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58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58



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58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58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渲染(xuàn)匹配(pǐ)力能扛鼎(káng)市侩(kuài)

B.针砭(biān)恪守(kè)飞扬跋扈(hù)纂修(cuàn)

C.聒噪(guō)毗邻(pí)暴虎冯河(píng)采撷(xié)

D.栅栏(zhà)倥偬(cǒng)毁家纾难(shū)折耗(sh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B.建设时期看党员干部是否先进,重要的是看他生产、工作上的成绩。

C.你给我评评这个理,我的车他随便骑,他的车我一次也不让骑。

D.桂林确实很美,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议 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蛰倜傥至高无上如丧考仳B.纰缪阑珊插科打诨膏粱子弟

C.宣泄串通殚精竭虑前踞后恭D.历练摩娑见微知著标炳史册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挣扎/挣钱标识/识别强压/强求模具/机械模仿

B.滑稽/稽首伺候/伺隙着实/着魔悄悄/悄寂无声

C.间距/间奏曲下载/刊载拾掇/拾级量力/量入为出

D.行藏/藏掖场次/场所和药/和弄露白/藏巧露拙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源远流长合盘托出没精打采唉声叹气

B.针砭时弊记忆犹新奋发图强关怀倍至

C.束之高阁艰苦卓绝一切就绪仗义执言

D.墨守成规烦躁不安以逸代劳赋予使命

7.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郑板桥一生痛心疾首,其画作大都以兰、竹、石为创作题材。在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俯拾即是的肮脏世道下,他的孤独、苦闷和愤懑,唯有寄情于兰、竹。通过对花鸟画的拟人化构想,进而开始对世俗社会针砭时弊。但是这些把文人画发展到极致,且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花鸟画创作,由于大多是士大夫阶层中那些同道文化人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对话,其绘画语言常常表现出晦涩难懂,就难免会失之于曲高和寡,而不能为各阶层大多数人所接受。

A.痛心疾首B.俯拾即是C.针砭时弊D.曲高和寡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代周刊》评出了新千年全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项目,其中,北京奥运场馆“鸟巢”夺得建筑类最具影响力设计项目桂冠。

B.网络的虚拟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蔽你的身份,使你生活在一个虚拟迷离的世界里。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在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1000万千瓦左右,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500万千瓦。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秋闺思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爇(ruò):烧,点燃。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2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 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

1、C。(都读zhù。A糙cāo,其他zào。B悭qiān,其他jiān。D黠xiá,其他xié)

2.B。(戴首饰别出心裁出其不意C 震撼 哈蜜瓜老生常谈委曲求全D 佳话食不果腹金碧辉煌)

3、B。(A意思不合语境。C望文生义。D褒贬失当。)

4、C。(A“如何”与“的方法”重复。B“灯火阑珊”意为“灯火将尽”。D二对一。)

5.B。(A项分别为zhì/shi/zhī/zhǐ/shì,C项分别为léi/léi/lěi/léi/lěi, D项分别为zèng/chěng/chéng/chéng/chěng。)

6.C。【解析】A钩→勾,B笼→茏,D究→咎

7.B(A“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B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歌唱等)。也指动作连贯流畅。C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D一片冰心:形容高洁品行。)

8.D 【解析】A项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应在“在于”后加上“是否”。B项的病因是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主要问题在第二分句。其一,不是“早餐的营养”“应提供”,而是“早餐”“应提供营养”;其二,“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语序 不当造成歧义,应该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 二的营养”。C项的病因是结构混乱,要么是“阴雨连绵”“平房……漏雨”,要么是“连绵的阴雨”“造成……平房……漏雨”

9.(1)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

(2)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2分)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2分)

(3)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

10.(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题目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景”的区域为颔联,但“情”的赏析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

(2)(2分)【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题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作者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季节的变易。作者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平和欢乐,惟有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3)(4分)【答案】一般古人写悲秋大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之悲”的个人感慨(2分),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个人得失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2分)。

