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植苹果园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密植苹果园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随着“绿色飓风”行动的进一步实施,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百亩以上苹果密植果园种植大户,为使这批果园尽快实现早果丰产,现提出“密植苹果园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指导其生产。
一、技术路线
尽快建造最大枝叶量→及时完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强健树体,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核心技术
(一)大苗壮苗栽植:能快速、有效地扩大枝叶量,是实现早果丰产的基础。
(二)沃土栽培:肥沃的土壤是早果丰产的保障,可通过施入有机肥和果园生草来实现。
(三)早果控冠:采用密植果园生产管理模式,提前结果,以果控冠,实现优质丰产。
三、早果丰产技术要点
(一)定植技术
选壮苗、挖大穴、晚栽,浇透水、覆膜,实施刻芽、树干套塑膜筒技术。晚栽应注意在土壤解冻后栽植,栽后浇透水、覆盖地膜,确保成活率。
(二)土壤管理 施有机肥,禁用化肥,推行生草制果园管理模式。果园种植白三叶草或苜蓿,可减少果园除杂用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改善果园小气候等。
(三)整形修剪
1、定植技术:定植苗(基粗1厘米,高1.2米以上)当年不定干或轻定干;发芽前15-20天,对中干60厘米以上至顶端30厘米以下的芽子进行刻芽、涂抹抽枝宝,促发大量的长、中、短各类枝条;刻芽后,树干套塑膜筒,待芽子抽生到0.5厘米长时,除去塑膜筒,以防灼伤。
2、幼树修剪技术:以刻芽、疏剪技术为主。中干不短截,保持中干优势,刻芽促分枝,基粗超过着生部位中干粗度1/3的枝条全部疏除,其余枝条缓放。
3、盛果树修剪技术:以疏剪为主、回缩和缓放相结合。更新枝组时,去大留小,过长的结果枝组适度回缩,基粗超过其着生部位中干粗度1/3的枝组疏除,培养保留3-6年生结果枝组,中干不落头,控制枝展在一定的范围。
(四)果园放蜂:提高授粉率,保证果品优质、丰产。
(五)控冠技术
1、矮化砧木控冠:利用矮化砧木M26、M7、M9、MM106等矮化作用控制树势生长过旺。
2、以果控冠:实施早果丰产技术,以果控冠。
3、修剪控冠:幼树以刻芽、疏剪、拉枝为主,不短截不回缩,盛果树以疏剪为主,回缩与缓放相结合,中干不落头,缓势修剪,控制旺长。
4、化学药物控冠:利用多效唑和PBO的矮壮作用,生长季酌情使用,控制树冠旺长。
洛宁县林果办 赵焕堂
二○一二年三月二日
第二篇:3月份苹果园管理技术要点
3月份苹果园管理技术要点
物 候 期:萌动期
管理内容:花前复剪、平衡施肥、节水灌溉、高接换种、刻芽、抹芽、干枝喷药
技术要点:
1、花前复剪,适当回缩串花枝。
2、拉枝、刻芽,增加短枝量。此时是拉枝、刻芽、高接换头的最好时期,骨干枝拉到90度左右,辅养枝拉至90度以上。
①拉枝:采用“一推二揉三压四定位”方法,将骨干枝基角拉至90至120°使整个树体成为“一竖多横软茸拉”的形状。
②刻芽:树液流动时,对缺枝部位进行刻芽。若发中短枝应遵循“迟、远、浅、短”原则;若发长枝应遵循“早、近、深、长”原则。
3、防治腐烂病、白粉病、霉心病。刮除腐烂病疤,采用节蜡、愈合剂、拂兰克等涂抹伤口;发芽前可选40%福星6000至8000倍液、金力士7500倍液、园易清400至500倍液等杀菌剂,或用波美3至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防治叶螨、蚧壳虫。
4、金龟子危害严重的果园,芽萌动期前用毒死蜱处理一次地面,尤其是对果园的农家肥堆或水渠附近更要细致。
5、枣尺蠖、象鼻虫等连年危害较重的果园,可在树干涂药环或包扎塑料纸,阻隔害虫上树危害。
6、追肥。春季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株施尿素0.3公斤、过磷酸钙0.6公斤、硫酸钾0.3公斤或者每亩施全元素有机苹果专用肥60至80公斤,施后及时浇水,旱地提倡穴贮(施)肥水法。
7、将老、劣品种高接为新优品种,幼树采用单芽腹接,大树采用多头枝接。高接换头以烟富3号、6号为主,注意配好授粉品种。
苹果园管理周年歌:
三月田中杂草生,果树开始芽子萌。
刻芽措施及时搞,促枝补空整形好。
抹芽也要适时闹,抹早抹小才有效。
用芽应该多保全,无用应该早抹完。
化肥此时也能上,补充氮肥花芽旺。
春风清明不要忘,嫁接成活有保障
第三篇: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花卉生产技术》教案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整地及作畦
整地的做法是,先翻耕土壤,细碎土块,清除石块、瓦片、残根、断茎及杂草等,以利于种子发芽及根系生长。在整地的同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掺入少量的过磷酸钙,然后耙平。深翻的强度与花卉的种类有关,一、二年生花卉宜浅,宿根及球根花齐宜深。―、二年生花卉生长期短,根系入土不深,宜浅耕,翻耕深度20~30cm。宿根花卉根系强大,定植后栽培数年至十余年,需深翻40~50cm。球根花卉因地下部分肥大,对土壤要求尤为严格,需深翻30~40cm。
地整好后作畦。北方干旱地区多用低畦,畦面两侧有畦埂,以保留雨水及便于灌溉。通常畦面宽100~120cm,定植2~5行。至于畦的长短,可按地块的情况而定。
二、繁殖
露地花卉因种类不同,繁殖方法各异。如一、二年生花卉多用播种法繁殖;宿根花卉除播种外,常采用分株或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繁殖;球根花卉主要采用分球法进行繁殖。
三、间苗
在播种出苗后,幼苗拥挤,影响其健壮生长时,应进行间苗。间苗通常在子叶发出后进行,不可过迟,否则苗株拥挤会引起徒长,培育不出壮苗。
四、移植
露地花卉,除去直播的某些种类外,大部分先在浅盆、穴盘、苗盘或苗床育苗,经分苗和移植后,最后定植于花坛或花圃中。
移植包括“起苗”和“栽植”两个步骤。起苗就是把花苗从苗床起出。一般花苗在生出5~6枚真叶时进行起苗,一种是裸根苗,一种是带土苗。裸根起苗一般多用于小苗或易成活的大苗,对移栽不易成活的花卉种类多用带土苗进行移栽。起苗应在土壤湿润状态下进行,以使湿润的土壤附在根群上,同时避免掘苗时根系受伤。
栽植;穴植法是依一定的株行距掘穴或以移植器打孔栽植。裸根栽植时应将根系舒展于穴中,勿使拳曲,然后覆土。定植后需镇压,镇压时压力应均匀向下,不应用力按压茎的基部,以免压伤。带土苗栽植时,填土于土球四周并镇压之,不可镇压土球,以避免将土球压碎,影响成活和恢复生长。栽植深度应跟移植前的深度相同,如为轻松土壤,定植时稍栽深些;如为根出叶的苗,不宜深栽,否则发芽部位埋入土中,容易腐烂。栽植完毕后,用细孔喷壶充分灌水。定植大苗常采用畦面漫灌的方法。
由于移植时必然损伤根系,因此时间选择在幼苗水分蒸腾量最低时刻进行,如无风的阴天、午后或傍晚光照不过于强烈时、降雨前。
五、灌溉
灌溉是花卉栽培中至关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但是人们往往忽略它,导致栽培失败。
灌溉的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及滴灌4种。大面积苗圃多采用地面灌溉即畦灌,即大水漫灌。此法的优点是灌水充足,费用较少;缺点是易使土面板结。
喷灌是水从喷头喷出的灌水方式。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省水、省工、不板结土壤并能防止土壤盐碱化,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是今后灌溉发展的趋势。滴灌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灌溉水成点滴状,缓慢而经常不断地浸润椬株根系附近的土壤。其优点是省水;缺点是设施投资大、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
幼苗期浇水,一般宜用细孔喷壶喷水,以免水力过大将小苗冲倒。幼苗移植后,为使根与土壤紧密相接,需要及时灌水,甚至连续灌水二三次方为合适。灌水量及灌溉次数,常因季节、土质及花卉的种类不同而异。
春季及夏季干旱时期应多次灌水,立秋后雨水多时应减少灌水以防止徒长。沙质土比黏重土质灌溉次数为多。
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花卉容易受旱,灌溉次数应较宿根花卉为多。
六、施肥
露地花卉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两大类。
基肥
