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成为书的富翁》20111011读后感
《让孩子成为书的富翁》读后感
克拉玛依市南湖小学金璇
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文化财富之一。有了书,人类的文化才得以传承,进步的思想才得以传播,彼此间才得以广泛的交流沟通,人类自身也由此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和实践指南,从而活得更高尚,更有价值。
对孩子们来说,书是望远镜,让他们看得远,想得远,梦想未来和了解未来,从幻想中产生远大理想;书是放大镜,让他们从一个个小故事和一件件小事情、小情景中看到社会与自然的大干世界,懂得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书又是显微镜,让孩子们从个人和人们关系的表象、现象中看到人们活动或自然现象中的本质,从感性中获得理性的启示、思索,以激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让孩子成为书的富翁》以案例和故事的方式,给读者呈现出书香校园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越来越多的人为“童园经验”所打动,为徐根荣校长带领下奋斗十年、坚守十年的童园团队所感动。如何将“童园经验”进一步呈现出来,推广出去,使更多的读者和宋庆龄爱心书库所在地的师生们,能够有幸如同这个学校的教师和孩子,成为书的受益者,是出版社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世界上还有比阅读更美好的事情吗?世界上还有比拥有一个书香馥郁的童年更幸福的事情吗?阅读一本美好的书,就像一个水手独自到茫茫的远方去航海。书中的忧愁与悲伤,就是你的黑夜和风暴;
书中的欢乐与希望,就是你的阳光和云彩。阅读一本美好的书,就是“幸福女神”向你发出的一生的邀请„„在这段时间里,我就阅读了这样一本好书——《让孩子成为书的富翁》。
整本书的语言都是朴素的。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只有偶尔的细节描写时才会用上一两个。其余部分都是很平淡的,好像连我们小学生都可以写出来。虽然它的语言平淡、朴素,但是这反倒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令人赞叹不绝。
本书处处充满了书香:淡淡的、酸酸的、甜美的、浓厚的„„不久,我便对它爱不释手。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有一颗伟大而充满柔情的心,要关爱、呵护身边的弱小者,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仍然心存希望、期待和信念。以后,我要永远关心周围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正如书上所说:阅读一本美好的书,就是“幸福女神”向你发出一生的邀请„„我想,我已经接到了“幸福女神”的邀请,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了。
第二篇:富翁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富翁读后感。”近几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书——《稻草人》,合上书本,我意犹未尽。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孩子小的时候,长辈就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长大成为富翁,就有福了!一天,有个人发现了一个金矿,大家都到里面抢金子,最后都成了富人。没人再种地,没人再干活,那些成为富翁的人被活活饿死了。
其实在生活中,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活得开心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完美呢?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何必整天到晚都去发那白日梦呢?真正的财富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不劳而获的财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读后感《富翁读后感》。
这使我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的一篇课文——中彩那天。这篇课文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这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这种精神上的富有使用金钱换不来的财富。
第三篇:让孩子成为孩子故事
一天清晨,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警局接到市民报案,说他家附近有一群孩子,经常在凌晨发出巨大噪音,影响了他的睡眠。
一名叫怀特的警官到现场查看后哭笑不得。原来,“凌晨巨大的噪音”只是一群孩子在清晨5点聚在一起打篮球。
孩子们见到警察来了,就躲得远远的,以为怀特要给他们多么严厉的处罚。令孩子们想不到的是,怀特警官居然童心大发,要和孩子们比比球技。一番你来我往之后,怀特警官遗憾落败。
几天后,怀特意外发现,他和孩子比球技的画面全被警车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下来,他觉得很有意思,便把视频发到了网上,并在视频的后面加了一句话:让孩子继续当孩子,我们只是专注于对付犯罪的人。
这段视频引起了社会不小的轰动,各大媒体争相采访报道,令人始料不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怀特警官说:“我觉得,孩子们清晨在街头打球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让他们打球,难道让他们在街头犯罪吗?我没做什么,我只是让孩子成为了孩子。”
第四篇: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读后感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读后感
泖港学校 冯艳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物体都有它自身的特性。“让黄瓜成为黄瓜,让茄子成为茄子,让辣椒成为辣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理应敬畏并尊重生命的自由和成长,灌溉信念,而不设计方式。同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乃是最健康、最完美的教育生态。”这是《中国教师报》2009年6月24日《教师论坛》上的《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一段话,我反复地品读,真是一语道破真谛!在教育的常态中,我们往往不顾孩子的真实需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演绎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却浑然不觉。
