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高一期末考试模拟考试语文及答案

高一期末考试模拟考试语文及答案



第一篇:高一期末考试模拟考试语文及答案

2013级高一交班考试语文模拟热身训练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不可估量(liáng)烙(lào)印倾轧(zhá)后嗣(sì)....

B.悄(qiǎo)无声息菲(fěi)薄列观(guàn)门框(kuàng)....

C.应(yìng)运而生斧削(xiāo)哄(hōng)笑濒(bīn)临....

D.冠(guān)冕堂皇躯壳(kã)恫吓(hâ)抽搐(chù)....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C)

A.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987年3月3日。

B.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C.“给点喝的!”我说:“再来支烟,在左上方口袋里。”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仗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A)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4.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D)

A.残羹冷炙金壁辉煌富丽堂皇振耳欲聋

B.一蹴而就义愤填赝翠锦斑斓祟山峻岭

C.心荡神弛斑驳陆离一泄千里玲珑剔透

D.变幻莫测豁然开朗完璧归赵亭亭玉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你的这席话,不啻为空谷足音,令人警醒。....

B.尽管这些传说都是空穴来风,但三人成虎,我们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C.用人做事要注意防微杜渐,今天的纵容可能造成明日尾大不掉的窘境。....

D.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下里巴人,谈吐、举止总是让城里人看不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我市成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市委希望画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工 厂企业为全市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B.外来民工人数众多,在如厕时,偶而不讲卫生、弄脏厕所,也不是不可否认的实情,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公厕拒绝他们入内的理由。

C.方舟子强调了学术的规范和程序的严谨公正:如果钟南山院士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应当首先以发表学术论文的方式接受学术界的检验,然后才可以向社会公布成果。

D.到现在为止,雨果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作家,我对他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影响很大,译制片中对我最有影响力的也是《悲惨世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欲厚遗之遗:赠送侯生摄敝衣冠敝:破旧 ..

遍赞宾客赞:介绍夷门抱关者关:门闩 ..

B.如姬资之三年资:蓄积屏人间语间:中间 ..

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妒忌五霸之伐也 伐:征伐 ..

C.众辱之曰众:当众樵苏后爨苏:割草 ..

深沟高垒垒:营垒其文约,其辞微微:含蓄精深 ..

D.传飧飧:晚饭诸将效首虏效:献出,呈献 ..

天下已集集:和睦秦失其鹿鹿:政权 ..

8.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辞于淮阴侯

A.何功之有哉B.大丈夫不能自食

C.遍赞宾客D.莫不求忠以自为

9.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盖聂怒而目之 .

A.臣海内之王B.箕踞以骂 ..

C.留军壁邺D.邪曲之害公也 ...

10.下列有关作品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柳永的《八声甘州》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B.《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C.《破阵子 春景》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D.《菩萨蛮》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11.对《三国演义》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D)

A.第九十七回,孔明二出祁山,领兵三十万进兵陈仓,遭到了守将郝昭的顽强抵抗。

B.第一百零四回,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

C.第一百零六回,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把幼年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D.第一百十七回,邓艾攻打剑阁,钟会则领兵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军民俱降。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B、③⑥②⑤①④C、④③①⑥②⑤D、⑤③④⑥①②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在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白居易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分)

(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5分)

(3)“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用得极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2)溪水潺潺,岚气弥漫,森林茂密,水槛山窗,杜鹃绽放,芙蓉初开,(1分)描绘出了静谧清幽的夏末初秋图景。(1分)(停留与图景描述只给1分,在此基础上有意境特征的概括,给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远近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红白两色,色彩鲜明,对比强烈;③叠词,“漠漠”“重重”分别写出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④拟人,写出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3分,最高3分)

(3)“落”字写出五老峰倒映杯中的景象,(1分)化静为动,想象奇特,(1分,两点任答其一即可)写出了溪居环境的明净,突出主人恬淡自适。(1分)

三、名句默写(10分)

(1)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2),一时多少豪杰。

(3)复道行空。

(4),多于机上之宫女。

(5)有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6)报君黄金台上意。

(7)君子之至于道也。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9)是处红衰翠减。

(10),空戴南冠学楚囚。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8分)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容逐,涉履蛮障,骑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贱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22.下列四项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宗元少聪警绝众警:机警B.与之图事图:商议

C.禹锡终易连州易:改任D.归其父母归:赠送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蕴骚人之郁悼/比诸侯之列 ..

