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冷眼看郭美美
冷眼看郭美美
陈世超
其实,本人对网络中的一些是是非非平时只做到了关注而不妄加评论,但是,近日,郭美美事件让我一直不能释怀。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让全国人民对她这么感兴趣。
仔细看来,我终于发现了,原来,郭美美并非圣人,只不过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没有太多文化,涉世不深,爱慕虚荣的一个稍稍漂亮的19岁女孩。在家人的指示下,朝着演艺界明星的梦想做着一件件被世人唾骂的事情。如果,当初她把自己标榜成一个“红十字商业总经理”的身份是为了爱慕虚荣的话,现在她面对众多媒体说自己是无心的,王军是自己的干爹等等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则是利用广大网民义愤填膺的不断点击制造知名度,用网民们的感情来一步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郭美美事件,对红十字会的的确确是一场强有力的冲击,对我国的慈善事业的有效管理也的的确确是一场革命。郭美美正是利用了这场革命,这次不惜无数次的贬低自己,设置圈套,放飞一个又一个的烟雾弹,牵着网民的鼻子跑。我敢打赌,如果一个月过去了,郭美美的信息点击率下来了,大家对她的关注度降低了,她会再一次主动要求某某电视台或者什么媒体,再一次发表什么违背伦理的言论,求得大家的关注。
其实,郭美美的事件非常简单,关键人物王军出场就行了,但是,大家就别指望他出场了,因为,他的出场就意味着事件的结束。郭美美不想呀。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红十字会,为什么不站出来状告郭美美呢?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毕竟郭美美给红十字会的形象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巨额损失。但是,红十字会至今在沉默。沉默并不能掩盖一切,只有站出来,勇敢地直面一切,才能彻底消除百姓心中的疑团,才能在百姓心目中重树形象,百姓才能真正地再次为红十字捐款。然而,红十字会选择了沉默,在不该沉默的时候,偏偏选择了沉默。这样,大家愈加觉得郭美美确实与红十字有着很大的关联,红十字会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是致命的问题,甚至有些网友认为这场闹剧至始至终就是为了让郭美美出名而由红十字会和王军、郭美美双方达成共识演出的一场闹剧。郭美美简单的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如果红十字会没有问题,为什么不状告郭美美,因为红十字会已经受到了巨大损失,如果红十字会没有问题,那么,这些损失,其实说到头来还是百姓的损失,还是患者的损失。怎么论证,目前的红十字会不作为,就是对我们国人的不负责任,就是对生命的漠视。
我们且不管郭美美与其母和王军的什么三角关系,那是他们的私生活,我们且不管红十字会怎么出来说郭美美怎么与他们没有关系,我们只是需要一句明白的话:红十字会,你们真正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了吗?你们用的这个鲜红的标志,没有在为自己谋取私利吗?你们和郭美美之间什么关系?一个小女孩儿这么搅动了你们的工作和生活,你们还这样泰然处之吗?你们的这种“仁慈”是对谁的仁慈?
我们是普普通通老百姓,希望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
第二篇:冷眼看两会
“我们开会,前面8分钟是在歌功颂德,对报告歌功颂德,对自己歌功颂德,剩下的没有时间了”。石钟山教授的10分钟言论,可谓是精辟。
就目前从媒体上看到的两会报道来说,也应该去除那些歌功颂德的而部分直奔主题。现在媒体报道不是明星代表、伟人后人就是民族代表、美女代表,但就代表的提案、群众的大事、国家的要事却少有提及,明显有些喧宾夺主。
《孟子·离娄章句下》讲过一个故事:子产主政郑国的时候,用自己的驾乘去帮百姓渡河。孟子对这件事的评价是:“惠而不知为政。”意思是说,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为政。他要是懂得为政的话,就该把桥修好,让百姓不为渡河而发愁。君子只要把政治搞好了,他外出鸣锣开道都可以。今天人们对政治家的要求,比孟子的时代更高,即便修好了路,也应该亲民一些才好。
时下“歌功颂德”应经成为我们开会的“潜规则”。
实际上,在开会的时候,尤其是两会这样难得的会议,代表、委员们更应懂得珍惜:不仅要珍惜有限的会议时间,而且还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与会机会。这样,代表、委员们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民的意志表达出来,把代表、委员的职责发挥好,这才是代表、委员所要做的事。至于代表也好,报告也罢,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好处,人民群众心里都清楚。尤其是报告,有什么好的,好在哪里就不必说了,因为人民群众是看得懂的;恰恰相反,报告需要代表、委员们审议的不是有什么好处,而是存在什么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一年一次的两会,倘若代表、委员们在10分钟的发言时间里,都用8分钟去歌功颂德,那么,代表、委员们还会有时间去审议报告吗?很显然,如此低效率的两会,开与不开又有啥区别呢?同样,我们的新闻媒体也应该抓住有限的版面及时间去多报道那些和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提案,不要再纠缠到代表个人的“私密”上了!
