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_双证_融通_职教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_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 24 卷第 3 期 202_ 年 8 月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Vol.24 No.3 Aug., 202_
【高职教育探索】
“双证”融通:职教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 博,莫晓芳,邓大志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摘 要:“双证”融通是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沟通、职教与 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是架接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职前职后贯通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双证”融通;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职教;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31X(202_)03-00019-02
为纽带,既能保证职业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提高职业教育
与培训的社会认同度,又能有效衔接各级各类教育,逐步消 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 教育之间,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如此,对于规范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劳动就业市场,使职业 学校成为终身学习的场所,职业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 育”,“双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立交桥” 各出口的通行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高职院校而言,“双证”即大专学历教育的毕业证和
职业培训的资格证。实现“双证”融通,是学历教育和职业 培训并举,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人才培养与人才 使用沟通,职教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广州民航 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双师双证、国际通用”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大专学历教育与民航 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的做法,在“双证”融通、实现民航职教与就业的对接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 了自已的特色,为培养面向民航行业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 域岗位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
三、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特点
民航业作为国家的特定领域,与其他行业相比,属于典 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三高)行业;该行业社会通 用性强,安全责任重大,岗位对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要求 都很高,是国家实施强制性行业准入控制的行业,执业特征 十分明显。在人才培养上,从飞行器的制造与使用、维修与 维护、空中的交通管制,到民航运输的管理与服务,不仅集 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新技术与管理规章,而且直接与国际 接轨的属性和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特点,使得民航高技能人 才的培养凸显出国际化程度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要求 高、实训实习设施设备投入高、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更新快 的特点;在人才使用上,因为民航运输工具集聚了世界上先 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与标准,故而操作程序与管理规范十分严 格,其设施设备操作的难度、运营管理的复杂程度、岗位安 全的重要性、服务质量的精细性、技术更新的速率与频率等,远远胜于其他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2] 因此,民航行业 许多技术岗位都要求持证上岗,即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获得民 航相应岗位执业资格和资质证明,才能从事民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相关领域岗位的工作。要取得民航相应岗位职
一、“双证”融通概念的内涵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 与衔接,其实质是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行业、企业用人的)标准要求相符合,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从教学环节上讲,就是要求 职业院校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应知 晓的工作标准相融合,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应掌握的操 作规范相一致。
二、“双证”融通的重要意义
实行“双证”融通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衔 接与沟通。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采取更加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给人们提供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促进 人们的终身学习;另一方面,“双证”融通的实施将直接搭 建学习与工作的桥梁,使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逐步实现“无 缝”对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的整体目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双证”融通后,以“双证”
收稿日期:202_-05-25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总局项目“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研究与实践”(总局人发[202_]22 号)。作者简介:陈博(1969-),男,湖南南县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职业 技术教育。莫晓芳(1972-),女,湖南邵阳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邓大志(1979-),男,湖南新 宁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教师。Journal of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Vol.24 No.3 Aug., 202_
业资格证书,必须经过统一考试、注册和颁发执照管理等。
如飞行技术专业,要求从业者必须持“民用航空器飞行驾驶 执照”,参加并通过 CAAC 的商用、仪表等级、多发性能驾 驶执照考试,获取相应的飞行驾驶员资格证书;再如飞机机 电维修专业,按照中国民航 CCAR66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 人员执照基础部分标准)、CCAR147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基 础培训机构标准)的考核标准要求,该专业岗位从业人员必 须熟练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基础部分机械 专业(ME-1/ME-2)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民用航空器维 修人员执照”一种机型执照范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该 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书。民航其它专业也都依据各自技术领域 术含量高、设备更新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明确专 业培养目标,按模块化开发专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结合民航相关岗位培训考试大纲和“岗位资格证书”的内涵 要求,进行专业建设。