B.下笔构思,与古为侔/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请以柳州授禹锡/欲以客往赴秦军 ..

D.宗元谓所亲曰/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

2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2分)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2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观察吏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3)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25.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叙写了柳宗元的一生,它写出了柳宗元哪些方面的特点,试析之。(3分)答案:(1)我和刘禹锡是亲密的朋友,怎么忍心看他们母子这样(落到这个地步)呢?(2)观察吏裴立为柳宗元料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返回京师。

25、(在为文上有诗、骚之风,关注现实,切中时弊; 在为人上重视友情,体贴朋友;在为官上体贴百姓,革除陋习。)

五、现代文阅读

(一)应试林语堂(8分)

①殿试的日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②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③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有一展长才之日,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人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

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

“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

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

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

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④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人彼此之间即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都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

(选自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第四章)26.请分别概括全文四个部分的大意。(4分)

27.本文结尾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它对刻画苏轼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26.(4分)(1)朝廷准备殿试。(2)苏轼名列前茅。(3)苏轼杜撰论据。(4)苏轼受到推崇。(一个要点得1分。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27.(5分)(1)结尾一段主要运用的是侧面描写(或衬托)的表现手法。(2分)

(2)作用是:通过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的激赏来突出苏轼横溢的才华。(2分)

如:(1)欧阳修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2)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3)读苏东坡来信,我竟喜极汗下。(4)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大家都谈论苏东坡。

(结合其中一处分析即可,1分。)

(二)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20分)

王芸

①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②二胡绝对是紧紧抓握着泥土的大树的根部。二胡奏出的声音,悲怆也好,苍劲也罢,哪怕偶尔欢娱一阕,都带有泥土的颜色与气息,都透着一丝苍凉。二胡的弓只一拉,戛然一声,人们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往内收紧,收成一枚致密的核,被二胡的气场浑然包裹、束缚,却又仿佛随时会胀裂开来,一腔情绪迸泻而出,澎湃成汪洋。

③笛子是一尾游动在树腔中的气,有时蹿上梢头,只轻灵地一点;有时从树根直贯云霄,荡气回肠。琵琶如茎,精血充沛,刚健有力,是累世风雨也弹拨不断的结实与铿锵。纤指急弦,狂风骤雨仍稳伫如故,不输金石。小提琴是枝干,铺蔓回环,细可撑天,密可载云。繁花点点,叶稠如幕,阳光在每一处可照耀到的地方,朝着不同的方向闪闪发光。

④筝是一片春天新发的叶子,是叶子上恰好滚动的露珠,露珠上闪烁的光芒;是叶子在温润春日里时常承接的下场密雨,雨线上不小心拆散的月光。钢琴是春夏之交满树的花蕾次第绽放,干净、明澈而又激情的天籁彼此衔缀。箫是深秋落霜的树,遍体薄透清越的白,凌凌如月下剑光的寒,满身清肃之气。箫,离一株树的冬天,大概只有咫尺。

⑤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老树。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一个个颤音,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每一个音符是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是那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苦难与欢欣,是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⑥由陶土、兽骨制成的埙,也许不曾掺杂一丝木质,但绝对找得到有着无数年轮的树的一缕精魂。埙是从远古吹来的一阵风,脚不停步,吹过无数棵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搏动树的枝、粗朴的躯干和隐藏在泥土中的根,挟带走漫漫黄沙、树的精魂和时间的碎砾,从远古呼啸而至。

