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震检测



第一篇:微震检测

基于微震检测技术对地震目录完备性的 *

研究

潘宇航,陈昊,程建武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

摘要:“遗漏地震”的现象在地震发生的前后都是普遍存在的,其遗漏的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近年来由于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有关遗漏地震检测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微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目录完备性的研究。地震目录的完备性可反映地震监测能力,在地震定位和震相识别精度、地震序列衰减等方面表现出值得关注的参考,为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关键词:地震目录完整性;遗漏地震检测;波形互相关;地震危险性;灾害评估

0 引言

地震灾害是一种危机社会公共安全的自然灾害现象,具有突发性和破损性两大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和公众对地震监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地震目录的完备性又是体现地震监测能力的标准之一。

地震目录既是地震危险性中分析的关键,也是研究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数据,在国民经济建设、地震预测预报、工程抗震、地震减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海涛等,202_)。通常来说,强地震发生后地震目录往往会遗漏较多的余震事件(Peng et al,202_;Lengline et al,202_),造成余震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震及较大余震的面波等后续震相及尾波的干涉较强(Peng et al,202_),这使一些震级较小的地震被“淹没”,造成地震目录的遗漏,直接影响到地震活动性参数和震后趋势判定的结果。因此如何在现有的观测记录中检测出遗漏地震,并获取其震源参数,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数字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震信号的识别检测技术,现我国各级地震台网采用常用方法是STA/LTA(short time average to long time average)(Stevenson,1976;Allen et al,1978),该方法能够综合多种信号特征的识别方法(沈萍等,202_),但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或存在其他震相干扰的情况下,无法进行震相识别。另一类方法是利用互相关方法识别地震信号(Shelly et al,202_;Peng et al,202_),也称为波形模板匹配技术,即通过模板地震波形与连续波形进行互相关叠加,来实现微小地震的检测,即微震检测技术。因为互相关技术对微弱信号及其敏感,所以对检测中强震遗漏的微小余震有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对微震检测技术对地震完备性的应用与研究作一些初步介绍和讨论。

1微震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1 微震检测技术简介

作者简介:潘宇航,硕士研究生 * 基金项目:甘肃省

();国家自然基金(41304048)微震检测是利用地震模板事件波形与潜在微震信号的连续波形做互相关叠加来提取检测可能的微震事件的方法,其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1.1.1模板地震的选取

首先选取有效的地震事件,使用4阶零相位的Butterworth滤波器对事件波形和连续波形选取合适的滤波频段进行滤波,根据观测报告中的到时信息截取P波到时前0.5s和S波到时后4.0s的波形。依据研究区域的背景噪声水平挑选合适的三分量平均信噪比。噪声能量水平由P波到时前6.0s到2.0s的波形计算得到(Peng,202_;Shelly,202_)。若一个地震事件满足信噪比要求且被研究区域内三个以上台站有效记录到,则将此地震事件作为模板地震。

1.1.2互相关计算与搜索

利用模板地震各个台站的参考震相对目标连续波形进行滑动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CC),取所有台站三分量相关系数的平均值,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的绝对离差中位数(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MAD)检测遗漏地震,其表达为MADmedian式中,XiX-X,i为第i个互相关系数序列,X为其平均值。通常来说,取n倍的MAD值作为判别地震的阈值(Peng et al,202_),其中n的取值依据连续波形的采样点个数来选取(谭毅培等,2014a)。按照设定的阈值进行判断是否为地震事件,即当某一检测地震事件平均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时候,则判定该事件为遗漏地震。若检测到微震事件,则根据所有台站记录的参考振幅比中位数来确定微震震级(Peng, Zhao et al,202_;Meng et al.202_)。同时保证尽量多的检测地震,尽量低的误检几率。

