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详解内饰塑料中VOC来源

详解内饰塑料中VOC来源



第一篇:详解内饰塑料中VOC来源

详解PC/ABS中VOC来源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已实施2年多,主机厂到配套厂对此态度各不相同,有人贯彻实施,有人置若罔闻。但在不久的将来,评价指南将升级为法规文件,车内空气质量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在汽车内饰塑料中,PC/ABS所占比例不小。特别是豪华级车,PC/ABS所用料可达5-10KG/车。PC/ABS中可挥发性小分子(VOC)不容小觑,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PC/ABS中VOC来源。

首先,原料中残留单体及乳化剂等;

PC无论是光气法或酯交换法,残留单体比较少。PC一般纯度比较高,这与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自身聚合方式密不可分。但酯交换法PC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苯酚物质,不可避免残留有苯酚物质。

ABS生产过程中,会残留苯乙烯及丙烯腈单体。另外乳液法生产ABS中,80%的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类物质会残留在橡胶粉中,不易脱除。还有一部分AS分子量调节剂,如十二烷基硫醇或雕白粉会留下来,但其易溶于水,故而较易脱除。

其次,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溶剂;

PC中经常使用溶剂是CH2Cl2,本体法ABS中溶剂是甲苯或乙苯,而因甲苯毒性较大,现以乙苯溶剂居多。如脱灰装置不完善,溶剂会滞留在产品中,成为VOC物质。值得一提的是,苯类物质是VOC重点管控对象。

第三类,助剂,如相容剂,润滑剂及脱模剂;

PC与ABS中SAN相部分相容,而与PB相不相容,故而会加入相容剂来改善两者相容性。某些低分子相容剂可能会影响VOC散发水平。另外,为了增加物质间的内润滑,配方中会引入润滑剂,低分子润滑剂也可能成为VOC物质。最后,在加工中为改善脱模性,经常使用的办法是外喷一些脱模剂。外喷脱模剂以有机物质为主,也可能会影响VOC散发水平。最后,降解副产物

较之ABS物质,PC较易分解。在PC/ABS体系中,一般不会发生酸碱降解或亲和试剂降解。在不添加助剂时,PC/ABS主要会发生水解及醇解。

PC的吸水率一般在0.2%左右,PC分子链上的酯基对水十分敏感,尤其是高温下易发生水解形成小分子,故一般要求PC加工时含水率不超过0.02%。

图1.PC水解过程

在高温下,羟基会进攻酯基发生反应,PC分子链发生断裂形成小分子。光气法PC的端羟基含量约为5%,酯交换法PC的端羟基含量约为20%,所以酯交换法PC比光气法PC更容易发生醇解,更易生成更多的小分子。

图2.PC醇解过程

了解PC/ABS中VOC来源后,对症下药,在原材料源头及材料加工上双管齐下,可有效管控好VOC物质,打造出超低散发塑料。

第二篇:塑料中的树脂是什么意思

塑料中的树脂是什么意思?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严格来讲,树脂是一种酚醛结构的化学物质,种类有很多,广泛应用于我们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当中,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经常时候到,比如塑料、树脂眼镜,涂料、松香。

树脂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之分。天然树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如松香、琥珀、虫胶等。合成树脂是指由简单有机物经化学合成或某些天然产物经化学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产物。

树脂的分类

·天然树脂

松香 |天然类树脂

·合成树脂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丙烯酸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 氨基树脂│ 有机硅树脂│ 聚酰胺树脂│ 脲醛树脂│ 聚氨酯树脂│ 呋喃树脂│ 其他合成树脂│

中国树脂论坛整理

1.按树脂合成反应分类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指由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链节结构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相同,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缩聚物是指由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结构单元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不同,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

2.按树脂分子主链组成分类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

碳链聚合物是指主链全由碳原子构成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杂链聚合物是指主链由碳和氧、氮、硫等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聚合物,如聚甲醛、聚酰胺、聚砜、聚醚等。元素有机聚合物是指主链上不一定含有碳原子,主要由硅、氧、铝、钛、硼、硫、磷等元素的原子构成,如有机硅。

导电塑料

导电塑料是将树脂和导电物质混合,用塑料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的功能型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集成电路包装、电磁波屏蔽等领域。中文名:导电塑料 原

料:树脂和导电物质 应

用:电子、集成电路包装 电阻值:104~109Ω·cm 1分类

1、按照电性能分类,可分为:绝缘体、防静电体、导电体、高导体。通常电阻值在1010Ω·cm以上的称为绝缘体; 电阻值在104~109Ω·cm 范围内的称作半导体或防静电体; 电阻值在104Ω·cm以下的称为导电体; 电阻值在100Ω·cm以下甚至更低的称为高导体。

2、按导电塑料的制作方法分类,可分为结构型导电塑料和复合型导电塑料。结构型导电塑料又称本征型导电塑料,是指本身具有导电性或经化学改性后具有导电性的塑料。结构型高分子导电材料主要有:

(1)π共轭系高分子:如聚乙炔、(Sr)n、线型聚苯、层状高聚物等;(2)金属螯合物:如聚酮酞菁;

(3)电荷移动型高分子络合物:如聚阳离子、CQ络合物。

这一类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成本高、工艺难度大,至今尚无大量生产,广泛应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一般都是复合型高分子材料,其填充物质主要有:

a、金属分散系; b、炭黑系; c、有机络合物分散系。

3、按用途的不同分类,可分为:抗静电材料、导电材料和电磁波屏蔽材料。2用途

导电塑料不仅在抗静电添加剂、计算机抗电磁屏幕和智能窗等方面的应用已快速的发展,而且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移动电话、微型电视屏幕乃至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导电塑料和纳米技术的结合,还将对分子电子学的迅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将来,人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而且还能缩小计算机的体积。因此,有人预言,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可以装进手表中。

3来源编辑

我们通常认为塑料导电性极差,因此被用来制作导线的绝缘外套。但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覆盖至一层塑料层之上,并借助离子束将其混入高分子聚合体表面,将可以生成一种价格低、强度高、韧性好且可导电的塑料膜。

取得这一成果的小组由两位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专家领导,分别是保罗·麦里迪斯(Paul Meredith)教授和助理教授本·鲍威尔(Ben Powell),以及一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专家亚当·米考林(Adam Micolich)教授。他们的这一成果已经发表于《ChemPhysChem》杂志。该项研究所依据的实验由前昆士兰大学博士生安德鲁·斯蒂芬森(Andrew Stephenson)进行。离子束技术在微电子工业领域被广泛运用来测试半导体,如硅片的导电性能。但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塑料膜材料的尝试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一直进展不大,直到现在才取得突破。麦里迪斯教授介绍说:“这个小组所作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借助离子束技术改变塑料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具备类似金属的功能,能够向导线本身那样导电,甚至可以变成超导体,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变为零。”

为了显示这种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小组采用这种材料,参照工业标准制作了电阻温度计。在和同类型的铂电阻温度计进行对比测试时,新材料制作的产品显示了类似,甚至更优越的性能。“这种材料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几乎保留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全部优势——机械柔韧性、高强度,低成本,但与此同时它却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这通常可不是塑料应该具有的特性。”米考林教授说。“这种材料开创了一个塑料导体的新天地。”

而安德鲁·斯蒂芬森则认为这项技术最令人兴奋之处在于这种薄膜的导电性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或设定,这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说:“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这种材料的导电性更改10个数量级,简单的说,这就像是我们在制作这种材料时,手里拥有100亿种选择。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制造出完全不导电的塑料,或者导电性和金属一样好的塑料,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全部可能性。”

