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具产业园区简介
家具产业园区情况简介
阳明区工业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阳明配套区)家具产业园区,位于磨刀石镇大甸子村东侧,磨刀石镇以西、南临爱河、北至牡绥高铁,占地面积3.02平方公里。是阳明区与中国家具装饰协会、广东省家具商会、上海月星集团合作,依托牡丹江口岸进口俄罗斯丰富木材资源,建设以高档家具生产制造为主题的现代化家具业、木业产业园区。园区采取集约化生产模式,拟引进高端家具制造企业10户,配套企业20户,引进投资10亿元,建设黑龙江省最大的家具生产、制造、研发中心。园区管委会多次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招商,今年7月19日邀请以中国家具装饰协会会长丁佐宏先生为首的40多位企业家到园区实地考察,并与上海月星集团、广东金海集团、北京森诺集团、上海艺极楼梯有限公司达成投资、用地协议。
1、森诺家具制造项目。该项目由北京森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亿元,厂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条现代化家具制造生产线,1条淋漆生产线,1座家具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利税2,000万元,其中税金500万元。
2、美迪家具制造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美迪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厂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家
具、橱柜、干燥、淋漆生产线各一条,1座研发中心,2万平方米库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利税4,000万元,其中税金1,000万元。
3、艺极木门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由中德合资上海艺极楼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亿元,厂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条实木门生产线,1条木质楼梯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2,000万元,税金800万元。
4、华禹地板生产线项目。该项目由浙江华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条实木地板生产线,1条复合地板生产线及包装材料厂。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亿元,利税5,000万元,其中税金1,500万元。
5、恒丰配套塑料圈生产项目。该项目由牡丹江市城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计划建设2条恒丰集团配套用塑料圈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300万元,税金150万元。
6、对俄包装项目。该项目由哈尔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条包装袋生产线,2座大型储备中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利税600万元,税金200万元。
第二篇:产业园区简介
赫章县产业园区简介
赫章县产业园区经毕节市政府于2010年批准成立,核心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根据赫章地理条件、资源储备和工业发展基础,采取“一园三区”模式分组团建设,即“野马川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珠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和“妈姑有色冶金工业园区”三个产业集聚区,分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产业。
一、基本情况
野马川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位于赫章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326国道、774县道穿境而过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规划建设面积为3平方公里,重点开发核桃、苦荞、中药材、腊肉、樱桃、马铃薯、茶叶等农特产品及畜禽养殖精深加工产业,延长赫章农特产品加工产业链。
珠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位于赫章县西南部,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距县城40公里,21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主要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重点开发铁矿及精深加工产业,集铁矿开采、冶炼、铸造、铸件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走规模化、集约型发展之路,建成为贵州西部最大的铸造基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之一。
妈姑有色冶金工业园区位于赫章县西部,规划建设面积为5平方公里,距县城30公里,32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重
—
点开发铅锌、煤、铁等矿产资源及精深加工产业,着力打造铅锌加工基地、建材基地和焦煤基。
二、园区开发建设
截至2012年7月底,园区累计建设面积5424亩(约合3.61平方公里)。园区累计入驻产业项目29个,其中建成投产11个, 在建企业18个,计划总投资583420万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874355万元,年创税收112461.3万元,解决就业18280人。
园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5824.6万元。在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5285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1049万元。
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26.49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6.49万平方(其中园区建成2万平方米,企业自建4.49万平方米);园区在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
2012年1—7月,园区规模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522万元。同比增长51.86%。
三、园区发展目标
力争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
到2015年,在原“一园三区”规划基础上,野马川园区暂以现行规模进行建设,重点整合妈姑、珠市两个园区,并将雉街、兴发两乡纳入园区规划范围,总规模按35平方公里以上进行规划,打造以冶金和铸造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业经济总量
显著增大,工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以上。
