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亩出口荷兰豆生产示范基地简介
千亩荷兰豆
出口示范基地简介
为了大力发展出口露地蔬菜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xxx党委、政府坚持把探索土地流转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引进xxxx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在xx村承租土地1037亩,建设出口露地蔬菜(荷兰豆)基地。
荷兰豆6月初开始播种,6月10日结束。从7月20日开始采摘,到早霜来临结束,历时60天左右。每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8—10月可向加拿大、日本等国出口荷兰豆2074吨,按每公斤4元计算,可实现产值83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每亩5000元,合作社可实现利润310万元。
按照合作社的长远计划,利用2—3年时间,将在xxx建成万亩出口蔬菜基地。预期可年产出口蔬菜2万吨,年总产值达到
1.6亿元,农民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全镇农民可实现人均增收954元。
特别是基地生产过程中,每亩用工不少于40个,总需用工
4.2万个。据测算,基地生产过程中,可让曹闸村及周边村队的剩余劳动力720人就业,实现劳务收入210万元。仅此一项,xxx村可实现人均增收1012.5元。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同时,通过基地建设还可为今后大面积土地流转和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做出有益地尝试。
第二篇:屏南县示范基地简介
宁德市食用菌生产基地
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致富示范基地简介
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位于天渐线边,交通方便,平均海拔900米,年均气温19℃,靠山面田,村前是千亩良田,塘后溪在村前穿过,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是香菇、雪茸生产示范基地。塘后村银耳年产量达到180多万袋,产值近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0元,成为屏南县的非木生菌生产基地,2007年5月被授予宁德市食用菌生产基地。
村里涌现出一大批青年科技致富、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致富典型,同时,依托青年科技示范户、创业示范户、青年创业致富典型,开展“传、帮、带”活动,引导与激励广大农村青年踊跃投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靠科技、依靠知识勤劳创业奔上致富的快车道,让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支部+协会”、“生产合作,技术共享”等模式,形成了科学发展银耳、杏鲍菇等食用菌的路子,村里还成立科技协会,食用菌协会,组建营销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结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该村银耳产业、反季节蔬菜产业的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村银耳的生产技术和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近两年来周边村庄相继地也开始发展银耳产业,初步形成了熙岭—塘后—梨洋银耳生产产业带,从而促进全乡银耳产业的壮大。
第三篇:千亩蔬菜基地情况简介
齐勒乌泽克乡喀拉苏千亩旱田节水滴灌蔬菜基地
情 况 简 介
为进一步发展高产量、高效益、节能节水、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突出优势特色种植业(马铃薯、甜菜、胡萝卜、中药材等高产作物)和当地劳务经济,乡政府招商引资共投资金201.5万元,在齐勒乌泽克村喀拉苏1000亩旱田进行滴灌改造,建立大田蔬菜基地。并组织成立了“特克斯县飞越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第一个滴灌蔬菜基地的地埋水管、安装变压器、水泵、蓄水池等配套设施在乡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安装、调试完毕,正式使用。同时,确保销售渠道畅通,该基地年初与特克斯县鑫泽蔬菜脱水加工厂和霍城县清水河镇农夫果园胡萝卜汁加工厂每公斤0.6元的价格签订胡萝卜销售合同。
该基地的成立对该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新作物品种,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种植业生产,创造新的经济收入来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拓宽和提高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和经济收入。采用节水灌溉节约的水能扩大可灌溉的农田面积,以此来增加产量,还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到需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二是为当地富余劳动力不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当地150余人劳动力务工问题,可创收万60万元。三是有利于保护环境。能有效地防止土壤层盐碱化,节约水资源,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四是通过改土养地,生产能力可比低改前提高30%-50%,每亩产量可达到3000公斤以上。
第四篇:孤山村千亩育苗科普示范基地发展规划
孤山村千亩育苗科普示范基地发展规划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突破林业发展瓶颈、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为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大同现代林业强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孤山村千亩育苗科普示范基地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强省建设和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科技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争当全国林业科技创新排头兵,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做贡献。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林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使孤山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和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林业标准化和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把孤山建设成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示范点。
三、工程实施
实施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科技兴林富民、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林业科技工程,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孤山千亩育苗基地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工程。加强林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三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一流的孤山林业科普示范基地。
