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朱慧贤老师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朱慧贤,男,196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分配到玉溪师范学院任教。其中,1992—1993年,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脱产学习;202_—202_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脱产访问学习。202_年10月评为副教授,202_年10月评为教授。现为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教师,玉溪市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玉溪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生物学科组副组长。先后担任过班主任、生物教研室主任、实验室副主任、副系主任等职务。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玉溪市科学技术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奖励。

一、爱校如家,爱岗敬业

1983年夏天,上中学的他,偶然踏上了红塔山这块土地,看到了崭新的教学大楼(现第四教学楼)和正在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为传习馆),心中萌生了一种念头:大学真好;1988年的夏天,大学毕业的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再次踏上了这块红土地。在一幢淡黄色的平房前(师专办公“楼”),刘中坚校长一双有力的大手握住了他,微笑着对他说道:“欢迎你到玉溪师专来工作”。从此,他的生命、他的家融入了红塔山,他的心中不知何时又有了一个概念:红塔山,我的学校、我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不知不觉一转眼就是23年。202_年以后,他把小家搬到了树蕙园,但每天不到红塔山上走一趟,心里却总觉得丢了什么东西;202_年的夏天,在玉溪师院的办公楼前,熊述新院长兄长般慈祥的目光,微笑着对他说道:“小朱,挺不错的,非常执着”。听了熊院长的话,人到中年的他不知道是鞭策还是鼓励,但心中明白,我们的“家长”关注着一位普通的家庭成员,关注着一位平凡的教师。

23年来,作为一名普通、平凡而又充满极大工作热情的教师,在红塔山这块育人的热土上,凭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努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关心学生,为人师表,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付出了青春年华。他用默默的工作,诠释着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坚持。直至今天,他仍然想大声的说:我爱我的学校、我爱我的家。

二、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朱慧贤老师认为,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他时刻铭记“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道理。在工作中,无论是作为领导,还是作为普通教师,他一贯保持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厚待人,顾全大局,关心集体的作风。积极支持领导的工作,服从工作安排,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互敬、互学,团结协作,这样才能促进自己和团队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的集体才有战斗力。

三、严谨治学,教书育人

近年来,朱慧贤老师先后承担了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民族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试教和教育实习、野外实习,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中能够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阅、复习、组织考试等环节,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积极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成绩显著。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虚心向老教师和同行学习,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主动听取师生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主持了玉溪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主持学校精品课程建设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教学工作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好评,每学期期末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本人得分均在86分以上。

202_年4月,在学院组织的本科教学质量预评估中,首都师范大学沈孝本教授了解了我系开设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情况,与朱慧贤老师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同时,还听取了两名学生的试教,教学效果受到了沈教授的好评。原学院教学督导组长,李崇武副教授听取了朱慧贤老师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教学,说道:“有特色,象一门大学的课程,有深度,有自己的研究成果”。202_年6月,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方案评审和观摩课比赛中,朱慧贤老师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作为玉溪市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玉溪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生物学科组副组长,朱慧贤老师还多次组织和参与了玉溪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师培训工作,为玉溪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骨干教师160余人。现在,作为玉溪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初中生物学科的首席培训教师和负责人,正在组织实施云南省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朱慧贤老师坚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时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表率,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朱慧贤老师深入钻研生物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研究,不断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今年来先后编著、主编了《云南生物地理》1册(第2作者,完成20万字,云南科技出版社,202_),《人体结构与卫生保健》1册(主编,完成30万字,云南教育出版社,202_),参加了《新课程教学方略》、《环境教育》、《玉溪的生物》3册著作、教材的编写;在《中国中医药科技》、《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江西教育科研》、《安徽农业科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4篇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主持玉溪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玉溪市大型野生真菌种质资源调查”,202_年12月验收结题。主持玉溪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202_年12月结题。主持学院精品课程《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建设,并上网使用。此外,还参与了省教育厅和玉溪师范学院科研项目7项。作为玉溪师范学院的教师,朱慧贤同志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在教师和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具有扎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能结合教学和指导实践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敬业爱岗,勤奋工作,不断改进教学和指导实践的内容和方法,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好;获得了多项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等奖,在生物学科领域内取得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教师和学生中具有良好的威望。

