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善读本》观后感
《慈善读本》观后感
我读过很多和慈善有关系的故事,可是真正打动我的书,只有一本,那就是《慈善读本》。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蕴含着许多知识,而且还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
在我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出现了很多疑问。爱从哪里来?爱是从父母那里来,爱是和我生命一起来。——爱是生命的源泉,是关怀是爱护,是让我感到温馨和幸福的家园。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一种循环,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的分离和交流,这样才能生生不息,越来越勇。
如果轻声的问自己,我的记忆从何开始,这时浮现在我脑海的可能是一个开心的画面,一个感动的瞬间,也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无论怎样,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份印象深刻的记忆都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只要我们的心都还没有关上,我们就会去关爱别人,那么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你。
第二篇:慈善读本读后感(推荐)
这就是爱
●陈可
从慈善教育读本上,看到了很多让我潸然泪下的故事,也让我懂得了爱的意义。那些文章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了各种爱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上的碰撞,与爱的碰撞,慈善读本让我对“爱”这个字,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一个普通,却又触动心弦的小故事,《比天使更美丽的女人》是一个有关艾米·比尔的大学生的故事,她善良,充满正义感,很同情南非的黑人,于是她申请奖学金去南非,她想帮助那里的黑人摆脱贫困,她极力融入这个国家,但却被一群黑人孩子杀害了。那些黑人孩子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下,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拥有暴力倾向。艾米的父母琳达夫妇知道原因后,成立了“艾米·比尔基金会”为黑人孩子讲授文化课程,他们的善举持续了十几年,感化了无数黑人小孩。南非前总统向琳达颁发了“跨国越界关怀奖”。曾杀害了艾米的黑人青年发言,是琳达一家给了他新生。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琳达就像一个比天使更美丽的女人,那么耀眼。
这个故事使我非常感动,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琳达一家的善举,还有他们一家善良的心灵,没有这颗善良的心,又如何做出这样的举动?琳达夫妇在得知女儿被黑人小孩杀害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去了解黑人孩子们。当他们知道黑人孩子因为贫穷而受到不良影响后,主动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让黑人孩子的成长充满爱与善良。我们,也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让世界变得美好:帮助他人,对于我们来说,不一定要做一些很大的事:哪个地方有了灾难,我们可以捐出我们的零用钱,帮助他们,哪怕是五块钱也好,尽自己力所能及,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也是善良,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法。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让自己的爱传播扩散。
我的妈妈也在为慈善事业而奋斗着,她不是慈善家,但她加入了慈善组织。当初,她是为了帮助有困难的人,弘扬一份爱心而进入慈善组织。她加入慈善组织几年了,见过许许多多贫困的人,也帮助过有需要的人,有一次,当妈妈出去探访一所破旧的学校的时候,看到了破烂不堪的课桌和残破的木板凳,教室里沙石遍布的天然地面。那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们光着脚在这种地面上,脚上已经磨出了血泡,但依然认真听着老师讲课。她见到这场面,当时就感动得流泪了,并且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来。这也是一种爱的精神啊,就像琳达一家对那些黑人孩子一样。
爱,是充满温暖的港湾,停靠了希望的轮船;爱,是一首悠扬的旋律,音符治愈了无数人的忧虑。爱,也是一位天使,用充满善良与爱的双手去治愈黑人们残缺的心灵,这就是爱。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香洲第二小学学生)
第三篇:《慈善读本》读后感
《慈善读本》读后感范文
●陈畅 辅导老师:姜佩玲
最近我看了一本引入入胜的书一一一《慈善读本》,书中精美的插图和感人的故事向我展现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张图片上,有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趴在前往事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而就在不远处,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的盯着这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大餐。看到这张图片,我才知道,非洲难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相比起来,我们的生活简直如天堂一般。平常大家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可是,当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看看我们的同龄人吧,那些风雪中的露天课堂站着上课的孩子;一个为了背一筐蔬菜去卖,要翻过两座大山的8岁小女孩;因为残疾而无法上学的小朋友……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公益活动,筹办植物标本展,为地震灾民到街头义卖筹款,为贫困学校募捐图书,还可以收集爱心图片,拍摄爱心图片,办一个爱心图片展,让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爱!千万别小瞧我们现在所做的点点滴滴,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试想我们小小年纪就能把爱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长大了,就可以将爱心事业办得轰轰烈烈。
从我们出生以来,就享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不仅是我们的家人,还有我们的邻居,小区、学校、商店、大自然……现在,就让我们把爱心传递,让“爱”生生不息,越来越多。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慈善,我们才能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公正。愿爱心之根种在心间,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学生)
第四篇:《慈善读本》读后感
爱心,是从行动开始的●胡沁 指导老师:黎东明
爱是什么?是父母给你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朋友给你绝望中的一句问候?还是老师给你的一句一生受用的人生哲理?爱,既简单又复杂,有时候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以感动千千万万的人。但是,你有没有认真地想过,在偏僻的山区中、偏远的农村里正缺乏着这种简单而又温馨的爱呢?
