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



第一篇:繁华落尽

繁华落尽

一季年华,一季悲凉,繁华落尽。谈不上悲观,但对于忧伤,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字情结,很多时候,我喜欢深夜写字,四周一片寂静,让我可以理清所有的思绪,倾听内心发出最真实的声音,习惯这个时候听着忧伤的音乐,忧伤彻底……

心,始终揪着。有种无法言说的伤痛。纠缠着,萦绕着。只是一个转身,却感觉恍若隔世。

太多的时间,我似乎都在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不管语句是否华丽,它却表达着我的内心深处。无病呻吟也好,真情流落也罢,至于谁会真正读懂我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从未想过,我只是一个认真写着文字的人而已

回望那烟消云散的过往,我用沉默书写着心痛的随记。可终敌不过内心深处的思念,总会忍不住地问自己,是不是还在固执地追逐着一个虚幻的背影,是不是明知无望仍守侯着曾经习惯的关怀,叮咛……不去想命运会不会眷顾痴情,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方式。

落花也是一种凋零的美,残花飘落肩的一瞬间,不作落肩之美,只作地上世界的凋零,古人咏诗道:“花开花落花满天,红尘香断有谁怜?” 谁会去了解凋零的美,落花有意随水流,流水无情恋落花,繁华落尽如三千东流水,我取一瓢却用一生来了解。

第二篇:繁华落尽

繁华落尽,我们依旧

茫茫人海中,我们为着一个又一个的理想而奋斗,在这万千纷扰的世界中我们怀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

——————题记

诚信之光

诚信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当今21世纪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诚信似乎像一道光环在我们的头顶绽放出别样的色彩,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不仅要学会诚信做人更要引领身边的朋友们共同在诚信这条大路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诚信有时候像沙漠中的一股清泉能救你于危难之中;诚信有时候像蓝天中的小鸟能带给你无限的慰藉;诚信有时候像满园的花海带给你无限的喜悦。诚信就如奔腾不止的河流,勇敢而自信的向前冲去,它的脚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只会因为时间更加的历久弥新。

香港富豪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一切据实以告。那位外商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极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多么大的能力,而是他自身中某些如金子般的品质,而诚信就是这些金子中最闪亮的一颗。

裴多菲曾经说过,我宁愿以诚信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守护者,我们要做的便是坚持我们的信念,以一个诚信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人生。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感恩之心

我们每个人都要心怀感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拥有一个感恩的故事。请记住,这个世界中没有人应该为你做什么,所以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对你好的人,因为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感恩。

鲁迅曾经说过,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简单而又朴素的一句话体现出了一代伟人内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的确,我们要心怀感恩,当别人给你递一杯水时你要心怀感恩,当别人为你撑伞时你要感恩,当别人为你加油呐喊时你要感恩。总之,我们要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来面对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感恩将是我们用一生来书写的课题,这更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意义,每一次的感恩之心都会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每一次的感恩之心都会带给我们源源不绝的动力,每一次的感恩都会令我们更加勇敢的面对辉煌的明天。

刘翔奥运会夺冠后。普陀区政府在上海“苏堤春晓”社区奖了他三室二厅的装修房。他有了新房子后,就马上想到其师父孙海平教练的房子。

他说:师傅的房子一定要比我好,能住在一个小区多好!于是,他为了报师恩,无偿代言楼盘广告,为师傅分得了一幢四房两厅的精装修房。此房市值要四百多万啊!一个人在没出道时,尊师并不难,难的是成名、尤其闻名天下后,依然尊师、一辈子尊师啊!平时,刘翔开口闭口不离“师傅的培养”。师傅的母亲病了,他去探望,尽小辈责任;师傅病了,他焦急万分,“事必躬亲”,对师傅爱护有加。一个师傅,能收授和培养出像刘翔这样有作为、有良心、有品德的徒弟,这是师傅的光荣,更是师傅的福分。像刘翔这样有天赋的徒弟难寻,像刘翔这样有品质的徒弟更难觅。孙海平教练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刘翔将其当作师傅,一直按师傅的教导,在努力地训练不断地成长,他们是伟大的师徒关系。刘翔将其当作偶像,他说“好男人的品质,都在我师傅身上全部体现了,我曾发誓要做师傅那样的人”。他们的师徒关系,又是伟大的明星和“粉丝”之间关系。刘翔将其当作“父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直在尽“孝道”,行“孝行”。他们的关系,不是“父子”似父子、胜父子。刘翔将其当作“朋友”,相互之间心通、意融、情深。他们的关系,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吃水不忘掘井人”,刘翔对师傅如此有良心、有孝心,是值得赞誉和宣传的,它继承了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改革开放后中华儿女的现代文明和时尚,更加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