第二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

长青中学 索靖靖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我是长青中学教师队伍中普通一员,和他们一样每天重复着平凡而又忙碌的工作,闲暇之余,我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被世人惯以雅称的“灵魂工程师”。我的一生为了谁,依靠的又是谁,而屡屡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答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消极懈怠思想,而我们会经常把许多学生中存在问题的责任推到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上,很少能沉下心来,反思自己,寻找自身的问题,而经历了全校上下对刘云山同志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篇文章深入学习后,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迪和震撼,也引发了我对自身展开了一场深刻的价值思考。

一个人无论你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要懂得时常问问自己“我是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才能回答好自己“为了谁”和“依靠谁”

“我是谁”——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我是学生值得信赖的亲人,朋友,我愿意成为学生快乐时的“雨露”,痛苦时的“太阳”,我时刻警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迷失自己,迷失方向,更不能只想索取而无心奉献,忘了自己的身份,忘了自己的责任,我时刻警醒自己,任何时候,都要视学生为己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思想品德,扎实的文化素养,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教书育人本身就是如蜡烛和春蚕般奉献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光辉的职业,我是人民教师,我骄傲!!

人生在世究竟为了谁?我想每个人都曾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有人说为了生存,也有人说为了财富,为了荣誉,为了家庭,为了前途。。诸如此类的说法多矣,我们不能评价这些说法的对于错,只能说比起我们的老前辈略显卑微和自私,纵观历史,周总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等等,也正是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拯救人民于水火,以人民的忧乐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造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又怎能辜负党的培养,不投身到人民群众的服务工作中去呢?明确自己的工作为了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选择,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家长,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发展,正所谓“与人玫瑰,手留余香”,“造就学生,成就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教育带领我们的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

六年的教学生涯,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教师承载着太多家庭幸福的愿望和孩子的美好未来,但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淘气,任性,不求上进的学生时常让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我也曾想过放弃,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她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它泛绿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他绽放光彩的时候。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刻树立每一个家长都是上帝,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的理念,牢记教好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断的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而要想让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还必须弄明白“依靠谁”作为老师,只有明确了“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民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那么能主宰我们沉浮的“民”是谁呢?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国家,政府,学校,家长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给我们搭建各种成长的平台,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望我们教好学生,培养好人才。归根到底学生才是载我们的“民”,因此,我们应始终贯彻“学生路线”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把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让我们的心中装满学生,让我们用诚挚而真诚的爱帮助每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我认为,要想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键要看自己的实际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作为长青中学的一员,我愿用我最火热的心,最真挚的情,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服务”,为了长青的孩子,为了长青的教育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为了学生

细节彰显魅力;平凡铸就感动

-----记录平凡的教学生活

南阳中学 董志云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我叫董志云,一个来自南阳中学的普普通通的教师。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一次机会,让我很荣幸的跟大家分享我平凡的教学生活。

当我们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也许教师只是一个职业,可是当多年以后我们回首我们的教育历程时,才会发现,原来我们都在用心做着这样一份事业。在点点滴滴的周而复始中,在日出日落的每个日子里,我们也曾被自己感动。今天我宣讲的主题是《细节彰显魅力;平凡铸就感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今天我要说的不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是我初入南阳中学的平凡生活影像,它折射出的是每一位老师崇高的师德。我很喜欢一句话, “师德,就像暗夜中的星光,在危难的时候,才会迸射出夺人心魄的灿烂光芒。”,所以在汶川地震中很多老师用他们的行为,写下了感动。不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而是时代彰显了英雄。我们平凡的教学生活中,没有这样的轰轰烈烈,震人心魄,但默默无闻,倾心付出的我们,也用自己平凡的行为铸就了感动。

“为了学生”,的确是的,从教20年来,点点滴滴铺就的路上,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一个心境,一处风景。即投身为路,便延展向前,即化身为桥,便连接两岸,我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将生命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

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所以,对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肩上的分量就是难以估算的。古人云: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裁;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当我把这句话看在眼里,它也就同时印在了心中。成为警醒自己的警钟,时时敲响。也正为如此,我便可以

无愧于心的告诉自己,我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切为了学生

在南阳中学的生活,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学校是新兴的寄宿制学校,作为班主任,我从早晨6点钟起床,到晚上9点半学生宿舍熄灯,再到11点学生安然入睡,整整17个小时,我都在学生身边。当跟别人聊天时,说到17这个数字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解,“不是八小时的工作制吗?”不错,在八小时之外,不仅仅是我,我们寄宿制公立学校的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超额了另一个八小时。单就这一份工作量,朋友们,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为我感动?

