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2011年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1年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第一篇:2011年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1年小学毕业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卷(联考)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翡翠锻炼书籍机械【错一个词扣1分】

2.D 目 7 ①【每空1分】

3.【每空1分】

(1)①期望②随机应变

(2)①举一反三②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齐心协力

4.【每空1分】

(1)①因为„„所以„„②无论„„都„„ ③即使„„也„„

(2)②

(3)可以不用修改符号 ①经过学习,大家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②在生活上,恩格斯热情地帮助马克思。

二、【每空1分】

1.夜静春山空时鸣春涧中王维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毛泽东张思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②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5.《水浒传》略

三、1.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丰富、充满智慧呢?

2.端庄秀丽献身科学、探求真理、淡泊名利

3.时间流逝,一去不返,我们只有加倍珍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或“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意思相同即可)

4.对比痛苦

四、1.拗不过——无法改变别人坚决的意见。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2.① D② B

3.① 幸亏孩子的腿还有救可哪来钱给孩子治病啊

② 孩子的腿需要换药了,不换不行,可手头没有钱,怎么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欠廖医生的钱呢?这可怎么办?(此答案仅供参考)

4.象征廖医生同情弱者、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医德。

5.略(能较为全面地归纳出人物的特点加2分,能适当地结合事例进行简单分析加2分。

五、略(能谈出具体事例加2分,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立场加3分。)

六、作文(30分)

建议分为四等评分:一等:27—30分;二等:24-26分;三等:18-23 分;

四等:18分以下。二等应当符合习作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某个特点上升到一等,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相机降等打分。

小学毕业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第二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语文(精选)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斑bó(▲)②kuí(▲)梧③随心所yù(▲)④洗耳gōng(▲)听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乡村,随处可见争颜斗艳的野花,随处可闻清翠婉转的乌鸣。清晨,公鸡潦亮的叫声就是我们的闹铃;夜晚,虽没有流光溢采的霓虹灯,却能够享受满天繁星闪烁的愉悦。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⑤▲,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⑦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⑧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4.名著阅读《水浒传》。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

写出这一段故事发生的地点,并简单介绍“墙缺边立着”的“官人”的姓名、身份,以及他来到此地的缘由。(5分)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将它概括成一个句子,写在段首横线上。(不超过15字)(3分)

__▲。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弋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无奔走之劳矣B.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C. 言和而色夷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下面哪一句的语气与其他几项不相同?(2分)

A.岂他人之过哉?B.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何陋之有?(《陋室铭》)D.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8.根据文意,说说东阳马生学有所成的原因。(1分)

9.选文如何表现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强调他们学习条件的优越有什么用意?(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0题。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疑不然也。

②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1.选文第一句突出了怎样的环境特征?放在该段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2.孔乙己的腿分明是被打断的,为什么要说是“跌断”的?掌柜分明知道缘由,为什么还要一再追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3.从表达效果看,“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句能否改得简洁些?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一16题。

俯而学与仰而思

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要树立“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去学是不行的。

“仰而思”,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孔子告诫我们:“▲。”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4.根据文意,写出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语句。(2分)

15.选文第二段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此处引用是否恰当?为什么?(2分)

16.选文第三段中列举赵括和司马迁这两个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1题。

踏雪寻春

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②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⑤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慑人魂

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竞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j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17.说说“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一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8.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行文的连贯性,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19.第⑤段中,芦苇遭受火焚雪欺,却依然不死,泛出新绿。在你的记忆中,有什么古诗句与此情境相似?请把它写下来。(2分)

20.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相关语句,分析选文是怎样紧扣“寻春”来展开叙述的。(4分)

21.自古以来,绘春、咏春、颂春的诗文不计其数。比较朱自清的《春》,说说本文在选材和立意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又见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第三篇:高二语文试卷2004~2005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D.《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说它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高 二 语 文A.泰安市政府发布的通告指出,泰山东麓发现老虎一事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B.今年是我省首次实行高考网上阅卷,阅卷教师对网上阅卷都非常满意。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4~2005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何效明审核:刘百生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辍.学 / 惙.然瞑.目 / 冥.思苦想天高地迥. / 炯.

炯有神B.洗涮. / 刷.洗契.约 / 锲.而不舍惴.惴不安 / 妄加揣.

