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XX三期工程情况汇报-省稽查

XX三期工程情况汇报-省稽查



第一篇:XX三期工程情况汇报-省稽查

XX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厂区)建设情况汇报

XX市XX污水处理厂位于锡城的东北部,主要收集XX市水系上游部分城中片区、部分山北片区和锡北分区及西漳南部片区的污水,远期总设计规模日处理20万吨,工程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分四期建设。一期、二期已分别于2001年9月和2006年3月建成投运。二期工程投运后,污水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缓解本厂目前污水处理的紧张状况,改善该区域的投资环境,根据省发改委苏发改投资发[2005]1088号文件《省发改委关于同意XX市XX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行XX三期的建设。

三、四期建设选址于现有污水处理厂南部,用地面积约6.1万平方米。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先后取得了XX市环境保护局下发的《关于对XX市XX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及省发改委下发的《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准XX市XX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的通知》等相关批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完成了初步设计的论证,取得了XX三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所有前期手续。同时,XX市排水管理处根据工程进度需要,于2006年6月13日和广益镇街道签订了委托征地拆迁合同,并于2006年12月完成了所有征地拆迁,同月获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

除了前期相关文件的办理和拆迁工作,排水管理处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程序办事,完成了设计、土建、监理、安装及设备的招投标工作。设计由XX市政设计研究院中标,合同价为220万;土建分为3个包,一标段进水泵房由XX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总公司中标,合同价为238.456万元;二标段水质监测大楼由江苏省溧阳市五星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中标,合同价为238.323万元;三标段主体构筑物由XX市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中标,合同价为2565.5751万元;监理由XX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中标,合同价为74.75万元。安装由宜兴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中标,合同价为792.0665万元;XX三期的工程设备共有109台(套),分两次招标,其中,第一批是主要是工艺设备,包括潜污泵、转碟等12个包;第二批是通用设备,包括阀门、仪表设备等7个包,签订合同共计16份,合同价共计

1049万元。

为了进一步搞好工程建设,通过检察院对工程建设进行效能监督,对工程进行廉政监督,我处还与南长检察院携手开展“创双优”活动,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备忘录。使各项工作真正“阳光操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真正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从源头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根据省发改委核准文件,XX三期工程概算为34415万元,其中厂区部分为19145万元(含征地拆迁费7800万元)。XX三期工程于2007年1月18日正式开工,计划于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土建。截至2007年8月20日,XX三期工程厂区共发生工作量累计为11200.39万元,主要完成工作:地基处理已全部结束,共沉桩4187根;进水泵房沉井已结束,正进行上层屋顶的施工;氧化沟、旋流沉砂池、浓缩池、匀质池等主体已经完成,并进行了满水试验;脱水机房完成主体框架和墙体砌筑;变电所改造、接触池改造土建基本结束;水质监测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施工内装饰;污水管已经完成,工艺管线已经完成大部分工作量,电缆已经完成14根240主电缆的铺设。

XX三期工程建设完工后,污水厂处理规模从10万吨提升为15万吨,不仅能解决东北塘片区污水出路,完善XX片区内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而且可以提高该区域内水体的等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太湖流域的环境质量得以提高,为锡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XX三期工程建设办公室

2007年7月13日

第二篇:灌云县项目迎接省稽查汇报

灌云县图河乡土地整理项目迎接省稽查工作汇报

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苏国土资发[2006]320号)和相关规定,我县图河乡土地整理工作在省、市、县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灌云县土地整理中心与图河乡乡政府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了规划设计的96%以上的工程量,比预期提前完成了任务。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刚结束前期招标工作,现已开始施工。现将我县两个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图河乡土地整理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灌云县图河乡土地整理项目的项目区涉及义民村、七道村、九段村等三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建设规模为925.15 公顷(13877.2 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6.90公顷,净增耕地率为5.07%,预算投资为2148.1659万元,工期为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

2、工程进度情况

图河乡土地整理项目省厅直接下达项目承担单位资金2094.0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728.00万元、设备费 35.00 万元、其它费用289.00万元、不可预见费42.00万元。

目前工程进展情况:变更后规划设计的工程量已完成了96 %,工程施工费已达1417.03万元。

土地平整工程预算371.00万元,完成了276.00万元,占规划数的74.39%。

农田水利工程预算759.32万元,完成了1042.81万元,占规划数的137.33%。

分项如下:泵站11座,新建6座、改建5座,完成投资73.9330万元; 规划新建桥梁3座、完成桥梁3座,完成投资11.6548万元;规划新建中沟闸4座、完成中沟闸4座,完成投资12.4250万元;规划新建涵洞648座、完成753座,完成投资120.1181万元;规划新建斗农渠节制闸61座、完成47座,完成投资11.4124万元;规划新建斗农渠节制闸61座、完成47座,完成投资11.4124万元。(具体见附表)

