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美诗歌鉴赏文章材料
1、诗歌的类型
2、Images 意象
Figures of Speech
3、修辞
Sound of Poetry
4、诗的音律 Forms of Poetry
5、诗歌的形式
简单来说,鉴赏诗就三步。写什么(意象、意境);怎么写的(艺术手法); 抒发诗人什么情感? Trees I think that I shall never see 我认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 A poem lovely as a tree.一首像树一样的诗歌
A tree whose hungry mouth is prest 牧师 Against the sweet earth's flowing breast;
A tree that looks at God all day, And lifts her leafy(叶茂盛的,多叶的)arms to pray祈祷;
A tree that may in summer wear A nest(鸟巢)of robins(知更鸟)in her hair;
Upon whose bosom(胸怀)snow has lain;Who intimately(亲密的)lives with rain.Poems are made by fools like me, But only God can make a tree.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再次是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
再谈谈拟人、移情与移就之间的区分方法。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而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用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我们用这些修辞方法比直陈法能表达更多的意思,比喻的语言可以给语言增添度数,其理由在于: 第一,比喻的语言能给我们以想象的乐趣;第二,比喻的语言是在诗中增加意象的一种手法;第三,比喻的语言是知识性传达增加感情强度的一种方式,而且在知识外又传达了诗人的态度;第四,比喻的语言是一种浓缩的方法,它能在最小规范内表达得最多。
《树》作为基尔默最著名诗歌1913年先发表于《诗刊》,后作为基尔默诗集《咏树及其它诗篇》(1914)的题名诗。此后,他的这首《树》一诗便在更大范围内广为流传。也有很多人以他的这首诗为题,进行艺术创作。还有摄影家,以这首诗为灵感,创作出很多不同造型但意义非常相近的树的作品出来。当然也有一些作曲家以《树》为主要灵感来源创作了音乐和歌曲。
我想,永远不会看到一首诗,可爱的如同一株树一样。
一株树,他的饥渴的嘴 吮吸着大地的甘露。
一株树,他整日望着天 高擎着叶臂,祈祷无语。
一株树,夏天在他的发间 会有知更鸟砌巢居住。
一株树,白雪躺在他胸上,他和雨是亲密的伴侣。
诗是我辈愚人所吟,树只有上帝才能赋。
树
--乔埃斯·基尔默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看到
象一棵树那样优美的诗篇,
树那饥渴的嘴唇紧紧贴住
大地乳汁甘美的胸脯,
它整天仰望着上帝,举起枝叶繁茂的手臂祈祷,
它那茂密如发的枝叶里
夏天会筑起知更鸟的安乐窝,
雪花飘落在它怀里,它同雨水亲密无间。
诗歌出自我等愚人之手,而树却是造化的天工。
joyce kilmer 菊叶斯·基尔默
JOYCE KILMER 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诗人的情怀,及虔诚的宗教信仰,把细腻入微的自然景观,与文学,宗教紧密的联结为一体。写出了一首曾激励和鼓舞了亿万人的脍至人口的富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歌尤其被基督徒所推崇!
只因一首诗歌而闻名的美国诗人。
首先,他赞美了树为了吸取养分而做出的顽强努力;第二,他赞美了树的信仰坚定、不屈不挠;第三,赞美了树的宽容宽厚、益群利物;第四,赞美了树的坚毅勇敢、不惧艰难。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棵树一样地活着,那么,他就不会愚昧、不会堕落、不会孤独、不会恐惧。孔夫子说: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可是能够做到这“三无”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但是每一棵树都做到了。放眼世界上那些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够像树一样地活着呢?
