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通报分析
2014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通报分析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力组织实施“118”工作计划,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稳增长、优结构、增效益、添后劲的良好态势。但从1-3月份各企业实际报送情况看,部分企业与计划进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将一季度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通报分析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0.9%,完成季度目标任务的92.6%,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0.54亿元(农业生产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生产成果主要体现在下半年)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8.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预计12.9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9%,同比增长18.0%;其中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000万元,同比增长40%。住建局主抓的新宇建筑公司完成增加值433万元,华煤建安公司完成增加值56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7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1.0%,同比增长15.5%。从分行业一季度完成计划速度看:交通局客货运周转量速度为13.6%,比计划少18.4个百分点;财政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速度为44.5%,比计划高21.5个百分点;地税局盈利性营业税速度为64.9%,比计划高24.2个百分点;人行人民币存贷款余额速度为15.1%,比计划少22个百分点;批发业售销售额速度为49.7%,零售业售销售额速度为38.2%,住宿营业额速度为35%,餐饮营业额速度为40%,比计划分别高19.7、7.2、15、8.5 个百分点;寿保、财保公司保费收入速度为13.2%,比计划高12.6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速度为0.3%,比计划少22.7个百分点;电信、移动、联通业务总量速度为14%,比计划少36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2.6%,完成季度目标的87.1%,同比增长6.4%,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高0.1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情况看:工信局主抓的华煤集团完成增加值103124.5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87.4%,同比增长2.6%;**电厂完成增加值4366.4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4.7%,同比增长17.4%;华明电力完成增加值1056.7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50.0%,同比增长39.4%;华信煤业完成增加值1393.4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70.3%,同比增长60.6%;东华镇矿完成增加值1300.8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1%,同比增长27.7%;东华殿沟煤矿完成增加值970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5%,同比增长30.7%;**镇矿完成增加值473.1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8%,同比下降4.5%;砚峡乡矿完成增加值1510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同比增长29.8%;砚峡村矿完成增加值1122.2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同比增长48.4%;东沟村矿完成增加值2047.8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6%,同比增长47.9%;豫华公司完成增加值3391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同比增长42.6%;乐华公司完成增加值209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福华公司、雅富公司、**公司至今未生产。从以上数据看,部分企业未赶上进度要求。
3、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8.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7%,完成季度目标的106.3%,同比增长40.6%,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少14.4个百分点,其中新建项目55个,占项目总数的54%,占投资总额的62.9%;续建项目47个,占项目总数的46%,占投资总额的37.1%。商贸、工业类项目仍占大头,完成投资6.24亿元。在投资报表的报送上,基本赶上进度要求。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完成季度目标的106.3%,同比增长18.5%,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高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16.1%;乡村完成0.74亿元,同比增长26%。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销售额3.68亿元,完成季度目标的28%;住宿和餐饮业完成营业额0.82亿元,完成季度目标的26%。从限额以上企业完成季度目标任务情况看:商务局主抓的**宾馆完成211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物资公司完成520.5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90.1%;**大酒店完成200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策底加油站完成404.1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35%;众鑫购物广场完成269.6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12.3%;万家和超市完成221.1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13%。粮食局主抓的鑫谷粮油公司完成1300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华粮聚丰公司完成30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煤炭局主抓的常发煤炭公司完成2000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宝成煤炭公司完成1200万元,完成季度目标的100.6%。
5、大口径财政收入。一季度,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65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2.3%,同比增长18.8%。
6、地方财政收入。一季度,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4.0%,同比增长20.5%。
7、城镇居民收入。一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90元、完成年计划的22.1%,同比增长15.6%,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高1.3个百分点,赶上进度要求。
8、农民人均收入。一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19元,完成年计划的28.5%,同比增长16.0%,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少1.6个百分点,基本赶上进度要求。
1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一季度,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092 人,完成年度任务的42%。
11、劳务输转。一季度,全县劳务输转2.7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6.2%。
(二)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27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7:84.95:1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3%,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0%,对经济的贡献率为90.3%,拉动经济增长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对经济的贡献率为8.2%,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达到预期发展速度,呈现良好的“起跑”状态。
2、农业生产稳中求进。一季度,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三级干部会议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双建双推”战略任务,农村经济客服了价格波动、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仍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畜禽存栏、出栏双增加,总量稳定。一季度牛存栏10.04万头,同比增长0.3%;出栏肉牛1.67万头,同比增长22.8%;、猪存栏3.87万头,下降1.3%,出栏肉猪2.74万头,同比增长2.2%;春耕物资准备充足,春耕生产安排就绪,铺膜、造林工作全面展开,农业经济在种植业尚未显效的情势下仍呈现积极的发展势头。
3、工业经济稳中有增。年初以来,全县工业经济以突出规模扩张,注重优化升级为依托,全面推进煤电化、建材、装备制造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一季度煤炭产量达到385.5万吨,发电量47290.6万度,生产甲醇8.47万吨,铁合金产量1.51万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为2.16亿元、7.0亿元、3.0亿元,除利润总额增长20.0%外,销售收入、利税基本持平。总体来看:一是优势行业增幅明显。煤炭行业仍占大头,完成增加值占92.5%,同比增长4.5%;火电行业完成增加值占4.5%,同比增长21.2%;冶炼行业完成增加值占3.0%,同比增长51.4%;二是重点骨干企业保持强力拉动。华煤集团、**发电、华明电力、东华镇煤矿、砚峡乡煤矿、东沟村煤矿、豫华公司等7家一季度营业收入过1000万元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7%,拉动经济增长16.1个百分点,工业继续发挥着保增长作用。
4、服务业拉动成效显着。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在岗及离退休职工工资福利逐渐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收入不断增加,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县城西扩,新增了一批零售、餐饮、娱乐等个体私营企业入驻,消费条件和环境得到质的改善,消费档次稳步提高,加之元旦、春节、三八节等一季度传统节日消费热潮的辐射带动和住宿档次的提升及大量新建住宅的交付使用,使装饰建材行业也乘势搭上“快车道”,消费需求潜能得到极大释放。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