测C.饯.别 / 客栈.亢.旱 / 引吭.高歌横槊.赋诗 / 追根溯.源D.庠.学 / 打烊.提.防 / 金榜题.名掎.角之势 / 倚.势欺人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烦燥纨绔劳雁纷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吞噬膺品一愁莫展失之东榆,收之桑隅C.罪衍气慨插科打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D.筵席暮霭钟鸣鼎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B.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准备,功败垂成....

就在此一举了。

C.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去北京旅游,竟与五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在故宫萍水相逢....,真是太让人欣喜了。

D.李大伯老俩口,二十多年来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B.“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C.有一回我问过一个打工仔“家”的概念,他显得很奇怪地回答我:“家是什么你都不懂哦?不就是几间房子,还有父母、老婆、孩子嘛!”

C.在雷锋去世40多年的今天,中国之所以重新掀起学习雷锋运动,就是要重新强调他所代

表的那种共产主义和“为人民服务”。

D.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在疾

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6.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学现象中有许多“四”,如: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

家”;《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被后人誉为“清

末四大谴责小说”。B.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

彩。C.鲁迅于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D.“小令”指词中篇幅短小者,元代散曲中的单只曲子也称为“小令”。“传奇”指唐代的文言小说,明代以后,“传奇”则成为以演唱曲为主的长篇戏曲的专称。7.阅读下列台词,选出文后有关这段台词的解说分析不准确的一项()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群强盗!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A.“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侍萍当时对周家父子的绝望和极度悲愤的心情。

B.两处语句的断续,形象地表现了侍萍在看到自己三十年未见的儿子时,急于相认却激动得

语不成句的真实情景。C.“你是萍„„”的潜台词是:你是萍儿,大海是你的弟弟,你不能打自己的同胞兄弟。但

她很快意识到不能点破这层关系,于是顺势改口:“凭什么打我的儿子。”D.作者正是用谐音转换话题的语言艺术形式,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母亲当时极为本能的、而又极力克制的痛苦的复杂心理。8.下列每组句子,属于不相同句式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 洞庭君安在哉?

B.既而得其尸于井。/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时有宦人密侍君者。

D.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公,乃陌上人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

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粱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

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脩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②所谓天者诚.难测B.①固亡.奇也②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C.①是时,张敞为.胶东相②昔为.钱塘长D.①邑病且死,属.其子曰②举酒属.

客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②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B.①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②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C.①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②因.

取书进之D.①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②灌水之.

阳有溪焉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朱邑“为官清廉”的一组是()①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②身为列卿,居处俭节③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④贡荐贤士大夫⑤存问耆老孤寡

A.①⑤B.③④C.②③D.①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邑年轻时担任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他廉洁奉公,深受所辖区内百姓爱戴,因此被提升为北海太守。

B.张敞非常钦佩朱邑,他曾当面向朱邑诉说心中的不快,希望自己像陈平、韩信那样被举荐,为国效力。

C.朱邑位居高官,生活节俭,把俸禄拿出来供养族人和乡亲,家无余财。死后,皇上曾赐其子黄金百斤,用于祭祀。

D.朱邑与桐乡百姓感情深厚,临死嘱咐儿子将自己埋葬在桐乡,他认为百姓比自己的子孙还要亲切、可信。

第Ⅱ卷(共114分)

三、(21分)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两首(其一)杜 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着重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此诗前两句写极美之景,后两句抒极愁之情,前后很不和谐,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_________________

_____!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端正好》)

(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_______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阳光与海滩季栋梁

一日里翻了两次书,结果遭遇了两句名言:一句是袁中郎的“世上所难得者惟趣”,一句是朱自清的“自由自在的身子”,颇有感触。想想“自由自在的身子”和“趣”于人而言,该是多么本性的东西啊!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人的本性总是要湮灭于欲望之中,一如野鸡舞镜常常死于镜前一般。

人总是为欲所拖累。

欲望是个得寸进尺的东西,它就是这样一步步将人逼至心性以外。在中国,我们最喜欢的成语是“功成名就”,然而这个成语的境界我们为此要付出几乎一生的代价来赢得它。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回过头来看时,这个词竟然是所有成语中最没有意义的。无论成王,还是败寇,人都要输给时间,在时间面前没有赢家。

一个渔夫在海边晒太阳,一位先生对它说:“天天躺在这里晒太阳,为何如此无所事事呢?”渔夫反问先生:“先生,你说我该干些什么呢?”那先生说:“你应该出海打鱼,那样才能挣好多钱回来。”渔夫又问:“挣好多钱干什么呢?”先生说:“这还要问?盖房子臵地,享受荣华富贵。”渔夫问:“荣华富贵后干什么呢?”先生说:“那你就可以天天躺在这里晒太阳了。”渔人问:“那我现在在干什么?”先生语塞。