露地花卉栽培,一般常以厩肥、堆肥、油饼或粪干等有机肥作基肥。厩肥和堆肥在整地前翻耕于土中,粪干及饼肥等则在播种或移植前进行沟施或穴施。目前已普遍采用无机肥料作为部分基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化学肥料作基肥施用时,可在整地时混入土中,但不宜过深,亦可在播种或移植前沟施或穴施,其上盖一层细土,再行播种或栽植。
追肥
生长期间分次施用追肥,以补基肥的不足。一般露地花卉发芽后,施第一次追肥,促使枝叶繁茂。在开花前施第二次追肥,助长开花。开花后,可施第三次追肥,以补偿养分的消耗。追肥除常用粪干、粪水外,亦可用化学肥料。各种肥分的施用量,依花卉种类不同而异。
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较宿根花卉为多,球根花卉需磷、钾肥较多。
七、中耕除草
中耕能疏松表土,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土温,促使土壤内的空气流通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分解,为花卉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八、整形修剪
1.整形
整形是对植株实行修剪的措施,使其形成一定的形状。常见露地花卉的整形方式有如下几种。
(1)单干式:只留主干,不留侧枝,使顶端开花1朵。
(2)多干式:留几个主枝,使开出较多的花。
(3)丛生式:生长期间多次摘心,促发侧枝,形成低矮丛生状株型,开出多数花朵。
(4)悬崖式:全株枝条向下向一个方向伸展,多用于小菊品种整形。
(5)攀缘式:使枝条引缚或爬生在一定形式的支架上。
(6)匍匐式利用枝条自然匍匐地面的特性,使其覆盖地面。
修剪
草本植物修剪不同于木本植物,主要包括如下技术措施。
摘心摘除枝梢顶芽。摘心可以抑制徒长,促进侧枝产生与生长;可使株型低 矮,株丛紧凑。
除芽剥去过多的腋芽,限制枝数的增加和过多花朵的发生。南康家具 折梢将新梢折曲,目的是抑制新梢的徒长,促进花芽的形成。
曲枝为使枝条生长均衡,将生长势强的枝条向侧方压曲,弱枝则扶之直立,起到抑强扶弱的效果。去蕾除去侧蕾而留顶蕾,使顶蕾有充分的营养供应。
九、防寒越冬
我国北方在严寒冬季到来之前,对不耐寒的花卉应及时进行防寒,以保证安全越冬。灌水法
每年冬季封冻前浇足防冻水,灌溉后土壤湿润,热容量大,因而能起到一定的保温 和防寒作用。
修枝剪除枯枝及病虫害枝、位置不正而扰乱株形的枝条、花后残枝等。
盖粪压土
对多年生宿根花丼,应于根际上盖厚10cm的马粪或堆肥,上面用土压实。
包草埋土
对不耐寒的木本花卉,应在清除枯枝烂叶后,用草绳将枝条捆扰,然后包厚5~ 8cm的稻草捆紧。最后在稻草基部堆高20cnv的土堆并压实。
设风障
面积大、数量多的草本花卉,可在北面设高1.8m的风障进行防寒。
架席圈
对植株高大、不耐寒的木本花卉,可在东、西、北三面设立支柱,柱外围席防寒。
各论
1.一串红
别名:万年红、爆竹红。科属:唇形科、鼠尾草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一年栽培,株高30~70厘米,茎直立,四棱光滑,基部多为木质化。叶对生,卵形,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筒状伸出萼筒,花冠、花萼均为红色。还有白、紫蓝色等,花期7~10月。小坚果长椭圆形。
习性:喜阳、也能耐半荫。怕霜、忌水涝。
繁殖栽培:以播种为主,也可扦插。四月上旬露地播种,苗生长有4片叶时要移栽、摘心。如要控制花期,可经数次摘心,以延迟开花期。6~7月露地扦插,约10~20天生根,30天后分栽。扦插苗比实生苗开花早,植株高矮易控制。生长期施1~2次追肥。盆栽一串红经两次摘心后可上盆,刚上盆夏季中午阳光强烈需遮荫,遇雷阵雨要倾盆。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应要及时采收。萼片发自时即可采。
用途:花期较长,花色鲜艳是国庆节用花主要材料,可布置花坛、花境、亦可盆栽。2.凤仙花
别名:指甲花、急性子。
科属:凤仙花科凤仙花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50~70厘米。茎直立,光滑,肥厚多汁白绿色或晕红褐色。单叶互生,披针形具锯齿,花1~3朵腋生或多朵集成总状花序,花萼3枚,侧面2枚较小,后面较大,向外延伸成距,花瓣5枚,单瓣或重瓣,花期6~9月,蒴果,纺锤形。
习性:性强健、忌寒喜热,喜向阳疏松土地。
繁殖栽培:一般3~6月播种,种子萌发率高,新鲜种子几乎达100%,当出现第一对真叶时即可定植,株距为20厘米。炎热干旱季节注意浇水。种子成熟时易暴裂将种子弹出,应在果实由黄绿转自发亮时采收。
用途:布置花境,重瓣种可布置花坛亦可盆栽。3.翠菊、别名:江西腊、兰菊。
科属:菊科翠菊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株高20~80厘米,有白色糙毛,单叶互生,卵形,匙形或近圆形,上部叶渐小,有粗锯齿,头状花序单生枝顶,总苞半球形,边缘舌状花,有红、粉红、白、蓝、紫等色,中央窄状花两性,黄色。瘦果,花期6~10月。
习性:忌酷暑、忌连作,稍耐荫。
繁殖栽培:于4~5月播于露地苗床。栽培宜注意炎热天气中曝晒与暴雨,防治病虫害,主要病虫害萎黄病、叶斑病。
用途:布置花坛和花境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
4.百日草
学名:zinnia elegqns jacq.别名:对叶梅、百日菊、步步高。
科属:菊科百日草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株高50~90厘米,全株具粗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形,全缘,基部稍抱茎,头状花序单生枝端,花有红、橙、白、黄等色。长期6~10月。瘦果。
习性:喜光,耐干旱,性强健,对土壤要求不严。
繁殖栽培:四月上旬播于露地。因主根受伤后缓苗较慢因此定植宜早,中耕除草,追肥2~3次,种子采收在花瓣枯萎后整个花序剪下晾干。
用途:布置花坛、花境,也可作切花用。
5.鸡冠花
别名:红鸡冠
科属:苋科青箱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茎常少分枝,有棱或沟,单叶互生,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穗状花序顶生,肉质化成鸡冠状,中下部集生小花,花被嫩质,上部花退化,花有白、黄、橙、红、玫瑰紫等色。叶色与花色有关。花期6~10月。胞果盖裂。种子黑色有光泽。
习性:喜阳光充足及炎热、干燥的环境。忌涝、喜肥。
繁殖栽培:四六月播种露地苗床。定植后不宜过湿过肥,避免徒长。
用途:布置花坛和花境,也可盆栽。
6.半支莲
学名:portulaca grandifkra Hook.别名:太阳花、午时花。
科属: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形态:一年生肉质草木,株高15~20厘米,葡匐性或斜生,绿色或浅棕红色。单叶。互生或蔽生,圆柱形叶腋束生长毛。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枝端,花瓣5或重瓣,花色极为丰富有黄、白、紫红、橙色等花期5~9月。蒴果盖裂,种子细小灰黑色。
习性:喜暖而不耐寒,喜光而不耐荫,花多在午时开放,光线弱,花常闭合或不能充分开放。
繁殖栽培:4月播种于露地苗床,也可扦插,扦插极易生根,生长期间浇水不宜过多,使其分枝多,开花旺盛,可施追肥。
用途:作毛毯花坛或花境、花丛、花坛的镶材料,也可栽盆观赏。
7.千日红
学名:Gomphrena globosa L.科属:苋科千日红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茎直立,全株密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有沟纹,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头状花序球形或长圆形,总苞2叶状,每朵小花具2千膜质小苞片、深红、紫红、淡红或白色等。花期6~9月。胞果近球形。
习性:性强健,喜炎热,干燥气候。耐修剪,花后修剪可再萌发新枝,继续开花。
繁殖栽培:4月播种露地,种子发芽较困难,播前进行浸种处理。幼苗具2~3片真叶时移植。用途:是夏秋花坛的良好材料,可作切花、花蓝、花圈等。8.万寿菊
学名:Tageteg frecta L.别名:臭芙蓉。
科属:菊科万寿菊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林高60~90厘米,茎直立、粗壮,光滑多分枝,叶对生,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有油腺点挥发臭气。头状花序顶生,具长柄。花有单瓣及重瓣,花色有深黄,橙黄及淡黄等色。花期6~10月,瘦果。
习性:喜温暖和阳光,抗性强,能耐旱霜。
繁殖栽培:四月播种露地苗床。夏季结合摘心亦可扦插。对肥水要求不严,过分干旱适应溉灌。
用途:布置花坛、切花或盆栽观赏。也可作切花。
附同属品种孔雀草T.patula L.