⑦埙一路走来的历程太漫长了,风中汇聚起太多种声音——如七彩光谱会合成透明的光线——以至我们只听见纯净单调、起起伏伏、无休无止的呜呜。在这质朴无华的声音里,我们情不自禁静敛心神,像盲人那样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粒黄沙归还给早巳消失的土壤……可我们知道,永远回不去的,是和埙一道呼啸而来的时间。

⑧埙,听着听着就像一场大梦了。不知何时,泪已浸热双眼。

(选于《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30日,有改动)

28.文章第①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

29.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

30.文章第⑤节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4分)

▲▲

31.本文题为“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埙却不是木制的,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

28.(4分)照应文章题目(1分),总领全文内容(1分);概括说明众多乐器与树的关系(2分)。

29.(6分)运用比喻、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抑扬顿挫的特点,语言富有动感和韵味。评分建议:修辞,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

30.(4分)①外形的特征;②乐音的特点;⑧音乐的内涵;④听者的感受。

评分建议:每点1分。

31.(6分)不离题。①埙历史悠久,正如大树一样有着无数的年轮;②埙的乐音纯净单调、质朴无华,体现了树的本质特征;③埙由陶土、兽骨制成,大树最终回归泥土,野兽生活离不开树木,埙蕴含着树的精魂。

六.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2012-2013 学

《左传》是纪传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记》是编年体。

B《诗经》是我国

然而来自业界的揣测却已经满城风雨....

。C.我漫步瑞丽著名的珠宝街头,放眼看去,到处是林立的商铺,珠圆玉润....的珠宝,络绎不绝的游客,这充分显示出这条商业街的繁华。

D.那些技术落伍、管理落后的企业,要以目前的实力,去和跨国大企业竞争,简直是螳臂当车....。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B.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C.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D.奥巴马在大选前18个月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比之前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无论西方或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春节期间,一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小羊风头正劲,吸引了电影界、电视界、文学界、玩具界、音像界等各路专家的集体关注。

C.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是我国扩大内需尤其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缓解家电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11.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序,与上文衔接最紧密、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①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连着大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④①③②⑤B.⑤①③②④C.④③①⑤②D.⑤②①④③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1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与:参加。B.复欲于计典黜之黜:罢免。C.一权量,定法度一:统一。D.卒定谳,论罪如律论:议论

1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以望复关。不见复关。(3)长太息以掩涕兮。(4),依依墟里烟。(5),悠悠我心。

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5分)

三、诗歌鉴赏、默写(共16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鸵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鸵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

1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手法。(2分)17.诗歌是如何突出“早”字的?(4分)

18.默写(10分,每空1分)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8)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四、文学文本阅读(共17分)

品味秋天

(1)最爱秋天。也许是因为秋天的明朗,阳光很通透,原野一片暖色调的斑斓,让我感觉很舒服。

(2)这个秋天是我从未曾有过的闲适。生病后的休养,让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去细细品味秋天。

(3)天气晴好的傍晚,我穿戴暖暖地出去散步。在大街小巷缓缓地走,看匆匆的人流,看人们脸上的笑容,都带着夕阳的金黄灿烂。这个时候,我喜欢。①

(4)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常常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天空澄明,秋阳温暖。走在公园树林中,阳光在金黄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上闪烁,小路上铺满了彩叶。轻轻地漫步小路,尤如走进了秋天的盛典。这个时候,我喜欢。②

(5)这样的时候,让我感觉很踏实很温暖。我知道,这样金碧辉煌的秋天盛典只是秋的谢幕方式,短暂的美丽,一转眼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萧瑟的冬。但我不去想这些。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的秋天。

(6)此时此刻,我走在秋天的盛典,这样美丽的时节,我没有错过。生命从这里收获,又将从这里启程„„我倚着一棵披着华丽叶子的枫树,仿佛成为了秋的孩子。是的,我是秋的孩子,从秋天吸取生命的精华,然后走向一个又一个春天。

