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汇报

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汇报



第一篇: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汇报

冷水江经济开发区

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汇报

探索出一条具有冷水江特色“将矿山建立在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全面实现“一转三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确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现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冷水江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顾问:刘小龙市委书记

何志光市委副书记、市长

组长:李彦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罗中秋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李振兴市政府副市长

石幸福经济开发区主任

成员:王升永市纪委副书记

蔡俊峰市委办纪检组组长

李叙唐市政府办副主任

杨象春市政府办副主任、市政府办事服务中心主任

陈跃辉市公安局局长

谢武宁市财政局局长

李百放市规划局局长

邓庆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吴爱民市发改局局长

黄隆华市环保局局长

苏松华市经信局局长

欧志红市商务局局长

陈晚珍市国税局局长

张益平市地税局局长

张小龙市工商局局长

谢利国市招商局局长

颜松柏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李海凌沙塘湾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罗中秋兼任,石幸福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内设7个工作小组。

(一)、规划工作小组

组长:李百放

成员:阳家兴、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0月15日前拿出循环经济产业园整体规划

和第一期详规。

(二)、土地报批小组

组长:邓庆华

成员:曾萌、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2月底前批回第一期300亩用地指标。

(三)、项目立项小组

组长:吴爱民

成员:曾锋、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0月20日前完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可研报告与立项审批。

(四)、环评报批小组

组长:黄隆华

成员:徐星星、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1月10日完成项目环评及审批。

(五)、征地拆迁小组

组长:颜松柏

成员:李海凌、阳家兴、曾萌

工作职责:2012年1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六)、场平工程小组

组长:陈远贵

成员:易瑟琴、康卫中

工作职责:10月份启动入园公路建设,2012年2底前完

成场平。

(七)、国家、省扶持政策争取小组

组长:吴爱民

成员:苏松华、欧志红

工作职责:争取国家、省里对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政策扶持。

二、项目入园条件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以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的分拣、深加工、仓储物流及其生产经营配套、商品交易、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为核心的产业园区。

(二)、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税收每年达到20万元/亩。

三、项目选址及投资规模

(一)、项目选址

循环经济产业园选址于冷水江经济开发区,远期规划用地1000亩,近期规划用地500亩,第一期建设用地300亩。

(二)、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一期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废钢铁加工破碎处理中心,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和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建设期为2年。

四、优惠政策

(一)、土地政策

鉴于我市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政府包干地价(华新水泥10万元/亩,耀华冷耐10万元/亩)不低于10万元/亩(不含五通一平)及本项目用地的70%是工业用地,30%是综合用地(如仓储物流和员工生活用地)。建议由经济开发区按政府包干地价10万元/亩(含五通一平)为项目一期提供建设用地300亩。

(二)、财政税费政策

1.入园企业从投产之日起,3年内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中市本级所得部分,由市财政全部奖励给企业用于发展生产。

2.入园企业所有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和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市本级行政事业性规费全免,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服务性收费按30%收取。

(三)、服务政策

1.入园企业手续办理实行全程代办,做到“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属市本级审批权限范围的手续,各有关职能部门从收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申报资料之后半个工作日之内办结。

2.入园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市直职能部门进驻企业检查,在严格执行《湖南省规范涉企检查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必须经分管优化环境的市领导批准和报市优化办备案与经济开发区备查后,方可进驻企业。

3.入园企业在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外部矛盾,由经济开发区及时处理到位;涉企“三强”行为,由市优化办和公安机关负责处理到位。

4.为避免同业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该项目入园后,整合市内资源,使之成为冷水江市境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初深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的唯一经营主体。

五、几点请求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第一期建设用地300亩,按18万元/亩的报批价格来计算,经开区需要垫资2400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经开区需垫资2000万元,为此请求市委政府予以资金扶持。

(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后大量的货物要通过金富源铁路专用线运输,请求市委市政府协调金富源碱业给予全力支持。

第二篇: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汇报

冷水江经济开发区

关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的汇报

探索出一条具有冷水江特色“将矿山建立在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全面实现“一转三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确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现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冷水江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顾 问:刘小龙 市委书记

何志光 市委副书记、市长

组 长:李彦文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罗中秋 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李振兴 市政府副市长 石幸福 经济开发区主任

成 员:王升永 市纪委副书记

蔡俊峰 市委办纪检组组长

李叙唐 市政府办副主任 杨象春 市政府办副主任、市政府办事服务中心主任 陈跃辉 市公安局局长 谢武宁 市财政局局长 李百放 市规划局局长

邓庆华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吴爱民 市发改局局长

黄隆华 市环保局局长

苏松华 市经信局局长

欧志红 市商务局局长 陈晚珍 市国税局局长

张益平市地税局局长

张小龙 市工商局局长

谢利国 市招商局局长

颜松柏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李海凌 沙塘湾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罗中秋兼任,石幸福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内设7个工作小组。

