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第一季度xx国税税收收入分析
xx国税2011年1-3月份税收收入分析
1-3月份,我局共组织税收收入21065万元,同比增收2184万元,增长11.57%,完成qy市局下达年度税收收入任务115000万元的18.32%,比时间进度慢了6.68个百分点。同时,我局共办理出口退税2444万元,同比多退1777万元,增长2.66倍。其中,市县级收入4259万元,同比减收94万元,下降2.5%,完成地方政府下达我局市县级收入任务33003万元的12.91%。
一、主要税种分析
(一)国内增值税收入情况。1-3月份,国内增值税收入为8872万元,同比减收2021万元,下降18.55%。造成国内增值税收入下降的行业主要是建材行业1-3月份入库增值税1709万元,同比减收4389万元,下降71.97%。主要减收因素:
1.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入库203万元,同比减收438万元。主要减收情况:虽然该企业1-3月份产量、销量及水泥价格、销售收入同比都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销项税金同比只增加了154万元,而本期进项增加592万元(其中,2010年期末留抵进项税额同比增加213万元;1-3月份,购进煤同比增加2.51万吨,且煤的平均价上升了21元/吨,购进煤进项税额同比增加379万元)。增减相抵共计减收增值税438万元。
2.x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入库121万元,同比减收1482万元。主要减收原因:该企业产量和销量同比增长,1-3月销量同比增 1
加11万吨,水泥价格同比上升了18元/吨,1-3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加5957万元,增长15.25%,销项税金同比增加1010万元,而1-3月份本期进项税额同比增加2492万元(其中,2010年期未留抵进项税额同比增加326万元;1-3月份该企业购进煤同比增加2.08万吨,且原材料煤的平均价格上升了61.23元/吨,造成该企业购进煤的进项抵扣税额同比增加608万元),增减情况相抵共计增值税减收1482万元。
3.xxxxx(yd)有限公司入库277万元,同比减收2367万元。主要减收情况:一是产量和销量下降造成税收减收。1-3月份该企业产量同比减少10万吨,水泥价格虽然同比上升了62元/吨,但由于产量减少,造成1-3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0892万元,下降21.21%,造成销项税金减收534万元;二是1-3月份原材料煤的平均价格上升了187.67元/吨,增长30.6元%,造成该企业购进煤的进项抵扣税额同比增加822万元;三是2010年期末留抵进项税额同比增加1011万元。三项共计增值税减收2367万元。
国内增值税除建材行业出现大幅下降外,其他行业均出现较好增长趋势。如电力行业、商业、采矿业、有色金属等重要行业分别同比增长53.18%,41.63%、1.98倍、91.67%。
(二)企业所得税收入情况。1-3月份,企业所得税入库10170万元,同比增收2925万元,增长40.37%。其中:
1、内资企业所得税。入库4177万元,同比增收2549万元,增长1.57倍。主要增收情况是金融行业入库企业所得税3122万元,同比增收2652万元。
2、涉外企业所得税。入库5993万元,同比增收376万元,增长6.69%。主要增减情况:一是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入库企业所得税2073万元,同比减收38万元。减收因素:该企业2010年第四季度原材料煤的价格比2009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8.67%,营业成本同比增加,利润率同比下降,造成企业所得税减收;二是x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入库企业所得税2362万元,同比增收947万元。增收因素:该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12月到期,2010年恢复按适用税率25%征收,造成企业所得税增收;三是xxxx(yd)水泥有限公司入库企业所得税1154万元,同比减收698万元。减收因素:该企业2009年12月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延长,1-11月份多提的折旧6300万元在12月冲减相应的管理费用,造成2009年第四季度利润大幅增加,而2010年第四季度则不受此因素影响。
二、税收收入主要特点
(一)企业所得税和车辆购置税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支撑。1-3月份,在企业所得税和车辆购置税大幅增长的带动下,税收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同比增长5.86%。其中,企业所得税拉动总体税收增长18.13%,车辆购置税拉动总体税收增长5.05%,成为本季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
(二)省级税收收入增长较大。1-3月份,受财政体制调整
和企业所得税大幅增长的双重影响,省级收入2037万元,同比增长57.66%,增收745万元。
(三)国内增值税下降明显。受1-2月份国内增值税下降34.42%的影响,1-3月份国内增值税下降趋势明显,主要是建材行业增值税同比下降71.97%,同比减收4389万元。
(四)市县级收入呈下降趋势。1-3月份,受主体税种增值税市县级收入同比下降18.55%,减收505万元的影响,市县级收入略有下降,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五)出口退税增长强劲。1-3月份,办理出口退税同比增长3.24倍,增长强劲,主要是国际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出口企业的订单增多,出口额增大,从而促进出口退税大幅增长。
三、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增减因素
(一)经济增长促进税收增长。据统计,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30亿元,同比增长33.3%。同时,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国内增值税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税源基础;外贸出口总额3220万元,同比增长12.5%,带动出口退税增长明显;金融类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带动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6.61%。
