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远去的藏獒》读后感

《远去的藏獒》读后感



第一篇:《远去的藏獒》读后感

读《远去的藏獒》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能看到这么有冲击力的文字了——《远去的藏獒》充溢了诗意的、远古的、悲壮的、崇高的、朴实无华的美,让我一次次震撼、感动,好比灵魂受洗。

一部《远去的藏獒》,二十七篇文章,都是关于西部人的闻所未闻的故事,极具个性的人物;还有,作者磅礴而充满思辨色彩的文字。似乎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一定得有这样的文字来驾驭,这样才般配,才相得益彰,才是骏马遇到了好骑手。在这样的文章面前,我常常感觉自己的卑微、软弱、自私和不可救药。那都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

没呼吸过西藏稀薄的空气,没走过新疆的戈壁沙漠,没领教过青藏高原的贫瘠凶险,没体验过大西北的无垠蛮荒,作为一个典型的东部人,一个在大城市呆了一辈子还自以为幸运、自以为见多识广的上海人,如今我终于知道自己缺失在哪里了。那是显而易见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短斤欠两,先天不足。

当然,那一定不只是一种经历。那是一种修行,一种对于道德操守的反思。

作者杨志军说:“我曾经快快走了出去,走向喧闹和繁荣,惊喜地偷窥了现代都市文明的种种好处;如今,我又走向城市之外,投身于辽阔的原野,在过去的日子里发酵我的情绪,是伤感,是惆怅,是恋旧,或者是别的什么。”

我不知道我的“城市之外”在哪里,因为我原本就先天不足,没走出过我的城市。

看来我只有依赖自己的修行,自行消蚀蒙尘,让内心变得纯净,于城市的繁华处谛听来自城市之外的藏獒的一声声呜咽,不管它已经离开我们有多么遥远。

第二篇:《藏獒》读后感

《藏獒》读后感

吕书彪 37

藏獒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驯化,开始了和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作者杨志军的笔下,獒王虎头雪獒、冈日森格、黑色的狮头母獒那日以及它的同胞姐姐果日、以前的饮血王党项罗刹后来的多吉来吧等等在征服与被征服中,在自信豪迈与威严杀气中,在剽悍不羁与忠于规则中,用威风凛凛的刀牙、奋不顾身的抓扑,完成自己的使命。

《藏獒》的整个故事,是通过第一人称“父亲”来写作的。然而并不拘泥于此,作为人是无法参与到藏獒的思想活动中的,所以许多的场景直接使用了藏獒的视角。作品不断变换着这样的叙事口气,却很自然流畅。故事着力描写了“父亲”作为一个外来的汉族记者孤身一人来到藏边的草原上,努力同藏民打成一片的同时,顶住了其他汉族工作人员的压力,收养了一只藏民包括当地藏獒都很排斥的外来藏獒“雪山狮子”。他从死亡边缘把这只被当地藏獒几乎咬死的藏獒拉了回来,精心的护理,使它重新站立起来。而“雪山狮子”也同样回报了父亲,履行了藏獒的义务,成为了一只出色的藏獒,最终成为獒王。但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一头饥饿的雪豹偷袭了牧羊人的羊群并咬死了一头羊,幸亏藏獒及时发现,阻止了雪豹的偷袭,使羊群免受进一步的损失。在保护羊群的过程中,藏獒与凶猛的雪豹进行了殊死搏斗,藏獒不顾自己伤痕累累,紧紧地咬住了雪豹的脖子,最后终于咬死了雪豹,但是自己也因失血过多而死去了。

我见过的藏獒是在网上看到的马俊仁养的藏獒。并不知道它是一种凶猛野蛮的高原动物。从《藏獒》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藏獒,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犬种之一,被称为“犬类活化石”。藏獒曾是青藏高原上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人们驯服,开始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公元1240年,成吉思汗组建了一支拥有3万头藏獒的队伍横扫欧洲,立下了赫赫战功。它外貌凶猛,就像狮子,但是它却是人类的朋友,有着忠诚、勇猛、坚韧等优良品质;它是聪明的,可以很快分清你是它的朋友还是敌人;它是善解人意的,可以很快的明白你的意思,同时它还是忠诚的,会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与领地而奋不顾身,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我赞赏藏獒的忠诚,藏獒的勇猛,藏獒的聪明、独力、意志坚强。它们是有思维、有情感的。它用尾巴表达它内心情感的变化,将保护主人,保护主人希望保护的一切作为自己一生的责任,成为了人类伙伴中无可挑剔的楷模。藏獒从没想过人应该记住并感谢它们的恩德,反而总是希望自己记住并报答人的恩德,这就是藏獒。或者说,有恩不报的不是藏獒,施恩图报的也不是藏獒。

