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一
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本次作业的说明:
(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如下
会计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
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资本有机构成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核算以国民经济核算为中心,会计核算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
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会计核算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囯民经济核算为中心。世贸组织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
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財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
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方面是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取工资者,另一方面是雇用劳工的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
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彼此间的关系即属劳雇关系。劳资关系的良好与
否,关系生产秩序、社会安定及国家安全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区别如下
包括范围不同
会计核算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养路费收入、车辆
购置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公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
电附加费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
而囯民经济核算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肓费附加等税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印
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繳的个人所得税等。
2、计算方法不同
会计核算计算公式为
会计核算=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
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而国民经济核算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
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3、性质不同
会计核算是社会性的内涵因素决定,国民经济核算是价值的体现,国民经济核算往往不等于
价值
形考二
窗体顶端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指
标
单
位
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支出
粮食
钢材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吨
万吨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亿元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货物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
富文本
(1)
指
标
单
位
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食
万吨
83.5
122.3
126.6
144.9
钢材
万吨
14.1
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亿元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亿元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亿元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
亿元
0.8
5.3
2.7
20.3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70.2
出口总额
亿元
0.3
6.8
39.2
进口总额
亿元
0.3
1.5
6.2
(2).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
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
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
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
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
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或地区GDP。
2.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
(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
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
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
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
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
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定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
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
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存货增
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
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
料、燃料和储各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
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
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
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附录2-1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附录2-3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按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0
中国人均GDP只有约3313美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00位之后。其
实,所谓的世界经济排名,指的仅仅是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这种按规模排名是不能
貞正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它所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因此,不能以排名
就认为中国是经济强国了,目前的中国充其量是一个经济大国。
稍加认识就可以看出,今天的GDP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基木定位。虽然就GDP而言,目前中日两国几乎相等,但若以人均GDP来看,两者
相差悬殊。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GDP与日本GDP总量虽然仅相差5222亿美
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的9.691%,日本每人平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
仅为338.82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相差11.54倍。目前,中国人均
GDP仍然是居世界100位以后,人口案、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
中国的基本国情。
窗体顶端
已知某地区2008年以下统计资料:(20分)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
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1)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一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一固定资本消耗一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
窗体底端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总产出
15000
最终消费
8110
减:中间消耗
4713
居民消费
5600
劳动者报酬
5240
公共消费
2510
生产税净额
595
资本形成总额
2037
固定资本消耗
148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营业盈余
2972
库存增加
贵重物品净获得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减:出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窗体顶端
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10分)
窗体底端
答:(1)从帐户的设置看:收入形成帐户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净
值)作为初始项,而以总营业盈余作为帐户的平衡项,反映各部门在扣除劳动报
酬、生产税支付后的盈余数额,表明由生产过程提供给初次分配的各种原始收入的来源;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以总营业盈余为初始项,而平衡项是原始收入,反呋了增
加值各要素的实际分配去向,以及来源于营业盈余的财产收入分配情况及各部门经
初次分配后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总量
(2)从帐户表现的经济内容看:收入形成帐户显示的是创造原始收入的机构
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在生产中对收入形成的贡献数量,而不是机
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收入。原始收入帐户
是收入形成帐户的继续,显示的是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参与
初次分配的结果即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生产性收入的多少
(3)从帐户的编制看:收入形成咪户既可以擦基层单位或产业部门编制咪
户,也可以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编制帐户。原始收入核算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只能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绢制帐户。
窗体顶端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25分)
(1)填写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指
标
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信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杂项商品与服务
(2)解释以下指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
恩格尔系数:
(3)根据上述所填数据计算下列指标:
2008年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窗体底端
(1)
指
标
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42.85
农村居民纯收入
4760.62
食品
4259.81
衣着
1165.91
居住
1145.4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691.83
医疗保健
786.2
交通通信
1417.1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358.26
杂项商品与服务
418.31
(2)解释以下指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
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居民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总收入一交纳个人所得税一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一记账补贴
农村居民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
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计算方法
纯收入一总收入一税费支出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一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一赠送农村
内部亲友支出
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
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
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思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3)根据上述所填数据计算下列指标:
2008年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思格尔系数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4259.81+1165.91+1145.41+691.83+786.20+1417.12+1358.26+418.31=1242.85(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4259.81/11242.85=37.89%
窗体顶端
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款280亿元。(25分)
计算:
(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窗体底端
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一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一非金融投资=185010-800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段票+保险)一净金融投资额=(860+350+
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
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总储蓄
1850
合计
6800
合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产变化
800
总储蓄
1850
资本形成1050
净贷出(+)/净借入(-)
1850
合计
合计
1850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期中考试
窗体顶端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选择一项:D.机构部门
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选择一项:B.畜牧业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选择一项:C.产业部门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选择一项:A.三次产业分类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选择一项:D.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选择一项:A.1000
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选择一项:C.中间消耗
服务的特点是()选择一项:C.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选择一项:C.投入产出表
完全消耗系数是()。选择一项: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选择一项:C.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选择一项: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选择一项:A.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
选择一项:D.总储蓄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选择一项:A.470元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
选择一项:A.资本转移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
选择一项:B.储蓄率
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
选择一项:A.在资本账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来源方
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
选择一项:D.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选择一项:A.储蓄
形考三
窗体顶端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窗体底端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
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着决定性作用。(三)三定价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四)核算统计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
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缺。金融账户的核算范围涵盖了严格的金融交易和其他货币交易。
2.解释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通过平衡项可以考察和分析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关系。
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
1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
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
总供给7761.51
总需求7761.51
2生产账户
使用
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
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
生产总额7665.11
3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
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
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
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
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
定资本消耗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
合计4359.15
5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
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00
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经常转移收入6
合计4164.3
合计4164.3
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
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
合计4160.3
7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
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
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242.06
固定资本消耗(-)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
合计1810.07
8金融交易账户
使用
来源
金融资产购买净额960
资金余缺40.75
负债净额919.25
合计960
合计960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