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第一篇:《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202_〕40号 【发布日期】202_-05-20 【生效日期】202_-05-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浙政办发〔202_〕4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领导,加快推进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

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五月二十日

一、按照《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总体要求,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落实)

二、切实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根据《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加快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组织实施,落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举措。(由省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织落实)

三、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10个左右全国性制造中心和20个左右全国重要产业基地的要求,制定行业发展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行业龙头企业制定与之相衔接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市组织落实)

四、着力构筑三大产业带。做好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的发展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贸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落实)

五、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结合浙江经济发展趋势和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由省统计局牵头,省经贸委配合组织落实)

六、组织建立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专家咨询组和企业家咨询组两支队伍,就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展开咨询。(由省经贸委组织落实)

七、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力度,继续做好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保持工业高强度投入,进一步完善投资增长机制,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投入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力争纺织化纤、皮革、塑料、金属加工及制品等主要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巩固和提高这些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和地位。(由省经贸委牵头,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落实)

八、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从我省现有基础和潜在优势出发,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着力在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等领域培育一批优势企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落实)

九、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产业。依托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投资建设PX、PTA、EG、ABS、PVC、PS等大型石化项目,加快实施大乙烯项目;建设若干个大型不锈钢和板材类优质钢冶炼及加工重点项目,积极发展大型船舶和特色船舶修造产业。集中力量推动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等组织落实)

十、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着力做好以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力争三分之一以上企业推进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为主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在全国制造中心中建立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构筑区域共享平台,争取50%以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由省经贸委牵头,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组织落实)

十一、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级技术中心,扶持建立若干个面向行业或面向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效的技术支撑,着力抓好一批技术创新专项。(由省经贸委牵头,省科技厅、省中小企业局配合组织落实)

十二、加大研发投入,制造业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2%左右,其中高技术产业达到5%以上,组织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培育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好一批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科研院所到浙江设立研发机构。(由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人事厅配合组织落实)

十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产品的国际认证。鼓励优势行业和企业制订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由省质量技监局牵头,省经贸委、省科技厅配合组织落实)

十四、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注重产业链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大项目的引进,重视国内外知名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引导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由省外经贸厅牵头,省经贸委配合组织落实)

十五、保持制造业出口持续增长,力争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15%左右,成为全国重要的出口基地。制造业直接利用外资额占制造业总投入比重达到20%左右。(由省外经贸厅牵头组织落实)

十六、集中力量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政府扶持、滚动开发的新型园区开发机制。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重点建设若干个大型集聚新区,成为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平台。(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中小企业局配合组织落实)

十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把建设大项目作为发展大企业的重要途径,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2_年,力争有30家左右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时努力培育100家左右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领先的“小型巨人”企业。(由省经贸委牵头组织落实)

十八、抓好知名品牌的培育,加强名牌产品的推介,做大做强已经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的企业和产品。推动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进入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行列。力争形成100个左右具有较高国内外市场知名度的名牌产品。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区域品牌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和培育现有的优势品牌和企业,优化设计、提高品质、提升品牌。(由省质量技监局、省工商局牵头组织落实)

十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节约能源法》,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推动制造业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力争50%以上重点控制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制造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40%左右。工业园区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着力推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培育特色产业,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由省经贸委牵头,省环保局、省协作办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落实)

二十、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加快交通、通信、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着力提高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设施的通行速度和运能,探索建立快捷的商品进出口通关新机制,创造更优的投资硬环境。大力推行工贸联动,发展现代物流

产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贸委、省交通厅、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落实)

十一、加快传统流通业态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着力构建纺织品、小商品等国际采购中心。培育发展要素市场,推动工业企业创新贸易组织方式,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销体系,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由省经贸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外经贸厅配合)

十二、根据全省电力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一批新的电源项目,统筹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构筑以大型电厂为支撑,500kV环网为主网架的电力安全保障体系。努力组织电力外购,加强电力的合理调配和有序用电。(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牵头,省电力公司等有关单位配合组织落实)

十三、进一步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建立政府援助系统,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申诉和应诉。(由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质量技监局组织落实)

十四、培育一支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引进和培育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育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建立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由省经贸委、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劳动保障厅、省

中小企业局组织落实)

十五、集中财力设立省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投入先进制造业,建立有利于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经济调控机制。(由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组织落实)

十六、加快行政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方式。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贸委牵头组织落实)

十七、着力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运作规范的行业协会。构建投资咨询、技术服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由省民政厅、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局牵头组织落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规划