(二)政策因素影响税收的增长。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第一季度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市县级收入同比增收346万元;受征收权下放翘尾调整影响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等因素影响,车辆购置税收入同比增长18.51倍,增收1222万元。
(三)依法治税,不断提高征管质效促进税收收入增长。第一季度,我局以“目标管理与考核年”为契机,按照xx市局提出的组织收入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不断夯实税收管理,切实抓好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税收预测和分析、征管质量考核、税收执法考核和定期通报,税务检查和纳税评估、认真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力清理欠税,严格控制新欠发生,确保税款足额及时入库,大大提高了税收征管质效和组织收入考核质量,严厉打击了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税收秩序,同时积极做好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优化纳税服务,大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招商引资,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为税收增长提供有效的保障。1-3月份,全市共检查企业2户,查补税款、罚款和滞纳金入库320万元;开展纳税评估283户,自查补税入库116万元,调减亏损523万元;大力清理欠税,共清理本年新欠80万元。
四、加强组织收入落实措施
(一)按照xx市局提出的“目标管理与考核年”的工作主线及“三个立足”的组织收入工作思路,坚持依法治税,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及税收分析预测工作,重点做好年纳税10万元以上纳税户的税源调查摸底工作;
(二)要继续加强重点税源监控,进一步健全完善监控体系,强化水泥行业、电力行业、采矿业、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
(三)强化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对零税负和税负偏低的企
业进行评估分析,同时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检查,以查促收;
(四)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加强薄弱环节的税收管理;
(五)抓好企业所得税管理,积极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六)严格控制新欠的发生,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七)抓好出口退税管理,提高出口退税风险防范能力。
第二篇:如何加强税收收入分析
做好税收分析工作要统筹协调好宏观与微观、全面与重点、定性与定量以及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的关系,不断拓宽分析思路,创新分析方法,促进税收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既要搞好宏观分析,又要搞好微观分析。宏观分析要围绕税收经济宏观特征进行,围绕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关系、税收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等内容做好有关经济税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特别是有关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宏观税负的分析,为微观税收分析提供依据;微观分析要从企业、行业、税收资金运转各形态、各环节等角度入手,对照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宏观分析资料,把分析工作延伸到具体行业和具体企业,找出具体问题,查出具体原因,掌握了解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增减变动和企业自身行为对税收产生的影响,最终体现在以分析促管理、以管理促增收上。
(二)既要搞好全面分析,又要搞好重点分析。作为县级国税机关,全面分析要将全县税负水平与全市、全省税负平均水平、本县税负水平与兄弟县(市、区)局税负水平以及所辖各分局之间的税负水平相比较,摸清底数,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重点分析要注意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抓住影响本县税负水平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对其经营状况、税负水平及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消除管理“盲区”,解决重点问题,实现管理增收。
(三)既要搞好定量分析,又要搞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研究经济税收的数量方面,把握数量界限,提供数量依据。定性分析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解释数量的含义,对事物的性质做出判断。一方面,经济税收的变化情况是通过数据反映的,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影响税源分析工作的成败,不真实的数据还会造成误导,这就要搞好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做到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必须既要注意了解税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又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真实性,既要有定性说明,又要有定量作证,要以真实的事实资料证实税源变化发展趋势,这就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
(四)要统筹协调好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的关系。在日常税收分析工作中要结合企业进货情况、产品产量、产品成本、销售情况、税收核算、利润等分析内容,综合运用基期对比分析、行业对比分析、指标逻辑关系推断分析等方法,通过同一户企业历年指标水平纵向对比和同一行业指标水平的横向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指标的变化原因及税源的发展趋势,存在疑点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通过税收分析发现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问题严重的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净化纳税环境。