开学第二周,由于学生们经过第一周的军训消耗了大量体能,再加上饮食和生活的不适应,很多同学开始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于是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测体温,照顾身体不适的学生。帮有病的学生打饭,接水,让他们吃药。同时,联系病情严重的同学家长,带孩子及时诊疗。

我清晰记得周三的时候,中午女儿的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女儿出现了发烧症状,我急忙跑下楼,打算去看女儿,可是刚到二楼就遇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说有人发烧了,在宿舍里躺着。毫无疑问的,我第一时间去了宿舍,接下来就是给家长打电话,照顾学生,等家长,送他回家。这一通忙完之后,就到了上课的时间,我又急忙赶到教室。下课后,跑回自己的办公室,看到女儿独自躺在床上,急忙拿体温计试表,当我看到女儿烧到40度的时候,泪水扑簌簌掉落下来。

满含着对女儿的愧疚和心疼,我准备去找医生时,郭老师已经

把医生找来了。他的儿子也烧到39度多,也是刚刚才抽出时间照顾儿子。还有刘主任、孙老师、何老师,我们五家的孩子都病了,也都是忙完了班里,大家才回自己的宿舍。看着一家床上一个输液的孩子,我们都哭了。

不是想说自己高尚,但我的确没有陪在女儿身边,送走医生,我们就又拿着学生名册去了班里,困难时期,我们是离家在外学生的亲人啊,看到我们,他们才会觉得有依靠,所以,我们也只有留下几个孩子互相照应。走在去教室的路上,心中确有舍家为国的豪壮,我们无愧教师的称号。

为了一切学生

农人说:“一花一世界”,佛说:“一叶一菩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身为人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而是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我们班有一个叫黄彪的孩子,性格有些怪,智商有些低,同学都不愿意接近。后来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的家境不是很好,而且家里有一个植物人的奶奶,父亲在外打工,家里只有母亲在照顾,所以就连家人也无暇顾及这个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心要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首先,我从做宿舍长的工作入手,希望在宿舍里大家给他足够的关心。其次,我找班干部座谈,让他们在班级学习中给他提供足够多的帮助。更重要的我从他身上找闪光点,把闪光点放大化在班里宣讲,提高同学们对他的认识,和他自己对自己的信心。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还是给了我深深的震撼。记得那是一个星期日,按照惯例是我们寄宿制学校学生返校的日子。我四点钟到校在校门口迎接我的学生,可是6点多钟的时候,我们班的黄彪同学还没有到校。我给家长打电话(他家只有固话)没人接,于是我想可能家里有事,也许是孩子病了,也就没有太上心,7点多我带孩子们吃完饭后,就很自然的又拨通了黄彪家的电话,可是这一次,我立刻慌了,黄彪的妈妈说他3点多就来学校了,“天哪,这么多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去哪了呢?”我立刻去斑里调查有没有人见到过他、给五路车打电话看有没有这样一个孩子在下午乘过车,然后就是和家长一起沿途寻找,我从学校的方向,他们从家的方向,当我们忐忑焦急的碰面时,我们并没有找到孩子。晚上9点多的时候,雄县的交警将孩子送了回来。黄彪自己说由于有人欺负他,所以他不敢来学校,也不敢回家,就沿着高速路一直走。直到有交警把他拦了下来。安顿完这一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能让这样的事再次发生,第二天一早,我要了郑老师一节早自习,给我们班开了一个特殊的班会,从头至尾讲了黄彪的经历和我的感受。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哭了,孩子们用泪水写下承诺,“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让家里的每个人快乐的生活。”跟黄彪闹着玩儿的同学,也都检讨自己的行为向黄彪道歉。之后,黄彪的事就成了我每日必问的事情。我密切关注他的情绪变化,放假给家长打电话,确保他回家,开学跟家长联系,确保他来校。我告诉自己:不管他能不能读到初三,我一定让他读书的日子享受到快乐。每次他妈妈拉着我的手,满脸的感

激,不停的感谢就是对我最好的肯定。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次表扬都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尤其对于特殊的孩子,要知道“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重要得多。对于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我们一定要把他最需要的东西送给他,让他的人生因为有了我们而与众不同。让我们的教育之路没有遗憾的雨,只有芳馨得花。

为了学生的一切

由应试教育发展到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我们带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有做人的道理和方法。