到2020年,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0亿以上,占全县GDP的80%。工业园成为科技含量高、能耗较低、产业链较长、产品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高、循环经济发展规模较大,且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第三篇: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简介
辽宁盘锦精细化工(塑料)产业园区简介 辽宁盘锦精细化工(塑料)产业园区是我市确定的六大重点产业园区之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省42个重点园区之一。产业园区位于盘锦市西北部,与中兵北方华锦化工集团相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将充分依托中兵北方华锦化工集团,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塑料加工两大产业。
目前,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面积6.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7亿元,达到“五通一平”标准。已有世界500强及国内精细化工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园区,入驻项目41个,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360亿元以上,年可实现税金8亿元,安排5000人就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以19.2万吨/年碳九深加工、14万吨/年本体ABS、10万吨/年环烷基馏分油加氢、10万吨/年丁苯橡胶、17万吨/年碳五碳九综合利用、8万吨/年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等项目为主体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形成了以年产5万吨农地膜制品项目、年产3万吨PPR、PE-RT项目、18万吨/年新型塑料管材等为主体的塑料加工产业集聚。产业园区已逐步成为双台子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盘锦市精细化工和塑料产业的集聚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2020年,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亿元,项目总投资500亿元,建成产值超千亿元的精细化工产业园,打造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第四篇: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简介[范文]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北京市政府开展绿色奥运行动计划,旨在彻底改变北京市环境面貌。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是原国家经贸委2001年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支持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在北京重点建设的四个示范园区之一。园区选址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域内,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西侧、六环路南侧。规划总面积6.84平方公里。从2002年11月起,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已全面启动。
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
2002年10月14日,原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复(国经贸资源函
【2002】150号)同意建立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同年12月23日,市政府(京政函【2002】102号)同意将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列为市级开发区。
目前,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九通”是指:道路、供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网络畅通;“一平”是指土地平整。此外,园区正在积极筹建集中供暖中心,年内即可完工,基础设施将达到“十通一平”的标准。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按照“一体两翼”,即以环保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两翼的产业格局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园区规划范围内入驻企业160家,投资总额45亿元。其中,主体入驻规模企业有桑德、海斯顿、好利来、纳尔特漆业等为代表的38家,-1-
投资总额44.1亿元。2004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税收5035万元,同比增长110%。园区已通过ISO9000和ISO14000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达市二级标准。
园区重点企业简介
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
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市政、工业水处理及垃圾治理领域的投融资、系统集成、设备制造等服务的高科技大型环保企业。自1994年成立至今,专业从事市政水处理、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环境工程的技术的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污染治理设施的托管运营等工作。桑德集团作为中国环保产业界的领军企业,是国家环保总局认定的重点骨干环保企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任理事单位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企业联合会环境科学分会主任单位,国家级中关村科技开发试验区50强企业,并作为中国环保行业唯一代表参加了“99《财富》全球论坛”。
北京海斯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海斯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集环保技术创新、环保设备制造、环保产品集成供应和相关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拥有面积近20000平方米(一期)的国内行业最大的环保设备生产车间,工艺装备配置完备,关键工艺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大精稀”生产设备及生产线。
北京好利来工贸有限公司