第二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16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16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着迷/穿着参差/疑信参半扁担/一叶扁舟

B.婢女/裨益庇荫/刚愎自用髀骨/筚路蓝缕

C.沮丧/矩形踽踽/越俎代庖龃龉/含英咀华

D.薄弱/薄暮分量/分外妖娆便装/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孜然/辎重剃刀/倜傥稔熟/荏苒卓越超群/真知灼见

B.崎岖/祛除薅草/蓬蒿打盹/下蹲自古暨今/嫉贤妒能

C.籼米/翩跹箴言/甄别车辆/咱俩扶老挈幼/怯声怯气

D.刍议/踌躇飙升/鱼鳔颀长/豆萁罄竹难书/钟磬长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安金鹏的母亲卖了家中唯一值钱的牛给儿子凑学费,真是心劳日拙。

B.田世国为使患上尿毒症的母亲延续生命献出了自己健康的肾,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让那些不肖子孙汗颜无地。

C.王全书同志的著作集《感悟中原》即将出版,这是他多年含辛茹苦的经验结集,也是他长期惨淡经营的成果。

D.只有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让刚性的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农民权益的尚方宝剑,让基层群众的维权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平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遭弃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B.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C.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峻,部分领导干部互相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时有发生。

D.面对众多的媒体记者,范甘迪唇枪舌剑,侃侃而谈。场上气氛十分融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去年10月,同样在红海,该船的姊妹船“萨拉姆95”号客轮与一艘塞浦路斯商船相撞后沉没,乘客几乎全部获救。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书商告诉我,如今青少年热销的读物除了教辅书,就数恐怖小说最热销。这番话不禁引起了我对恐怖小说的关注。当我对本土恐怖小说有所了解之后,我想说:该给恐怖小说降降温了。

B.中国石油同时肩负着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海外油气业务,获取海外资源,已在全球主要能源区域形成五大油气合作区。

C.火箭虽然发射成功了,所有的设备也都启动了,而且运行很正常,还是要严密监视各个

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卫星隔离系统等,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D.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城市羔羊

晨义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但现在,就她一个。她“咩咩”地叫了几声,惶恐地张望。她的语言只有她自己听得懂。这是一座孤岛,除了脚下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岛上唯一的求生者。她怎么来到了这里?

城市的草是不允许长高的,长高了叫荒草,要毫不客气地清理掉,不然会生出野花,生出飞叫着的昆虫,比如蟋蟀、蚂蚱——那不乡村化了吗?城市的草卑微低矮,直白一律,就那么浅浅一层薄色,看上去平平淡淡,不让你产生任何奇思异想;踩上去软软绵绵,从不留有步步芳菲的浪漫:含蓄什么?深沉就别在这里。这些草从老远的地方一块块买来,曾随阵雨般的流行音乐一起,润染过一片片苍白的心灵。但日升月落,也就不再新鲜。你见过失却魅力的情人的瞳眸吗?正是如此茫然。而今日,因了这只明亮的羔羊,它竟闪射出前所未有的奶汁般的神采。

毫无疑问,这只羔羊吸引了众多的注目和议论。有人还端起油光光的猎枪向她眯起一只血红的三角眼。

“哦,像个天使!”

“哟,迷途的羔羊啊。”

“哈,四面楚歌。”

“很危险了,哼,说不定会叫车碰死。”

“可惜太小了,还不够一顿涮羊肉。”

“谁叫这家伙馋哩,啃草啃到城市里来了,这不是破坏绿化吗?”