这种新材料可以利用的微电子工业常用的设备轻易地制造出来,并其相比传统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这种新材料对暴露在氧气中的抗氧化能力也要高得多。研究人员表示,综合以上这些优势,这种借助离子束处理高分子聚合物得到的薄膜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完美融合。

第三篇:内饰清洗工艺流程

内 饰 清 洗 流 程

工具:玻璃专用毛巾(干、湿)、内饰专用毛巾(干、湿)、地毯专用毛巾、板刷、多功能小毛刷、空调刷、棉签、纳米海绵、小海绵、专用脚垫、储物盒(大、小)

产品:内饰清洗剂清洁剂、内饰上光剂、皮革保养剂、光触媒、玻璃清洁剂 流程:

1.检查:车内装饰是否有破损部位,贵重物品车主是否以带走,同时填写施工单。

注意事项:

1、检查漆面有无破坏、划伤、凹点、掉漆、碰撞、龟裂的地方并进行登记。、内饰有无破损、皮革、真皮有无老化破裂褪色等现象。、各开关按钮是否正常,包括音响、空调、车门玻璃升降是否正常。

4、顶棚绒布有无起球、掉毛、脱落、破坏等现象。

5、前后车牌、中网、各灯泡、轮胎轮辋是否完好无损。

2.收拾物品:取走车内所有东西(后备箱),放进大储物箱中,记住物品的原位置,以便放回。3.清洗脚垫:把车内脚垫撤出清洗,具体方法参照美容洗车流程中的清洗脚垫。(因为脚垫需要湿洗,有干燥时间,所以要先清洗)4.安全保护:

根据不同车型,采用毛巾、鹿皮,塑料薄膜对音响区、车载电话等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安全保护。车上的电子、电器用品、电动控制开关如潮湿、进水将引起故障或烧毁。

5.吸尘:把仪表台、中控区、储物盒、储物箱、凹槽、边角、椅缝的尘灰吹除,再用吸尘器把坐椅,但不要吸地毯(还要上车),等到清洗地毯之前,在进行吸尘。

6.清洗内饰::

(1)清洗顺序依次是:A员工主驾驶:

顶棚→A柱→仪表台→方向盘→座椅→门边柱→门板→左后顶棚→B柱安全带→主驾驶靠背→后平台→左后排座椅→左后门边框→左后门板→地毯 B员工副驾驶:

顶棚→A柱→仪表台→中控台→座椅→门边柱→门板→左后顶棚→B柱安全带→副驾驶靠背→后平台→后右排座椅→右后门边框→右后门板→后备箱

(2)清洗顶棚:

汽车顶棚通常是由化纤、丝绒、纯毛(高档车)等材料做成。清洗时对顶棚材料、纹路、洁净情况的判断是技师应具备的能力。顶棚清洗应使用绒毛清洁柔顺剂,从前往后,先往顶棚喷上少许绒毛清洁剂、湿润半分钟,然后把干净的毛巾折叠成四方形,顺其纹路方向擦拭。特别脏的地方可以反

复进行。

注意:毛巾一定要折叠成四方形,虽然看起来这是个细节,但他对丝绒化纤部分的清洗效果影响很大。因为毛巾揉成一团,力度就不一,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3)清洗仪表台:

仪表台的清洗首先应做好除尘工作,同时应注意只能使用绒毛清洁柔顺剂,仪表台通常是一些灰尘和油污,只需喷上一些绒毛清洁柔顺剂用软布进行擦洗就有很好的效果。注意:防止清洗剂流入仪表的缝隙。

(4)清洗中控区:

中控区的清洗要特别的细心。这个区域边角缝隙特别多,而且是音响、电话、空调等各种控制开关的分布区域。在操作中不许直接对其喷清洗剂,而应把清洗剂喷在毛巾或软布上,轻轻擦拭干净。一些不易下物的角落可以使用棉签进行清洁。

(5)清洗座椅:

汽车座椅主要有丝绒、真皮两种。丝绒座椅的清洗:喷上绒毛清洁柔顺剂稍停留片刻,然后用干净毛巾折叠成方形,或握成柱状,用力挤压污处,再从四周向中间仔细擦拭,直到除去污迹。处理干净后用另一块干净的棉布顺绒毛方向抹平,使其恢复本来面目。真皮座椅的清洗可以参照以上做法,但真皮的表面有许多细纹,容易吸咐污垢。因此清洗时可用软布结合软毛刷彻底清除细纹中的污垢。

(6)清洗车门饰板:

车门板的清洁应该从上到下,注重每一个细节,门边储物盒到清洗干净,门边上的玻璃升降器开关、后视镜开关要用毛巾擦先,并用气枪吹干。

(7)清洗地毯(地胶):

原车地毯有许多是用化纤、丝绒做成的。因此地毯的清洗首先应用专用刷头的吸尘器进行清洁,然后喷上万能泡沫清洗剂,用毛巾擦拭干净。如果是地胶的话,那就更好清洗了,直接喷上全能水用刷子,刷干净。即可。

(8)清洗后备箱:

后备是用绒毛做衬的部分用多功能绒毛清洁柔顺剂清洗,对于皮塑做衬的部分主要采用真皮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同时为了整体效果,应把行李箱边沿,水槽的污垢清洗干净。有异味应做异味消除处理。

(9)上光保护:

仪表盘、方向盘多为塑料和皮革制品,存在较多细条纹,多为灰尘粘附,容易清除。直接使用皮革塑料清洁上光处理,只需轻轻擦拭,即可得到一个干净光亮的表面,同进达到滋养、保护的作用。

(10)消毒除味:

由于车辆在行驶中,经常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状态中,细菌和异味会吸附在内室的各个角落,会对乘车都的健康造成危害,异味消除剂在有效消除车内异味的时候,并有消毒、杀菌性能。

(11)清洗全车玻璃:

1、把半湿润的专用毛巾折成方型,从上往下或从左到右成直线型擦先玻璃内、外两侧。

2、把干的专用毛巾折成方形,从上往下或从左到右把玻璃抛亮。

3、如玻璃还没清洗干净,应喷上玻璃保亮剂,重复第二道工序,直到玻璃净为止。

4、后挡风玻璃是最不方便清洗,又最容易被遗忘的。最好有两人配合,一个擦洗里面一个在外指点。

(12)上光护理:将内饰上光剂倒在小8字海绵上,轻挤海绵使溶剂均匀摊开,然后在装饰件上轻轻擦拭(真皮座椅需用皮革品保养剂),涂抹要均匀,方向盘和手刹不需上光,与驾驶安全有关联的地方请避免使用。完成后需用毛巾简单擦拭,主要针对桃木件。

(13)喷洒光触媒:使用时先摇均匀,直接将光触媒本液喷在汽车内饰真皮座椅请勿使用本产品。(14)外部洗车:根据客户需要对汽车外部进行清洗,一般我们送专业洗车。(15)物品归位:将储物盒中的物品擦干净后放回原处。(16)全车检查: a)检查第2项——第15项施工,是否有遗漏。

b)c)检查车内清洗是否干净、]整齐。

检查施工工具,是否遗留在客户车内。

注意事项:

1、在清洁的过程中应注意先后顺序。

2、使用专用的毛巾进行清洁,毛巾以拧不出水为准。

3、遇到门板上有皮鞋印记可用纳米海绵配合内饰清洁剂进行擦拭。

4、清洗装饰件和真皮座椅时不要一次进行大范围的施工,否则可能会产生斑点。操作前先用内饰清洗剂在不明显的部位进行测试,一般在座椅前部或后底部。

5、清洗完后擦拭残留清洗剂,不进行擦拭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斑点。

6、遇到顽固性污垢或材料老化,可能不能完全清楚干净,万不可用海绵用力擦拭造成严重后果,通过视觉和触觉判断是否可以清洗掉,是否属于材料老化、掉色。

7、操作过程中如有掉色情况发生,应立刻终止操作,并用毛巾进行擦拭。在清洗过程中发现皮革真皮有掉毛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对该部位的清洗。

8、纳米海绵一定要全部含有水,并挤干后使用,否则研磨力度较大有可能会伤害装饰件或真皮。操作过程中和完成后尽量让车内通风透气,使其干燥,否则可能会产生细菌。

9、顶棚绒布禁止用刷子刷洗。

10、喷漆、镀铬禁止用刷子刷洗。

11、清洗过程中,调整开关不宜过猛,防止开关断裂,脱裂。

12、清洗A柱时用用毛巾挡住前挡以免把太阳膜吹起来。

13、用龙卷风枪吹仪表台时不要让枪上的铁钩碰到前挡。

14、水桶中的水要时刻保持清澈。

15、清洁完成后需将挪动的物品及挂件还回原位。

16、室内作业人员应妥善保管好车上的物品,不得挪用、窃取车内物品和现金!不许在车内使用车上音响空调系统!

各事项明确:

1清洗一个顶棚需大约一个小时,用龙卷风枪清洗从中间向俩边吹。2仪表台、音响区、空调、车灯等电器,不能进水,大约20分钟。

3清洗座椅时要特别注意皮革老化、磨损严重的应用“弧圈刷拭法”座椅缝隙,接缝处要仔细清洗,约1小时。

4门框、门柱、安全带,喷洒全能水,用龙卷风打出脏水,用刷子刷、毛巾擦干。约30分钟。

5门板注意玻璃升降开关音响不能进入液体。约40分钟。6地板洗尘完毕后用全能水刷,再洗尘。约30分钟 7后备箱约20分钟

8用清水毛巾把内饰玻璃擦一遍。

室内清洁的验收标准

(一)室内空气(嗅觉)

针对室内空气的验收,主要从嗅觉上来判断,清洁后的室内空气,清新宜人,无异味、怪味、香料气味。

(二)室内皮革座椅(视觉、手感)

1、室内座椅,基本材质为真皮或人造革,验收时,一般从视觉与手感进行判断分析,清洁后应无灰尘、干净清洁、皮革部位光亮如新,光彩照人,无色差变化,手感柔软不干涩。

2、室内座椅部位的窄缝、沟槽处,应无浮尘、泥土、碎屑等异物,清洁后达到用白色棉布檫拭,均无污迹存留的效果。

(三)地毯、脚垫(手感)

地毯、脚垫、清洁后,无浮尘、泥沙、碎屑、油垢等残留附着,色泽鲜艳、质地均匀,用手摸时,如接触动物绒毛般柔软、光滑、手感特好。

(四)室内其它物品

1、各车窗玻璃光滑透明,无水迹、油渍、飞漆等杂物残留。

2、空调出口处,烟灰缸处均无浮尘、烟灰。

3、室内一切物品均按原方位摆设、无随意摆放、乱动的现象。

4、门缝、及胶条等部位无灰尘、油污。车内各部位无卫生死角。

(五)后备箱

1、整洁干净、无浮尘、泥土、油污等。用手触摸光滑清新。

2、各种工具摆放整齐,整洁、干净、无卫生死角。

内饰清洗销售技术

特征:中性环境、无任何副作用

喷在车内有淡香味

优势:消毒、杀菌、去污、除异味、有效去除顶棚的污垢 利益:让您有一个清新干净舒适的车内环境

避免车内病菌对您及您的家人造成危害。

包括:给客户做好展示,让客户有视觉上的对比

与传统的顶棚清洗的区别:

传统的只是把污垢扩散,并没有彻底起到清除作用。

材料为德国进口设备,通过龙卷风枪的旋转清除污垢,对皮肤无任何刺激。

第四篇:内饰车间基础知识(范文)

内饰车间基础知识

1、什么是工艺过程?

答:工艺过程就是改变原材料的形状、尺寸、材料性能和相对位置,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是生产中在最主要的部分。

2、解放公司卡车厂四大工艺指的是什么? 答: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装配工艺。

3、汽车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汽车一般由车身、发动机、底盘及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4、汽车可分为8大种类,请说出其中的5类以上。答:汽车分为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和半挂车。

5、汽车发动机驱动布置形式有哪些?卡车主要采用哪种布置形式? 答: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前置前轮驱动、中置后轮驱动、后置后轮驱动和全轮驱动。卡车一般采用前置后轮驱动。

6、请说出车身的作用? 答:车身是用以安置驾驶员、乘客或装载货物的场所。它通常由驾驶室、车箱及车身附件组成。

7、汽车零部件常见的联接方式有哪些?哪些是内饰车间常用联接方式? 答:汽车零部件之间四种常用联接方式有螺纹联接、焊接、铆接和粘胶联接。其中螺纹 联接和粘胶联接是内饰此间的主要联接方式。

8、汽车的VIN代码有一共有几位? 答:VlN代码共有17位数字和字母组成。

9、汽车产品型号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汽车产品型号由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组成,必要 时附加车辆特征代号。

10、汽车产品型号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企业名称代号是什么? 答:CA。

11、车辆类别代号一般用一个数字表示,请问自卸汽车的用什么代码表示? 答:3。

12、解放公司汽车产品型号(如CA I 2 32P I K2L2、CA4252P22K2T3A2E等),请问第三位代表什么? 答:第三位是车辆类别代码。

13、解放汽车产品型号CA4252P22K2T3A2E属于汽车哪个种类? 答:牵引汽车。

14、采用全轮驱动,具有高通过性,主要适用于坏路或无路地区的汽车属于哪个种类? 答:越野汽车。

15、驾驶室颜色有多种,请说出以下代码指的是什么颜色,AE、GC、P

1、P2、C3、MJ、CU、P5、GR、ER。

答:AE:乌罗松红、GC:浅酞蓝、P 1:钻石银金属漆、P2:麦子银金属漆、C3:富贵金 桔金属漆、MJ:象牙白、CU:梵高黄、P5:稀铁灰金属漆、GR:富贵蓝、ER:翡翠绿口

16、解放公司卡车厂新基地的设计年生产能力是多少辆? 答:12万辆。

17、请说出我国第一款具备出口欧洲的卡车型号? 答:解放J6。

18、内饰车间主要装配工具有哪些? 答:内饰车闻常用装配工具有:电动工具、气动工具、扳手、木锤、起子头、套筒头、丝锥、钳子等.