1、由于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自有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降低。特别是新引进的私营企业,在补充发展资金上支撑力不强,加之电价的上涨是有的企业至今不能正常生产,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
2、今年投资计划任务重,而以工业,商贸、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的大项目储备又少,扩张后劲仍显不足,加之部分项目还未开工建设,完成全年投资困难大、任务十分艰巨。
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打工收入的看好,城**农村撂荒严重,农产品出售量减少,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急剧下降,人均减少50.45元,下降12.9%。另外,由于仔猪价格猛增,大部分农户处于等待观望,使生猪存栏持续下降。
4、在3月份全县召开的企业生产调度会议之后,大部分商贸企业全部赶上进度要求,但部分工业企业仍未赶上进度要求,我们多次协商,企业就是怕担责任。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进度应报13.9亿元,但实际只上报12.1亿元,相差1.8亿元,仅华煤集团少报1.5亿元,这样一来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一定困难。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争取信贷支持,在增大放贷规模的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吸纳民间投资,同时加快项目报批,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使企业尽快正常生产。
2、加大对城**农户的土地流转经营。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合理调配力量,切实加强小麦田间施肥、管理,优化春播结构,强化春播科技指导和技术服务,扩大经营规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引导广大农户尽快增补生猪存栏。
3、定期召开联席调度会议,各主管部门及各业务单位特别是交通、人行、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督促、协调和服务,督促停产企业尽快生产。同时加快重点项目调度,对未开工项目,认真梳理未开工的原因,制定工作方案,抓住关键、重点、难点问题着力破解,推动项目及早开工和加快建设,以此拉动全县经济增长。
第二篇:关于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
关于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x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来金考察指示精神和省委xx书记来x调研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深化市企融合一体,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县域行动,全市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现平稳开局,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对标年初计划,纵向横向比较,xx项主要指标呈现“六进、六稳、两缓”态势。“六进”,即x项指标逆势上行、进位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增速全省第x,较去年同期前移x位、较去年四季度前移x位,高于全国(x.x%)全省(x.x%)x.x和x.x个百分点,有望获全省贡献奖。第二产业增加值xx.xx亿元,增长xx.x%,增速全省第x,较去年同期前移x位、较去年四季度前移x位,高于计划x.x个百分点,高于全国(x.x%)全省(x%)x.x和x.x个百分点,拉动生产总值增长x.x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x%,增速全省第x,较去年同期前移x位、较去年四季度前移x位,高于全国(x.x%)全省(x.x%)xx.x和xx.x个百分点,连续xx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亿元,占预算的xx.x%,增长xx.x%,增速全省第x,较去年同期前移x位,高于计划xx.x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xx亿元,占预算的xx.x%,增长xx.x%,增速全省第x。外贸进出口总值xx.x亿元,增长xx.x%,在去年高增速(xxxx年一季度增长xx.x%)基础上,继续实现较高增长,高于全国(xx.x%)x.x个百分点;总值占全省的xx.x%,稳居全省第x。
“六稳”,即x项指标总体平稳,形势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增速全省第x,高于全国(x%)全省(x.x%)x.x和x.x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xx.xx亿元,增长x.x%,增速全省第xx,高于全国(x%)全省(x.x%)x.x和x.x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x%,增速全省第xx,高于全国(x.x%)x.x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全省第x),增长x.x%,增速全省第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元(全省第x),增长x.x%,增速全省第xx;在高基数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x.x%,控制在x%的目标内。
“两缓”,即x项指标增速放缓、低位运行。受x月份全省新一轮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影响,部分指标回落明显。建筑业增加值下降x.x%,增速全省第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亿元,下降x.x%,增速全省第xx。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全面落实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市产业链培育提升大会精神,出台实施推动工业发展“四抓四促”行动计划(抓强链促集群、抓监测促生产、抓服务促增长、抓培育促倍增),强化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全力服务和支持xx集团为主的重点企业稳生产、扩市场、提效益。一季度,xxx户规上工业企业中xx户总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xx户增速达到xx%以上;PVC、贵金属、烧碱、乙炔、硫酸镍、售电量、精炼铜等大宗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分别增长xxx.x%、xx.x%、xx.x%、xx.x%、xx.x%、xx.x%、x.x%);xx集团主要产品产量超额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累计实现营业收入xxx亿元,增加xxx亿元;利税总额xx.x亿元,增加xx.x亿元,其中利润总额xx.x亿元,增加x.x亿元,税金总额xx.x亿元,增加x.x亿元;三大支柱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xx.x%,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xx.x%,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xx.x%,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xx.x%。先行指标持续向好,铁路货运量增长xx%;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xxx.x亿元,增长xx.x%,利润xx.x亿元,增长xx%,营业收入利润率x.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x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盈利面超过xx%。(三)农业生产平稳有序。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实施“三农”工作“x+x+x”工作方案、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集中精力抓好春耕备耕、农产品销售等工作,完成春播面积xx.xx万亩(占计划的xx.x%),生猪出栏增长xx.x%,牛奶产量增长x.xx倍,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开局。(四)投资拉动有力有效。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举办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xxx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xx.x%,其中:xx个重大项目开复工率xx.x%,“x+x”产业链xxx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xx.x%;xx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x万吨三元前驱体、汉星xxx万千瓦时电池储能等关键延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兰张三四线铁路金昌段正在开展线路定测、地质勘查等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已完成省级、国家级竞争性评审;两批次报送地方专项债券项目xxx个(债券资金需求xxx.x亿元),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通过项目xx个(债券资金需求xx.x亿元),已发行第一批x.xx亿元、安排项目xx个;全市向上争取资金xx.x亿元(占目标任务的xx.x%),同比增长xxx.x%。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签约项目xx项,签约金额xxx.x亿元;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xx项,到位资金xx.xx亿元(完成任务的xx.x%),同比增长xx.x%,其中省外到位资金增长xxx.x%。(五)财税金融保障有力。
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各月收入增幅均保持在xx%以上,其中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xx.x%、xx.x%、xx%、xx.x%。财政支出与收入实现同步增长,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xx.x亿元,增长xx.x%。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发放春耕备耕贷款xx.xx亿元(超额完成计划x.xx亿元),为“x+x”产业链企业提供融资支持xx.xx亿元;x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xx%(全省第x);存款余额增长xx.x%(全省第x)。(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省市为民实事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xx+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xx场次、直播带岗xx场次,提供就业岗位x万多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xxxx人,完成目标任务xx.xx%,登记失业率x.xx%(控制在x%的目标以内),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x.xx万人,有输转意愿的xxxx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应输尽输。加强保供稳价,春节期间投放冻猪肉xxx吨、蔬菜xxxx吨,疫情防控期间,与周边地区建立生活必需品“互联互通互保”机制,全力保障了生活物资供应。加强能源保供,电煤储备相对充足,金昌发电公司一二厂库存可用天数达到xx天以上,与供应商签订中长期合同xxx万吨,实现xxxx年需求全覆盖,全市发电量xx.xx亿千瓦时,管道天然气消费量xxxx万方,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中既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有制约稳增长的不利因素,潜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仍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破解难题、克难而进。