图1 微震检测处理流程 Fig 1 Microquake detection process 1.2影响微震检测结果的因素

滤波范围、台站密度、阈值等参数的选取对微小地震的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震波形预处理时,为了选取清晰的波形,对地震波形进行带通滤波。通过时频分析,选取合适的滤波范围。一般将滤波范围设为1-15Hz,因为较宽的滤波频带能极大地保留地震记录的有效信息,更全面地识别出微小地震。一般来说,研究区域内台站密度越小时,可用的地震资料就越少,信噪比就越低,导致计算得到的互相关系数偏低(宋潇潇等,202_),达不到要求的阈值,从而再次遗漏一些地震事件。原则上来说,检测出的遗漏地震与模板地震之间的距离是没有限制的;但实际上,其波形间的互相关程度会随着地震对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当然这也取决于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Nakahara,202_;张淼,202_)。目前基于匹配滤波技术进行微震检测的研究,是从波形相关的角度出发,即当模板波形和连续波形的互相关系数超过设定的阈值,便可识别出遗漏地震。如果需要进行更精细的研究,可以适当提高阈值。“微震检测”的应用

对于中强震来说,由于噪声干扰、波形叠加等影响,使得微震信号极其微弱,使得传统的地震识别方法会遗漏一些中小地震。虽然波形互相关技术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基于互相关的微震检测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兴起,无论对前震还是余震遗漏地震的研究都可以提高地震目录的完整性。

前震的活动性对于大地震的形成过程、地震预测和灾害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Dodge et al,1996;McGuire et al,202_)。202_年3月11日,日本发生Mw9.0级大地震,震前存在大量的前震现象。自202_年2月13日起,该区域地震活动性增强,在距离主震约45km处,发生了Mw7.3级的前震。Kato et al.(202_)曾对202_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Mw9.0主震的震前进行遗漏地震的检测,找到了比原地震目录多四倍多的前震,其结果极大地完善地震目录,进而来推断前震的迁移情况。而大量复杂的前震迁移也可以为地震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学环境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

地震目录是研究余震序列衰减的基础资料,其完整性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但由于地震波形互相叠加的影响,一些余震难以识别出来,使得测震台网的常规地震检测方法会遗漏大量的微震事件,从而影响地震目录的完整性。谭毅培等(202_)对202_年云南鲁甸Ms6.5的余震序列进行检测,找到了主震后1000秒内比原目录多1.76倍的余震序列,并分析了余震序列衰减特征,指出了地震目录完整性的必要性。Peng等(202_)利用微震检测技术,对202_年Parkfield Ms6.0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该地震沿发震断层上分布的余震数目要比传统地震观测的地震数目高出11倍多。遗漏的地震数量是惊人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震目录的完整性,使基于地震目录的研究的可信度大幅度降低。

除了对地震目录完备性方面的应用,微震检测技术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如地颤动中的低频地震检测(Shelly et al,202_,202_),核爆的检测和定位(Zhang et al,202_,2015a),火山活动的检测(Zhang et al,2015b),矿工救援和矿山开采(Hanafy et al,202_;于正兴等,202_;徐顺强等,202_)等。3 结语

地震目录是研究地震预测、防灾、抗震的最基础资料,其编目是否完整,地震震源参数是否精确,将直接影响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的结果。(冯建刚等,202_)。所以对于遗漏地震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种与波形互相关技术密不可分的“微震检测”让地震学的发展更加精确全面。

研究表明(谭毅培等,2014a,2014b),遗漏的地震事件在ML0.0-1.0范围内对地震目录完整性的改善有明显的贡献。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微震检测的研究仍然是经验性的,难以检测到地震目录遗漏的全部地震。同时,台站密度、滤波频带等参数的选取对微震检测的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随着数字地震观测记录的不断积累和微震检测技术的进步,微震检测应用的领域也将不断拓展。