田间道路预算575.89万元,完成了374.22万元,占规划数的52.56%。其它工程(防护林)预算20.00万元,因气候因素待2012年3月实施。

设备购置费预算34.9,7830万元,已支出31.7300万元。

其它费用预算289.1089万元,已支出168.4954万元。其中前期工作费86.9297万元,支出 84.0000万元。竣工验收费81.8545万元,支出1.8,180万元。业主管理费27.5066万元,支出27.6274万元。拆迁补偿费92.8180万元,支出 55.0500万元。不可预见费预算41.8526万元,未支出。

二、灌云县土地整治示范项目

灌云县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总规模为2248.3340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33.5626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22.1239公顷,中央和省投资工程施工费6577.00万元。通过挂钩拆旧地块复垦新增耕地11.438 7公顷,需挂钩项目拆旧资金2207.00万元,为地方配套资金。

1、该项目已完成了项目的招标工作,分6个标段,现已开始施工。

2、完成了项目区内搬迁户的调查与安置方案的落实。

项目区共涉及搬迁户202户,房屋建筑面积21947平方米,其中要求货币安置的22户,到镇区集中安置的70户,本村宅基地安置的110

户,已落实了安置地块,目前正在进行安置前期工作。

3、健全了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组织实施机构。县政府成立了灌云县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土地、建设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国土、水利、农业、财政、监察、审计、乡镇、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土地整治实施工作。县局也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耕保、规划、财务、地籍、整理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小组,具体负责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督管理、资金和物资使用调配以及项目实施外部协调工作。

三、资金管理制度情况

严格的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强对现场监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监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因此,我们依照监理合同和监理制度对现场监理进行严格的督查,对监理工作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和资金。二是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整理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每两天必须有一次吃住在工地,奔波在现场,对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进行巡视和检查,对出现质量缺陷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三是要加强工程进度的管理。及时检查工程进度并督促施工单位对不合理的施工计划进行调整,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的进程。四是要加强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签证管理,凡超过设计图纸的工程量、因自身原因返工的工程量、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量、监理工程师未确认的工程量均不计量,做多少付多少,保证不漏付、不欠付,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五是将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各施工班组配备专职安全员,规范安全操作程序,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规范有序的项目管理机制。土地整治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在实施中求实效,在管理上下功夫,做到规范有序,职责分明。一是严把资金使用管理关。实行单独建帐、专款专用,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把关,定期检查。资金下拨使用时,由现场监理、项目承担单位现场负责人对已实施的工程量进行初审签证,经土地整理中心和国土局审核后,报县财政部门审批,按进度下拨工程款,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资金运作方式和风险防范体系。二是落实项目责任制。土地开发整理涉及面广,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土地整治项目档案。建立土地开发整治档案是土地整治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它能够完整地反映土地整治的全过程,使项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三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稽查汇报材料

**************除险加固工程(二标段)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2标段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标段2汇报材料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施工标段2:溢洪道工程,主要包括原溢洪闸、铺盖、陡坡及消能防冲拆除重建工程。新建溢洪闸桥头堡及机架桥工程;溢洪道两岸导流墙拆除重建工程;溢洪道出水渠开挖及两岸防护工程;新建溢洪道交通桥工程;原溢洪道浆砌石输水渠倒虹吸拆除重建工程;溢洪闸闸门、启闭机更换工程;新建溢洪道工程渗流、变形观测工程。

二、合同工程量及已完成的工程形象面貌

1、合同工程量

土方开挖:24407.2m³ 石方开挖:5021.8m³ 土石方回填:17328.7m³ 浆砌石:7439.5 m³ 混凝土:8940.91m³ 钢筋:322.692T2、完成主要工程量

土方开挖:23107m³ 石方开挖 :5021.8 m3 土石方回填:16234m3 混凝土浇筑 :7259.95m3 M10浆砌石:6900m3 钢筋制安 :302T3、工程形象面貌

