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计算课教案
第二周学习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安全要求:学具大小合适,幼儿不互相打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
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5.复习巩固。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结束部分:教师奖评小结,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区别上下远近
活动目标:1、学习用观察、测量的方法区别上下远近,渗透近大远小的透视概念。(重点、难点)
2、发展幼儿观察、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粉笔、水桶、幼儿用书
安全要求:游戏活动时不互相打闹。
活动过程:
一、学习区分上下、远近
1、请幼儿说说讲台上站着谁?(老师)
2、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教师讲桌上有什么?(书、粉笔)讲桌下面有什么?(扫帚、水桶)小朋友桌子上面有什么?桌子下面有什么?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谁的座位离教室门最近(最远)?
4、请幼儿用脚步测量:从座位到教室门口、到窗子的距离,比较远近。
二、练习,翻开《数学》第三页。
1、请幼儿欣赏风景画,说说画上面有什么?山上有什么?山下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说说那些物体离我们远?那些物体离我们近?
3、引导幼儿说说那些小朋友的家离学校近?那些小朋友的家离学校远?
第三周区别前后、左右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以自身为主体区分前后左右的能力。(重、难点)
2、发展其方位知觉。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安全要求:在外面活动时不乱跑。
活动过程:
一、学习区分前后、左右
1、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幼儿说出教师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教师的前面有课桌,后面有黑板。)
2、、提问:坐在你前面(后面)的是谁?让幼儿说出他(她)的名字,在请幼儿说出教室楼前面(后面)有什么?
3、教师请幼儿举起吃饭时拿筷子的手,告诉幼儿这是右手,右手这边叫“右边”,让幼儿说出右边幼儿的名字;在举起吃饭时端碗的手,告诉幼儿这是左手,左手这边叫“左边”,请幼儿说出左边幼儿的名字。
二、复习与巩固
1、幼儿在操场上进行队列训练,说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幼儿名字。
2、每人一个球,练习放在自己的前后、左右。
3、引导幼儿完成《数学》第四页的练习。
认识等号
活动目的:认识等号,了解等号的意义,会读会写等号。(重难点)
安全要求:上课认真听讲,不乱下座位。
活动准备:小鸭、苹果、等号、1-10数字卡片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先在绒板左边出示2个小鸭,问幼儿:是几只小鸭?再在右边出示2只小鸭,问幼儿:是几只小鸭?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小鸭下面贴上数字2.2、引导幼儿思考:两边的小鸭是不是一样多?2是不是一样大?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两边一样多的物品或者数字?
3、教幼儿认识等号及写法。要求等号是两条线一样长。
4、小结:等号两端的东西必须一样多,数字必须一样大,不相等的不能用等号来连接。
5、幼儿操作练习。在桌面摆弄自己的学具,用等号来连接。
第四周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活动目标:1、通过目测较熟练的区别问题的大小高矮和长短,学习基本比较的方法。(重点)
2、学会按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排序(难点)
1、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大小不同的西红柿4个(或者其他物品)、长短不一的小木棍4个根、高矮不同的水杯4个、1-4数字卡片3套。
安全要求:1、学具安全卫生
2、幼儿不互相抢学具
活动过程:一、比较大小
1、教师通过日常用品提问:比一比,这两个碗(瓶子)那个大?那个小?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出示西红柿,让幼儿比较大小。还可以和同桌的幼儿互相比较。
二、比较长短
1、教师出示小木棍,让幼儿两根、两根的比较它们的长短。注意教会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
2、请幼儿拿出自带的小木棍,互相比较长短。
三、比较高矮
1、教师出示水杯,让幼儿两个两个的比较其高矮。在比较时,注意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直立。然后请幼儿目测桌子、椅子的高矮,房子的高矮,幼儿互相比身体的高矮。
2、教师引导幼儿把物品按大小长短高矮排序练习。
3.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比较轻重厚薄粗细
活动目的:1、学会区分物体的轻重厚薄粗细。(重点)
2、学会按物体的轻重厚薄粗细排序。(难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轻重不同的石头、木块、塑料瓶。厚薄不同的书本。粗细不同的木棒、棍子。
安全要求:幼儿不用学具打人。
活动过程:一、比较轻重
1、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发轻重不同的两块石头,让幼儿用手掂一掂,然后说出他们的感受。(一块重,一块轻)
2、分别取其他的物品(铁棒、木块、塑料瓶)等让幼儿区分。
二、比较厚薄
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发厚薄不一的书,让幼儿比一比,说出那一本厚,那一本薄,在区分它们的轻重来给它们排序。
三、比较粗细
1、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发粗细不同的木棒,让幼儿比一比,然后老师用细绳演示,量一量粗细不同的木棒、小木棍外围,让幼儿知道粗木棍的外围比细木棍的外围长。
2、给每组分发不同的粗细的木棍,幼儿自己比较。
第五周学习排序
活动目标1.能找出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初步能够根据排序的规律给物体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几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安全教育:座位安排妥当,幼儿不宜碰伤。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红绿黄色的硬卡片若干
花
叶子的卡片若干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幼儿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