一是新一轮疫情带来的潜在影响较大。
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各地在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严从紧加强人员和物资流动管控,对全市供应链和项目建设带来运力不畅、流通受限、劳工短缺等影响,对商贸、文化旅游等接触性服务行业冲击明显,项目招引、洽谈、落地等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第三产业增速放缓,还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二是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压力加大。
目前部分重点企业产能发挥接近极限、增长空间有限;有色、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风光电等部分新建项目投产发挥效益尚需时日,新入规企业规模体量总体偏小且拉动能力较弱,在后期高基数下,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同时,随着重大工业项目投产和xx集团用气量持续增加,天然气供应可能出现阶段性缺口,仍需要下大气力抓调度、保运行,抓进度、促投产。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及预期。
一季度xxx个重点项目计划开复工xxx个,实际开复工xxx个,虽然数量超出进度,投资完成率也高于去年同期,但开复工项目入库投资较少,与年初计划和省上调度预期目标均有差距。四是争先进位的压力不断加大。
一季度,兰州、白银、酒泉等x个市州和兰州新区不同程度受疫情波及,随着二季度疫情持续好转,兄弟市州竞发优势加快显现,追兵随时可能变为标兵,对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加速突破期、重大窗口期,坚持“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一流”,按照今天会议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确保上半年“双过半”,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夯实“全年旺”基础。重点抓好x个方面xx项工作:
(一)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压实防控责任。始终把外防输入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来金返金人员闭环管理措施,压实“四方责任”,落实落细科学精准防控要求,织密扎牢外防输入坚固防线。另一方面要完善防控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有序开展疫苗接种,督促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筑牢群防群控防线。(二)着力夯实产业稳增长基础。
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全面落实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四抓四促”行动计划和政企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物资物流状况,强化煤电油气运及企业原材料、用工等调度保障,支持重点企业在安全环境下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xx户。二是深化市企融合。发挥“一办七组”协调联动作用,加强跟踪调度、定期通报、联合督办,全力推进市企xx项重点工作、xx个重点项目和xx个协调事项有序落实,支持xx集团快速发展。三是大力培育提升“x+x”产业链。深入落实行动计划,强化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产业链生产要素保障和市场供需衔接,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尽快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电池产业研究院、建立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发挥产业链党建引领作用,有序推进xx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紫金云x.x期、宏氟锂业xxxx吨六氟磷酸锂及xxxxx吨电解液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力争上半年“x+x”产业链项目开复工率达到xx%以上,产值突破xxx亿元。四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认真落实全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xxxx年工作会议精神,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新能源产业为牵引,加快推动金武组团融合发展,建立河西五市协同发展联盟,共同促进区域产业协同互补发展。(三)全力推进投资提速增效。
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项目建设。筹办好二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对xxx个列入二季度计划开复工的项目,重点盯办、跟踪督促,特别是加快xxx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上半年光伏项目全部建成并网,确保xxx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xx%以上。二是加强投资调度。对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的项目,及时支付资金,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已开工未入库和已入库但统计投资量少的项目,做好入库辅导和统计资料预审,专班服务,尽快入库纳统,确保应统尽统,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三是强化向上争取。抢抓国家和省上政策机遇,瞄准资金投向领域,做足项目前期工作和政策准备,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跟进“一老一小”、儿童友好城市、产教融合、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力争资金争取再创新高;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积极配合陇电入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换流站及配套调峰火电落地金昌;全力服务保障兰张三四线铁路金昌段、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前各项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四是开展精准招商。持续跟进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推介签约项目落地,力争上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xx亿元以上;用好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兰洽会等推介平台,认真做好市上领导外出招商工作,积极对接做好与上海中军集团政务平台建设工作,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支持本土企业通过业务合作、参股控股、“混改”等形式引进优质项目。(四)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狠抓基础设施提升,有序推进城北停车场、xx区城市更新补短板、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规范化建设,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达标、理工中专实训楼等项目。二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落实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毫不松懈抓好春耕和防汛抗旱工作,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做大种养基地和规模。三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聚力实施乡村建设“三个一”示范突破行动,加快推动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示范镇、示范村创建,确保完成双湾镇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和xx个行政村建设任务。(五)全力扶持服务业恢复发展。
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政策落实。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xx条政策措施和x月x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发展。督查落实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援企稳岗等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发挥政银企担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作用,着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二是深挖消费潜力。用足用好促消费资金,抓住“五一”“端午”“六一”等节假日旺销时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好二季度各类促销活动,努力补回社零额欠账。加强商贸领域龙头企业培育,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入库一批成长性良好的限上商贸企业,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的接近限额以上企业。三是推动文旅加快复苏。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开发市内游、短途游等精品路线,跟进落实与上海中军集团文旅合作事项,建设文旅消费集聚区。(六)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大力实施营商环境x.x版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度”试点改革,探索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一张图”审批,推进金昌经开区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模式供地。二是提升“数字政府”服务功能。推进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运行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优化“数字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力争市级各类服务平台入驻“数字政府”平台,统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推动数据流通和业务协同,通过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更好营商环境、更高行政效率、更低制度性成本。三是全力打造“诚信金昌”。坚持边提升、边申报、边创建,升级改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达到创建要求,全面开展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七)做好民生福祉保障工作。