3.1 原溢洪道拆除:该工程与2013年11月30日开工,到201

3年12月30日完工,主要拆除砌石5127.1m³、钢筋砼3215.4m³。

3.2进水渠段工程:该分部工程于2013年11月30日开工,到现在主要完成扶壁墙、铺盖等,工程量为:钢筋砼浇筑:1069.9m3。

3.3控制段工程:该分部工程于2013年11月28日开工,到现在主要完成溢洪闸、交通桥、机架桥、检修桥等,工程量为:钢筋砼浇筑

2043.2m³。

3.4泄槽段工程:该分部工程于2013年12月2日开工,到现在主要

完成挡墙砼基础、浆砌石挡墙等,工程量为:砼浇筑3524.6m³,砌石6900m3。

3.5倒虹吸工程:该分部工程于2014年3月14日开工,到现在主要完

成倒虹吸、竖井等,工程量为:砼浇筑:353.7m³。

3.6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该分部鱼2014年04月20日开工,到现

在主要完成,工作闸门埋件(3孔)、检修桥闸门埋件(3孔)、工作闸门门体安装(3孔)、启闭机安装等工程。

3.7桥头堡及启闭机房:该分部工程与2014年5月20日开工,到现在主要完成桥头堡基础开挖、混凝土基础、启闭机实心砖墙、启闭机房梁板、启闭机房构造柱等工程:土方开挖:砼浇筑:100.4m³、砖墙:50m³。

三、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情况

质保资料一览表(原材检测根据实际进场数量统一送检)

四、设计变更

本标段共发生一次变更。分别是排架系梁和闸室边墩后刺墙。

五、施工质量统计

本标段共179个单元,现已完成94个单元,且全部合格,优良单元工程79个,优良率84%。

1、进去渠段分部:

本分部工程共32个单元工程,现已完成20个单元。

施工单位自评结果:经施工单位自检,模板共检测542点次,其中合格点次为516个,合格率为95.2%;钢筋共检测393点次,其中合格点次为371个,合格率为94.4%。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优良单元工程 16个,优良率80%。

2、控制段分部:

本分部工程共32个单元工程,现已完成27个单元。

施工单位自评结果:经施工单位自检,模板共检测810点次,其中合格点次为771个,合格率为95.2%;钢筋共检测563点次,其中合格点次为524个,合格率为93.1%。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优良单元工程 24个,优良率88.9%。

3、倒虹吸分部:

本分部工程共13个单元工程,现已完成12个单元。

施工单位自评结果:经施工单位自检,模板共检测341点次,其中合格点次为327个,合格率为95.8%;钢筋共检测206点次,其中合格点次为191个,合格率为92.7%。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优良单元工程 10个,优良率83.3%。

4、泄槽段分部:

本分部工程共25个单元工程,现已完成15个单元。

施工单位自评结果:经施工单位自检,土方开挖共检测198点次,其中合格点次190个,合格率95.9%,砌石砌筑总检测236点次,其中合格点次215点次,合格率91%,模板总检测120点次,其中合格点次112点次、合格率93.3%,钢筋总检测120点次,其中合格点次115点次,合格率95.8%,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优良单元工程 12个,优良率80%。

5、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安装分部:

本分部工程共15个单元工程,现已完成12个单元。

施工单位自评结果:经施工单位自检,总检测1053点次,其中合格点次

1022个,合格率97%,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优良单元工程 12个,优良率100%。

6、桥头堡及启闭机房分部:

本分部工程共62个单元工程,现已完成8个单元。

施工单位自评结果:经施工单位自检,土方开挖共检测60点次,其中合格点次56个,合格率93.3%,模板总检测320点次,其中合格点次296点次、合格率92.5%,钢筋总检测210点次,其中合格点次198点次,合格率94.2%,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合格率100%,优良单元工程 5个,优良率62.5%。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阶段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在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方面,我们能团结一致,为工程创优而不懈努力。

谢谢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

*************** 2014年8月15日

第四篇:创省优质工程汇报

南京市溧水区中山河闸除险加固工程

创“省优”工作汇报

一、工程概况

新建中山河闸闸址位于一干河中山河口下游约1200m处,上游距宁高高速约300m,下游距天生桥河口约450m。新闸为中型水闸,按20年一遇行洪标准设计,设计行洪流量310.2m/s,防洪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工程于2014年9月开工建设,2015年6月通过水下阶段验收,11月全部完成,2017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工程历经2015、2016年高水位考验,运行情况良好。

二、施工组织

中标后,我公司成立“南京市溧水区中山河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设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各一名;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科、质检科、安全科、物质设备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山河闸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