又名小种万寿菊,红黄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茎稍紫红色,株高25~40厘米。叶对生或互生,叶片羽状全裂,裂片线形至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总苞厚,花黄色、黄红色、枯黄色,有的还具紫红斑或环纹。花期6~10月,瘦果。
9.地肤
学名:Kochia scoparia vsr.trichophylla Sohinz et Kir.别名:扫帚草、绿帚。
科属:藜科地肤属。
形态:一年生直立性草本。株高50~70厘米,全株披短柔毛,多分枝,叶互生,条形披狭,长3~5厘米叶细密,株形呈卵圆形至椭圆形,叶草绿色,秋季变暗红色。花小单或两枚生于叶腋呈稀疏穗状花序,胞果。
习性:原产欧、亚二洲。不耐寒,耐碱土,抗干旱,对土壤要示不严,能自播繁殖。
繁殖栽培:四月初播种露地苗床发芽迅速整齐。经间苗后移植一次,六月初定植,栽培管理粗放。
用途:用于坡地草坪式栽培,也可盆栽布置会场。
10.雁来红
学名:Amarenthus tricolor Var.splendens Hrot.
别名:老少年、老来少。
科属:苋科、苋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株高80~100厘米,茎直立,光滑少分枝。叶互生,有柄,卵圆状披针形,暗紫色,秋季顶部叶变成鲜红色,观叶期8~10月。花小不显著密集成簇腋生,胞果矩圆形,种子细小,黑色。
变种、变型及品种。
(1)雁来黄外形与雁来红相同,但茎、叶、苞片都呈绿色,顶叶于初秋变亮黄色。
(2)锦西风又名十样锦。三色苋外形与雁来黄相似,幼苗叶片基部呈暗褐色,初秋,顶叶变成下半部红色,上中部黄色,先端绿色。
习性:原产亚洲热带,现广泛栽培,不耐寒,耐旱,对碱,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繁殖栽培:4~6月露地直播,经沟苗后移植一次,管理粗放,施肥不宜过多,以免徒长而色泽不鲜。
用途:宜配植于花坛花境材料,也可作切花或盆花用。
11.银边翠
学名:
别名:高山积雪。
科属:大戟科、大戟属。
形态:一年生草本。株高50~60厘米,全株灰绿色,叶卵形至长圆形,全缘,无柄。入夏后,上部叶子边缘或全部变色,花小,花器官不发达。
习性:原产北美,现分布较广。
繁殖栽培:三月中旬至四月播种于露地苗床,播后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苗高4厘米时移植一次,8厘米高时可定植花坛。
用途:布置花坛边缘或插花观叶。
12.长春花
学名:catharanthus roseus G·Don.
别名:日日草,山矾花。
科属:夹竹桃科长春花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作一年生栽培,株高50~60厘米,叶对生,膜质,倒卵状矩圆形。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深红色,花期:8~10月。
习性:原产热带非洲东部,现广为栽培,不耐寒,喜温热,喜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疏松壤土。
繁殖栽培:四月初播于露土苗床,出苗后须过沟苗,六月中下旬定植,管理粗放,盆栽在温室,春秋取老盆发出嫩枝扦插于砂质壤土。冷床内生根,经摘心促使侧枝生长,换盆,果实发黄可采收。13.观赏辣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t L.
科属:茄科、辣椒属。
形态:灌木,木质部坚硬,上海地区作一年生栽培,株高30~60厘米,多分枝,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矩圆形,花单生叶腋,白色,5裂。花期7月~10月。浆果直立或稍斜垂或下垂,长指形,圆锥形或近球形,成熟时红色,黄色或带紫色。变种:
(1)佛手椒:为簇生椒的一个变种,果实圆锥状,数个簇生于枝顶,果实呈白色后转为红色。(2)樱桃椒:为簇生椒的一个变种,果小,圆球形,具尖顶者不佳,果实由绿转为红色。(3)五彩椒:果实球形直径1厘米,果实由绿变白紫,然后变红色。
习性:不耐寒,喜温热,向阳较耐肥。
繁殖栽培:三月播于室内或盆播,发芽迅速整齐。幼苗子叶开展后,塌盆中移植一次,于6月中、下旬定植露地,盆栽观赏于6月上旬上盆,生长期多施追肥。
用途:为优良盆栽观果花卉。
14.三色堇
学名:Viola trioColor L.别名:蝴蝶花、猫儿脸。
科属:堇莱科、堇莱属。
形态:三色堇为多年生草本。一般当作秋播。株高15~25厘米。全株光滑多分枝。叶互生有钝锯齿,托叶大、基部呈羽状,深裂。花大腋生,有紫、黄、白、蓝等色,多为复色,亦有单色。花期3~6月开花,但因夏季天气炎热,故开花不生,蒴果易开裂。种子圆形、褐色。
习性:较耐寒,喜冷凉气候,略耐半荫,在炎热多雨的夏季,发育不良。
繁殖栽培:以种子繁殖为主。秋播在9月中、下旬进行,过早播种形成植株较大,降低抗寒力,过迟,植株未能充分发育,对越冬不利。遇特别寒冷的天气可覆草防寒,种子以首批成熟者为优,不耐贮藏,成熟后蒴果开裂,极易散失,蒴果外皮发白应及时采收。
用途:是布置早春花坛的好材料,盆栽和作切花。
15.雏菊
学名:Bellis perennis L.别名:春菊、马兰头花、延命菊。
科属:菊科、雏菊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花卉栽培。株高7~15厘米,叶茎生匙形,植株矮小,于叶丛间抽出花茎,顶生头状花序,舌状花一轮或多轮;呈红、粉或白色等,管状花黄色,种子细小,长形,灰白色。花期3~5月。
习性:耐寒性强,早夏花多,夏季炎热,开花不良易枯死。
繁殖栽培:播种繁殖。一般为秋播,9月~10月选取新鲜种子播于露地,出苗后具4~5片真叶时移植,经二次移植后,生长更好,定植前土地要施足基肥。定植后每隔三星期或一个月施追肥,采种时可将整个花序剪下来晒干收好。
用途:布置早春花坛的好材料,也可盆栽。
16.金盏菊
学名:Calendula officinalis L.别名:黄金盏、金盏花。
科属:菊科、金盏菊属。
形态:二年生草本,株高40~60厘米,全株具毛,叶互生,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匙形,基部稍抱茎,头状花序单生,舌状花黄色,栽培品种有乳白、浅黄、桔红及橙色等。花期4~7月。瘦果月牙形。
习性:适应性强,能耐干旱瘠薄,稍耐荫,较耐寒,在疏松肥沃土壤和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良好。
繁殖栽培:金盏菊于9月播种于露地苗床,复土以盖没种子为宜,发芽力强,出苗较整齐,出苗后长出2~3枚真叶时即移植,定植后可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喜肥,每隔20天追肥一次,肥少花小。
用途:花色鲜艳夺目,为春季花坛主要材料,也适盆栽和切花。17.金鱼草
学名:Antitthinum majns L.别名:龙头花、龙口花。
科属:玄参科龙口花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株高30~90厘米,叶对生或上部互生。呈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花总状花序顶生,小花有短梗,花冠筒状唇形,上唇直立两裂,下唇开展三裂,花有粉红、紫红、黄、桔红、白等多种颜色。花期5~6月。
习性:原产地中海沿岸,现各地栽培。较耐寒,能耐半荫。喜向阳地势和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栽培:秋播一般于9月播于露地苗床。次春定植,幼苗期需摘心,如作切花栽培不宜摘心,花坛布置在花开后适时剪除花茎促使侧枝开花延长花期,蒴果变棕黄色采种。
用途:是春季花坛良好材料,中高品种宜作切花。矮型品种可盆栽。
18.矮雪轮
学名:Silene armevia L.别名:小红花。
科属:石竹科、蝇子草属。
形态:二年生草本,全株具白色柔毛,株高30~50厘米,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狭椭圆形。花腋生,聚成侧总状伞花序,萼长于花梗,具10条纵脉。开花后萼膨大。花瓣5枚。花粉红色或淡白色。花期5月,朔果。
习性:耐寒,喜阳光和凉爽的环境,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与栽培:9日初播种于露地苗床,幼苗经一次移植后,于11月初定植园地,施肥要勤,以促开花。
用途:作春季花坛材料,矮生种播置毛毡花坛。
同属其他花卉:高雪轮(S·armeria L.)直立性,多分枝的二年生花卉。株高60厘米,叶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基部抱茎。复聚伞花序顶生。花小,呈雪青,玫红或白色。