第三篇:浅议税收收入预测分析
浅议税收收入预测分析
2010-07-27
云和县地税局直属分局课题组
税收预测为提升调控能力、掌握组织收入主动权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是增强组织收入前瞻性的重要工作,而且税收预测已列入省局对地方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要明确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准确性,深刻认识其在组织收入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以下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工作现状,对如何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几点探讨。
一、目前税收收入预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税收收入预测手段落后。税收收入预测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据进行梳理分析测算。而这些数据在TF2006版中可以采集,但缺乏有效的分析整理手段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同时,税收预测分析所运用的数据基本上用人工采集,人工分析,数据利用率低,准确率不高,从而影响了预测的精确度。
2、税收分析数据来源不充足。真实、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税收预测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税收预测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TF2006软件,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的多。而TF2006软件中,重视了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表、税款入库等数据收集,而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数据,基本上没有采集或采集不全,有的项目即使采集,也由于缺乏真实性而无法使用。基于这样的数据作出的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无法指导税源管理工作。
3、税收分析方法缺乏创新,内容单一。多年来,税收预测分析方法始终停留在各税种的完成对比上,对行业分析发展态势不明确,对一些重点税源发展变化态势把握不够,对一些重要增减税收因素分析不透彻,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只是就税收分析税收,就数字分析数字,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分析内容。具体表现:一是预测分析报告千篇一律,对管理决策没有价值;二是对经济、政策、征管三大因素缺乏量化分析;三是对重点税源的税源质量和变化趋势分析力度不够。
4、收入预测准确性受计划考核影响因素较大。从计划编制原则上讲,税收计划的编制要在税收收入预测的基础上形成,但税收计划的分配与下达并不以税收收入预测为基础,而是与政府的财政预算有关;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考核的刚性,也使税收收入实际完成数更接近于税收计划,而考核收入预测准确性往往是与实际收入数相比,也迫使预测数向计划数“靠拢”,或努力使实际收入数向预测数“靠拢”,从而使税收收入的预测失去了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提高税收收入预测准确性的措施和方法
在按照省局关于做好税收收入预测的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我局深入调查,认真分析,积极探索开展税收收入预测的新思路、新办法,具体措施如下:
1、科学分工、分组预测。分局局长亲自牵头,科学分片,成立三个税收收入预测小组,每个小组每月至少深入企业一次,对企业的产、供、销等生产经营状况密切跟踪,全面掌握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
2、建立税源预测分析例会制度。每月月底召开例会,集体研究每个小组掌握的企业信息及分析预测结果,就纳税人户籍管理、户数变动和当月预计收入情况以及税源管理、组织收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专题汇报,再由税收计划岗对相关指标和内容进行审核和汇总,进一步拓展税收收入分析预测的深度和广度。
3、完善社会协税制度。取得地方政府的纵向支持,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机制,确保收入预测数据更全面。到县经贸局、发改局、工业园区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了解全县的相关经济发展计划,到财政国库科、经建科收集资料,以各单位提供的数据为参考;不定期召开国税、地税、财政联席会议,交换信息。通过与各部门的联系,收集各部门的经济数据,以此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控,使预测数据的得出更为准确、科学。
4、健全重点税源信息采集制度。充分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加强对重点税源、项目的监控预测,着重点放在对企业的走访调研上。通过对重点税源、重点项目实地考察、纳税评估、跟踪管理、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实行全程监控,把握工程进度,项目变化情况,摸清税源增减变化情况,防止因情况不明而影响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增加收入预测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5、建立税收预测分析人员培训机制。做好税收预测分析,人员的素质是分析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起预测分析人员的培训机制。通过经常化的定期培训,逐步提高预测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预测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不断开拓分析思路,切实加强税收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组织收入工作赢得主动和先机。