施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土建、机电及金属结构安装等专业施工,由公司统一承担,实行分工责任制,为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现场设置了三个生产区,一区安排在管理房施工区附近,方便管理房施工及备料加工。二区在上游联结段附近,主要为水下工程施工服务。三区在左岸坝顶位置,为廊桥、附属等施工服务。减少了材料搬运,节省了劳动力。分别在一区、二区设置了配电房,大大方便了

3生产、调试用电。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等条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制定《深基坑及导截流专项施工方案》、《廊桥梁板高支模施工方案》、《闸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闸门吊装施工方案》、《底轴翻板闸门安装施工方案》等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复实施,有效指导了工程施工。

为确保工程按期完成,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克服了混凝土浇筑量大、“青奥会”“公祭日”停工等不利因素影响,主要采取了以下保证进度措施:

1、强化工作的计划性,抓住关键线路重点控制

根据总工期要求,突出闸室段施工关键线路,制定阶段目标,编制详细的生产计划,多次主持召开项目进度推进会,明确工程阶段目标,按工程推进会要求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多点同时作业,将生产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了进度目标的完成。

2、加大管理力度,增加资源投入,加快施工进度 增加资源投入,保证了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每周召开一次的项目部会议,对本工程施工进度、资金、物资、设备等方面进行总调度和优化配置,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各类矛盾问题与实际困难,为确保完成进度目标打下了基础。

三、质量管理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任,总工为副主任,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小组,实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针对工程特

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组织策划,建立健全了施工过程的多项制度,以消除质量隐患,消除质量通病,做到预防为主,对关键工序及部位进行重点防控。具体质量保证措施有:

1、认识施工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强化项目部管理人员、班组长和员工的品牌战略意识,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的思想,层层落实,上下结合,有效控制参与施工人员的素质,确保施工质量。

2、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实行层层交底,让施工作业人员对技术重点、要点了然于胸。

3、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对每一分部分项工程提出质量目标,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手段,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要编制相应的技术方案,对各工序质量验收严格把关,在工序层面解决所有质量问题。

4、实行施工技术方案指导质量奖惩制度,责任到人,奖罚到人,奖罚分明,以点带面,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5、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建立质量档案,层层严把质量关。

四、档案管理

项目部明确专职档案工作人员,配备档案工作软、硬件设施,依据建设处下发的《档案整编细则》,完善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管理制度,组织定期不定期开展档案资料自查,确保资料与工程建设同步。本工程档案资料经整理共形成工程

档案60卷,其中竣工图10卷,综合管线图1卷,于2015年12月通过了省水利厅主持的专项验收,达到优良等级。

五、重大技术问题处理

在施工中克服了廊桥高支模施工、大跨度交通桥现浇施工、液压启闭同步调试、翻板闸门安装等多项技术难点,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针对中山河闸闸室底板结构特别、金属结构预埋件多、模板加工及安装复杂、混凝土浇筑方量和实体段厚度大等技术难点,多次组织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讨论浇筑方案,并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参与论证闸室底板混凝土浇筑方案。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水化热,防止或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1、优化配合比设计。施工单位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配合比专项设计,提高粉煤灰的掺量(1m混凝土粉煤灰掺量126kg,掺量达总灰量的30.0%),以减少水化热的发生。

2、优化混凝土施工组织。浇筑前,对搅拌车运输线路、时间进行摸底,安排专人疏导交通;混凝土浇筑采用从两侧向中间,分层逐步推进的方法,由低向高逐层浇筑,尽可能缩短层间间歇时间。

3、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严格按配合比的要求控制水灰比,严禁运输和浇筑过程加水,增加混凝土坍落度检测频次,在满足泵送的基础上按配合比推荐坍落度(16cm±2)控制范围

3的下限进行控制。

4、采取循环冷却水降温。在底板实体段预埋冷却水管和电子测温计,冷却水管采取蛇形布置,电子测温计分层绑扎在钢筋上。底板浇筑完成后,利用电子测温计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根据温度变化适时调整冷却水流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内外温差。

5、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收光找平,并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先后覆盖塑料薄膜、土工布、草包进行保温、保湿,定时洒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失水和里表温差过大,防止或减少表面裂缝。

六、合同履行及文明工地创建情况

我公司与项目法人签订了《施工合同》、《安全合同》及《廉政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合同条款履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施工任务,并按时足额支付材料、设备款及工人工资,未发生合同纠纷,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无不良上访记录,无违法违纪现象。