综上所述,基于微震检测技术对地震目录完备性的研究,完备了我国地震的数据库,是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也为地震预测、地震监测、灾害风险评价等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海涛, 李莹甄, 屠泓为.新疆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J].内陆地震, 202_, 20(01):10-17.WANG Hai-tao,LI Ying-zhen,TU Hong-wei.Analysis on integrity of Xin Jiang historica earthquake[J].Inland Earthquake,202_, 20(01):10-17.[2]Peng Z, Zhao P.Migration of early aftershocks following the 202_ Parkfield earthquake[J].Nature Geoscience, 202_, 2(12):877-881.[3] Lengliné O, Enescu B, Peng Z, et al.Decay and expansion of the early aftershock activity following the 202_, M w 9.0 Tohoku earthquake[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_, 39(18):143-157.[4] Peng Z, Vidale J E, Houston H.Anomalous early aftershock decay rate of the 202_ Mw6.0 Parkfield, California, earthquake[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_, 331(17):L17307.[5] Stevenson P R.Microearthquakes at Flathead Lake, Montana: A study using automatic earthquake processing[J].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76, 66(1):61-80.[6]Allen R V.Automatic earthquake recognition and timing from single trace[J].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78, 68(5):1521-1532.[7] 沈萍, 郑治真, 刘希强,等.小震的综合识别研究[J].地震学报, 202_, 24(02):169-175.SHEN Ping, ZHENG Zhi-zhen, LIU Xi-qiang et al.Study on the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discrimina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2_, 24(02):169-175.[8] Shelly D R, Beroza G C, Ide S.Non-volcanic tremor and low-frequency earthquake swarms[J].Nature, 202_, 446(7133):305-7.[9] Shelly D R, Beroza G C, Ide S, et al.Low-frequency earthquakes in Shikoku, Japa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episodic tremor and slip.[J].Nature, 202_, 442(7099):188-191.[10] Migrating tremors illuminate complex deformation beneath the seismogenic San Andreas fault[J].Nature,463(7281):648-652.[11] Meng X, Yu X, Peng Z, et al.Detecting Earthquakes around Salton Sea Following the 202_ M w7.2 El Mayor-Cucapah Earthquake Using GPU Parallel Computing[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2_, 9(11):937-946.[12]宋潇潇, 马腾飞.重复地震识别的参数选取综述[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_,36(6):499-503.SONG Xiao-xiao, MA Teng-fei.A review on the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in Identifying repeating earthquakes[J].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2_,36(6):499-503.[13]Nakahara H.Correlation distance of waveforms for closely located events—I.Implica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around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1995 Hyogo-Ken Nanbu, Japan, earthquake(M w = 6.9)[J].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2_, 157(3):1255-1268.[14]张淼.地震定位和检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_.ZHANG Miao.Earthquake location and detection[D].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2_.[15]谭毅培, 曹井泉, 陈继锋,等.202_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 202_(09):3222-3231.TAN Yi-pei, CAO Jing-quan,CHEN Ji-feng, et al.Temporal deca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202_ Minxian-Zhangxian,Gansu, Ms6.6 earthquake[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2_(09):3222-3231.[16]谭毅培, 徐甫坤, 曹井泉,等.202_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早期余震序列遗漏地震检测与衰减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_(04):1592-1596.TAN Yi-pei, XU Fu-kun, CAO Jing-quan, et al.Missing earthquakes detection and temporal decay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202_ Ludian, Yunnan, Ms6.5 earthquake[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2_(04):1592-1596.[17]Zhang M, Wen L.High-precision location and yield of North Korea's 202_ nuclear test[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_, 40(12):2941–2946.[18]Zhang M, Wen L.Seismologic Evidengce for a Low-Yield Nuclear Test on 12 May 202_ in North Korea[J]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2015a,86(1):138-145.[19]Zhang M, Wen L..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s before eruptions of Japan's Ontake volcano in 202_ and 202_[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5b, 42(17).[20]Hanafy S M, Cao W, Mccarter K, et al.Using super-stacking and super-resolution properties of time-reversal mirrors to locate trapped miners[J].Leading Edge, 202_, 28(3):302-307.[21]徐顺强, 刘巧霞, 李怡青,等.密集台网微震定位技术在矿山开采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 202_, 37(01):266-270.XU Shun-qiang, LIU Qiao-xia, LI Yi-qing,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dense network micro-seismic location method to dynamic mining monitoring[J].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202_, 37(01):266-270.[22]于正兴, 何学秋, 朱权洁,等.基于小波包分形的矿山微震波形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_(06):27-32.YU Zheng-xing, HE Xue-qiu, ZHU Quan-jie,et al.The wavelet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micro-seimic waveinmining[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_(06):27-32.[23] Dodge D, Beroza G, Ellsworth W.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California foreshock sequences: Implications for the earthquake initi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996, 101(B10):22371-22392 [24] McGuire J, Boettcher M, Jordan T.Foreshock sequences and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 on East Pacific Rise transform faults.[J].Nature, 202_, 434(7032):457-461.[25] Kato A, Obara K, Igarashi T, et al.Propagation of slow slip leading up to the 202_ M(w)9.0 Tohoku-Oki earthquake.[J].Science, 202_, 335(6069):705-708.[26]冯建刚, 蒋长胜, 韩立波,等.甘肃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J].地震学报, 202_, 34(5):646-658.FENG Jian-gang, JIANG Chang-sheng, HAN Li-bo, et al.Analysis on the monitoring capability of seismic networks and completeness of earthquake catalogues in Gansu region[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2_, 34(5):646-658.[27]谭毅培, 曹井泉, 刘文兵,等.202_年3月涿鹿微震群遗漏地震事件检测和发震构造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 2014a,57(06):1847-1856.TAN Yi-pei, CAO Jing-quan,LIU Wen-bing,et al.Miss earthquakes detection and seismogen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Zhuolu micro-earthquake swarm in March 202_[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14a,57(06):1847-1856.[28]谭毅培, 曹井泉, 卞真付,等.202_年8月河北蔚县小震群遗漏地震检测与发震构造分析[J].地震学报, 2014b,36(06):1022-1031.TAN Yi-pei, CAO Jing-quan, BIAN Zhenfu, et al.Miss earthquakes detection and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Yuxian earthquake swarm in August of 202_[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14b,36(06):1022-1031.