“它一定渴了,真可怜。”

“倒有些诗意。”

四周都是路,可没有她的一条。日头西沉,到了归卧家园、品味甘草的时刻。然而今天,她连回忆的权利都不存在。她等待着,她要趁夜色快快奔跑!奔跑!什么时候找到了野草,生命才能获救。

黑夜来临,她能寻到归去的来路吗?而且,不到最终的一刻,红唇绿眼的城市不会终止纵横。何况,城市的夜路并不好走。她的心可以舒展在崎岖坎坷的旷野,却不敢透露给宽阔平坦的城市。

不过别担心,这羔羊原来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会走动,不会饥渴。如果有人打碎它,也听不到痛苦的惨叫,看不见可怕的流血。

感谢上帝。

7.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

8.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9.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

10.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

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A(A.穿着zhuó/着zháo迷,参cēn差/疑信参cān半,一叶扁piān舟/扁biǎn担;B.婢女/裨益bì,庇荫/刚愎自用bì,髀骨/筚路蓝缕bì;C.沮丧/矩形jǔ,踽jǔ踽/越俎zǔ代庖,龃龉/含英咀华jǔ;D.薄弱/薄暮bó,分量/分外妖娆fèn,便装biàn/大腹便便pián)

2.答案:A(B盹dǚn蹲dǖn,暨jì嫉jí;C辆liàng俩liǎ;D飙biāo鳔biào)

3.C(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造或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A.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B.不肖子孙: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不能理解为“不孝子孙”。D尚方宝剑: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用在此处语境不对)

4.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A黍离之悲,《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B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D唇枪舌剑,多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此处不当)

5.A(B结构混乱,“而是”改为“而且”。C“几千元”与“上万元”、“几元”与“十几元”应分别颠倒顺序。D“几乎”与“全部”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6.B(A“青少年热销的读物”话说不通,且与“恐怖小说最热销”语意重复。C“虽然”后缺少匹配的转折连词,“监视”的前面缺少主语,可在“还要”前加上“但我们”。D“这样”指代不明。)

二、现代文阅读

7.惊奇(新奇)——失望——惶恐(本题4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8.形象展示城市羔羊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山坡上的草形成对比,传达羔羊对过去自由生活的怀念;借以抒发作者对单调乏味、直白一律的城市生活的不满。(本题6分,每点2分)

9.反映了人们对城市羔羊的不同态度;进一步揭示“城市羔羊”将面临的危险处境;为下文写“城市羔羊”欲趁夜色逃离作铺垫。(本题6分,每点2分)

10.结构安排:照应开头,揭示悬念;出人意料,使文章波澜曲折,达到戏剧性的效果。主旨表达: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悲悯情怀;深化主旨,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本题4分,结构、主旨各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第三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3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3

(第3天)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词语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倚仗下载/装载笨坯/玉醅

B.口讷/蚊蚋渐染/间距绯闻/菲薄

C.框架/眼眶缄默/箴言剽悍/剽窃

D.褊小/干煸轴承/压轴剔除/警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去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 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B.山西疫苗事件发生后,曾有7位家长到法院门口击鼓升堂,要求起诉山西省疾控中 心和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C.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而行,他仔细地看着这花、这草、这石……

D.《孔子》的主题歌《幽兰操》首唱后,激起千层浪。网友们壁垒分明,一部分人对诗 词的改变和韵律大大不满,对天后的唱功也发出“王菲老矣”的感叹;另外一部分人却大赞 “很王菲”。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防碍平心而论弱冠(guàn)曲突徙薪(qū)

B.蜂拥不肖子孙着落(zhuó)犯而不校(jiào)

C.脉搏一如继往押解(jiè)瞠目而视(chēng)

D.寒喧声名鹊起躯壳(ké)欺上蒙下(mēng)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针对网络低俗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不断蔓延,江苏省公安厅将加大力度清理网络低俗不良信息,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文明网络环境。

B.随着天气回暖,白蚁将进入出飞高峰期。我市白蚁防治所结合泰山庙维护修缮情况对该区域开展了白蚁灭治处理,以控制白蚁危害,保护文物安全。

C.据官方公布的资料,3月30日,江苏已经接到初检为阳性的患者,但按照疫情公布的相关程序,这些样本需等待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最后的确认复核。

D.朱市长在调研教育卫生工作时强调,政府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举措,进一步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扛枪 /力能扛鼎禅让/参禅悟道裨益/无裨于事