工程开工伊始我们就明确创建目标为“江苏省水利工程文明工地”,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文明工地创建计划,建立健全了文明工地创建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为满足文明工地创建需要,从综合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卫生防疫、环境控制等方面制定了文明工地创建的保证措施。围绕创建目标,建立创建工作网络,制定文明工地创建方案与计划,高标准实施工地标准化建设。共完成项目部活动板房建设600m,停车棚100m,施工围挡约1200m,道路扩建、硬化约2000m,工地按要求布置警示标牌、质量安全宣传标语;生活区食堂、餐厅、卫生间、淋浴房等卫生设施设置完善,生产加工区布置合理;裸土、易扬尘材料采用绿化、覆盖等方式防止扬尘,在工地出入口设有冲洗平台,杜绝施工车辆带泥出场;为加强施工场区管理,项目部设置监控视频,施工现场主要部位实现了监控全覆盖;为强化工程现场党组织建设,建设处组织成立临时党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现场设置廉政举报箱、宣传栏,公布廉政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工地设置篮球架、文体娱乐室,利用施工间歇开展读书看报、规范学习、棋牌娱乐和篮球比赛,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

2016年4月,工程被评为“2015江苏省水利工程文明工地”。

七、质量检测情况

我公司委托南京市水利建筑工程检测中心开展质量检测,具体检测情况如下:

1、水泥、砂、碎石、钢筋等22种原材检测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标准击实试验5次,素土压实度送检209组,水泥土压实度送检27组,二灰土、二灰碎石压实度送检各4组,检测结

22果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混凝土配合比验证8组,砂浆配合比验证1组,混凝土强度试块送检216组,抗渗试块送检30组,抗冻试块23组,砂浆强度试块4组,检测结果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本工程明确专人开展沉降观测工作,并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整编及分析,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本工程沉降趋于稳定,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八、质量评定情况

本工程项目划分为水闸和管理房2个单位工程,其中水闸工程为主要单位工程,划分为9个分部工程;管理房单位工程按房屋建筑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划分为7个分部工程。

经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评,建设单位确认,质监机构核定:水闸单位工程所含9个分部工程施工质量全部合格,其中7个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为优良,优良率77.8%,主要分部工程全部优良。水闸单位工程外观质量应得分117 分,实得分104.9分,得分率89.7%。综合评定水闸单位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

管理房单位工程7个分部工程按房屋建筑工程标准评定全部合格,管理房外观质量应得分75分,实得分67.4分,得分率89.9%。综合评定管理房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

综上所述,南京市溧水区中山河闸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等级为优良。

九、质量缺陷、事故及处理

本工程闸室段底板、墩墙混凝土均分两次浇筑,拆模后陆续在廊道内发现裂缝3条,左侧墩墙发现裂缝18条,右侧墩墙发现裂缝22条。建设处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分别于2015年5月、2017年2月对裂缝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于2015年5月、2017年2月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及特邀专家对处理方案进行论证。根据专家论证的处理方案,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对裂缝进行了环氧灌浆及混凝土表面采用渗透结晶涂料涂抹处理,并办理了缺陷备案手续。处理后混凝土表面未见明显裂缝,未发现渗漏、窨潮等情况,表面颜色基本一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了裂缝验收。

第五篇:省领雁工程汇报稿

教师的二次成长

——省初中语文领雁工程学习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

晚上好!

“省初中语文领雁工程培训”已渐渐地远去了,回想起在宁波的日子,我聆听了一场场风格迥异并且精彩的报告和讲座,感受了名校风采和教师教学的特色,期间的每一次讲座,每一次授课和互动都像是头脑风暴,是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如宁波市教研室副主任楮树荣老师的《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评析》、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胡勤老师对《语文课堂内容分析》等等。

今天晚上我想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是上海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教授的《教师二次成长论》。

李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他对108名教师调查的研究结论,提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构成。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他通过一条发展曲线来宏观地展示教师从职初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轨迹和规律,指出教师几乎都能自动完成第一次专业成长,然后几乎每位教师都会经历高原期,而只有15%的教师能跨过高原期成为卓越型教师。

一、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老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

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

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学生观。

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其标志是校长和同伴的认可。

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最大的成功指标。

二、我们老师进入高原期的标志是: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

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打个比方,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但放进一块骨头,这个汤味道就不同了。

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三、从这个高原期标志得出结论:

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因为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处境。据观察,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这是教师专业的悲哀,教师每一天的工作都没有变化。

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的,往往还有教师人生的一些际遇。如离婚、生病、生活困难等等,教师要走出高原期,格外艰难。