文章标题: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规划

___纺织制造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期,如今___已由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我市充分利用纺织制造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

优势,积极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对于___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为国际先进纺织业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

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涉及产业经济和产业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就纺织产业经济本身而言,总体上要求其纺织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引领纺织品市场潮流,并具备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具体讲,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条件。

1、雄厚的产业基础。纺织制造业不仅是本区域经济的支柱,而且其规模总量要占到全国行业的10以上,产品外销率在40以上。

2、先进的技术装备。纺织行业中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等关键设备,其中无梭织机的比重达到9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众多的优势产品。纺织产业链较长,且产品丰富。作为制造业基地,必须具备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特色明显的优势产品。主导产品产量在国内行业中占到20以上,特别是需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4、领跑的骨干企业。在纺织行业中有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要求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其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并拥有知名品牌和相当规模的出口额。

5、健全的创新体系。行业整体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在2以上。拥有产业共性技术为支撑、企业专利技术为核心、国际性智力源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当前国际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纺织制造业作为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和最广泛的传统产业,被许多现代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假借为经济腾飞的“跳板”,即使是现今的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以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形成了纺织产业大军。

(一)国际纺织业发展趋势

当今全球纺织业发展变动较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产业内涵扩大,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加速等诸多方面。

1、产业内涵扩大。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特别是特种合成纤维和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目前国际上高性能特种纤维已达250多种,总产量每年超过30万吨),由此推动着纺织业由传统消费领域向生产资料领域拓展。“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又超越消费”,成为目前及未来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总趋势。

2、技术创新加快。创新成为当今国际纺织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突出表现在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产业化,以生态和环境为目标的创新技术的应用。一是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出了具有质轻、高强、耐高温的特种纤维,如芳纶、P80纤维等新产品为目前性能最优的有机性能纤维;美国杜邦公司通过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已开发出了具有与芳纶强度一样的人造蜘蛛丝,预计在一两年内投产使用;同时具有多功能的差别化纤维品种层出不穷,而且许多工业化国家都在将合纤应用于生产资料领域。二是在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方面,以无梭织机和自动络纱技术为代表,得到了迅速应用。目前欧美国家已全部采用自动络筒机,日本的普及率已达80。三是以生态和环保为目标的创新技术集中应用于印染业,90年代后期喷射印花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喷射印花技术无需制版,全部CAO一体化,花型重现不受限制,有利于印花环保,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的市场需要),已经引发了染整技术革命。现今世界先进的纺织技术基本上掌握在美、德、英、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手中。

3、结构调整加速。目前国际上先进纺织制造业国家和地区均着力于调整结构,一方面注重纺织新型原料的研发,高档优势面料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则将一般化纤行业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美国主要致力于高科技纺织品的研发,目前已推出了一系列高科技纺织品和服装。法国北方加莱海峡地区30多家纺织企业组成的“纺织俱乐部”推出以光纤和传统纱线交织而成的“发光布”,广泛应用于信息标志,安全警示上。在亚洲地区,日本重点发展扩大用于OPT的原料,向外出口高价值的原料,其化纤企业主要从服装类产品向非服装类产品转移。韩国采用“有选择的集中”策略,实施化纤业结构调整,其国内企业主要生产如超细旦纤维、低熔点纤维和复合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而一般涤纶生产线正在向泰国、印尼和中国等地转移。中国台湾地区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资本及知识密集

第三篇:宝鸡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

宝鸡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

装备制造业是宝鸡的优势产业,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0多户,202_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约为3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一年来,宝鸡作为关天规划的次核心城市,我们按照率先发展的要求,以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和电子电器为重点,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1、石油装备产业

我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比较优势明显,规模以上企业13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有30余家。全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1.3万人,总资产125亿元。202_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约为1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以上。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和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也是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是国内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的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制造企业,目前都处于规模扩张的快速发展阶段。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钢管占国内陆上油气长输管道钢管用量的80%。202_年,宝鸡石油钢管公司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产值达107.18亿元。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超、特深井钻机研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主导产品陆地石油钻机、泥

浆泵产量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其钻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泥浆泵达60%。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2_年,宝鸡石油机械公司产值为38.86亿元,同比下降30.9%。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企业经营状况正在好转。

