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第一篇: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是200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是鄂尔多斯市唯一家省级高新技术工业园区;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2004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列为全区20家重点扶持园区;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全国13家之一)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10年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也是自治区“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沿黄沿线19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镇境内,地处自治区“小三角”经济圈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富集。东依矿产资源富集的千里山13公里,南距工业城市乌海15公里,西距吉兰太盐厂150公里,北距巴彦淖尔矿区200公里,这些矿区储有大量的煤炭、石灰石、石膏、萤石、高岭土、天然碱、工业盐、膨润土等30多种可利用资源。黄河流经境内,水源充足。京兰铁路、110国道纵贯全境,京藏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互通,乌海机场距园区3公里,已构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是西部最具投资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黄金地带。

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40平方公里,由生活服务区、主体产业区、现代物流区、终端产品区四部分组成。截止2010年,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实施了道路、管网、供水、供电、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重点产业区已实现了“九通一平一厂一站”的一类园区建设要求。园内工商、税务、电信、学校、医院、酒店等服务部门齐全,为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园区落户企业有30多家,先后引进了蒙西、神华、北方电力、星光煤炭、双欣资源、君正化工等知名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高新材料、建材、冶金、化工、电力、物流六大产业平台和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煤化工、氯碱化工、冶金制造、现代物流六大循环产业体系,构筑了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发展模式。截止2010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21%;税金7.5亿元,同比增长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9200元。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按照“以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以生态牧业建设新牧区、以高端产业建设新园区、以城乡统筹建设新蒙西”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工业高端化为方向,以PVA/PVC延伸新型化工、硅铝深加工及其他新型加工为主导,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为配套,建设自治区“小三角”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集群和新技术应用研发集中的西部一流特色园区,打造国家级终端工业品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9%,超400亿元;财政收入

年均增长47%,超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6%,超7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加2.7万元和1.1万元,超5万元和2万元。

我们诚邀海内外客商莅临园区参观考察和投资兴业,我们将以真诚的态度、一流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与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园区以工业高端化为方向,以PVA/PVC延伸新型化工、硅铝钢深加工及其他新型加工为主导,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为配套,建设自治区“小三角”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集群和新技术应用研发集中的西部一流特色园区,打造国家级终端工业品生产基地。(附:蒙西工业园区招商项目一览表)

产业定位及招商方向:

蒙西工业园区依托科技创新,走循环发展之路。大力引进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新型企业,主要发展高新材料、建材、冶金、化工、电力、物流六大领域,全面构筑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煤化工、氯碱化工、冶金制造、综合物流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发展模式,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产出效益高、形成一定规模的现代循环经济聚集区。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是鄂尔多斯市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地。基地位于东胜区与康巴什新区之间(北距东胜城区9公里,南距康巴什新区5公里),东临210国道,南接109高速公路,新建的包西铁路沿边穿过,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产业发展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物流服务区。其中,产业发展区分为电子科技产业区、汽车制造产业区、重型机械生产加工区、轻型机械生产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是经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重点工业区,地处我区罕台镇和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境内,控制区面积6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40km2,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40亿元[1]。其中首期建设面积约25km2,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1亿元。

(一)规划思路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按照生态型、园林式旅游型工业城标准进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水、电、热、气、通讯、排污等管网全部一次性下地;地貌尽量保持原有形状,建筑设施随坡就势,错落有致;路网疏密相间,首期建设区规划道路总长75公里,主干道路面宽达60米;绿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规划绿化面积13.3平方公里,绿化率达53%。

(二)产业定位

产业发展贯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开发及零部件生产,煤机、化机等专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设备生产、高新材料加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按照产品关联、上下游配套的原则,精心打造几条精深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力争建成中国西部一流的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实现增加值约280亿元,实现税收约45亿元。

