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人生
讀書人生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满月清辉发表于2008年01月13日 15:08 阅读(35)评论(1)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闲暇时,我最大的乐趣是读书。捧一本闲书,或在春天清晨的微风中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或在秋日淫雨霏霏的午后侧卧床头,抑或在东日飘雪的黄昏围坐暖炉,一任信马由缰,暂时远离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碎,走进异域怪异神奇另类迥然,与远去的圣人对酌,和虚无的智者神聊——国民之忧,义气江湖,爱恨情仇,都在纵横交织中汇集于斯,俨然经历了时空的回归,灵魂也因劳累而得以喘息。
我没有哲人的睿智,也没有学人的高深,不想冒充作秀而勉为其难拜读经典古今,那需要一定的境界。但我知道,一个人在而立之年前,应完成一件阅读上的大事:浏览大量的名著,年轻时接受名著的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洗礼。一个朋友告诉我,“我们只能有一次生命,而书,让更多的生命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如我们活过了多次。”的确,书籍的魅力本在于此。后来,我便开始阅读经典。卡夫卡《变形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余华《活者》、万方《明明白白》等,一篇篇精美的画卷,一个全新的世界真的就呈现在眼前了。想起了余华在随笔中的话:“经典并不意味着完美,而是意味着忠诚。”在飞逝而又漫长的读书岁月里,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变化不少。体验了书中太多悲欢离合、人间百态,忽然觉得自己大了很多,很多的想法已不如从前那样的稚嫩,也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生活与存在的艰辛。“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最好去看看他在读什么书。”
朋友推荐我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山居笔记》《行者无疆》,林语堂的散文,贾平凹的小说,电视散文等。渐渐地,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自然的空灵,生活的恬淡。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诧异地发现,我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与安宁,使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便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拥有丰富阅历的、一个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是从来不会感觉孤独的。的确,书籍可以使生活变得五光十色,但时下写书的人简直太多,而写的人一多,水平就参差不齐了。因此,我在读散文之前,选择时常是慎重的。小女人的散文不读,过分风花雪月的不读,太时尚、太前卫的不读„„虽然是这样,但也时常看走眼。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诗歌是最为浓缩的,与其说它是用笔写成的,不如说是用心写成的。也因此,读诗便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心灵碰撞。“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上痛苦一晚。”“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早已刻进生命中,思考也因此而产生。但遗憾的是,现在可读的诗却慢慢没了,让我感动的诗也少了。于是,读诗的快乐与震撼只能在回忆中寻找。读传记是体验不同人生的最好方法。可惜,读传记在我们青少年当中没有成为时尚。现在中央三套的“艺术人生”,其实就是传记的一种。看传记不是看人的一帆风顺,而是看传记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是如何走过的。看多了别人的传记,关键时自己的主意也就好拿,会避免一些错误,这是一种实用性的做法,而更多的,在优秀的人物传记中,我们会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这正是开卷有益之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与深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能改变人生的终点。用心去阅读,凭自己的理解和悟性,定能读出人生的真实感受!
第二篇:读书点亮人生
读书点亮人生
金陵寺中心小学三年级郭一凡 书是帆船载我驶向知识的海洋;书是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更上一层楼。
翻开一本中国的古典诗词,轻轻地吟诵几首,满纸留香,穿行在古诗词之中,我陶醉在四季之美中。吟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沉浸在早春的淡雅之中;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陶醉在夏日的绚丽之中;品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沉浸在秋天的凄美之中;赏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陶醉在白雪飘飘的烂漫中。
我喜欢读书,喜欢体会书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不屈不挠;崇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敬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默默奉献;我羡慕李白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人生百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而追求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体现了人不同的思想境界。
阅读古典诗词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陶冶了我的情操,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
当我遇到困难时,李白告诉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战胜懦弱,重拾信心;当我因为与朋友分别而伤感时,诗人王勃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我面带微笑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那样直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阅读名著,我与书中主人公同呼吸共患难,他们的命运紧紧牵系着我的心。
今年暑假期间,语文老师布置了阅读两至三本名著的作业。炎炎夏日里,骄阳似火,我耐着性子走进《鲁滨逊漂流记》,看完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使我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阅读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被保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折服了。这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的长篇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也激励了我,阅读这本书,咀嚼这段话,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阅读点亮了我的人生。
第三篇:读书人生征文
人生不能无书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读书传统的民族。从广为传颂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和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再到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毛泽东的“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凡此种种,印证了一个事实:人生不能无书!