一本别有深意,富含人生哲理的书籍——《慈善读本》,让我领悟到“爱”的含义。通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们又会有什么感触呢?
“啪——”,在一声巨响下,四川省汶川县的楼房迅速下落,地面摇摇晃晃,每个人都站不稳,倒的倒、摔的摔,瞬间,整个汶川成了一片废墟-5.12地震让我们终生难忘,虽然它是一种天灾的不幸,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不能阻止我们的脚步……
一位母亲誓死保卫自己的孩子,只留下一条感人的短信,自己却永远离开了。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陕过来”。救援队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尽力气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这件事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感动的一刻,但是这地震却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并印上了难以忘怀的烙印。这件事后,许多人都自发捐款给汶川的人们,我们也不例外,把自己的零花钱和旧的衣物都捐上了。即使我们不能到现场去帮助救援队救助生命,但我们也尽到了应尽的义务,献出了我们的爱心。
在我们周围,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感人肺腑的美好瞬间,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会收获一份感动。一天,我与妈妈去地下广场逛街,路过一个残疾人士的摊档,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个个可爱漂亮的手工艺品由于他用心的制作而变得美丽。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买他一样东西吗?他也太不容易了”。“当然可以,去吧!”我走上前问:“请问这个多少钱?”“这个5元一个。”他用低弱但热情的语气说道。“我要这个吧,你能帮我包起来吗?”“当然,谢谢你。”听到了这句话,我觉得刚刚忐忑的心充溢着温暖。我想虽然这只是仅仅的5元钱,但能给他们带来一次简单的关爱,值得!
千万别小瞧我们现在所做的点点滴滴,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试想我们小小年纪就把爱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将来长大了,完全可以将爱心事业办得轰轰烈烈,令更多的人支持我们,让我们爱心事业传遍世界!
最关键的还是在我们最纯真的年龄,要先埋下爱的种子并化作行动!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珠海市夏湾小学学生)
第五篇:慈善读本教案
慈善读本——《寻找比你弱小的人》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慈善与责任 ;拓宽学生的眼界,学会关注另一个世界,培养慈善的能力与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互动、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慈善意识与让学生了解另一个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不幸”观念;培养慈善之心,学会为弱小的人伸出援手。
二、教学关键
1、互动 讨论 畅谈 分享
2、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锻炼学生的慈善能力
三、教学形式
视频体验、小组交流、个人感悟。
四、教学方法
采用看视频、谈案例、讲故事、说感悟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天堂的忏悔》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自怨自怜、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些心态在同学们中随处可见。有人认为:我家好穷啊;有人认为:哎,我是学差生,就这样随便学吧;有的人认为:我运动能力那么差,每次体育课都要跑那么多圈,好烦啊······也许我们不是富二代、也许我们没有突出的学习能力或运动能力,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是这社会中最弱小的一员?接下来,倾同学们观看视频《天堂的忏悔》,并思考问题。
问题:谈感想——请同学们围绕视频说说自己的感想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寻找比你弱小的人
教师归纳:在视频中,我们看见了因饥饿而瘦骨嶙峋的孩子;看见了因战争而死亡与流离失所的人们、看见了因疾病而备受歧视的病人······这一刻,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所有的自怨自怜都微不足道,原来我们不是最弱小的人,我们还有能力保护、帮助比我们弱小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仅仅局限于关注自己,要学会关注另一个世界,不要扩大自己的“不幸”,要看到比你弱小的人,要学会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二)学习过程:
1、读案例 材料链接:《慈善读本》主题活动
(一)关注另一个世界——世界需要慈善的综合活动1——寻找比你弱小的人。
案例: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慧都觉得自己是很不幸的人;她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小城市,经济不够发达;他的家境不好,父母只能用自行车送她上学;她的相貌平平,参加不了艺术团;小学六年级时她生了一场小病,没有考到理想的中学——这一切似乎都说明,命运处处与她为难。直到有一天,她参加了学校附近举办的慈善展览,才知道,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个世界!