19、驾驶室内外饰装配主要使用的标准件有哪些? 答:螺栓、螺钉、螺母、垫片、开口销等。20、内饰车间主要的工装设备有哪些? 答:板式链、漆壳自行葫芦系统、驾驶室自行葫芦系统、涂胶机器人、单轴拧紧机、KBK 等。

21、驾驶室前风窗涂胶机器人适用哪种车型? 答:J6驾驶室(换代驾驶室)。

22、内饰车间平头生产线主要生产的驾驶室是什么? 答:J4、J

5、J6。(要求尽可能详细)

23、J5驾驶室分为哪三个系列,不同系列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J5驾驶室分为J5P、J5M、J5K三个大系列,系列之间以驾驶室宽度(Y向尺寸)不 同来划分。

24、驾驶室内饰装配完成后主要进行的检测有哪些? 答:电气检测、气密性检测、防雨密封性检测。

25、驾驶室装配完后,要进行淋雨试验,淋雨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检验驾驶室防雨密封性。

26、操作者依靠什么进行装配? 答:操作指导书(指导卡)。

27、调整车门锁机构是内饰车间质量控制点,主要是控制门锁开启灵活、锁止可靠,检测的 主要方法为目视、手感,请问检测频次是多少呢? 答:100%。

28、你认为组合仪表总成中常用的仪表和功能有哪些?请说出4种以上。

答:常用的仪表有车速里程表、机油压力表、燃油表、冷却液温度表、电流表、气压表、发动机转速表等,还有各种信号灯,如:左/右转向指示、远光指示、车门报警指示、驾驶 室翻转警报、低速档指示、油压警报等等。

29、采用开启式前围外板的好处有哪些? 答:便于进行前围处零部件的保养和维修。

30、内饰车间调整班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请答出3条以上。答:(1)调整车门锁机构,使门锁开启灵活,锁止可靠;

(2)调整车门端面间隙及车门上框内间隙,使车门密封条与车门及门框紧密贴合,无间隙,车门开关轻松,无噪音并且不与其他零件干涉。(3)调整车门报警开关,使车门报警开关工作正常。

(4)调整前围外板总成与前风窗下外板,前侧外板之间的间隙均匀;(5)调整左右前支柱装饰板,使之上端与高架箱面板间隙均匀。

31、管线束过梁或者与粱接触时,必须用采取什么措施进行保护。

答:采取增加护套或蛇形护套。

32、装配的紧固性要严格按技术要求装配,凡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达到规定的什么标

准? 答:要达到规定的扭矩标准。

33、螺纹联接的特点是什么? 答:易于拆装、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大量生产。

34、螺栓顶紧的目的? 答: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

35、标准作业三要素? 答:生产节拍;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数。

36、班组的五项管理有哪些? 答:生产、安全、人事、质量、成本。

37、现生产使用的电动工具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型号?

答:四种,分别是:松下EY6507电动工具、松下7202电动工具、英格索兰NEG电动工具、日立WR12DAF电动工具。

38、按照完成汽车装配作业拳和员工技能等级提升需要将能力分为几类? 答:分为三类: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

39、工具是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工艺装备,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两类。40、工艺纪律? 答:企业在生产技术活动中,全体职工必须把各项工艺管理制度和规定作为一种纪律加 以贯彻执行。

41、内饰质量控制? 答: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即为质量控制。

42、内饰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 答:是保证受控的工序能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43、内饰班组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充分体现员工与企业保持一致,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

44、发生事故“四不放过”是什么?

答: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单位领导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45、简述汽车装配的技术要求?

答:装配的完整性、完好性、统一性、紧固性、可靠性、润滑性、密封性。

47、简述“五不流”的内容? 答:进厂原材料协作产品不合格不投产,毛胚不合格不加工,零件不合格不装配,总成 不合格不装车,整车不合格不入库。

48、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适用制作哪些产品? 答:标准工具适用于制造不同的产品;专用工具只适用于制造特定的产品和零件。

49、加强工具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 产品的成本。

50、简述质量保证? 答: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51、简述内饰车间质量改进? 答:为向本组织即客户提供更多的效益,在整个组织内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 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52、什么是生产过程? 答:生产过程指产品从取得原材料到制成成品所经过的一切劳动阶段,由加工过程、检 验过程、运输过程(物流)、自然时效过程及等待停歇过程等组成。

53、内饰工艺过程、工艺? 答:所谓工艺过程就是生产对象在质和量的状态以及外观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生产过程,而使之完成工艺过程的手段、方法、条件被统称为工艺。

54、汽车装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对于长圆孔连接件,一般要加平垫片,且应放于长圆孔一侧;(2)对于超过四个孔的连接件,需进行对角紧固,最先紧固的螺母复紧;(3)对于圆孔与长圆孔同时存在的件,应先紧圆孔,后紧长圆孔;(4)为保证整车美观性,管束与电线束应避免交叉;

(5)管线束过梁或则与梁接触时,必须用护套和蛇形护套。

55、从业人员在入岗前必须掌握的知识? 答:

(1)安全生产的知识:

(2)安全操作技能;(3)安全规章制度;(4)安全操作规程。

56、发现精密量具有不正常现象时应该怎么处理? 答:应该及时送交计量检修单位检修。

57、孔的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较小时,加工中应选用起什么作用? 答:主要起润滑作用的切削液。

58、零件磨损或局部断裂用什么方法修复? 答:可用堆焊或焊接的方法进行修复。

59、配合件的过盈量及配合尺寸较大采用什么方法装配? 答:一般采用温差法装配。60、什么是工艺尺寸链图? 答: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相互有关的封闭尺寸图称为工艺尺寸链图。61、如何保证尺寸的准确程度?

答:经过划线确定加工时的最后尺寸,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测量来保证尺寸准确度。62、什么是解尺寸链?

答:根据封闭环公差合理分配各组成环公差的过程解尺寸链。63、保证丝杠螺母副传动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配合间隙就是主要因素。64、装配的定义是什么?

答:所谓装配就是将各种零件、部件、合件或总成,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联接组合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

66、装配的密封性包括哪几部分?

答:(1)冷却系统的密封性;(2)燃油系统的密封性;(3)各油封装配的密封性:(4)空气管路装配的密封性。

67、简要说明汽车的工作原理?

答:通过燃油在发动机内燃烧,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将动力由传动系统传给车轮驱动汽车行驶。

70、槽形螺母装配方法是什么? 答:把槽形螺母拧到规定位置,用开口销通过槽穿入螺栓孔中,然后把开口销尾部分开,这样螺母受开口销限制无法松动。72、装配弹簧垫圈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紧固件与工件之间加上弹簧垫圈,增强了他们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螺母松动。73、装配的紧固性要遵循的原则?

答:严格按技术要求装配,凡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达到规定的扭矩标准。75、什么是强制移动式装配?

答:在产品大量生产时,装配方式采用强制移动式装配,也称为自动流水线装配。77、关系到整车质量的因素?

答:汽车是各种零部件的有机结合体;汽车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必定是装配及检测和调整;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质量。78、我厂常用的装配联接是什么? 答:(1)可拆式活动联接;(2)可拆式固定联接 79、我厂常用的螺纹联接防松的方法有?

答:对顶螺母、加弹簧垫圈、加备母、采用自锁螺母防松、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防松。80、活塞环按其功能分几种? 答:可分为气环和油环。

81、汽车装配时对于长圆孔联接件的方法?

答:汽车装配时对于长圆孔连接件一般要加平垫片,且应放于长圆孔一侧 82、品质三原则?

答: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85、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

答:是保证受控的工序能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87、生产计划单的作用?

答:员工可以根据生产任务单掌握当班的生产数量和品种顺序。88、发生设备故障时操作者应如何处理?

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关闭电源。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89、装配所用的工具的摆放?

答:装配的工具、辅具等不能任意乱扔,应定制摆放在工具箱或盒内 90、装配前必须做到的?