第三篇:冷眼看产权式酒店(模版)
冷眼看产权式酒店近几年以来,长沙产权式酒店、产权式商铺风声水起,前者几年前已经出现了金源大酒店、天玺大酒店等,后者关于产权式商铺更是不计其数。这几天,长沙东城区又有一个产权式酒店即将面世,结合全国各地产权式酒店的经营状况,笔者就这个话题想进行一个初步探讨。何谓酒店式酒店?产权式酒店起源于欧洲20世纪70年代,根据其用途,又可分为产权式商务酒店、产权式度假酒店等,如今风行于夏威夷、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亚利桑那、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等地的产权式酒店即属于后者,而产权式商务酒店则主要分布在纽约、芝加哥、伦敦等地的CBD地区。它最先进入中国是从海南开始的,主要为产权式度假酒店。之后相继进入广州、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其物业形式多为产权式商务酒店。
通常情况下,产权式酒店采取的经营模式为:开发商将酒店的客房分割后出售给投资者。每个客房投资者都享有各自独立的产权。投资者一般不住在酒店,而是将客房委托酒店管理公司统一出租经营,获取不同额度的分红,同时,还能获得酒店管理公司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这种模式的关键就是,酒店经营必须良好,才能保证投资者的稳定回报。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各大城市,各种正面、负面情况都出现了不少。经营状况良好的产权式酒店,诸如“中信国安集团”投资30亿历时13年建造的河北“第一城”,在投期限内,投资者每年获得6%的现金回报和2.3%的消费代金卡,现金回报每半年一返。投资期满,投资者如不选择继续投资,即可以与当初购买时同等的价比同时转售给经营公司。
但同时,一旦产权式酒店经营不善,投资者又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很容易被套牢,弄得血本无归。诸如北京金色假日酒店,在销售时期,开发商诚偌消费者除了100%的物业产权外,还有10%~30%的纯利回报,但在经营一年后,实际上给负投资者的回报只有数百元。由于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很多业主停止了银行还贷,并且,不断有业主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长沙河西岳麓区域,去年某产权式酒店正式对外销售,开发商诚偌投资者15年内9-10%的投资回报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300套左右单元销售一空,今年该酒店将正式营业,其能确保投资者的利润吗?如果一旦经营不善,入不敷出,谁来承担赔付责任呢?
即将销售的东城区某产权式酒店,打出18.5%的投资回报率,且每年12天的免费入住权,条件确实非常诱人,那么在面对开发商这种远远高于其它投资模式收益的诚偌时,投资者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决定投资与否呢?
在这里,提醒投资者关注四个关键问题,只有在这些条件都能达到的时候,投资者可以选择对该物业进行投资: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该产权式酒店必须拥有良好的资源。或者在城市中心地带,以地段优势取胜来吸引客户,或者在旅游资源、商务资源丰富的地段,吸引独特客户群体,来保证酒店的出租率,达到良好经营状况。
再就是关注开发商的品牌、信誉度、实力。和经营管理公司的经营水平了。开发商的实力无疑给投资增加了信心筹码,而经营公司的水平也是进行投资的先决条件。同时,投资者在购买时,必须充分了解开发企业拥有多少分额的该产权式酒店产权,或者有多少价值的其它产权物业作为担保。能够防范在酒店经营不善时,开发商卷款而逃的事情发生。当然,还必须强调,有些产业是不能作为担保物业的,诸如企业和商家的收入,因此,投资者购买时,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了解,防范该类事件的发生。最后,投资者在购买时,还必须存在危机意识,万一出现不良状况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牵涉到约定的投资期满之后,如果不想继续投资的话,能否“全身而退”的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第一城”以10万元为一个投资单位,最低投资期限为3年,项目如果投资期满,投资者可以等值转售给经营公司。所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市场上不乏一些同类项目,不仅投资期限较长,10~20年不等,而且也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这些都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事项。
总之,产权式酒店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投资模式,如果经营得当,其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其它的投资模式,但一旦经营不善,带来后果也非常严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该类物业时,必须慎之又慎!