同时,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组成由系主任、专业骨干教 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教学分析小组,解剖、分析履行岗 位职责必备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 能力),按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点、能力项和 职业素质目标与要求,设计教学单元。若干课程或环节构成 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教学模块,采用模块化是该院高职教学 的典型特征。的关键能力和岗位(群)的要求,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来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高技能人才。
四、“双证”融通培养民航高技能人才的具体 做法
1.成立专业顾问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和课 程设置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
该院的专业顾问委员会主要由校级领导、校主要专业带 头人、“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民航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 共同组成。在专业建设上,该顾问委员会能充分考虑民航业 的特有标准来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审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在课程设置上,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依照技术 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突 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民航行业协会、行 业岗位资格证培训考试机构间紧密联系与合作,按照不断变 化和更新的行业标准和要求组织考试,以保证培养出来的高 技能人才在圆满完成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达到岗位资格(执业资格)的标准和要求,拥有对应岗位资格证书或从业 执照。
2.采用模块化教学,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 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企业调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 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按照民航以及相关行业的标准和相 关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与岗位(群)核心技能相对接,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需 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对照行业的职业标 准制订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体系,使培养的人才不断适应市 场的变化与需求。
民用航空业目前主要执行的行业标准包括中国民航 CCAR 标准(CCAR 指中国民航航空规章)、美国 FAR 标准(FAR 指美国联邦航空条例)、欧洲 JAR 标准(JAR 指欧洲 联合航空条例)、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简称 ICAO)标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简称 IATA)标准等。学院在设计人才 培养方案时,注重结合国内外民航行业不同的标准以及其技
3.注重职业教育、岗位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 融合贯通
该院在培养民航高技能人才过程中,根据民航产业链的 岗位(群)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坚持以行业职业 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 业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的有效沟通与衔接。
一是该院积极争取行业授权,在校内建立职业岗位资格 培训、考试中心的举措,加速了毕业生的成才,缩短了与用 人单位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 “无缝”对接;二是深化“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对照 行业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根据民航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能力要求、行业标准以及工作流程,开发课程和 技能训练项目,明确实训的目的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使教 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形成融合国内外行业标 准的民航特有专业的教学标准,行业特色更加鲜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院先后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 员基础执照培训和考试单位、中国民航航空运输客货销售代 理业务高级培训机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授权培训单位,积 极面向民航在职人员和新上岗员工开展培训和考证工作。此 外,学院还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现代电子技术师资培训基 地,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建设的国家职业教育飞机结构修理 实训基地,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民航运输职业教育实训基 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等。
近三年来,该院通过上述举措培养的民航高技能人才,90%以上的学生(人员)能通过民航岗位技术考核,获取相 关专业的岗位资格证和从业执照;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较高水平(高于 95%),毕业生深受国内外民航行业、企业 的欢迎。
五、“双证”融通培养民航高技能人才的发展
方向
“双证”融通是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评价 体系方面的重大变革,涉及到民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 方方面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将来”的重要举措,该 院下一步的构想和目标是:
第 24 卷第 3 期 202_ 年 8 月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要积极谋求政府、民航行业主管 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转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模式,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职业教育标准相关领 域的立法力度,建立国家统一的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证书与 学历文凭体系并完成相关立法工作;另一方面,民航行业主 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完善民航行业企业内部的职业资格证书 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第三,民航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 应加强对民航业分类标准的研究,根据民航业科技和生产技 术的发展调整职业标准,逐步开发与岗位群相适应的综合性 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质量 的“双师”型优秀教师。
作为民航高职院校,要针对其技术密集和国际化的特 点,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积极引进具有民航 岗位执照的国际特色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安排教师下 民航企业实践,考取相关岗位国际国内资格证书、职业资格 证书,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加大 教师出国培训、进修、交流、访学的力度和经费投入,使专 业教师全面了解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的发展动态,熟悉本专 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并通过学习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 资质;聘请行业企业的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充实民航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在人才培养上,要与行业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培
养国际通用的民航高技能人才。
