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玲 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学习如凳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九(2)班的钱玲,借此机会,我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心,梦想成真!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三年前我满怀希望成为搬经镇中的学生,如今,我和我的同学们已在共同攀登初三的山峰。人们常说:“学习如凳山”,说的正是读书的艰难,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初三是机遇,更是挑战,初三的这座大山如今就横在我们的面前。前人的经验证明没有谁轻轻松松就能走过初三,关键时刻唯有一“拼”。俗话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既然选择了初三,就等于选择了拼搏,如今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跨过去。
不要总认为自己是最苦的人,别忘了大家都在努力,只有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比他人更多的收获。
初三的每一份成功与失败,都会激励我们发奋前进,品味初三,体会学习的乐趣,才会发现成功离我们越来越近。初三犹如一剂苦口良药,只有学会“吃苦”才能“祛病强身”。初三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味儿很苦,但苦过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醇醇的浓香。如何在这不多的日子里度过初三,战胜初三,我认为下面四个方面值得我与大家共思。
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短短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实在珍贵,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中考改变命运,中考改变人生。面对新的形势,面对诸多厚望,我们只有痛下决心,惜时如金,努力拼搏。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学有所成,就要有很强的计划性,合理安排时间,杜绝无序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决窍,优化学习方法,注重训练,只有平时练习像中考那样紧张,中考才能像平时练习那样轻松,梳理每科知识点,找准生点难点,方可事半功倍,“胡子眉毛一把抓”,则可能事倍功半。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要在班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学习好的同学要主动帮助暂还落后的同学,暂时落后的同学更要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我们既然有缘在一个学校,有缘在一个年级,有缘在一个班,就应该互相帮助,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提高。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既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嘛!又要细心和耐心,“勤能补拙是良训” 啊!
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不邂追求,2009年中考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只要我们少一点空想多一点努力,少一点闲谈多一点勤奋,中考定会金榜题名。
尊敬的老师,请你们放心,在新的学习阶段里,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倍加珍惜您的辛劳与付出,我们一定会向您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谱写搬经镇中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第二篇:钱玲燕读后感
读《一问一世界》有感
近期读了杨澜作为资深的媒体人,把自己从业20年的经历汇成的一部感悟式传记------《一问一世界》。
《一问一世界》开篇就问了什么是成功?到底怎样算是成功?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急急忙忙地赶路,为了成功,他们忘记了最初的追求,忽略了身边的人,忽略了路边那美丽的风景,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同志们,当你们在匆忙赶路的时候,不妨停下你的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让自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想想自己到底是要追求什么,或许我们会错过这一辆班车,但是下一辆班车一定会马上到来的。
书中也讲到了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中国的教育大部分都像是从一个磨具工厂出来的玩偶,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们学会的是接受,而不是想为什么这样。杨澜在书中写到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的时候,正好是一节外教上的宗教课,他讲完了以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一个大教室里,100多个学生,寂静无声,大家都羞涩地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举手。教授非常生气地从兜里掏出一块美金,说:“谁要是问出一个问题,哪怕是再愚蠢的问题,我就把这一块美金给他。”其实在台下的这么多学生,怎么可能会没有问题,后来杨澜举起了手。从这个小故事中也折射了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多么地被动,孩子大部分是被动地学,他们不习惯了接受,如果自己问出问题来深怕自己的问题没啥新意,深怕被人取笑,对自我缺乏信心。现在的我们宁愿静静地听老师讲,听同
学讲,甚至是听父母长辈讲,你只要学会接受,记住答案,然后在把答案什么的套进问题中就ok了。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也可以说我也遭遇着这样的情况,每次叫孩子们提问,没有几个孩子会大胆的提出问题来,当你说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往往这时候教室里就一片寂静。孩子们究竟在害怕些什么?是不敢尝试,是害怕失败,还是害怕出丑,害怕与人交流?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都学会发问,是一件多么必要和引人深思的事情呢。
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无奈,生活其实很开放,但是现实中的课堂其实很狭窄,它往往给我们了我们固定的模式,也往往给我们准备好了正确的答案,我们往往也缺少了挑战权威的勇气,觉得这天生就是应该如此存在,却不知道它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是以这种方式存在,如果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会如何,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有时候,我们是缺少了思考的时候,也缺少了思考的空间。
第三篇: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有将近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如打架斗殴、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溺水、毒品危害等.这些时刻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1996年,教育部、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2月28日,是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当前,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教育部已相继颁布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我们要真正提高认识,牢记“隐患就是事故”、“校园安全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们还要树立“安全教育重于泰山,师生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班主任老师应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做到经常教育,及时教育,教育到位,教育全面,对安全工作不能存有丝毫麻痹侥幸的心理。还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挤出时间,利用班会、自习课时间,向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我们要实现由“专人抓安全”向“全员抓安全”的方面转变。确保广大学生的安全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祥和,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安全,课间安全,交通安全,用电、用火安全,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安全等。禁止在校园追逐嬉闹、禁止起哄或搞恶作剧。要注意活动安全。不得在校园奔跑,打闹,以防跌倒、摔伤;上、下课不要拥挤,推搡,严防发生踩踏事故。上体育课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操作体育器材时要规范小心,要避免自伤和误伤;课余活动严禁追赶打闹或进入危险区域;劳动时不要用劳动工具玩打,注意劳动安全;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理智,不要动手动脚,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后果。
安全!让我们从校园做起,安全!让我们每一名师生从自身做起!
尚庄小学
2011.3.28
第四篇:国旗下讲话(定稿)
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八年级二班的张宇婧,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实践中养成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也许有些同学并不明白:为什么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呢?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离成功就又进了一步。
下面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我们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使听课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
2、专心上课的习惯——专心听老师讲课,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同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
4.善于提问的习惯——要积极质疑,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5.切磋琢磨的习惯——同学之间的学习、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同学都应该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6.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家长。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方法。
9.课下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将自己做错的题,总结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
11、多阅读的习惯——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可以在课本外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习惯,向成功跨进一步。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毕。
第五篇: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南开小学段美娟
什么叫习惯呢?首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样荒谬的场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年幼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可见,“习惯”是指长期重复地做并逐渐养成的不自觉活动。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人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众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
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有一位名人,他叫培根,一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有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智力超群的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3000多个英语单词。周峰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便准时打开收音机。这是他定时的学习习惯。周峰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作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听了以上几个事例后,是不是对你的学习有所启示呢?让我们向这些学业有成的学习,从小培养好自己的习惯,长大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南开的学子,是南开教给了我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