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举办新就业形态领域创新创业比赛,带动更加灵活、更大范围创业就业,开展“x+x”产业链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大“骊靬焊匠”“镍都巧手妹”劳务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稳定就业局势,着力促进居民增收。二是高质量办好省市民生实事。落实好省市为民实事实施方案,确保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切实抓好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巩固改善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四是持续提升财税保障能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税源培植,强化财税征管,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八)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敏感时点的粮油市场保供稳价,持续提升粮食供给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持“七不消”要求,做到稳定消除、有序退出。三是加强能源供应保障。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监测,积极推进xxxx年煤炭、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加快永昌县城、河西堡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四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巩固高风险机构化险成果,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五是筑牢守好安全生产堤坝。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全省三十五条具体举措,紧盯交通、建筑、燃气、矿山、危化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筹办“应急使命·xxxx”抗震救灾实战化应急演练,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监测预警预报、防范应对、应急处置等工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三篇: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青秀区201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全城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赶超跨越落实年”活动为总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南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城区二届一次年会和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一季度,全城区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良好。现将有关情况分析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1、总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27.97亿元,同比增长10.8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09%,第二产业增长22.37%,第三产业增长9.95%,经济增长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经济总量居全市各县区首位。
2、工业生产保持增势。一季度,我城区工业企业稳步提升,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8.83亿元,同比增长12.83%,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15.44%,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82个百分点。增长较大的行业有混凝土建材、农产品加工、以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固定资产投资平稳上升。一季度,面对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在高基数的压力双重压力,我城区积极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上升。一季度,全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93亿元,同比增长35.05%。
4、招商引资进展顺利。一季度,我城区引进内资项目8个,实际区外到位资金14.97亿元,同比增长51.25%,引进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1350万美元,同比增长43.16%。
5、财政收入小幅增长,增幅略高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全城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0.15亿元,同比增长10.03%,比去年同期高2.6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8.98%,增值税增速最高,增长26.08%,其次是个人所得税增长20.48%,再次为企业所得税增长11.2%。
6、消费市场稳中趋旺。一季度,全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2.93亿元,同比增长16.39%,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6.16%,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5.44%,住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1%,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82%。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节假日消费明显。在“元旦”和“春节”两大节日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的购物热情高涨,消费品市场相当火爆,加之商家在节日期间开展一系列的降价促销活动以及换季打折带来的消费热潮,为消费市场增添了推力; 二是大型商场超市增长明显。除老牌零售龙头外,一些新的大型卖场销售势头也较好,例如:九一天地百货零售额同比增长122.36%,广西南宁梦之岛水晶城百货有限公司同比增长52.75%。
7、农业生产情况平稳。目前,春耕备耕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预计今年全区早稻播种面积将继续保持去年的水平。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升,一季度农业总产值达3.73亿元,同比增长5.24%,蔬菜总产量30879吨,同比增长5.67%,肉类总产量达9891吨,同比增长4.67%,水产品产量1216吨,同比增长9.16%,水果产量808吨,同比增长6.74%,生猪出栏8.7万头,同比增长4.19%。
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一季度,全城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637元,同比增长10.5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994元,同比增长18.41%,居民收入持续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个居民收入指标增速均“赛赢”经济总量增长。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城区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工作的良好开局,为全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发展仍有一些不利因素。
1、第三产业的几个主要行业增幅下滑。一季度,全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5%,低于城区总体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2、投资增长压力加剧。一季度我城区固投总额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但未来面临的增长困难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去年结转的项目较多,而今年由于上年项目投资完成较快,结转项目较少,1、2月份项目还处在申报、准备阶段,没有形成实际投资量,二是今年缺乏较大的投资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110个,新开工项目只有76个,与一季度投资目标计划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年内没有较大较多的项目投资,要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完成增长29%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将面临较大困难。
3、房地产市场仍不景气。今年以来,我城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谷,一季度,房地产投资额23.79亿元,同比下降了3.33%,商品房销售面积41.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2%,房地产开发营业税1020.37万元,同比下降52.74%,房地产开发是我城区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市场长期不旺,将对我城区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4、财政税收增长减缓。一季度,我城区财政收入增长10.03%,其中税收收入只增长8.98%,占税收收入比重最大的营业税呈负3.13%增长的态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深入实施“名牌、名店、名街”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传统商圈和专业街(区)的改造和扶持力度,全力做好高
端商贸百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华润·万象城、永凯春晖商业广场、恒大苹果园东方之梦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大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抓住南宁市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健康有序地促进凤岭、柳沙、仙葫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业,创新办好中秋月饼文化旅游美食节、甜瓜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庆展会活动,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培育南湖名都广场、天健商务大厦等亿元楼宇。
2、大力推进园区工业建设。根据伶俐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实施分片分区开发,促进园区有序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纬三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协调做好园区变电站项目服务工作,力争年内建成使用。以完善广西国泰粮油搬迁技改项目周边的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五合片区1号道路二期工程等5条园区主干道的建设,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征转分离”措施,为项目用地提供保障。全力推进广西国泰粮油搬迁技改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服务好广西物宝年产20万吨复合肥搬迁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做好投资1.8亿元的广西新永健高新技术医用空气净化器项目用地“招拍挂”工作。积极促进已获得规划定点的成都东创建国汽车工业园、华润混凝土搬迁技改、广西农冠粮油等项目早日落地。支持和鼓励南宁市和昇香料香精公司在伶俐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厂。