该院在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双证”融通 的国际化标准,注重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师资交流,就业市 场国际化。自 202_ 年以来,学院一直在不断加大与境外、国外航空院校、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培养的高技能人 才能更多更好地面向国内外、境外的航空公司和机场就业。
第四,在实训基地建设上,要建成现代化的多功能的与 民航行业企业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全面提升民航高技能 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品牌。
该院实训基地位于新白云国际机场,占地 200 亩,目前 已完成第一期工程的施工建设。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全面体现 了“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该院通 过加大与国内外民航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积极探索积聚各 方优质教育资源,面向民航行业系统的,融学生实训、企业 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内涵丰富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其成为民航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的、资源共享、多方受益的 面向本行业及合作院校,具备真实训练环境的国际化的公共 实训平台,从而实现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教育与培 训,职教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余群英,李绍琳.产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 践[J].民航管理,202_(7).[2] 汤向玲.职业资格与执业资格——两种资格的历史变迁 与概念辨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_(1).“Double Certification” intermedi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o Dock
CHEN Bo, MO Xiao-fang, DENG Da-zhi
(Civil Aviation College, Guangzhou 510403, China)Abstract: In “Double certification” intermediation, qualifi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academic diploma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alents us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dock accordingly.Civil Avi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highly skilled talents.Key words: double certification intermediation;high skill talent training of Civil Avi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employment
第二篇: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赴上海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并开展实习就业调研工作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赴上海
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并开展实习就业调研工作
202_年11月22日下午,学校吴卫锋副校长、学校学生处何粤红副处长、民航经营管理学院万青副院长、李爱琴副院长、唐红光老师一行赴广东心怡物流公司(上海)看望我民航经营管理学院28名实习生。吴卫锋副校长一行与广东心怡物流公司(上海)的张伟经理进行了会谈,并举行了学生座谈会。
座谈会上,张经理充分肯定了我院实习生的表现,介绍了广东心怡物流公司(上海)项目部的情况。吴副校长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了肯定,并从保证安全、保持乐观,坚守岗位,有效沟通、职业规划等几个方面对实习生提出了要求。实习生代表在座谈会上,感谢学校的培养和感谢公司的关心,并表示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利用实习巡查的机会,吴卫锋副校长一行还对实习就业工作进行了调研,陆续访问了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春秋航空有限公司、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3家单位。吴卫锋副校长一行对各公司的实习岗位需求、就业招聘计划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新的发展思路和前景也有所掌握。通过本次调研,加深了对行业发展现状的了
解,为民航经营管理学院下一步的实习、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三次年会交流论文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白德位 刘美珍 高福宁
[摘要] 创新是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本文根据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服务现状与自身的特点,从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环境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关键词] 服务创新;图书馆;高职;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实用人才,这类人才既有大学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法,根据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创造性地开展读者服务,本文结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邢职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和特点,谈谈该馆在构建新型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环境,使之成为学术交流、素质教育及文化休闲场所等方面是如何为广大师生提供创新服务的。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想基础。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读者工作的服务环境、服务手段的变化,其服务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邢职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读者进行,即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理念。并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培训与自主学习,使图书馆员统一与坚持新的服务理念,不仅从思想上而且从行动上,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在图书馆形成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的良好馆风,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学习、服务的需求,促进读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服务方式的创新
1、营造更好的学习空间
再好的服务理念也需要有空间来实施。良好的学习空间是图书馆得以不断服务创新的前提与基础。
邢职图书馆位于学校的中轴线上,坐西朝东,周围是绿地,交通便利。图书馆为5层框架结构,高24米,建筑面积18370平方米。建筑外型气势雄伟,美观大方,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底层古拙敦厚的石墙,馆周围的绿化区,馆前的喷泉、花坛、荷塘,既显得古朴典雅,又散发现代气息,令人赏心悦目。全馆设有9个书库、16个阅览室、6个研究室、1个报告厅、2个展览厅。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为读者提供了良好信息服务的前提和保障。