(7)我的肢体接受秋风的爱抚,像一片经过酷暑薰烤、秋霜摧打的叶子,正绽放着最后的美丽,散发着独有的芳香。或许一会儿在风的催促下,会自然坠落。但在落入大地之前,亦将如蝶一般在这个世界进行最后的旅行,以最绚烂的姿势,归于泥土。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8)脚下那些刚失去生命的彩叶,在阳光的蒸腾下,散发着清香。细看上去,每一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都是温润而美丽,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呼吸。他们是否还有感知世界的能力?但如果有风,叶子们还可以随风翩跹起舞。或许,他们还在唱歌,阳光下那些金黄旋律,此刻正伴随着我的左右。不会起舞的,只是非叶子的我。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但愿我的坠落,也能如叶子这般从容这般快乐。

(9)天空很深远,水很清澈。深秋的玉渊潭并没有瘦去,柳却还在忙着,弯着粗壮笨拙的腰,一下子把许多枝条都垂到水中。他想钓什么?不就是一潭秋吗?

(10)慢慢地走着,就到了野鸭岛。春天那群跟在鸭妈妈后面的毛绒绒的小鸭,已经长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了。经历一个春秋,他们就长大了。又想起露易丝L·海书中所说:“生活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树木春天萌生新叶,固然给予世界一片生机;秋天的坠落,却并不让我感觉萧瑟,他们的金黄璀璨温暖着所有的生命,更换来了大树新一轮生命历程。

(11)树木如此,小野鸭如此,我们人类更是如此。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今天的言行,创造着自己的明天。

(12)丢弃了过去,才能够开始新的生活,才能够做到真正地爱自己。是啊,已经过去的人和事,丢弃何仿?已是深秋,雪已经在到来的路上。我们不是鸟儿,没有一双寻找温暖世界的翅膀,但是我们都需要一颗安详的心来完成季节的迁徙。

(13)让我们给自己一个机会,不用远行就能够走进秋天的深处;给秋天一个适宜的高度,让自己不用仰望就能握在手中;给自己一个拥抱,让久违的微笑,伴随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日子。

(14)然后,在每一个或者温暖或者寒冷的早晨,告诉自己:“你真棒!”“我爱你!”那么,所有的日子都将会美丽着自己的人生。

19.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品味秋天”,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从文中品到了什么?(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6分)

20.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最后一句,两次出现“这个时候,我喜欢”,请你说出这两句中的“这个时候”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6分)

21.请从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鉴赏第七段划线的句子。(5分)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五、语言运用(共5分)

22.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三个句子,要求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3分)

23.请为下面的一幅蛇年迎春春联对上下联。(2分).金龙摆尾辞旧岁,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第三篇: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信丰五中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卷答案 1.D.【A项,根据原文可知,班固死于狱中是在汉和帝永元四年,《汉书》成书在此之后;B项,“《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 2.B根据文意可以判断“个人气质的极大差异”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班固受官方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

3.C 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是“推想”,“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性情

4、A(3分)(解析:A、作者采用的不是以时空为序,是移步换景的方法。)

5、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2分)

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2分)喜: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实与虚)(2分)

6、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1分)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2分)

7.(3分)C 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

8.(5分)C、D A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项“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E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9.(4分)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可从游戏平台、政府、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谈。

【示例】①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②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③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

10.C 见翻译。

11.D 高祖是庙号,不是谥号。

12.B “面对项羽的威胁”在是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写。13.(1)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

(2)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哪里知道自己会附在骏马的尾部,在大汉朝廷留下名字,德惠传及子孙呢?

