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3年内我国将组织实施10项重大教育工程(五篇材料)

3年内我国将组织实施10项重大教育工程(五篇材料)



第一篇:3年内我国将组织实施10项重大教育工程

3年内我国将组织实施10项重大教育工程

根据28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我国将于2010年至2012年组织实施10项重大工程。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使全国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等。——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计划;支持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

——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巩固民族地区“普九”成果,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民族学院(大学)建设。

——特殊教育发展工程。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使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县、残疾儿童较多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把普通高中学生和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逐步实现中小学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建设有效共享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第二篇:重磅!医生3年内将“去”编制

重磅!医生3年内将“去”编制

医改进入“深水区”后,下一步将怎么改?深圳的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诊疗量占全市医疗服务机构总诊疗量的50%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近日出台的《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到2017年,以上这些目标将成为现实。

这份《方案》是深圳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新目标和任务,深圳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印发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

《方案》几大关键改革

1、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

未来深圳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学习借鉴香港医院管理局运营经验,完善市医管中心的法定机构运作模式。未来深圳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取消编制后,对于已有编制人员将按照“老人老办法”的方式。

此外,深圳还将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名校、名院合作运营公立医院。而在医院内部,未来也将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

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同时,未来深圳也将同步推动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取消与人员编制挂钩的医院财政补助核算方式,实行“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定岗和按岗聘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其中,将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工资分配等管理制度,淡化和取消身份差别;健全内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个人薪酬挂钩,落实医院用人管理自主权。

2、基层首诊

《方案》提出,将引导市民前往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在完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深圳将优化社康中心布局和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全科医学诊所;进一步推进全市医疗机构联网组团运营,发展专科医院联盟、专科医疗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此外,深圳还将调整医保支付、财政补助政策,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执业医师分流更多的普通门诊病人。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进护理服务社会化,推动“医养结合”,支持家庭医生承接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的管理和指导服务。2015年底,预约转诊(指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至上一级医院)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至20%以上。3、2017年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 深圳将推进实施按病种、服务单元、服务包、床日等多种定价方式。具体工作上,将逐步理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各医疗服务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上,将进一步健全与总额预付、分级诊疗相衔接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旨在使医保支付更精细化,控制医疗费用,避免过度医疗)。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试点推行门诊按人头、住院按病种分组(DRGs)付费或按床日“打包收费”等支付模式。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覆盖面,到2015年底,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也将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到2017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药品费在医疗总费用中的百分比)总体降至30%以下。

改革后,深圳将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探索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在广东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联合采购药品的新模式,鼓励公立医院与医药企业探索医药物流服务向医院药房延伸,并将逐步推进医用耗材网络化阳光采购,在统一信息平台公开各公立医院每一品规的医用耗材采购价格。

4、年底前所有公立医院推医疗执业责任险 在推行医疗责任险制度方面,将借鉴英国医师互助性责任保险制度,探索由医疗行业社会组织牵头建立医师执业保险制度。2015年底前,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行医疗责任险制度,完善与医疗责任保险相结合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业内人士对《方案》改革的看法

1、去编制化:医院担心无法与其他城市竞争人才

对于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不少医院的管理层表示喜忧参半,喜的是取消编制能够打破目前医院吃大锅饭的现状。但也有医院院长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来源于国内医疗的大环境。

一家医院的副院长就觉得,深圳对于新来的医生取消编制了,而像北京和武汉这种大城市还没有取消,毕业生如果能应聘去当地的大型综合医院,还是能取得整个的事业编制,这样一来,深圳在跟这些城市争抢人才上明显处于劣势。这位副院长透露,就在上个月,医院曾经想挖一名郑州的学术领头人来深圳,结果刚好那个医生一看深圳的房价,自己把郑州的三套房卖了还不够买深圳一套,再一看还没有编制,就根本不愿意来了。这位副院长建议,不再实行编制管理是个好政策,但对于某些稀缺的核心岗位,最好还是一步步来,不要因噎废食。对此,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回应称,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去编制化之后,编制就成为了空壳,而且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其也可以选择原来的方式,不会影响到个人的待遇。

2、基层首诊:没合理配套把病人赶去基层也白搭

对于公立医院五成患者基层首诊,深圳一家公立医院资深医生张铭(化名)透露,这个目标看上去很美,但倘若要梦想照进现实,显然还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套措施,就算把病人赶去基层也是白搭”。

张铭透露,归根结底,深圳患者宁可在大医院里排队一上午只跟医生说上几句话,还是因为社康的医疗质量相对薄弱,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社康最终就会沦为一个转诊的机构,只是把诊疗的步骤变得更啰嗦而已。

对此,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回应称,目前,深圳医院也有这样的做法,首诊在社康的,转诊到大医院之后,医保参保人将享受30%的优惠,优惠部分由统筹基金支付,实际上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资金,还是在于基层医生的水平。

