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培植财政支柱为根本任务,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夯实一个基础(农业),扶持两大产业(种养业和旅游业),培植三大支柱(农林产品加工、水能开发、矿产开发),突出四个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城镇建设、扶贫开发),落实五条措施(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和文明建设)。构建“一心”(以县城为重点的经济文化带动中心)、“二圈”(以宰便为中心的西部畜牧业和竹木生产经济圈,以贯洞为中心的东部高效农业和林果种植加工经济圈),“三带”(以国省干道为轴心的林果经济产业带,以都柳江干流为骨架的工业经济产业带,以岜沙、小黄、占里、银潭、增冲为重点的旅游经济产业带)的经济发展格局。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化水平达2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12.7亿元以上,1
财政总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6亿元,总人口控制在33.5万人以下,有30个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环保工作得到加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4:21:3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稳定解决1.5万人脱贫问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县委和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根本主题,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县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五届人代会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思路,全力抓建设,精心谋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一是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2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48439万元、14942万元、29446万元,比上年增长8.6%、17.6%、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87万元,增长7.7%。财政总收入完成484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68.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
5.8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467万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5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23元,增长6.9%。二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县“双杂”种植19.7万亩,油菜种植5.8万亩,推广优质稻4.59万亩,地方特色优质稻1.61万亩,粮食总产12.3万吨,较上年增长3.8%。封山育林15150亩,人工造林11180亩,桉树基地建设4460亩,新建沼气池2500口。生猪存栏28万头(其中香猪10万头),大牲畜存栏20.4万头(其中牛20.1万头),生猪出栏25万
头(其中香猪8.2万头),牛出栏4.2万头,肉类总产2万吨,增长10.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改造中低产果园3367亩,新建果园1566亩。现全县已建成以椪柑为主的柑桔基地6.5万亩。柑桔总产3万吨,总产值达3920万元。三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从江二桥竣工通车,完成贯洞等5个乡镇客运站建设,通村公路路基工程105公里,光辉至荔波公路、腊娥至宰便油路、从江货运场等工程正在实施。完成去冬今春大小水利工程1350处,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2处,投资307.7万元,解决农村14692人安全饮水问题;30万亩灌区洛香大团、宰吾支渠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及节水灌溉工程等正在实施。动工修建17所乡镇卫生院,完成县城老城区防洪堤二期工程,启动江东防洪堤建设。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城镇化水平达17.81%。同时,全力配合上级交通部门和专家做好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外业勘察、评审等前期工作。四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共达成招商引资项目17个,协议资金11966万元,到位资金12715万元,同比增长8%。令里电站、龙王潭电站和登阳锰业等引资企业基本完工。通过公开招投标成功引进联兴、森大两家木材深加工企业,实行竞价拍卖,成功出让背雷、八马两个小型水电站,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6774万元,增长24.2%。同时,积极配合省、州做好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工业经济区前期工作。五是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完成了《从江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从江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加大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和整理力度,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产品开发。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4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83.31万元,同比增长47.99%。六是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
展。认真抓好教育薄弱环节整改,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复查验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出生人口3774人,人口出生率为12.12‰,人口自然增长率6.82‰,有123个村实现村(居)民自治。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现参合率达80%以上目标。以实施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19个一类村整村推进项目,又有0.43万人解决温饱,全县贫困人口(含低收入人口)降至9.24万人。社会保障工作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3人,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516人,完成任务的10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 3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共将8794户17664人纳入城低保,最低生活保障线由原来的104元提高到140元;将4234户7885人次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定期救助范围,发放补助资金157.7万元。科技、文化、卫生防疫、广播电视、通讯、对外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小黄原生态侗族大歌代表贵州省赴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演出,小黄村吴婢建等13名侗族姑娘荣获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从江县岜沙苗寨和小黄侗寨被国家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塘村卫生员李春艳被评为2006年度“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切接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初见成效;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第二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第三篇: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做好2010的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