6、加强数据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分析预测质量。从抓税收数据质量入手,重点加强税收数据审核,每月认真开展TF2006系统内垃圾清理和审核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数据误差,改善税收数据质量,有效提高税收分析预测工作效率。
7、充分应用税源预测结果。建立税收分析预测长效机制,将预测结果与税收征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相结合,对分析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各工作环节,有效预防和打击涉税违法行为。
第四篇:2014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2014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日期:2015-04-23 来源: 作者:毛一舟
今年以来,廉江局认真落实省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组织收入为工作中心,狠抓征管质量,提升队伍素质,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着重制订并实施了新的组织收入考核办法,把过去按季考核改为按月累计绩效考核,提高了奖励考核基数,促进税收收入的稳步均衡增长,现将廉江局组织收入情况分析如下:
一、税收收入基本情况
(一)税收规模、增速及特点
2014廉江局组织完成各项税收收入66641万元,同比增收10295万元,同比增长18.27%,完成湛江市局下达税收收入任务61200万元的108.89%。其中,办理出口退税64457万元,同比多退13044万元,增长25.37%;县级收入15620万元,同比增收2415万元,增长18.29 %,完成地方政府下达廉江局市县级收入任务15581万元的100.25%。12月份入库税收与11月份环比增长4230万元,是所有环比增长中最高的,12月份实现工商收入11863万元,是所有月份中数额最大的,为今年的税收收入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二)分税种完成情况及特点
2014年1-12月份,“四增一减”税种全体达到增收状态,增收仍依赖主体税种。国内增值税收入53778万元,同比增长15.39%,增收7173万元,增值税总额占该局工商税收收入总量80.69%,依然成为廉江局的支柱税收。其中,一般增值税(不含免抵调)收入27768万元,同比增长3.03%,增收816万元;增值税免抵调库收入23568万元,同比增长27.02%,多调5014万元;改征增值税收入2442万元,同比增长122.19%,增收1343万元;消费税收入3358万元,同比增长11.76%,增收353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7822万元,同比增长22.44%,增收1433万元;车购税收1682万元,同比增长389.14%,增收1338万元;个人所得税收入1万元,同比减少72.87%,减收2万元。
(三)分产业税收情况及特点
第二产业税收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减幅起伏不定,除1、2、9月减幅外,其余月份是增幅,第三产业税收全年都是增幅,而且大税收收入增幅大幅度提高,没有出现负增长的态势。2014年1-12月第二产业税收44741万元,同比增收5597万元,同比增长14.29%,占该局工商税收收入总量67.14%,第三产业税收21791万元,同比增收4777万元,同比增长28.07%,其中,金融业税收1942万元,同比增长114.81%,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8.91%。
(四)各征收单位大部分实现增长,单月均能完成
上半年廉江局在1-4月收入缺口较大,4月份单月减幅15.94%,1-4月份工商税收累计收入12232万元,仅增收163万元,增长1.35%,当时形势非常严峻和紧迫。因此,在5,6月我们实行按月考核以及以税收专项检查和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为契机,积极辅导企业自查和纳税评估,强化行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抓收入,收入缺口才逐步收窄。2014年廉江局九个征收单位之中有八个征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具体表现如下:安铺税务分局1-12月份收入15845万元,同比增长24.88%;石岭税务分局收入10038万元,同比增长27.89%;塘蓬税务分局收入3442万元,同比增长34.85%;青平税务分局收入1001万元,同比增长8.61%;良垌税务分局收入992万元,同比增长157.19%;稽查局收入890万元,同比增长11.31%;税源管理一科收入4484万元,同比增长7.61%;税源管理三科收入10345万元,同比增长28.46%;税源管理二科收入4426万元,同比减幅2.58%。
二、组织税收收入的工作措施
与去年同期相比,入库的税收收入是在稳步增长,但从今年上半年1-4月收入情况来看,形势非常严峻和紧迫。要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计划的18%增幅目标,形势还相当逼人,面对困难,廉江局必须采取更加得力的组织收入考核措施,积极寻找和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1、制订并实施了新的组织收入考核办法,把过去按季考核改为按月累计绩效考核,提高了奖励考核基数,调动组织收入工作积级性。
2、深入开展征管与收入分析及收入预测,及时掌握收入动态,切实找到组织收入工作着力点,并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管理由“外延扩大”的粗放型管理向“内涵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
3、严格组织收入原则。越是在收入任务比较紧迫的情况下,越要严守收入纪律,要坚决贯彻“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应税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收入原则,努力提高税收优质服务水平,为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加强零散税源管理,继续坚持“西瓜芝麻一起抓”的理念,大小税源一起抓。加强重点税源监管,确保大宗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加强零散税源管理,做好河沙、门前代开发票、个体定额调整、漏征漏管户清理等工作,避免税收“跑冒滴漏”,增加税收
5、发挥稽查利剑尖刀和纳税评估作用。以纳税评估为抓手,以评估促管理,以评估促收入。同时,保持对重大涉税案件、重点涉税区域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达到以查促收目的。