第四篇:读《冷眼看世界》有感
读《冷眼看世界》有感
黑色的脸
一本《冷眼看世界》从中让我体会到作者,跳出这个世界来看这个世界。其实这本书自己真的没读懂,因为此书在看的过程中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先是看不懂,一点也看不懂,不能理解。等看过一少半的时候开始渐渐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接着又看不懂了,等到快结束的时候又似乎懂了一点。也许自己的智商真的不能与犹太人同日而语,所以不懂也是自然。但其中的一个章节《文学是精巧的奢侈品》给了我一些启示。
您何苦读这种昙花一现的东西?大多数现代书籍只不过是对今天的闪烁耀眼的反映。这点光芒很快就熄灭。您应该多读古书。古典文学,歌德。古的东西把它最内在的价值表露到了外面——持久性。时新东西都是短暂的,今天是美好的,明天就显得可笑。这就是文学的道路。
书代替不了世界。这是不可能的。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完全由别的什么东西来完成。比如说,一个人不可能由别的替补人代化体验生活。认识世界也好,读书也好,都同此理。人们企图把生活关到书里,就像把鸣禽关进鸟笼一样,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正好相反,人用书籍的抽象概念只不过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牢笼哲学家,只是带着各种不同鸟笼的、穿得光怪陆离的鹦鹉学舌者。
字必须加以精确的界定,否则,我们会跌进完全意想不到的深谷。我们爬不上削得光光的石阶,反而会陷在烂泥淖里。
正像您在这里看见的那样,我们到中国古老文献的译本里探求现实,而不去耐心地阅读自己的生活和责任的原文。对他们来说,前天似乎比今天更容易理解。而实际上,不论何时何地,真理都不可能像在自己生活的时刻那样易于被人接近和理解。只有在此时此
地,人们才能获得真理,或失去真理。遮掩真理的只是显现的东西,只是外表。我们必须冲破外表。然后一切就都清楚了。
这也许告诉了我应该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其实这也是我一直迷茫的问题。自从担任体育教师以来,我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刚开始读一些小说,后来读一些报刊杂志,因为学校有图书馆,所以也有了许多方便,每次走进图书馆,看到一列列的书架,闭上眼睛闻着书香,真的比吸烟的感觉都好。处在书架中间,那时的心才真的是纯净的、平静的。刚开始总找一些自己爱好的,想知道还未知的书来看,后来感觉不知看什么好的时候,便从书架的第一列开始按顺序看(这是不现实的,书是无限的,而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是有限的),但发现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有一些书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渐渐的从读过的书中也知道了,想读好书,还是应该专攻一类书。这种思想我也曾坚持过,比如读了《史记》和《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一些演义之类之后。发现生活中,尤其是自己的职业(小学教师),其实是应该博览群书的。不然同学生及家长交流时,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想用的时候只是一个大概。这又让我矛盾了。但是再读一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还是应该专攻一类,因为真正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只是了解一点,而且这一点有时说不出时间,说不出地点,说不出人物。自己只是读过而已,连认真读都谈不上,更不必说理解了。
我们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自己都不自己是干什么,应该干什么,那么我又如何进行“传道”。如果自己的业务都不精,连基本的信息都不准确,那么我又如何进行“授业”。如果自己都没把书读懂,自己都不能理解,那么我又如何进行“解惑”。博览的最后结果是自己都混乱了。那还不如自己把一方面弄明白,至少自己可以在一定的领域可以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也不枉为人师一回。无论是孔子、曾国藩、卡夫卡„„都在向我们传达,读书要选好读什么书怎样读。希望自己能有所选,有所读,有所悟。
第五篇:冷眼看小学作文
冷眼看“小学作文”
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其言下之意,小学生作文姓“小”,要符合天性,忌拔苗助长;要去伪存真,忌浮华躁作。