花、叶子,花、叶子······的间隔排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他们的规律,并让幼儿说出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朵花
一片叶子。帮助幼儿总结出排序的规律:间隔排列
2.让幼儿按上面的规律演示继续给花和叶子排队
.教师出示红黄绿三色卡片,先后排出下列顺序:
红
绿
黄
红
绿
黄。。。
红
绿
绿
黄
红
绿
绿
黄。。。
黄
红
绿
绿
黄
红
绿
绿。。。
4.引导幼儿用积木进行不同的排列,并说出其规律性,可以让同桌的幼儿相互合作,一个先排出一个序列,另一个续排。
5.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2、3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2/3的组成,并知道1+2
2+1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3。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3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安全要求:幼儿正确使用铅笔,不戳伤他人。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组成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3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3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1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3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2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3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2+1=3
3表示什么?(2表示妈妈买回的2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2=3
(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1+2=3和2+1=3,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第六周4和5的分解组成活动目标:1、学习4、5的分解组成,初步知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位置可以互换,合起来总数不变。(重点、难点)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活动准备:贴绒教具:数字卡、分合号若干。
安全要求:教育幼儿不将学具塞进嘴里或者鼻子里面。
活动过程:1、操作实物,进行4的分合。
请幼儿取石子、豆子和果核,每种4粒放在桌面上。再把石子、豆子和果核各分成两堆,要求每一种的分法都不一样。教师在绒布上出示3个数字4,说明3个4分别代表4粒石子、4粒豆子、4粒果核。让幼儿说出3种东西的不同分法,教师用贴绒逐一表示出来引导幼儿反复读几遍
∧
∧
∧
22、演示贴绒教具,学习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关系。请幼儿看
/
\
/
\
引导幼儿发现这两种分法只是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了,合起来总数不变,还是4;出示3,请幼儿分析3的这两种分法之间的互换关系。
∧
∧
23、引导幼儿发现,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请幼儿从2~4逐一说出每个数的分合方法,教师用贴绒逐一出示,再让幼儿说出2、3、4各有几种分法,使幼儿发现每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数越大,分合方法越多。
4、依照4的分解方法,引导幼儿学习5的分解
/
\
/
\
/
\
15、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4和5的加减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4、5的加减。(重难点)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难点)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苹果卡片5个、动物卡片:小鸟、小兔各5张,画有5个图案的图片四张;
2、数卡若干(1-----5)
4、幼儿用书
安全要求:幼儿正确使用铅笔,不戳伤其他孩子。
教学过程:
一、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二、出示直观教具,学习4的加法
1、小兔去拔萝卜,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问
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
2、幼儿列算式1+3=4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3、依次出示小鸟、小狗、表示加法算式2+2=4、3+1=4(方法同上)
4、引导幼儿观察1+3=4和3+1=4
4+1
3+2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三、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四、玩“谁最快”游戏
教师出题,幼儿用数卡摆算式,看谁摆得又快又对
五、看图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六、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
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梯形的特点(重、难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安全教育:认真听讲,不乱跑、打闹。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几张图片,每张图片的图案都由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组成。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一张
较大的长方形幼儿观察,说出他的主要特征(四四
方方的),告诉幼儿这是长方形,再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分别让幼儿数一数,长方形都有几个角?几条边?(四个角。四个边)
2.通过把长方形沿两条中线折叠的演示,让幼儿知道长方形两条相对的边是一样长的。再通过斜向折叠说明长方形相邻的的两条边不一样长,然后教师将长方形沿两条中线折起来,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一样大小的3
.请幼儿总结出长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四个角,两条相对的边一样长,两条相邻的边
不一样长,四个角大小一样。
4.启发幼儿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的物品。(如毛巾,书本等)
5.幼儿认识正方形和梯形
(1)