一、上海庙开发区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立

上海庙开发区是200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也是经过全国清理整顿开发区后保留的全自治区47个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设立党工委和管委会,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2003年11月鄂尔多斯市委任命了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2004年7月基本配齐了领导班子其它成员,包括三名副主任、一名党政办主任、一名财政局长、一名党政办副主任。下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局。

(二)开发区规划建设

上海庙开发区辖两个工业园区,即上海庙工业园和敖勒召其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自治区批准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7平方公里(上海庙工业园5平方公里、敖勒召其工业园2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12月底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160万元,完成敖勒召其工业园区“六通一平”工程,上海庙园区征地、规划和电力建设工程。

(三)开发区企业构成截止2004年12月底累计入驻企业26家,开工企业22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生态旅游企业2家,生物制药企业2家,食品加工企业4家,高载能企业3家,能源化工企业8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家,商贸流通企业3家。其中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14家,3000至1000万元的6家,1000至500万元的3家,500万元以下的3家。

(四)上海庙开发区发展远景目标

2005年工业增加值10000万元,上缴税金168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10000万元,招商引资15000万元。2006年工业增加值14000万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15000万元,招商引资20000万元;2007年工业增加值28000万元,上缴税金48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15000万元,招商引资30000万元;2008年工业增加值42000万元,上缴税金72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8000万元,招商引资35000万元;2009年工业增加值63000万元,上缴税金108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7000万元,招商引资40000万元;2010年工业增加值70000万元,上缴税金120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5000万元,招商引资5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上缴税金的平均增幅分别达到47%和48%。

第二篇:内蒙古工业园区

(1)内蒙古定位及工业发展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定位于五大产业:煤炭、电力、冶金、稀土、化工。而能源工业则是特色经济的核心。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已探明储量2234亿吨,远景储量1万亿吨:储量1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17个、50亿吨以上的有9个,百亿吨以上的6个;天然气的储量也很大,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天然气资源,储量超过7000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分散在华北、辽河流域的石油资源,今年的产量大约是200万吨。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指出,煤化工将实施煤-电-化一体化战略,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废水等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链,提高煤制气、转炉气、焦炉气和煤层气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特色煤化工经济区域的建设,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到2010年,化工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其中煤化工750亿元。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约1.2万亿吨,仅次于煤炭第一大省山西。

(2)内蒙古工业园区布局与规划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的决策和有关指示,为更好的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领导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办组织人员,认真研究了当前六大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期间发展“六大优势产业”的具体对策措施意见及目标。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六大优势产业”是: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能源工业

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

煤炭工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能力。建设两个亿吨以上、三个5000万吨以上产量的重点煤炭基地,新开矿井年产能要高于120万吨、露天矿高于300万吨。建设乌海焦煤基地和古拉本无烟煤基地,提高我区特种煤的开发能力。逐步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区煤炭产能达到4亿吨,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积极发展洁净煤生产,煤炭洗选比重达到60%。

电力工业加快电源点和电网建设,重点建设西电东送、煤电一体化和区内用电项目,鼓励和支持自备电厂建设。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00万千瓦。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重点在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地区建设大中型风电场,扩建新建中小型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加快电网建设,形成多条交、直流外送通道和区内500千伏主网架结构电网。

天然气工业重点建设苏里格、大牛地和乌审等大中型气田,天然气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石油工业加快对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的勘探和开采步伐,推进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 化学工业

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提高加工深度,在资源产地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若干大型化工基地。新增甲醇系列产品1000万吨,煤焦化系列产品1000万吨,煤制油、聚氯乙烯各500万吨。

煤化工实施煤-电-化一体化战略,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链,提高煤制气、转炉气、焦炉气和煤层气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特色煤化工经济区域的建设,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大唐国际多伦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等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大型煤炭液化、煤焦化、甲醇及二甲醚、甲醇制烯烃、煤焦油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天然气化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快建设鄂绒集团、临海化工集团合成氨、尿素等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合成氨、尿素、液体燃料等系列天然气化工产品。