自强之风

自强不息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伴随我们华夏儿女走过了许多岁月。我们坚信这个自强将在我们这年轻一代的身上体现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自强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它带着我们冲破捆绑勇敢不懈的想着光明的方向不懈的前进。

自强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的凌云壮志;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魂气迫;是文豪苏轼受贬后写出的千古绝唱;是落第秀才蒲松龄手中名垂千古的绝笔句;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是奋发进取,是狂风暴雨袭来时的傲然挺拔。自强是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自强是对困难的蔑视,对挫折的回应,对成功的向往和渴望。自强是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的汲汲动力,是在残酷现实中拼搏的中流砥柱。自强是“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决心,是振作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信念。我们是未来的希望,我们是新一代的太阳,我们是年轻的力量,我们是勇于超越自我的自强者,我们是奋发图强的奋斗者,我们是勇往直前的追赶者,我们将会用拼搏的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

第三篇:繁华落尽终成空

繁华落尽终成空

——《史记》魏其侯窦婴角色分析

摘要:西汉文景时期,窦婴用尽才智辅佐君主,铸就了汉朝前期的辉煌,也成就了他的一生。但后来因灌夫闹酒事件惨招杀害。窦婴不懂官场的沉浮变化,使得他成为皇室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关键词:窦婴窦婴与田蚡之间矛盾政治斗争

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氏的本家内侄,因在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魏其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劈头一句就是“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传中又借高遂之口说窦婴“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事实也是这样,窦婴之贵,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和窦太后的裙带关系。随着大靠山窦太后的去世,窦婴的失势也是必然的,加上后来卷入了与新贵族武安侯田蚡的权力争夺战,最后落得满门被抄的结局。魏其侯窦婴的跌宕人生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平庸官僚的生存特性。

两个权倾一时的外戚,两位争相干政的皇太后,一位少年得志的皇帝,一班保官自重的朝臣,一帮狗苟蝇营的宾客„„司马迁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巧妙地组织起来,勾画了一幅绝妙的官场群丑图,充分展现了统治集团上层各色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这场斗争的核心人物,魏其侯窦婴的地位非常尴尬,身为外戚却与窦太后政见不同,崇尚儒教却被武帝所诛,为人仗义却遭小人暗算。

窦婴为人耿直, 喜善疾恶。他能进士,“言衷盎、架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他不贪财。平吴楚七国反时, 景帝拜他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 但他将“所赐金, 陈之廊庞下, 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 这个正直廉洁,有能有为的一臣吏, 仅概括为“率直”是很不够的, 但有很多事实确也说明他的坦率、耿直。至于说魏其“ 轻浮”便甚为不妥了。说“轻浮” 主要根据景帝十四年桃侯刘舍免相, 窦太后“ 数言魏其”, 而景帝说他“ 沾沾自喜, 多易, ” 即指因废栗太子事他“ 自引谢病”,“屏间处而不朝”, 后被劝说改正,但景帝终于不原谅他, 怎么能用景帝带主观感情色彩的话来肯定对魏其所下“ 轻浮”的结论。当七国叛乱, 汉朝中央政权发生动摇时, 景帝认为窦婴最有才干,“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 拜他为大将军去镇压叛乱, 要是他真的沾沾自喜, 草率轻浮, 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 其实,景帝重用窦婴, 主要因为他耿直, 窦触犯窦太后的话, 正中自己的心怀, 因而便看中他的“ 才干”, 从而重用他。而在废栗太子这件事上, 耿直的窦婴却直接触犯了景帝。仍是那个贤者窦婴, 却被目为自满自得, 草率轻浮而不堪重用了。封建统治者的用人, 就这样仅凭自己的喜怒取人、斥人, 并不能真正做到因才用人, 充分暴露封建统治者腐朽的本质, 不可救药的病根。因此, 我们便不能以景帝目窦婴为“沾沾自喜、多易”而认为他“ 轻浮”了。