由于独生子女现象,初入中学的学生,还不会过集体生活。就像一个刚刚学走路的孩子,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又比零还要难。我们知道在一张白纸上作画的效果远远比画错了再画好很多,他们在家里、在小学时已经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今天我们要让他们改过来,所以事无巨细,我们都要一点点的教给他们。

课堂中怎样听课,怎样做笔记,怎样回答问题;宿舍里怎样叠被子,怎样放衣服,怎样打热水;上厕所时怎样冲水;卫生区怎样值日;怎样与老师沟通;怎样与同学交流;怎样处理生活中的矛盾……这一切的细节,我都要事先考虑好,一点点儿指导他们去做。在这一天天的琐碎中,我纵然劳累,却充满快乐,因为我看到他们的成长,就如同精心培育的花,期待早一天绽放。

我们-----一群平凡的教师,从事着一项最不平凡的事业,我知

道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像坚持38年用扁担从几十里外给孩子们挑书本、粮食的教师周宏军一样,不会像被称为“最美乡村女教师”的重庆市巫山县平河小学教师曹瑾一样成为全国的师德楷模,但是我们同样在默默耕耘、潜心育人。在我们的天空下也一样有平凡铸就的感动。

我们是一粒沙,代表着一个时代,我们是一滴水,用全部的爱,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一缕白发,记录我们的岁月,几道皱纹,记录我们的沧桑,当岁月变成星辰,我们依然为懵懂的人们指引方向!

第四篇: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某某市某某学校办学工作解读

某某市某某学校位于洙河景区北京路与苏州路交汇处,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是某某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倾力打造的一所现代化、花园式学校。校内高楼宏伟壮丽,山水景观交相辉映,名人石刻星罗棋布,文化长廊别具特色。长年的积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池,一亭一石,一楼一阁,无不向外界展示着它的温馨、精致、庄重、典雅。

建校十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餐饮安全示范单位”、“某某市现代化学校”、“某某市文明标兵单位”、“某某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某某市平安和谐校园”、“某某市书香校园”、“某某市A级食堂”、“某某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等150余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高点站位,立足学生自身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落实了以生为本的工作要求,使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大幅提升。

一、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定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教改工作首先必定是观念上的浴火重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最后落脚点应该是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学生才是学校真正要服务的对象,才是学校真正的“上帝”。办学就是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宗旨,契合了新课程“全面发展,能力和特长为重” 的基本要求。学校以此作为办学的核心思想在全校进行落实:一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基础之上;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以保证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为践行这一办学思想,促进学校进一步提档升级,学校大胆提出了“三个更多”学生培养目标:一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世界名牌大学深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型、领导型人才;二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国内优质高校深造,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科技人才;三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高等学府学习,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的策略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全面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搭建平台,即在空间、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创造条件,助推学生成人成才。

二、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塑身。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化教育工作地位,就是要利用正能量,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做到德育先行。中学时光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人生是非的分界线大多奠基于此。学校贴近学生的成长,谨慎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人生规划教育,学生上学伊始,班主任和导师通过观察了解,助其制定高中三年生活规划,让学生树立起成才意识,明确发展方向,鼓足成长自信。二是组织榜样示范教育,借助于“三名”(名校、名师、名 生)工程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了月度优秀人物(优秀师生)等评选工作,树立典范,表扬先进,为学生树立现实的行动标兵。三是进行心灵塑造,通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朗诵活动,聚焦时代主题、人生理想,提升精神品位。四是开展常规养成教育,从学习习惯到生活中的礼仪、言行、作息、饮食等细枝末节,都做出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检视,直至形成习惯。五是加强学生心理指导,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举行专题讲座,实行“导师制”,让心理疏导工作由及时到时时,掌控教育时空。六是开展多样性校园文体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演讲会、合唱赛等,项目林林总总,形式多姿多彩。张扬了学生个性,展示了学生风采,陶冶了学生情操。

三、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增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否成才,能力培养是关键。教学工作,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能力。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校本课程,使学生的课程学习,营养均衡,富有特色。二是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铺设自主学习之路。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三点:降低难点,放慢进度,夯实基础;打造趣点,巧妙设计,让学习富有乐趣;发现亮点,丰富教学评价,增强学生自信。以此唤醒学习动力,让学生会学、乐学。三是加强了针对性教学。重点学生抓冒尖,中等学生抓提高,边缘学生抓进步。制定每个学生的成绩曲线图,有的放矢,培优纠 偏。四是抓了学习过程的时效性,课堂上学生手脑并用,规范书写,做到堂堂清、堂堂落实。