四、教师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

1、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或者慢慢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对课程资源、对教学评价、对师资队伍建设、对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

2、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

3、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4、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

5、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上海教育科研》2009、5琚金民老师写的《从十三年“孔乙己续写”看学生作文变迁》。写他自己从1995到现在,六次教《孔乙己》,六次让学生写“孔乙己续写”,从不同时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写作内容的变迁、写作心理的变迁、写作语言的变迁。

6、在工作甚至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追求与人有不同的看法和作法,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作法的不满意。

7、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

8、跟第一次相比,其成长目标更加抽象化、虚化。如果说,第一次成长的目标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来表达,那么,第二次成长更多的是以“不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来表达。

五、分别比较了两次成长的不同特点之后,李教授告诉我们追求卓越的“秘诀”:

(一)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教学反思是二次成长的关键;

(三)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四)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五)论著是教师专业生涯的重要台阶。

(一)关于为什么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讲:

1、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

2、勤奋刻苦是每一位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

3、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所有专业人士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发展就是读书。

读书有三种:读书以消磨时间叫休闲式读书;读书以认识事物叫学者式读书;读书以解决问题叫问题式读书。

而教师问题式读书有五步法:

第一步一在身边找问题;第二步带着问题来读书;第三步在读书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第四步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第五步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处方,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当时他就跟我们聊起他在洋泾中学“逼”老师读书的趣事。一开始,他在语文组里介绍老师读那些书,然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去语文老师那里交流读书心得,他会问老师关于书中的一些话题,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问那个老师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有一些老师如果没有读书,或没认真读书,在校长面前一问三不知,显得没有学问,非常丢面子。所以他问到的没读书的语文老师都胀红了脸。回去之后就认真的去读书了,过几天,他午餐时又去问老师,如果没有读书的老师非常怕校长走到他的面前,都低下了头,心里在想,中学里怎么来了一个“逼”人读书“令人讨

厌”的教授?他说,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为了鼓励教师读书,他用学校经费在杭州西湖中包了一艘大船,让老师们在船上跟他读书二天,谁都不准下船。这是一个多么用心良苦的校长,竟然用这样的方式来促使老师读书,促使老师进行第二次发展。

(二)关于教学反思是第二次成长的关键。

教学反思的四个层次:一普通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二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三较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四最高级的:课案库建设。

(三)关于课例研习最有效。课例研习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上课评课:上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磨炼上课的技术;教师作为评课者,它的作用是对课堂技术的模仿。

第二类:观课评教:观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作为观察者,它的作用是从他人的课上受到一些启发。

第三类;析课评理:析课评理的焦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帮助老师领会到上课的道理;教师作为评析者,它的作用是实现从经验到“意识”的飞跃。

(四)、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重要契机 专业成长的五要素:

• 学: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 识: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

• 才: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 胆: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 德: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李教授告诉我们,他非常鼓励学校教师去参加各种研讨会,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去参加的老师都得发一次言,而且要拍发言的照片回来。他说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气度。

陌生化情境为教师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条件 在现场体验中获得巨大灵感

在一个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 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帮助教师体验成功

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

(五)关于论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

我们写论文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某某理论是怎么说的(复述理论);你们看,我就是这样做的(举例);哈哈,我做得多么好(列出成绩数据);教学就应该这样教(结论)

老师要应该这样写文章:

1、我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观察)

2、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用理论来思考)

3、从我对这个问题的这一个实质的这一种理解出发,我从这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行动)

4、改善的过程与结果(观察)

5、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分析(思考)

6、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前瞻)

在一场场讲座和报告中,尽管各位专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学最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用一位教授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学要引领学生生命的成长,我们的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生命中最灿烂的部分”。那么如何引领学生生命的成长呢?我觉得应该从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开始。

我们常常被那些教育名师的课堂所深深的折服,他们始终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公开课,是经历了怎样的“磨”的过程:需要教师用情去浇灌,用心去唤醒学生,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这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我们常态课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我想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学习是的什么?”细细回顾,深深印在脑海中的,震撼着我的心灵的不是讲课者的语言技巧,不是精当的教学布局,而是他们令人叹服的渊博的知识和让人豁然开朗的巧妙点拨。举重若轻,只需略作串联,随意发挥,一堂课即刻就激活了。我们所谓的“厚积薄发”就是指这个吧。这种学问境界当然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但它可以说明一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的积累太重要,这是自身得以充实提高的前提条件。

因为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他的课堂必定是大气灵动和充满活力的。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汇报和自己的一些体会。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