史学家评论窦婴是一个“不懂权术”的官员,但窦婴正直,有原则,有自己的信仰。窦婴有判断是非的标准,敢于仗义执言,敢于承担责任。他为了维护封建祖制,不怕得罪窦太后而失去她的庇护, 反对立梁孝王为太子,慷慨陈辞:“高祖者, 高祖天下, 父子相传, 此汉之约也, 上何以得擅传梁王。”为挽救废太子刘荣,几次劝谏争辩,不惜得罪皇帝。“工于某国,拙于谋身”,窦婴一生忠诚,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为人处世,不计个人得失。倪思《班马异同》赞叹道:“婴不顾窦太后, 引谊别微, 真忠臣也。”

窦太后去世后,随着窦氏一门的势力被肃清,窦婴与王太后、田蚡的矛盾又日益尖锐起来。过去窦婴得势, 田蚡官小, 对窦卑躬屈节,平辈却象个晚辈。窦婴失意而田纷越来越得势, 对窦婴大摆架子, 前恭后据。于是就有了灌夫酒席骂座,田蚡正好利用这一点扣他一顶对太后“ 不敬” 的大帽子, 将灌夫下狱论死。随后窦婴为救灌夫, 奋起向占绝对优势的田蚡斗争。他的夫人劝他不要为救灌夫而件逆太后一家。窦婴却怀着“ 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 婴独生” 的义气, 不怕坐牢、杀头, 瞒着家里人向武帝呈上奏章攻击田蚡。他的刚烈性格、道义精神驱使他为救灌夫而不恤一死, 不能说是“不自知”。

由于武安侯的阴谋陷害,魏其最终悲惨死去。司马迁总结说:“魏其诚不知时变, 灌夫无术而不逊, 两人相翼, 乃成祸乱。” 他指出窦婴的得祸, 是由于“不知时变”。深思其中的蕴意,又确是如此。窦婴失去窦太后这座靠山时,田蚡的靠山却稳如泰山。窦婴不满,田蚡就借灌夫来打压魏其,加上田蚡向王太后挑拨, 王太后用绝食的手段迫使汉武帝严办窦婴和灌夫, 田蚡又动员手下大小奴才官僚用明枪暗箭围攻窦婴, 结果, 灌夫和窦婴先后被诛杀。魏其不知靠山变了,窦田两人地位、关系变了,不知时变的严重性,不知田蚡因口角忿争而陷人于死的阴险毒辣的程度,选择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孤注一掷。他与田蚡的斗争, 失败是必然之势。

魏其武安间的矛盾, 不能仅从一般的人伦道德着眼。魏其武安侯之间先蜜后疏到你死我活的关系变化,只反映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是西汉初期向中期转变时代“过渡性”人物, 是统治集团内部某种倾向的代表人物。魏其的被杀,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关。魏其的被杀, 是由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是由窦婴本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权力的争斗、人际关系的变化在此无疑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是统治集团在大变革时期矛盾激化的结果。在社会大变革, 走向开拓时代, 窦婴、灌夫之流只是“过渡性”人物, 他们不能适应时代潮流, 也就不可能有所建树。汉武帝需要的人才是像董仲舒和公孙弘、霍去病、卫青式的文臣武将, 窦婴、灌夫之被历史所淘汰是必然的, 仅从作者爱憎的观念来评论他们,不能真正领会《魏其武安侯列传》所揭示的微旨。

参考文献:①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朱东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长江文艺出版社

④秦明《史记》写人艺术评析湖北大学学报

第四篇:繁华落尽,一池漪涟

繁华落尽一池漪涟

——读完《雷雨》之后

高中时就读过曹禺先生的《雷雨》,那时候就觉得那是一部集合了“始乱终弃”与“乱伦”的家庭伦理悲剧。全剧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仇浓缩到一个雷雨天,四幕,两个场景,却传达出了很多难以琢磨的东西——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还有宿命的痛苦„„

现在,我查阅很多资料,发现事实上这部剧并没有我当初想的那样简单,曹禺先生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学到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我想,最能代表曹禺先生的所谓“汹涌情绪”的人物就是剧本中那个最具雷雨性格与精神的悲剧女性——周繁漪。

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周繁漪,她是整部《雷雨》的灵魂所在。也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作为一个旧时代的“新女性”,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确实是一个五四运动后有思想、有追求的青年的鲜明代表,她如雷雨一般,平静压抑的表面下是波涛汹涌的疯狂爆发。