第二篇:英美文学鉴赏
英美文学鉴赏
——从人物的语言角度赏析
鉴赏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角度。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作品中出现的独白是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父亲突然死亡,叔叔继位并且娶嫂为妻,与此同时,一个深夜,父亲冤死的鬼魂出现,让他复仇,之前精神的痛苦已使哈姆雷特的精神颓唐,而鬼魂揭露的真相又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哈姆雷特的内心才有这样一段独白。这段独白反映了当时哈姆雷特内心的痛苦与纠结,他既希望可以可走出黑暗,但又摆脱不了对死亡的恐惧。语言描写不仅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还预示并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从这段独白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接下来哈姆雷特会不惜一切代价复仇,而最终以悲剧收尾。
相比于独白,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语言描写更常见。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在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不,不行,本,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精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是吗?哎,就让我试一试吧。我只刷一点儿,汤姆,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让你试试的。”“本,我倒是愿意,说真的。可是,波莉姨妈,唉,吉姆想刷,可她不叫他刷,希德也想干,她也不让希德干。现在,你知道我该有多么为难?要是你来摆弄这墙,万一出了什么毛病„„”本来是一件谁都不想干的苦差事,可是经过汤姆这么一渲染,就有人傻傻地上当了,自愿帮他刷墙。从这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汤姆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并且善于利用他的智慧。马克•吐温在这个地方就为下文汤姆带领小伙伴们去历险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做了铺垫。
语言描写时加入了说话者的语气、动作和神态,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让读者有亲临现场,亲眼目睹此番情景的真切感受,更符合生活的真实。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个人,从而去理解整部作品。
110204218 王磊
第三篇:英美经典文章背诵
Four Passages From the Dramatic Writings of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戏剧精选四段(1)Twelfth Night II.iv.103-117 [DUKE OF ILLYRIA] What dost thou know? [VIOLA] Too well what love women to men may owe.In faith, they are as true of heart as we.My father had a daughter loved a man As it might be perhaps, were I a woman, I should your lordship.[DUKE OF ILLYRIA] And what's her history? [VIOLA] A blank, my lord.She never told her love,But let concealment, like a worm i'th'bud,Feed on her damask cheek.She pined in thought;And, with a green and yellow melancholy, She sat like Patience on a monument, Smiling at grief.Was not this love indeed? We men may say more, swear more;but indeed Our shows are more than will;for still we prove Much in our vows but little in our love.男人的爱与女人的爱 [伊利里亚公爵] 您深知的是什么? [薇奥拉] 深知女人可以如何热爱男人。真的,她们象我们一样真心。当年我爹有个女儿爱上个郎,正如,假如我是女的,也许我会爱上爵爷您。[伊利里亚公爵] 结果她的遭遇呢? [薇奥拉] 是片空白。她没有透露她的爱意,却让这秘密,象蓓蕾中的害虫,吃她淡红的面颊来养生。哀思中憔悴了,带着又绿又黄的忧郁,她如墓碑般有耐性,坐着,看着悲伤微笑。那还不是真爱吗? 我们男的说更多话、发更多誓;实际上却虚饰多于真情; 1
常见誓言夸张,情意有限。【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大师,他于1564年出生于英国中部的斯特拉夫镇.十三四岁时因家庭破产而辍学。之后,他先后当过士兵、教师、剧院的杂役、演员和剧团股东。传说他出生的日期为四月二十三日。莎士比亚的语言异常凝美,内涵也无比丰富。
Why, How Know You That I Am in Love? [SPEED]
Marry, by these special marks: first, you have learned, like Sir Proteus,to wreathe your arms like a malcontent, to relish a love-song like a robin-red-breast, to walk alone like one that had the pestilence, to sign like a schoolboy that had lost his A B C, to weep like a young wench that had buried her grandam, to fast like one that takes diet, to watch like one that fears robbing, to speak puling like a beggar at Hallowmas.You were wont, when you laughed, to crow like a cock;when you walked, to walk like one of the lions;When you fasted, it was presently after dinner;when you looked sadly, it was for want of money.And now you are metamorphosed with a mistress, that when I look on you, I can hardly think you my master.哟,您怎知我患了相思病? [史比德]