(一)、规划工作小组 组 长:李百放

成 员:阳家兴、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0月15日前拿出循环经济产业园整体规划 和第一期详规。

(二)、土地报批小组 组 长:邓庆华

成 员:曾萌、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2月底前批回第一期300亩用地指标。

(三)、项目立项小组 组 长:吴爱民

成 员:曾锋、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0月20日前完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可研报告与立项审批。

(四)、环评报批小组 组 长:黄隆华

成 员:徐星星、百加壹公司1人 工作职责:11月10日完成项目环评及审批。

(五)、征地拆迁小组 组 长:颜松柏

成 员:李海凌、阳家兴、曾萌

工作职责:2012年1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六)、场平工程小组 组 长:陈远贵

成 员:易瑟琴、康卫中

工作职责:10月份启动入园公路建设,2012年2底前完 成场平。

(七)、国家、省扶持政策争取小组 组 长:吴爱民

成 员:苏松华、欧志红

工作职责:争取国家、省里对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政策扶持。

二、项目入园条件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以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的分拣、深加工、仓储物流及其生产经营配套、商品交易、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为核心的产业园区。

(二)、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税收每年达到20万元/亩。

三、项目选址及投资规模

(一)、项目选址

循环经济产业园选址于冷水江经济开发区,远期规划用地1000亩,近期规划用地500亩,第一期建设用地300亩。

(二)、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一期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废钢铁加工破碎处理中心,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和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建设期为2年。

四、优惠政策

(一)、土地政策 鉴于我市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政府包干地价(华新水泥10万元/亩,耀华冷耐10万元/亩)不低于10万元/亩(不含五通一平)及本项目用地的70%是工业用地,30%是综合用地(如仓储物流和员工生活用地)。建议由经济开发区按政府包干地价10万元/亩(含五通一平)为项目一期提供建设用地300亩。

(二)、财政税费政策

1.入园企业从投产之日起,3年内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中市本级所得部分,由市财政全部奖励给企业用于发展生产。

2.入园企业所有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和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市本级行政事业性规费全免,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服务性收费按30%收取。

(三)、服务政策

1.入园企业手续办理实行全程代办,做到“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属市本级审批权限范围的手续,各有关职能部门从收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申报资料之后半个工作日之内办结。

2.入园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市直职能部门进驻企业检查,在严格执行《湖南省规范涉企检查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必须经分管优化环境的市领导批准和报市优化办备案与经济开发区备查后,方可进驻企业。3.入园企业在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外部矛盾,由经济开发区及时处理到位;涉企“三强”行为,由市优化办和公安机关负责处理到位。

4.为避免同业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该项目入园后,整合市内资源,使之成为冷水江市境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初深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的唯一经营主体。

五、几点请求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第一期建设用地300亩,按18万元/亩的报批价格来计算,经开区需要垫资2400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经开区需垫资2000万元,为此请求市委政府予以资金扶持。

(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后大量的货物要通过金富源铁路专用线运输,请求市委市政府协调金富源碱业给予全力支持。

第三篇: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为例,?述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背景和特点,同时对推动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杭州临江;规划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

一、循环经济与静脉产业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循环经济理念以4R体系为特征,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强调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进而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从原料的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另一种则是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资源化或最终废弃处置的过程。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的概念,前者被称为动脉产业,后者被称为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产业园也称为静脉产业园,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个方面对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了规范。目前,我国中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许多城市均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或静脉产业园区。

二、杭州规划建设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的背景

1.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十二五”时期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先后组织开展了静脉类生态工业园示范、城市矿产基地示范、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等相关试点建设工作。同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各类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意见。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已经成为共识,并作为新的环境理念和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静脉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将成为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在建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静脉产业园区)达到27家,增长趋势明显。

浙江省是典型的“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2.提升垃圾处置能力的现实需要

根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数据,杭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经历了十年高增长。2006年―2015年,杭州市区(包括萧山、余杭)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高达9.01%。2015年市区收集处置生活垃圾量达341万吨,日均9343吨,其中最高日已达11305吨。

但是,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现有滨江、乔司、仓前、萧山、外六工段和天子岭等6座垃圾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仅为6321吨/日,但日处理量已超过7692吨/日。总体处置能力严重倒挂,面临着城市运营安全及环境风险问题。

