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极简主义的理解
大象无形 大雅从简
10工业设计lyc
最近这段时间,或者说是这几年,极简主义在中国逐渐变得家喻户晓,对于以简约为美的极简主义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西方世界,这种摒弃了虚浮的装饰而坚持以本身的肌理和形态来构造出美的形式主义,似乎更加的符合东方文化中对“禅”的理解,把禅宗奉作神灵的日本设计对于这种简单美的追捧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成功打造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随着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增强,极简主义不仅仅局限于早期的绘画领域,极简主义的延伸突破了精神领域而触及到物质领域,现今的极简主义可以诠释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简约形式,而就产品对于极简主义的应用,个人认为,主要分为形式的极简,功能的极简,和操作的极简。
形式的极简,即最为直观的极简主义应用,对于日益繁忙的社会生活而言,简约的产品外观带来的是视觉和心灵的回归感,用材质最原始的的肌理和基本的形状去创造出美感,形式的极简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上返璞归真。另一方面,形式的极简也包括了结构上的极简,这种对于产品组合做出的减法意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输出,把复杂规整于简单,是一种效率的提高,和节约意识的倡导。省去不必要的,留下美和有用的,是形式极简的最深刻内涵。
功能的极简,相对于形式极简对于美的简化而言功能的极简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举例于生活中的许多产品,热衷于把各种功能集结于一身,然而却不知这种面面俱到其实是忽视了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不同需求和个性,把多余的功能强加于不需要的人群使用者身上,本身就造就了一种浪费和复杂,带给用户的是不便和疲劳。近几年里许多设计都趋于专门化,只针对于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环境去设计产品的功能,界面,和形式,这些就是功能极简的新发展,一种负责和有效的设计方式。
操作的极简,这是一种对于人本主义的探索,可以说是产品极简主义中最为深刻的表现,对于操作的极简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认为把操作方式做到最简单最易懂就是所谓的极简,其实不然,操作的极简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产品如何最贴切的向针对的使用者传递出操作信息,并使使用过程达到最符合使用者心里和生理上操作的舒适和满足。单纯表面上的简单其实带给用户的更加的不便和不舒适,操作的极简应当深化到一种精神层面的高度。
以上是个人对于产品极简主义的理解。
日光倾城
第二篇:“极繁主义”·“极简主义”
“极繁主义”·“极简主义”
【摘要】:“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多时候,“极繁”与复杂划下等号,“极简”与简单划下等号,事实上,这些都忽略了两者的本质。通过介绍分析“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能对两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极繁主义极简主义复杂简单
【大纲】:
1、“极繁主义”
1.1、“极繁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1.3.1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精神空间
1.3.2 贝尼斯建筑事务所:巴德埃尔斯特温泉
1.3.3 盖里建筑事务所:DZ银行
1.3.4 蓝天组事务所:B煤气工厂
2、“极简主义”
2.1、“极繁简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2.3.1 广义有马工作室:太宰府别墅
2.3.2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M别墅
2.3.3 广义有马工作室:MA画廊
3、结语
【参考文献】
[1] 帕科·阿森修、奥罗拉·奎托.极繁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 帕科·阿森修.极简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曹丽平.浅析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及其禅学思想[J].美与时代.2005.(01).[4] 王芳华.现代极简主义之追根溯源[J].四川建筑.2005.(01).[5] 布正伟.复杂性建筑语言运用辨析——正视和应对信息时代建筑语言演进中的挑战[J]建筑学报.2008.(09).[6] 蒙小英.建筑形态的流变:混沌与复杂性的解读[J]工业建筑.2005.(S1).