翻译:

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为没有的闭关一事道歉。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于是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逝,谥号是武侯。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哪里知道自己会附在骏马的尾部,在大汉朝廷留下名字,德惠传及子孙呢? 14.AC 15.本诗的诗眼是“喜”。

全诗依次写可“喜”之事,“喜”成为情感脉络和行文线索:山村美景可喜;乡村生活可喜: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最可喜。诗人直抒胸臆,着一“喜”字抒发对春天、对自然的喜爱,表达了一种闲情逸致。

“喜”统摄全篇,集中表达主题。

16.(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斗折蛇行。

17.D(A项“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贬用;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合语境;C不合语境,做梦时不能说情不自禁。)18.A(分析:B项成分残缺,“证明”缺乏主语,应在其前加“这一事实”;“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应删掉“围绕”。C项成分残缺,“实施”缺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实施„„的办法”。D项“挽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搭配不当。)19.C 20.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 21.②台词措辞犀利,直戳现实,不一定就能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③这部剧未必最大限度地扩展了电视剧的影响范围及社会文化意义

22、作文范文时代造英雄

**的时候,诗人的吟诵,战士的刀鞘都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和平的年代,词人的浅酌低唱,将军的战袍都充斥着一丝欢愉。时代造就英雄,什么样的年代将出现什么样的人才。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的繁荣造就了名垂千古的李白。开明的政治,轻松的氛围让李白——这一位天才诗人有了一席可施展抱负之地,在他的青春年少的日子里,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他李白的后期,也是这个唐朝官场的腐败,政治黑暗,太白纵有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汤,终究达不到他内心的欢愉,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京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喊出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从此,他浪迹天涯,终成一代游侠。和平的唐朝,**的唐朝,需承认——那个时代造就了李白。

乱世出英雄。秦末乱世造就了西楚霸王的一代美名,流芳千 古。“力拔山兮气盖世”。你——项羽用一个人的力量扛起了一个时代。语文老师说你傻,说你笨,说你不会变通。但我认为你是那个时代顶天立她的男子汉,你没有章邯的血腥,你没有刘邦的狡诈,你宁死不过江东,这是—种男儿的方刚正气啊!兵荒马乱的年代,你带着你的梦想出现,又带着未完成的遗愿死去,你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是那个江南的游子吗?“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那个无人了解你的断肠之人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那个渴望建功立业却满腔热血无处释放的你吗?辛弃疾——时代的骄子,你,在那个时代,渴望呼风唤雨;你,在那个时代,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虽最终,那个时代造就了你悲剧般的人生,即使辛酸,但在后世人的心里,你仍是一个英雄,一个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的英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些**的年代已经过去,君不见,一个如此和平的年代展现在我们面前。是的,和平的年代同样造就了英雄。我们可以选择“闲看庭前花开落,漫蹲随天际卷云舒”的惬意生活,但我们更应该昂扬斗志,奋发向上,用我们的青春谱写一首无悔之歌!时代造就英雄,朋友们,行动起来,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然来临!文章开头阐述中心论点:“时代造就英雄,什么样的年代将出现什么样的人才。”接着举出李白、项羽、辛弃疾的例子加以佐证,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解析】

第四篇:高一英语期末考试 答案(本站推荐)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 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

1-5 BCABC6-10 ABCCB11-15 ABAAA16-17 CB

18.Clean19.Chinese20.bird watching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

21-25 ABACD26-30 DBBBA31-35 CABCC

第二节 完形填空

36-40 BCBBA41-45 CADDB46-50 ACBDA51-55 BADDA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第一节选择题

56-60 CBDD D61-65 DCBCC66-70 AADCC71-72 CA

第二节 阅读题

73.Separated.74.They live a happy and peaceful life.75.They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第一节 阅读填空

76.Colors77.Expressions78.Be sad79.Feel bad

80.Green with envy81.Black82.everything goes wrong

83.find their targets84.Have no courage85.A flag raise

第二节 写作

Dear Editor,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iscussion we have recently had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know our parents’ income.We do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matter.Most of us think we should know our parents’ income since i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how hard our parents have to work, no matter how much they earn.Then we will study harder and harder and will not waste money any more.We may also learn to share our parents’ trouble.About 30% of my classmates think it unnecessary to let the children know how much their parents earn.If they know their parents have enough money to support the family, they will not study hard since they needn’t worry about the future.It is said especially when their parents have a higher income, the children will easily form a wasteful habit.Yours sincerely,Li Hua

第五篇: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沿河二中2009-2010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05405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