无疑,这位先生没有想到渔人的认识与他完全不同,渔人的回答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但他却让渔夫看穿了,无疑渔夫赢了。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权倾四海的亚历山大与哲学家第欧根尼在科斯林邂逅,其时第欧根尼躺在那里晒太阳。亚历山大对一动不动的第欧根尼说:“我是亚历山大。” 第欧根尼说:“我是狗崽子第欧根尼。”亚历山大又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呢?” 第欧根尼皱皱眉头说:“请你走开一点,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长叹一声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便愿意我是第欧根尼。” 权倾四海的亚历山大一定在想着他能为第欧根尼做的事是第欧根尼所渴望的,是一般人为他做不到的。可他哪里想得到第欧根尼已经到了没事求人的境界呢?

阳光与沙滩都是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柏拉图记载:“据说泰利士仰起头来观看天象,却不慎跌落井内,一个美丽温顺的色雷侍女嘲笑说,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旁的一切。”

这.是人的通病,近的东西永远没有远的好。到苏州,走完水巷,逛过园林,闻过白兰花,到了苏舜钦在郊外造的那园,就想起那副声名显赫的对联来: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在联前停了良久,想及苏舜钦的一生,其性情其人生至这一副对联出来之时,一切的东西都已是尘埃落定般的柔润与和谐。苏舜钦是宋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进士,历任大理评事、湖州长史。后遭陷害被除名,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流寓苏州,购臵田园,筑沧浪亭。上面所引便是他园上的一副对联。他是做过不小的官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达到人生的极致,超强反差展示了他们生命最基本的规律,对于人世间荣辱

富贵他们已经看得够多的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残垣。只有阳光与沙滩是永恒的态度。因此才有了这副盖世绝联,动不动被人们提及。

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欲望生活一生,满足一世,困死于欲望之旅的人比比皆是。

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

阳光、沙滩、清风、明月、远山、近水……这些大智若愚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啊!16.分别回答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句具体指什么。(5分)(1)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

是人的通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简要阐述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6分)(1)阳光与沙滩都是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全文看,“到了苏舜钦在郊外造的那园,就想起那副声名显赫的对联来: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句话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针对现实,深入浅出地告诉行走在“欲望之旅”的人们一个道理:我们的身边只要有清风、明月、阳光和沙滩等等,就足以让我们享受和满足。

B.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比如:“功成名就”前后的对比;渔夫与先生,亚历山大与第欧根尼在身份与生活态度上进行对比;苏舜钦前后人生的对比。

C.文中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突出本性的可贵与重要,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主题更加深刻。

D.本文旁征博引,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残垣”,就是引用《牡丹亭·惊梦》中的名句,从而使文章情景交融。

E.文章开头巧借两句名言“世上所难得者惟趣”和“自由自在的身子”,引出本文的话题;结尾巧妙点题,而“大智若愚”一词耐人咀嚼。

五、(13分)

20.用下面语段的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另选对象,表达一个集中的意思。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

如果说高适的边塞诗犹如朔方浩瀚的大漠,那么柳永的婉约词就像南国多情的平湖。不同风格的诗词流光溢彩,才形成了文学天地的瑰丽与繁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05年6月10日下午,一场惨剧发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200年一遇的特大山洪和泥石流,冲毁了校园,102个幼小的生命被洪水淹没,102朵美丽的鲜花转瞬凋零。我们为逝去的孩子哀悼,我们更要为幸存孩子的安全祈祷。为了帮助沙兰中心小学异地重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新京报、搜狐网联合向社会发出倡议:奉献你我一点爱心,帮受灾孩子盖一所博爱小学。请你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名义为中央电视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语言简明得体,富有感召力,不超过20字。(4分)

22.根据下列情境,以“沉思”为中心,扩写一段话,不少于30字。(5分)

情境:傍晚湖面我沉思答:

六、(60分)23.作文(60分)

等,是一种生活方式。强者的等,是蓄势待发;而弱者的等,是枯坐死守。智者的等,是目光长远的准备;而愚者的等,是坐失良机的根源。

等的过程,充满期盼,充满神秘,令人思索。请以“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2.D3.D(“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A.“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句中语境不当;B.“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本句中的意思不是说试验已经失败了;C.“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应为“不期而遇”。)4.C(A两个句号都用错;B冒号和问号错;D 句号在引号外)