B.辟谣 /独辟蹊径折耗 /损兵折将纰缪/未雨绸缪

C.惩艾/自怨自艾数说/数见不鲜里弄/弄巧成拙

D.积攒/人头攒动差遣/差强人意稽首/有案可稽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词汇。

B.碳酸饮料含磷酸,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常喝碳酸饮料,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骨骼健康。

C.公交车和地铁内不文明的现象经常为人们所诟病。公交车里,白发人颤巍巍地扶椅而 站,黑发人安然而坐,熟视无睹。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孤石聂鑫森

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

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住上十几天。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

他自小就不爱多说话,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太少。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

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

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

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

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

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

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

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

是的,他的魂丢了。

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7.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8.师傅黄子正说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9.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10.本文题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6分)附:天天练第3天答案

1.D(A项分别为qǐ/yǐ,zài,pī/pēi;B项nè/ruì,jiān,fēi/fěi;C项kuàng,jiān /zhēn,piāo;

D 项biǎn/biān,zhóu/zhòu,tī/tì)

2.D(A项“一语成谶”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不幸言中不吉利的事情。不合语境。B项“击鼓升堂”是用在审案子的官员身上,不适用在告状者身上。C项“踽踽而行”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项“壁垒分明”比喻界限非常清楚。合乎语境。)

3.B(A项,“防”应为“妨”;C项,“继”应读“既”;D项,“喧”应为“暄”, “壳”应读“qiào”)

4.D(A项,成分残缺,可在不断蔓延后加“的趋势”;B项,搭配不当,应将“开展”改为“进行”;C项,语序不当,“确认复核”应调整为“复核确认”。)

5.答案D(D项 zǎn / cuánchāi / chāqǐ / jīA项裨bì B项pì C项艾yì)

6.答案(3分)A(A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B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对象错误。C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望文生义,应为“视而不见”。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贬词褒用)

7.(4分)①运用比喻、排比、联想(或心理描写),(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②描绘山石形态,形象地表达对山石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8.(4分)①凸显两代人在观点和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关系;②为下文写朱庆找厂长理论和辞职作铺垫。(各2分)

9.(6分)①热爱生活,勇于改变现状;②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③孤独寂寞,渴望得到理解与关爱;④果敢而执拗,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0.(6分)①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对朱庆们生存境遇的关注;②小中见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提出青年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普遍忽视的情感需求问题。③针砭积弊,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的错位现象。④引发思考,通过对不同层面人们不同处事方式叙写,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膜。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第四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91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91--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用时:45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圩田(wéi)翠幄(wò)

胴体(tónɡ)怏怏不乐(yànɡ)

B.啮合(niè)沏茶(qī)

偈语(jié)大大落落(lào)

C.挑剔(tī)镌刻(juàn)

太监(jiàn)量体裁衣(liànɡ)

D.罗衾(qīn)叶韵(xié)

晃眼(huǎnɡ)流水浅浅(jiān)

答案 D

解析 A项“胴”读dònɡ。B项“偈”读jì,“落”读luō。C项“镌”读juā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果腹木讷金箍咒嘉言懿行

B.殒落信笺老皇历语焉不详

C.奇葩裹挟窝里斗独辟蹊径

D.雾霾针砭万金油仗义输财

答案 C

解析 A项金—紧。B项殒—陨。D项输—疏。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梦不是__________,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__________,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__________。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__________。

A.空中楼阁步步为营福利注解

B.虚无缥缈循序渐进福祉诠释

C.虚无缥缈步步为营福利注解

D.空中楼阁循序渐进福祉诠释

答案 D

解析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作谓语、定语,不作宾语。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福祉:幸福。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诠释:说明,解释。注解: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或解释字句的文字。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理论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论语·颜渊》),建立了推动这一制度实现并且维持这一制度正常运行的学说体系。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答案 D