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认识正方形。教师拿出正方形的纸片,让幼儿说出有几个边?几个角?他们边是不是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
2教师小结:正方形的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四条边都是一样长,(3)
请幼儿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的大小相同。不同点: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一样长,两条相邻的边不一样长,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4)
认识梯形
。教师出示梯形,请幼儿观察,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大家逐一分析梯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不一样大,有两条对边的距离一样长。
(5)
请幼儿把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说出他们的相同点何不同点。
图形游戏
活动目的:1、复习巩固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重、难点)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和幼儿都准备硬纸片和剪刀,魔术袋。
安全要求:剪刀要放到教师面前,教育幼儿不用剪刀戳伤他人。
活动过程:1、复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出示魔术袋,变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请幼儿逐一说出名称。
2、教幼儿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剪正方形时先把长方形的两条不相等的边叠在一起,把没有被折叠的部分剪掉使之成为三角形,再把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请幼儿折叠比较四条边的长度,再请幼儿说出被剪下的部分是什么形,让幼儿知道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
3、启发幼儿用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并请他们说出剪的方法。(沿对角剪开)
4、教师先剪出大小相同的两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将其中一个剪下一个三角形使其变成梯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把正方形(长方形)变成梯形的方法。然后教师再剪下的三角形和另一个正方形拼在一起,让幼儿说出它们又组成了什么图形(梯形),再请幼儿想出能一次把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变成两个梯形的作法(从中间沿一条斜线剪开)。
5、幼儿自己动手,用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剪出三角形和梯形。
第八周6、7的分解组合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将6、7分成两份,有多种分法,并作记录。(重点)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部分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难点)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若干只。
安全要求:
幼儿不随意下座位,影响他人学习。
活动过程
一、学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6、7的加减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算式,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重难点)
2、发展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6、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安全要求:学具无污染,教育幼儿不讲学具放到嘴里。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的游戏学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依据加法算式,引导幼儿学习6、7的减法
用总数去减去部分数。6-2=4
6-4=2
6-5=1
7-6=1
7-4=3
7-2=5等等。
(四)、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6、7以内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第九周8、9的分解组合活动目标:
1、学习8、9的分合,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9
分成两分有8种不同的分法,能按序分合并记录。(重、难点)
2、学写数字8、9。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9个花片)、文具盒、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
游戏:分花片
把8个花片分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子里都要有花片,想想怎么分?(记录操作结果)
2、集体活动: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
启发幼儿想想怎样记录才不会漏掉?
(2)、学写数字8
二、学习9的组成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8、9的加减
活动目标:比较熟练的掌握口头编8以内各数加减法应用题,并能较快的进行8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运算。
安全教育:
活动领域:计算
活动方式:集体、个人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小白兔、青蛙、猴子和小白菜、玉米、害虫的磁性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1.根据8、9的分成,学习8、9的加减
教师出题,幼儿回答。
∧
/
\
1+7=
8-1=
1+8=
9-1=
2+6=
8-2=
2+7=
9-2=
3+5=
8-3=
3+6=
9-3=
4+4=
8-4=
4+5=
9-4=
5+3=
8-3=
5+4=
9-5=
6+2=
8-2=
6+3
9-6=
7+1=
8-1=
7+2=
9-7=
8+1=
9-8=
2、口算练习:
手指游戏,练习8、9分解、加减
第十周10的分解组合活动内容: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活动目的:1、知道10有9种分法,巩固10以内的数概念。(重、难点)
2、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安全教育:不互相打闹。
活动过程:一:复习
手指游戏,复习2-9的分解
二、学习10的分解组合10
∧
∧
(3)凑十碰球游戏
师:嘿嘿,我的7
球碰几球?