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被压抑被摆布,她从不屈服于全家人俯首帖耳的周朴园,这是那个腐朽社会中现代教育的冲击,面对周朴园的训斥与专制,她敢于当面反驳:“不,我不愿意。”封建家庭的阴沉冷寂与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她格格不入,周家的长子周萍的出现给她死灰般的心灵带来一缕阳光,她爱上了他,这是一段不为世俗所容的乱伦之恋,但是她怎会放弃她视之为希望的爱情?于是就落得了“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尴尬境地。周蘩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她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当爱变成恨,倔强成疯狂,一连串的悲剧就顺理成章的产生了,这样一个女子,爱的狂热,也恨得强烈,不是爱便是恨,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与最不忍的恨。留给我们更多的便是对她的怜悯。

曹禺在谈《雷雨》的创作时,曾这样说过:“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呢。”所以,在《雷雨》中曹禺带着极大的怜悯尊敬赞美蘩漪,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围兽的搏斗。” 蘩漪不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而且告诉现代的女人去抓住幸福,去勇敢的爱。提示大家不要为了安逸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信念。

雷雨过后,繁华落尽,一阵清风吹皱一池清水,阵阵涟漪似乎也在讲述着那个一生爱恨交织的女子悲剧的命运。

第五篇:那些落尽繁华的名字

中午下楼取报纸,同时拿到杂志,这篇文章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我暑假的一个计划,为此把砖头厚的一本书背回了宜昌.写之前觉得很有难度,心中无数,而且截稿日期逼近.一开写,倒也顺了,现在重新看,觉得不错,好似见坡上坡,腾云驾雾,最后一阵风般冲下山的感觉.我自觉此文有周晓枫一向批评我的“聪明得意”之弊,可她看了却说,很好.看到它变成铅字的同时就把它弄到博客上来---同步发行.那些落尽繁华的名字

蔡小容(载2007年第五期)

他们的名字,彼此都很象:周瘦鹃、严独鹤、姚鹓雏、秦瘦鸥;江红蕉、范烟桥、赵眠云、胡寄尘;徐卓呆、赵苕狂、尤半狂、包天笑;张枕绿、张碧梧、张舍我、张恨水。这些名字表现出一种相似的趣向,瞧着就象一类人,共同做着文艺梦不肯醒的。海上漱石生、洪都百炼生、平江不肖生,这些可算沿袭着古已有之的笔名格式,未出其右;而宫白羽、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这几个人名的用字宛如“质数”一样刁梗、刚硬,组成一个旗鼓相当的合围——此四人是抗战胜利前后在京津一带写武侠小说的。假使单单以名窥人——写作的人该为他自己取的笔名负责,所以看名字并非全无道理——你对他们是什么看法,会不会买他们的书呢?

我是一眼就看中了这本书:《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只有匆匆一个小时在图书馆内逡巡,我凭书名抽它出来,试读了两节,回去就上网订购。这本书剧贵,但它是本巨著,光是书中图片,作者就积累了二十五年。把王小玉说书写绝了的刘鹗,你觉得他根本不会有照片,这书里头就有:他相貌粗犷,神情傲兀,是个年富力强的“老残”。还有“三上峨眉,四登青城”的还珠楼主,分明是躲在他穷极幽玄的冥思中不露面目的一个灵幻人士,这里居然有他身着中山装的照片。除了作家照片,还有民国时期各刊物创刊号的封面,各位作家初版小说集的书影、插图,小说中人物原型的小像,等等。只有对现代通俗文学史稔熟如活地图一般的人才会搜集到这么多图片,才知道上哪儿去搜索这些图片。这部书的作者是苏州大学七十六岁的退休教授范伯群老先生。七十八万字的著作,是他“著”而非“编著”的,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据说这部著作获了个大奖。大奖不足为凭,读书要凭自己的眼光,仅从我试读的两节,我已经知道书中文字是什么水准:它以理趣稳盘扎营,以机趣诱人深入。它实在是好看,堪称我本买得最成功的一本书,这一个夏天我都在与它盘桓。