202_年高考,一本纯文化课达线数544人,达线率为38.4%;总达线数737人,达线率为41.9%,在某某地区名列前茅。其中某某同学以709分夺得某某市高考理科第1名,某某学校连续三年卫冕某某市高考理科状元。学校先后被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某某大学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被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确定为教学合作学校。

四、管理,为学生终身发展护航。

对于学生,管理是严肃的爱;对于学校来讲,管理是工作的基础和抓手。一年来,学校为了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工作要求,在管理上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加强了团队建设,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管理模块,学校设六大团队,实施分口管理,分权负责,协同作战,将学校工作全覆盖,实现集体创优。终极任务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两个团队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二是开展了名师、名生、名校“三名”工程建设,通过名师、名生的培养,助推学校发展,最终通过三者之间相互促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增添能量。三是开展了教学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了信息技术与集备和教学模式的融合,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四是完善了学校章程。学校在建章立制过程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人本因 素,给制度以灵魂;强调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等行为观念,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五是拓宽了办学渠道。学校与某某宏远置业集团、某某中凯集团、某某微尘·卓峰基金会、某某瑞晟置业有限公司,某某青联门窗厂、某某齐鲁银行某某支行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办或捐资助学协议,其中某某宏远置业集团、某某微尘·卓峰基金会每年在学校设立科技创新班,为优秀学子提供全额学费基金,帮助其完成学业,成就梦想。

千里熏风扶奋翼,万顷碧波竞风流。我们深信,扬帆远航的实验人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精神,就必定能办出精品的学校,赢得学生和社会的信赖,追寻到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璀璨。

第五篇: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围绕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主题,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辖区人民的幸福指数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得到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逐渐建立了“四个一”的社会救助模式。即健全一张覆盖全区的爱心110捐助扶助网;开通一条爱心110热线,24小时受理群众的救助和帮助的需求;建立了一支202_多人的爱心110救助队伍,及时把关爱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健全了一面爱心110捐赠救助的回音壁,向捐赠者及时反馈捐赠物品的使用情况。

自“四个一”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来,救助的方式已由民政救济变为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救助模式;救助的对象也由农村特困户转变为城市低保对象、五保户、低收入家庭群体;救助的范围由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扩展到就医、就学、法律服务等领域;救助的流程由传统的群众申请转化为社会的帮扶,使民生问题得到了制度化安排、系统化解决、社会化推进、项目化落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美好愿景得以逐步实现。

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的研讨会。作为国家社会救助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一直处于一种感动中,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二七区能做得这么细致、这么深入,确实体现了二七区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一种理念,这些理念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来体现的。

我高度赞赏二七区政府这几年在社会救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也充分肯定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

社会不缺乏爱心,社会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我们的组织。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组织,多数人来帮助少数人,从逻辑上来讲它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问题就在于我们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

民生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关心老百姓就是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些制度合起来就是我们救助的体系化、制度化。

第二个是社区平台,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最终的实施要靠社区去实施,二七区这次创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110也好、社区也好,把这两个平台基本上搭建起来了。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有网络,从政府来讲从中央到地方,省、地、县、乡都有社会救助的工作机构,现在的问题是在社区这级怎么来建立很好的社区救助网络,既能把政府的救助网络铺好,同时又把救助资源集中起来发挥作用,所以社区这个救助平台非常重要,这里边的文章很大,所以这次我很感兴趣的就是你们已经破了一个题,通过社区的捐助站,把这个平台初步搭建起来。

所以我们看社会救助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是通过制度、体制、机制、组织服务网络,这三个方面有机构成的一个整体。

我非常感动,二七区党委、政府这么关注民生,这么关注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门这么尽职尽力,我们社区全区的老百姓这么有爱心,包括企业家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希望你们在总结经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你们的社会救助体系,争取成为全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示范城区。

第二点希望是把社区这个平台建得更好。我建议光叫捐助站有点单一,应该叫社区互助站,更重要的就是把社区的资源开发出来,社区服务首先要着眼于为居民服务,这是源泉、是根子。让社区觉得通过社区互助站捐助者能够实现这样的一种想法,受助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而且这种互助不仅仅针对于困难群体,有些虽不是困难群体,也有他的难处。既要帮助那些穷人,也要帮助那些不穷的人。我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进一步完善,给全国提供一个模式。