幼:嘿嘿,你的7球碰三球。
10的加法
活动目的:1、在学习10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简单的10目的加法。
2、学编简单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小白兔、青蛙、猴子和小白菜、玉米、害虫的磁性教具若干
安全教育:认真学习,不玩学具。
活动过程:一、根据10的组成,学习10的加法。
教师出题,幼儿回答。
∧
1+7=
2+6=
3+5=
4+4=
5+3=
6+2=
7+1=
8+2=
9+1=
二、学编应用题。
1、根据图意,指导幼儿编题时要一图多编:
例:①小狗买水果,买了6个苹果,又买了4个菠萝,苹果和菠萝一共几个?
第十一周10的减法(1)
10的减法(2)
第十二周10以内数的应用
多边形
第十三周正方体
认识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其主要特征。(重难点)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安全要求:不用盒子去砸人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正方体,告诉幼儿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正方体、正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正方形。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重点)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难点)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边说时间边出示时间记录纸)
4观察钟面,认识整点。
1)、请你看看这4个钟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所表示的时间就是整点。看好时针,它指在数字几上就是几点钟。
3)、教师拨钟面,幼儿口报时间。
4)、引导幼儿看时间记录卡,发现秘密。(整点的记录方法就是写00,是几点钟就写上数字几,然后在加上:。
5)、幼儿说时间,教师记录。
四、游戏:教师说时间幼儿拨钟面。
1、教师编故事,边讲幼儿边拨钟面。
2、故事:《小明的第二天》
第二天一早7:00整,闹钟一响,小明一个骨碌爬起来,赶紧刷牙、洗脸吃早饭。8:00小明到了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做早操。10:00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学本领,大家可开心了。12:00小朋友们吃完了饭开始午睡了。下午3:00整活动课的时候,老师教小朋友们折了一他们最喜欢的火箭。到了下午5:00整的时候,老师对小朋友们说:请你拿出记录纸,记录几个重要的时间:
1)、6:00注意看动画片《蓝猫》/他今天将介绍有关恐龙的知识。
2)、7:00看一下中央一台的升国旗仪式。
3)、9:00一定要准时上床睡觉,要不你明天会迟到的。
第十四周长方体
认识长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的名称,认识其主要特征。(重难点)
2、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积木、纸盒
长方形的硬纸片,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安全要求:不用盒子去砸人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用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自编加法应用题
活动目的:使幼儿初步掌握编应用题的条件,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发展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安全教育:
活动领域:计算
活动方式:集体
个人
活动准备:贴绒教具:1~3数字卡,加号、等号若干;学具:笔每人3支或书每人3本。
活动过程:1、让幼儿操作,感知编应用题的条件。
请幼儿拿出1支笔放在桌子上,再拿1支笔放在桌子上,问:桌子上一共有几支笔问幼儿使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引导幼儿分析:刚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拿笔的事情)先拿了几支笔?教师在绒板上出示数字1。后来又拿了几支?教师再出示一个数字1。问了一个什么问题?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就拿笔这件事情,用1和1这两个数字,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老师请小朋友先拿1支笔放在桌子上,后来请小朋友拿1支笔放在桌子上,桌上一共有几支笔?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幼儿口述算式,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1+1=2
2、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编应用题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一件事情,第要,有两个数字,第三要提出一个问题。加法应用题提的一个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就是表示要把两个数字加起来。
第十五周按群计数
自编减法应用题
加强对自编的应用题条件的理解和运用,强化训练。
安全教育: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图片、木珠等
活动过程:一、复习3-5的减法应用题
二、幼儿分组操作,学编6-10的减法应用题,教师巡回指导
1、每组找一名幼儿把编的应用题讲解出来,要求讲清楚条件。
2、另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将编出的应用题算式列出来。
6-4=2
6-5=1
6-3=3
6-2=4
6-1=5
7-1=6
7-2=5
7-3=4
7-4=3
7-5=6
7-6=11、请幼儿总结出:编加法应用题的两个已知数是两个部分数,一个问题是“问一共有多少”?编减法应用题的两个已知数一个是总数,一个是部分数,一个问题是“问还剩下多少”?
三、结合幼儿用书第45-46页,引导幼儿看图编减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计算。
第十六周认识货币1
认识货币2
第十七周10以内的加法复习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
幼儿:3+3=6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以内的减法复习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
幼儿:3+3=6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第十八周球体圆柱体
目标: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区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第十九周自编减法应用题复习
形体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