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您,幸苦了!”--庆“五一”国庆劳动节

“您,幸苦了!”--庆“五一”国庆劳动节



第一篇:“您,幸苦了!”--庆“五一”国庆劳动节

“您,幸苦了!”--庆“五一”国庆劳动节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白花齐放。在这春天烂漫的季节里,五月——“她,在丛中笑!”

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她,如期的到来了,美丽贤惠的姑娘,迎着和煦的春风,飞舞着的裙摆摇曳在风中,在那芬芳的五彩斑斓的鲜花丛中,她,微笑着向我们迎面走来!

五月,是孩子们的天堂,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可以去亲近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可以去亲身感受祖**亲对于劳动者们无私的关爱;可以去亲自体会大人们那辛勤劳作的艰辛;懂得以后自己也必须像那些伟大的劳动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奇迹,创造未来!

五月,是青年人们的战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可以去挥汗如雨的辛勤劳作;可以去尽情泼洒战胜沙场的血气方刚,更可以去向着艰难困苦的魔鬼作斗争;向着那不曾超越的坎坷,大步的向前迈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奇迹,创造未来!

五月,是老年人们的心灵港湾。历经岁月洗礼的的老年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可以去品味美妙生活中的闲暇时光:可以去领悟夕阳西下的相守到老;可以去回忆那曾经为梦想,为人生,为事业而努力拼搏的奋斗岁月;可以去向着自己的亲人分享那份曾经为劳动付出的快乐!去告诉我们的下一代:“未来,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奇迹,创造未来!”

五月,是全世界的劳动人民的节日。劳动者们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绚丽的世界。创造了中国人民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为我们打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是否应该向着我们历届的伟大国家领导人道一声:“您,幸苦了!”

我们是否应该向着我们生我养我的父母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我们是否应该向着那教书育人,始终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我们是否应该向着那些维护社会治安,保家卫国的战士们道一声:“您,幸苦了!”

我们是否应该向着那与生死病魔作斗争的白衣天使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我们是否应该向着那些为人民传播文明信息的媒体工作者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我们是否应该向着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我们是否应该向着那些在水电站,建筑工地始终坚守岗位第一线的工人叔叔们,大哥,大姐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那么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们,在此向大家诚挚的道一声:“您,辛苦了!”

让我们一起为明天喝彩,为五月高歌,为劳动者们献上最热烈的掌声!让我们一起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奇迹,创造未来!

祝大家“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第二篇:解放军叔叔幸苦了(最终版)

解放军叔叔幸苦了

疏勒县镇泰小学五年级(7)班布左拉古

指导教师:刘永红

亲爱的解放军叔叔:

您们好!

最近训练辛苦吗?身体健康吗?心情好吗?我想借这次写信的机会跟您聊聊天!

解放军叔叔,我告诉您吧,我打小就很崇拜解放军人,虽然没能亲眼见到过您,但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您们矫健的风姿,我就打心眼里崇拜您和尊敬您。

解放军叔叔,您离开自己温暖家乡和亲爱的家人们,到祖国各地保家卫国,时刻保护我们的安全。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见你们高大﹑威武的身影。你们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顶着狂风,冒着冰雪的坚持站岗放哨,您们不怕艰苦,以苦为乐,守卫着祖国边疆,用自己美好的青春和有限的生命保卫着祖国。在此,我向您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记得在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14时,四川省汶川县不幸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当时大地剧烈震动,房屋纷纷倒塌,众多百姓被这场无情的灾难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有一部分人被压在了坚硬的房屋底下,困在废墟中出不来。那时的天空好像被覆上了一块绝情的乌云,到处都是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和人们在废墟底下向别人发出的求救声,这些声音显得是那么的恐怖。就在那一刹那间,原本充满欢歌

笑语的四川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就在这时,英勇的解放军叔叔

们冲了出来,你们并没有低下头坐视不管,而是迎接灾难,挑战困难。

您们为了抓紧时间救援,不管不顾同时也被地震快夺去生命的亲人

们;您们为了能尽快救出每一个生命,不顾自己的安危冲上前线;你

们 不顾一切地奋力挖掘,搞得满身泥土,你们日夜不停地挖啊挖,弄得双眼布满红血丝,衣服也变的破烂不堪……你们没有轻易放弃,一直坚持不懈的加油﹑努力。你们为了受难的群众,付出了众多让常

人难以想象的东西!

我们一定会向你们学习:不畏艰难,挑战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天天快乐高兴,家庭幸福美满!在此,我也想替大家给您们道一声:“您们辛苦了!”