下一步,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将重点以油气输送管、石油专用管制造为主业,形成油气输送管、石油专用管、钢管防腐、钢管辅料四大系列产品,使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内领先地位。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收购兼并、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重组资阳钢管厂、辽阳钢管厂,提高规模化经营,加强专业化分工;整合系统内制管企业研发资源,组建宝鸡国家级企业焊管技术中心,加大配套产品的研发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连续油管、大口径埋弧焊管等产品,形成科研、制管、防腐、辅料上下游一体化的钢管制造产业链,把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建设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中国石油钢管制造专业化公司。到202_年,年产钢管30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宝鸡石油机械公司通过占地1300亩的易地搬迁项目建设,实现其泥浆泵、石油钻机产能和铸锻配套能力的大幅提高,建成中国西部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中心。通过巩固发展陆上石油机械市场,抢抓海洋石油装备市场,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到202_年,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亿元,在其带动下,我市石油机械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50亿元。

2、汽车及零部件业

目前,宝鸡有2户整车生产企业,3户改装汽车企业;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27户,另外还有300余个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小型机械加工企业或个体加工户。宝鸡已在高新区及蔡家坡开发区形成以陕汽、华山为龙头的整车生产,以法士特、汉德为中心的部件生产,大批零件加工企业依附于整车和部件生产企业的产业格局,形成了近百亿元的规模。

下一步,根据关天规划要求,我们将大力推进汽车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协作化发展,抓好新扩技改项目,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配套,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成长,形成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从蔡家坡到高新区“一带两基地”的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打造成我市千亿元级的工业支柱产业。到202_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载货汽车制造业500亿元,专用特种车制造业和叉车制造业各200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业30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5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量的贡献率达到30%

和35%,逐步把宝鸡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

3、机床工具产业

机床工具产业是我市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规模以上机床工具企业共12户,其中上市公司1户,宝鸡机床集团已经进入中国机械500强。202_年,秦川机床工具有限公司产值为31.71亿元。今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又注资控股了宝鸡机床,这将更加有利于我市机床工具产业的资源整合,形成龙头企业的整体优势。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秦川机床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大型、精密、高效数控及成套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我们要大力推动协作配套,努力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到“十二五”末,秦川机床集团产值到达130亿元,全市机床工具产业总的产值到达200亿元。

4、电子电器产业

我市集聚了宝成仪表、凌云电器、长岭科技、烽火通信、秦明电子、恒通电子、渭河工模具、陕开电器、宝光真空电器、施耐德电气、长岭纺电、宝成精密制造、恒鑫纺机等几十家在行业或一定区域有影响的企业,现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10家,从业人员1.4万人,总资产50.13亿元。在飞行安全设备、传感器、开关设备、纺机纺电等产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一些重点产品成为全国生产、科研基地。

新组建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了“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在航空和电子信息工业领域,宝鸡市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研发能力,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机遇。宝成仪表公司的航空仪表、烽火通信集团的通讯雷达、凌云电器公司陀螺仪等都是与航空密切相关行业知名产品,这些企业也都是我国的军工定点企业,因此我市在飞行安全领域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保障优势。我们将以宝成仪表、凌云电器、长岭科技、烽火通信等四个电子信息企业为重点,加强联合,建立一个含自动定向仪、高频、甚高频导航、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多普勒雷达等在内的飞行导航平台系统。目前,我市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中国西部航空安全装备产业园”。预计航空安全装备产业在202_年将可形成100亿元的产值。

第四篇: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202_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一、严格保护国土资源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推动市级政府按期开展对县(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从严从紧审批建设占用耕地。(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规划处、利用处、整理中心)

2.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

3.研究出台全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意见。全年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新增耕地不低于18万亩。开展“农村土地问题百村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路径。(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地籍处、财务处、法规处、整理中心)

4.启动建立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探索污染耕地的生态防治、修复工作。(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地环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调院)

5.启动苏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专项调查工作。全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推进全省地面沉降、地下水监测网建设。(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地环处

参与单位:地调院)

— 1 — 6.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矿管处

参与单位:资源处、地环处、地勘处)

7.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地勘处、矿管处、资源处、地环处)

二、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8.全面落实执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强化征地主体责任机制,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执法局)

9.202_年底前完成符合法律条件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地籍处

参与单位:地产发展中心)

10.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四大体系。继续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工作。指导各市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地环处

参与单位: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11.加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加大信访督查督办,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好信访化解和稳控工作。(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

— 2 — 局

参与单位:办公室、法规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矿管处、地环处)

12.对202_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实行计划单列,快速审批,应保尽保。稳定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强监测监管,防止地价异常波动。(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动态监测中心、整理中心、地价所)

三、大力推进节约集约

13.稳妥有序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修改。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探索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开展“多规合一”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籍处、规划院)