科技兴林富民工程。重点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科技需求的新变化,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林业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加快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提高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产科技水平。实施林业科技示范、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等行动计划,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林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促进林业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镇、村林业科技机构建设,构建一支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队伍。以林业科普示范基地为基点,重点培育林木改良、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推广站)为基础,适应需求、责任明确、功能配套、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乡镇林业站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职能,稳定和充实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并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民间组织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形成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专业性队伍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要从行动上真正重视和支持林业科技工作,把林业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从制度、措施等方面确保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
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切实增加林业科技投入,重点争取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和逐步增加,以保证重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加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科技兴林富民、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加大技术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加强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要加强林业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林业科技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林业科技交流合作与宣传普及。通过引进技术、人才、智力、品种资源等形式,加强与省市区及外地的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引进技术、品种的消化吸收和集成示范,提升林业对外科技合作水平。开展林业科技创新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重点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成就及林业科技成果、林业实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增强林业科技显示度,提高林业科技的影响力。
第五篇: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我们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是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是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南通市科技星火龙头企业,南通市AAA级信用企业,资信等级连续8年保持AAA级。公司荣获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江苏省农村“双培、双带、促双增”先进经纪企业、南通市 “十佳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通过了GAP、HACCP、BRC、犹太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嘉安牌”速冻蔬菜获南通市名牌产品称号,“嘉安”牌注册商标获南通市知名商标称号。
为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满足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质量要求,我们公司采用“公司+基地 + 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 + 农户”等多种形式在南通和周边地区建立蔬菜种植基地,认真贯彻执行(苏农外〔2008〕47号)文件精神,努力加强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在刘桥镇建设的3200亩出口蔬菜种植基地,被江苏省农委、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认定为江苏省第三批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
一年来,我们按照外向化、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全面加强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努力提升出口蔬菜基地的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出口蔬菜基地的示范功能和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公司出口蔬菜基地面积,积极推广“四化”标准,使我们公司的出口蔬菜基地的管理水平普遍有了明显提高,满足了公司出口增加对原料供应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现在,公司已在通州的十总镇,如皋市的白蒲镇、下原镇,如东县的洋口镇、如东农场,东台市的弶港农场建设出口蔬菜基地2.2万亩,每年可提供出口蔬菜原料1.5万吨,生产速冻蔬菜8000多吨,其中95%出口欧盟、日本、美加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创汇800多万美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加快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建设水平。
1、稳定政策,强化服务,基地建设有保障。出口蔬菜已在我们公司生产基地种植多年,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公司+基地 + 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 + 农户”的发展路子,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种好出口蔬菜已成为基地农户的自觉行动。为了加快建设标准化的出口示范基地,我公司与上级职能部门、刘桥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联合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组,具体负责出口蔬菜基地规划方案的制定;基地蔬菜栽培技术指导;基地有关安全质量指标的检测;基地原料收购;基地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时公司还聘请了南农大、省农科院、沿江农科所、南通农校、通州区农委及镇农业服务中心的高级技术人员6名,负责先进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为了做强做大蔬菜产业,公司成立了南通青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蔬菜种植大户为合作社成员,实行蔬菜种植、收购、初加工链式经营,为会员提供种植信息、科技推广、原料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严格实行合同订购、保护价收购、免费供应农药和良种、普及栽培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等多项政策措施,确保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得到稳步发展。