按照杭州市“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统筹思想,从大杭州的角度统筹规划垃圾、污泥等处置问题,建设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并纳入杭州环境卫生设施体系,配套建设40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和4000吨/日的污泥处理项目后,可以有效保障“城市出口”运营安全,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3.保障污泥等固废高效安全处置的需要

杭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抓好污泥、生活垃圾、飞灰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工作。目前,杭州市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置对填埋、土地利用及建材利用有较大依赖,杭州城区54.7%的污泥难以达到彻底的处置。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包含400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于2015年开工建设,预计到2017年底基本完工投入运行,采用先进的“深度脱水+焚烧发电+烟气处理”工艺路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环保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固废资源化终端处置设施,将有效破解杭州市污泥处置难题,妥善解决污泥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规划特点

1.产业园选址科学合理,具有区位优势

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位于杭州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区外十五工段,规划选址于临江污水处理厂周边地块,总规划用地约4400亩。园区已建在建用地约1000亩,近期(2017-2020年)规划用地约800亩,远期(2020-2030年)规划用地约2600亩。

产业园选址远离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点,距离大江东核心区13公里,北侧为钱塘江,南接绍兴滨海化工园区,距离西侧最近居民点距离为7公里,对周边居民影响微小。同时,产业园与周边基础设施交通联系便捷,交通区位良好。

2.产业园基础扎实,便于循环协同处置

园区以现有的临江污水处理厂和在建的400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为核心,原先已有污泥干化项目和飞灰处置项目,已初步形成循环产业园雏形,基础条件良好。产业园近期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飞灰处理、危废处理等环境项目和科研办公中心等配套设施,远期规划建设废旧物资处理、建筑垃圾处理、汽车拆解等项目,可以真正实现废弃物协同处置、资源综合利用。

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将以循环经济产业为功能主体,以突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特色,致力于打造综合型、生态型、开放型的国家级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处理萧山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污染物,还将辐射杭州市域,一揽子解决杭州市污泥、垃圾、飞灰、危废等协同处置问题。

2016年9月,依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规划的批复》,未来杭州市固废处理将形成“三园、三厂、多点”的总体设施布局,正式明确了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的选址及规划功能定位。目前,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规划方案已进入公示审批环节,2017年即将启动实质性建设。

四、关于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发展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问题越发重视,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展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建设,将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进行废弃物处理处置、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杭州市在今后推动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缺乏统一规划、法律政策不完善、回收网络不健全、技术支撑不力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提高认识,制定科学统一的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使其主动参与资源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全面规划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静脉产业发展规划,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政策保障

总的来说,浙江省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政府要加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明确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从管理体制、税费政策、准入制度、回收体系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建立并完善政策促进体系,政府要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对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3.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快技术开发创新

浙江省应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研发机构,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多元一体化的技术开发创新团队。重点针对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对特定类型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技术等开展研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为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2]《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2006年.[3]《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概念规划》,杭州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7年3月.[4]《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静脉产业发展研究》,王帆、朱逢佳,《经济论坛》2011年第1期.[5]《静脉产业开创循环经济“新天地”》,贾学敏、李军平,《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5期.[6]《加快发展静脉产业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牛桂敏,《天津经济》2006年第6期.[7]《循环经济条件下的静脉产业发展探索》,聂永有,《南方经济》2005年第12期.[8]《循环经济产业园可持续发展建设研究》,王雁晖,《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年第6期.[9]《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分析》,张文伟、戴陈玉,《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第8期.[10]《静脉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邱才娣,《绿色科技》2012年第1期.[11]《静脉产?I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研究》,王军、岳思羽、乔琦,《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12]《静脉产业园区及其规划策略浅析》,李辰琦、崔昊夫、陈嗣明,《工业建筑》,2011年第2期.[13]《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初探》,吴长年、魏婷,《生态经济》2005年第11期.[1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牛桂敏,《环境保护》2005年第7期.[15]《静脉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耿飞燕,《经济前沿》2004年第9期.