哎呀,就是从这些特殊的迹象嘛:首先,你学会了,与普洛帝斯少爷 一样,像个不满现状的人般盘着双臂;学会了象只知更鸟般唱着情歌;学会了独来独往,象个染了瘟疫的人;学会了叹息,象个丢了启蒙课本的学生哥儿;学会了哭泣,象埋葬了老奶奶的小姑娘;学会了节食,象需要节制饮食的人;学会了废寝,象担心盗窃的人;学会了啼哭着说话,象万圣节的叫化子。原来嘛,您大笑起来,象雄鸡打鸣儿;走起路来象狮子;刚吃饱才会禁食;没钱才会没精打采。现在嘛,有了心上人您也全变了,使得我看着您,却险些儿想不起您是我的主子。Love Song How use doth breed a habit in a man!This shadowy desert, unfrequented woods, I better brook than flourishing peopled towns.Here can I sit alone, unseen of any,And to the nightingale抯 complaining notes Tune my distresses and record my woes.O thou that dost inhabit in my breast, Leave not the mansion so long tenantless, Lest, growing ruinous, the building fall And leave no memory of what it was.情 歌
人总会习与性成哩!棗
这荫翳无人之地、荒僻的丛箐,我乐意接受,甚于熙攘的都城。这里我可以单个儿坐着,都无人见,陪着那夜莺的哀怨歌声,咏出我的苦恼,唱出我的悲愁。啊,您这栖身在我胸怀中的人儿,2 不要让这房子这么长久空旷,惟恐它破坏了会倒下,使得无人记起它昔日的光华。【注释】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The lunatic, the lover, and the poet Are of imagination all compact.One sees more devils than vast hell can hold: That is the madman.The lover, all as frantic, Sees Helen's beauty in a brow of Egypt.The poet's eye, in a fine frenzy rolling, Doth glance from heaven to earth, from earth to heaven;And as imagination bodies forth The forms of things unknown, the poet's pen Turns them to shapes, and gives to airy nothing A local habitation and a name.Such tricks hath strong imagination That, if it would but apprehend some joy, It comprehends some bringer of that joy, Or in the night, imagining some fear, How easy is a bush supposed a bear!《仲夏夜之梦》[忒修斯] 疯子、情人、墨客,全都是幻想造的。
那人见的鬼,无垠的地狱也装不下: 那就是疯子。情人,极度狂乱,在黑姑娘的脸上,他看见海伦的面相。诗人的眼睛,激扬一转,就扫视了人间天上,天上人间; 正如幻想人不可思议的事物的 具体呈现,诗人的笔管 给它们形状,使如烟的无,化作栖身有地的有。
丰富的幻想,会耍这些戏法,所以每想起什么欢乐,就替欢乐补上个原因;
有时在夜里,幻想着什么惶恐,好容易把一棵矮树看作人熊!0 Love
Her image accompanied me even in places the most hostile to ro mance.On Saturday evenings when my aunt went marketing I had to go to carry some of the parcels.We walked through the flaring streets, jostled by drunken men and bargaining women, amid the curses of laborers, the shrill litanies of shop-boys who stood on guard by the barrels of pigs cheeks, the nasal chanting of streetsingers, who sang a come-all-you about O扗onovan Rosa, or a ballad about the troubles in our native land.These noises converged in a single sensation of life for me: I imagined that I bore my chalice safely through a throng of foes.Her name sprang to my lips at moments in strange prayers and praises which I myself did not understand.My eyes were often full of tears(I could not tell why)and at times a flood from my heart seemed to pour itself out into my bosom.I thought little of the footer.I did not know whether I would ever speak to her or not or, if I spoke to her, how I could tell her of my confused adoration.Buttery body was like a harp and her words and gestures were like fingers running upon the wires.One evening I went into the back drawing-room in which the priest had died.It was a dark rainy evening and there was no sound in the house.Through one of the broken panes I heard the rain impinge upon the earth, the fine incessant needles of water playing in the sodden beds.Some distant lamp or lighted window gleamed below me.I was thankful that I could see so little.All my senses seemed to desire to veil themselves and, feeling that I was about to slip from them, I pressed the palms of my hands together until they trembled, murmuring: 揙 love!O love!many times.即使是在最不可能勾起浪漫之情的境地里,她的形象也始终陪伴着我。星期六晚上,我婶婶要上街去买东西,我得跟着去帮她拿购买的物品,灯火通明的大街上熙熙攘攘,我和婶婶在醉汉和讨价还价的妇人们中间挤来挤去。苦力们在咒骂着;年轻的店员们站在装着猪头肉的木桶边上,一边看护着货物,一边尖声地招揽生意;街头的歌手们反复单调地哼着一首有关“奥唐纳凡·萝莎”的,叫做“你们都来吧”的歌曲,或者唱根据我们当地人的忧愁而编成的民歌;在我心目中,这各色各样的声响汇成了一股生活的激情:我想象着自己捧着圣餐酒杯,安全通过了一大群敌人的包围。有时候,我在祈祷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念些什么,可是她的名字却跳到了嘴边。泪水常常充满我的眼眶(我也说不出是何原故)。有时,我内心一阵激动,泪水如潮,似乎从心脏涌流遍了整个胸膛。我很少想到未来,也不知道是否会与她交谈;即使与她交谈,我又如何向她倾吐我对她敬慕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呢?然而,我的身子仿佛是一把竖琴,她的言行举止就象是手指,拨动着我的心弦。