图书馆分为静区和动区。静区包括阅览区和个人研究室;动区包括学习共享空间、文化休闲空间。阅览区,为读者提供了安静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自由的徜徉在书海中,还可以享受着图书馆无微不至的服务。个人研究室,是为了满足个人研究者对安静环境的需要而设立的。配备有电脑、网络接口或无线网卡、书桌、电脑桌、椅子和耳机,并可提供深层次的一对一的研究帮助和培训。学习共享空间是邢职图书馆为满足读者团队学习和研究而提供的场所,分布在几大阅览室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个人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就显得身单力薄了,它需要团队合作、协作才能去完成。学习共享空间的设立,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集体学习和讨论的需要,为志趣相投的同学或课题组人员提供一个隔音的讨论空间;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小教室,由馆员以教学的方式小范围地向学生传授信息技巧,也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课题使用。文化休闲空间,分布在图书馆的大厅和走廊上。当前,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缺乏激发学习兴趣的空间,文化休闲空间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图书馆一楼设有文化艺术长廊,每个馆藏悬挂着艺术挂画,让读者进入图书馆就感觉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激发起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图书馆的一楼开设了咖啡厅,提供茶点、轻音乐,阅读中可适当放松休息,与人交流聊天。
2、电子资源服务
为了跟踪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邢职图书馆除了加大重点图书的采购(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等)以外,还根据本校的品牌专业建立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与加工等特色数据库,与此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与校园网连接的任一台微机登录图书馆主页浏览查询内容丰富的电子资源,如:书生之家电子图书(包括文学艺术类、计算机类、生活百科类、社会科学类)、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美星外文电子图书、维普考试题库、河北高校数字图书馆、CNKI系列数据库(其中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图书馆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并且通过一站式服务模式,使读者通过最少的步骤,就能获得所需要的多种分散的服务,大大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提高了文献查询和利用的效率,给读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也体现了邢职图书馆“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同时,图书馆以读者需求为核心,以知识为单元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通过手机短信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用户对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个性化的需求。
3、专业群馆员服务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读者对自身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新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并且随着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不断发展,需求就更加强烈了。邢职图书馆积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适时推出了专业群馆员建设计划,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学院的示范性建设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图书馆根据学院的专业建设划分了六大专业群服务区域,其中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中每个专业群配了三名图书馆兼职馆员,他们不仅为这些专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还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参与专业群建设项目。在专业群服务中,图书馆不断加强服务的针对性和特色性,积极提高服务的技巧和水平,扩大专业群服务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同时,邢职图书馆把专业群馆员服务延伸到了服务需求程度并不高深、但最容易产生效益的学生读者,引导他们认识各种信息源以及探索、评价和使用各种信息,提高他们查找信息和专业信息的综合能力。
4、建立了特色馆藏服务体系
现阶段,高职高专图书馆馆藏可以不求多,但必须在馆藏特色上下功夫。有限的经费、有限的馆藏空间可能对建设规模化、系统化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却影响不大。因此,高职高专图书馆馆藏要突出实用性、专业性,要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馆藏体系,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邢职图书馆以“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为宗旨,藏书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宗旨展开。根据本校的特色专业建立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与加工等特色数据库;为了减少读者在馆内为寻找文献而来回走动的时间,书库的藏书,按照学科体系、分类、文种、文献类型进行典藏;为了保证文献的完整性,使所有文献都能供读者随时查阅,图书馆设有馆藏阅览室、外文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
5、开展了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邢职图书馆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从细节做起,让管理与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安静、舒适的图书馆大厅、休息区和走廊摆放着供读者休息和学习的座椅和桌子,使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了克服经费的不足,同时,也为了使大家“互助友爱”的传统发扬光大,图书馆成立了“诚信互助书苑”,同时为了鼓励大家行动,图书馆规定:捐赠图书文献5本以上者,图书馆按规定发给赠书者“捐赠图书荣誉证书”;为了方便读者还开设了一些自助服务,比如:图书馆大门口设置了24小时还书箱、存包柜、便民箱(白纸、笔、像皮、针线包等),电子阅览室内配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对读者遗失图书的赔偿,采取只要能买到原书或是类似的书均可的处理原则;每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无一不体现了邢职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和 “尽可能有利于读者,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 的办馆原则。
6、全方位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除了开设文献检索课以外,图书馆利用学术报告厅和电子阅览室开展图书馆系列讲座。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体,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知识讲座。同时,利用网络的便利,开展读者咨询和信息素质教育,比如网络会议、网络讲座、网络交流活动等等。通过自然的讲授和自由的交流,培养读者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三、服务环境的创新
图书馆服务环境的创新体现在突出文化和艺术氛围。
1、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设在一楼大厅,由图文信息工作站、艺术长廊与书画室、学术报告厅、咖啡厅组成,集图文信息浏览、文化艺术交流、学术交流、业余讨论及娱乐休闲为一体,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艺术氛围的学习、交流和休息的空间。
1.1建设图文信息工作站
在原来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在图书馆一楼新建图文信息阅览室(工作站),可以同时为130名读者提供图书馆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浏览,还可以不定期举办有关信息检索和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和实训,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既为读者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又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1.2咖啡厅,用于读者休息和交流的休闲场所
在图书信息工作站的南面建成咖啡厅并开始营业。提供咖啡、茶水等餐饮服务,并播放轻音乐,为读者提供一个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1.3建设艺术长廊、书画室