盐碱化工在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扩张产业规模。充分发挥煤、电、盐等资源优势,实施兰太实业40万吨聚氯乙烯、海吉集团14万吨聚氯乙烯等重点项目,突出发展氯碱化工,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大型煤电-电石-氯碱-聚氯乙烯联合生产项目,稳步发展金属钠、氯丁橡胶、甲烷氯化物等产品。

★ 冶金建材工业

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和玻璃等产业,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钢铁工业加快产业重组,实施包钢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中厚板、汽车板、特种钢、稀土钢和不锈钢等的比重,全区钢产能达到1500万吨。

有色金属工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加工水平。依托包头铝业、希望铝业、霍煤集团铝业等优势企业,加快发展氧化铝,突出发展精铝、铝板带、高档铝箔、稀土铝及铝基系列合金材料,适度发展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品。

建材工业以水泥、玻璃为主,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扩大浮法平板玻璃生产规模。充分利用高岭土、风积沙等资源,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 农畜产品加工业

重点发展乳、肉、绒、粮油加工等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乳业继续建设大型加工项目,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乳制品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扩大乳制品的市场占有率,确保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两家龙头企业进入世界乳业二十强。肉类加工业以牛羊肉加工为重点,全面发展肉类产业。按照国际肉类安全卫生标准,以品牌经营为切入点,培育草原兴发、伊盛、科尔沁牛业等一批现代化加工企业。

羊绒加工业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加工水平,在自主研发、创国际品牌和建立营销网络方面取得突破,稳定鄂尔多斯、鹿王等名牌羊绒制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粮油加工业提高小麦、玉米、油料、马铃薯等的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发展东部地区的玉米、大豆和蓖麻,西部地区的小麦、向日葵和番茄等农产品的加工,力争在玉米加工和转化上取得较大突破。

★ 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运输机械和特种工程机械,促进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提高重大装备成套水平、产品配套和自主技术开发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按集团化、专业化模式进行重组、联合和分工。在发挥现有军工企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生产领域,建设包头、呼和浩特机

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扩大重型汽车、重型矿用车、工程机械、铁路车辆、风电设备、牧业机械和数控机床卡盘等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稀土深加工和生物制药业,增加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积极发展数字电视、高端手机、液晶显示器、光电基础材料和器件、多晶硅、单晶硅等,开发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产品和数字音视频产品。

稀土产业在稳定发展上中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下游产品,突出发展稀土新材料、元器件和应用产品等下游产品。加快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净化催化材料、发光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的发展步伐,延长产业链,构筑稀土产业集群。

生物制药和特色制药产业围绕农畜产品及特色植物资源,培育中蒙药、生物制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产业链和功能性食品产业链。

第三篇:内蒙古蒙元文化景观

蒙元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蒙元文化,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举措。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蒙元文化的摇篮,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走向辉煌的地方。13世纪初,中国北部的蒙古民族兴起,成吉思汗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草原的蒙古帝国,影响所及,震撼了当时整个世界。50年后,即13世纪中叶,他的孙子忽必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立元上都,元代纪年开始。随着元朝的建立,中国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与战争,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封建王朝。欧亚大陆由战争转为和平,长期的封建壁垒被打破,东西方的交流空前频繁。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杰出代表的蒙元帝国,不仅实现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同时也在广泛的领域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史证明,蒙古民族在推进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蒙古史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经千百年的历史兴衰,却始终没有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至今,生活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蒙古族仍保留着浓厚的蒙元时代遗风,极具传奇色彩。

为深入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蒙元文化旅游精品,弘扬蒙古民族在创造世界文明史的历程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为世界蒙元文化研究搭建平台,推动锡林浩特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锡林浩特市在争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蒙元文化苑。

为加快项目的进展,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民族化的原则,将蒙元文化苑建设成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精品。蒙元文化苑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美术协会、内蒙社科院等多家学术机构,众多专家反复论证、研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编制整体规划。由清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院对蒙元文化苑整体景观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布局,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建筑设计。

