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第一篇: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川通服德阳分公司魏翔

“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这是北大校长周其凤在2012年本科毕业典礼上发出的感慨,是谁让他说出如此发自肺腑的话,是一位保安,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年轻人。

他叫甘相伟,07年9月2日,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北大学子一起,踏进了他心目中的圣地—北京大学,不过不同的是,别人是新生,而他是以保安的身份来北大就职,每天面对过往的学子和教授,让相伟心中那颗不安分的种子开始生长,保安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修行,一次难得的升华,每一份工作都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他处在保安位置,在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面前,并没有感觉自己低人一等,相反虚心请教,去旁听讲座,常人认为北大课堂与一名保安毫不相干,而相伟却将宝贵的学习资源收入囊中。

他的自传读后受益匪浅,颇有所感。父亲早逝,从苦难中走出的相伟,用血泪为我们书写了一位不屈的人,一个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年轻人,因为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是一份难能可贵的财富,生命也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激发潜能,生命的确贵在有痛可受,正因为此,他才如此珍惜当前的工作,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常言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朝向何方,步履沉重也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一种从苦难中磨砺出的坚持,锲而不舍的决心,即使自己处在团队的最低层,也要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善于从领导或同事身上发现闪光点,取长补短,以此激励自己。勤能补拙,知识改变命运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更需要看清空洞价值观,一种忽略了自身价值而一味寻求包装的价值取向,即使得到了社会地位也是稍纵即逝的。

相伟的拼搏历程也体现出一种创新理念,出生不重要,所处的位置不重要,但你的方向和方法是重要的,如果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相伟一辈子都只能是个保安。在确保工作顺利完全的情况下,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站岗的休息时间去旁听讲座,相伟抓住了别人没有抓住的学习机会;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价值,并善于总结自身未完善之处,需要一种创新思维对当前处境进行分析以至改观,这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更好体现。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断自我完善也能体现 人生的辉煌。

我们的血液里应该流淌一种叫做自立自强的东西,让我们能放开视野,能够承受肩上的重担。在工作的路上不断拼搏,在拼搏的路上不断求知,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创新,在创新的同时不断自我完善,方能一路清晰,步步为营;用求知的眼光在工作的路上以创新的思维努力拼搏,方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篇:站着上北大

看着手中合着的书,书里的主人公让我感动、让我佩服,他是北京大学的保安兼北京大学的学生——甘相伟。他一边保卫着学校安全,一边充分地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他每天努力工作,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学习„„

甘相伟,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死了,他父亲死后,母亲的精神也曾差点崩溃,但因为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坚持了下来。而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靠一个女人又怎么能支撑起一个家庭?这时他的三爹不顾自己已经订婚,毅然决定来照顾他们。甘相伟小时候学习很好,却高考失利,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自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学法律。他没有以挫折失败为理由和借口,放弃自己心中的那片神圣。他宁愿放弃工作的机会,也要到北京大学当保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心中一直想着要报答他的母亲,他的三爹„„

这本书写的是甘相伟对北京大学的向往和在北京大学发生的事,他的孜孜不倦和好学让我佩服,让我震撼„„甘相伟小时候和同伴们谈论打工的事时,很多同伴都向往打工,因为那证明不用读书了,长大了。而甘相伟则更向往读书,但是等甘相伟考入他们镇上的“北大”——广水一中,但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自卑感,就连他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也是很不标准的。他瞒着父母退了学,去打工,第一次感到了打工的无聊,赚钱的不易,在磨练中成长„„

我很佩服他,他能在困难中坚强学习。而我们以一点点失败挫折就轻言失败,似乎忘了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还有一句名言可以送给他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坚持就放弃了。我们要学习甘相伟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要轻易说放弃。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有利条件。

第三篇:读《北大高效学习法》有感

读《北大高效学习法》有感

李炳华

“读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掌握高效读书方法也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之一”。打开高效学习法这本书封面,这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睛,让我想要一探书中的究竟。是的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高效率的学习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北大高效读书法为我们想要成为读书的成功者,指明了一个方向。

目录一共把本书分成了六章,其中强化你的学习动机、提高成绩的方法、增强你的记忆力这前三章,为进行成功学习作了简要说明,而“如何学好各门功课”则是具体到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书为我们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作用点,学习使用的力度,不失为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指出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平时的时间点滴,而养成了的好习惯可以终生相伴,好习惯用到学习上更是如此。诚然学习是一个求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千日之功也。这个功夫全要在平时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上面。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好的行动,进而就会有好的回报。一些平时习惯好的,并进而考上了各类名牌大学的学习尖子就是好的证明例子。

请看北大学子如是说的:“学时专心致志,玩时酣畅淋漓,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走神;对待任务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一做就完,绝不拖泥带水;对每一项学习任务,无论大小一律认真对待,不马虎了事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了一些习惯,获益匪浅,直到了大学,仍然保留了很多高中的习惯”。