第四篇:科力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汇报

宜昌年产3亿株现代化种苗工厂项目建设情

况汇报

按照国务院三峡办关于加快推进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有关指示,落实在三峡库区开展苗木基地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三峡库区和我市农林产业发展现状,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种苗工厂”,项目建设至今,为了更好的推进项目设施工程实施进度,深化集约运营和精细化管理,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及公司管理层通报在建项目最新进展情况,现对本五月至七月中旬项目建设有关情况进行通报,汇总如下:

一、项目概况:

截止至今日,项目重点完成了种苗工厂LED人工光培养车间和综合办公楼的基础动土动工修建。其中,综合办公楼由三峡广博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进行施工设计编制,由秭归沙镇溪建筑公司担任施工方,由宜都华宇建筑监理公司担任施工监理方,工程于本5月26日动工,当前已完成基础工程施工验收,正在积极完善并开展其他项目。另外,种苗工厂完成了第一平台20000㎡大型高档玻璃温室的图纸设计,签订了相关制作安装合同并已开始实施。

二、项目最新进展

本项目本着边建设边投产的方式进行,开展至今,项目办人员从原来的不足20人发展至今50余人,在人员不断到位的同时,完成了配电房、水泵房的施工及10KV、1000KVA配电工程、变频控制供水工程安装。在400㎡的临时种苗发芽室辅助车间建成后,安装了制冷装置、发芽车、大型滚动式播种生产线等生产设施。并购置了进口草炭、东北草炭、珍珠岩、各规格穴盘等生产材料。为高山基地播种催芽各类种苗400余万株,生产茶叶扦插苗160余万株,完成了阶段性生产目标。

本项目沿用了业主单位原有的37项专利技术和成果,并且在建设安装过程中持续开展技术研发。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有:a)自走式水车的设计制作技术研究及应用,b)育苗用基质处理生产线技术研究及应用,c)LED育苗用植物生长灯的研究及应用,d)扦插、嫁接生产线设计制作及应用,e)红叶南天竹的组织培养技术等。以上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将为种苗工厂各类农业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工程化推广”奠定市场竞争基础。

三、项目进度目标

本项目由国务院三峡办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和业主自筹资金两部分组成,现资金已陆续到位,并全部规范投入项目建设中,经统计,本季度完成项目投资2450余万元,截止7月中旬,项目总投资5960余万元。项目其他工程及设施陆续在建并完善中,当前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将全部建成投产。

以上是截止今日的项目进展情况,希望上级管理部门积极协调我市库区各部门大力支持本项目的建设,为库区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屏障建设服务。

第五篇: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实现我市“1331”工程的重要支撑,对促进老河口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壮大支柱产业规模,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基地,我市循环经济主要企业都聚集于此。为此,我们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开展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整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控制面积1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总投资23亿元,有效提供工业用地15000亩。规划区范围西起梨花大道,东至外环路,北起经济开发区交界,南止汉十高速公路。

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将重点发展汽车拆解、废旧电子回收、废钢再利用、废旧轮胎再利用等再生贵金属、再生纤维等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 以及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再制造、轮胎翻新等再制造产业。横向延伸发展资源利用及节能环保领域的装备、材料、药剂及产品制造等产业,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发电机组设备生产新能源产业。配套发展物流、金融、环保、科研、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

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以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为龙头,截至目前已有楚凯冶金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占地140亩的“年处理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项目”;襄阳楚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占地100亩的“年处理20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利用项目”;湖北业茂再生资料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占地150亩的“年回收30万吨废钢再利用及500万台(套)汽车轮毂制造项目”;湖北铭航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占地100亩的“水地热能源利用项目”等10家企业12个项目入驻发展,经营形势喜人。2012年,循环经济产业园被湖北省商务厅认定为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园区项目建设将得到国家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扶持。

二、问题及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社会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符合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十八大报告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取得较大发展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一个地方能否跨越式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抢抓机遇、构建起既能促进经济短期快速发展,又能保持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产业结构。

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地方发展的时间不长,它的资源、环境约束甚至投资规模要求都不十分强,对老河口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水、电较为丰富,而且公铁水空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比发展传统经济产业有更明显的优势。新一届市委把循环经济产业列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但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有几个重要认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思考 一是整个产业现有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单纯是一、二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必须要有一批同业共同发展。当然,在起步的初期,必须要有几个支柱式的企业起带动、示范作用,但后续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企业的跟进。在这方面,老河口已经有了几个重点骨干企业,如老河口的湖北楚凯冶金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再利用、襄阳楚德200万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利用项目、湖北业茂30万吨废钢再利用及500万台(套)汽车轮毂制造项目、湖北铭航水地热能源利用项目。但企业数量还比较少,生产环节比较单一,生产规模还不大,还没有能够何使企业集群起来发展,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格局,使其上下游生产企业成为完整的生产链条。