2、说案例
张慧的案例我们已经看完了,请同学们思考问题:
(1)比一比:看了张慧的案例后,倾将张慧感到的主要“不幸”因素分类列举出来? 格式: 地区条件: 家庭条件: 身体状况: 学习生活: 学生:(提问学生)
(2)教师归纳:同学都回答得很全面,答案都差不多,接下来,我们为张慧的“不幸”评分,思考问题:
(3)评一评:为张慧的“不幸”评分。你认为张慧的“不幸”排在积分表的哪里? 学生:(提问学生)
(4)教师归纳:虽然同学们对于张慧有哪些不幸,所得出的答案都差不多,但是对张慧的“不幸”的评分却大为不同,这说明,一个人在面对同样的境遇,对于“幸”与“不幸”的看法与结论会大不相同。那么,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幸”与“不幸”呢?请听故事《我没有鞋,他却没有脚》,并思考问题。
3、听故事
材料链接:《我没有鞋,他却没有脚》—戴尔·卡耐基
我认识爱波特已经有几年了。那次他告诉我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他说,1934年春天,我在威培城开了一间杂货店已经两年,我不但把所有储蓄亏掉了,而且我还负债累累,要七年之久才能还清。上星期六,我这间杂货店已经关门了。我现在正向银行贷款才能回堪萨斯再找工作。
我走起路来像是一个受过严重打击的人,我已经失去了一切的信念和斗志。可是,我突然瞧见一个没有腿的人迎面而来,他坐在一个木制的装有轮子的可以旋转滑走的盘内。他每一只手撑着一根木棒,沿街推进,我恰好在他过街之后碰见他,他刚开始走几尺路,到人行道去,当他推进他的不木盘,到一个角度进,我们的视线刚好相碰了。他微笑着,向我打了个招呼:“早,先生,天气很好,不是吗?”他很精神地说。当我站着瞧他的时候,我感觉到我是多么的富有呀,我有两条腿,我可以走,我觉得自怜是多么的可耻。我对自己说:要是他没有腿也能很快乐,高兴和自信,我有腿,当然也可以。我感到我的胸怀为之开阔起来。我本来只想向银行借100元,但是,我现在有勇气向他借200元了。我本来想到堪萨斯城试着找一份工作,但是,我现在我自信地宣布我想到堪萨斯城获得一份工作,最后我钱也借到了,工作也找到了。
后来我把下面的字,贴在我的浴室镜子上,每天早晨刮脸的时候我都要读一遍: 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
直到上街我遇到一个人,他没有脚!
(1)谈感受——听完《我没有鞋,他却没有脚》的故事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2)请同学们为张慧的“不幸”重新打分? 教师归纳:(1)A、一个人要遭遇很多困难,要乐观面对,不能去抱怨上天的不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开阔。一个人忧郁,只是因为他没有鞋,直到上街遇见一个人,他没有脚!没有鞋的人为没有鞋而忧郁,那个没有脚的人却总是快乐无比,我们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是他没有腿也能快乐、高兴和自信,自己有腿,当然也可以。
B、人生的目的只有两件事:第一,得到你想要的,第二,得到之后就去享受它。但是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点。(2)这一次同学们的评分相对一致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张慧是一个幸运的人,她所谓的“不幸”,只是因为她眼界狭窄,只关注到自己,而忽略了别人,所以,我们要培养正确的“幸”与“不幸”的观念。
4、学技能
看故事,学技能。---我不是最弱小的
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大家被萨沙的叫声吸引过来。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发现比我们弱小的人,我们要伸出援手,出一份微薄之力。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可以为身边哪些弱小的人贡献一份力量?
(开放性题目,主要培养学生的慈善与助人意识,提升慈善与助人的能力。)
七、学习总结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太阳纵有万丈光芒,也有照不到的角落;人类科技再进步,也有无法抗拒的灾难、疾病、衰老。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真实世界。在同一个地球上,人们的命运会迥然不同,我们在享受和平富足、健康快乐的同时,要关注“不幸”的群体,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慈善事业尽绵薄之力。我相信世界会因慈善之心而会更和谐、更美好!
九、板书
寻找比你弱小的人
幸 :和平、和谐、安定、健康、快乐······ 树立正确的不幸观 学会伸出援助之手。不幸:战争、动荡、天灾、疾病、贫穷····· 世界需要慈善
十、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下自己所认为的自己的“不幸”,并未此评分,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正确的“不幸”观念的看法;
2、在教学总结前,可以多设置学习分享的环节,由此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让同学们分享彼此的想法与见解,拓宽同学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