解析 A项括号移到引号后面。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项两处引文的句末标点均移到引号外。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刚刚过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无论今人后世如何褒贬,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再造了英国,并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B.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们却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C.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变得紊乱,从而促人早衰和引发某些疾病

答案 D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重回”前加“使之”。B项语义重复,删去“不可小视”。C项搭配不当,应为“劳动力需求扩大”。

二、名句名篇默写

6.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3)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3)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4)有暗香盈袖 人比黄花瘦(5)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能否与自己和解

陈 染

早晨一醒来,窗外就淅淅沥沥下着雨,薄薄的水雾含情脉脉地融成一片。我起床站在窗边向外望去,光滑如镜的黑色路面闪闪发亮,向远处延伸着,一辆辆来往穿梭的汽车都性急地吞噬着道路,急速地向着远方的某个目的地飞奔滑动。铅色的天空压得很低,沉甸甸的使人不免心事重重,一些徘徊不去的问题,便断断连连地在雨幕中来到脑子里——我在想,每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精神困境,是别人无法替代解决的,到底要如何面对?

信手从书柜里翻找几本旧书来看,依然觉得比起今日书店里的新书可读。《伍尔芙日记选》又落入我的手中。这位20世纪上半叶勤奋且多产的作家似乎没有更多地遭受创作空虚的困扰,她的苦痛在别处,那就是“生活为什么总是像在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感觉?”她始终走不出这个困境。终于在一天早上独自离家,在一条叫作罗德美尔的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她的终极的苦痛。

我想起张爱玲的结局,想她为什么没有像伍尔芙那样选择结束自己,而是等待生命结局的自然来临。张爱玲的晚年孤独寂寞,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甚至不和任何一个熟人朋友往来,一口气关了几十年的门,闭门索居,与世隔绝,肯定有她说不出的苦楚,有她无法超越的困

境。只不过她没有像伍尔芙那样说出来,而是把那些密封在心中,同着死亡一起带走了,世人无从知晓。她晚年几乎没有写作,我相信她同样有一个巨大的“结”,而她到死也没有说出来,真令人心痛!

注1972年获诺贝尔奖的川端康成在获奖两年后自杀了,据说,除了三岛由纪夫[]的自杀对他

造成的打击外,他自身的生活也充满了无法规避的虚无感和死亡的宿命感,平时他的情绪异常波动,完全依靠安眠药过日子,即使写作也要依靠药物制造一种幻觉,离开药物他几乎无法生活,无法写作。这种情景对于视写作为生命的川端康成来说,创作力的衰竭即是生命力的衰竭,他无法摆脱这个困境。他曾说,“我什么时候能毅然自杀呢”,可见他内心的挣扎之苦。最后,他终于在盥洗室里口含煤气管自尽,结束了生的痛苦。

再看一百年前的梭罗,他一生与孤独结伴,他认为没有比孤独更好的伴侣了。1845年的一天,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两年后才回到康城。他曾说,他要逃避的是现在。后来他死于肺病,留下了39本寂寞的日记。他一口气记了25年的日记,一个人要承受多大的孤独才能25年如一日地对着纸张倾吐自己的思想和心绪啊。

显然,他们都是面临人生的某种困境的。伍尔芙和川端康成用自杀来解脱肯定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是,我觉得张爱玲和梭罗的对生命的坚持,则需要更加巨大的勇气,因为后者敢于放弃什么,放弃之后依然能够活下去。

我的思路停留在这些人物上,徘徊不去。多么想从前人的身上省悟一些什么,寻到并超越一些什么。

我曾经说过要与生活和解,说到底就是与自己和解。然而,这对某些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是放弃什么之后,依然有生的勇气,有快乐的勇气,这也许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吧。

我觉得头发有些长了,似乎没了型,于是打算出去走走,然后去发廊修整头发,也许潜意识中是想通过整理头发抵达思想的明晰吧。(有改动)

注 三岛由纪夫:日本著名作家,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候选人。他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并称为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

7. 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营造一种沉重的气氛,引发作者对人的精神困境这一严肃问题的思考。