此致

敬礼

疏勒县镇泰小学

五年级(7)班 布左拉古

2011年11月18日

解放军叔叔幸苦了

疏勒县镇泰小学五年级(7)班麦日比耶

指导教师:刘永红 亲爱的解放军叔叔:

你们好!

最近训练辛苦吗?身体健康吗?我借这次写信的机会和您聊聊天。解放军叔叔们,我告诉你吧,我从小的志愿就是当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你们矫健风姿的身影,我非常羡慕和敬重你们。妈妈,知道我这么崇拜解放军叔叔,就鼓励我说:“解放军叔叔,纪律严明,独立性很强,特别勇敢的。”我听了暗下决心,要向你们学习。

解放军叔叔您离开家乡,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我们的安全。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困难,哪里就有您们的身影。您们克服着高寒缺氧,狂风、冰雪和孤寂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苦为乐,坚持站岗放哨,不怕艰苦,守卫祖国边疆,用请穿和生命保卫祖国。再此,我向您表示中心的感谢。记得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大地剧烈的震动了起来,房屋纷纷倒塌,数以百万计的人被困在房屋的废墟中。亲人的哭喊声撕心裂肺,死亡无情的吞噬着生命,房屋倒塌的声音与人们发出的哭喊声显得十分恐怖,整个四川刹那间变成了人间地狱,让人毛骨悚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你们并没有低下头。而是迎接灾难,挑战困难。为了能够尽快救出每一个生命,你们不顾也埋在地下的亲人;不顾自己衣服的生命安危;不顾一切。你们奋力挖掘,挖得满面灰尘,双眼布满血丝,破烂不堪。你们为了受难的大伙儿,连压在地底下的亲人也不顾。有一个武警军官,连自己的儿子都不顾。奋不顾身的抢救出了33名灾区儿童……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可是在天崩地裂中,你们却迎难而上。一架架军用直升机连夜起航,一辆辆军车奔赴灾区……暴雨倾盆,余震频发,挡不住你们那向灾区迈进的步伐。面对从地震传出的生命呼唤,你们又一次展开了对灾区的救援。你们不畏艰难,保家卫国,最后祝愿你们一帆风顺,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疏勒县镇泰小学

五年级(7)班麦日比耶

2011年11月18日

第三篇:庆“五一”劳动节系列活动总结

庆“五一”劳动节系列活动总结

学校根据总局,管局关工委的文件精神,要求组织开展“听党话,跟党走”主题系列活动。学校开展“自然为我,我为自然”全省中小学生环境保护征文活动和“听党话,跟党走”主题的征文活动以及“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参加人数达到300多人,上网收集材料,历时近10天时间准备,于2016年5月10日圆满结束。进行如下总结:

一、征文方面

本次征文质量高,能紧扣主题,围绕基点展开。文风朴实,充分体现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和话语特点。真实再现可爱的童心童真。内容充实,讲究引入事例,通过受教育启迪,通过学榜样获益,通过做好事明理,用情感人,有为示人。语言生动,文体形式多样,文字鲜活流畅,展现出青少年各自与众不同的洋溢活力。

二、主题班会

本次主题班会紧扣主题,形式多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舞队、说唱、快板、小品等形式,学生人人参与,学生融入浓浓的氛围之中,培养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正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心中国”的含义,激励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立志为建设伟大的祖国从小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听党话,跟党走”主题的征文评选名单: 一等奖

王玉主、师琳琳、赵羽涵 二等奖

杨清月、朱阳云、罗子昂、龚洁、栾思雯、张富瑞 三等奖

李娅甜、栾业凡、李泽涵、刘欣然、曲岩国、陈御杰、吴锦佟、刘悦、曲晶蕾

优秀奖

郑涵哲、杨喆、张可欣、李雪、赵思涵、王晓民、王藴儒、任志新、纪庆熠、王爽、李唯远、李思莹

四、主题班会评选结果:

一年二、二年二、三年一、四年二、五年二

普阳农场学校小学部 德育处

2016年5月11日

庆“五一”劳动节系列活动总结

普阳农场学校小学部

德 育 处 2016年5月11日

第四篇: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辛苦了!