一天傍晚,我来到了教士去世的那间后客厅。这是一个阴雨绵绵、漆黑的夜晚。整幢房子一片寂静。透过一块破碎的窗玻璃,传来了雨水着地的声响。连绵的细雨犹如行行绣针,洒向湿透的花圃。低头望去,远处不知是路灯还是住家的灯火在闪烁着光芒。看不到什么东西反使我感到欣慰。我的全部感官似乎都愿与外界隔绝,便把手掌紧合在一起,直到双手微微颤动起来,嘴里多次喃喃念着:“啊,爱情!啊,爱情!” 【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埃斯(1882-1941),著名小说家,名作有《尤利西斯》。本文节选自其短篇小说《初恋》。
第四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选
长虹中学吴喜华
阅读下面各首诗(或词、曲)完成各题: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
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
中吕·普天乐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被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3.曲在写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4.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5.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句?透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
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7.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答:。
9.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出诗人纵饮懒朝的原因是什么?
答:。
10.本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1.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3.体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试作简要分析。
答:。
1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行舟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5.前两句描写行舟之景,表面上描写了一幅的画面,实际上蕴含着的思
想情绪。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7.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18.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本诗写于诗人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9.诗人选取了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
“图”,后两句写“图”,在读者面前创造了一片美好的境界。
20.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早雁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答:。
22.扼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答:。
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23.诗题“风雨”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答:。
24.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扼要分析。
答:。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5.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
26.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答:。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答:。
28.“落花流水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答:。
29.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答:。
定西番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
咽,雪漫漫。
30.本词通过描写风物,表现了征人的情绪。
31.本词创造的意境阔大雄浑,独具特色,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虽而
不,虽而又含有对的期待。
32.“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画堂春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
33.本词上片写之美,下片写之美,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
和纯真性情。
34.本词在艺术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望江南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①何郎全傅粉,心如②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
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注]①何郎,何晏。《世说新语》:“何叔平(晏)美恣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
月与热汤饼。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世说新语》
“韩寿美恣容。贾充正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35.本词中的“蝶”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答:。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
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
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37.本词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
38.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邓玉宾子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①香,曳杖桄榔②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
甲子③无拘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注]①枸杞:中药的一种。②桄榔:中药的一种。③甲子:代年华。
39.本词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括情趣?