19.香雪球
学名:Lobularia maritima Desy.别名:小白花。
科属:十字花科,香雪球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株高15~30厘米,有灰白色毛,叶互生,披针形或条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紫,花期3~6月,秋季仍能开花,短角果小。
习性:耐寒性不强,生长容易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
繁殖栽培:9月初盆播,出苗迅速整齐,又可用扦插繁殖。生根容易。幼苗真叶开展后上3寸盆,再翻5寸盆越冬,3月下旬脱盆落地种植,花谢后,剪去花枝放半荫处秋季仍能开花,种子成熟不一,应分批采收。
用途:春季花坛良好的边缘材料,也可盆栽。
20.紫罗兰
学名:Matthiola innana R·Br.科属:十字药科,紫罗兰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株高30~50厘米,全株有毛,茎直立基部本质化,单叶互生,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瓣4片。倒卵形,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之分,花期4~5月。长角果圆柱形,种子具白色膜质翅。
习性:喜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候,喜肥沃,湿润及深厚土壤。
繁殖栽培:9月初播于塌盆或直接播于3~4寸盆,3月脱盆种植。
用途:用作盆花、切花、脱盆后布置花坛。
21.花菱草
学名:Rschscholtis.californjca cham.别名:金荚花、人参花。
科属:罂粟科、花菱草属。
形态:二年生草本花卉,株高40~50厘米,被白粉,多汁,铺散性生长,叶互生多回三出羽状细裂,花单生枝顶,萼片2枚,花瓣4枚,狭扇形,亮黄色,基部深橙黄色,花色有乳白、淡黄、橙、桔红等,有单瓣、重瓣,花期5~6月,蒴果。
习性:耐寒,喜凉爽,要求日光充足,耐瘠薄干旱土壤,直根系,不宜移植。
繁殖栽培:播种,因其不耐移植,可直播栽培地,幼苗4~5片真叶间苗,开花期适当灌溉,并追肥1~2次,性喜干燥,栽培时浇水不宜过多。
用途:花色绚丽,花朵繁,多为春季布置花坛的理想材料。
22.虞美人
学名:Papauer rhoeas L.别名:丽春花。
科属:罂粟科、罂粟属。
形态:为一、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纤细,株高30~60厘米,茎、叶披伸展性糙毛,叶互生,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花果生茎顶端,未开放时花蕾下垂,开时直立,花瓣4枚,薄而有光泽,并有重瓣品种,花有深红、淡红、紫、白等色,也有复色品种,花期5~6月,蒴果。
习性:耐寒,根系深长,不耐移植,而能自播。
繁殖栽培:9月初直播栽培地,出苗后间苗,如直播管理不便,先播于小盆,待长出真叶4枚时脱盆下地。
用途:为优良的花坛花境材料,可盆栽,亦可作切花用。
23.羽衣甘兰
学名:Brassica oleracee vary acephalaf tricolor Hort.别名:叶牡丹、牡丹菜。
科属:十字花科,甘兰属。
形态:二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观叶,不包括花茎),叶矩圆状倒卵形,宽大平滑,披白霜,边缘有细皮状折叠,叶柄粗而有翼,重叠着生于短茎上,叶色丰富,心部叶色较深,有紫红、粉红、淡黄、蓝绿等色,观叶期12~3月,果实长角果。
变种、变型及品种:分红紫叶和白绿叶两大类,前者心部叶呈紫红、淡紫红或雪青色,基部紫红色,后者心部叶呈白色或淡至黄色,茎部绿色。
习性:耐寒性强,喜阳光,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繁殖栽培:播种于8~9月播于露地苗床,注意中午阳光需遮荫,栽培中多施氮肥促进生长旺盛,叶肥色美,如需留种应注意品种隔离防止杂交。
用途:叶大色艳,是冬春花坛的重要材料,亦可盆栽。
24.福禄考
学名:Phlox drummondii Hook.别名:洋梅花,草夹竹桃。
科属:花葱科,福禄考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株高20~4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有腺毛,单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花冠高脚蝶状,裂片5。花色有白、粉红、紫、蓝紫、紫红等。花期5~6月,蒴果椭圆形或近圆形。习性:性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要求阳光充足,不耐干旱和酷热。
繁殖栽培:秋9月初播于露地苗床或盆播。生长期施1~2次追肥,及时采收种子。
用途:为花坛,花境的良好材料,也可盆栽和作切花。25.美女樱
学名:Verbena hybvida voss.别名:四季绣球、铺地锦、苏叶梅。
科属:马鞭草科、马鞭草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株高30~50厘米,枝条外倾,匍匐状,全株被柔毛,叶对生,长椭圆形,先端钝圆,边缘有锯齿或近基部稍分裂,穗状花序顶生,开花部分呈伞房状,花冠高脚蝶状,裂片5枚,有蓝、紫、红、粉红、白等色。花期5~10月,小坚果。同属有细叶美女樱(V.tenera),叶对生,二回深裂或全裂,裂片线形,穗状花序,花玫瑰紫色、红色等。
习性:较耐寒,喜阳光,不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
繁殖栽培:于9月播于露地苗床,生长初期应摘心促使分枝,施肥2~3次,使茎叶盖满地面,开花繁多。
用途:作花境材料,亦可布置花坛和盆栽。
26.石竹类
学名:Dianthus chinensis L.科属:石竹科石竹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通常作二年生栽培,茎簇生,直立或铺散,叶对生,条状或条状披针形,基部抱茎,基部膨大,花单生或数朵顶生,花瓣5枚,粉红或红色、杂色等。先端有不整齐浅齿裂,花期5~9月。蒴果矩圆形。
常见栽培和应用的品种有:
(1)中国石竹:又名洛阳花、麦石竹。株高30~50厘米,茎细弱或铺散,花单生或数朵顶生、粉红、红、白色或朵色等。略有香味,花期5~9月。还有重瓣品种。
(2)须苞石竹:又名美国石竹。株高约60厘米,茎稍有四棱,粗壮,叶较宽阔,少分枝密集或头状聚伞花序,苞片须状,花色有白、粉红等色深浅不一。花期5~6月。
(3)瞿麦:本种与石竹相似,萼片、苞片呈卵形,长约为萼管四分之一,花瓣尖端剪裂至中部以下或丝状。
习性:耐寒性强,不耐炎热。喜干燥,向阳,通风的环境,较耐干旱。
繁殖栽培:9月播于露地苗床,复土宜薄,盖草,浇透水,播后7~10天发芽,苗高5~6厘 米定植约11月初,使在严冬前发棵。生长壮健,管理简便,蒴果成熟期不齐,应分批采收。
用途:为重要春季花坛,花境材料,也可盆栽。
27.五色苋
学名:Telantherasp·Bettzi kiana Reyel.别名:五色苋、法国苋、红绿草。
科属:苋科苋属。
形态:五色苋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0~15厘米,多分枝成密丛,叶对生,全缘,匙形或披针形,常具彩斑或色晕,叶有红、黄、紫、绿等色,花序头状,l~3个顶生或腋生、白色。主要观叶。
五色苋是大叶红、小叶红、绿草、黑草、白草的合称。
白草,又名佛甲草(Sedum linedre Thund),为景天科多肉植物。茎丛生横卧,三叶轮生,线形,长1~2厘米,灰绿色,花期5~6月。
习性:原产南美。我国东北栽培较多,喜温暖,耐寒力较差。冬季在温室度过。白草在保持一定干燥时耐寒力较强。
繁殖栽培:多用扦插繁殖,利用7~8月修剪时选取带2~3个节的插条,插入露地阳畦内,冬季进温室。或插于木箱内,9月下旬,10月初入高温温室,室温保持25℃,留作母株过冬,为明年剪取插条用,每周施肥,生长过高进行修剪,及时剪去小花,翌年4、5月出温室栽入温床或阳畦。
用途:因植株低矮,耐修剪,枝叶繁茂,适用布置花坛,毛毡花坛特别是立体花坛造形,或制 作动物,花篮别具一格。
28.矮牵牛
学名:Petunia hybrida vilm.别名:碧冬茄、灵芝牡丹。
科属:茄科矮牵牛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株高30~50厘米。全株被腺毛,叶卵形互生。全缘,先端略尖,花顶生或腋生,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花色亦多,白、红、黄槿、深紫等,有时还具斑纹,有单瓣、重瓣型,花期6~9月。蒴果。