3、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南宁)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项目。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南阳镇留凤村、新光村和刘圩镇槐里村等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
展设施农业,实施“万元田”示范项目建设,继续抓好甘蔗、花生、西(甜)瓜、食用菌等传统经济作物的发展。扶持发展特种养殖,大力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4、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做好长塘至刘圩三级公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新建、改建农村道路30公里,建设100个错车点,大力推进“点亮村镇、光明下乡”工程,推广光伏能源路灯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推进青龙江防洪及农田防护工程建设,力争在主汛期前发挥工程效益。扎实做好病险水库和山塘的除险加固工作,大力实施面上渠道清淤和水利冬修,不断改善农业灌溉条件。
5、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外东环高速公路、南宁火车东站等项目实施,认真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引进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对重点项目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全程跟踪,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重点产业等项目,扩大社会投资规模,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6、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城区征地拆迁队伍建设,努力完成火车东站交通枢纽、南钦铁路等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积极推进凤岭园艺场产业用地规划调整和定点工作,加快办理长堽村安置用地的规划定点手续,认真抓好青山园艺场、三屋园艺场、三岸园艺场安置回建工作,妥善解决拆迁安置滞后和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
7、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工程。完善城乡统筹试点规划,进一步完善作为南宁市首批试点村坡的长塘镇团岩坡、加踏坡和伶俐镇渌口坡村庄规划,明确镇村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争长塘镇、伶俐镇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四篇:2012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汇报
沁源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201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各类中小企业3313个(含个体工商户),其中民营企业389个。按行业划分,煤矿企业31个,焦化企业4 个,建材企业68个,农副产品加工及养殖、种植类企业60个,其它企业226个。按规模划分,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企业22个。其中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3个;5000—10000万元的企业有7个;1000—5000万元的企业有4个(其中有2个企业不足2000万元),全县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9373人。
二、经济运行情况 总体情况:
据统计,全县中小企业,民营经济1—3月完成营业收入358923万元,同比增长65.56%;完成总产值359537万元,同比增长54.44%;完成增加值131412万元,同比增长74.01%;完成实交税金38862万元,同比增长52.03%。
从总体指标上看,今年1—3月份比去年同期呈现较大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受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及我县“六化建设”战略的不断推进,煤焦主导产业
继续发挥较为强劲的优势。今年,县委、县政府又着力实施“五大赶超”战略,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项目深入推进,仅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煤焦工业及循环经济项目达到29个,非煤非电产业项目6个(涉及中小企业的项目3个)。2011年,我县山西通洲集团10万吨甲醇项目、沁新环保建材公司3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项目、沁新环保建材公司1.2亿块粉煤灰砖生产项目、沁源县明鑫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扩建项目、沁新集团长沁公司新升煤矿120万吨技改项目、沁源县晟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8.5万吨民用型煤生产项目、山西太岳煤矿150万吨新建项目相继竣工,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是历史以来工业项目投资力度最大的时期。对县域经济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今年,我县共确定中小企业重点项目50个,项目总投资1538895 万元。已上报市局的项目31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25个。未报市局的建设项目有19个。
建筑建材及三产服务业也在金融危机以来呈现较好恢复,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和地方宏观调控及项目带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重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煤炭行业。1-3月份,我县煤炭行业完成原煤产量175万吨,比同期增长9.38%。其中主焦煤135万吨、动力煤40万吨,一季度产值、收入分别达到279138万元、278854
万元,同比增长9.38%、9.35 %,产量和效益比去年同期均有明显增长。原因之一,是煤矿企业复工复产早,企业有效生产时间比往年较长,原因之二,是由于太岳煤矿、晋阳煤矿等企业随着工程的加紧实施,企业已具备试产条件,项目建设中所产生的工程煤也拥有一定份额。价格方面,存在下滑趋势。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1-3月份出现回落:一季度主焦煤平均价格为997元/吨,动力煤平均价格为800元/吨,其中主焦煤价格仅一季度以来下跌50-60元,动力煤价格也因民用燃煤销售进入淡季、火电用煤方面的库存短期内较为充足,因而也出现自然性下跌,平均每吨下跌50元左右。比去年下跌150元左右。单位生产成本变化情况是:吨煤生产成本也随之发生变化:吨煤生产成本由去年的530元/吨降到现在的520元/吨。据分析,其主要因素是受产业科技的拉动,企业机械化水平、成本控制水平持续提高,劳动力与产品产量的比率逐渐拉大。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煤炭外运和销售成本高,因而我县煤炭价格在市场上也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2、焦炭行业。今年1-3月份,我县完成焦炭产量45万吨。比去年同期高出3 万吨,因为通洲公司10万吨甲醇项目投产,4号焦炉投入运行,增加了产能。成本方面,吨焦生产成本由去年的1800元/吨降到现在的1790元,稍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尽管通过焦炉煤气发电利用余热和部分化
产,但焦炭成本过高,基本属微利或亏本。至去年以来,4个企业均为限产状态,市场销售不好,价格低,产品积压多。
3、铝土矿行业:今年一季度,我县铝钒土生产较少。一是因为去年以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紧张,加之多数企业证件不全,对企业生产影响较大。因而也就出现企业生产与去年持平甚至下滑。二是由于我县铝土矿多属露天开采,越冬时间较长,对开采及运输带来不便。1-3月份本身属于开采淡季。三是原有的9个铝土生产企业在一季度进行了第二轮资源整合,因而一度没有正式生产。价格方面,一季度以来并没有出现较大波动,保持在200元/吨左右。成本方面,铝钒土生产成本基本与去年持平,约为165元/吨。目前整合后的7个生产企业已办理有关证照,正在准备组织生产。
4、建材产业。一季度完成产值和营业收入750 万元,同比增长73.21%,出现超过预期的明显回暖迹象。据统计,全县现有9个新型墙体砖生产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可达到 10亿块,一季度实际生产销售2500万块,同样由于气候的因素,1-2月份建材企业正处于生产和销售的淡季。由于今年我县进行旧城改造和大型重点项目建设,新型墙体砖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拥有宝贵的市场机遇,二季度的生产将有较大突破。
2、第三产业:一季度完成产值18293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8273 万元,同比增长73.21%,占到总产值、总收入的5.09%,同样也呈现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从我县城镇化建设及社会性事业发展的形势来看,上述行业将在“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三、小微企业运行情况
据统计,我县规模以下的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总数有2930 个,一季度实现产值38393万元,完成营业收入38373万元,增加值 13438万元,实交税金850 万元,分别占到全县民营经济总量的10%左右。就目前来看,小微企业在建筑建材、商饮服务业方面比较活跃,企业的竞争意识日益增强,表现在品牌建设上、经营水准上,都有一些较好的先例。比如灵空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九龙环保建材有限公司、高山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等。但是,由于我县交通、地理位置的特殊局限,人流量的潜在空间狭小,小微企业的发展规模暂时难以突破现有水平,因而不少企业仍然主要依赖于煤焦工业主体经济的直接带动。一旦煤焦市场出现疲软,使企业由于控制成本而压减建设工程,必然对小微企业的市场空间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小微企业存在的困难仍然比较突出,一是普遍性在存在“融资难”问题,一些项目单位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或不良信用记录,很难争取到必要的建设资金,因此还需要我们在融资渠道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融资创新的有关举措,尽可能使企业与金融部门或民间融资机构搞好对接,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融资机制。二是企业人员
管理素质不高,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意识不强,“小富即安”的思想还普遍存在。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最终还需要扩大开放、引入竞争得到真正解决。三是发展空间小。在当前科技水平较低、开放水平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产品外运成本与其他交通方便的地区存在着不可比因素,因而短期内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这方面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度招商引资、从根本上扭转交通滞后局面等措施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民营企业用地情况及民营煤矿整合前后的变化 我县民营企业项目现有用地约3639.4亩,现有项目总需求面积达4147.4亩。目前仍有643亩企业用地需要解决。