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
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都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
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
个真正的经济
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中是多数。我们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能使每个
人也有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遇。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2.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
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
构上来。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
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第四篇:关于我县“十一五”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发言
关于我县“十一五”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发言
(2005年11月30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第十届七次全会的召开,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按照市委“加压紧逼、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近期由县级领导带队,分七大项二十八个专题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调查研究,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我县“十一五”和
2006年全县的总体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的总体思路
为了使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西部文明强县这一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第一要务,实施“五大战略”,构筑“五大体系”,建设和谐QD。即始终把发展作为QD最紧迫、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分心、不偏离、积极实施“工业立县、商旅旺县、民营强县、农业富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推进县域经济率先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构筑生态保护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安全防控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在战略部署上:我们的总体设想是: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2006年突出抓好经济建设,并做好五大体系规划工作,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为“十五”的规划和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2006年—2008年,用三年时间使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大体系初见雏形;到****年,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五大体系比较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在战略布局上:坚持“扩大自主、拓展空间、南北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抓好中心城县、沣河新县发展的同时,抓好城县西郊和塬上双照、马庄两镇发展,精心构建渭河南岸、城市中心县、城市西郊和塬上四大功能县。
在战略重点上:一方面,抓好已经规划、启动和实施的六大平台、四大商圈建设,激活四大板块;另一方面,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新农村建设,使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均衡。
在战略目标上:全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辖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二、2006年工作打算
2006年,是“十一五”的头一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基于QD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难以满足构建和谐社会资金需求的实际,我们首先把发展定位在抓经济、强基础上,重点抓好规划的六大平台、四大商圈建设。准备把2006年确定为“投资环境建设年”,一方面,扩大县域发展空间,强化发展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动员全县上下以平台建设为核心,致力于投资环境建设,真正把QD建成资本的高地、创业的平地、投资的洼地,吸引外商来秦投资,培植县域税源,壮大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QD奠定坚实的物质基地。
2006年的工作思路为:“突出一个主体,强化两个抓手,疏通三大瓶颈,激活四大板块”。突出一个主体,即突出工业发展这个主体,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强化两个抓手,即强化招商引资、非公经济两个抓手,借助外力,聚合内力,谋求县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疏通三大瓶颈,即疏通土地、资金、人才三大瓶径,多渠道、多方式地解决资金不足、用地难批和人才匮乏的问题;激活四大板块,即通过六大平台、四大商圈建设,激活塬上、城西、渭河南和城县四大板块,撬动全县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工业发展上,一方面,抢抓台商和沿海发达地县企业西移以及西企外迁的有利时机,在抓好已经启动建设的占地***公倾的QD科技产业基地和正在建设的XY现代纺织工业基地两大平台的基础上,在西咸交界处,规划一个占地****亩的台商投资园县;通过三大平台建设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做强一批民营企业,强化工业的支柱地位。另一方面,坚持外延扩量抓项目,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坚持内涵提质抓创新,帮助优势企业融资扩股,成长型企业招商嫁接、弱势企业破产重组,引导辖县企业配套合作,骨干企业新上技改项目,民营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QD特色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
