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院一创双优心得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以下是由
“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学院形成发展的好气势、好态势、好趋势,人心思定、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已成为主旋律。但在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因循守旧的观念一直挥之不去,时隐时现。其突出表现是: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思想僵化,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上头没有文件规定的、上级领导没有讲过的、其他地方没有做过的,都不敢去试,去做,怕担风险;更有甚者,言行不一,口头讲创新,行动却墨守成规,回避创新。有一些单位很容易办的事情,却遇到层层关卡,变成很难办的事情;有一些单位完全可以干的事情,却遇到层层阻力,干不成;有一些部门行得通的事情,却遇到层层障碍,行不通。正是这些因循守旧的观念,严重地影响了学院的快速发展,使学院失去一次次跨越发展机遇,错过跨越发展的大好机会。实践表明,只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才能促进学院的大发展。
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树立敢为人先的思想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意识,就是敢闯难关、敢冒风险的意识,就是以创新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精神拥抱未来。如果缺乏创新的意识,我们就不能把握学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机遇。如果缺乏创新的意识,我们就发挥不了优势,探索不出新的发展思路。如果缺乏创新意识,我们就不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新的突破,教育体制创新就会遥遥无期。如果缺乏创新意识,一切都等上级布置,一切都按红头文件办事,我们的工作作风就不会有根本好转。由此可见,树立敢为人先意识,寻找差距,解决难题,掀起新的发展潮的重要前提。
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不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而是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适度超越,对某种利益格局的勇敢突破,是把贯彻市委精神与学院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它是一种精神,它是一种风尚,它是一种担当,要使这种精神、风尚、担当在学院蔚然成风,务必坚持“一创双优”活动常态化,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常抓不懈,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在平静中挥洒激情,在平常中打造工作业绩,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快速发展的环境。当前,一是要倡导一个“创”字。只要符合“一创双优”的精神,就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做。二是要推崇一个“新”字,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善于了解高职高专教育的新情况,发现高职高专教育新问题,探索高职高专教育新规律,找到高职高专教育新答案。三是要克服一个“怕”字,墨守成规无成本,革故鼎新有风险。一方面创新者要具有敢于承受压力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单位领导要给予鼓励和支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四是摒弃一个“等”字,只要看准了的、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创双优”精神、高职高专教育的事情,就大胆地做,先行一步,先走一着,争取主动,赢得优势。
乘着“一创双优”常态化的东风,学院萌动着新的生机、新的希望。“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弘扬敢为人先的意识,重振敢闯敢试的风气,在目标追求上永不满足,在工作事业上永不停步,就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又好又快。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坚持科学发展,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乘势而上,我们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辉煌!
www.teniu.cc【teniu.cc范文网】
第二篇:一创双优心得
“一创双优”心得体会
自我市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以来,濮阳分公司迅速行动,传达了市“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我也通过近一段对段喜中书记、王艳玲市长、盛国民副书记在“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的学习和领会,深受教育,感触很多。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创双优”是市委、市政府针对濮阳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既符合我们党始终坚持和遵循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又符合濮阳当前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活动中提到要想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只有观念创新了,行动上才会有所创新,所以创新思想观念是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首要前提。站在濮阳移动公司角度来讲,创新同样重要,这恰恰和中国移动的企业理念相符合,我们的企业一直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去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及时、充分、持续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具体到我们网络工作来说,也只有转变观点,创新思想观点解决目前网络质量中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市领导的讲话中也提到:创新思想观念是“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段书记讲话中提到,优化干部作风就是要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有作为的干部队伍。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关、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加强作风建设,要把落脚点放在工作作风上来。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善于谋大事、创大业;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勇于开拓,知难而进;坚决克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大兴“求真务实、崇尚实干”之风。在工作中不仅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还要积极吸收新员工中各岗位技术骨干融入到党员队伍中来,提升党员在网络建设中的技术中坚力量,给团队带来新活力;二是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在近期开展的“一月一事消灭最差全面开展网络质量竞赛”活动中体现出的模范带头作用,彰显党员以身作则的优良品质;三是党员干部要在网络质量竞赛的各项活动中创新性的开展各项工作,以促进网络质量新的提升;四是引导广大网络工作的员工克服浮躁、畏难情绪,把心思用在干事业、抓落实上,对既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落实,克难攻坚,加快解决网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段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一座城市要想发展,要想和谐美好,就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做为基础,要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公正严明的司法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不牢靠,谈发展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等;“软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干部作风、市民素质、政策制度、政府效能、政府诚信度、治安环境等。环境是吸引力,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是靠我们每一个市民自觉建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濮阳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自然优势的倍增剂和劣势的弥补剂。环境优化了、地方的竞争力和对外形象增强了,这无疑会促进移动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我们企业而言,目前我们还应该从加强自身的的干部作风、员工素质、政策制度、工作效能、员工诚信度等“软环境”入手,深刻查找并解决我们在干部作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各项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推动濮阳移动又快又好的发展。
以上是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一创双优心得
“一创双优”心得体会
自我市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以来,濮阳分公司迅速行动,传达了市“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我也通过近一段对段喜中书记、王艳玲市长、盛国民副书记在“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的学习和领会,深受教育,感触很多。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创双优”是市委、市政府针对濮阳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既符合我们党始终坚持和遵循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又符合濮阳当前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活动中提到要想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只有观念创新了,行动上才会有所创新,所以创新思想观念是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首要前提。站在濮阳移动公司角度来讲,创新同样重要,这恰恰和中国移动的企业理念相符合,我们的企业一直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去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及时、充分、持续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具体到我们网络工作来说,也只有转变观点,创新思想观点解决目前网络质量中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市领导的讲话中也提到:创新思想观念是“一创双优”集中教育