藏獒就是这样一种猛兽,把职守看得比生命重要。永远不想着自己,只想着使命;不想着得到,只想着付出;不想着受恩,只想着忠诚。牧人们形容一个坏蛋,就说他坏得像恶狼;形容一个好人,就说他好得像藏獒。藏獒它精忠报主,英勇无畏。藏獒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战。藏獒以道为天,它的战斗是为忠诚、为道义、为职责。

“藏獒”中蕴含着很浓的精神。这种高原动物身上所具有的人类传统的尊严、责任和忠诚等美好品德,代表着一种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独善其身的精神。在那个利益纷争的社会,它是干净的。比如说,藏獒从不乱咬人,从不争抢别人家的食物,但是当外人侵犯到他的主人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虽然比较凶猛,但却是有规则、有秩序的。作者以人性化的手法描写“獒性”,其实也是用“獒性”呼唤人性。獒性是对狼性的反动,也是人性指标的另类显示,是我们极端缺乏的道德良心的体现。作者写藏獒,也有一种用动物启蒙人类的冲动。藏獒是一种高素质的存在,在它身上,体现了青藏高原壮猛风土的塑造,集中了草原的生灵应该具备的最好品质:孤独、冷傲、威猛和忠诚、勇敢、献身以及耐饥、耐寒、耐一切磨砺。它们伟岸健壮、凛凛逼人、疾恶如仇、舍己为人,是牧家的保护神。说得绝对一点,在草原上,在牧民们那里,道德的标准就是藏獒的标准。很显然,作者书中写的“獒性”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当代人类所日益缺乏的美好品德。而集勇毅、果敢、深情、忠贞于一身,集一切真善美于一身的藏獒,不但成了獒的精神象征,也是作者杨志军的精神倾向,更是真正人类的精神象征。他们传达着作者心目中真正人性化的概念,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世界的精神形象。而这忠诚、贞烈、勇敢、刚毅又是由着“责任”这个藏獒古老的遗传、本性的接递所爆发出来的性格的表现和精神的再生。这“责任”不但是藏獒的,更是人类的;是一只藏獒为着獒群和人类、为着种族和草原的,更是一个人为着人类和社会、为着自然和灵魂的。于是,藏獒便不仅仅是一种动物了,而是上升到人性高度的生灵了;人也不仅仅是狭隘的人了,而是将自己融入万千生灵的大家庭,融入到天地自然的环抱中的一个既平凡又独特的儿子了。每一个人都应如同藏獒一样,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重任,为着这神圣而光荣的任务执着向前!通读全书后,掩卷长思,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感触,具体讲就是要学习藏獒身上的优点,即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身处人类社会,面对人类群体,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文章给了我很深的启迪,让我知道了许多的道理。

藏獒代表着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哲学。藏獒的智慧是生存的智慧,是竞争的智慧,是强者的智慧,是成功的智慧。我们不妨换上一双獒眼去看世界,用藏獒一样的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去面对社会,用藏獒一样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去搏击人生。

第三篇:藏獒读后感

我认识了藏獒,我心震撼了„„

它外貌凶猛,就像狮子,但是它却是人类的朋友,有着忠诚、勇猛、坚韧等优良品质;它是聪明的,可以很快分清你是它的朋友还是敌人;它是善解人意的,可以很快的明白你的意思,同时它还是忠诚的,会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与领地而奋不顾身,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这本书讲的是藏獒忠诚和英勇,书中把藏獒比喻为人,藏獒之战不是狗与狗的血肉拼搏,而是人与人的思想之战。冈日森格为了寻找主人的孩子,用血和生命演义着“忠”和“勇”

藏獒的殊死拼搏令人震撼,在残酷的环境下,在于生死的时刻藏獒选择了顽强战斗,报着她最后的力气去拼搏。

书中描述的战斗,惊心加动魄,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却无法减少藏獒对人的热血守护,更让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些很感人的细节一直不能让我忘记.记得有一节是说獒王的妻子和獒王分开,獒王带领众獒去了原来的要道堵住其他地域狼的突袭而她则带着救援的包裹去主人家救援.回到那里一家人仿佛见到了希望可后来雪灾越来越严重,一家人被围在那里出不去,食物也很快没有了,于是母獒就开始用自己的奶水来让主人一家充饥。可母獒也没有吃的.她一日比一日消瘦,挤出的奶水也越来越稀,再后来挤出的奶水中便带了血丝,再再后来是血中带着奶丝了。可是她并不后悔.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倒下了.她是光荣的,她只有一丝丝遗憾。那就是没有与獒王和自己的孩子死在一起