第二篇:上海微谱检测中心

上海微谱检测中心成立于202_年,在国内率先将微观谱图分析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是中国化工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导者配方分析的开创者,仪器设备100余台、全职员工230余人、微观谱图数据库300万条、服务于10000家客户满意率90%以上,满足您配方需求、检测需求、了解成分以及工业诊断、异物分析、未知物剖析、科研仪器使用需求等,帮助您完成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等。微谱宣传片 微谱技术怎么样

微谱技术怎么样马上咨询>>

微谱技术是中国未知成分分析领域的领导者,掌握顶尖的微观谱图分析技术,拥有强大的微观谱图解析数据库,微谱技术总部位于上海,在广州设有分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未知成分分析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微谱技术引领未知领域

微谱技术实验室点击查看详情>>

公司实验室完全按照CNAS国家认可委的要求进行管理,检测实验室通过了CMA资质认定。公司仪器都采购自安捷伦、岛津、ThermoFisher、TA等知名公司,硬件设施一流。CNAS国家认可委认可实验室、CMA资质认定 微谱专家团马上咨询>>

微谱技术全职技术工程师100余人:我们的技术是来自塑料、橡胶、胶粘剂、涂料、油墨、清洗剂、金属表面处理剂、金属加工液、水处理助剂、建筑类添加剂、油田助剂、皮革助剂、纺织印染助剂、脱模剂、助焊剂、润版液、选矿药剂等几十个化工领域的技术人才,在分析检测行业打拼多年,拥有丰富的分析及检测经验。微谱化工技术服务专家团

“除了仪器设备,更需要经验”

微谱技术资深专家顾问团30余人:与我公司合作多年,感情深厚,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三人行必有我师”

微谱技术销售工程师60余人:我们的销售都是技术出身,在各化工企业拼搏多年,深刻了解化工企业所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与问题,销售工程师会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推荐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微谱销售团队

“不为价高而售,只为适合所求”

微谱技术技服工程师30余人:我们的技服人员遵从客户至上价值观,时刻以真诚、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及时跟进客户问题处理。微谱技服团队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微观谱图数据库马上咨询>>

微谱技术已采集到的微观谱图数据超过300万条,拥有像塑料、橡胶、胶黏剂、油墨、涂料、清洗剂、表面处理剂、建筑助剂等行业的微观谱图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专门成立研发部,针对疑难样品分析难点深入研究,确保技术方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国内最全面的微观谱图数据库

微谱技术客户满意率高达95%以上马上咨询>> 微谱技术6年来已累计为10000多家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并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02_多家客户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平均每2天就会有客户借助“微谱分析”生产新的产品上市,客户满意率高达90%以上。他们的信任证明了我们的实力!未知引领微谱马上咨询>>