第五篇: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朱仙庄分局
一季度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朱仙庄镇政府:
一季度,我局在埇桥区地税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地税局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及时对经济税源进行全面深入的预测和分析,切实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打好组织收入攻坚战,为促进辖区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基础。现将有关税收收入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管户情况
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朱仙庄镇辖区共有各类税务登记户数584户,其中:个体经营户522户,各类企业62户。
二、税费收入完成情况
第一季度我分局共组织入库地方税收及教育附加3594745.86元,占全年税收计划1400万元25.68%,其中朱仙庄镇3252097.75元,占分局总收入的90.47%;比去年同期多收13829.09元,同比增收0.43%。同样入库各类基金58万元,比去年同期少收112万元,同比减收65.89%。
主要来源:
一是委托代征入库的税款,朱仙庄镇所辖委托代征单位4户(朱仙庄煤矿、宿州学院、宿州卫校、宿州市华馨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季度除宿州学院无税款入库外,其余3户累计入库税款2073454.59元,占朱仙庄镇总收入的63.76%。
二是企业正常申报的税款,1-3月份有税申报企业39户,入库税款425714.19元,主要是安徽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朱仙庄信用社、宿州市杰峰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和煤碳供销经理部入库的税款,第一季度入库各类税款349317.38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实有税源与收入计划任务偏差大。2009年,由于形势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不断加深加重、国家出台了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不确定的减收因素不断增多,地税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新增应税项目不多,地税收入效应未能体现。从朱仙庄镇应税项目来看,新增重大应税项目不多,税收增长缺乏新税源支持。
四、二季度税收收入预测
4月份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征期将至,土地使用税预计完成100万元,房产税10万元,主要是安徽绿洲人造板入库的税款,6月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企业所得税预计完成10万元,营业税预计能够完成140万元,个人所得税所预计完成20万元,二季度预计完成地方各税300万元。
五、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全力以赴保收入、促增长。一是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确保地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坚持依法治税,既要坚决制止有税不收和人为调节收入进度,更要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和转引税款,确保组织收入依法规范运行。坚持经济税收观,抓好税收分析预测,准确把握形势,掌控税源潜力,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逐步健全科学、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收
入运行质量,逐步实现组织收入工作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
二是围绕经济发展重点,全面落实税收政策。是做好重点企业的“一对一”跟踪服务工作,对大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跟进服务,帮助企业正确处理在建项目涉及的税收问题,加快办理各项纳税事宜。
三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集中力量对难点行业、薄弱领域进行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
四是深入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强化基础管理,认真落实《税收征管业务规程》,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业务培训,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来缓解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五是加强税源监控管理,既要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等支柱税源的监控管理,把握组织收入大局;也要深入调研,大力抓好房地产出租、饮食娱乐、私营经济等难点、弱点的税收征管,力求做到应收尽收。完善重点税源三级控管机制,整合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加强税源预警分析,加大收入考核力度,健全税收计划调整机制,确保收入质量和规模。抓好潜在税源的分析预测,了解区域内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新办企业及在建工程情况,打牢税源监控基础。
在社保费征缴工作中,一是充分认识做好社保费征收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社保费征管与税收征管相结合。将社保费收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加大考核力度,充分调动税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对重点费源户的管理。详细掌握重点费源变动情况,严格遵守重点费源调查和统计报送制度,全面掌控社保费收入进度。三是继续加强同财政、社保、国库等部门的联系,坚持对帐机制,加大社保费征缴力度,促进收入进度。
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