那么什么叫做好的习惯?那些习惯比较适合学生呢?人人都想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那是一种理想。多数的学生都是从一字一句、一言一行学起,从点滴做起的。好习惯来源于平时的养成,老师的因势利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是二个相辅相存的环节。如把学习语文、英语的早读课这种习惯反复多次后,再坚持一阶段时间,过后回头一瞧,会发现原本的与现在的大不相同了。这就是习惯的养成。高效率课堂的得来,也是平时的一种积累和习惯的养成。比如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不能少的三步曲,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几个步骤,把握知识的要点。学有余力的学生下了课,还可能会把课堂笔记和自己在听讲中领悟到的道理拿出来反复比较,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甚至前后进行联系,融会贯通,以便能总结出一点规律。再如学完了一章节或一单元后自己总结,有什么重要的定理、公式、概念等等把它吸收消化等等。平时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件先后次序,这样不仅避免了到期没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使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比如到了高三,学生就要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牺牲一切可牺牲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充分利用早、中、晚时间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时不时地把高一高二的笔记翻出来回顾,我以前所教的学生到这时为止,他们自己有几本平时整理好的难错题,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有效途径。真象北大学子所说的:“碰到想不明白的题目或道理,我一遍遍地思考,而我恍然大悟时,高兴得简直比喝了一大杯冰水还舒服。星期天,本可以好好睡觉休息,虽然我也很累很困,但我仍然无法放下课本,放下钢笔”。与困难抗衡的确让人疲惫,但当你胜利时,心中会无比畅快。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会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也是一种好的习惯,你说可不是吗?

第四篇:读北大一星事迹有感

读北大一星事迹有感

药学一班

我读到了关于梁岩的采访。让我感触很深。

从他回答记者的问题和记者对他的描述,我发现了他很多很好的品质。例如,梁岩说他曾经调皮,但在初中时开始正视自己和今后的道路。从这里我看见了他不一般的自制力。我也不是什么乖孩子,但我从来就失败在如何控制自己,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未来。我知道,要从顽皮中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是很困难的。但是他办到了。所以我敬佩他,要向他学习!

在此我引用一段他与记者(北大青年)的对话

“好!下面,你凭感觉告诉我,在你的朋友中,通过校学生会途径结交的和非校会途径结交的比例。凭感觉哦!” “……7比3吧。”

“那么,好朋友的比例呢?”

“9比1吧。”

我惊讶于第二个比例,因为我也凭感觉认为,好朋友的比例应该更加均衡一点——至少比7:3要小。于是我加了第三个问题:“那么,真正交心的朋友,各有几个?” “5比0。”

他对朋友的理解让我也十分惊讶,不过我很快释然了:他是一个真挚的人,他对它的每一个朋友都是真挚的所以认为自己的每个朋友都是要好的。都是真心的好朋友。交心的朋友竟然是五比零。没错,他对每个朋友的真挚是他对每个朋友真心付出。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这也是他当选学生会常代会主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每个人,当他真挚的对待周围的人的时候,周围的人不然也会尊敬他,因此而亲近他支持他。我从他身上学习到的就是我要真挚的对待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敌人。

他说他在任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办事方法。这也让我心头一亮,在大学,不仅要知识,还要锻炼自实践的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我之前好像一直埋头学习,到了大学为什么不展开自己的手脚,多多参与事实呢?

他还做出了支援西藏的伟大决定,虽然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但是要做出到西部去的决定是需要勇气的,这意味着要忍受艰苦的条件,缺少娱乐的生活和与家人的分别。我自问没有这样的魄力与勇气。也没有这样对国家的献身意识。我还有待提高啊!

他还是一个重承诺的人,他答应自己的朋友要解决三十六楼的信号问题,于是在新学期第一件事就是调研信号问题,并与移动公司协商建信号台。在体现他办事能力的同时,也显示了他重承诺的品格,让人敬佩!

总之,我从梁师兄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北大之星果然名不虚传啊!虽然优秀的品质我无法完全学到,但是我要尽力的向他学习,提高自己。

第五篇: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有感

今天,再一次认真的把蔡元培先生的《就职北京大学校长演讲》读了一遍。不得不说,每次读完都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心灵上也再一次收到洗涤。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对这篇演讲的理解,体会也更加深刻,置身于其中。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个演讲的感受。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三点,对于第一点抱定宗旨,珍惜光阴,孜孜求学,不以高官厚禄,富甲一方为读书的目的。我觉得这是人读书求学的本质,大学生在校接受高等教育,在于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见识,真所谓修身。不可否认,我们作为时代青年,终将走上社会的各个岗位,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求学阶段,我们应该目的明确,那就是增长知识,踏踏实实的学习,研究。如此,以后我们才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的坚实,走的成功。第二点蔡先生说要砥砺德行,一个人不仅要有才,更重要的是要有德,我们国家更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古人说德大于才是贤人,而才大于德是小人。首先我们应该要有责任感,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大学生更是如此,这样以后我们才能肩负更重大的任务;其次我们要爱国,国是大家,大家的安定关乎小家的幸福,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爱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国家,为国家付出自己的热情;最后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心中时刻守护道德标准。第三点,蔡先生说敬爱师友,在学校,老师和同学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老师为我们授业解惑,同学与我们一起奋斗,另外敬师爱友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另外蔡先生所提关于购置新书等多项举措,切实关乎教学,说明他观察细致,准备充足,是一位务实的校长。

以上三点是我对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体会和理解,我觉得时至今日,蔡元培先生的教诲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仍然有很多启示的东西,希望我们大学生永远都是时代的先锋,为我们的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30629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