华北油田 采一中学 八年级一班张旭

再过几天,教师节就到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老师,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有人说,老师就像园丁,默默为我们耕耘而从不求收获;也有人说,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我们前方的路:而我说,老师您就如同一支粉笔,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长了知识之路。老师您总是默默奉献着,为我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老师,谢谢您。老师,您为我们操劳,任劳任怨:您带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那里遨游,使我们懂得书中的乐趣;您精心备课,与我们一起品味书中美妙的午餐:您像好朋友似的关切我们:是您,是您,还是您!您像一根红烛,为后生奉献出所有的光和热!您的品质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您的奉献让我们从无知中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老师,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巅峰: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老师,您真是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因为热爱,您深情地演绎着您的纯朴人生,因为执着,您才会微笑着写下希望擦去功利,因为热爱,忍着桃熟流丹,李熟枝残,因为执着,选择诗满人间,画满人间!为什么晶莹的“珍珠”在您眼中饱含?因为,您有一生对我们深沉的爱。在即将到来的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老师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评语:文章首尾呼应,语言生动,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真情实感,老师希望你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五篇: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辛苦了

刘老师是我校一名退休的老教师,原在政法学院任教。1996年退休,至今已是17年了。现在的他,每天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做做晨练、打打门球、散散步、看看新闻···祥和而充实。老师的头发白了,鬓上爬满皱纹了,双手皮肤也打上褶皱了,但可以看到他笔挺的腰板,深邃的眼神,刚劲有力的脚步,激情洋溢的谈吐,这是大师的风范。基于个人意愿,对于老师的有些信息不便透露,望能理解。但我所写下的故事,句句属实,都是老师的真实经历。丰富有趣的大学生活

“四年的大学生活,归结起来可以说都是在半工半读中度过的。虽然理论知识接触较少,但实践经验和锻炼相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多得多了,综合能力也不比他们差。”聊起大学,老师说得津津有味,我也听得两眼发直。对于正处在大学阶段的我来说,我心里就在想:这哪叫大学啊,都参加社会活动去了,还学什么学啊!可再仔细思考,特定时期的这一种大学生活何尝不是精彩缤纷、令人生羡呢!

1956年,老师成功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在讲述大学之前,还有必要来看看他高中的一点事。文理分科时他选择了理科学习,学着学着,不知怎么,到了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居然把他转为了文科(后来分析最大可能就是班主任想让他考军校,因为军校文科生才能考),而那时自己什么也不懂,就完全听从班主任的安排,也不会过多的去问为什么。而军校却由于眼睛近视失之交臂了。只得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忙着考大学了。可人有不测风云啊,考试前夕老师竟然重感冒住院了,高考当天还是从病床上拖下来上考场的。凭借着实力,虽然没考上第一志愿——首都师范大学,但也顺利地拿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大一是比较正常度过的。在其下学期快要结束时,中央开始实施大鸣大放的政策,鼓励全民向党提意见和建议。在这个时候,各种因素的综合,政策的执行并不向中央想象得那么好,出现了一塌糊涂、大闹天宫的局面。社会上部分人对共产党的积怨一触即发,借机全部发泄而出。贴反动标语、大字报说共产党的坏话;召开大会诉共产党的苦等等。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如地主、商人等的子女,都参加杂七杂八的各种活动去了,学校也停课了。大一暑假时,学生都留校组织活动,积极揭露右派分子、开批判大会、张贴大字报等。总体来看,大一是最多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

1957年下半年,全体师生下放到农村劳动,老师被分配在武昌大桥公社大桥大队,主要是负责修水库。他说,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都极度高涨,人与人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和谐、融洽。当时,下放到农村后,他们都寄住在村庄里的人家中,每户每家分别住两个人,吃住完就给点钱。他们除了在水库挑满担的土从天明跑到天黑进行劳动,回来还经常帮忙做家务、干农活,从来不摆知识分子的架子,吃苦耐劳,勤奋踏实。而,百姓也把他们当家里人看待,对他们疼爱有加,甚至比对亲子女还好。老师记起有一次感冒发烧时,躺在病床上,家里的百姓就端茶送水、喂饭喂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劳动四个月后,当师生们要离开村庄回去城市时,全村庄的干部群众都在村口泪眼相送,而且家家户户都打起鞭炮。随后大队干部还送到火车站,边叮嘱好好学习边哭泣。不仅这样,回去学校后,双方经常互相看望,村里人带好多土特产来学校给学生。“想想那时的人际关系,实在是好,实在是亲啊!看看现在···根本没法比!”老师讲述时一直感叹着。