答:。
40.本曲创造了一种空灵清雅的意境美,请简要分析。
答:。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
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41.本词中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仅仅一、二两句就画出了七种景物,这七种景物
是:。
42.本词最后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43.简答本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长虹中学 吴喜华
1.寓情于景浓重凄清孤独寂寞。(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的孤寂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写中)
2.清新恬淡。(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征可以品味出这—特点)
3.本曲用笔轻巧,写景细腻,多角度地组织,使佳境叠出,如真如幻,随景赋情,景美情深。
4.本曲通过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官场名缰利索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倾幕。本曲的抒情特点是借景抒情。
5.“青山独归远”。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情可以参照“青山独归远”一句的内涵和对整首诗作的品味中得到)
6.本诗以荷笠之人目送独远归青山的客人为绘画中心,背景设置苍幽富厚:夕阳残照,竹林苍苍,古寺静幽,钟声杳杳,青山远卧,景物远近搭配协调,为诗人的送别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本题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情即可)
7.这些景物,表现了诗人空虚寥落的思想感情。(这三个诗句的描写是三、四联述怀的铺垫)
8.这两句诗正话反说,意思是既然人家嫌弃我,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重用,何苦又要恭勤朝参呢?(“判”既是割舍之辞,又是甘愿之辞)
9.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抱国无门。(诗人的这一思想既可以在前面的“坐不归”中看出,也可以在最后四句的抒情中看出)
10.借景蕴势,直抒胸臆。(前四句托景,后四句抒情)
11.绿竹、庭院、朗月、稀星、飞萤、水鸟。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
12.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3.首联从衰草落笔,推出“悲”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写送别情景,仍紧随“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一直围绕“悲”展开,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上。
14.本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手后的凄凉之情。
15.闲情逸致落寞惆怅。(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在又是一年春好之时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情)
16.本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精。在诗人看来,眼前的明媚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增加思乡的情绪。如“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诗人不想,也不愿看,因为身处江南,神驰塞北,柳花入怀,自然会撩起思乡愁绪。
17.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18.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9.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夕阳落照新月初升。
20.本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反映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21.诗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2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写雁,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风婉而细腻,清丽含蓄。
23.“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4.“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5.“官仓鼠”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具体指贪官污吏。诗人的态度是极端愤怒。
26.诗人采用民间口语,譬喻妥贴,词浅意深,讽刺性强。
27.“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即亡国之后不可能见到故土悲哀之感,是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
28.实际上写以春光归去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
29.本词以景起篇,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起来抒叙,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0.边塞乡愁。31.悲凉绝望凄冷幸福温暖
32.烘托抒情气氛,增强了审美的厚度。33.湖山歌女。
34.本词用大自然的清秀美衬托女性的天真美,二美相互映衬,创造了纯美的艺术境界。
35.“蝶”是眠花卧柳、寻欢作乐的种种风流轻狂浪子的化身。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何郎”、“韩寿”的典故增加了词作的文化内涵。词人把蝶加以人格化,借蝶咏人,把人的“天赋与轻狂”和“为花忙”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37.透过本词,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不仅有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显示着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生。
38.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
39.本曲作者追求的是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心情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40.曲作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晴风”“山秀”的空灵疏朗画面,接着又使采药活动中置身大自然的愉悦心情与画面的空灵淡雅融为一体,最后以“湖天风月秋”的淡雅景色对前面的描述进行升华概括,形成了一幅优美空灵的画面。
41.林、山、竹、墙、蝉、草、池塘。(都是夏末秋初的景物)
42.揭示主题,篇末点睛。
43.是一个其身则闲、其心则苦、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第五篇:202_诗歌鉴赏
1.游庐山宿栖贤寺作品赏析