第三点是二七区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特别有爱心,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善事,确实是非常感人的,你们还有一个大院的故事,三十年如一日,一个大院联合起来照顾一个残疾人,这在全国也是很感人的。希望你们在这个基础上发扬光大,争创全国最具爱心的城区,希望你们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这个称号的城区。

二七区在国家民政部、省市党委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的领导、指导下,结合二七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效果,摸索出了社会救助贫困群众的先进经验,正像《河南日报》登的一篇文章。“二七区奏响民生最强音”,比较客观全面地介绍了二七的经验,我觉得非常好。我认为二七的做法很好地彰显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在现在社会多元化、利益追求比较物质化的情况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富有一些现实的意义。

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符合中央倡导的执政为民,更多的关注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执政理念。二七区开展的以民政部门牵头,以社区、爱心救助站等为平台,以群众为重点,创建和谐社会这样的经验,不仅对郑州市、河南省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全国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七区社会救助新模式的意义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关于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也就是国家和社会共同来合作、解决帮助贫困家庭,克服他们的生活困难的一个模式。生活贫困的人到底应该由谁来管,二七区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方面,把政府的社会救助与民间的社会互助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的探索。

第二个就是探索了一个慈善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慈善事业是要调动大家的爱心,来捐赠、帮助有困难的家庭,但是这当中慈善事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是说有爱心有捐助就够了,而是需要一个社会化的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保障我们的慈善事业有效的运行。二七区在这方面通过这样一些有组织的活动,来把它调动起来。

另外一个就是在捐助者和被救助者之间建立一个渠道,使得捐助者更愿意去捐赠,这都是有效的机制和做法。

再有就是二七区的新模式把救助的或者是互助的范围对象,延伸到了外来务工人员,使得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在城市里得到救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为下一步政府正式的社会救助和其它社会福利把外来人口纳进来也探索了一些经验。

还有一个探索是为贫困家庭提供服务模式,通过社会互助的方式、社会服务的方式,把这种服务也送到了贫困家庭。包括申请程序,一个电话就可以启动。另外在志愿者服务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机制,把志愿者通过一些方式组织起来,让志愿者从各个方面为贫困家庭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贫困家庭对服务的需要。

二七区开办的慈善超市一方面为贫困家庭提供了帮助,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我们整个产品更加合理的利用,刺激了消费等,这些方面的意义还是存在的。

二七区经过这几年探索,形成的“四个一”捐赠救助模式,可以说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扶贫济困、促进和谐的理念和精神较好地落到了实处。二七区创造一种新的救助机制,使之形成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引导一些人把自己过时的像彩电、衣服给捐出来,捐出来以后他自己去购买新的,所以这个意义它就远远地超越了捐献,可以说是与我们当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这个大战略密切相关的。所以这项工作也不单是民政部门一家的事儿,还需要整个社会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二七区这种做法有利于整个社会将闲置的物品充分利用,有利于有效的帮助困难人群,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节约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大战略。依靠组织来发挥作用,它能体现出一种社会的温暖和组织的作用,让困难的群众感受到政府的阳光,有助于增强整个社会的亲和力,提高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这样做社会的经济成本、文化成本、心理成本也都比较低。

今后对于捐献的人要发证书,捐献的物品要编号、要整理,受捐的对象也应该定一些标准,领取的过程要规范,分发的物品要有监督。

二七区“四个一”社会救助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社会救助新模式。这里面我想谈几点,第一点因为它要推广,所以它要有优点、有特点。一个特点就是这个新模式使社会救助迅捷化,过去由于捐助不足,所以社会救助的力量难以有效地聚合并发挥作用,导致有些时候爱心不能及时送达,困难群众也不能及时被救助,捐赠和救助脱节,捐赠和救助资源不能有效对接。我们这种新模式快在哪里呢?通过热心110,随时就可以救助,做到有求必应。

第二个救助主体社会化,原来救助主体主要靠政府,也就是主要靠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就是民政部门。过去在城市就靠民政,在农村就靠集体。社会上的普通民众既没有参与社会救助的意愿,也没有参与社会救助的能力。单靠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说难以打开局面,所以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社会救助,而这种新模式,我觉得是政府、社会、救助对象三个方面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整合和合理配置,促进了社会救助的建设。第三个特点就是社会救助的多元化,这个