在咖啡厅对面建设艺术长廊,四面墙围成一周,墙上镶挂学生设计的艺术作品,墙前面的展览桌上摆放学生设计的各种包装盒、包等小饰品。根据需要,艺术长廊还可以为校内、校外的名人提供个人作品展和专业作品展。书画室是为爱好书画的读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空间,还可以不定期邀请书画名家或老师来指导。艺术长廊和书画室即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又浓厚了图书馆的文化艺术氛围。
1.4学术报告厅
2、图书馆整体文化氛围建设
2.1阅览室、自习室、书库、楼道大厅摆放绿色植物,墙上都镶挂艺术画 这些作品都是经学校和图书馆的艺术专业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的摆放也是由专业小组设计的。
2.2楼道大厅、走廊都摆放供读者学习和交流的书桌和椅子 2.3文明标语和指示牌
3、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 3.1校史展 3.2服装展厅 3.3诚信互助书苑
总之,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需要,图书馆不断地更新与改进管理模式,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图书馆事业才会更加蓬勃发展,才会更好地为读者学习、阅读和科研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参考文献
[1] 燕姣云.长尾理论: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理念创新的基石[J].图书馆建设,202_,(3):56-59.[2] 王韦力.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信息,202_,(1):1059.[3] 于文莲.基于新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3):90-92.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白德位(1955-),男,河北柏乡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联系电话:0319-2273164 *** 电子信箱:baidw@163.com 联系地址:河北省邢台市钢铁北路552号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刘美珍(1973--),女,本科,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高福宁(1978--),女,本科,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第四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各类职业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此来促使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提升。高校毕业生需要对就业观念有正确的认识,且需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院校也要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文章将阐述职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来提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就业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愈加严格。高职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各个职业院校务必先做好那些企业的沟通工作,这样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将会更加多种多样,学生们的就业机会相比以前而言明显会增多。高职毕业生还需对自己的职业制定出一系列计划,找准方向,并积极参与各种就业培训活动,以此来让自己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在选择职业时要尽量挑选最适宜的岗位,以确保自己能够快速找到工作。
一、就业导向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1.“就业导向”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职业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其不仅有助于学生职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且能进一步推进社会劳动力的教育。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人们往往会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产生错误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仅仅只是为了确保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促使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并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巨大功用。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主体的时,相关人员要仔细分析企业以及相关岗位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制定出一系列目标和计划,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2.就业导向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模式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内部的职业明显与以前有所不同,各个职业均会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各种新型行业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原先的行业在这种环境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正在呈现出衰退趋势。故劳动人员无法始终坚守在一个岗位,他们往往会变换自己的职业。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管理者要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首个职业岗位。就业导向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们的要求,而且可以促使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升华。
3.就业导向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推动力。就业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就业仍然是我国发展的一大难题。最近几年以来,就业导向观念被人们所提出来,其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良好的推进效用,在职业教育中施行就业导向,使得市场需求得以满足,学生发展情况日益改善,从而带动就业率不断提升,最终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来报考该院校。
二、职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职业院校高职毕业生就业体系还有所欠缺。我国正在推行社会就业方面的改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然而,伴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有关高职毕业生的问题纷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比如就业服务有缺陷、咨询体系不完善等等。由于人力资源网络所包含的区域并不大,部分企业和单位的招聘服务不到位,管理情况比较差,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体系存在诸多漏洞,同时部分职业院校所构建的就业平台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指导,使得该平台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2.社会就业平台的效率明显偏低。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社会就业体系并不规范,很多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并没有严格管理自身与其他职业院校共同构建的就业平台,对于该平台的运营管理要求明显偏低,这不可避免会致使该平台的服务水平偏低以及管理效率不断下降,就业平台的运行管理模式也会愈加糟糕。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和单位的招聘人员在开展招聘工作时也比较随意,常常敷衍那些应聘人员,这样必然会造成损失。同时,社会就业平台也无法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来精准确定自身的就业方向,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从而会促使社会智力资源无法被充分运用。在进行就业岗位选择时,很多高职毕业生并没有审视清楚自身的实力,他们的就业观念明显有着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找工作期间会感到非常迷茫,无法做好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在选择岗位时会觉得乏力,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延时就业情况。
