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第一篇: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一)、试卷命题

试卷分选择和非选择两部分,考试范围是八年级第一期的教学内容即《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开卷笔试,题目立意清楚,贯彻课程标准精神,有时代性,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题目表述方面,语言准确简练,阅读量适当,题目指向明确。

(二)、试题简评

1、试卷功能显著,知识覆盖面较广。近代化历程显然是重点命题对象。试题基本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全卷无偏题、怪题。试题在保留改错题的同时,其它题型向知识与实践靠拢,选择题以情景题形式。能力要求上按照课程标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分析能力。

2、关于命题知识和考点的分析: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较强,三维目标在试题中有机结合。

二、试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从阅卷和分析总结中我们发现:要把快乐和时间还给孩子们,这是新课程的理念。怎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校园的主人、时代的主人”?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和复习,抓质量出成绩?怎样教学才能有效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这是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迎接挑战,教师的教学思想一定要有新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立足学为主体,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师优秀群体的合力,团结合作迎接挑战,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要聚焦课堂真抓实干: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考点的有效性怎样落实?怎样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精彩?怎样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聚焦课堂、真抓实干,平时的教学和今后的复习一定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教学和复习的方向、指南。为此,今后教学和复习中一定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活书死教,不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相应的技能技巧(课改教材比之旧教材更显得形式多样,但是如果教师的观念不及时更新,依然可能出现生硬灌输的现象);一种是只注意形式上的活跃,表面上整个课堂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实际上基础知识一片空白,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

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

2、试卷分为

一、选择题(40分),二、材料分析(52分),三、身临其境,展示才华(8分)。其中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率为70%左右,这充分说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而材料分析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⑴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

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例如:材料分析第一题中,有的同学把严厉写成“严历”。

⑵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例如:材料分析第二题中,“另一个时代开始”的意义?很多同学答成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造成失分。

⑶考生综合能力较差。例如:材料分析第四题中宪法的作用概括不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例如“身临其境,展示才华”题学生接触少,因此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此次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题型设置与中考除分值以外基本一致。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比较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增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复习不到位。

三、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情况介绍

本次试卷共计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计总分为100分,试卷注重学生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考查,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紧扣新课标的要求,试卷分别以选择题(3分/题,共45分)、填空题(1分/题,共15分)、实验题(3个题,共27分)、综合题(2个题,共13分)出现,体现知识从易到难的这样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有的填空题出现了答案的不唯一性,例如:第15题、18题的第(3)题,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泛性及考虑问题的多样性。试卷中的难题主要体现在电学方面,这也给今后对电学的学习提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各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本次所涉知识点为八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即: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四大个部分的内容,各部份知识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声学(34%)、光学(42%)、热学(34%)

二、对本次考卷的分析

1、第一题为选择题 共45分: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得到40分以上,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20-36分左右;

2、第二题为填空题15分:第1小题考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较简单;第2小题是考察重力的题目也较简单读音;第3小题是考察万有引力,月球引力和地球引力的联系与不同,此题出错较多,学生对质量,重力的理解不够清晰;第4小题是考察平衡状态的题目,此题大部分学生没有作对,学生对静止的认识不够全面;第5小题是考察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学生做起来有困难,没有全对的;第6小题是考察静摩擦力的大小的确定;最后几个填空题考察了压强,连通器的知识。

3、第三题为作图题5分:此题失分过多。学生对各个不同力的作用点,方向判断出现问题。

4、第四题为实验题30分:实验题考察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液体的压强三个实验;其中第一,第二小题出错较多,第三小题做的较好,但是题目写的不够全面。5.第五题为计算题,5分:

三、改进措施

1.对我自己而言,将近一年的物理教学生涯让我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有了进一步把握,我应加强对学科的横纵向延伸深入了解。

2.对学生而言,在课上努力让学生都能跟上,把基础打好,为以后中考的综合做好准备。尤其是本册书里涉及到的力学的基础内容,更是应该紧紧把握,及时巩固,学会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清晰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产生的原因,对物体运动的状态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在物体的运动过程当中消失复现等情况。

四、试卷评析

1.本次期中试卷知识点考察的特别全面,题型多样化,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是十分恰到 好处。2.作图题的考察别出心裁,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在一个物体上正确认识不同力的特点和差 异。3.计算题考察传统知识,但是换了不同的物体,看看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共计2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88%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传统。

3、非选择题共计80分。本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第19题,导弹部队开始组建与组建成功的时间搞混淆。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第27小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总结不全;第28小题学生都会判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发生的地点,但是邓小平做出的伟大决策却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30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年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

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2012年7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28821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