答:工作前,应严格检查所使用的工具、设备和翻转夹具是否完好。91、55A(H)属于什么车型? 答:55A(H)属于J6系列平台车型。92、驾驶室内饰装配线采用? 答:地拖链小车进行驾驶室内饰装配。93、内饰车间零件出现不良品应开? 答:退库单。

94、内饰车间检查员使用的扭矩扳手检定周期为? 答:两个月

95、在工人自检的基础上,班长应进行日常巡查和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并填写? 答:班长点检表。

96、重点工位质量控制点或关键项紧固后用标记笔打上标记,班组长对其进行? 答:抽检。

97、空气管路装配的密封性要求? 答:空气管路装配的密封性空气管路连接处必须均匀地涂上一层密封胶,管路不得歪斜 或变形。

99、胶管作用? 答:管线束过梁或者与梁接触时,必须用胶管。

第五篇:VOC处理技术及其工艺简介与VOC来源

一.VOC定义.....................................................................................................................................1 二.VOC的危害.................................................................................................................................1 三.VOC在各个行业的产生来源.....................................................................................................2 3.1制鞋行业.....................................................................................................................3 3.2人造板制造行业.........................................................................................................3 3.3木制家具行业.............................................................................................................3 3.4印刷行业.....................................................................................................................4 3.5塑料包装印刷行业.....................................................................................................4 3.6炼油与石油化工行业.................................................................................................5 3.7汽车制造涂装和汽车维修行业.................................................................................6 3.8电子行业.....................................................................................................................7 3.9半导体行业.................................................................................................................8 3.10干洗行业...................................................................................................................8 3.11橡胶制品行业...........................................................................................................9 3.12涂料行业...................................................................................................................9 四.VOC的处理技术及各技术的简要说明....................................................................................10 4.1回收技术...........................................................................................................................10 4.1.1 冷凝法....................................................................................................................10 4.1.2 吸附法....................................................................................................................10 4.1.3吸收法....................................................................................................................12 4.1.4膜分离....................................................................................................................12 4.2综合应用技术...................................................................................................................13 4.2.1蓄热式热氧化处置装置(RTO)...............................................................................13 4.2.2固定床吸附脱附-催化氧化处置装置...................................................................15 4.2.3固定床吸附脱附-冷凝回收装置...........................................................................18 4.3生物处理法.......................................................................................................................19 4.4其他方法...........................................................................................................................19

一.VOC定义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侧重点可以将VOC分为两类定义,即普通意义上的VOC定义和环保意义上的定义。

1.普通意义上的VOC定义,只说明什么是挥发性有机物,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是挥发性有机物,例如: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德国DIN 55649-202_标准对VOC的定义是,原则上,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巴斯夫公司也认为,最方便和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沸点来界定哪些物质属于VOC,而最普遍的共识认为VOC是指那些沸点等于或低于250℃的化学物质。

2.环保意义上的定义,也就是说,是活泼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这类的代表国家为美国。

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的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考虑到我们所处的行业具有环保性质,所以我们把VOC定义为: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二.VOC的危害

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在目前已确认的900多种室内化学物质和生物性物质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至少在350种以上(>1ppb),其中20多种为致癌物或致突变物,有些长期接触则能导致癌症(肺癌、白血病)或导致 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等。故对孕妇、小孩等特殊人群影响最大。

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通常用作溶剂的有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烃、醇、醛、酮、醚、酯等。这些有机溶剂挥发到大气中,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如苯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它既可以被皮肤所吸收也可以被人体吸入,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但是大多数中毒都是由于吸入人体内而造成的。苯类化合物是具有特殊气味的一种有机化合物。胶水,油漆,涂料,溶剂,墙纸粘合剂等均含有大量的苯,甲苯和二甲苯等。

苯类化合物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造成神经系统障碍,其被摄入人体后会危及血液和造血器官,严重时,有出血症状或感染败血症。苯在生物体内能逐步氧化成苯酚,诱发肝功能异常,阻止骨骼的生长,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蒸气浓度高时(空气中含量2%)会导致致死性的急性中毒。所以,ACGIH将苯列为可疑潜在致癌物质。卤代烃类物质能引起神衰征候群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下降、肝脾肿大等病变,还可能导致癌症。CFC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VOC中危害最大的两种化学成分就是苯和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室內燃料和不完全燃烧的烟叶、建筑材料、装饰用品、车内饰品及许多使用了有机涂料和材料的生活用品等均会散发甲醛。甲醛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別对眼、鼻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最强,是一种致癌物质,能引起皮肤过敏、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吸入可引起胃癌。

三.VOC在各个行业的产生来源

涉及VOCs排放的行业主要为以下行业 1烟草行业:油墨、有机溶剂; 2纺织品行业:鞋类制品所用的胶水等; 3玩具行业:涂改液、香味玩具等; 4家具装饰材料:涂料、油漆、胶黏剂等; 5汽车配件材料:胶水、油漆等;

6电子电气行业: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时会挥发出VOC、电子五金的清洁溶剂等; 7其他:洗涤剂、清洁剂、衣物柔顺剂、化妆品、办公用品、壁纸及其他装饰品等。

3.1制鞋行业

(1)鞋面商标印刷,油墨挥发产生有机废气。

(2)鞋面材料高频压型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皮革高频产生的废气属恶臭气体范畴。

(3)鞋底材料EVA、MD发泡过程,TPR、PVC注塑加热状态下产生的有机废气,该气体属高分子聚合物受热发生分子降解,释放出单体式低聚物。

(4)鞋底喷漆过程一般采用溶剂型油漆,该有机成分芬芳族树脂与苯溶剂的混合物,主要用于PVC、塑料、橡胶等材料的喷漆,子使用过程中苯溶剂全部挥发进大气。

(5)鞋底中底贴合,鞋面鞋底黏胶成型过程中使用的黏胶剂,最初粘胶剂所使用的溶剂是苯,溶解性极低,粘胶剂的性能也比较容易控制,但是苯的毒性相当大,后来采用甲苯做溶剂。

3.2人造板制造行业

(1)人造板制造业VOCs排放主要是在单板干燥过程及制(调)胶、涂胶、热压过程。

(2)刨花板制作工程中VOCs来源主要为涂料、热压和锯边过程中产生的甲醛。

3.3木制家具行业

(1)木制家具生产中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涂料中溶剂和辅料中有机成分的挥发,其中油漆喷涂是主要的污染环节。

(2)调漆和干燥过程中由于有机溶剂的挥发,也会有VOCs的排放。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甲苯、二甲苯、甲醛、酚类、漆雾及其他的VOCs。

3.4印刷行业

由于印刷方式不同,VOCs的产生过程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1)平印:平印主要选用轮转胶印油墨和平张纸胶印油墨。轮转胶印油墨主要由于高沸点石油类溶剂挥发产生的VOCs。平张纸胶印油墨几乎不产生VOCs。

(2)凹印:主要选用出版凹印油墨和特殊凹印油墨前者主要以产生甲苯为主。而特殊凹印油墨主要产生低沸点有机溶剂(甲苯、醋酸乙烯、IPA等)。

(3)柔印:主要选用水性柔印油墨和溶剂型柔印油墨。水性柔印油墨几乎不排出VOCs而溶剂型柔印油墨主要产生低沸点有机溶剂(醋酸乙烯、IPA等)。

(4)丝网印刷:主要选用溶剂型丝印油墨,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高沸点有机溶剂;而RC型丝印油墨几乎不排出VOCs。

(5)其他类印刷方式几乎不排出VOCs。

3.5塑料包装印刷行业

(1)印刷、烘干以及包装印刷中的印后加工(复合)工序是产生VOCs的重要环节。

(2)塑料薄膜印刷后,使用粘合剂复合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稀释剂(常用乙酸乙酯)会在复合和烘干过程中有VOCs的排放。具体工艺流程及排放情况见图3-1。