蒙元文化苑总投资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蒙元文化博物馆、民俗馆、民族歌舞剧院、蒙元文化研究中心、蒙元历史名人雕塑群和科技文化长廊等,集中展现蒙元的辉煌历史和蒙古族对世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是一座全面反映蒙元历史的旅游文化景区。

蒙元文化博物馆,是蒙元文化苑的核心建筑,通过文物鉴证蒙元时期的辉煌以及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体现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目前,蒙元文化博物馆内藏有蒙元时期印章、符牌、服饰、金银器、石雕、陶瓷、绘画、兵器、建筑构件等文物,涵盖了蒙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馆藏文物中有将世界火炮史提前34年的铜火铳;在中国陶瓷史中为元代所独有。尤其是蒙元时期的纳石失织金锦和各类丝、毛织品藏品丰富了我国馆藏服饰纺织品的种类,填补了部分历史时期服饰纺织品收藏的空白。蒙元时期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馆藏文物中,蒙元时期的文物数量较少。蒙元文化博物馆以其独特和极具价值的藏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蒙元时期的历史文物收藏。

蒙元历史名人雕塑群,通过雕塑展示蒙元时期的辉煌.通过人物展现历史画卷,它涉及蒙古族军事、文化、艺术、医学天文等领域,近200多件(组)雕塑,以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展示蒙古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雕塑分为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族雕塑群、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雕塑群和以明安图为代

表的科技文化名人雕塑群。

民族歌舞剧院,通过动态的形式再现蒙元历史曾经的辉煌.主要通过展示民族歌舞、民族婚礼、好来宝、马头琴演奏、长调歌曲等活动,动态的再现蒙元时期辉煌的历史,同时兼顾大小型会议。

蒙元文化苑计划总投资3亿元,其中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景观等。蒙元文化苑建设项目整体策划、规划、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苑区供水、供电、部分道路和雕塑工程已完成。计划2007年年底工程全部完工,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建设蒙元文化苑,是锡林浩特市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景点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建成必将为世界蒙元文化研究提供有力平台,使蒙元文化研究视点由国外移至国内,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蒙元历史专题研究基地,有利于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提升锡林浩特市文化旅游品位,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为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做出贡献

蒙元文化影视城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境内,景区总占地28000亩,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蒙元文化影视城由鄂尔多斯万德龙实业集团投资兴建,规划占地面积为64万平方米,是集影视拍摄、宗教信仰、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美食养生、特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影视旅游区。2011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中国(鄂尔多斯)蒙元文化影视制作总部基地”成为全国首座蒙元文化影视城。

影视城由4面造型各异的边城组成,每面城墙边长800米,大小箭楼40余座分布其中,东、西、南、北4座城楼宏伟壮观,各具风格,城楼宽度30多米,高度达18米左右。城池内设有诸多场景,其中位于中央位置的“金顶大帐”直径有34米、高度达22米,真实再现了成吉思汗建立的横跨欧亚草原帝国的处理军政要务所在地。围绕

“金顶大帐”四角的是直径18米的大包,戏中“成吉思汗”、“窝阔台”、“脱烈哥那”、“察必”、“托雷”、“蒙哥”、“忽必烈”等重要人物的场景都将在这几座大包中拍摄。城池中两座行军作战的将军大帐,用于拍摄战争中的戏剧场景,池中大小蒙古包共116座,组成多座蒙古军的军营营盘。

影视城中设有赛马场、摔跤场、射箭场等,各场景占地面积均达300多平方米,作为蒙古王公贵族休闲、娱乐、练功的场所。剧中成吉思汗、忽必烈的移动行宫——“大帐车”有140平方米,汉妃豪华勒勒车和各种大小勒勒车共30多辆,攻城器械战车5架,是按古代战车1:1的比例建造,其高度达5米左右,长度6米左右,战车的造型为纯蒙古草原风格,是目前国内已上映的任何古典历史电视剧中都从未出现过的造型,场景中各个营盘还布置有大量的蒙古民族日常生活道具,如水罐、奶桶等。