第三篇:《极简主义》读后感(范文模版)
我不太喜欢这本书,满分10分我给6分。但我还是推荐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他会告诉你如何能舍弃不必要的「锚」。
天性使然,我很讨厌极多极多的实物。比如有的人喜欢家里摆满了家具,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堆满纪念品,说实话那样的话我进步屋子会有一种紧张感,就好像房间内空气被那些杂物抢走了一样。也有的人喜欢空间感,在房间内布置尽量少的家具和无用的装饰品,要知道我们一天中至少八个小时会呆在自己房间,也就是你三分之一的生命,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你的房间。
结合经验我觉得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已经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了。
今天是我戒烟的第49天,如果不是手机打卡软提醒我,我可能都没注意到已经坚持这么久了,或者有戒烟这事。戒烟后明显的感受就是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般可以持续醉心于某事2—个小时。我的慢性咽炎好了,肺活量更强了,牙变白了,嗅觉味觉更灵敏了。而且我不用将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浪费在百害无益的烟草上。
我戒除了甜食和饮料,包含任何蛋糕,冰激凌,饼干,薯片,士力架等,可乐也被我戒了,在学校如果上累了,我会喝一杯无糖的摩卡或美式,早上醒准备写作时我会给自己端上一杯格雷伯爵或金骏眉。
我(很早前)删掉了我手机里的游戏,微博,抖音等,现在也删掉了uTube,关注的公众要也精简到了7个,分属6个不同的领域。我知道我自控力不足,只能这样做避免它们消耗我。
上学期因为工作原因晚上11点才吃晚饭,胖了20斤,今年我办了健身卡,平均每周去次。早睡早起,不赖床。
虽然17年7月号就注册了公众号(那时还叫风和浮力),但直到今年9月之前一共才写过两篇。好好经营公众号也在我今年的计划之一,每天6点醒后喝喝茶,看看书,备备或者更新一篇,写作已经成了习惯,我也享受其中,沉迷于写作时的快感,放空一切,全身心集中于里,每个标点符号就是我,我就是每个字。
电子书和平板简直救了我的命,我以前有很多纸质书,每次搬家都重的想死,一边搬书一边反思自己有书不读,活该身体受累。但现在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有价值的书会边读边做笔记,把书读厚,然后把自己思考的精华笔记留下,把书读薄,最后就可以送人或当作二手书卖掉了。
话题回到书上,可能在阅读这本书前我已经将极简主义融入到血液里了,所以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但可以说作者还是很全面地分了五个方面介绍了极简主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
呼,当看到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这几时太煎熬了,因为真的太鸡汤了,我真的很讨厌别人去告诉我明天会更好!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的!我天生自带反鸡汤体质,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尽量自己解决,而不是错过了星星又叹错过了月亮。所有的事儿动手做起就没什么难了,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按照我以往的习惯,我还是摘抄了几句不错的句子。比如在健康一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很实用的管住嘴的方法,比如你想吃一块儿蛋糕,但是心里又很纠结,你就去镜子面前脱掉上衣,看看你对自己身材满意吗?看到肚子上的肥肉还想吃蛋糕吗?这样的话就将吃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渐渐戒掉甜食。
还有就是提倡定期锻炼,营养配餐,不吃超市买的加工品,不要在食物上浪费太多金钱,一个月以上不穿的衣服基本就可以捐掉了等等。
极简主义的反义词就是消费主义。
简而言之,极简主义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教你如何省钱,健康,佛系的活下去。
第四篇:《极简主义》读后感4000字
《极简主义》读后感4000字
张生
【前言】
今年开学前,别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极简主义》,我买来一读之后很是认同,也践行了一些书中所讲的道理。今特整理成读书笔记,以和大家共勉。
这是本书的封面、开场白、以及两位作者写作这本书的背景介绍。
【读书与思考】
一 书名解释
大家千万不要被《极简主义》这本书的这个书名给吓到了,以为这是一本讲要怎么“断舍离”,搞得很“佛性”—完全清心寡欲的样子,其实不然。
《极简主义》这本书,其实重点是讲“活出生命真意”——如何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极简主义”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工具。
什么需要“极简”?“极简”到什么程度?这标准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为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应该由你自己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作者强调的是—通过“极简”,让你轻装上阵,摆脱生活中多余的事物,这些事物或是对这些事物的欲望占据了你的金钱和精力。“极简”只是形式,“极简”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让你沉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多余的。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多的更有意义的事。
关于这部分,见我所做的第一个思维导图。本书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大家发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不断实现个人成长,有意义地为他人奉献。“极简主义”的好处包括:取回浪费的时间、摆脱多余的物质、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乐和自由、多创造而少消耗。
二 五大价值
本书主要篇幅是讲如何从五个维度去发现和构建生命的意义,也被作者称为“五大价值”,分别为“健康”、“热情”、“人际关系”、“成长”和“奉献”。
这五大价值,我体会和梳理了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未能在此图中表明的是:这五大价值之间又是相互激发、相互影响的。
“健康”、“热情”、“人际关系”这三者是基础,而“成长”和“奉献”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成长”是我们生命内在的意义,而“奉献”是在“成长”基础上更为高级的生命外在的意义。
我想先说说“成长”,如果生命每天都只是在重复,日复一日,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那不就是在混吃等死吗?这不就是在浪费生命吗?