3-1塑料包装印刷工艺流程及VOCs排放图

3.6炼油与石油化工行业

(1)炼油行业

1)主要工艺:炼油的主要生产工艺有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催化裂解、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炼气厂加工。

2)排放控制措施:①炼油生产工艺单元排放的有机工艺尾气的回收利用。不能(或不能完全)回收利用的,应采用锅炉、加热炉、焚烧炉、火炬等方式燃烧处理或采用吸收、吸附、冷凝等物理的方法处理;②定期对生产装置、设备、管道等进行检查维修,防止发生跑、冒、滴、漏。③炼油企业生产的汽油,其储存于运输均应进行油气回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储罐应设置为浮顶罐减少油气的排放。汽油运输车辆应进行改装,满足油气回收的要求。(2)石油化工行业

1)主要工艺

石油化工生产指对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和气(如乙烷、丙烷)进行裂解及后续化学加工,生产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石化基本原料、各种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生产过程。

石化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作复杂。从工艺上看,石化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深冷的特点;从原材料上看,石化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含半成品、成品)大多为挥发性有机物,易燃易爆,石油化工行业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中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从生产方式看,石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密闭化、连续化的特点,这也是石化生产企业为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石化生产设备类型繁多有贮罐、计量槽、气瓶及精馏、吸收、萃取塔和反应釜、塔、器、裂解炉等静态设备,也有压缩机、风机、输送液体的泵等动态设备,管道纵横交错,加之介质具有腐蚀性,若设备老化、长久失修,则极易发生跑、冒、滴、漏。因此,应定期对生产装置、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是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有的排放,杜绝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2)排放控制措施:①炼油生产工艺单元排放的有机工艺尾气应回收利用。不能(或不能完全)回收利用的,应采用锅炉、加热炉、焚烧炉、火炬等方式燃烧

处理或采用吸收、吸附、冷凝等物理的方法处理;②定期对生产装置、设备、管道等进行检查维修,防止发生跑、冒、滴、漏;③炼油企业生产的汽油其储存与运输均应进行油气回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储罐应设置为浮顶罐,减少油气排放。汽油运输车辆应进行改装,满足油气回收的要求。

3.7汽车制造涂装和汽车维修行业

有机气态污染物主要产生于:电泳底漆、中涂和面漆的喷涂及烘干过程和塑料件加工的涂漆工序。在中涂和面漆喷漆过程中,大约80-90%的VOCs是在喷漆室和流平室排放,20-10%的VOCs随车身涂膜在烘干室中排放。涂装废气的特点是:大风量,中低浓度。

(1)底涂:轿车基本采用电泳漆涂装。目前90%以上车身防护都是采用阴极电泳涂装底漆工艺,并为适应环保、节能的要求,开发出了无铅、锡的阴极电泳材料,VOCs含量低和低温固化型阴极电泳材料。该部分VOCs产量相对较少。

(2)中涂和面涂喷漆:喷涂是产生VOCs的最主要环节,也是当前VOCs治理的薄弱环节,应重点控制。

(3)烘干和喷防护蜡的过程也会有相应的有机废气排放。具体排放图见图3-2。

图3-2 汽车行业工艺流程及VOCs排放图

3.8电子行业

(1)电子元件主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来自于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清洗零部件或材料使用的一些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溶剂。

(2)线路板生产过程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的油墨及稀释、清洁用挥发性有机物,其主要成分是苯、甲苯、二甲苯。

(3)电真空器件(CRT)生产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屏玻璃有机膜涂层中甲苯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4)TFT-LCD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TFT-LCD生产排放的废气分为酸性气体、碱性气体、有机废气和有毒气体四种类型。主要产生于基板清洗、化学气相沉积(CVD)、光刻涂胶、刻蚀、剥离、去胶、涂取向膜等主要工艺过程。

7(5)电子终端产品装配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为清洗有机废气及产品喷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漆雾和挥发性有机物。

3.9半导体行业

(1)半导体制造工艺:半导体行业废气排放具有排气量大、排放浓度小的特点。挥发性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光刻、显影、刻蚀及扩散等工序,在这些工序中要用有机溶液(如异丙醇)对晶片表面进行清洗,其挥发产生的废气是有机废气的来源之一;同时,在光刻、刻蚀等过程中使用的光阻剂(光刻胶)中含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等,在晶片处理过程中也要挥发到大气中,是有机废气产生的又一来源。

(2)半导体封装工艺:与半导体制造工艺相比,半导体封装工艺产生的有机废气较为简单,主要为晶粒粘贴、封胶后烘烤过程产生的烘烤废气。

3.10干洗行业

根据干洗机的结构,可分为开启式干洗机和全封闭干洗机。开式四氯乙烯干洗机系指采用水冷回收系统,衣物在干洗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四氯乙烯不能完全回收,在烘干结束时需要把废气排出机外。全封闭式四氯乙烯干洗机采用制冷回收系统,不向大气环境排放含有四氯乙烯的废气,或者说排放量很少,因而溶剂消耗量低,一般为1%左右。具体的产污环节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干洗机在干洗过程中的泄漏引起污染。

溶剂泄漏:包括:油缸、外笼、金属过滤器、水分离器、尼龙过滤器,蒸馏冷凝器等各干洗机容腔的泄漏;干洗剂输送管道、阀门的泄漏,溶剂泵的泄漏,洗笼主轴轴封的泄漏等。

气体泄漏:干洗机在烘干衣物时,风道各密封的泄漏,平衡管路的泄漏,各腔体密封,风道口盖的泄漏等引起烘干过程含氯气体外溢污染环境。

残存泄漏:在干洗过程中,残留在干洗机各容腔内、洗衣笼、风道、过滤器中的四氯乙烯,以及蒸馏器、水分器内绒毛、残渣等带有的四氯乙烯没能回收可能带出机外、或开启机门,各口盖形成气体溢出产生污染。

(2)残存气体污染:干洗机在烘干衣物时在笼内和风道中的气流含有大量

四氯乙烯,在干衣过程中没能完全把气流中的四氯乙烯回收,在干衣结束后,机内气体含有四氯乙烯,当开门取衣时会溢出机外产生污染。

(3)残渣污染:在干洗过程和溶剂再生过程,溶剂过滤过程中,衣物带来的绒毛、杂质等会形成干洗残渣,这些残渣在排除机外时造成污染,如蒸馏残渣清理过滤器时,过滤内部粘附绒毛等残渣,在绒毛过滤器,纽扣捕集器中滤留的绒毛,干燥冷凝器干燥加热器翅片上的绒毛等等。

3.11橡胶制品行业

橡胶制品工业生产废气主要产生于下列工艺过程或生产装置:炼胶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纤维织物浸胶、烘干过程中的有机废气;压延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硫化工序中产生的有机废气;树脂、溶剂及其它挥发性有机物在配料、存放时产生的有机废气。具体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残存有机单体的释放。生胶如天然、丁苯、顺丁、丁基、乙丙、氯丁橡胶等,其单体具有较大毒性,在高温热氧化、高温塑炼、燃烧条件下,这些生胶解离出微量的单体和有害分解物,主要是烷烃和烯烃衍生物。橡胶制品工业生产废气中可能含残存单体包括丁二烯、戊二烯、氯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二异氰酸钾苯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氯乙烯、煤焦沥青等。

(2)有机溶剂的挥发。橡胶行业普遍使用汽油等作为有机稀释剂,可能使用的有机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丙酮、环己酮、松节油、四氢呋喃、环己醇、乙二醇醚、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等。