习性:原产南美洲,现广为栽培。喜阳光充足,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繁殖栽培: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扦插,保护越冬,幼苗初期生长缓慢,经移植2~3次后定植露地,栽植时应带土
第四篇:兰花分月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兰花分月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月
(1)以防冻为第一要务。本月有小寒(5日或6日)、大寒(20~22日)二个节令,我国除热带亚热带区外,月平均温度都在零度以下。由于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本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我国热带地区极端最底温度有零下一度的记载。兰花管理应把防冻放在第一位,一旦有寒流侵袭,早晚应紧闭窗户,确保不能让兰盆受到冻害。如兰室气温低于零度,可加温,但需注意加热温度不可过高,以夜间5度左右白天10度左右为宜;同时注意加温不可用煤炉,以防煤气伤苗。
(2)让兰花充分接受光照,注意通风换气。该月阳光柔和,可放心让兰花充分接受光照。晴朗天气如兰室气温在10度左右,可在白天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晚上仍需及时关好门窗。
(3)该月气温低,浇水宜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尽可能使水温和气温相接近,浇水切忌浇入花苞内,以防花蕾腐烂。
二月
(1)留意天气,谨防冻害。本月有立春(4日或5日)、雨水(19日或20日)两个节令。这月气温虽比上月略高1~2°,但我国除热带、亚热带地区外,月平均温度都在零度以下,仍时有寒流侵袭,天气仍然很冷。兰花养护仍然以防冻为主。
(2)去弱留强,适当疏蕾。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花苞开始加快生长。艺兰人要根据盆兰的壮弱,本着去弱留强的原则,对立冬后新起的花苞和后龙草起的花苞及时疏蕾,一般满盆壮草春兰留2-3个花苞,蕙兰留一个花苞即可。这样可使养分集中,有利于兰蕙开品到位。
(3)适当喷施叶面肥。大地回春,兰芽开始萌动,可施极稀薄的肥料,但禁止根施有机肥或无机肥,仍以叶施无机肥或生物菌肥为主,以促进新芽活力,保证新芽生长的营养需求。
(4)清洁兰室,杀虫灭菌。对残枝败叶及焦尾叶尖应及时剪除,对养兰用具、兰苑进行全面杀虫消毒,喷施药物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药液不可太浓,以免伤害兰芽;二是需在晴天上午喷药;三是药剂量不能喷得太多,以免灌入叶内烂心。
三月
(1)拔葶开花前宜充分光照,放花时要遮荫。本月有惊蛰(5日或6日)、春分(20日或21日)二个节令,我国除黑龙江省和西藏高寒区外,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上,天气渐暖,阳光柔和,凡起蕊兰蕙开花前宜放在向阳处接受充分的光照,在花蕊开始拔高后须适当遮阴,否则花瓣易色泽变黄,素心瓣舌苔变白或呈微黄色,有损花容,影响花品。
(2)干湿适当,谨慎浇水,放花盆土宜干,空气湿度宜高。本月春兰盛开,空气湿度宜高一些。空气湿度对春兰花茎的长短影响很大;尤以荷瓣春兰所受影响最为显著。虽然兰花开花期间空气湿度宜高,但盆土湿度不宜过高,应适当略干一些。凡正格瓣型花,在花蕾刚刚舒瓣拔高前盆土要适当控制水分,少浇水使盆土稍带干些。但对奇花类兰蕙而言,放花时盆土非但不能过干,相反要多湿润些,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奇花的风采。
(3)适当剪花,避免养分消耗过多。兰花开花消耗养分最多,如任其花开花落,有损兰花日后生长,需要适时剪花。春兰盛开后一般过半月应剪去,一茎多花类待顶花放足后五六天应剪去。如系稀珍名种或盆中苗数不多,花开二三天后应立即剪除。
四月
(1)开窗通风,谨慎出房。本月有清明(5日或6日)、谷雨(20日或21日)二个节令,天气暖和,霜雪基本停止。除有极端寒流天气外,所有盆花均可出房室外养护,利用封闭式兰室养兰要适当打开窗户,以利通风透气.(2)杀菌灭虫,开花的兰花需遮荫。本月兰花可以接受全光照,一般情况下不必遮荫。本月蕙兰开始盛开,花开时节宜遮阳,否则花色不佳,影响开品。由于气温渐高,病虫害开始滋生,要及时用杀菌杀虫剂对兰室和兰株进行杀菌灭虫.(3)翻盆分株,促进生长。春季是兰花翻盆分株的最佳季节之一。盆栽兰花如兰苗满盆或盆土两年以上未换土,都要利用春季及时进行翻盆或分株。
(4)扣水施肥,促发壮芽。对未生花蕾的盆兰,可在春分清明前后施一次薄肥;对开过花的盆兰,须过十天左右的花后休养生息期再施肥。不管是对未开花的盆兰施肥还是对花开之后的盆兰施肥,都宜选晴朗天气进行,施肥前都要适当扣水一次,待盆土偏干时施肥效果最好,这样一方面兰根和盆土吸肥充分,另一方面也刺激兰株萌发壮芽,效果良好。
五月度渐高,日光渐强,室外养兰可适当用疏网遮光。
(1)疏网遮光。本月有立夏(5日或6日)、小满(21日或22日)二个节令,温(2)施肥壮芽。本月兰花大部分子芽已破土,为使新芽茁壮,须对兰花进行追肥,以根施稀薄有机肥为好,宜在傍晚进行,第二天早上须浇“还魂水”。亦可叶面施肥,以千分之一的尿素加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喷施,为防肥害第二天早上应喷水洗叶。亦可喷施生物菌肥,如促根生、植全、兰菌王、喜硕等。用颗粒植料养兰最好是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菌肥交替进行,每周一次。
(3)谨慎淋水,以防烂芽。当兰芽破土开嘴展叶时,应将兰芽罩起来再淋水,以防芽心积水烂芽造成病害;如不慎兰芽进水,应用牙签裹卫生纸将水分吸干,以绝后患。
(4)注意预防病虫害。本月由于阴湿和气温渐高,造成虫类、菌类滋生,杀虫灭菌工作甚为重要。每十天喷一次杀菌药,以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可杀得等交替使用,以
提高药效。每半月喷一次杀虫药,以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为主,扑杀介壳虫、红蜘蛛,效果最好.六月灼伤兰叶。
(1)本月有芒种(6日或7日)、夏至(21日或22日)二个节令,在一年之中本月白天时间最长,气温高,光照强,天气闷热,要做好遮荫和通风工作,以免受阳光暴晒,(2)本月江南正值梅雨期间,降雨量大,其它地方降雨也渐多。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地方遇小雨、中雨可任其淋之,但大雨、暴雨最好不要淋雨,以免造成积水烂根、烂芽。梅雨期间空气湿度高,浇水宜少。
(3)本月是兰花发芽展叶期,需要相对高的湿润环境,如盆土过干、空气湿度过底易造成僵芽和兰根生长点的萎缩,非常不利于兰花的生长。兰花芽期管理应突出一个“润”字,努力营造养兰场所和盆土相对湿润的环境。霉雨过后,气候干燥,可通过兰苑洒水,叶面淋水,水盘增湿,加湿器加湿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白天不低于40%的空气相对湿度,在确保盆土透气沥水的前提下,浇水可适当勤一些,使兰盆土壤保持相对湿润状态,以确保兰花萌芽、出土、展叶,茁壮成长。
七月
(1)突出防暑遮荫降温。本月有小暑(7日或8日)、大暑(23日或24日)二个节令,月平均温度30°左右,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酷暑难熬。由于天气酷热,要加强遮荫通风降温工作,闷热天气可采用换气扇、微型电扇等以微风吹拂,促使空气流通。同时经常向地面洒水降温,防止酷暑伤兰。
(2)谨慎浇水防烂芽。本月气温高,浇水一般不要用浸盆法和淋水法,尽量少喷水喷雾,以免将水灌入叶心造成腐烂。高温季节盆土不可长期过湿,以防引起根腐病、茎腐
病、软腐病和烂芽,水的管理是本月工作的重点。
(3)缓施肥。本月高温,兰花进入休眠期,禁止根施有机肥或无机肥,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好,可用千分之一的尿素加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或生物菌肥交替使用,以补充养分,促使生长旺盛,为来年发芽、发花打下基础。一般说来,傍晚喷施,第二天早上洗叶,以防肥料积存叶面经高温日晒引起伤苗。