下放回来后,老师半工半读。他被安排到学校农场,负责农场的管理。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去农场做事,割禾、除草、施肥、插秧等,什么活都做,只要农场里需要。这就是典型的半工半读了,只是这是无偿奉献的。1958年的6、7月份开始,响应中央的要求,学校停课,全民炼钢。老师介绍说,当时炼钢主要是分为四部分:用耐火砖烧窑来做炼钢炉;烧焦炭来做炼钢的煤;上山挖铁矿石;炼钢。当时全体师生被分在不同的部分工作,持续时间大概有4、5个月。

1958年10月左右,老师被调至校运粮队。因为武汉市的粮食已经不能维持多久了,而群众都在大炼钢铁,顾不及把仓库里的粮食运至公路边,运粮队就是负责把村里仓库中的粮食运来公路边,以便汽车装载。当时每天用独轮车推着150斤的谷子能走120华里(1华里等于500米),仓库公路来回走,从不停歇,尽管这样,却毫不怨言、喜笑颜开。半个月后,运完粮食又被调至修汉丹铁路修铁路。在那里,可谓是干劲通天。大雪纷飞的时候,不分白昼打着赤膊挑土做路基,一干就是2、3个月。就光是米饭,14、5个人一次差不多要煮10斤米,这可知道当时消耗多么大啊。我们也能看出,老师他们这一代人,吃苦精神和生活做事热情有多么浓烈,对于现当代正处青春的我们,正是一个有力的榜样,鼓励我们要吃苦耐劳、要奋斗向上,珍惜现在拥有的安然、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己。

1959年修完铁路回来后,上半年老师继续在学校半工半读着。时间很快就到了59年的下半年(10月份左右),这时候他又跟着湖北省委党史调查团到贺龙负责的根据地(分为洪湖根据地和湘鄂西根据地)做调查,被分在了湘鄂西根据地。一大组人从巴东坐船去往恩施市,路上短时间内领略了夏季转到冬季,酷暑转到严冬。到了市里,大组分成一个个的小组,去不同的乡镇村庄进行调查。老师他和一位同学分至宣恩县北佳乡调查。乡里没通汽车,只能步行进去,他们带上行军打仗似的装备,冒着被野虎猛兽活吞的危险,翻山越岭,只为完成任务。他们到达之后住在老百姓家,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白天靠两条腿去各个小的偏远乡村做采访,晚上回来在暗黄灯光下整理材料,通常是做到11、2点甚至凌晨,因为他们会严格按照工作的要求把当天的采访材料做好再休息。吃的是老百姓家中的“家常菜“,即生洋姜、玉米、豆浆和玉米,那里根本就没有现在所谓的菜。也因为这样,有些同学适应不了,得了严重的胃病,难以进食。尽管如此恶劣的条件,老师他们从没有放弃过,没有任何人退缩过,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在1960年4月份回来之后,终于编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一书,完成了初期的目标。认准了,坚持不解、勇于拼搏、吃苦奋斗,总能成功。

60年5月下旬,湖北省委宣传部下达写两篇论文的任务——《论人民公社》、《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这任务由三个单位竞争完成,分别是湖北政法学院、中科院武汉分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到时将会选出最优秀的两篇送至参加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学术讨论会“。自然地,这任务就落在了政教系,讲师带着老师在内的五名同学分别到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一个水箱厂、天津进行调查,他们跟着工人一起上下班,观察、采访、记录、分析、研究、讨论,倾尽财力物力人力,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华中师大的两篇论文都被选中。“为了学校的荣誉,付出再多都值得!”我想,我们也该多一点这种感叹,无私地为集体的荣誉而战斗。

做完论文调查回来后,两个月已经过去。看看学校,原来同级的同学们都毕业离校走了。这也就意味着,老师的大学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发生了很多事、很复杂、也很丰富多彩,完全异于现在。

听完这四年的故事,我想,我该认真思考些什么了。忆起文化大革命

真正经历过,才会知道其中的激愤和心酸。至今已78岁的刘老师,再回忆起文化大革命,内心依然难以平静,历历在目的场面,甚至让他老泪纵横。

关于文化大革命,老师向我谈及了许多。首先,他向我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兴起的原因。他说,在中共八大后,党中央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分歧,毛主席在此时坚持自己的观点,使得公有化过激,再加上林彪为了自己篡权夺位的私心,不择手段达成目标,不断给毛主席煽风点火,在公有化过激时火上浇油。严重的个人崇拜、激进无比的公有化,文化大革命一触即发,社会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陷入大混乱之中。而为何当时的公有化会过激呢?老师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归结于三个“跟不上”:生产力跟不上;人民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跟不上(私有观念根深蒂固,转变困难);领导阶层的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在他看来,责任并不在于毛主席,因为毛主席之所以会想这么做,也是想让人民早日过上更好的生活,早日进入社会主义、达到共产主义,会出现这一错误,是因为对当时的局势和社会状况认识不到位,造成好心办了坏事。而真正错就错在于主席相信错了人,对林彪等图谋不轨的人的信任、对刘少奇等一心为国为民的人的怀疑也就注定了中国要遭此劫难。