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段书记讲话中提到,优化干部作风就是要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有作为的干部队伍。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关、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加强作风建设,要把落脚点放在工作作风上来。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善于谋大事、创大业;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勇于开拓,知难而进;坚决克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大兴“求真务实、崇尚实干”之风。在工作中不仅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还要积极吸收新员工中各岗位技术骨干融入到党员队伍中来,提升党员在网络建设中的技术中坚力量,给团队带来新活力;二是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在近期开展的“一月一事消灭最差全面开展网络质量竞赛”活动中体现出的模范带头作用,彰显党员以身作则的优良品质;三是党员干部要在网络质量竞赛的各项活动中创新性的开展各项工作,以促进网络质量新的提升;四是引导广大网络工作的员工克服浮躁、畏难情绪,把心思用在干事业、抓落实上,对既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落实,克难攻坚,加快解决网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段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一座城市要想发展,要想和谐美好,就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做为基础,要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公正严明的司法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安
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不牢靠,谈发展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等;“软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干部作风、市民素质、政策制度、政府效能、政府诚信度、治安环境等。环境是吸引力,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是靠我们每一个市民自觉建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濮阳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自然优势的倍增剂和劣势的弥补剂。环境优化了、地方的竞争力和对外形象增强了,这无疑会促进移动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我们企业而言,目前我们还应该从加强自身的的干部作风、员工素质、政策制度、工作效能、员工诚信度等“软环境”入手,深刻查找并解决我们在干部作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各项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推动濮阳移动又快又好的发展。
以上是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一创双优”心得
“一创双优”学习心得
当前全市正在掀起“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热潮,所谓“一创双优”即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是在濮阳“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市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这次活动为载体和抓手,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作风进一步转变、环境进一步优化,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更加统一、精神更加振奋,在全市上下形成更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快推进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建设。下面我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观念创新的力度决定着跨越式发展的幅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的就是换脑筋的问题,也就是工作者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如果不解决,就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工作起来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全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始终保持时时争先、处处争优的拼搏精神,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敢闯敢试,敢于突破前人、突破常规、突破自我。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濮阳快速崛起的动力源泉,我们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首先就要更新思想观念。濮阳市1983年建市,自1995年以来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七城二奖”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使这座年轻的城市被评为全省先进的典型、中西部地区的一面旗帜。这些都曾是我们骄傲,但也都成为了过去。随着周边地区的发展,濮阳发展的速度慢了,濮阳落后了。在这个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开展这次活动,符合我们党始终坚持和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的思想路线,符合濮阳当前的实际,顺应群众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纵观历史,我们知道,每一次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都是对现实的超越、是对传统的革新、是对习惯的突破,推动着生产力的每一次发展、社会经济的每一次飞跃。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为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改革都是更新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推动社会前进。要实现“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工夫,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濮阳人,我非常拥护这次活动,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全身心投入这次集中教育活动中来,坚决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为濮阳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第五篇:一创双优 心得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一个,可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讲话全面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对全党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历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人民”,始终坚持着一个宗旨——“为人民服务”,始终恪守着一个崇高原则——“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本色,使我们党始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90年来,我们党的一切胜利,都是人民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实践。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热情性空前高涨,创造活力激情迸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淮海战役,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使我党成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难怪陈毅元帅动情的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等特大
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最根本的是要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继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无论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怎么变化,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我们党的群众观点不会变,群众立场不会变,群众路线不会变。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逐步消除“四种危险”,全力经受住“四种考验”,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回顾过去,我们党依靠人民夺取了政权,长期执政,干成了三件大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让世界瞩目。今天,对于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既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又要展望未来、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继续依靠人民,始终扎根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结束时指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号角已经吹响,目标鼓舞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亿
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我们的真心换取老百姓的笑容。要求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当好群众的“领路人、主心骨”。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真心为民服务的决策机制、工作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使工作方法科学有效,使出台的工作措施“立竿见影”、取得实效、惠及百姓。我们要紧紧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物价上涨、食品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要高度重视并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依法保障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