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读一本廉政书籍活动

读一本廉政书籍活动



第一篇:读一本廉政书籍活动

读一本廉政书籍活动

一、活动主题:

读廉政书籍,守干部本分。

二、活动内容:

每名党员读一本廉政书籍,谈读后的感想和感悟。

三、活动目的:

读一本廉政书籍活动,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廉洁思想防线,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时刻保持清正廉洁,做到警钟长鸣,绷紧廉政弦,营造学廉、思廉、崇廉、守廉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读廉政书籍

读廉政书籍,扬清风正气

——《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

廉洁奉公、依法办税本来是对我们每一个税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

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并学以致用。

廉洁奉公,是国家公务员起码的工作准则,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更应该以“廉洁,公正,守法”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时刻反省自身,哪怕

一点点的私心,都有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廉政建设工作对于一名税务干部来说,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失去了这个支柱,就有犯错误的可能,这不仅仅涉及我们自身,更有可能给同事,全局干部抹黑。

从地区、县局的有关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本局开展的各项廉政建设工作来对照检查自己,我决定将自身及各科室的廉政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先从自身抓起,谨在此做以下的保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和“为国敛财,为民造福”的工作态度,时时刻刻绷紧“廉政建设工作”这根弦,以此作为考察自身工作的出发点,衡量自已的工作成绩,时时反躬自问。以总局的有关规定及税务人员十五不准、地区局,县局有关廉政建设文件精神为指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在思想上铸就拒腐防变的堤防。以一颗平常心投入日常工作,漠视面临的种种诱惑,以工作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作规程作为准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纳税人,坚决杜绝“四难”现象,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严格遵守税务干部

(十五)不准,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在税收工作过程中,做到不为自己的亲属、朋友在纳税问题上向他人谋私利、说情,使税款能够应收尽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作到警钟长鸣,时时自醒、自励,努力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在今后的税收工作中,本人将认真查找弥补征管薄弱环节,对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规范。贯彻落实“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的要求。让各科室都能高质量,高效率地为纳税人服务,真正作到“纳税人的满意,国税人的追求”;克服精神面貌不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互相推诿,有禁不止,政令执行不畅等问题。要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立足本职岗位,真心诚意地为纳税人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努力把我局建设成为“勤政、务实、廉洁、高效、规范、节约”的集体,为使我局的税收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读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以德为魂 廉洁从政

——读廉政书籍体会

近期,为了进一步丰富自我的廉政知识,我阅读了一些廉政书籍,通过阅读深刻了解到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江泽民同志曾告诫我们:“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可见,加强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到牛玉儒、任长霞,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我们单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只有常怀知耻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金钱,才能为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发展做出贡献。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总之,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第一,要以民为本、顺应民心。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时刻敲打,面对工作上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同时,也要时刻从单位健康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单位同事之间要坦诚相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时以单位的利益为重,只有这样,才能抵制腐败,做到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廉洁从政的核心。广大党员干部从政的岗位虽然不同,但职为民守、责为民尽、利为民谋、益为民求、业为民兴、绩为民创的道德要求却是共同的。所以必须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沉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有高尚追求的人,成为群众爱戴的好干部。

第三,要不畏强权、公正执法、勇于进谏、善于纳谏。在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四,要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加强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常怀羞耻之心,这对于我们开展工作,更好的发挥团队力量起到很大作用。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第四篇:读廉政书籍心得

读一本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是我们党历来就坚守的铮铮誓言.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好“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新的形式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形式下,牢记“两个务必”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

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威望.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只要党员干部做好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有了希望.这是因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党员干部的腐败,所影响的是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生活.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因此,从党员干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在惩治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要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严治党,反对腐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本任务是要全面端正党风,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使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一些腐败现象逐渐侵入我们党内,侵蚀着党的肌体,腐蚀着一些党员干部包括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能不能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端正党风,解决党内的腐败现象,关系到党组织能不能得到纯洁,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无论什么形式的腐败现象,什么性质的腐败行为,其本质上都是侵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都是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也都是违背了“三个代表”要求的.而腐败行为得不到惩处,腐败现象不能消除,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纯洁我们党的队伍,使我们的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回顾历史,不难看到,只要党风正,党的组织纯洁,党员干部能廉洁奉公,廉洁为民,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党就会前进,就会发展,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党领导的事业就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反之,如果党风不正,党的组织,党员以权谋私,侵害人民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反对,党就会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就会遭受挫折.所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严肃党的纪律,端正党风,使广大党员干部能立党为公,勤政为民,认真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读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读廉政书籍有感

杨超

“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廉政建设就如身体建设,既要增强自身免疫,又要加强对外防范。

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好“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形式下,牢记“两个务必”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书记1月22日在中纪委全会上说,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最近一些年来各地纪监部门在反腐手法上的创新,不过一出台就让人笑掉大牙,至今已经烟消云散,不再被人提起,同时,也宣告了我们严惩腐败的党纪国法的疲软,虽然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然而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简明中国反贪史》一书按朝代分章介绍了我国历史上每一朝的反贪机制、反贪实践以及反贪启示。我读后感触良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一、德治 德治是根本,有许多法制不可及之处,就像我们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样。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威望。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只要党员干部做好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有了希望。这是因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党员干部的腐败,所影响的是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生活。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因此,从党员干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在惩治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要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二、法治

法治是外来约束,也就像预防措施。加强外来监督,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做好廉政建设。严格案件审理程序,充分发挥案委会作用,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对各重大案件都必须召开案委会研究决定,严格落实案件审理制度,杜绝个人说了算,“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争做廉洁自律的典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制定举报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廉政建设,在各级检察院和监察部门均设立了举报中心。这是依靠群众揭露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的有效形式,对打击贪污受贿行为起了较好的作用。从全国各地揭露出来的贪污受贿案件来看,通过举报渠道立案的在贪污受贿案件总数中占有相当比重。为促进廉政建设,有必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制定一个举报法,使举报工作规范化、法律化。举报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举报机构设置、职责,对举报的受理、查核、处理、答复等等的规定,并规定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奖励立功的举报人,以及严禁利用举报陷害他人等。

三、学习他人有效方法

例如舆论监督,充分地赋予媒体对于政府官员言行的监督权,让公权力的运行暴露于阳光之下,这将大大地减少腐败。西方国家就不用说了,就拿香港和台湾两地来说,媒体的反腐败功能,都是有目共睹的。台湾岛内正在上演的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媒体紧盯不放,不断地爆出新料,不断地使陈水扁的共犯进入检察官的视野。我不知道,为何某些方面对于媒体监督如此敏感,甚至一度规定媒体不能异地监督,甚至还规定媒体的监督报道稿件必须经被监督对象的认可,方能刊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掩护了腐败,增加了腐败分子作奸犯科的信心。

例如阳光法案,出台官员家庭财产公开申报法,这是不少体制内外有识之士呼吁多年的一项反腐利器,至今未能锻造出来。自从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官员家庭财产公开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到今年整整14年了。在这期间,中办、国办1995年曾发布《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中纪委、中组部2001曾发布《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但这两个文件离“阳光法案”有距离:它们不是法,也不对公众公开。2007年11月,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屈万祥曾经透漏说,中国将适时建立财产申报制,但就是不知这个“适时”将会是何时?

腐败问题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也说明了它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反腐倡廉,我相信问题总有突破的一天。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