该篇是王安国游庐山夜宿栖贤寺感怀所作。庐山佛寺颇多,有五大丛林,栖贤寺是其中之一,为 南齐参军张希之首建,屡经兴废,遗址在今三峡涧玉渊潭北。当时诗人踯躅庐山,独宿佛寺,古屋萧索,四顾寥落,顿起遗世独立之想。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登览庐山的洒脱襟怀和情趣。
首联紧扣“宿栖贤寺”,以直叙入题,由于寺殿年久失修,故山风吹入,萧萧作响,而卧寝不得周严,寒气就会侵入。“弊裘”句由上文生出。因寝卧不宁,故而“弊裘起坐”,由“古屋萧萧”,而生“绸缪牖户”之想。“绸缪牖户”出自《 诗经·豳风·鸱鸮》,意思是缠绕柴木,修补门窗。这一联切题叙事,且渲染出一种夜宿深山古寺的萧索阒静气氛。
由于中夜不眠,得以目睹深山夜景。次联集中笔力摹写庐山之夜。层峦叠嶂中,皓月当空,皎洁的清光,把整个大千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为寂净的人间带来了风雨交加的萧瑟秋声。一句写山中月色,主要诉诸视觉;一句写山谷泉声,主要诉诸听觉。这里静景和动景互相配合,出色地构造了一个明净、透彻、幽寂、清寒的尘外世界,为人排解尘念、唤起遐思,布设了一种适宜的氛围。方虚谷说王安国诗“佳者不可胜算,而富于风月,此诗三四壮浪而清洒”(《 瀛奎律髓》卷一),正指出这两句的独特气韵。
沉浸于如此境界中,诗人忘却俗念,烦恼顿消,干是脱口咏出“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两句。“尘中”,犹言尘世、尘网,包括世俗社会和市井闹区。踪迹进入尘世,则会有俗务牵累、世事羁绊,着一“惭”字,表示了对世俗桎梏的不甘和不满。由此生出了“期”字,只消“心期物外”,就会无求无欲,身心恬然。物外即世外,《 唐书· 元德秀传》记载,元德秀“陶然遗身物外”,元氏以置身物外,求得精神超拔。诗人则是虽“迹入尘中”,却能“心期物外”,而达到泊然无求的境界,显得更为通达。两句一写形迹,一写心神,结构相对,内容相反,而意义上又有递进,连贯而下,对仗中具有气韵流动之美。
虽然“心期物外”,却也可“迹入尘中”,离开这宁静高洁的环境,诗人还是会有感慨,因而尾联有“须惆怅”之语。庐山长松林立,到后世仍然有“松树路”之名。天明登途,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诗人更会惆怅不已。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此时诗人留驻片刻,他才会写诗记叙此行。这两句,“须惆怅”一转,“忍更”再转,而以题诗留念收尾,很符合登览游记诗的旨趣,十分得体。“忍更”二字强调必须有诗,表达出对庐山清境的低徊依恋,颇有余音袅袅之致。(1)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4分)(1)上句:视觉(静景),写山中月色,(2分);下句:听觉(是动景),写山间泉鸣,(2分)
(2)最后两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2)直抒胸臆(1分),最后两联说自己为尘世所累而不想有所求,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会惆怅不已且一定要题诗留念,(1分)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对淡泊生活的追求,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2分)
2.《送韩十四》(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3.3《小斋即事》【译文】 我爱琴只是因为琴弦是正直的,我爱棋只因为棋盘是方正的。我从不利用下棋来计较输赢得失,也不能够清楚记得宫商等五个音阶。年龄越大越被世俗疏远,一次次正道直行,百事受妨碍。虽然有秦棋二物相伴,但是与国家兴亡没有关联。
【鉴赏】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怜,是爱的意思。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局”即棋盘,方形。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
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便过渡到下两联。前两联言心之所尚,后两联言行之结局。古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不是诗人有意疏世,而是正直乃为浊世所疏,“拙”是与“巧”相对的。便佞应世,自能圆转自如,所以为“巧”;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联系到徽宗以来,蔡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
全诗主要是以陈述语说理抒慨,这样的诗最不易写好。由于作者抓住琴棋二物生发,便饶有趣味,并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性,构思极巧。吕本中、陈与义曾评沦刘一止的诗说:“语不自人来”,大约也正是感受到了诗人标格甚高,较少俗味吧。a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b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4.⑴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黄而味道也更美。白居易《拣贡橘书情》:“琼浆气味得霜成。”⑵“新苞绿叶”句:沈约《园橘》诗:“绿叶迎霜滋,朱苞待霜润。”新苞:指新橘,橘经霜变黄,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黄色花苞。
⑶青黄:指橘子,橘子成熟时,果皮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屈原《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⑷“香雾”二句:苏轼《食柑诗》“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宋·韩彦直《橘录》卷上《真柑》:“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擘之则香雾噀人。”噀(xùn):喷。清泉:喻橘汁。⑸吴姬:吴地美女。这首咏橘词,巧言物状,体物细微,属“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颇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以使下文有余地抒发。“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狙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称。又,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尽得橘之神。“竹篱茅舍出青黄”,好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叶。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唐宋时为贡物。“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8.“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分)答:.“惊”:吃惊、惊讶。(1分)“怯”:胆怯、害怕。(1分)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1分),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1分)。9.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答: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1分)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1分)侧面:(1)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2分)(2)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2分)(3)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2分)(侧面答出两点即可,其中手法和解说各1分)