一些我们只能在电影电视剧上看到的事和场景,却真真实实的发生过,纵然现在听到觉得难以置信。“完全就是无政府状态!什么人都出来表演!”老师用这句话来归结当时的情形。他接着给我简单的说了几个事,如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居然被批斗打断腿;工人因莫名的个人恩怨无辜的被打死,却所有人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出版社书记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打倒;学者作家被关牛棚,戴着“打倒反动派”的牌子游街示众···而最忘不了的一个场景是,在省政府大厅,一个保守派领导被造反派像十字架似的钉在墙上,耳朵、鼻子、手指等一个个的被割下来,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更无耻的是造反派的人居然在一旁看着哈哈大笑,完全没有了人的样子,把人不当人了···不敢想象,那时的社会有多混乱可怕。当时,刘老师正在江西教育出版社担任中学班负责人、记者兼编辑。他清晰地回忆着那时的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革命理想。迫于形势所逼,老师不能借助自己的笔公开正面地阐述个人情绪和观点,他采用日记的形式来鼓励、引导、坚定自我信念,指导行动。从他1966年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敢于进行革命斗争、不怕牺牲、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政权、不断自我批评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形象。他爱这个党,爱毛主席领袖,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特殊时期,捍卫党、捍卫党的领导、捍卫无产阶级政权。就如他在1966年9月1日的日记中所写一样:“今天,我光荣地当上了红卫兵。周总理教导我们:‘红卫兵战士的旗帜是鲜红的,袖章是鲜红的,我们的心也是鲜红的!我们赤胆忠心,永远跟着党,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干到底!’敬爱的党和毛主席,请您放心吧,我是?的子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雷锋)。”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自我激励,填满了老师的日记,更填满的是他那颗心,一颗为国家人民勇于抗争奋斗、富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心!作为21世纪的我们,振兴中华、推进祖国的伟大复兴和繁荣难道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吗!

另外,刘老师还讲述了文革时期令他印象深刻的几件事。文革初期,在江西教育出版社兴起了打倒出版社书记尹继承之风,老师对于这种莫须有的污蔑、这样无理取闹实在看不过去,他知道书记这么多年来的作为,是一个忠于党、做实事、清白的人,由此他公开喊出“打不倒书记”,也就和造反派形成了完全对立。造反派在暗中商量煽动学生打倒刘老师,可有明白人在其中提出来“他什么问题都没有,实在打不得啊!”挨打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可造反派也并不是这么容易罢休好惹的,在书记批斗会上,老师被抓去进行所谓的“陪斗”。谈及此事,他一笑而过,留下一句话“小事小闹可睁只眼闭只眼,大是大非绝不含糊”。对于立场问题,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畏头畏尾。

另一件就是下放时候成功解决处理反革命一事。1968年,老师跟着省文艺学校下放到泰和县沿溪人民公社仓林大队,本是要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有幸书记看他是有文化知识的人,把他调到潋溪大队当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副队长来解决文革预留问题。当时有一宪兵死活不肯交代自己是历史反革命,基于群众压力想不通吃农药自杀,老师采用土办法救了他,可他妻子家人却认准是被逼自杀就打人闹事,老师这时指挥群众不要动武,采取谈判之法。他让群众们拿好锄头铁锹等工具在一旁做保护工作,硬是在会议桌上和闹事头头苦口婆心磨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成功解决此事。老师对当时自己的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耐心感到十分的自豪和满意,因为说这件事的时候他神采飞扬,而且来龙去脉、细节微小之处记得一清二楚,越到结果越说得起劲。我们该看到,委以重任、不负众望,知识和内涵品质有时候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帮手,充实自己,沉淀自我。

老师的故事很多很多,他告诉我,要全部说完写好,就成了一部小说了。这是我认为比较吸引我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想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第二个阶段是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有必要好好看看当时的大学生及大学生活并从中思考得出益于自己的启示。

老师的故事很长很有诱惑力,我想,我在这里的时光都会听不完吧,不过我会一直听下去,并努力向老师学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01284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