我县煤矿在第一轮关井压产之后,经过进一步全面整合,形成了以8个主体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煤焦产业基地,矿井数量由整合前的62座压减至31座(其中民营煤矿29座),矿井生产能力由整合前的1701万吨增加至整合后的2760万吨,净增1059万吨。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规模优势得到凸显,经济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整合前,我县煤炭产量始终在300-400万吨之间徘徊,整合之后,我县煤炭年产量已达780万吨,2012年将可能突破1000万吨。
五、我县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主要有:
1、积极扶持中小企业项目建设,县政府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由过去的10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250万元,2012年预算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增长。
2、着力在项目集群上加速赶超,突出强化煤焦电循环项目集群、非煤非电产业项目集群、招商引资项目集群。
3、大力实施鼓励农民进城创办小微企业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县政府专门成立领导组,由各县直单位分别出台本单位鼓励农民进城创办小微企业扶持办法,实施办法即将出台予以实施。
4、着力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下乡驻村帮扶活动,要求每个单位至少扶持一个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办法,先期确定“一村一品”专业村60个。
5、着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加速赶超,一是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强做大“一县一业”,二是续建四大农业园区,三是新建三大现代仓储物流园区,四是打造20个精品庄园。具体措施是:以目标责任制为统领,县四套班子成员、各县直单位实行重点项目观摩检查制、项目手续限时办结制、项目服务环境问责追究制、三分之一工作制、干部下乡住村制、督查通报警示制的工作制度,启动标杆项目、标杆园区、标杆企业、标杆单位选树活动,执行绩效考核机制等。六、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1、确定了以“12345”工程为主要内容的2012工作计划,分别从建设集约、高效的服务体系、推进转型发展的两个战略(园区战略和人才战略)、构建三大服务板块、刷新四项经济指标、创新党务政务五项建设等五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计划目标。
2、于二月下旬对全县重点项目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调研,初步形成了前半年的扶持和服务计划。按照计划要求,已对项目进行入库,入省库46个,市库84个。
目前已积极启动了2012年“中小企业项目库”的前期筹备工作。
3、积极实施直属企业国新能源煤炭运销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从2月份以来,我中心经过请示县人民政府,聘请了圣寿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帮助,对国新能源煤炭运销公司实施了股份制改组。经过采取对外招商引资、资产评估、股权转让等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县国新能源煤炭运销公司即将完成改制的所有程序,现已引进深圳市深圳市天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5亿元,用于企业增扩资本金、重新申办铁路发运资格及后续投资建设。4、3月份以来,我中心根据县委、系统党委部署,积极开展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启动了第二阶段查摆问题的
相关工作。
七、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所需提供的建议
1、建议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市级对县级政府的考核范围,确保资金规模。
2、建议在民营经济统计工作中,进一步注重统计人员的素质提升,及时进行指导,组织定期培训。同时,希望尽可能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使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减少水份,为分析指导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针对企业的人才服务工作,建议市局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从我县来看,企业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十分重视,如有评审方面的延误,对参评人员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利,也容易给我们带来工作上的被动。望市局每年及时组织评审委员会开展中级职务的评审。
八、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融资情况及困难、问题和建议
全县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融资情况是:2012年,全县各类重点项目融资缺口约为15亿元,其中,属于小微企业的项目融资需求达1 亿元。经与县各金融部门了解,全县可融资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煤焦企业的项目需要,去年有融资缺口的工
业企业已基本确定融资意向。未达成融资意向的企业,均属小微企业,现有标准多数不符合金融部门准入条件的状况。
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企业自身不良信用记录不利于申请贷款。二是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部分小微企业由于成本核算方面的局限,暂时难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有的甚至只是原始的流水帐,没有专业的会计人员,因而不具备合理的信贷条件。三是政策性扶持资金要求条件也越来越严格,对上述小微企业客观上同样处于排斥状态。四是民间融资能力还较为薄弱,等等。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主要有,一是省市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措施,鼓励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财会服务,二是注重小微企业自身条件,尽可能开辟一些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融资,特别是在信贷担保扶持方面、体制改革方面给予必要帮助;三是适时开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服务平台,以解决部分企业投产前的融资需要。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201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年初以来,以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首季实现良好开局。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呈现出诸多亮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高速发展,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库存效果进一步显现。
亮点一:GDP同比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同期和上年末加快6.1和4.4个百分点,增速是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00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增长9.6%。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0.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6.6%,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2.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1和5.7个百分点。
亮点二:工业增速创近6年来新高 一季度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31.6%,增加值2.1亿元,增长21.1%,是2012年以来最好水平,占全口径工业比重为42.9%。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实现产值5012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75550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66.7%和31%,轻工业发展形势好于重工业。从行业来看,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三个行业,产值分别比同期增长21.3倍、1.9倍和37.5%。从产品产量上看,冷冻饮品4308吨,同比增长183.8%;塑料制品148吨,增长27.6%;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467吨,增长233.4%。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529万元,集体企业实现产值3536万元,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75497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69.9%、33.3%和29.3%,国有企业增长最快。从骨干企业来看,润滑油分公司和三聚能源分别实现产值1.9亿元和2.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1.7%,拉动规模工业快速发展。
亮点三: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季度实现建筑业产值6574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1868万元。增加值1775万元,增长47.4%,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从产值构成来看,建筑工程产值374万元,同比增长146.1%;安装工程产值6200万元,增长17.9%。从开工企业数量来看,19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中开工的有5户,比上年增加2户,分别为派博建筑和一正建筑公司。从签订的合同额来看,共签订合同额19121万元,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0178万元,本年新签合同额8943万元,促进了建筑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从企业经济类型看,2户非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693万元,3户国有企业完成产值4881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5.8%和74.2%,国有企业仍是我区建筑业市场的主体。