14.通过适当安排规划流量指标,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落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矿管处、执法局、规划院)

15.推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用地考核督查。出台并实施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考核奖惩制度。(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法规处、调控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执法局、科技处、财务处、人事处、监察室)

16.做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责任

— 3 — 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调控处

参与单位:省厅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局)

17.实施《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修订《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研究出台《江苏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程(试行)》。(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

18.加强土地供应工作的监管和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和动态监测。开展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专项清理。提高建设用地批后供地率。健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开展开发区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和再开发城镇低效用地。(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规划院、动态监测中心)

19.鼓励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高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院)

20.继续实施“示范工程”、矿产资源保护类项目,鼓励企业开展自主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矿管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财务处)

四、积极稳妥分类推进改革创新

21.按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审慎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征地事务所)

— 4 — 22.按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研究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财务处)

23.按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积极稳妥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开展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础调研和政策研究。(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调控处、规划院)

24.探索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方式。开展乡镇以下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利用试点工作调研和政策研究。实施《江苏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规划院、整理中心)

25.探索改进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管理办法。完善用地计划指标预下达机制。统筹安排全省增量和流量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用市场化方式配置用地计划指标。(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

26.推进省及地方合作开垦补充耕地试点,推进法人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省级补充耕地指标市场交易,建立交易激励机制。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并建成数据库。(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地籍处、财务处、整理中心)

— 5 — 27.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调整工业用地地价,探索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院、动态监测中心)

28.探索用地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研究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范围。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办法。(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耕保处、动态监测中心)

29.按照省审改办统一部署,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继续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优化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厅各处室局)

30.改革识人用人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制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办法(试行)》、《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等人事制度。(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人事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31.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协调制度,强化对地方的督导和指导;开展地方“试点”,推动土地登记历史资料整理与信息化工作,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基础平台。(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地籍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财务处、地产发展中心、信息中心)

五、着力提升法治化水平

32.下发202_全省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对全省系统202_-202_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开展检查。(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厅各处室局)

33.出台《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综合执法监管暂行办法》。建立与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的联动工作机制。(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调控处、法规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

34.加强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建立违法用地“零报告”制度,完善违法用地逐级备案报告制度。健全省、市、县、乡镇(街道)、村五级执法监察网络,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协管员管理制度。(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办公室、信息中心)

35.严肃查处违法重点地区以及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对违法用地问题严重、信访反映违法用地多且整改不力的重点地区,实行警示约谈、限期整改、视情进行区域限批等措施。加大挂牌督办案件力度,向社会公开曝光违法用地典型案件。(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

36.做好“土地执法模范县”创建活动。突出卫片执法与动态巡查等日常执法工作互动,信访信息研判与案件查处督办工作互动,土地执法与土地督察工作互动。(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

— 7 — 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矿管处)

37.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面梳理国土资源系统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事项,统一行政权力名称,规范运行流程,完善行政权力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国土资源系统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库。(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处室局)

38.认真配合国家做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工作。进一步做好行政争议案件办理工作。配合省法制办做好《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的调研、修改工作。(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

六、着力提升工作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39.进一步选好配强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实施系统干部考评制度、交流制度。认真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积极稳妥推进省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人事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40.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离退休干部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财务处)

41.适时提高耕地开垦费标准。调整完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办法。(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财务处

— 8 — 参与单位:耕保处、整理中心)

42.强化部门预算管理与执行,优化资金的使用结构,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财务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

43.迎接国家开展的土地出让金审计。强化系统内部审计监督。(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财务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执法局、人事处、监察室)

44.深入推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和内控机制建设,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构筑更加完备的惩防体系。按照省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廉政监督办法(暂行)》加强对选人用人的廉政监督。(责任领导:孙军

牵头处室:驻厅监察室 参与单位:各市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45.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省厅党组 “十条禁令”,着力抓好作风建设。(责任领导:孙军

牵头处室:驻厅监察室

参与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

46.统筹和组织协调国土资源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支持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改革创新试点。牵头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按时完成综合统计报告,做好国土资源统计监测和形势分析工作。(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调控处

参与单位:各市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47.开展国土资源重要科技课题研究,着力推进课题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进省国土资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强

— 9 — 化国外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领导:孙军

牵头处室:科技处

参与单位:各市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

48.加快推进地质找矿突破。积极推进基础性地质工作,组织实施好沿海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提出推进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建议。(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地勘处

参与单位:人事处、地调院)

49.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进一步提升全省储量动态监管水平。(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资源处