(4)及时防治病虫害。本月最易发生各种病虫害,故杀虫灭菌工作不能松懈。防治病虫害用药要交替喷洒,以防兰株产生抗性影响效果。应选择凉爽的傍晚施药,药液不要过浓防止药害。
(5)加固兰室,预防暴雨和台风。本月各地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要做好预防工作,采取加固和遮雨措施,防止狂风暴雨打翻盆钵,吹折兰叶。
八月
(1)防暑降温。本月有立秋(7日或8日)、处暑(23日或24日)二个节令,月平均温度和上月相近,天气酷热,是全年第二个高温月。要注意防暑降温,确保通风透气。
(2)及时浇水,避免“菱壳燥”。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阳光明媚,水分蒸发量大,盆土易从盆底燥上,形成“菱壳燥”,影响花蕾的发育,危害兰根。可采取水槽增湿、地面喷水、加湿器加湿等多种措施,努力营造不低于40%的空气相对湿度。为避免“菱壳燥”,艺兰人须勤于观察盆土干湿状况,发现盆土偏干,应适时浇透水,以保持土壤润而不渍为好,切忌盆土过干。
(3)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兰花多接受光照。本月中旬后要根据养兰环境情况尽量降低遮荫度,除庭院和屋顶平台养兰需适当遮阴外,其它养兰场所可大胆地让兰花接受充分的光照,特别是对满盆起发壮草更应如此。晚上应将兰室推拉窗尽量打开,让其充分通风换气,尽最大限度加大昼夜温差。
(4)施肥促壮、促蕾。本月中下旬起要对国兰起发壮苗根施有机肥,也可叶面施肥,二者可交替进行。施肥要适当增加磷钾成分,以利产生花蕾,同时保证秋芽生长和孕育茁壮的早春芽。施肥以稀薄和晴天傍晚进行为好,第二天早上需浇“还魂水”,以防肥害。
(5)预防极端天气。本月江南沿海时有台风来袭,其它地区也多有暴风雨天气,要加固兰室,做好防台风和防暴风雨工作。
(6)防治病虫害不放松。本月病虫害十分猖獗,是软腐病、茎腐病及其它虫害的高发月份,要做好治虫防病工作。灭菌杀虫宜在晴天傍晚太阳即将下山时进行,即要喷兰叶,也要喷酒整个兰苑。
九月
(1)去除遮阴,充分光照。本月有白露(8日或9日)、秋分(23日或24日)二个节令,月平均温度在25°左右,暑气渐消,阳光日趋柔和,可根据兰室情况尽可能让兰花多晒晒太阳,以增强抵抗病虫害和越冬御寒的能力,下旬起基本可以结束遮荫工作。
(2)增湿避干。秋天气候干燥,要遵循“秋不干”的古训,注意增加空气湿度, 避免“菱壳燥”发生。可采取水槽增湿、地面喷水、加湿器加湿等多种措施,努力营造不低于40%的空气相对湿度。勤于观察盆土干湿状况,发现盆土偏干,应适时浇透水,以保持土壤润而不渍为好,切忌盆土过干。
(3)杀虫灭菌。本月介壳虫、红蜘蛛、蚜虫、蛞蝓、蜗牛十分猖獗,软腐病、黑斑病时常发生,要及时杀虫灭菌并要定期更换药物品种,对兰场可进行1~2次全面消毒。用药时间仍以傍晚为好,有利于增强杀虫灭菌的效果。
(4)换盆分株。秋分节令后,秋高气爽,是翻盆换料及分株繁殖的大好时机,凡需翻盆或分株的兰花,可在这段时间依据翻盆分株的要领及时作业。
(5)辩苞识兰。本月花苞开始透土,要注意观察辨认各种花苞的颜色、筋脉及外
形,增强识别不同品种的能力。如为了增殖,为了明年多发新芽壮芽,可将花苞摘掉。
(6)因苗施肥。本月是兰花施肥的最后时期,对起发大草壮草要适当施肥,为明年发大芽、长大草提供保证;但对病弱苗一般不要施肥,以清养为好。施肥可根系施肥和叶面施肥轮流进行,有机肥、无机肥及生物菌肥交替使用。
十月
(1)让兰花沐浴在阳光中。本月有寒露(8日或9日)、霜降(23日或24日)二个节令,秋高气爽,阳光柔和,遮荫工作宣告结束,兰草可以全日接受太阳,促进兰草成长和花蕾饱满,增强抵抗疾病和御寒的能力,有利于兰株过冬。
(2)增加兰室湿度。本月降水量小,空气湿度偏低,盆内植料很易干燥,要注意增加兰室的空气湿度,以防兰叶枯尖焦头。遇秋雨可任其淋之,但连绵阴雨还须遮挡,切勿让兰株长期淋雨,以防渍水烂根,否则易生黑斑病。
(3)增施鳞钾肥。十月气温适当,是兰草生长的又一黄金季节,要及时多施磷钾肥,以满足兰花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以便在冬眠前长成大草壮草,为来年早发芽发大芽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越冬增强御寒的能力,但至月底原则上需结束一年的施肥工作。
(4)预防霜冻。本月下旬江南可能有早霜来临,北方温带区和高寒区气温有时会在零度以下,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防霜防冻工作。
(5)适时翻盆分株。本月兰株大都成熟,是一年中交流引进品种和翻盆、分株、换料的最佳时机,确需翻盆的,此项工作最好在本月底前完成,如新草未完全成株,最好暂缓翻盆分株,以利新草继续生长,待到明年春天再下手不迟。
十一月
(1)做好防冻工作。本月有立冬(7日或8日)、小雪(22日或23日)二个节令,开始进入冬季。本月江南早霜陆续来临,要做好防霜工作,北方时有强大寒流侵袭,出现低温霜冻现象,本月末开始进入严寒冬季,要做好冬季防寒准备工作,要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发生冻害.(2)清洁兰室,消毒杀菌,积极主动预防兰花病虫害.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兰花营养生长宣告结束,转入生殖生长阶段。立冬之后,气温还没降至零度前,应选择晴朗天气对兰室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清除兰室内的各种污物杂物,确保不留卫生死角,并对兰室和兰株进行一次全面的杀菌消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这样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充分光照,历练兰草,为兰花来年开花发芽积聚能量.冬季是国兰生殖生长的季节,花蕾缓慢生长,新芽也在孕育,充分光照尤为重要。冬季阳光柔和,不管是阳台养兰、庭院养兰还是专门兰室养兰,都应及时去除遮荫设施,放心放胆地让兰花充分沐浴在阳光中,以积聚兰花来年开花发芽所需的能量,如养兰场所冬季阳光不足,还应通过生物生长调节灯为兰花补充光照,否则直接影响兰花的开花发芽。
(4)本月仍可翻盆引种,尚未完成翻盆工作的需在上、中旬抓紧完成,这样有利于兰草恢复,以利来年早发芽、发大芽
十二月
(1)应把防冻放在首位。本月有大雪(7日或8日)、冬至(22或23日)二个节令,我国除热带亚热带区外,月平均温度都在零度以下,防冻是本月养兰的工作重点.天气寒冷时要关闭窗户,晚上温度最好控制在5°左右,不能低于0°,白天最好控制在10°左右,如兰室气温低于零度要采取加温措施,最好用水暖气片加热,用电热器或空调加热也可,但千万不可在兰房内用煤炉加温,以防兰苗中毒。
(2)充分光照,注意通风。本月可放心让兰花接受充分光照,但需注意兰房通风透气.冬季养兰虽早晚气温不高,但晴朗天气封闭式兰室气温有时可达20度左右,如通风不好,兰蕙受蒸热,叶面易生斑点,一旦染上,往往来年复发,影响兰蕙生长。因此,冬
季晴朗天气气温如超过10度,必须适当开窗通风透气,尤其是中午11点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更应注意,以避免兰蕙受蒸热之害。
(3)充分春化。对已有花苞的春兰、蕙兰、莲瓣兰、春剑冬季最好放到北阳台上或通过控温措施让其充分春化1个月以上,温度一般白天不能超过10度,以早晚气温不低于零度为限;否则如气温过高,不利于来年开花和花品到位。
(4)谨慎浇水,以防烂根.冬季气温底,水分蒸发慢,兰根吸水能力相对较弱,浇水宜少。冬季兰花浇水宜在中午气温回升时浇为好,这样可使水温与盆土温度相近,还可以避免因水温与盆土温度差别过大而引起的病害。如用传统方法养兰,宜沿盆边浇水,这样可使土壤慢慢滋润,更有利于兰根的吸水,盆底用砖块垫盆的,还可适时将兰盆砖块部位以下浸盆,以利水气上涌,保持盆土微潮,效果良好。
(5)严禁施肥。本月兰花冬眠,严禁根施任何肥料,可选择晴朗天气的中午适当施1—2次叶面肥,以磷钾肥为主,有利于提高兰草的抗寒能力和兰草茁壮。
(6)总结经验,提高养兰水平。结合兰草一年来生长状况,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找出成败教训,不断提高养兰水平.【寒兰栽培初探】就我接触的兰友中,许多人喜欢寒兰,但普遍认为寒兰难养。有的说寒兰难发芽或发芽少,有的说寒兰易得病易焦尾,有的说寒兰开花后就会枯死。凡此种种,意即寒兰好看不好养。
笔者也是一位寒兰爱好者,栽培寒兰千余盆,虽不算养的很好,但至少不会认为寒兰难养。现就本人几年来养寒兰的想法和做法方面谈点体会。算不上经验,意在抛砖引玉,仅供同好们
参考,敬请行家名师指正。