亮点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81万元,同比增长92.3%,比上年末加快51.3个百分点,是12个月以来最好水平。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工程投资 万元,安装工程投资 万元,其他费用 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 %、%和 %。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54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05万元,同比增长2.5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22万元,增长3.2%。三次产业分别占全部投资的8.9%、53.2%和37.9%,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从投资个数来看,全区共开复工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实现投资4117万元,续建项目4个,实现投资8864万元。
亮点五:农业经济保持稳定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2万元,同比增长5.4%;实现增加值3484万元,增长6.1%。从内部结构来看,实现农业增加值839万元、牧业增加值2507万元、渔业增加值5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5万元,分别占总量的24.1%、72%、1.5%和2.4%,畜牧业占比最高。从设施农业来看,全区依托棚室种植蔬菜、食用菌类
公顷、产量 吨,分别比同期增长 %和 %;瓜果类种植面积 公顷、产量 吨,与同期基本持平。从牲畜存栏看,牛存栏 头,生猪存栏 头,家禽存栏 万只,牲畜存栏量比同期略有增加,为我区农林牧渔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后续动力。
亮点六:去库存效果初步显现
房地产销售形势回暖,商品房销售174套,销售面积18166平方米,同比增长163.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294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14872平方米。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642万元,同比增长68%,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年的-0.2%调整为9.5%,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是我区一季度发展最快的行业。
亮点七: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有提高:2017年实现GDP111.6亿元,同比增长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亿元,总量在五区四县中列首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最高水平。所占比重在各县区和高新区中最高。二是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有提高:2017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产业投资14.9亿元,占总投资的49.5%,比5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三个一”项目顺利完成考核目标。三是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有提高:2017年实现工业投资14.2亿元,是2016年的1218倍,占总投资的47.1%,比2016年提高41.6个百分点,比5年前提高26.3个百分点。四是民营投资占比有提高。四是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开工率及生产能力从一季度的80%,到12月开工率达到92%,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全年综合能源消耗量70467吨标准煤,上年72514吨,同比下降2.8%,其中,企业用电量427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3%;原煤消费量10.5万吨,下降4.5%;燃油(汽油、柴油、煤油)消费量共计770吨,比上年增加76吨。
亮点八:消费品市场发展稳健
一季度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5.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增速在五区中处于领先位置。从行业看,零售业主导消费品市场。实现商品零售额19.1亿元,占总额的75.7%,同比增长6.8%,拉动总量增长5个百分点。从地域看,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6.4%,占全区总额的71.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增长2.9%,增幅比城镇低3.5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中服装、鞋帽、针织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9.4%,化妆品类增长59.1%,通讯器材类增长85.5%,这三类商品增幅较高,体现了居民基本生活类消费较为活跃,对我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整体走势,增速逐季递增,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81.6亿元,同比增长6.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个、1个和0.8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速在五区中均居第1位。零售业市场发展最快。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5亿元,同比增长2.1%;零售业47.7亿元,增长9.9%,占总量的比重达到58.6%,增速比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住宿业和餐饮业1.4亿元,增长4.5%。龙头企业支撑作用突出。中石油黑龙江大庆销售分公司实现零售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限上零售额的68.1%。昌升国际实现零售额4.1亿元,增长37.3%,占11.3%。2户企业对限上零售额增长正向拉动3.2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0元,同比增长6.1%,消费者注重提升生活品质和品位,消费内容由购买商品为主向购买更多服务转变。全区限上企业销售商品中,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3.8%,通讯器材增长42.6%,金银珠宝销售额33.6%,而粮油食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7.6%,消费性支出由食品等刚性支出向穿戴等享受型支出转变,尊荣公司年销售轿车430台,销售收入144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3台和9184万元,2017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20.3%和13.7%。
按限上限下看: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2%;限额以下零售额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0.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1亿元,乡村消费口零售额11.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6%和7.2%,城镇市场好于乡村市场。按消费类型看:住宿餐饮收入3.8亿元,批发零售收入37.2亿元,分别占全部零售额的9.3%和90.7%,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主要靠批发零售业的拉动。在统计的限上企业27类消费品中基础型消费的吃穿类商品零售额占比略有下降,享受型消费的汽车、金银珠宝类商品占比有所提升。
经济发展亮点较多,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总的来看,上半年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困难、市场预期不稳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半年是全区经济目标任务完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中心工作,及时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问题一:规上服务业发展慢
GDP核算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直接挂钩,我区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不多,年末现存12户(高新区20户、萨尔图18户、让胡路14户)。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仅石化工程公司和神舟物流2户,营业收入高达5.3亿元,占总收入的79.2%,其余10户亿元以下企业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0.8%,总体呈现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不多的发展态势。
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均衡
规模以上服务业8大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行业共16户企业,营业收入为15.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数和营业收入的24.6%和75.6%。其他6个行业49户企业对营业收入影响较小,行业间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问题二:财税形势发展严峻
受“营改增”减税效应、减免税力度不断加大等影响,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亿元,下降18.3%。从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6亿元,下降19.1%;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2.2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2亿元,分别占税收收入的36%和19.9%,是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反映出全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亿元,同比下降10.2%,节支1.3亿元。从支出项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亿元,同比下降2%。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户保障支出等5项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为6.8亿元,占总支出的56.9%,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在财政形势趋紧的形势下民生保障力度不减。
问题三:部分规模工业开工不足
部分企业订单较少,导致开工不足,影响经济效益下滑。华西尔木业、达华灌溉全年没生产,鸿固建材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将退出规模管理平台,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100%、95.5%和42.7%。全年营业收入刚过2000万元的宇通润滑油、中泰科技等7户企业随时可能转为规下,并将成为2018年国家执法检查工作监测的重点对象。
社会销售品零售额有待增长
1-2月,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亿元,同比降低19.1%,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21.6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2亿元,同比降低2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30亿元,同比增长20.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0.30亿元,同比降低25.4%;商品零售1.13亿元,同比降低17.2%。分行业来看,批发业零售额1.13亿元,同比降低15.6%;零售业零售额为1.13亿元,同比降低15.6%。