8. 伍尔芙认为,生活“总是像在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感觉”,这是种怎样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悬崖边”充满了危险,“羊肠小道”曲折难行。说生活“总是像在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感觉”,就是生活没有安全感,生命十分脆弱,随时都会消逝,自己无法把控。

9. 文中提到的张爱玲、川端康成和梭罗是如何面对各自不同的精神困境的?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爱玲因内心有一个巨大的“结”,有说不出的苦楚,晚年选择了闭门索居,与世隔绝;川端康成因自己创作力衰竭,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年后选择了自杀;梭罗为逃避“现在”而终生与寂寞为伴,将自己的思想和心绪述诸日记。

10.你觉得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请结合全文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的结尾具有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特色。文章主要是写如何面对精神困境,结尾却突然写自己该出去走走,修整一下有些长了的头发。这种写法看似突兀,其实是把思绪重新拉回到了现实,并以“也许潜意识中是想通过整理头发抵达思想的明晰吧”一句结尾,暗示对精神困境的思考还没有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第五篇: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10

2014年高考语文天天练10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边塞/茅塞顿开经纶/羽扇纶巾咀嚼/含英咀华

B.绸缪/荒谬绝伦拾掇/拾级而上折合/百折不挠

C.朔风/追本溯源缘故/如椽之笔喘息/水流湍急

D.散佚/卷帙浩繁盘桓/断壁残垣匮乏/功亏一篑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汛期温驯徇情出言不逊以身殉职

B.角斗绝招咀嚼一觉醒来倔头倔脑

C.帆船藩篱梵文人仰马翻繁衍生息

D.俯瞰抚育胸脯釜底抽薪辅车相依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缺乏宣传力度,许多发明家的新发明被束之高阁,不能及时转化为新产品。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很多家用电器,国产的并不比洋货差。质量不仅能与之抗衡,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协议中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不能保证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把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京剧乐队的细腻婉转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舞台呈现并达到一种诗的意境。

B.了解了重庆的发展规划后,他心里激动万分,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让我们都来出一份力,使我们的家乡重振雄风,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C.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D.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杂物、尘埃会通过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企盼遐思绯红云蒸霞蔚

B.陶冶牝牡座落雷霆万钧

C.厄运股肱咀咒历经沧桑

D.淤滩隧洞寒喧文学杉杉

6.选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A.思忖观摹根深缔固沤心沥血

B.恬静秘诀矫揉造做妄自菲薄

C.谩骂举止涣然一新犷悍无赖

D.筵席拘谨漫不经心不屑一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病人

⑴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

雅的气质。

⑵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⑶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⑷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⑸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⑹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⑺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⑻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⑼“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⑽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7、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8、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6分)

9、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5分)

10、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A.sai/se,lún/guān,jǔ;B.móu/miù ,shí/shè,zhé;C.shuò/sù,yuán / chuán,chuǎn/tuān;

D.yì/zhì,huán/yuán,kuì)

2.A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解析】A全都读xùn,B分别读juéjuéjuéjiàojuè,C分别读fānfānfànfānfán,D分别读fǔfǔpúfǔfǔ

3、D(A有歧义。B项的语病有二,一是不合逻辑,句子中强加递进关系,“治疗……新旧病伤”与“调整……情绪”“消除……疲劳”之间没有语义递进,二是语序不当,“赛前”调至“运动员”后面。C项的语病是语序不恰当,“质量不仅……,而且价格……”这个复句中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之前。)

4.D【解析】A“交响乐……与京剧乐队……”并列不当,“呈现并达到”与“意境”搭配不当,应该删去“达到”。B.“再造一个未来”不合逻辑 C.句式杂糅,应改为“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或“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5.A(B项“坐落”,C项“诅咒”,D项“寒暄”、“文学彬彬”)

6.A(A项中观摩、根深蒂固、呕心沥血;B项矫揉造作;C项中焕然一新;D项全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7、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8、四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为精神病人。

9、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10、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29127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