微谱技术的业务范围几乎覆盖所有化工材料行业,在众多领域积累了成功的技术服务经验:塑料、橡胶、橡塑用助剂、胶粘剂、涂料、油墨、工业清洗剂、民用清洗剂、金属表面处理剂、金属加工液、水处理助剂、建筑类添加剂、油田助剂、皮革助剂、纺织印染助剂、脱模剂、助焊剂、润版液、选矿药剂等几十个品类。微谱分析的好处马上咨询>>

一款产品在研发前、研发中、生产中、质控中遇到的所有成分问题都可以用微谱分析找到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或改进中,微谱分析是获得同类产品资料快而有效的方式之一,投入少,见效快。在工业生产中,企业往往遇到不明物质、副产物超标等现象,通过微谱分析可以了解其组分,找出原因。

微谱技术其他业务马上咨询>>

除“微谱分析”业务以外,微谱公司还具有委托开发、理化性能检测和科技项目咨询三类服务力争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微谱技术资质证明点击查看详情>>

科研与市场同发展,文化与管理共建设,微谱技术不断发展壮大。依靠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公司在分析领域已申请13项专利,并先后取得了:“CMA计量认证资质”、“国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立项单位”等证书。

第三篇:雷震在

雷震在《自由中国》扮演的角色

(一)马之骕

国民党赴台后,雷震和一群知识分子创办了《自由中国》杂志,因敢于批评时政及鼓吹反对运动,而遭到当局的打压。雷震未为所屈,终至遭到陷害下狱,而杂志亦被迫停刊。作者曾亲身参与这段历史,对《自由中国》及雷震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为文作一回顾。回忆《自由中国》杂志,从筹备到创刊,再到因政治迫害而停刊,前后共计10年又10个月,笔者一直担任经理职务。我想忆述几点关于《自由中国》早期创办者,以及当时知识分子心理状态等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社长雷震负一切法律责任

《自由中国》半月刊,是在1949年11月20日创刊的。当时从各大学来台的学人中,“北大”的人数较多,而且又是推广胡适的理念,遂由北大教授毛子水、张佛泉、王聿修(华大)等,在台北约邀各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每次聚会,发言者虽然很多,但都不着实际,谈不出一个结果来。

1949年8月,雷震从上海返回台北,对于《自由中国》日报未能在上海刊深感痛心!时杭立武任“教育部长”,因此,雷、杭二人又旧话重提,决心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双周刊。杭对雷除言词鼓励外,并允由“教育部”按月补助300美金的经费,不足者由雷震另行筹措。于是雷震邀毛子水、崔书琴、张佛泉、王聿修、夏道平等座谈,因经费有了着落而如愿以偿了。

至于由谁做发行人问题,这就是笔者所强调的知识分子的“心态”问题了。“北大”一些人,包括王聿修教授等,当时他们都认为,雷震是国民党的核心人物,也是国民党里的强人,所以对雷存有戒心,惟恐受政治人物利用。于是私下计议,确定一原则,就是《自由中国》杂志,如能办成功,一定请胡适先生做发行人,否则就都“不参加”。在一次决定重要人事的会议上,王聿修首先发言建议:“请胡适先生做发行人,雷震先生做社长,毛子水先生做总编辑。”建议被一致通过。不过毛先生再三推辞,说他不精于此道。经过一番劝说,张佛泉先生又提:“请王聿修先生做副总编辑,负实际审稿工作。”这项重要人事案,遂即通过,结果是皆大欢喜。

但此刻胡适已去美国,而且负有当局交付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回台。按当时法律规定,发行人必须在岛内有固定居所,雷震深知此事,所以向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申请登记时,即已注明“发行人胡适出国期间,由社长雷震负一切法律责任”。于是《自由中国》半月刊,就在1949年11月20日出版了。