好利来公司诞生于1992年,它是全国最大的烘焙食品企业,拥有员工三千多名。公司的业务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饼店连锁系统,已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等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二百多家连锁店,产值达1.5亿元;二是包装食品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与销售,主营好利来月饼及其它包装食品。
纳尔特漆业(北京)有限公司
纳尔特漆业(北京)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纳尔特漆业有限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是世界居于领先地位的涂料生产大型跨国集团。该项目在环保园区占地面积100-150亩,拟建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基地,并使之成为纳尔特漆业(北京)有限公司在国内主要的生产与科研基地。该公司年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28亿元人民币,年上缴利税过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具有规模的涂料科研、开发、生产基地。
园区明确以环保产业为主体,以高科技产业、汽车电子产业为支点的发展框架。突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相承接的作用,重点发展汽车电子、航空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突出环保主题,打造环保园区特色。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打造园区品牌,加强大项目引进、形成产业支撑;积极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一流园区。
我们的建设目标是:未来五年园区将实现“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创一流”的战略目标。经过5-8年的努力,把园区建设成集环保开发、产品制造、环保咨询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以“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着眼世界”为发展宗旨,积极与通州及环渤海经济圈周边地区产业基础形成配套,参与国际竞争,成为环保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合作、产业发展的基地和示范园区。
第五篇:家具产业概况
家具产业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商务龙江家具重镇
龙江镇是中国有名的家具重镇,在海内外享有“沙发之乡”、“家具王国”、“中国家具第一镇”等美誉。2005年,龙江镇获中国家具协会颁发的“中国家具制造重镇”、“中国家具材料之都”等称号。
目前龙江镇拥有家具生产企业1200多家,产品及原辅材料销售商场店铺800多家,尤其是龙江生产的转椅和沙发,其档次和工艺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家具市场的占有率最高约16。家具品种包括实木、板式、布艺、皮革、金属、塑料、竹藤、石材等十多个系列;培育了前进、美化、志达、金宝马等一大批中国民营家具品牌;众多民营家具企业还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环保体系等国际认证。
龙江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家具业的发展,建立了“政府出政策、出规划、出环境、出服务、民间出资本”的机制,促进了家具产业质的飞跃。如兴建了占地3500多亩的三联家具工业区,集聚了500多家家具企业,推动龙江家具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自1998年以来,由民间投资近20亿元,新建商贸楼100多幢,连成十公里长全国知名的家具精品展示一条街;投资近8亿元,建成了亚洲国际家具材料城、豪俊材料城、龙山材料城和亚太国际木业城,建筑面积达280万M2,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家具原材料集散中心;成功举办了二十三届“龙”家具精品展览会,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买家5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
2008年,位于龙江—乐从家具产业圈中心地带的龙江亚太国际木业城隆重开业。全国各地的50多家大型木业供应商购买或承租了铺位经营,具有较强的产、供、销运营能力,而且交易品种丰富,规格配套齐全,各种板材、枋材、木皮半成品应有尽有。木业城通过组织专业化的木材原辅材料集散经营,扩展和完善了家具产业链,通过高效率流通配置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龙江家具企业实行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更有力地推动了龙江家具的发展。龙江不仅有家具生产基地,又有销售中心,还配套木工机械、木材加工、涂料化工和包装印刷等产业,并配有皮革、布艺、家具五金及木材等专业市场,为各类家具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目前,实木、板式、布艺、皮沙发、玻璃、金属、竹藤、塑料等办公民用家具产品的原材料配套率达95%;铁钉、拉锯、钢架、扶手、三脚爪、镙模等家具零散部件98%都可以在龙江采购或落单订造。另外,围绕家具会展、物流、网络营销、出口等环节,龙江家具协会及龙江镇经促局还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配置海关、商检、金融、海外运输和进出口贸易代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机构,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供、销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
近年来,龙江镇政府在促进家具产业转型和提升方面锐意革新,不断出创新举措,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家具产业的主要成果:
1、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推动家具企业设计创新,产品附加值,前进、奥迪斯、美梦思、奔祺、搏升等一大批家具企业生产的产品成为国外买家争相采购的名牌家具产品。
2、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方面,设立家具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大力扶持家具企业加大新产品的设计创新。2003年专利授权647项,其中发明2项,实用新型62项,外观设计583项,大部分属家具专利,进一步提高了“龙家具”产品的科技含量。
3、在维权服务方面,定期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义务讲座和培训班,由顺德家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解决专利侵权和技术纠纷案件300多宗,涉及标的金额60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4、在技术改进方面,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为家具企业与科技成果牵线搭桥,帮助家具企业引进亟需人才、先进技术和新型产品,2003年发动12家企业参加顺德“海洽会“和“科交会”,签约科技项目13项,涉及智能家具、纳米材料家具等新项目,预计可新增产值8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