影视城中同时建有蒙古将军衙署1处,蒙古王爷府1处,藏传佛教喇嘛召1处,三处建筑共占地4.5万平方米左右,将军衙署是蒙古军政要员处理军政要务的政府级所在地;王爷府在剧中用于蒙古各部落贵族、王爷生活之地;影视城的喇嘛召主要体现蒙古民族信仰藏传佛教。在进入影视城正门的右侧建有直径30米、高1.5米的祭台一座,用于蒙古军出征前祭祀长生天之处,平时可用于早拜太阳,晚拜月亮,9根高高耸立的九尾白毛纛环绕祭台,象征着草原帝国的威风

与权力,黑白两只苏勒德一左一右竖立在金项大帐的台阶下,左黑、右白,黑色代表战争、白色代表和平。

西乌旗蒙古汗城

蒙古汗城旅游景区位于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西乌珠穆沁草原,南与赤峰市相接,公路里程为360 公里,西与锡林浩特市相连,路程150 公里,总面积2.3 万平方公里。交通便利,空气清爽,草原风光旖旎。蒙古汗城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以蒙古民族文化观光、休闲娱乐和草原观光为主。整体布局是以《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汗城为蓝本进行修建的。整个景区分为中心区、西区和东区。蒙古汗城旅游景区建筑风格以元朝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部落风格为准,旅游区域为5000亩,一座直径18米的固定式多功能蒙古包金顶大帐,外观体现民族特色,内部设计突出宫廷风格,面积为260平方米,是旅游景区的综合性娱乐场所。以金顶大帐为中心,两边各有一座直径12米的固定式蒙古包为会议厅和商品展览部。

第四篇:蒙医蒙药内蒙古行

兴安盟“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

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传承蒙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紧紧抓住蒙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入广泛地开展蒙中医药科普宣传,为蒙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蒙中医药更好地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三、活动意义

通过在全盟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蒙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集中展示蒙中医药悠久的历史和科学的理论,特别是在蒙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方面的独特方法和显著疗效,依托“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平台,让社会了解蒙中医药为中华繁衍生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蒙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蒙中医、认识蒙中医、感受蒙中医,让蒙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

四、活动日期

全盟“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活动日期为:2009年7月—9月

五、活动内容

(一)各旗县市卫生局高度重视“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活动,尽快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机构和由当地知名蒙中医药业务骨干组成的“蒙中医药专家组”,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师资力量。

(二)各旗县市卫生局负责组织本地区面向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的蒙中医药科普宣传与健康知识讲座。在开展活动期间盟级蒙中医医疗机构至少举办3次社区(乡村)医生蒙中医药知识培训、10次社区百姓蒙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旗县级蒙中医医院至少开展3次蒙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10次社区百姓蒙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三)各旗县市卫生局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或宣传栏进行“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活动宣传,并将宣传结果形成信息及时上报,各地至少上报信息4篇。

(四)组织蒙中医义诊咨询,发放蒙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

(五)活动期间要注重文字、图片、影像、音像资料的收集,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及信息上报工作,活动期间形成的资料收集齐全与活动总结一并上报盟卫生局。

(六)本次活动作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届时将查看各地活动期间形成的文字资料做考评依据。

附件2

第五篇:内蒙古如何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怎么办理?

内蒙古如何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怎么办理?

一、企业自我评价

认定企业需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并对照《认定办法》第十条和《工作指引》中相关规定,作出企业自我评价。经评价后认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二、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材料 1.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的复印件;

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6.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三、合规性审查

认定机构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根据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关认定意见。

四、认定、公示、备案与发证

认定机构对企业进行认定,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期间没有异议的,即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接着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企业认定结果,并向申请认定的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快速咨询平台:***(微信同步)

负责人:姜学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