(四)财政收支有待平衡,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调整
1-2月全县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为1.98亿元,同比降低1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降低29.6%。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0.70亿元,降低45.8%;非税收入0.43亿元,降低39.0%。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6.26亿元,同比降低33.8%。其中,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合计为5.09亿元,同比降低36.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0.35亿元,同比降低20.4%;公共安全支出为0.15亿元,同比增长34.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为2.97亿元,同比降低14.7%。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转型发展抓好“四重奏”,突出石化关联产业抓提升,商贸物流产业抓拓展,城市型农业抓整合,全力以赴推进龙凤经济济稳中向好、好中求快。
(一)大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依托地源优势,在“油头化尾”上下功夫,探索地企联合机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强做大石化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龙凤工业品牌,引领带动全区经济振兴发展。二是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关联性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切实增强龙凤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与分析。敏锐研判工业发展中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开展对辖区工业企业尤其是规上与临规企业的专题调研与跟踪调查,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态势,破解企业运行难题,引导企业转优转精,确保规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临规企业快速成长,力争更多的企业在2018年上规模。
(二)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精准招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谋划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走出去,认真落实好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与服务,力争签约、落地、开工一批对区域经济拉动力强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项目入库。加大对未入库重大项目的摸排力度,查找未入库原因。对于未开工项目,主动了解原因,解决症结,已开工项目积极完善相关手续,尽力做到应统尽统。三是积极去库存。继续推进各种购房优惠政策,刺激住房刚性需求,引导房地产企业优化房型结构,不断提高房屋开发质量和水平,推进房地产开发良性循环。
(三)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加强地域品牌宣传力度,抓好城市型农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创意文化产业园、铁东坑烤一条街街项目。二是鼓励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社,加强科技下乡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经济聚集发展能力。三是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棚室建设提档升级,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
一是引导传统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思维,量身打造新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仅要努力把龙凤的购买力留在市内,更要争取把域外的购买力吸引进来,不断打开促进消费增长的新通道。二是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生态观光、温泉养生、特色坑烤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品牌,扩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带动龙凤消费品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三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新的商品消费,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为契机,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消费。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抚松县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结合本县工业发展特色优势,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绿色行业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转型创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17年,抚松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3%,是经济发展的支柱。通过目前发展情况看,抚松县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因此,企业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的步伐,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一方面要鼓励帮助木材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两大行业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倾力新品开发,研发更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坚持以销定产、效益优先的原则,增产适销品种。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要加大力度扶持培育矿泉水制造和山珍绿色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工业增长的生力军,从而带动工业整体快速发展。
(二)抓好项目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实力。目前,抚松县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谋划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争取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抚松。另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力促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确保5000万元及以上等大项目及时竣工投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发展外贸经济,增强进出口贡献力。抚松县要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的扶持力度,对重点外向型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培育一批上规模出口企业和一批本地出口品牌龙头企业。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帮扶企业找准市场切入点,全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创新上下功夫,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增强自营出口能力,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加强“准四上”企业摸排力度,培育经济增长点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准四上”企业清查摸底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四上”企业名录库,扩大经济总量,培育经济增长点。
(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及时将“僵尸”企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剔除出“四上”企业名录库;“立”是要大力培育新动能,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降”是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工业、建筑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积极努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轻装上阵”“精装上阵”。政府部门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稳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经济“助推器”作用
服务业作为船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发掘和培育服务业企业,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强化政策扶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业市场化、均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注重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发展“互联网+农业” 现代化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吸引农产品深加工型龙头企业进驻,发展生态型、科技创新型的现代农业;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加工、品质农家乐、特色农业采摘、花卉观光和特色农家客栈等业务。
(二)推进工业高端化发展。一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二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等薄弱环节的扶持,引进更多高技术人才进入企业。
(三)因地制宜,补足服务业短板。一是根据四平市的民族、地域和气候特色,打造东北特色旅游业,如萨满文化风情小镇,冰雪旅游节等。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东北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山产品和地方食品。三是大力推动东北菜和朝鲜民族特色菜等特色餐饮业发展,带动旅游业下游产业发展;四是依托四平市地理优势,积极引导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四)切实改善社会民生,激发居民消费潜能。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二是积极扩大就业,加强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强化创业指导,增强转岗就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为主,重点是建筑、家政、餐饮、酒店、保健等行业的职业技能。提升就业人员素质,缓解就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