我们的多数改变,都是通过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渐改善积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点点有意义的改变,只要我们持续行动,我们就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正是“成长”让我们感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体会到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我们的“成长”就来自三个基础方面:改善“健康”状况、发展“人际关系”、追求自己的“热情”兴趣。
“奉献”是我们为他人做出贡献,增添价值。“奉献”能给人带来深层次的、持久的满足感,与之相比,我们自己吃顿美食、看场电影的满足感显得微不足道。
是“成长”引向了“奉献”,而且可以构成良性循环:我们越是成长,就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奉献”还与三个基础层面相互影响: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热情”、促进“人际关系”。
具体这“五大价值”的内容,见我所做的第二张思维导图。
三 快乐、幸福与长半衰期
读这本书过程中,我做了很多批注在书上,还写了一些感想在书上,特附上一页以示例——“你快乐吗?”。在这页,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问来引发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
如图中大标题所示——你快乐吗?作者直接提出“我们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不会让我们快乐”,这一观点看似和我们的常识“有钱才快乐”、“贫穷不快乐”相违背。但从现实来看,有钱未必快乐,没钱也可以很快乐,钱和快乐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长期以来,中国人忙着赚钱、积累财富,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赚钱当作了人生意义,“幸福”指数却没提高。当赚了很多之后,往往还想着赚更多,背负上很多压力和负担。却没停下来想想为什么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除了赚钱还有什么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我们物质欲望的满足会带来快乐,但这快感会快速消退,并且边际效应会递减。真正的快乐源自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成长,我们为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作者还提出“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快乐”,这本书也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这一观点看似有些偏颇,甚至会引起争辩。这跟我们怎么定义“普通人”,怎么定义“快乐”是有关的。
我不想在此纠缠概念,我只想说明的是—“不普通”不意味着我们要追求所谓的“成功”,我们要“出人头地”。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变得“不普通”,只是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快乐,更幸福,内心更加充盈,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快乐”不是重点,有意义的生活才是重点。在这里,作者否定了“快乐”,并认为我们要在短期行为中找到长期价值,有长期价值的短期行为才是有意义的。我在批注中把“快乐“和“幸福”直接划等号了,实际上是片面的。
“幸福”肯定是快乐的,但“快乐“不见得幸福。通过我阅读其他书籍,如清华大学心理系彭凯平教授所著的《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所说,“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这一说法我深为认可,我还理解到—不要等到最后去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你在追求幸福的奋斗过程本身才是最快乐的。所以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本身最幸福”。
再如另一本书采铜所著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所说,我们可以把事情按收益值和半衰期分成4类,见下图。收益值,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半衰期,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如玩游戏、观看综艺节目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我们应该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而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为生命创造“五大价值”的事情。
【行动与改变】
一 极简主义 思考行动思考使命
我在开学之初阅读这本书,正好帮助我重新思考了下人生。
我重新立下了座右铭:“每天遇见更好的自己,每天都是精彩的一天”,鼓励自己每天持续改变进步,在每一天中寻找精彩快乐。
我给自己写下了宣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本身最幸福,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
并在自己的办公环境中进行了标语式的张贴,在讲课过程中也进行宣讲。
把自己的使命进行了梳理,归结为:持续学习与践行,做知识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与时代同步,帮助和影响身边的人。简化形象