在暑期培训中,我认真阅读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篇文章,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明白在平时看来的捣蛋和顽皮的行为,谁知是孩子的天性?我明白了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要让孩子迷失自我,帮助孩子来认识自己。
其次,给孩子的空间和时间,留住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会引领着孩子们去寻找新知,探索新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不是帮助他们来选择人生,而是尊重生命的发展选择,因为那是孩子的人生。
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中我们忘了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我们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却一次次制止孩子发言的欲望,还美其名曰:老师说话请小朋友不要打断,有什么话等老师说完了再说。老师说完了,孩子也忘了要说什么了。在游戏中,我们反复强调孩子不能奔跑,注意安全,却忘记了奔跑是孩子的天性,奔跑让孩子感受快乐;更忘记了其实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奔跑中的自我保护。午餐活动,我们指责孩子狼吞虎咽,掉菜剩饭,却不知孩子内心的真实动机,他只是想第一个吃完后能牵着老师的手去散步,近距离感受和老师亲密接触的温暖。午休期间,调皮的孩子叽叽喳喳,老师反复叮嘱却无济于事。而当老师悄悄坐过去,轻轻的拍拍,耐心的抚摸,送上鼓励表扬的微笑,孩子便满足的甜甜入睡。
福禄培尔曾说过:儿童好比花木,教师如同园丁,学校就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园地,教师要向园丁一样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由此,想起满园红是红,绿是绿的蔬菜朝气蓬勃的景象,我想起70多岁的爷爷伺养蔬菜的虔诚与挚着;想起他劳累耕种后坐在菜畦旁抽着烟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想起自己的三尺讲台,那一群孩子。他们不也正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自己作为一名园丁,是否像爷爷这般虔诚与敬畏?答案就在心中,尊重孩子才能成就孩子。珍视生命,敬畏成长,孩子才有成长自由;包容独特,尊重个性,孩子才有自信的基点;容忍犯错,平和等待,孩子才有快乐的童年。相信,春色满园关不住,润物无声园丁情。
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摒弃不好的理论,学习好的评价体系,比如最新的等第制评价体系,不要给孩子分数来排名。教育,应如尼采所言:“教育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释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它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礼拜,在这里大自然被理解为母性而慈悲的;它又是对大自然的完成,因为它预防了大自然的残酷不仁的爆发,并且化害为利。”
我们要给孩子一片碧海蓝天,任他们在天空里自由翱翔!
第五篇: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学习完党的十八大报告后,深刻体会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实现教育工作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明确的目标。其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以民生为本,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这一思想的提出也让十八大报告论述教育问题有了新期望,是一个闪亮点。当今这个社会从入学机遇、教育投入、教学质量、资源分配这些方面来看,教育本身就不可能公平,而十八大提出的民生教育就刚好缓解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个教育新目标和新任务,意味着中国的教育还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里的有用之才不仅仅是成为专
业领域上的人才,而是让让每个孩子把自己最本质的东西发挥出来,让自己的特色特长不断地到体现发挥从而成才,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每个学生都将是社会的“有用之才”。这就是十八大报告启发我们的东西,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十八大报告还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智力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那么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发现学生的思维个性,情感等各方面来弥补他其他方面的不足。学校也可以让评价标准尽量多元化,教学空间也变得宽松些,让课堂变成孩子们的课堂,这样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将“以教代学”变成“以教促学”这种教学模式,这也就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精心打造每一堂课,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童真,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智慧、灵感、创造力的源泉。
总之,十八大向我们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平惠民的教育愿望和前景,我们要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努力达到教育新境界: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