(二)在商贸发展上,一方面,立足城县商贸发展格局,整合嘉惠、欣惠、恭惠、招商场和红旗商场资源,构建嘉惠商业圈;挖掘秦风秦韵、秦文化的深厚底蕴,构建团结路—西兰路商业圈;把秦隆商业步行街和福园国际时代广场统一规划,构建秦福商业圈,打造一批特色街县。另一方面,在引进现代物流上下功夫,用现代流通手段改造传统商贸业;在发展特色餐饮业上下功夫,培育餐饮新亮点;在发展商务经济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在城中村改造上下功夫,对现有城中村、闲置场地统筹规划、包装推介,实施*—*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旅游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抓好沣河景县、上林苑康居和沣河旅游
度假县建设,全力打造商旅QD。
(三)在农业发展上,一方面,抓好已经启动的占地****亩的帝王生态园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抓好占地亩空港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坚持用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破除小农意识,改进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市场拉动等措施,创造性地落实两个《决定》,大力发展畜禽、蔬菜和苗木花卉产业,建成示范基地、养殖小县,提高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四)在协调发展上,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五大体系规划工作,重点抓好名师名校建设、实施“洁绿亮美”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抓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施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道路改造、“四改”工程和文化建设等,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健全互助合作激励机制,通过镇办、部门对口帮扶、蹲点包抓等办法,为农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推行了农村低保、医疗救助试点。加大后进村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主要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一)千方百计招商引资。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实施全员招商、“叩门”招商战略。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企业推上招商前台,促进企业与强势资金的嫁接合作;健全完善客商投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客商、项目落实两篇文章,力争引进资金**亿元。
(二)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四个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开业条件。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四个一批”,即国有和集体中小型企业改制转过来一批,招商引资新建一批,经济能人领办一批,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在激励机制上,对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高看一眼、厚待一分,充分调动他们的发展热情。
(三)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完善“让利生税、放水养鱼”的优惠招商政策和“纳税人至上、企业家功高”的优质服务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推行企业检查收费登记备案、首错不罚等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每月至少给企业**个“宁静”的工作日。同时,严查重处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精心征集、策划、安排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对这些重点项目,我们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随时进行调整,将质量不高、进展滞后的进行剔除,将新引进的高质量项目随时增补。同时,实行“五个一”落实机制,强化包抓、联系和县域服务等责任,定期举办银企座谈会,破解资金瓶颈,促进重点项目建设。
(五)健全多元化融资机制。针对自身投资不足的实际,出台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激励机制,鼓励各镇办、部门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健全市场融资机制,完善投资体系,弥补六大平台、四大商圈和社会各项事业投资缺口。
(六)健全抓落实的考核激励机制。县委、县政府面向县级领导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工作定期汇报制,把他们逼上各项工作第一线;面向镇办、部门及其领导干部推行了重点工作月考核季讲评半年观摩制度,重奖重罚,激发他们的潜能;面向一般干部推行了“三级动态”管理制度,将个人福利与实绩挂起钩来,健全完善干部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创业干事的热情,全县形成了“鼓实劲、求实效、创佳绩”的浓厚氛围。
三、几点建议
借此机会,针对我们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向张书记提几点建议:
(一)建议市委、市政府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推行扩权试点工作,选择*—*个发展潜力较大的县县,将市级部分规划权、项目审批权、行政管理权、土地、城管和财税收益权等下放,增强县县一级的自主权、支配权,使试点县县享有市级有关部门的权利,理顺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降低管理费用,真正给县县松绑,激发其发展活力。同时,加强对上沟通,力争使我市*—*个县县纳入全省扩权试点范围
县域经济不在抓、不在管,而在于放。只有扩大县县一级的自主权,才能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我切身感到我们秦、渭两县是一个残缺的政府,由于受制于市级有关部门,搞平台、招客商、上项目很艰难,许多事情书记、县长亲自出马也未必能办成。建议市委、市政府在规划方面,将建设项目规划权下放秦、渭两县,由两县按全市总体规划实施,市规划部门专司指导、协调、督查。在土地方面,县县市新增建设用地,直报省属部门审批,由市土地部门备案;坚持“占补平衡”的原则,把土地利用指标向项目较多的县县和各产业基地、园县倾斜;允许县县在产业基地、园县留出部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弥补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在财税方面,将县县每年的新增财力、土地出让金留市部分返还县县,用于基本建设;合并税务征收部门,理顺征管体制,减少征收成本(QD辖县征管部门达*个,每年征收成本达***万元)。
(二)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块状布局,突出特色”的思路,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实际,狠抓一批重点基地、园县,改变撒胡椒面式的做法,出台相应的县域政策,有重点的加大投入,加速资源的优化整合,以有限投入谋求最大的效益。比如:在工业这一块,着力抓好XY现代纺织基地、高新县、空港示范园、五陵休闲生态园等平台,并在西咸交界处规划台商投资园,在农业方面也规划一批类似的园县。对这些园县,一方面,制定统一的准入政策,避免“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另一方面,打破地域界限,调整招商、税收考核办法,促进项目向园县集中,使这些基地、园县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地方,撬动全市经济发展。