书籍是留给人类的遗产和礼物。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之一,就是培养终生的读书人。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先读起书,再自然而然地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文明珍贵的“货物”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曾几何时,图书馆已成为了我心灵的圣殿、思想的驿站。在那里,我感到了大自然淳朴的气息与野味;在那里,读书成为我的一部分。读书,如同爬山,“登的愈高,望的愈远。”当书里的理性,擦亮了眸子,便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目光就会穿越世俗的尘埃上升为一种高度、一种品位、一种洒脱、一种超俗。
今天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一体化即将到来。站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读书更显得重要了。只有读书才能获得更丰富,更系统,更全面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更显得其意义无穷。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我们教师就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
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读书,充实了生活,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读书也让我 懂得了知识,了解了如何全面的评价历史,如何客观认识自我。从书中能够吸收丰富的营养,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可以使我受益非浅。这使我深深感悟到:书多么繁华,是多少敏感的心灵在喜怒哀乐中碰撞出来的火花,书是多少深思的头脑对社会,对人生反复思索的结晶。
读书是幸福的,读书是快乐的。通过读书,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国画大师张大千也讲过:“要想去俗气、去浮气,而增逸气,第一要读书,第二要读书,第三还是要读书。”由此,我们教师要想宁静,要想淡泊,就必须真正的读书。读书能改变我们的态度,读书能冲洗我们不洁的头脑,读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读书能提升我们的素养。读书还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人们经常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仔细体会确实如此,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起点,但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终点。所以还是要读书才能改变。
让读书成为一种嗜好,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吧。我们教师不只博览群书,丰富自己,还应带领我们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会芬芳我们的生活,精彩我们的人生!
第四篇:读书感悟人生
读书·感悟·人生(傅健)
题记:
书,是人类精神与思想的结晶的产物。当人领悟到书的内涵,心灵得到了升华,随之,用圣洁的心重视人生。
(一)读书
任何物体都有承载它的皿器,唯有知识无垠无度。人们的大脑虽无法装入所有的知识,但可以尽量摄取,而唯一的途径即为—读书。
论及书籍,托尔斯泰曾坦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恰恰罗素·罗兰又说:”智慧,友谊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没有钥匙,如何打开智慧之门,又何谈放射光芒?可见,书籍,使人类告别愚昧混沌。
但书的种类很多,所以冰心教导我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认为书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性描写,可以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一类思想性抒发,通过客观务实的评论以及观点鲜明的杂文,让人更富哲理性。
总之,读书是一件乐事,趣事,让人变得深沉达观。
(二)感悟
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读,一只眼看纸面上的,另一只看纸背面.”读书只是了解的表面方式,理解领悟才是思想理性的升华。
没有思想的人,像一具活着的死尸。每当人们看到那些凄美哀婉的美文以及尖锐有力的檄文时,心中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震撼,与其说是本能的条件反射,不如说是心灵被怔住了,怔住的原因是领悟到文章主旨所在。
读书是一种陶冶,是一种享受,领悟是心灵净化的快慰,当张良得到那部《太公兵法》,国人看到《猛回头》,通过阅读积累张良运筹帷幄,国人爆发”五四”运动,都是觉悟后的行动。
(三)人生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者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培根的名言我一直铭记,也许这和读书没太多直接关系,但人们细细品读时,总感觉作者阐明一种通过读书对人生的态度。
对啊!人们读书为何?无非为了增长知识,人们要知识为何?无非想变得充实。人们要充实为何?无非想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读书是人生的一种重要的过程,通过读书,人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文化的人审视人生,觉得是越品味越醇的美酒,而没思想,没知识的人却视人生为苦水。人生是飘过的风,留下了知识的感知。
(四)后记
书、感悟、人生。
读书、感悟思想、升华人生。
读好书、感悟先进思想、升华至完美的人生。
第五篇:读书点亮人生
大同第二小学首届读书节闭幕式讲话稿 尊敬的杨馆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刚才两位小主持人说得没错看着师生们神采奕奕、透着求知的渴望与智慧的眼神我感到特别欣慰与高兴。今天我们的首届读书节顺利地进入了尾声在此我要代表学校感谢湖南省少儿图书馆以及全校师生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我校围绕本届读书节的主题“书籍点亮人生经典滋润童年”开展了十多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有学生方面的读书活动也有教师方面的教育沙龙有班级朗读比赛童歌童谣创作比赛、各种主题的征文活动、图书漂流活动、读书体会征集、每周一首古诗活动等又有团员青年教师“书籍点亮人生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教师书香人生讲座、读书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喜地看到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在不断高涨读书效率在日趋提高在读书的道路上我们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的确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书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宁静与充实。每一个人经历一种人生然而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世界体验另一种人生正是这种未曾经历的世界加速了我们的成长促进了我们心灵的富足与精神的升华�6�7�6�7 读书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师生的确得到了实惠不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文化知识对学校整体也带来了极大变化同学们更加有修养明事理老师们业务能力有了更大的进步。你们看刚才有这么多的班集体和个人得奖可见让读书成为习惯的目的我们已经达到了现在不但拿着借书证通过图书管理员到图书馆借书的人和订队报队刊的人越来越多我还发现同学们阅读的时候更加文明教学秩序和教学成绩越来越好了。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虽然说首届读书节即将落下帷幕但是读书不能停止我们会将读书节继续办下去还会有第二届、第三届我相信“爱读书会读书”这颗种子一定已在同学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开花结果获得喜人的丰收。老师们同学们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让琅琅的读书声伴随我们一起成长成为我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我们在这美景中实践我们的教育理想。最后再次谢谢湖南省少儿图书馆谢谢全体师生 大同小学伍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