找出管理和服务与公众需求的差距,引导和强化党政机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党政机关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