(三)建议市委、市政府按照“南北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以高干渠为轴线,在城县北部启动建设五陵园生态长廊,该长廊西起茂陵、东至迎宾大道,横贯我县正在建设的五陵休闲生态园和渭城XY空港农业示范基地,功能定位以别墅群、文物旅游、观光农业、环保类工业为主。在具体实施中,除做好规划、优先安排市级项目外,可以动员市级有关部门和秦、渭两县重拳出击,跑省进京,争取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目前,XY空港农业示范基地和我县的高干渠帝王生态园已经全面启动,构建生态长廊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
(四)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全市的台商投资园县放在靠近西安的市县周边,比如放在沣东西咸共建县或XY西郊的高新县、我县正在建设的QD科技产业基地,充分依托县位优势吸引台商投资,并出台相应的招商、税收考核办法,鼓励全市各县县向市规划的台商投资园县引进项目。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措施,规范招商工作,引导各县县择商、选资,避免资源的无谓消耗和招商的无序竞争。我们在台玻、西电项目引进中,由于西高新、北高新的竞争,使地价一降再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和群众利益。
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五篇:关于我县“十一五”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发言
关于我县“十一五”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发言
(2005年11月30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第十届七次全会的召开,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按照市委“加压紧逼、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近期由县级领导带队,分七大项二十八个专题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调查研究,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我县“十一五”和2008年全县的总体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的总体思路
为了使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西部文明强县这一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第一要务,实施“五大战略”,构筑“五大体系”,建设和谐QD。即始终把发展作为QD最紧迫、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分心、不偏离、积极实施“工业立县、商旅旺县、民营强县、农业富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推进县域经济率先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构筑生态保护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安全防控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在战略部署上:我们的总体设想是: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2008年突出抓好经济建设,并做好五大体系规划工作,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为“十五”的规划和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2008年—2008年,用三年时间使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大体系初见雏形;到****年,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五大体系比较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在战略布局上:坚持“扩大自主、拓展空间、南北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抓好中心城县、沣河新县发展的同时,抓好城县西郊和塬上双照、马庄两镇发展,精心构建渭河南岸、城市中心县、城市西郊和塬上四大功能县。
在战略重点上:一方面,抓好已经规划、启动和实施的六大平台、四大商圈建设,激活四大板块;另一方面,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新农村建设,使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均衡。
在战略目标上:全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辖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二、2008年工作打算
2008年,是“十一五”的头一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基于QD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难以满足构建和谐社会资金需求的实际,我们首先把发展定位在抓经济、强基础上,重点抓好规划的六大平台、四大商圈建设。准备把2008年确定为“投资环境建设年”,一方面,扩大县域发展空间,强化发展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动员全县上下以平台建设为核心,致力于投资环境建设,真正把QD建成资本的高地、创业的平地、投资的洼地,吸引外商来秦投资,培植县域税源,壮大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QD奠定坚实的物质基地。
2008年的工作思路为:“突出一个主体,强化两个抓手,疏通三大瓶颈,激活四大板块”。突出一个主体,即突出工业发展这个主体,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强化两个抓手,即强化招商引资、非公经济两个抓手,借助外力,聚合内力,谋求县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疏通三大瓶颈,即疏通土地、资金、人才三大瓶径,多渠道、多方式地解决资金不足、用地难批和人才匮乏的问题;激活四大板块,即通过六大平台、四大商圈建设,激活塬上、城西、渭河南和城县四大板块,撬动全县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工业发展上,一方面,抢抓台商和沿海发达地县企业西移以及西企外迁的有利时机,在抓好已经启动建设的占地***公倾的QD科技产业基地和正在建设的XY现代纺织工业基地两大平台的基础上,在西咸交界处,规划一个占地****亩的台商投资园县;通过三大平台建设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做强一批民营企业,强化工业的支柱地位。另一方面,坚持外延扩量抓项目,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坚持内涵提质抓创新,帮助优势企业融资扩股,成长型企业招商嫁接、弱势企业破产重组,引导辖县企业配套合作,骨干企业新上技改项目,民营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QD特色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
(二)在商贸发展上,一方面,立足城县商贸发展格局,整合嘉惠、欣惠、恭惠、招商场和红旗商场资源,构建嘉惠商业圈;挖掘秦风秦韵、秦文化的深厚底蕴,构建团结路—西兰路商业圈;把秦隆商业步行街和福园国际时代广场统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