中国现代通俗作家本来就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群体。李碧华说过大意如此的话,假如能够选择,她最愿意生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我们当然知道她指的是什么调调。就如电影里表现的那般,有华丽的音乐伴奏的,空气奢靡的,汽车与人力车共存的,充斥着舞厅、戏院和小报的„„小报,其间的一个重要元素,给它们写稿的文人,多数也该是穿长衫的,李欧梵说在他心目中这些“文人”就是范教授所研究的通俗作家。我也瞬间会过了意——我原以为差不多通览过的中国现代作家,其实只是当时作家的一半。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丁玲、萧红„„光看名字,他们就不枝不蔓,正气凛然,他们是新文学作家,精英作家,是占据了上层建筑的那一半。而,被压在下面的那一半呢?那些在精英作家的一片“扫出”声中被扫出文艺界,同时却在广大老百姓的无声拥戴中站稳了脚跟的通俗作家呢?没有了他们,民国的风貌顿时不完整了,时代的气息似乎更多地由他们挟裹着呢。借用贾植芳教授的一段言论:

“新文学作家由于其出身教养和生活世界的局限,他们作品的取材面也比较狭小和单薄,从所反映的生活场合与人物类型看来,最成功的往往是知识分子与农民这两大类形象,对于范围广阔、结构复杂的中国社会的各式各种生活领域,由于接触面不广不深,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而通俗作家却是另一类人,他们出身教养和求职谋生手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象他们所涉足的社会领域的复杂性多样性一样,这就为他们的作品取材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因此,他们笔下出现的社会场景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往往为新文学作家所望尘莫及。”

就是这样。通俗作家的人生,个个都曲折丰富,令人击节或瞠目。曾编发鲁迅的第一篇小说的名编辑恽铁樵,后来转行做了中医,得“神聋医”之誉(恽耳朵失聪),他的照片范伯群教授是在《药庵医学丛书》中找到的。写江湖会党小说,一肚子“七红八黑九江湖”的姚民哀,又是著名的评弹艺人,找他的资料可以去评弹博物馆。善写倡门小说的何海鸣,经历复杂,范教授选用了他一张眼神叵测的照片,并用如此的笔调来写他:“何海鸣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在辛亥革命前后,他曾叱咤风云,做过大将军和讨袁司令。他是一块搞政治的料子,可是他又有不凡的文才,因此,当政治上没有出路时,他就跳到文学这只船上来„„”何海鸣有句名言:“人生不能作拿破仑,便当作贾宝玉。”他这样一个当过兵,下过狱,指挥过大战役,败北后亡命天涯,后又去作记者、写小说的人,真象是活了几辈子。

现代通俗作家切身地活在时代的风云中。武侠小说宗师,想象力鸢飞唳天的还珠楼主,在抗战期间因拒绝出任伪职被投入监狱,遭鞭笞、灌凉水、辣椒面擦眼球,经受折磨长达七十多日而坚贞不屈。出狱后流落上海,为上海正气书局所得知——这家书局真可谓“正气”矣——遂约其续写《蜀山剑侠传》。因眼伤故,还珠楼主口述,两名秘书记录,一日口授二万字,十天成一集便开印,印行万册即销售一空。文才人才,还珠楼主都称得上是位大侠。白先勇很迷他,多次研读过他的超长巨著;在北京大学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还珠楼主也俨然登堂入室,且占据了相当篇幅。顺便说句,该书写第二个十年的通俗文学部分,是全书最有趣的章节,我很想知道是三位作者中的谁写的,钱理群、温儒敏,还是吴福辉?大概是吴福辉。

究竟为了什么,通俗作家总是矮人一头。张恨水算是大家了,茅盾说他一句“文笔不错”他都感激涕零,在以后的岁月里多次跟人提及。张恨水似乎是个谦卑的人,一生常有受宠若惊之感慨。但茅盾那句话也许只是句客气话。其实茅盾是深具眼光的方家,他为什么不象范教授那样中肯地评价张恨水小说“情节生动,格调高尚,语言清丽,又老妪能解,家弦户颂”?也不光是阵营的问题,好象全世界都这样,你把小说写得所有人都爱看,你就混得栽了。为什么《飘》只算是通俗小说,原因不外乎是:

一、它是女人写的;

二、它太容易看懂;