我一直以为,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因此,常有意搜集孩子的只言片语。一次,听见一个孩子对着月亮和他妈妈说:“妈妈,月亮瘦了,肯定是它不听妈妈的话,不爱吃饭才这样的。”“那月亮圆了是怎么回事?”妈妈反问。“月亮圆了,是因为它听妈妈的话,大口大口地吃饭就胖起来了。”孩子说得真切自然。还有一次,两个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讲:“黑人叔叔我不爱,你看他天天不洗脸。”“今年我有一个愿望,想让妈妈给我生个小弟弟,再生一个狗宝宝。”瞧!这才是孩子们的原生态语言。这样的语言,无杂质、无污染,真水无香、清丽可人,不仅令成人叹服,也令成人仰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印度德肋撒修女说:“孩子是成年人最好的老师。”
不知何故,孩子一到了学校,那种语言的天资就渐渐消退了,有些孩子甚至连写一段像样的话的本领都没有了。悲哉!我觉得,不当教学是主要原因。其中,过度的约束、过细的规定、过分的成人化、过早的功利化导致孩子们丧失了本该有的“童年”,使他们被迫成为 “小大人”,表面的“乖巧”“成熟”看似成功,其实孩子们早已脱离了他们成长的轨迹。“儿童永远正确”,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逻辑辩证,有自己的生活理解,有自己的表达特点,教育者只有站在“儿童本位”上,多唤醒、多呵护、多鼓励、多扶持,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倡导“童言无忌”。小学生写作文要像小树生长一样,先让它们肆意地长,等到一定高度再修枝剪干。初写作文时,不妨在内容上放开,体裁上放开,思想上放开,让孩子们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做了什么写什么,少一些“清规戒律”,多一些“胆大妄为”“胡思乱想”“真情对白”。请看下面一篇习作:
鸡腿和蛋黄
台北 吴昱瀚
我最喜欢和讨厌吃的东西各有一样,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我最喜欢吃炸鸡腿,尤其是撒上椒盐后,更是美味。有一次睡觉时,我梦见自己在吃鸡腿,吃一只好大好大的鸡腿,这时哥哥突然发出一声惨叫:“是谁咬我?”原来我一把抱住哥哥的大腿当成鸡腿在啃。我常想:如果每天都能吃到鸡腿,有多好啊!
我最讨厌吃蛋黄,在以前我倒是很喜欢吃。但是有一次,我看到弟弟上大号擦屁股时,弄得整张卫生纸都是黄黄的,很像蛋黄。现在妈妈叫吃蛋黄的时候,一看到蛋黄,我就会联想起那件事,弄得胃口全没了,只好赶快说:“不要”。
追求“童心可鉴”。还是先来读一首诗。
经常撒点胡椒面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经常往头上撒点胡椒面,经常往头上撒点胡椒面。
如果你不幸被野人活捉,卖给衣衫褴褛的老巫婆,她把你抓起来闻闻,想把你炖成汤喝。
她会“啊秋”一声打个喷嚏,“天哪,你太辣了!”她说,“恐怕和我的口味不合。”
她会大叫一声把你扔出窗外,你就此从那里逃脱,很快安全地回到家里,坐在椅子上多么快乐!
只要你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经常往头上撒点胡椒面。
这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的诗,只为在这样的作品中能够找到他们的影子。也就是说,这样的作品和儿童的所思、所想、所听、所看、所悟甚至和他们的心跳紧紧相连。但反过来想一想,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不会出现在孩子的习作中、考试中,难道孩子们不曾有过这些奇特的想法吗?显然不是,是我们阻塞了他们表达的通道,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这样去想,即使这样想了也没有写出来的机会。因此,习作要达到“童心可鉴”,首先孩子们内心要自由,如上面诗歌中那样,想一连用几个“经常”由自己说了算,而不要过早安上“语句重复”“表达呆板”“句子不通顺”等等的标签。
体现“童趣盎然”。鲁迅说:“幼稚对于老成,就像孩子对大人”。小学生作文就应该是源自孩子们生活空间的,充满儿童情趣的,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一段文字。在审视他们的作文时,我们“眼睛里要容得下沙子”,不能用成年人完美化的眼光去看待。毕竟孩子的东西,本身就带有几分幼稚,几分残缺,却又饱含着许多纯真,许多异想天开的“缪斯天性”。因此,要特别保护儿童的“语言生态”,不要过早以作文长短论英雄,以立意高下论优劣,以结构是否精美论输赢,只要他们的习作里有童年的影子、童年的味道、童年的稚趣,就值得称道。
必竟,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我们能做的也许只能是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