我原来有很多衣服,穿衣打扮风格因为在校园,整体比较偏休闲,但款式和颜色搭配并不固定。
在这学期伊始,我简化了我的穿衣搭配,固定风格。上身蓝色或白色长袖衬衫,下身黑色裤子,脚上蓝色或白色球鞋。当现在天慢慢热起来后,上身蓝色或白色短袖衬衫,下身浅色裤子,球鞋不变。平时上课时,固定这样的穿衣搭配,固化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也简化了我的穿衣选择,节省了时间。
发型也是保持了一贯的发型,早晨去上课前,打稍许发泥和摩丝。
多出来的衣服裤子鞋子,我分批整理出来,或送给乡下亲戚或捐掉。
配图为配合招生宣传,所拍的正式形象照,西装仍然是蓝色的,我最喜爱的颜色。各处清理
开学伊始,我把我办公室的工位给彻底清理了一次,已经多年没清理过,很多积攒的东西早已没用,清理过后,神清气爽。
但也添置了一套简易茶具,可以在繁忙工作之余自饮,也可在教研室同事开会时助兴。
后来学院还组织了爱国卫生运动,对整个办公室做了彻底的清理。垃圾清理一空,面貌一新,心情舒畅。
我在家里也进行了清理活动,清理了一批闲置物品,购置了1个书架和几个置物架,把散乱的书籍和杂物放整齐了。还和家人一起动手清理了家里的多处空间,处置了很多多余物品,让生活更为简单有序。谨慎购买
对每次购买更为谨慎,对耐用品的购买尤其谨慎。我最近新购置了一台华为荣耀10手机,这也是我第一次追新。对这个决定我是考虑再三的,最后决定购买,是为了更好地记录生活、开展工作,也不必受制于手机容量(购买了128G),并具有一定超前性不必频繁换手机(希望使用三年不更换)。
同时,也对自己立了个誓——暑假前,不再购买耐用品,也不再购买纸质版书籍(因为以前买的书很多了,都还没看完)
二 五大价值 持续改变健康改变
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是大事,但做起来其实都是小事。
我一方面在饮食上进行控制。过了一个寒假,我的肚腩又涨起来了。我主要是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不要吃过饱。经过控制加锻炼,我的肚腩又减回去了。
另一方面锻炼,坚持跑步,以及力量训练。跑步还做了几次在城市公共空间跑的尝试,一次在二沙岛,一次在滨江边。力量训练除了做俯卧撑和深蹲,还增加了平板等腹肌训练,哑铃手臂力量训练和引体向上训练。还尝试做了几次瑜伽训练,可惜不太能坚持。还打算未来减少点跑步,增加打太极拳(以前我研究生阶段专门学习了几年)和游泳(我最喜爱的运动)。
此外,还要保证睡眠。所以我尽量早睡早起,中午午休。每天保证有7小时的睡眠,所以我平时也不太会打哈欠,基本保持充沛的精力。
因为讲课讲话多,为了保护嗓子,我还专门买好了罗汉果和胖大海,每次上课都泡了带着喝,效果也不错。热情改变
我的热情、乐趣,在哪里?我在哪些方面可以找到快乐?
我也进行了思考,结合我的能力与职业,我总结我还是比较“好为人师”。还是比较乐于学习,喜欢学习新鲜事物,享受讲课,享受学生热切的目光。所以,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自我学习,并热衷于进行知识传播和帮助他人。
此外,我在锻炼身体、与人交流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很多的乐趣,让我乐此不疲。我也打开我的眼睛,去欣赏周围的美景,生活中的乐趣。不是说“世界并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吗?偶尔发现不起眼的美景和趣事,也能让我发个朋友圈,分享快乐,乐个半天。
我在每天的反思日记里,都寻找当天的快乐、热情,让我更加快乐。关系改变
人际关系一方面需要梳理,重点关注首要人际关系。我太太是我最重要的人,我经常和她交流,倾听她诉说。还常肯定她、鼓励她,也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做的事。在我的带动下,我太太也变得更加积极,也变得更爱看书。还变身作家,最近写了一系列的万物故事文章。也正是在她的鼓动下,我才能克服“拖延症”,开出微信公众号“张生趣谈”,开始写读书笔记分享。
我也想带动我儿子进步,多陪陪他。所以以身作则,少玩手机。和他一起踢球和打球(五一劳动节时难得一起打球),和他一起看书(新买的书架上有一半的书是他的)。
和学生们我总是很乐意去交流,对指导的毕业论文学生认真相待,对学生助理和学业导师学生多加沟通交流。我的微信文章,也总得到众多学生的肯定,尤其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们,让我更深感欣慰。
我的同事们,包括领导们,都非常NICE,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我们学校很大,还更需要走出去交流,上周就做出了改变。我们去和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学院的老师进行了交流,收获很大。
我还需要走出去,结识更多的新朋友,熟络很多的老朋友。感谢现在方便的网络交流,但仍然无法代替见面交流。上上周在武汉开会,又见到了我的MBA导师戴老师,倍感亲切;还有幸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交流十分融洽。
这两天我们要组织申报特色专业,终于又有个机会做出改变。我联络了一些之前认识的让我仰视但没有机会亲近的行业专业机构人士,请他们帮助我们来合作共建,他们也都欣然答应。成长奉献
细数这学期以来,我每天都在尝试做出小小改变,努力让每天都过得精彩。我的身体变得更棒了,肚腩减下去了,虽然人变瘦了,但“瘦而不弱”哦。我的热情更明确了,学习、讲课、分享,我乐此不疲,身边的小确幸我也能抓住一二,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我的人际关系也在巩固和拓展,改变自己,往往能影响他人。
我的奉献,主要体现在我对学生的影响上,通过讲好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学生快乐的笑容、殷切的目光、心得体会中只言片语流露出对我的肯定,总是让我十分地满足与快乐;还体现在辅导学生毕业论文、参加比赛、开展课题和写研究论文等方面,学生的点滴成长、取得的成果,让我也感到无比满足。
我的奉献,还体现在我对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上。我的家人、我的同事们、我的前学生们、我的朋友圈朋友们等等。
我希望,我的存在,能让这世界多一点正能量,多一点有意义的改变!