要养好寒兰,首先要了解寒兰的习性,研究寒兰的特点。据笔者近年来采兰的观察记录,野生寒兰一般生长在海拨650-1200米的山林中。生长寒兰的地方一般树木相对茂密,并常有蒴植物伴生。故遮阳度相对较高。寒兰喜生于山林坡度相对较大,土质疏松、腐蚀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空气清新、湿度较大的东南朝向山林中。寒兰普遍叶片较长、稍薄,假鳞茎多数较小(但寒兰与墨兰或四季兰的自然杂交种假鳞茎较大),根系发达、极易开花且葶高朵多。以上特征中叶片长薄表明需湿(空气湿度)怕晒。假鳞茎小,根系发达表明储藏养分少,需根叶及时吸收补充。多开花表明消耗养分多,故喜肥。针对以上情况,也做过各种比较试验,笔者认为,栽培寒兰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一、精心选好植料。目前流行无土栽培,栽什么兰都用硬植料,笔者做过多种植料配方的对比试验,发现无论何种植料,都应掺一些山泥(腐蚀土)养的寒兰长势最好。可能是人为仍无法补充满足寒兰生长所需的养分之故吧。现推荐通过试验证明较适合栽培寒兰的植料配方:塘基石或植金石(也可用粗河沙或其它硬植料代替)40%、山泥35%。栽过食用菌的菌糠或木屑15%、蛇木10%。
二、严格控制浇水。这是养好寒兰(其它兰花也类似)的关键。也是许多初学养兰都失败的原因之一。水多必烂根。笔者所栽寒兰无论大盆还是小盆,一般春季8-15天浇水一次,夏季4-7天一次,秋季5-10天一次,冬季常常20余天甚至一个多月不浇水。为了便于大小盆相对统一管理,我采用以苗数的多少和根系的发达程度合理配盆,即大盆多栽苗,小盆少栽苗。根系发达的用大盆,根系差的用小盆。也可用壮苗带弱苗,珍稀名品用一般品种陪植等方式。这样做基本可做到大小盆的浇水周期相同。盆土以见干见湿,浇即浇透,平时稍干为原则。这样养出的寒兰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极少出现烂根或根系早衰现象。
三、保持空气湿度。根据寒兰喜欢空气湿度大的习性,宜人为地创造白天40-70%,夜间不低于80%的相对湿度。可采用加湿机、地面洒水、设水池或水盆增湿等措施。空气湿度大,寒兰叶面油亮翠绿,生长良好,易养出全封尖的上等苗,但应切记保持通风。
四、适当合理遮荫。前面说过,寒兰叶片稍薄,所以过强的日光易使叶片受害。部分兰友养的寒兰叶片上表面呈黄褐色或黑褐色,下表面仍青绿的即为轻度日灼病。日光过强易出现蕉尾、叶片发黄、提早老化等现象。除影响兰花正常生长和寿命外,观赏价值也大大降低。据笔者实践证明,冬春用一层65-75%、夏秋晴天另外一层50-60%的遮阴网养花寒兰最合适(阴雨天可不遮阴)。总之,在不灼伤兰叶的前提下,适当多见阳光对兰花生长和开花均有利,切不可怕晒坏而长期放室内或过度遮阴。
五、严防有害污染。
寒兰跟其他同属植物一样,喜空气清新、无污染的生长环境。建兰园应力避附近有排浓烟废气及生产大量灰尘的车间、工厂。家庭养植应尽量远离烟窗、抽油烟机及空调机外风口等。同时应选用无污染、酸碱度适中的清洁用水。换句话说,凡是人感觉空气新鲜、无烟雾、少灰尘、无异味、通风良好的环境均适合养兰。凡是人可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浇兰。另外,兰室尽量不吸烟。
六、科学搭配施肥。寒兰因假鳞茎较小,储存的养分有限,再加上易开花且葶高花多朵大。
消耗养分较多,故栽培寒兰熟草壮苗,换盆时最好能加少量基肥。笔者试验发现,植料中掺入1%左右经腐熟发酵灭菌的猪粪最有利于寒兰生长。但刚下山的新草,经长途贩运或邮寄的新购草及根系不完好的弱苗切不可急于施肥,否则必遭肥害。另外,磷酸二氢钾、兰菌王等可交替使用作叶面施肥,每七至十天一次,新芽成长期另加适量尿素,新苗成熟期再喷二至三次高钾肥促使假鳞茎增大。为了使各种养分更均衡,4-6月及9-10月每月可施一次稀薄的有机肥,如腐熟的枯饼水、鱼腥水等。特别注意施肥一定要严格按比例,宁淡勿浓,否则将造成肥害而后悔莫及。
七、及时防虫防病。搞好兰园卫生,彻底清除虫、病源及传染原是防虫防病的关键。其次,寒兰宜盆栽上架,这样比地栽易管理,无污染,病虫少。再次是适时喷药,一般在春季3-4月、秋季10-11月是防虫防病的关键,这段时间可10天到半月喷一次防病杀虫药,其余时间每月一次或每季二次即可,防病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可杀得、达克宁精等杀菌药,防虫可用氧化乐果、速扑杀、介死净、敌杀死等。这些许多兰书中均有介绍,恕不赘述。
第五篇: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阅读:36662010-04-17 12:14
标签:茶苗油茶主枝幼虫施土南坡杂谈
X
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一、林地选择与整地
1、林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5.0-6.5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轻粘壤土: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南坡、东南坡,或平缓的北坡、西北坡;坡度25度以下的低丘陵岗地;南坡海拔950米以下、北坡海拔500米以下地势开阔地区。注意避免油茶林重茬;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也可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在山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栽植防风林带,或营造混交林等,创造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
2、整地:应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坡度小于10度的,提倡全面整地,深度20厘米以上,等高种植。坡度大于10度的,采用等高水平带状整地,坡小带宽(7~10米宽),坡大带窄(1~1.2米宽),带与带之间均留下1.5米地空的不垦,沿山作带,带上打穴。清除树根、草根、石块等,杂草特别茂盛的地方,最好在整地前1~2个月先喷草甘膦杀灭杂草,待杂草基本腐烂后再整地。
3、挖穴:穴规格0.6×0.6×0.6米。
二、采用良种壮苗
1、选择优良无性系: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高产无性系。
2、选择壮苗:苗高2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一、二年生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
三、造林
1、施基肥:造林前在穴内施足有机肥或复合肥。每穴施土杂肥20斤或复合肥0.5~1斤。
2、时间:冬末春初新芽未萌动前(春节前)实施造林。最好在雨后或阴天栽植。
3、造林密度:坡度15度以下的林地为每亩148株,株行距1.5×3米;15~25度的林地为每亩111株,株行距2×3米。
4、栽植方法:A、嫁接口超出地面2厘米。B、一穴一苗,分级分种。C、细土回填,苗干端正,根系舒展,分层捶紧,根土密接,上覆松土,呈圆锥形小土堆。D、浇足定根水。
5、注意事项:A、用裸根苗栽植,务必做好起苗至栽植全过程中的护苗保根工作。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当天栽不完的苗,要将其假植在敞荫、湿润、背风的地方,盖上稻草并浇水。B、必须选用5~10个以上优良无性系进行配置造林;选用的优良品系的花期、成熟期要基本一致。
四、幼林管护
新造林要加强抚育管理,防止人、畜危害,做到造、管、护一起抓。
1、施肥:春季(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0.05~0.1斤。冬季(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10~20公斤。随着树体增长逐步加量。施肥方法:沿树冠滴水线开环形沟施肥或两边开沟交叉施肥。
2、抚育:幼苗期在5~6月份和9~10月份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新栽当年5~6份最好不松土除草,以免泥土松动造成茶苗枯死)。松土深度以6厘米左右为宜。做到蔸边浅,蔸外深;头年头次浅,逐年逐次加深;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叶。坡地上抚育时,要横向进行,要求地面平整,均匀。三伏天气温高,不宜抚育除草,以免骤然改变环境,或损伤苗根,造成死苗。抚育时间,以雨后晴天土壤较干时为最好。提倡林内间种豆科植物实行以耕代抚。
3、间作:间作黄豆、绿豆、花生、油茶等作物,距油茶植株65厘米。
4、整形修剪