无情,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当父亲和藏獒以及他们曾经的辉煌的英勇不屈的壮烈鲜活起来时,另一种情愫也同时从心底升起:藏獒,虽然为了势力为了尊严为了生存有着冷酷的拼杀,却有着极为温暖人心的忠诚——对一直生存的团体、对赖以服从的人类。遵循着藏獒世界里历来惯有的生存法则,并根据人类的旨意,用鲜血和生命,以胜利者的风范和永不屈服的骄傲书就了自己的英雄战绩,只为忠诚。

藏獒从没想过人应该记住并感谢它们的恩德,反而总是希望自己记住并报答人的恩德,这就是藏獒。或者说,有恩不报的不是藏獒,施恩图报的也不是藏獒。藏獒就是这样一种猛兽,把职守看得比生命重要。永远不想着自己,只想着使命;不想着得到,只想着付出;不想着受恩,只想着忠诚。牧人们形容一个坏蛋,就说他坏得像恶狼;形容一个好人,就说他好得像藏獒。藏獒它精忠报主,英勇无畏。藏獒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战。藏獒以道为天,它的战斗是为忠诚、为道义、为职责。

掩卷长思,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感触,具体讲就是要学习藏獒身上的优点,即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身处人类社会,面对人类群体,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文章给了我很深的启迪,让我知道了许多的道理。

藏獒代表着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哲学。藏獒的智慧是生存的智慧,是竞争的智慧,是强者的智慧,是成功的智慧。

我们不妨换上一双獒眼去看世界,用藏獒一样的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去面对社会,用藏獒一样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去搏击人生。...

第四篇:《藏獒》读后感

《藏獒》读后感

昨夜12点多还未入睡,我的心几天来一直被牵动着,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才离开了西结古大草原,走出了藏獒的世界。由作家杨志军的长篇小说《藏獒》给我这个爱狗之人带来了一段传奇的神犬与人的感天动地的故事。正像介绍中所说:“当人们总想把自己变成狼时,人性莫非只好让狗替我们珍惜?这群比人类更珍惜人性的藏獒的快乐和悲伤、尊严和耻辱,责任和忠诚,凝聚了青藏高原的情怀、藏传佛教的神迷、人道作家的悲悯,和武侠名篇的酣畅,终成就2005年促长篇小说沉郁的阅读中,石破天惊得痛快淋漓制作。”

作者写这本小说的初衷来源于怀念——对他的父亲,也对藏獒。藏獒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鬣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驯化,开始了和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作为人类的朋友,藏獒得到了许多当之无愧的称号,古人说它是“龙狗”,乾隆皇帝说它是“狗状元”,藏民说它是 “森格”,藏獒研究者们说它是“国宝”是“东方神犬”是“世界罕见的猛犬”,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最凶猛的大型犬种”,是“世界猛犬的祖先”。藏獒懂得恨和爱,懂得报仇和感恩,懂得用摇尾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坚硬的脑壳里只想着职责,只想着付出,只想着忠诚和牺牲。它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帮助人类,尊重人类,但绝对不会背叛人类。它们有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国王”——獒王。

“藏獒的力量有时候就是沉默的力量,而沉默的力量往往又是敌意的力量,一种挑战正在来临,一股峰烟正有出现。”作为生命个体,为生命而生的顽强和倔强,面对一切,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生活中的种种侵袭和挑衅,如藏獒间的领地和王位之争,无可选择地用拼杀和尊严来捍卫自己生命的高贵。无论是情感的领空还是意愿的天地,绝不可随意践踏。随意或是轻率的作为必然会招惹愤怒甚至是报复,如藏獒这种愤怒和报复可以是立即,也可以是随后,更可以是更长时间。一旦付诸行动,而拼杀不可避免,死亡就会上演。无论最后的结局怎样,为了捍卫,为了坚守,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包括生命。

整个故事让我结结实实的记住了那个有情有意、勇敢、坚强、伟岸的雪山狮子——冈日森格,让我爱上了那些看上去可怕、恐怖但忠诚、正义的藏獒。甚至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自由自在的奔跑在大草原上,身后,不,是前面,远远跑着属于我的大藏獒,它的名字一定是叫冈日森格……

第五篇:《藏獒》读后感

《藏獒》读后感

《藏獒》读后感1

岁月,又翻开新的一页,不知觉间,我们已经走入了21世纪,回顾往事,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回忆,而给我们带来这无限回忆的,只有书籍!