2、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基地规模达标准。围绕基地适度连片、水系畅通、交通便捷、田园平整、布局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建设质量统一的要求,我们公司与有关市、区、镇领导协商洽谈,取得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由地方政府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由于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信誉,基地面积逐年扩大。现在我们基地的总面积已达2.2万亩,实现了相对连片种植,为基地规模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大投入、基础配套,基地建设达要求。为了鼓励基地规模达标准,我们公司已先后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出口蔬菜生产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蔬菜生产建设,建设基地道路55公里、防渗渠42公里,出口蔬菜生产中的新品种和无公害农药投入每年达30多万元,部分基地增加了钢架大棚和防虫网及绿化建设,为基地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基础条件。
4、严格检测、质量达标,确保蔬菜无残留。为了提高蔬菜原料质量,我们公司从源头抓起,一是注重基地选址,远离工业区、远离有污染的厂区。二是实行轮作,一般2-3年轮作一次。三是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品种2-3年更换一次,以原种和一代良种为主。四是综合防治,科学用肥,推广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由公司统一发放生物农药。五是严格检测,在原料采摘前和收购过程中,由南通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验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原料一律拒收。由于通过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控制了农药和环境污染,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为建设绿色食品产地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每年出口产品经国内严格检测和外方口岸检验检疫,出口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多个国际和国内客商消费者的好评。
二、充分发挥出口蔬菜示范基地的示范功能。
近两年来,我们公司在省、市、区农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示范推广结硕果
出口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出口蔬菜产业发展树立了榜样,示范基地优惠的政策措施,规范的运作模式,先进的栽培技术,优良的种植品种,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传统方法,组织示范基地的农户和领导到新基地宣传政策,介绍经验;组织新基地的农户和领导到示范基地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示范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调动了新基地种植出口蔬菜的积极性,激发了新基地的种植出口蔬菜的热情,使出口蔬菜的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基地的效益不断增加,形成了良性循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是确保出口蔬菜质量,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取得成功,我们将示范基地建成试验基地,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我们首先在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种植,取得成功后再在整个出口蔬菜基地进行推广,避免了种植风险,社会效益良好。几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日本“成驹三十”荷仁豆、“长悦”香葱、“优秀”青花菜、“雪宝”白花菜、美国“奇珍76#”甜豆、“萨瓦娜”地刀豆、荷兰“宝塔菜”、“香港青”豇豆、浙江“金华2#”油菜花等国内外优秀品种在基地种植,还聘请了省农科院、南农大、南通农校、沿江农科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来公司进行分期分批进行新技术培训,同时在示范基地进行多种栽培模式的试验,在取得成功后,先后推广转化了“农田立体间套作”、“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地膜覆盖”、,“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中的运用”,“鮮食玉米、西兰花、菠菜种植模式研究与推广”, “西兰花新品种引进及高效栽培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将蔬菜基地建成了科普基地,受到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的表彰和奖励,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出口蔬菜基地生根、开花、结果,很多新品种已成为我们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品种。
2、基地建设上规模。
在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带动下,我们培养的农民经纪人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相对集中规模联片的出口优质高效蔬菜栽培基地,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一是冲破了农民单一的户户种植、分散经营、小打小敲、家庭式粗放经营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激活了农业耕地的有形市场,催生了新型农业产业,农民在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利的前提下,能腾出更多的精力,选择其它职业产业,不但活了脑子,找了路子,鼓了袋子,更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二是改善了出口蔬菜基地的资源环境,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全新的运作模式,给农民的示范带动,对他们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撞击;
三是拓宽了合作空间,公司能有效发挥自身联农、联地、联市场的优势,将原料种植生产、栽培管理、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有机联合起来,为拓宽服务空间、延伸合作领域、带领农民致富寻找了一条较为成熟的发展道路。在公司出口蔬菜栽培基地影响带动下,刘桥镇长岸村、尹家园村、极孝村等部分农民已自觉组织起来,建设出口蔬菜基地3000多亩,为公司种植出口蔬菜,增加了公司的原料供应量。
3、社会效益见成效。
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带动下,基地面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保证了我们的正常生产,为企业创汇、合作社创强、农民创收注入了发展活力。通过几年的种植效益分析,种植出口蔬菜每亩效益可达5000-6000多元,而种植粮食每亩效益只有2000元左右,每亩可增效3000多元,种植户人均可增收2500元。通过普及运用新型栽培技术,种植农民还从节约农药、减少化肥用量、缩短生长周期、套种其它作物等方面每亩可增加效益1000多元。
我们公司通过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基地示范引导,辐射全镇、带动周边市县发展优质出口蔬菜的新格局,形成了通西部地区规模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在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的组织带领下,一批有见识、有文化、有创新的农民脱颖而出,高效农业、规模经营、立体种植已孕育着现代农业产业的革命。本着民建、民营、民管、民受益的宗旨,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组织分工明确,管理制度健全,合作领域广泛的合作体系,同时增加了农民致富门路和就业机会,活跃了运输包装、印刷、劳务输出、产品代购、原料加工、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预计每年可增加社会效益2000多万元,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
在示范基建设中,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速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建设,要以品牌为载体,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对蔬菜基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继续促进蔬菜生产的外向化、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