A、修剪时间:12月翌年3月份。B、定干与修剪:在幼树距地面0.5米左右处剪切主干,待其萌发新枝,从中选留不同方位、上下间距10~15厘米的健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如主枝间距过大时,宜留健壮分枝作为副主枝,主枝、副主枝相互间均宜保持60~70厘米的间距,主枝基部或主干上所萌发的无用枝、过密枝,要及早除萌或及时剪去,这样经过5~6年,树冠、树形基本形成丰产结构。C、抹蕾:油茶在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较好的情况下,栽后2~3年有一部分能开花、结果,但是为了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形成高大饱满的树冠,应把花蕾及早抹去。
五、成林管护
1、施肥:春季(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0.5~1.0公斤;冬季(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20~30公斤,酌情喷施速效肥或叶面肥。
2、抚育:春季(3月份)和夏季(6、7月份)浅垦除草培蔸,冬季隔年深挖垦复。抚育可结合施肥进行。有条件的在干旱季节应适当灌溉。注意防治病虫害。
3、修枝整形:修剪时间:12月~翌年3月份。剪除病虫枝和过密营养枝、徒长枝,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油茶挂果数年后,一些枝条有衰老的倾向,或因位置过低过里而变弱且易于感病,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另外选择适当部位的强位枝进行培养补充。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厘米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开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六、主要病虫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危害叶、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叶、枯梢、落蕾和落果,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稳定高产。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及历史病株。用1:1:100(硫酸桐: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用2%茶麸浸液配制),分别在3~4月份和7~8月分各喷洒2~3次。不要与茶叶、山茶花等树种混栽,以免相互感病。
2、油茶软腐病:伞座泡菌。叶果上有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期大量脱落。防治方法:冬季结合油茶林垦复,清除树上或地面的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下年侵染来源。发病时用0.8%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混合喷洒,或喷洒50%可湿性退菌特300~400倍稀释液,每隔10天喷一次。如果水源不便,可用赛力散加石灰(1:10)混合撒施。
3、油茶毒蛾:取食叶片、嫩树皮、幼果等。
防治方法:幼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防治,或用白僵菌菌粉25~50倍喷洒。黑光灯诱杀成虫。
4、茶梢蛀蛾: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淡黄色斑点,秋末转蛀当年夏秋梢,梢叶逐渐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剪去被害叶梢集中烧毁,当幼虫尚在叶片上时(一般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1000倍液,敌敌畏1500~202_倍液防治。
5、油茶象甲:幼虫、成虫均危害茶籽,但以幼虫蛀害较为严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幼虫取食籽仁,使油茶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5~7月份为成虫陆续出土期,用40%氧化乐果和80%敌敌畏1:1兑水1000倍液喷洒2~3次。8~11月份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消灭虫源。秋冬垦复,消灭越冬幼虫。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主要应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以控制病虫割据传播和发生。
七、油茶种植的几点体会
1、施工队伍的选择:
对施工队伍的要求是:该队伍是专业性林业施工队,最好以前从事过油茶栽种施工,有施工经验的,还要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跟班指导施工,劳动人员体质好,劳动纪律好,工作主动性好,这样才能按施工要求,按量完成任务,因林业造林对季节时间要求比较强,工时是绝对不能延误的。
2、底肥与苗期施肥方法:
施用肥料品种与施肥量,我们是按照亚林所给出的标准执行的。需要说明的是:施底肥时应深施,距苗根底部应在10~15厘米下为好,施浅了会造烧根现象,使幼苗死去,以此又反说洞穴深度的重要性,洞穴挖浅了,底肥不能深施,茶苗的成活率就不能提高。平常施肥要施在油茶树的坡上沿,如有雨水浸入肥料可随水流方向向下沿渗透,以使树根均匀受肥。
3、茶苗的栽种方法:
①栽种时间:一般在10月~次年4月栽种。现多数地方选择在农历正月初十到二月初十这个时间段栽种,一是因为此时气温在2~10℃间为多,此季节也有间断雨水,二是大量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回乡了,因此选择这个时候栽种,从而能满足油茶苗对气温、雨水的需要,以及对人工要求均能满足。②栽种前的准备:待人员全部入场后,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起苗,苗取足后,连夜运回,路上不得停留,苗在外存放的时间越短,则成活率越高,在运输时,要用蓬布把茶苗盖好,以防运输时苗根被风干。③茶苗运到山场卸车后,要全部用湿土围住茶苗根部,以防茶苗根部暴露在空气中遭受伤害。④栽种时茶苗根部,必须全部沾泥浆,泥浆最好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茶苗根部沾泥浆时必须全部沾到和沾匀。⑤栽植时挖的苗树洞不宜过深或过浅,应栽种至油茶苗的嫁接口上端一公分为佳。具体应视油茶苗实际而定,茶苗栽下回填土后,要用手向上轻轻的提一提,以舒展茶苗根须,然后再用脚围着茶苗根部踩紧松土。
4、苗期抚育:
油茶苗栽完后,于当年四月中旬左右,进行第一次抚育,此次抚育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杂草会生长较茂盛,故而影响夏秋季节茶园内油茶苗透气性,太晚了季节进入初夏气温较高,此时进行抚育会对油茶苗生长的小环境,突然改变,油茶苗原本生长杂草阴下以避高温,此时抚育后,突然完全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对生命力还不强的油茶苗来说,这是致命的,突然间温度反差大了,因此,此次抚育时间选择是关键。第一次抚育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主要是怕挖松新栽茶苗,影响成活率,所以,许多地方建议种植当年不松土除草。
当年的秋季抚育应选择在夏秋高温季节过去的9月下旬,此时气温开始凉爽了,此时抚育后的油茶苗还能再继续成长一个时期。
5、茶苗园日常管理:
(一)5~6月份梅雨季节,此时正是幼苗成活的关键时间,雨季多暴雨,山地内容易形成临时集水沟,集水沟很容易冲毁幼苗,因此大雨一停,护林员就必须上茶园查看。①如有被水冲毁的茶苗必须立即补栽。②根据水流痕,适当改变临时集水沟水道。
(二)不准闲杂人员或牛羊等大型家畜入园,(三)油茶虽说是“防火林”种,但幼苗时尤其是抚育过,杂草晒干后是非常危险时期,一但晒干的杂草着火后,茶苗不说被烧死,烤也被烤死了,所以说幼苗抚育后防火问题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