书籍,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下了我们每一个前进的脚印。

隐隐做痛的是我们在新世纪中,已经极难寻匿一本真正震撼心灵的著作。

当我满世界寻找心灵良药时,无意中翻到一本封面并不华丽的书——《藏獒》,内心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找了个位置坐下,翻开……

“ 一切都来源于怀念——对父亲,也对藏獒。

在我七岁那年,父亲从三江源的玉树草原给我和哥哥带来一只小藏獒,父亲说,藏獒是藏民的宝,什么都能干,你们把它养大吧。

小藏獒对我们哥俩很冷漠,从来不会冲我们摇头摆尾。我们也不喜欢它,半个月以后用它换了一只哈巴狗。父亲很生气,却没有让我们换回它来。过了两天,小藏獒自己跑回来了。父亲咧嘴笑着对我们说:‘我早就知道它会回来。这就叫忠诚,知道吗?’

可惜我们依然不喜欢不会摇头摆尾的小藏獒,父亲叹叹气,把它带回草原去了。

一晃就是十四年。十四年中我当兵,复员,上大学,然后成了《青海日报》的一名记者。第一次下牧区采访时,走近一处藏民的碉房,远远看到一只硕大的黑色藏獒朝我扑来,四蹄敲打着地面,敲出了一阵殷天动地的鼓声。黑獒身后哗啦啦地拖着一根粗重的铁链,铁链的一头连着一个木橛子,木橛子腾腾地蹦起又落下,眼看就要拔出地面。我吓得不知所措,死僵僵地立着,连发抖也不会了。

……

心灵震撼了一下,在人生中,我们经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有一点我们永远步调一致:我们不愿意孤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需要朋友!

犬,无疑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忠诚地捍卫主人的利益,无怨无悔的工作,从不对人索求什么,只要肚子不饿、有地方栖身,它们永远也不会去背叛!

回顾历史,人类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背叛,背叛别人、背叛自己,当然,也背叛着背叛。

我们总自诩为高智商的物种,可我们有没有真正考虑过自己所做的一切?

獒,它们是真正的'忠诚卫士,捍卫着忠诚,也捍卫着尊严!

后记:

我们该不该好好回顾一下历史,也许,回顾才是真的进步。但不要陷于回顾中。

回顾,只有书籍,进步,也一定要靠知识,阅读——书籍上的知识会告诉你一切!

《藏獒》读后感2

“獒”,大的猛犬,可用作猎狗。这是字典上的解释。

藏獒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猛犬,敢只身与狼群周旋,两条藏獒联手可猎杀成年山豹,是世界闻名的优秀猎犬。

在藏族的传说里,藏獒是天上一位战神因噬杀成性触犯天条而被贬到人间来的,所以藏獒性情暴戾残忍,身上有一股浓重杀气,必须在其出生满七七四十九天时,将其与一只还在吃奶的羊羔同栏圈养;羊是温柔娴静平和顺从的动物,四十九天大的藏獒与羊羔共同生活,目的就是要减弱杀气,用温婉的羊性;中淡藏獒身上那太过血腥的獣性。这就是所谓的藏獒度魂。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要是藏獒与羊羔和睦相处,就算渡魂成功,被称为家魂犬。渡魂成功的藏獒,保留勇猛强悍的秉性,却又具备顺从忍耐的美德,即可调教为忠于职守的牧羊犬,亦可训练成叱咤风云的狩猎犬。

并非所有的藏獒都能经受渡魂的考验成为家魂犬,事实上只有百分之五十的藏獒能渡魂成功,一半左右的藏獒都过不了渡魂这一关,有的与羊羔同栏圈养后,就像水火不相容,没日没夜地朝羊羔狂吠乱嚎,根本安静不下来;更有甚者,还会在栏圈里活活将羊羔咬死,这当然是渡魂失败,成了所谓的野魂犬。它们脾气暴躁很难进行调教,不仅会伤害牛羊猪等家畜,有时甚至会伤及豢养它的主人。

在当地,渡魂成功的藏獒,身价极高,牙口一岁的家魂犬,可卖到五千元。而渡魂失败的藏獒,却被当作废品处理,品相再上乘的野魂犬,也卖不出价,随便给几十元,主人就会让你牵走,比买一条菜狗也贵不了多少。

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藏獒渡魂》,我才知道培训出一条优秀合格的藏獒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条件对于生性凶猛的藏獒是多么的苛刻!但毕竟还有合格者,说明并不是做不到,而是“吹尽黄沙始见金”,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渡魂”这个道理也同样也适用于人。人的本性都有善、恶的一面,如能扬善避恶,则善莫大焉,如果管不住自己,任人性中恶的一面张扬发散,则会酿成许多祸事,到那时就不是像藏獒渡魂不成功卖不上价格那么简单,祸及的不仅是个人还有社会!

我们每个在人际交往时,在待人接物上,在处理事情时……,都要克制、把握住自己,控制好言行举止,只有管得住自己、克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被人尊重的人。

有一位智者言论道:“和气至祥,戾气至殃。”

也许有时克制自己是一种忍耐,但忍过去,才会是海阔天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