第五篇:《极简主义》读后感1500字
《极简主义》读后感1500字
细读《极简主义》这本书,其实重点在讲“活出生命真意”——如何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极简主义”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工具。
什么需要“极简”?“极简”到什么程度?大概对于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因为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对每个人而言,都有自己的标准。
作者强调的是通过“极简”,轻装上阵,摆脱生活中多余的事物。“极简”只是形式,“极简”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沉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多余的。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多的更有意义的事。
本书的核心目的是:引导读者发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不断实现个人成长,有意义地为他人奉献。“极简主义”的好处包括:取回浪费的时间、摆脱多余的物质、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乐和自由、多创造而少消耗。
本书主要是讲如何从五个维度去发现和构建生命的意义,也被作者称为“五大价值”,分别为“健康”、“热情”、“人际关系”、“成长”和“奉献”.“健康”、“热情”、“人际关系”这三者是基础,而“成长”和“奉献”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成长”是我们生命内在的意义,而“奉献”是在“成长”基础上更为高级的生命外在的意义。
先说说“成长”,如果生命每天都只是在重复,日复一日,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那不就是在混吃等死吗?这不就是在浪费生命吗?
我们多数的改变,都是通过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渐改善积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点点有意义的改变,只要我们持续行动,我们就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正是“成长”让我们感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体会到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我们的“成长”来自三个基础方面:改善“健康”状况、发展“人际关系”、追求自己的“热情”兴趣。
“奉献”是指为他人做出的贡献,增添的价值。“奉献”能给人带来深层次的、持久的满足感,与之相比,我们自己吃顿美食、看场电影的满足感显得很微不足道。
是“成长”引向了“奉献”,而且可以构成良性循环:我们越是成长,就越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奉献”还与三个基础层面相互影响: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热情”、促进“人际关系”.书中第一页“你真的快乐吗?”,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问来引发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直接提出“我们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不会让我们快乐”,这一观点看似和我们的常识“有钱才快乐”、“贫穷不快乐”相违背。但从现实来看,有钱未必快乐,没钱也可以很快乐,钱和快乐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长期以来,人们忙着赚钱、积累财富,已经习惯了把赚钱当作了人生意义,“幸福”指数却没提高。当赚了很多之后,往往还想着赚更多,背负上很多压力和负担。却没停下来想想为什么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除了赚钱还有什么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我们物质欲望的满足会带来快乐,但这种快感会快速消退,并且边际效应会递减。真正的快乐源自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成长,我们为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作者认为“快乐”不是重点,有意义的生活才是重点。我们要在短期行为中找到长期价值,有长期价值的短期行为才是有意义的。
“幸福”肯定是快乐的,但“快乐”不见得幸福。不要等到最后去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你在追求幸福的奋斗过程本身才是最快乐的。所以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本身最幸福”.极简主义,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五个基本领域。在生活中许多方面彻底接受极简主义,就能专注于最为重要的事物。因此,过有意义的生活和极简主义是齐头并进的,作为工具,极简主义能够帮我们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物上,它清理生活中的杂乱,便更能专注于目标明确的生活。
襄阳东昇机械有限公司
作 者:王 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