3、药占比:要真正降低,关键是官方和医院的决心

刘璐(化名)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刘璐表示,要真正降低药占比,关键要看官方和医院的决心。刘璐透露,她所在的公立医院曾经尝试抽查医生的电子处方,并且不记名地邀请医院专家小组点评,如果抽查的电子处方发现医生有多开药的嫌疑,立刻全医院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效果还是立竿见影。不过刘璐觉得,归根结底,要剥离医生和药商的利益关系,如果吃回扣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多开药无非是从地上转到地下而已。她建议,未来的药房从医院剥离出去,患者不用在医院拿药,而是直接到社会化的药房去取药,这样即使医生开了某种有回扣的药物,患者去药房拿药,因为无从追踪患者究竟在哪里买的药物,而药店通过社会化竞争,把药价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这样就能直接切断药商和医生“勾搭”的基础。刘璐表示,要降低药占比,其实也不是难事,但官方除了要有决心,还要快准狠,这样才能抓住命门。

对此,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回应称,办药房是医院的责任,医院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廉价的药品也要提供,如果医院不办药房,而是让外面的药厂进去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方案》中几大关键改革措施虽好,但仍需相应配套措施跟进,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第三篇:建筑行业将实施多项重大变革

建筑行业将实施多项重大变革

酝酿资质审批放权 非国有项目取消强制招标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会议,下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副部长王宁在讲话中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建筑业改革发展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8个问题。将工作重心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淡化前置管理,重视事中和事后监管”,宽进严管。

一是关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问题。要坚决消除市场壁垒,废除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和要求,坚决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类保证金。跨省承揽业务实行一次性网上备案,省级主管部门备案后通报各地市,不得再次备案。规范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关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问题。提出建筑设计要注重与优秀文化的结合,系统挖掘地方建筑文化特质,梳理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材料,创造性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协调,通过建筑空间布局、造型样式、材质色彩等,恰当地表态地域文化内涵。要从“树立设计企业创新主体观念、提倡精品设计,加强建筑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建筑设计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方案决策和后评估制度”4个方面入手,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三是关于工程招投标改革问题。放开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必须招标的限制,赋予非国有投资业主自主招标决策权,允许其自主选择是否进行招标发包、自主选择是否进入有形市场交易。由项目业主对选择的设计、施工等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

另一方面,强化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管、加强对业主发包行为的监管。审查其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核查业主是否依法履行建设程序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履约等行为。严格审查招标公告资质条件,严禁建设单位设置明显高于招标项目实际需要和脱离市场实际的不合理条件,以及以各种形式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投标的条款。探索评标方法的改革,采取评定分离,改变以往评标专家对评标定标起决定性作用,突出业主定标权。四是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正在征求意见,即将完成修订。总目标是:简政放权,逐步淡化行政审批。做好已有的企业资质标准修订工作,将进一步下放资质审批权限、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在资质类别设置方面,对于市场能自主选择的,取消资质类别设置,对业务范围相近的资质进行合并,同时简化考核内容,重企业、人员信用状况、安全质量等指标。

一级建造师注册和招标代理甲级资格认定的审批权将下放。建设工程企业的延续审查工作下放省级住建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建立权责明晰的分级审查机制,将综合指标和非注册人员指标的审查委托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实施。

改进行政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推行电子化申报和审批。

五是关于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问题。重点做好加快企业、人员、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工作。

六是关于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重点搞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多元化建筑用工体系;健全劳务人员培训与技能鉴定机制,建立统一的劳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七是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问题。通过采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技术研发推广与标准制订、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研究配套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等措施,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八是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问题。重点抓好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项目负责人对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质量负责制度,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公开企业和人员的质量安全信息。研究改革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式,采取随机突击检查的方式;研究制订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规定,确保工程在使用阶段的安全。

建筑时报电子版->2014-07-07->第05版

第四篇:利国利民的重大教育工程

利国利民的重大教育工程

靖远县靖安中学王学科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对中小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当地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他地质灾害和防洪、防台风、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期盼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注重落实,继续加大实施力度。

第五篇:我国计划在3年内使公私幼儿园同价

我国计划在3年内使公私幼儿园同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将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

200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8万所,在园儿童2658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51%,是1980年的3倍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些地方入园难矛盾突出,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收费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刘延东指出,要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要在城乡公办资源短缺的地区尽快制定和落实发展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也要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合理布局。鼓励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的幼儿园,面向社区、面向社会,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各地要把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资源和规范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小区规划、审批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确保小区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

她还指出,要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对于师资,首先要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为了保障师资队伍,要办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

刘延东提出,要抓紧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于发展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要有解决之策,对于学前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有明确路径,对于三年内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项目已于近期启动。今年国家先期在中西部10个省区进行乡村幼儿园建设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年起逐步推开。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今年已经开始安排,3年内将培训1万名。

刘延东:把学前教育这项重要民生工程

办实办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12月1日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把解决“入园难”作为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和突破口,加强领导,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刘延东指出,发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要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方向,以幼儿为本、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刘延东强调,各地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学前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领导协调和督查考核机制,科学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办好学前教育。要扩大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建好用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数量充足、条件达标的普惠性幼儿园。要科学保教,强化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要充实师资,保障待遇,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师队伍,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要加大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体系。要规范办园,加强对幼儿园安全、收费、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监管指导。要推动改革试点,力求在办园、投入、管理和用人等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市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代表等在分会场出席会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06613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