3.高职毕业生没有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就业的情况越来越严峻,许多高职毕业生并没有认清自身的长处以及不足之处,不管什么类型的职业都想去试试,从而无法找到最适宜的工作,致使自己的就业目标非常模糊不清。通过察看大量的信息资料,不难发现很多高职毕业生只要发现哪个公司在进行招聘就会将自己的简历投过去,他们往往不会考虑该工作岗位是否合适,这种盲目的手法对于他们的就业是极为不利的。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
1.依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边学边用,以这种方式来加深他们的学习,从而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并依照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来修正教学计划,高职院校要尽可能选用那些最新的课本,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是最前沿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仿真实践、场景活动来展开招聘流程,来让学生亲身体会招聘各个环节。[3]在这个实际与虚拟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这种仿真环境中进行感性认知,这样有助于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高职学生可以从中理清各个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并对各种法律法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种真实性的感觉能够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诸多益处,比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致、促使他们的知识体系由感性转变为理性。
2.制定出综合就业体系。在理论深化不断发展认识的今天,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发展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这种情况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不仅会对就业能力理论的学科属性造成一定的干扰,而且会促使就业体系优化结构搭配的社会价值有所下降。在就业实习理论体系的社会服务化背景的下,人们对于思想创新体系的认识还有所欠缺,中国社会对于该体系的看法过于理性化,从而使得该体系研究模式非常固定化。伴随着我国的持续发展,要想促进我国社会的创新发展,那么就不能仅仅知识单纯地展开社会就业事务的探究,而需要认真分析我国就业的实际管理状况。
3.职业院校通过运用就业平台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找寻到更多的就业渠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强化高职学生的培养工作,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并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制定出明确的思想价值方向,让他们拥有自身独特的创新目标,指引他们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创新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否时刻关注学习和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细小环节。除此之外,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创新教学能够起到最佳的成效,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自身发展的特征往往能够体现出来。在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人们对于那些未知的东西通常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些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这将会促使我们自主展开创新性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把握好每一处细节,并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具体探析。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加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育方法的关注。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工程,当就业市场情况有所变动时,则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很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这是实现现阶段职业教育革新的最佳选择。同时,高职院校还需与社会企业之间展开合作,以此来为帮助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路贵斌.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04):21-25;
第五篇:ITC一代视频会议系统与其他厂家(以“华为”为例)远程视频对接的2种方法
与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接
方式一:ITC远程视频会议终端及MCU直接对接到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目前在视频会议行业中,所有厂家的视频会议都遵循国际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H.323协议,但各个视频会议厂家直接还会设置一些其他的权限,如果采用终端及MCU直接对接到华为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需要华为将所有的设置权限全部开放,这种方式对于国内的视频会议厂家是可能的。
方式二:ITC远程视频会议采用背靠背的形式对接到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由于目前行业里面的各个远程视频会议厂家之间都会设置一定的权限,所以直接对接一般是行不通的,那么在这里我们要对接到原来不同厂家的视频会议系统,需采用“背靠背”的形式进行对接,什么叫做“背靠背”呢?
描述1(新增1台华为视频终端):即通过在本次构架的ITC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总部也就是主会场区域,放置一台华为的高清远程视频会议终端,通过主会场的矩阵及调音台等设备,将ITC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置在本次构建ITC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的高清矩阵、调音台及华为高清远程视频会议终端,进入到原来已经有做了的华为视频会议系统,从而实现将ITC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及音频信号接入到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同理,将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置在本次构建ITC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的高清矩阵及调音台,进入到现在构建的ITC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从而实现将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及音频信号接入到ITC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两个不同远程视频会议厂家之间的音视频无缝对接。
描述2(多配1台ITC视频终端):即通过在原来的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总部(主会场),放置一台ITC的高清远程视频会议终端,将华为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置在原来华为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的高清矩阵、调音台传输给新增的ITC视频终端(前提条件是原来华为视频会议主会场的高清矩阵有视频输入输出预留接口(尽量接口信号类型满足需求,减少信号转换),调音台或音频处理器有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从而实现将华为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及音频信号接入到新增ITC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同理,反之把新增ITC视频会议的音视频传输到原有的华为视频会议系统,从而实现将ITC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及音频信号接入到华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两个不同远程视频会议厂家之间的音视频无缝对接。具体对接示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