5.D(A语序不当;B 搭配不当;C句子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的精神”。)6.A(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应换为《麦克白》)7.B(不是“激动”而是“极度的痛苦和矛盾”)

8、D(A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C定语后置;D被动句/判断句)

二、(12分,每小题3分)9. D(D.①嘱咐 ②劝请)

10.C(C ①依靠 ②于是;A 虽然;B 凭借;D 结构助词 的)

11.D(②表现的是其“节俭”,④表现的是其“荐才,爱才”,⑤表现的是其“爱民”)12.B(不是“当面”是“写信”)

附译文:朱邑,字仲卿,是庐江郡舒州人。朱邑年轻时担任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廉洁公正不苛刻,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来不曾抽打侮辱他人,相反地慰问老年人和孤寡的人,所遇之人都能得到他的恩惠,故他所辖区域内的吏民都非常爱戴他。朱邑后来被提升担任太守卒史,因贤良优秀被推荐担任大司农丞,后升任北海太守,凭政绩品行第一担任大司农。他为人淳厚,对老朋友忠诚,但他秉性公正,不能用私心和他打交道。皇上器重他,朝廷内尊敬他。

这时张敞为胶东郡相,他给朱邑的信中说;“英明的君主内心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招贤人,这实在是忠臣为国尽心尽力的时候。正值我守难治偏远的郡县,为法度所约束,就像马被驾驭一样,胸怀短狭,所以没有奇谋。即使有,那在什么地方施展吧?您以清正廉明之德行,掌管国家农业,就像灾荒之年的人认为粗劣的食物好吃,丰收之年认为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为什么呢?这是有与没有的情势不同的结果。过去陈平虽然贤能,但必须有魏倩的推荐然后才能到朝廷;韩信虽然有奇才,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被皇上信任。过去的士大夫让当时才智出众的人都能施展其才,假若一定是伊尹、吕望这样的人然后才推荐他,那么这人不依靠您就能自己显露其才了。”朱邑感激张敞的话,被推荐的贤能的士大夫中,有很多得到过他的帮助。朱邑身为列卿,平常生活节俭,而将俸禄及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神爵元年,朱邑死。皇上爱惜同情,下诏称赞他说:“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操,减食以示节约,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可称得上是善良人和君子,他遭遇凶灾,我非常同情。特赐给朱邑的儿子黄金一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起初朱邑患病快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说:“我原来担任桐乡官吏的时候,那里的百姓爱戴我,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桐乡。我的后世子孙祭祀我,将比不上桐乡的百姓。”等到朱邑死后,他的儿子将他埋葬在桐乡西面的城外,百姓果然共同为朱邑立墓修祠堂,每年祭祀,到现在没有中断。

三、(21分)

13.(9分,每题3分)(1)韩信虽然有奇才,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被皇上信任。(2)等到朱邑死后,他的儿子将他埋葬在桐乡西面的城外,百姓果然共同为朱邑修建坟茔,建立祠堂。(3)(县令)把蟋蟀进献给巡抚。巡抚十分高兴,用金笼装着进献给皇上,详细地陈述了蟋蟀的非凡才能。

14.(8分)(1)着重从色彩的角度描绘出春末夏初山青水碧、鸟白花红 / 色彩鲜明艳丽,清新优美 / 富有生机,富有诗意的画面。(①回答“色彩”1分,其他它不得分;②答到答案中划线语句中任一即给2分)

(2)不同意。(1分)看似不和谐,实际上是艺术的最大和谐。前两句为下文写悲哀情绪提供了背景,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意思对即可,2分)

(3)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 / 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 一个“燃”字,化静为动,可使人想像那花之灿烂、鲜艳 / 一个“又”字,包含了作者羁旅异乡,归期遥遥的无限辛酸、伤感和苦痛。(言之成理即可,2分)

15.(4分)(任选两小题,每空格1分)见课文。

四、(20分)16.(1)“人类目前的状态”指目前人们被欲望所拖累、湮没,人们为了欲望甚至付出几乎一生的代价。(意思对即可,可选用文中语句或自己概括,3分)(2)“这”指“近的东西永远没有远的好”。(2分)

17.(1)一些离我们很近的东西其实是很美好,值得关注与珍惜的,抓住了它们,人生也就有了乐趣,但我们却视而不见,偏偏去追求遥远的“功成名就”。(3分)