多元化一个是救助对象的广泛性,从过去单纯的低保对象拓展为全部弱势群体,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天灾人祸造成的暂时困难户,所以有了新的突破。从救助的种类上我觉得多样化,从单纯的保障穿衣吃饭扩展到医疗就业就学等,以及临时困难的综合救助,所以在救助的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第三个这个模式强调了救助形式的多渠道,坚持救助与扶助结合,资金救助与实物救助相结合,定期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突破了社会救助原来的模式。

第四个特点就是强调了救助主体的多元化,这个救助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同时在这里面更讲究救助的人性化。我觉得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也是优点,所以我觉得这种模式值得推广,也可以推广。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郑州市的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市内六区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对流浪者实现了救助模式,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及五保供养、灾民救助、慈善救助为一体,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的救助体系,促进了社会公平与和谐。尤其是二七区通过建立一条连接捐与助的爱心110热线,一张覆盖城乡的爱心110捐赠救助网,一支爱心110志愿者队伍,一个爱心110捐赠救助回音壁,在全市民政系统探索出了以“四个一”为抓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具有二七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充实提高二七区社会救助体系的新模式,民政系统要认真研究总结在全市推广二七区的经验和做法,把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二七区作为探索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新路子的试验田。

很高兴参加郑州市二七区社会救助新模式研讨会。社会救助是公民因为自然、社会或个人的原因产生严重生活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和救治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96年郑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城市低保以来,我省传统社会救治政策向新兴的社会救治制度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治制度体系,较好地保证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七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在全省首创了“四个一”的社会救助新模式,对推动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指导作用。爱心110热线的建立强化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构建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平台,首先方便了困难群众对各项救助政策的了解和咨询,其次简化了困难群众的求助程序。通过困难平台,困难群众可以便捷地获得相应的救助,由以往职能部门坐等困难群众申请,转变为根据困难群众电话反映的需求而上门核实主动施救,有效地转变了工作作风。爱心110热线起到了汇集物资,配备余缺、快速救助的信息纽带作用。

二是编织城乡捐赠救助网,构建了社会沟通的桥梁纽带。通过在街道、乡镇、社区设立爱心捐赠救助站,形成了区、乡镇、办事处、社区三级民政救助保障体系,爱心捐赠救助网络覆盖了城乡,解决了社会各界及群众表达释放爱心的途径,构建了坚实的救助物资保障平台,困难群众可以根据需要获得最直接的帮助。

三是建立了爱心救助队伍,加强了基层社会救助力量的支撑。二七区经过选拔培训建立了勤思考、能吃苦、会干事、敢创新的爱心110队伍,较好地实现了对辖区困难群众的无盲区服务,有效地缓解了基层救助力量薄弱的问题,实现了对整个社会救助工作的力量支撑。

目前二七区的社会救助新模式,已经覆盖区乡,建议认真总结二七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推广二七救助模式,争取在全市普遍建立起新型社会救助工作模式,实现以点向面的突破和发展,为建立全省社会救助新模式探索出有益的经验。

中央党校承担了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和谐郑州建设,围绕着这个课题来郑州多次,我们有幸陪同中央党校的领导同志就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二七区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做得很好,想专门出一本书,作为亮点以案例的形式出这本书。上个月我们陪同中央党校的同志,专门到二七区来调研考察。当时中央党校的宋主任接触了实际情况,接触了救助群众,大家都特别感动。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都有同感。一个是觉得这个事儿很好,很值得推广,因为作为一个体系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很有借鉴、推广、学习的价值,是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七区的爱心110救助模式,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首先它初步构建成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点就是爱心110救助体系为社会各阶层组织提供了奉献爱心的渠道。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这也需要一种渠道。民营社会化保障事业源于爱心,忠于善行,而且可以满足人民奉献爱心的需求,同时补充保障的社会化运行机制使人们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补充,增强社会融合,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第三点就是政府应该在促进各类补充保障事业当中发挥主导作用,爱心110救助体系是在二七区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构建成功的,这为我国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基本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举办的,政府不承担直接责任,但是这绝不是说在这里政府可以不进行引导和管理。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有责任根据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和目标,对补充保障进行倾向性的政策鼓励和约束,二七区党委、政府在构建爱心110当中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5/273875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