(3)热反应生成物。橡胶制品生产过程高温条件下进行,易引起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热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3.12涂料行业

涂料行业主要分为:油性涂料、粉末涂料、腻子、水性涂料、UV光固化涂料和建筑涂料。不同的涂料生产流程和工艺手段均不相同。但是根据各产品的生产工艺描述,易产生VOCs污染的主要为油性涂料。

为减少VOCs的排放,对油性涂料的生产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9(1)油性涂料生产设备生产结束使用的清洗溶剂应进行回收;(2)车间的生产废气必须通过集气罩收集,处理后高空排放;(3)有机溶剂、各种助剂的废包装桶、活性炭吸附设备产生废活性炭等,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处理。各类滤渣分类收集后能回用的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四.VOC的处理技术及各技术的简要说明

VOC的回收技术主要有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是通过采用选择性吸附剂和吸收剂、选择性膜渗透来分离回收废气中的有机溶剂。处理技术主要有催化燃烧、直接燃烧等,它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气体中的有机物转变为CO2和水。

4.1回收技术 4.1.1 冷凝法

冷凝法是最简单的回收方法,它是将废气冷却到低于有机物的露点温度,使有机物冷凝成液滴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通常使用的冷却介质主要有冷水、冷冻盐水和液氨。通常该技术仅用于VOC 含量高(百分之几)、气体量较小的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其回收率与有机物的沸点有关,沸点较高时,回收率高;沸点较低时,回收效果不好。由于大部分VOC系易燃、易爆气体,受到爆炸极限的限制,气体中的VOC含量不会太高,所以,要达到较高的回收率,需采用较很低温度的冷凝介质或采用高压措施,这些都势必会增加设备投资和提高处理成本,而且在通常的操作条件下,由于相平衡的制约,有机物蒸汽压较高,故离开冷凝器的排气中的VOC含量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该技术一般是作为一级处理技术并与其它技术结合使用。

4.1.2 吸附法

吸附法早已用于VOC的回收处理,尤其是活性炭吸附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苯系 0 物、卤代烃的吸附处理。吸附法去除VOC的原理是利用比表面积非常大的粒状活性炭、炭纤维、沸石等吸附剂的多孔结构,将VOC分子截留。当废气通过吸附床时,VOC就被吸附在孔内,使气体得到净化。吸附法又分为固定床吸附法、流动床吸附法和浓缩轮吸附法。

①固定床吸附法

固定床吸附法的特点是吸附与脱附在同一个床层上实现,为了保证吸附过程的连续性,需要2台或2台以上的吸附器同时工作,其中一些吸附器进行吸附时,另一些进行再生。活性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床吸附剂,由于其容易吸附水,所以不适用于温度高于40℃、气体相对湿度超过50%的气体的吸附处理此外也不适用于易发生反应、活性大的溶剂的吸附,该类有机物会与活性炭或在活性炭表面进行反应而堵塞碳孔,这种情况可采用炭纤维或沸石作为吸附剂。活性炭纤维是以有机化合物纤维(如聚丙烯、酚醛树脂、聚乙烯醇等)为基本原料经特殊加工制成的。它是一种很细的纤维状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非常发达的微孔结构,纤维上有很多微孔可以直接与有机物接触而不是象颗粒活性炭那样要先通过大孔、过渡孔,才能到达微孔,因此,活性炭纤维更易于吸附低浓度的VOC。与颗粒活性炭相比,其吸附有机物的能力高出1.5~2.0倍,吸附速度也快3倍左右。由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强,故吸附装置可以小型化,吸附剂的用量也可以少些,降低处理费用。

②流动床吸附法

流动床吸附系统由吸附单元和脱附单元组成。废气由吸附床底部进入,自下而上地流动,使吸附剂流态化,VOC与吸附剂接触后被吸附,净化后的废气由顶部排出,吸附了VOC的吸附剂由底部排出,进入脱附单元。在脱附单元内,加热吸附剂,使有机物脱附出来,将气体引入冷凝单元去回收有机溶剂。再生后的吸附剂送回吸附单元顶部继续进行吸附操作。

③浓缩轮法

浓缩轮是一个装满吸附剂的旋转轮。废气由旋转轮的上游侧进入浓缩轮的吸附区,其中被吸附净化后的废气由旋转轮的下游排出;同时另一股流量较小的、温度较高的脱附气朝废气气流相反的方向进入浓缩轮的脱附区,将已吸附的VOC脱附出来。浓缩轮以一定速度缓慢旋转,这样在一个系统内就可以完成吸附和脱 1 1 附操作,使VOC得到浓缩,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

4.1.3吸收法

吸收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适合于大气量、中等浓度的含VOC废气的处理。吸收技术是利用液体吸收剂与废气直接接触而将VOC转移到吸收剂中。吸收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通常VOC的吸收为物理吸收,使用的吸收剂常为柴油、煤油、水和其它溶剂。任何可溶解于吸收剂的有机物均可以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中,然后,对吸收液进行处理。当吸收液为水时,采用精馏处理就可以回收有机溶剂;当为非水溶剂时,考虑到回收成本,需进行吸收剂的再生。

4.1.4膜分离

膜分离技术是采用对有机物具有选择性渗透的高分子膜,在一定压力下使VOC渗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当VOC气体进入膜分离系统后,膜选择性地让VOC气体通过而被富集,脱除了VOC的气体留在未渗透侧,可以达标排放富集了VOC的气体可去冷凝回收系统进行有机溶剂的回收。选择此种方法可以分离90%的VOC。膜分离法适用于中高浓度(VOC含量高于1×10-3)的废气的处理。膜系统的费用与进口气体流速成正比,与VOC的浓度关系不大。此法最好用于高浓度、小流量和有较高回收价值的有机溶剂的回收,但其设备投资较高。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重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会很广阔,这是因为膜法是一种清洁技术,从膜分离系统出来的是回收的有机溶剂和净化了的排放气,减少了二次污染的产生。随着高效分离膜的开发和价格的降低,膜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4.2综合应用技术

4.2.1蓄热式热氧化处置装置(RTO)RTO,是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与传统的催化燃烧、直燃式热氧化炉(TO)相比,具有热效率高(≥95%)、运行成本低、能处理大风量低浓度废气等特点,浓度稍高时,还可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大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第一代RTO是单体式结构,以最简单的一进一出为风流导向。

第二代RTO是采用阀门切换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RTO。其由两个或多个陶瓷填充床, 通过阀门的切换, 改变气流的方向, 从而达到预热VOC 废气的目的。

第三代RTO采用旋转式分流导向,并把炉膛内蓄热体分成多个等份的单体密封单元,通过不停转动把VOC导向至各个蓄热体单元进行氧化。

第四代RTO是最新的治理供热一体化设备,简称BHI(Burning Heating Integrated),采用旋转式阀门分流,把多个蓄热式紧凑结合为一个燃烧室,内置换热器或热风调节装置,达到治理废气的同时满足供热需求。1.1基本原理

其原理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到760摄氏度以上,使废气中的VOC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制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废气升温的燃料消耗。陶瓷蓄热体应分成两个(含两个)以上的区或室,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等程序,周而复始,连续工作。蓄热室“放热”后应立即引入适量洁净空气对该蓄热室进行清扫(以保证VOC去除率在95%以上),只有待清扫完成后才能进入“蓄热”程序。