参与单位:地质资料馆)

50.完善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优化勘查开采布局,促进矿业结构调整升级。持续深化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史》编纂工作。(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矿管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地勘处、资源处)

51.加大国土资源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土资源宣传品牌。进一步提升舆情监测应对水平,掌握正确引导舆情的主动权。(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办公室

参与单位:信息中心)

52.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公布、宣传、解读和应用工作,并按照中央和部有关精神,向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汇报好、宣传好。(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地籍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规划院、信息中心)

— 10 — 53.全面实施“一张图”工程,建设省—市—县三级政务协同平台。正式运行省厅新版政务管理系统。完善省厅综合监管系统。

(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办公室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54.认真抓好“四风”问题整改落实的跟踪问效,建立“三解三促”活动等长效机制。着力培育有鲜明特色的江苏国土资源文化,增强系统凝聚力。(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机关党委 参与单位:办公室、人事处、监察室、财务处)

55.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结合实际修订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狠抓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落实。进一步严格工作督查督办制度。

(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办公室

参与单位:厅各处室局)

56.根据省委统一安排,巩固深化省厅机关和厅直属单位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科学指导基层市、县局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机关党委

参与单位:人事处、办公室、监察室)

第五篇:202_年金华中心支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202_年金华市中心支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202_年全市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赶超进位、严实为本”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全行各项重点工作,现就全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提出分解落实意见如下:

一、认真落实稳健货币政策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预调微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合意贷款管理方式,按季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宏观审慎评估。加强流动性监测与管理,落实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平均法考核,完善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加强利率窗口指导,落实上级行和自律机制的定价要求,遏制大额资金竞争性存放中的非理性行为。建立表外融资统计监测制度,完善货币政策激励约束机制。(货币信贷管理科,只列责任部门,配合部门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围绕我市“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创新驱动”等战略举措,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五大千亿产业的信贷支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推动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引导和推动信贷评审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积极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提供融资支持。加快促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等创新产品,推广专利权、商标权等质押融资业务。完善“四破”淘 1 汰类企业信贷监测,落实好有扶有压的差别化信贷政策。(货币信贷管理科)

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

用好小微、“三农”专项金融债等工具,优化定向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支农支小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完善再贷款业务管理,尝试开展电子商业票据再贴现业务,加大对涉农、涉小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做好义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依托农村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创新。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货币信贷管理科)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一)深化义乌金融专项改革。探索人民币跨境融资使用,推动人民币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取得突破。拓展贸易融资服务和产品创新,推进供应链融资业务扩面增量。研究复制上海自贸区等先行试点地区金融便利化政策的可行性,积极准备义乌版的实施措施。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的个人征信服务公司,尽快推动组建义乌民营贸易发展银行落地。(货币信贷管理科、外汇管理科、征信管理科)

(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个人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政策操作,推进与市场贸易方式相适应的货物流与资金流总量匹配、动态监测及事后核查的外汇管理措施。推动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上线运行,取消个人境内收付汇信息申报。深化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支持更多符 2 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试点。(外汇管理科)

(三)改进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以金义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为契机,积极复制杭州电子商务综试区试点政策,努力推动政府建立单一窗口平台,实现部门数据共享。探索跨境电子商务货物贸易项下外汇收支便利措施,探索互联网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支持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外汇管理科)

(四)推进金融市场业务创新。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和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积极扩大专项金融债券、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发行规模。注重发债企业筛选和培育,做好首次发债企业资格审核和推介,支持住房公积金中心尝试贷款资产证券化。(货币信贷管理科)

五、防范化解金融运行风险

(一)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重点关注企业资金链、交叉性金融业务和新型金融业态等领域的风险,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跟踪房地产去库存、过剩产能化解中出现的信用风险事件,加强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专户管理,规范按揭贷款资金划缴和专户资金支出审核,保障购房者资金安全。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非现场监测和现场评估,通过约见谈话等方式进行风险预警和提示。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两链”风险处置工作。(货币信贷管理科)

(二)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与新闻媒体、消保部门以及司法机关的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 3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导意见》。加大金融消费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开展金融消保检查和专项评估。探索建立诉裁对接机制,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妥善处理金融消费投诉。(办公室)

(三)提升外汇管理的有效性。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国际收支监测,围绕“扩流入、控流出、严打击”,严厉打击异常跨境资金流动,服务涉外经济健康发展。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和“9.16”案件专项审计。进一步优化汇警合作机制,继续做好外汇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国际收支科)