5赏析: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即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A.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B.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A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注:必须答出意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B“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注:分析一个词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6.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鹧鸪天·兰溪舟中》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
兰溪在浙江中部,这首词是作者沿兰溪赴钱塘在舟中写的。上片着重写舟行之景,下片着重抒泛舟之情。
首句“雨湿西风水面烟”明显地是写背景。一个“湿”字,把雨和风都写活了,给人以清新之感;“烟”之上贯以“水面”,更呈迷蒙之美。在这么一幅清淡幽雅的画面上,慢慢化入一个突出的人物形象:“一巾华发上溪船”。这句不仅写出词人的装束与年纪,更重要的是以轻巧的笔调传达出词人“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的洒脱风貌。这开篇两句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作客观的叙写。接着下两句则换一个角度,──词人在舟中向外望所见的景色:“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不仅因为它对仗工整,而且因为它形象生动。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这正是匠心独运之处。“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颇有拟人之态,一个“还”字,写出舟行之速。袁枚在《渡江大风》中写:“金焦知客到,出郭远相迎”,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写:“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仰见山色,俯视波痕,俯仰之间,拾来佳句,看似容易,实则来自词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也来自锤词炼句、驾驭语言的工夫。这两句就成了光照全篇的中心。
过片两个三字句“寻浊酒,试吟篇”,运笔灵巧,一“寻”一“试”,表达出词人那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通过这行动的描写来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如果联系起他的《贺新郎》一词来想想,就不难理解,词人实在也为金瓯破碎而满怀忧愤,只有壮志难酬,无奈诗酒自娱而已。在此,词人不愿再多吐露心曲,而却插入一句“避人鸥鹭更翩翩。”这似乎是景语,写这些地方平时人迹罕到,鸥鹭为家,此刻船行惊鸟,才飞舞翩翩,可见荒野寂静得有点可怕,实际上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心底的寂寞。他在《贺新郎》里“空自笑,听鸡舞”,“割舍了,对君举”等语,不正是他心底由愤懑而寂寞的反映吗?然而,韩淲还是韩,同是写到梦,他不象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也不象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他,在末尾却以“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轻轻一笔,把心底的波澜淡化了。浊酒浇愁也好,吟篇抒愤也罢,反正钱塘梦醒,旅程也就结束了,还是“随缘”吧,一切都又那么清幽淡静!这正是韩淲词的个性。(何瑞澄)
A.“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5分)答:“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1分)“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2分)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2分)“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1分)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2分)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2分)B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6分)
答:参考答案一: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2分)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2分)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2分)
参考答案二: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2分)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2分)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2分)
7倪瓒(1301—1374)元曲作家。字元镇,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沧浪漫士、净名庵主等,无锡(今江苏)人。本为西夏人,因其先人出使于宋,留居中国,定居江南。不乐仕进,耽于诗文书画,善琴操,所居有清閟阁,多藏书法名画秘籍。至正(元惠宗年号,公元1341—1370年)初年散资产与亲故,弃家泛舟五湖三泖(今太湖附近水乡)间,自称懒瓒、倪迁。工乐府,精音律。《录鬼簿续编》称其“爱作诗,不事雕琢。善写山水小景,自成一家,名重海内”。著有《清閟阁全集》,现存小令12首。
背景:本篇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城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注解:陵阙:指帝王的坟墓。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来的名片。译文: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司空见惯。我家里堆的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是薇蕨。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自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不堪。看茫茫天地之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鉴赏:这支小令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诚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上片前三句直接入题,后三句此曲感写作者自己的生活。下片前两句直接述志,最后三句再回到历史与现实上来。此曲叹历代兴亡,抒发对现实极度不满,追求山林乐趣的情怀。毫不隐讳,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缘情状物,精练晓畅,气势豪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