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是有太湖明珠的美称的长兴。它位于湖州市,是浙江省最北的一个县。地处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处,这里交通十分便捷。虽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也总有为数不少的河流,因此,桥,自然是随处可见了。
我在近二十年的生活中,走过的桥早已数不清。有些桥,天天走,却不在意。而有些桥却也许一生都不会忘记.我最为怀念的是一座连名字也没有的桥.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只知道从我记事时它就已经存在了.它也许根本不能算是一座桥.因为只是四块水泥板拼凑而成.这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天早晨,晚上,两次经过.这本是一条清静的路.这样也好,免得小桥受不了负荷.但后来,由于水泥工业的迅猛发展,这座桥所在的小路变得非常繁忙,路被重修了,拓宽了.但不知为何,桥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超重的运输车来来往往,将桥压得坑坑洼洼.不断的看见有人在修桥,却始终没有把桥变坚固.很快的,水泥工业衰落了,道路又恢复了冷清.桥下的水流也是一年比一年的细,几近断流.小学毕业后,我几乎没有再去过那座桥.一年前,县里着手兴建水库,说是要给上海供水.而这座小桥也被划在了水库范围之内.国庆回家,车子行驶在改道的新路上,我放眼望去,已是一片茫茫,不能看见河底,无法知道那最简陋的小桥是被摧毁了,还是静静的躺在河底.虽是一座没有生命的石桥,却是在我小的时候天天陪伴我的,看着我长大.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她了,还是不免有些悲伤.在县里众多的桥中,最知名的一座一定是金陵大桥.这是长兴县建成最早的一座现代化大桥.它位于全县最繁华的金陵路,因此得名.桥的全长约为两百米,采用的是最简单却也最实用的拱桥设计.这并不是一座多么气势恢宏的桥梁,其外观也不是多么的美丽.但他却被每一个长兴人所熟知.在重心转向北边之前,桥的两端就是全县最繁华的地方.当时全县档次最高的三家酒店,最大的农贸市场,最大的超市都聚集在这.就连引桥之下的简陋的自建房也被商人高价租去,进行买卖交易活动.桥下的河是县内最宽的一条河,也是最繁忙的一条水道,时刻都有船只从桥下经过.现在,县城的人口中心,经济政治中心都已经北移,与北边相比这附近的建筑也显得非常陈旧了.但因为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存在,它仍然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人们在约定地点的时候也还是习惯性的以金陵桥为参照物,这就足以证明这座大桥在市民心中的重要性.还有一座很值得一说的桥就是画溪大桥.它并不因水而建,而是一座高架桥.它也不再是拱桥,而是一座斜拉桥.虽说都是现代的桥,它可比金陵桥恢宏多了.每当人们经过这座桥时,总是为家乡感到自豪.人们总说,有几个县能自己建高架桥,县里都有二环了.每到国庆等隆重的日子,桥上就挂满了火红的灯笼,插满了彩色的旗帜,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这是长兴飞速发展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证据.家乡的桥,虽不像典型的江南水乡的,也许随便一指便引出一段故事,耐人寻味.但对我们每人而言却都有不同的意义.是别的桥不能替代的.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11税务1班张甜
第二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每当提起桥,我就想起家乡的那座石桥。灰色的石柱和清澈见底的小河连着。有时候,大人们在这里钓鱼,河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走在石柱上,都能在河水里看到自己清晰的影子。鱼儿、虾儿都爱在石柱旁嬉戏。
每次回去,奶奶就在对岸等我们。一家人匆匆的走过石柱桥,从来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它不就是一座桥吗?它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但走在那座桥上,我能闻到稻草的清香;走在那座桥上,我能尝到水果的香甜;走在那座桥上,我能想到奶奶的叮嘱。
家乡的石柱桥啊!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着你,将你珍藏在我的心里。初二:lyy5201314
第三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新中国建立后,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大约40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桥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的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份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带来了家乡的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
第四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宁波,有很多桥。但我今天讲的,是一座很不起眼的、无人知晓的小桥。这座小桥叫“万安桥”。它连接着我们学校——宁波市实验小学。这座小桥的历史少说也有几十年了。它横跨在碧绿的河面上,像一把剪刀,要将那绿色的绸带剪成两段。那水泥地铺成的桥面,已经凹凸不平,像一张饱经沧桑的老脸上深深的皱纹。远看,它被大马路来来往往的汽车和神气的建筑物比了下来。近看,它像一轮弯弯的月牙儿。仔细看看,它是那么苍老,那么脆弱,仿佛一使劲,它就能垮下来。像一位老人,永无休止地向人们展现它的经历,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万安桥也有热闹的一面。每天清晨,上学的小朋友们就会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过这座桥。接送的家长们,有的开着汽车,有的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开过这座桥。“嘀嘀”、“叭叭”、“突突”的声音,加上这车水马龙的景像,是都市繁华的一角。放学了,一队队放学的少先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伍,像一条条长龙,穿过桥,穿过马路,安全回家。万安桥也是小贩们的天堂。放学了,一队队小朋友从校门里涌出来,那儿就已摆满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什么挂件、玉佩啦,什么羊肉串、烧饼啦,令人目不暇接。它是乎是小贩们的“致富黄金道”,使人倍受欢迎。
啊!小桥!你是我们少先队员通向未来的甬道,是我们学校历史的记载。我爱你,万安桥!
第五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也不例外。
我走过很多桥,却独爱家乡那道“独木桥”。
家乡的那座桥位于两村之间。它长约两米多,由三条不细不粗的树干扎成,走起来比较稳定。桥的下面是一条河,水过去比较清澈。小河两边是碧绿的草丛,并且还有一两棵柳树在两旁,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怪不得有杜甫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这样的山色水光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了。
这座桥沟通着两岸,沟通着两村,是两村经商的必经之路。每天经过这座桥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有的挑着一娄鱼,有的挑着一娄菜。经过这座“友谊之桥”的人,有说有笑的,就这样,又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画——友谊通商桥了。
由于这座桥为人们提供了方便,所以这座桥总是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假日里,;两岸的人们有的在做买卖,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手舞足蹈地边唱边跳;两岸的鱼儿好像也不甘落后,在夕阳的照耀下竞相跳跃,陶弘景的“夕日欲颓,沉鱼竞跃”就是这样的景象了吧!这次又再次构成了迷人的风景画了!
人们不管得替这座桥起名,只好方便地叫它“独木桥”。
这座“独木桥”似乎将要面临拆毁,但由它组成的n幅美图却不得不使我们细心回忆起它,这座家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