(四)加大反洗钱工作的力度。指导金融机构运用涉恐融资监测模型,完善涉恐资金交易监测方法。加强与反洗钱联席单位的协调配合,积极参与大案要案侦办,争取在洗钱定罪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法人监管,着重高管履职检查,探索建立高管反洗钱约谈制度。(反洗钱科)

(五)抓好支付服务市场监管。切实承担起对支付机构的属地监管职责,实施支付机构分类分级监管,严格备付金风险管控。配合做好畅购公司风险处置,切实保护持卡人合法权益。组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入电信诈骗风险交易事件管理平台,开展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支付结算科)

六、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一)强化调查统计和信息服务。根据上级行布置,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统计。完善经济调查工作 4 机制,加强数据收集与案例分析。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及辖区经济金融特点,组织开展房地产市场走势、区域金融风险影响、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等专题调查,发挥参谋服务作用。畅通部门协调对接机制,紧跟形势、深挖选题,努力将政务信息做优做精。(调查统计科、办公室)

(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增量扩面工程,着力提升服务站建设质量。开展电子支付应用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大力推广电子支付业务,年内每个县(市)创建示范镇、示范村不少于2个。拓展金融IC卡运用新领域,推进移动金融业务创新,争取开展“智慧支付”工程试点。(办公室、支付结算科、科技科)

(三)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关注地方政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金融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接入机构的监管,防范信息泄露。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的征信行为,继续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做好村镇银行、公积金中心等小微金融组织接入征信系统相关工作,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及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继续做好征信查询、异议及投诉处理,争创省级征信服务示范点。(征信管理科)

(四)提升国库经理水平。落实新《预算法》和总行全面经理国库的工作要求,夯实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基础,通过狠抓思想、管理、操作、系统四道关口,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以完善“国库资金运行异动信息监测系统”为基 5 础,建设国库统计分析指标平台。努力拓展国债到期兑付渠道和途径,完善农村国债宣传与服务体系。(国库科)

(五)优化现金供应服务。做好发行基金调拨和现金供应,合理投放券别结构,探索开展硬币自循环、农村小面额货币兑换试点。加强发行库规范化管理,消除发行基金内控安全隐患。强化对钞票清分、复点、销毁服务外包运作的监督,安全完成上级下达的钞票处理任务。(货币金银科)

七、加强党的建设和内部管理

(一)深化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改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工作,抓好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争创党建工作特色。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加强党员活动室示范点建设,注重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规范使用党建工作手册,做好党支部星级评定和“四优”共产党员评选工作,全面推开“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党委组织部、宣传群工部)

(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和上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细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责任检查考核制度。加强纪律和规矩教育,严明纪律底线,强化制度执行。把“四种形态”作为党委的重要任务,纳入主体责任范畴和监督责任体系。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监督管理系统的信息运用,推动督促检查常态化。分解 6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责任,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开展党纪党规学习竞赛。(纪委监察室)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正副科级领导职务选任工作。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和监督管理,推动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轮岗交流的制度化,做好新一轮聘用制工作。丰富干部教育培训途径,开展好新行员职业规划指导。从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个人有关(金融)事项报告制度,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评估。(人事科)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跟踪评估加强县支行建设举措实施效果,继续梳理可精简、可上收、可下放的业务事项,进一步减轻县支行履职负担。改善县支行人员结构,加大对年轻行员培养锻炼的力度。加强对县支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深入开展争创总行级“文明单位”,推动县支行加强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创建。继续安排经费支持县支行办公用房维修改造。(人事科、宣传群工部、纪委监察室、会计财务科)

(五)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预算体制改革要求,探索公用经费预算管理手段,建立项目支出数据化分析模型,规范集中采购管理,发挥“大会计”管理机制作用。尝试从合规和舞弊审计转向管理审计为主,抓好财务预算、内部控制等领域的审计监督,推进内审质量评估工作。改进机房基础设施,优化网络结构,探索开源虚拟化技术研究与运用,为业务创新提供科技支撑。提高后勤保障水平,继续做好节 7 能减排工作。深化“平安央行”建设,做好要害岗位人员考核管理,加强武装押运、守库值班、枪弹安全和保密管理,启动新一轮安防系统改造。(会计财务科、内审科、科技科、后勤服务中心、保卫科)

(六)深化法治央行建设。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加强执法培训,促进法治思维养成,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善“两综合、两管理”运作,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逐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金融法治工作信息系统,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公示。探索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和基层法治央行建设评估,落实县支行法律审核上收措施。(办公室)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5/274388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