雷震一心一意要把《自由中国》办好

《自由中国》在创刊初期,编辑委员共有17人,是人数最多的时期,但也是思想最复杂的时期。因为随国民党一起赴台的知识分

子,无论是文教界的知名之士,或知识青年,多半都是国民党员,只是来台后国民党办理党员登记时,很多党员没有“归队”而已。因此,可把《自由中国》的编委们,分成三种思想路线。第一是以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的思路;第二是以雷震为首的“三民主义”的思路;第三是所谓少壮派的“唯我主义”的思路。这是我在这个知识分子群里观察的结果,根据他们的意识形态,作了如此的定义。几位比较年轻的编委,当时已经在报社里从事笔政,但他们本来都是国民党中少壮派的极右派。尤其他们的思想逻辑,都是二分法的,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完全因为国民党贪污、腐化、独裁的结果!副总编辑王聿修教授(自由主义学派)先辞职,这是大家没想到的。王教授向雷社长及“编委会”请辞时,再三说明,因受香港方面的朋友们邀请,去港主编《前途》杂志,实在是盛情难却,并且说:言论立场和《自由中国》是一致的。看来似是因缘巧合,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也有一些情绪上的问题。

当时《自由中国》的编委中,的确有思想上的矛盾。以雷震来说,当时正是“无官一身轻”的时候,而且《自由中国》社,又是借用雷家的“外客厅”作办公室,也许有人投稿来,雷先生就顺便拿到自己的书房拆开看了,并未想到编辑的职权和制度等问题,致引起王教授的不快,或许这也算是知识分子的心态吧。

不过公道自在人心,专就雷先生对《自由中国》是否有私心问题,张佛泉先生早就替他作了证明。因在《自由中国》创刊1年后,张先生受台中东海大学之聘,任文学院院长,在就任前特约笔者在他泰顺街寓所便餐,并闲话往事,谈到《自由中国》时说:

你看,在筹备期间,我们对雷先生都有戒心,现在证明他是一心一意地把《自由中国》办好。我去台中后就不能来开会了,你外边儿的事,可否少兼点儿,尽量把《自由中国》办好。这样发展下去,正好是推广咱们在北京所提倡的“自由、民主”的理念,假如胡先生能回来,那就更好了……

张佛泉先生临别一次约谈,对我来说,既是鼓励,又是启示!长辈关怀之情,令我没齿难忘。(原载台湾《历史》月刊202_年5月号,编辑时做了文字处理,小标题都是重拟的。)

《台湾周刊》202_年第11期

第四篇:避震要点

避震要点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在家里怎样避震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1.怎样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3.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5.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6.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7.加固睡床。

8.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9.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10.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11.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12.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在学校怎样避震

1.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2.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3.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4.不要回到教室去。

5.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6.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7.千万不要跳楼!

8.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9.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怎样避震

1.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2.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3.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4.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5.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6.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7.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1.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2.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3.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4.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1.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2.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3.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户外怎样避震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2.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在野外怎样避震

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2.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第五篇:如何防震避震

如何防震避震?

大量震例表明,地震中学校最容易遭受灾难。要做好学校的防震准备,首先搞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开办地震知识讲座、组织师生观看有关防震的影视和录像,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

第二,在老师带领下进行防震练习。例如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险”、震后撤离教室的练习、自救互救练习等。

地震时教师要保持镇静,指挥学生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正在上课的学生,应双手抱头迅速躲在课桌下、讲台旁边;在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暂避。在操场的学生,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绝不可让学生到处乱跑或蜂拥挤向楼梯,切忌跳楼,以免造成非震伤亡。震后应在教师指挥下有秩序地撤离。

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在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燃气泄漏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毒气泄漏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震后抢险救灾

指挥部发出命令;

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讯联系; 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 迅速排除险情;

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

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员 加强社会治安。

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资料显示】按照一般规律,地震后,遇难者众多,加之雨淋日晒,尸体迅速腐烂,会导致瘟疫的发生和蔓延。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汶川地区也将面临这种困境。

【专家建议】地震过后,要做好自我卫生防护,把好“病从口入”关,远离疾病,千万别“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绝对不能喝生水。

为了躲避余震,很多人露宿街头,对蚊虫要做好防护,避免被叮咬。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烧、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应赶快找医生诊治。

防震避震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靠近在窗户!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乘电梯!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在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如 燃气泄露时:

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毒气泄露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地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止传染病。

更多有关地震相关知识请参见http://(中国科普博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5/273710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