三、它过于畅销。是女人写的也可以,假如能够写得象伍尔芙那样艰深拗涩,就有博士论文来研究她了。话不能说得太明白,人不能太老实。马原早说过了,大仲马老实。他活着的时候,灰溜溜地跟在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等一班人的后面,叨陪末座。可是时间推移,雨果们在不断地失去读者,大仲马的书仍在全世界范围印了又印。好象最终是他赢了——前几年,法国终于吹吹打打地将大仲马的灵柩抬进了先贤祠。

范教授的分析,《飘》这样的外国通俗小说,传播到中国就成了高雅小说。是么?我没有想到这个,《飘》在中国也够畅销的。也许是傅东华的译笔很中国,不仅女主人公叫“郝思嘉”,还描写她“下巴颌儿尖尖的,牙床骨儿方方的”。如果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不爱看,那是些什么人在看它呢,爱好新文艺的女学生?一边向往革命,一边暗中把自己当作郝思嘉——好象就是她们。如果《飘》在中国就变成了高雅小说,那么雅俗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有一个人频繁地在范教授的书中出没,他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周瘦鹃是一位身体力行的言情者。他曾有个叫Violet(紫罗兰)的女友,因对方父母阻挠而分手,自此他一生低眉紫罗兰,取笔名紫罗兰主人,取斋名紫罗兰庵,办刊物《紫罗兰》、《紫兰花片》,后者是专发他个人作品的小刊物。他连用的墨水都是紫色的。要是放到《围城》里,用这种颜色的墨水会被方鸿渐呵斥:“写这种字就该打手心!”其实不同的人生,没有我对你错,而是如不同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并行不悖的。周瘦鹃笔迹娟秀,他的字用紫色来写也不难看。他办刊物,极尽精巧之能事,如同设计园林,或摆弄他的小盆景——周瘦鹃可是个盆景艺术家呢,著名的。他办的《半月》杂志,精印的封面镂空一块,象苏州园林的漏窗,扉页是彩色仕女画,二者交叠,画的最精彩部分就在镂空中展露出来。“紫藤花底坐移时,抱膝沉吟有所思。还是伤春还惜别,此中心事少人知。”周瘦鹃为人的风格如此鸳蝴,作品倒也不纯粹鸳蝴,他还写了大量的爱国小说、道德小说。他的小说《父子》,写一位孝子,因父亲受伤,他叫医生把他的总血管割开取血,灌入他父亲身体。此小说备受嘲笑,郭沫若批评说:“周瘦鹃对于输血法也好象没有充分的知识。”郭沫若学医出身,当然他正确,周瘦鹃受了奚落也作不得声。我觉得他很天真。

但张爱玲是要去找周瘦鹃的。范教授说:“他们(精英作家)是不会象张爱玲一样去找周瘦鹃的,即使是过去曾经找过,即使后来并‘不以为耻’,至少会将它看成是一种‘童稚举动’。„„(而)她坦然地去找周瘦鹃,而且带着一种虔诚的敬意。她没有找错门。”张爱玲精准地找到了能精准地欣赏她的周瘦鹃。周不仅看出了她的小说根底在于何处,张的“好过中文”的英文,周也恰好能接收,因他也以英文程度高著称于上海。就在周瘦鹃的《紫罗兰》创刊号上,张爱玲果然一炮而红。

前些日子我翻译辞典,碰到个词组: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意为“天地万物的格局”。宇宙中即使没有上帝,也有个类似于上帝的大手在翻云覆雨。世事陈陈相因、环环相扣。柯灵“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幔虾B傧荩鸥怂帷薄?雌鹄春苄钜坏憔统霾焕戳耍涫挡唬欢ɑ岢隼础U虐嶂虐幔鸵欢ú豢咸U耦斓幕埃焊遄酉扔伤蛳拢莶怀霭妫却拐绞だ蟆K欢ɑ崛フ抑苁菥椋欢ɑ崦巴贰?

关键是,身怀绝技的女作家呀,你能不能找到你的周瘦鹃。有眼光有品位之外,他还必须是一个正直的人„„

周瘦鹃的《紫罗兰》办了整四年,96期,于1930年6月结束。同年,大东书局为十六位通俗作家出版了一套《名家说集》。同年,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一纸风行。次年,一个叫范伯群的人物诞生。周瘦鹃张恨水们就等着吧——等到他们的繁华年代如烟云过去,等到通俗文学的三十年断层期也过去,一直等到七十多年后,范伯群先生将为他们写一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

2007,8,16-18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