(2)人生如果受困于欲望,失去本性,不能自由自在地得活着,即使长命百岁,也如同行尸走肉,精神已死。(3分)

18.(1)在内容上,在上文反复对比之后,自然而然地点出了人生的正确态度,令人信服,具有感染力。(2分)(2)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由此展开了对苏舜钦的叙评,并转入作者阐发自己对人生正确态度的感悟。(3分)

19.A D(A 文章主题应该是“不为欲望所困,活出本性,真正的活得自由自在”,不是说“有了阳光和沙滩等等就足够了”;D文章旁征博引,主要是为了说理,增强说服力;引用《牡丹亭·惊梦》中的名句,既说明道理,又使文章语言更生动,而不是“使文章情景交融”。本题答对一个给2分)

五、(13分)

20.(4分)参考答案:①如果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犹如奔腾的江河,那么舒伯特的小夜曲就像淙淙的小溪。各种形式的乐曲竞相鸣奏,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丰富与美妙。②如果说洛阳的牡丹犹如富贵的公主,那么水边的芦花就像清丽的村姑。姿态各异的花草争奇斗妍,才形成了大自然的缤纷与美丽。

21.(4分)示例:①同在蓝天下真情铸方舟②洪水永无情,爱心满人间

22.(5分)答案不能遗漏信息,描写要具体,以“沉思”为中心,要突出沉思。如:傍晚,我面对着平静的湖水,陷入了沉思,人生为什么不能像这湖面一样风平浪静而总是像长江一样波澜起伏?

六、(60分)23.作文(60分)评分标准同高考。

第四篇:2012~2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天津市五区县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1.(1)坐我西阁床着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2)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3)夸父与日逐走 欲得饮(4)江山代有人才出(5)落花时节又逢君

2.B3.D 4.C5.B6.A7.D

二、(一)8.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后极度绝望的心情。9.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10.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11.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二)12、(每词1分,共4分)⑴说出⑵大腿⑶跑(4)即使

13、(2分)(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翻译正确,语言通顺方能给2分)

14、(2分)B

(三)15.老师对学生的关爱(1分);同学、朋友之间的帮助(或艾傈对依拉的情谊,1分)。

16.修辞手法(1分,写出其中一种即可):比喻、拟人、排比

作用(2分):比喻,把阳光下的瑞丽江比作金子一样闪亮,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拟人,把晨风当作人来写,用 “钻”字写出了风儿的特点,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排比,风儿钻进树丛、水汽、村寨,条理清晰,增强表达效果。

17.提示:关键词:会关心人、聪明、有情有义、大方、能吃苦的人。(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8.关键词: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19.材料二材料三

20.“伯乐相马” 优秀人才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

21.保尔·柯察金(保尔)2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23.钢是在烈火里锻烧、高度冷却后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小说用保尔的成长经历诠释了书名的含义。(2分,要求有一定的内容概括和含义解释,语句通顺)

四、作文:略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1 页)

第五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 ABABC6~10BDDBD11~15BCDDC16~20CDBDC

二、请你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7分)

(1)按照从左至右的位置依次为李白、玄奘、毕昇、吴承恩。(每空1分,共4分)

(2)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2分;意思对即可)

(3)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等类似表述即可,2分)

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稳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的变化有利于南方农业发展等。(3分;任意三点,类似表述即可)

(4)八股取士。(2分)大兴文字狱。(2分)

共同危害: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2分;意思对即可)

三、主题归类,解答问题。(16分)

(1)唐朝和宋朝对外交往活跃(或海外贸易活跃);唐朝和宋朝与亚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答出其中一个方面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表述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2)郑和下西洋(2分)原因:A.国力强盛B.政府支持C.造船水平的提高 D.航海技术的发展 E.指南针的运用 F.郑和个人的因素等。(A+B+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3)闭关锁国政策。(2分)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中国逐渐落伍,最终沦为被动挨打的命运。(2分;言之有理、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四、释读图文,以史明智。(14分)

(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2)康熙皇帝。(1分)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

(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1分)史实列举: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每点2分,共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2分;言之有理,基本符合题意即可)

五、依据材料,探究问题。(13分)

(1)行省制度。(2分)中书省负责总理全国政务,行中书省负责掌管地方政务。(2分)

(2)明朝。(1分)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

(3)逐渐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2分)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或君权、皇权)不断加强。(2分;意思对即可)

积极影响:有效地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专制主义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各答出任意1个方面,表述基本符合题意即可,每个方面1分,共2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