在发展企业集群方面,谷城的作法很值得学习。他们以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为龙头,网罗铭鸿、盛旺等企业,推动铅资源循环利用。目前,金洋公司每年“吃”进5500万只废旧蓄电池,“吐”出25万吨铅合金,相当于节约250万吨原生铅矿。他们以金洋公司、美亚达公司为龙头,网罗县外2家企业,推动铝资源循环利用。他们以湖北三环车桥、三环锻造公司为龙头,网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多家,推动钢铁资源循环利用。正是由于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展,使相关产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上了台阶。谷城2012年,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产值3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既然市委把发展循环经济做为我们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我们就应当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来规划,努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物资供应、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体系的尽快形成。在河谷组群中,工作目标也就更为明确,引进相关商家无论是为老河口还是为谷城企业发展服务,我们都应当积极支持,促其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带动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类型太少,覆盖的行业太窄。发展循环经济并不单纯是某些行业的工作,而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大力推广运用的。目前发展循环经济似乎成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等有限的几个工业部门的专利。当然在发展的初期这些是基础性的工作,必须要做好。但循环经济的实质是3R原则,也就是资源较少的投入、产品的重复使用以及物品能够成为新的资源加以利用,只要符合这些原则的生产都是循环经济生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老河口的一些原有基础较好的产业,比如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等等,都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加以改造,或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出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化工、建材行业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无害化处理及重复利用都还在非常低级的阶段,还大有可为的地方,比如葛洲坝(老河口)水泥利用余热发电项目,进行余热发电技术改造,将排放的废气余热回收并转换为电能再用于水泥生产。年发电7000万度,是一个具有利废(充分利用废气余热)、环保(大量减排CO2)、节能(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电耗)三重效果的项目,可有效降低水泥生产的成本、实现产值3000万元。再比如农产品加工业中,老河口劲旺油脂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从以往大米加工后的废物米皮里榨出了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同时,在提炼稻米油的过程中,分离出近10种副产品,传统的稻谷在这里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尽”,原来被当作了猪饲料的废物却从中抠出了“黄金”。现在年销售收入已超过了6亿多元。

项目背景

湖北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全国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在全国建立了5000余家废旧物质回收网点,园区内建有亚洲最大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生产线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废旧家电处理生产线,园区内初步形成了废铅、废钢、废旧电子等处理循环再利用产业,亟待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来整合规范再生资源交易,支撑园区可持续发展,而我市及鄂西北周边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大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废旧物资的回收基本上都是民间个体单位和社会闲散人员回收,分散无序、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加工利用手段落后。通过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发展规范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有利于整合市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便于企业和行业执业人员操作,使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报废汽车、废旧五金、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橡胶等废旧物资迅速增加,再生资源呈现出回收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前景广阔。

项目规模及内容 新征建设用地500亩,建设废钢回收交易市场、废铜回收交易市场、废铅酸电池回收交易市场、废塑料交易市场、废旧轮胎交易市场等五大交易市场。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亿元

合作方式

政府规划引导,招商引资建设。

效益预测

年交易废钢50万吨、废铜15万吨、废铅酸电池30万吨、废旧轮胎40万条,废旧塑料5万吨,交易经营额150亿元以上,交易税3亿元。

年处理30万条废旧轮胎、橡胶粉末再制造项目

项目背景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橡胶类制品原材料消费进口国,初步测算我国年橡胶消耗量为280 万吨,已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位。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的自行车胎年产量为1.5 亿条,胶鞋年产量为13 亿双,均高居世界第一位。轮胎产量也已超过1.3亿条,跃居世界第二位。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汽车、公路、建筑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使汽车轮胎、公路沥青、建筑防水等橡胶类制品的需求量将持续攀升。

市场分析

废旧轮胎的主要成分为橡胶、钢丝、纤维丝,再生利用方法是将废旧轮胎通过各种技术将内部的钢丝、纤维分离出来并将胶块研磨成胶粉。其优势在于可使废轮胎的利用率达到100%,可以循环利用,且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通过回收利用废旧轮胎生产橡胶粉末,是集环保与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环保发展模式。胶粉的用途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各行业,可替代塑料、PVC 等原料;可替代天然胶再加工制造成汽车轮胎;可应用到体育跑道;制作成鞋底材料,作为改性沥青运用到高速公路、飞机跑道以及制作成第三代铁路枕木——橡胶枕木等,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拟建设一个利用废旧轮胎生产超精细胶粉、再生胶、橡胶制品、橡胶粉改性沥青及SBS 改性沥青的生产厂区,达到年处理废旧轮胎30 万条,年产超精细胶粉(中间产品)8000 吨、再生胶3000 吨、橡胶制品2000 吨、橡胶改性沥青50000 吨、SBS 改性沥青50000 吨的建设规模。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4亿元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均可

效益预测 年产值10亿元,利税8000万元。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00046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