3

三床式RTO的工作示意图

1.2工艺分类

RTO目前有两床式、三床式和旋转式等多种形式。因为如果采用两床RTO,在蓄热床换向时,会出现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的现象。因此建议至少有三个蓄热床,其中一个用于预热进气,另一个用于蓄热降温排气,还有一个用于吹扫循环,吹扫循环可避免蓄热床换向时产生冲击排放。1.3适用范围

原则上适用于24小时连续运转的生产企业,进口浓度在1.5g/m3以上。如果非24小时连续运转,需要考虑在非运转期的保温措施,否则会带来较高的运行成本。1.4工艺优点

(1)几乎可以处理所有含有机化合物的废气;(2)可以处理风量大、浓度低的有机废气;

(3)处理有机废气流量的弹性很大(名义流量20%~120%);(4)可以适应有机废气中VOC的组成和浓度的变化、波动;(5)对废气中夹带少量灰尘、固体颗粒不敏感;(6)在所有热力燃烧净化法中热效率最高(>95%);

(7)在合适的废气浓度条件下无需添加辅助燃料而实现自供热操作; 4(8)净化效率高(三室>99%);(9)维护工作量少、操作安全可靠;

(10)有机沉淀物可周期性的清除,蓄热体可更换;(11)整个装置的压力损失较小;(12)装置使用寿命长; 1.5工艺缺点:

(1)装置重量大,因为采用陶瓷蓄热体(2)装置体积大,只能放在室外(3)要求尽可能连续操作(4)一次性投资费用相对较高

(5)不能彻底净化处理含硫含氮含卤素的有机物、4.2.2固定床吸附脱附-催化氧化处置装置

吸附催化燃烧净化是利用工业废气中污染物可以燃烧的特性,将污染物中含碳氢的化合物,经活性炭吸附浓缩后,在催化剂和较低温度(250~450℃)下进行氧化分解,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与水蒸汽;或者将分子结构中含有卤素及其他元素的有机物转化成卤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或其它金属氧化物,再经过吸收等净化措施,将有害气体彻底转化为无害气体的一种净化方法 2.1基本原理

沸石转轮浓缩-催化氧化装置,包括了沸石转轮浓缩装置和催化氧化装置。在沸石转轮浓缩装置中,VOCs气体进入吸附区被吸附,成为净化气体排放。当吸附区接近饱和时,旋转至脱附再生区释放VOCs浓缩气体,并送至催化氧化炉燃烧分解。经脱附再生处理后的转轮再旋转至冷却区降温后,继续进行吸附处理。典型的工艺流程如下图7.3所示。

5

沸石转轮-催化氧化装置流程示意图

2.2应用要点

转轮吸附区的设计面风速不应小于3m/s,转轮厚度不宜小于400mm。蓄热燃烧装置应设置保温,保证炉体外表面温度须小于60℃。如果进口VOCs浓度高于1.5g/m3,则需要考虑后续处理技术,以确保达标。2.3净化工艺特点

与普通的吸附催化燃烧净化有机废气工艺相比,本工艺中有几个新特点,可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废气达标排放。1)保证车间生产能正常进行

在漆雾过滤器前,加装一安有电动风阀的放空旁路。在净化设备正常运行时,该风阀关闭;当净化设备需维修时,该风阀自动开启,不会因净化系统故障而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

2)系统运行费用节省

吸附材料采用蜂窝状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两种材料,并将活性炭纤维置于蜂窝状活性炭前。利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容量大、阻力小和吸附速度、脱附速度快的特点,以减小系统运行阻力,缩短脱附时间,节省运行费用,拦截透过漆雾过滤器的微小颗粒,防止污染蜂窝活性炭吸附材料,降低吸附材料的更换费用。

3)系统吸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 在吸附床出口管内设置有机废气浓度监测装置,当废气出口浓度因吸附床达到饱和即将超标排放时,指示吸附床自动进行切换,确保废气达标排放,以充分发挥吸附材料的吸附功能,避免脱附时间的盲目性。

4)系统运行更有安全保障

一是在吸附床前、后,脱附风机后,催化燃烧床前、后等处加装有阻火阀,防止燃烧火焰回串;二是在吸附床内、催化燃烧床内设有烟火探头和喷淋系统,确保系统安全运行;三是在脱附床、催化燃烧床等处设置高温热电偶,及时反应出各床温度。

5)运行期经济性能

运行期内的经济性能是工艺选型的重要一环。除了尽可能增长吸附时间,缩短催化燃烧时间,减少电加热器的启用次数;选择相匹配的动力;增强系统的预处理能力,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延长活性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外,充分利用催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尤其重要。为此,可在系统中增添浮头式换热器,热回收率在70%以上,将其热量用于回收加热进入催化燃烧床的脱附气体,以减少辅助燃料的消耗。

6)系统的安全生产

任何可燃物与氧或空气的混合物都有两种临界组成,即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从理论上讲,在这两个极限之间的混合气体是可燃的或爆炸性的,因为当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氧和可燃组分混合物被点着后,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就形成火焰,维持燃烧,而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无控制地迅速发展则会形成爆炸。因此,严格控制可燃物浓度和氧气含量极为重要。由于各种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爆炸浓度下限时,其燃烧的热值及燃烧时的升温大致相同,因而常将可燃物浓度与热值、温升联系起来,把可燃物浓度用爆炸浓度下限的百分数来表示,为1%LEL(LowerExpsiveLimit)。大多数碳氢化合物每1%LEL所含热值,大约可以使混合气体温升15.3℃。为安全计,通常将可燃物浓度冲淡在爆炸浓度下限以下燃烧,即将废气中可燃物浓度控制在25%LEL以下,以防止由于混合物比例及爆炸范围的偶然变化,可能引起的爆炸或回火。为此,需要在系统中的脱附风机、补冷风机进口,安装新鲜空气进口管道。2.4整套设备技术性能及特点 7 A、理先进,用材独特,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设备占地面积小、重量较轻。

B、采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材料——蜂窝状活性炭,其与粒(棒)状相比具有优势的热力学性能,低阻低耗,高吸附率等,极适合于大风量下使用。

C、催化燃烧室采用陶瓷蜂窝体的贵金属催化剂,阻力小,用低压风机就可以正常运转,不但耗电少而且噪音低。

D、催化燃烧装置的风量是废气源风量的十分之一,同时加热功率维持时间为1小时左右,节约能源。

E、吸附有机物废气的活性炭床,可用催化燃烧处理废气产生的热量进行脱附再生,脱附后的气体再送催化燃烧室净化,不需要外加能量,运行费用低,节能效果显著。

4.2.3固定床吸附脱附-冷凝回收装置

3.1基本原理

有机废气由高压离心风机抽送进入装有活性炭的吸附槽内。在通过活性炭层时,有机溶剂被活性炭吸附在孔隙中。吸附槽吸附一定时间,系统自动启动真空泵进行抽吸,同时通入低压蒸汽加热气提溶剂,使活性炭得到再生。从活性炭表面脱附下来的有机溶剂和水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后,混合液体进入比重分离槽自动分离。

固定床吸附脱附-冷凝回收装置示意图 8 4.3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生物洗涤法、膜生物反应器和转盘式生物过滤反应器法。

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生成CO2 和H2O,进而有效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该法具有设备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对成分复杂的废气或难以降解的VOC,去除效果较差,体积大和停留时间长,选用不同的填料其降解有机废气的效果参差不同。

4.4其他方法

近年来,随着材料、化学科学的发展,VOC的处理技术也愈加多样化、先进化、复杂化。最新的VOC处理办法包括(1)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2)非平衡等离子体法。这些方法有些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实际应用较少。在此不做具体讨论。

9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