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范文(13篇)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范文(13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一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准确认读绿线内的6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和2个偏旁。我还能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爸爸”好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难点我能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爸爸”好学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理解“好学”。

2.启发提问:爸爸是怎样好学的?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标出自然段序号,逐段练读,达到熟练。

3.画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读正确、熟练。

生字:

吃完    晚饭      业余    光会    上网。

4.组内展示自学情况。

(1)展示朗读。评议,纠错。

(2)展示认读生字和词语。评议,纠错。

三、指导学习生字。

1.识记字形。

(1)认识新偏旁。食字旁(  )    同字框(    )。

(2)同桌交流识记字形的好办法,说出每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3)看课后第二题的笔顺,按笔顺书空每个生字,小组互相纠正写错的笔画。

2.扩词说话理解生字的意思。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进(       )       玩(          )        把(      )。

3.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间架结构,笔画位置。小组交流关键笔画怎样写。

(2)教师重点指导“爸”和“学”的写法。

“爸”上面的“父”要写得宽一点、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学”字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上面中间的点和下面的“了”要写在竖中线上。

(1)学生描红、临写3个,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评议,肯定写的好的字,指出不足的地方。

四、细读课文,以读促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同桌展示读,正音。

(3)交流你读这段话后的体会。(爸爸学习的心情迫切,对时间抓得很紧。)。

(4)练习用“一……就……”说话。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读“我”和“爸爸”的对话。

(2)合作探究:“充电”的含义是什么?爸爸的知识很丰富,你知道电脑的用途吗?

(3)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朗读课文。

(2)再读课文,与同桌交流你的体会。

(3)观察课件,进一步体会爸爸的电脑水平很高以及父女俩对电脑的热爱。

(4)小组展示朗读。

4.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朗读体会这段话的意思。

(2)小组交流。

5.通读全文。

联系课题中的“好学”探究:爸爸为什么会成为电脑高手?

五、达标测评。

1.写偏旁写字再组词。

王字旁(  )(  )(       )         宝盖儿(  )(  )(       )。

走之儿(  )(  )(       )         食字旁(  )(  )(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爸爸不光会在电脑上(    ),还会(    )。

因为爸爸(         ),所以他成为(         )。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具: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小朋友的爸爸,边说边板书:爸爸他爸爸非常,边说边板书:好学的。

2、读好“好”第四声,“好”还有什么读音?分别组词。

3、解题,

二、指导看图,学习生字词。

1、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课文会怎样写呢?自读课文。

3、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词。

5、指导读好长句子。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再次开火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课文写了“爸爸”的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看课后生字的笔顺表,自学笔顺。

4、反馈,检查。

5、字义区别。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2、师作适当补充。

3、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后记:“完”与“玩”、“近”与“进”、“网”与“晚”会写乱。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在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读生字卡片。

2、说说“业”的笔顺,用“完、业”扩词。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爸爸的好学体现在什么地方?自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能把爸爸要学习的那种迫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三、学习第2至6自然段。

1、同学们,课文的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叫“充电”,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吗?

2、请你们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看看“充电”到底是什么意思?

3、大家往下看,爸爸在学习什么呀?

4、你还知道电脑能帮我们什么忙吗?

5、指导父女对话。(同座位互读对话)。

四、教学第7自然段。

1、在“我”的心中,爸爸怎样呢?齐读第7自然段。

2、从哪儿可以看出爸爸是个电脑高手?

3、现在你能说说“高手”的意思吗?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对上网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错别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改正。

资料提供者: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四

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一、汇报自学情况。

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二、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1.出示思考题:

(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

(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五

一、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绘本作家安东尼•布朗写的《我爸爸》,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教育。古今中外,讲述父子亲情的书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这本书一样,以这样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动着孩子稚嫩的心灵。

二、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喜欢绘本故事,特别是书里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更让他们喜爱不已。因此在教师领导阅读时,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让孩子通过图画感受隐藏在其背后的东西,这对孩子永远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我爸爸》这本书文字简洁有趣,图画幽默夸张,精彩处更让人捧腹大笑,最后两页又让孩子在笑后感受到浓浓的父爱,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本设计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图片中的人物表情,演一演,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爸爸等阅读策略,让孩子在看故事、展开想象力编故事的同时,体会对爸爸的亲情之爱。

三、

学习目标。

1.反复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图画的能力。

2.在阅读绘本的同时,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模仿说话的能力。3.学会倾听故事,从绘本故事中体会作者对爸爸的亲情之爱。

四、学习重点。

学会倾听故事,从绘本故事中体会作者对爸爸的亲情之爱。

五、学习难点。

在阅读绘本的同时,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模仿说话的能力。

六、学习准备。

绘本幻灯片。

七、学习流程。

课前交流:

学生猜出是爸爸。

(一)观察封面,设疑导入。

1.出示封面上爸爸的图片,光看外表,谁能来说一下,你看到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第一页——“这是我的爸爸,他真得很棒!”爸爸棒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二)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第一组图——教师导读(1)出示第一幅图:

爸爸叉着腰,用手指着前面。(你来做一做)爸爸在干什么呢?

“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指导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老师发现袜子上藏了一个小秘密,谁能发现?(引导学生找到袜子上的太阳。)(4)下一幅图,你们看了一定会很惊讶,想不想看。出示第四幅图:看一下图里的大力士,你们敢跟他比摔跤吗?但是爸爸敢。“他敢跟大力士比摔跤”,指导学生读出惊讶、崇拜的语气。(5)爸爸还敢干什么?谁来说一下?然后出示第四幅图。

2.第二组图——看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发现爸爸一直穿着的黄色格子睡衣,以及温暖的笑容)桌子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有什么啊,说一说。看着桌子旁边贪吃的爸爸,你感觉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亲切的语气,强调我爸爸像„„一样„„)。

(2)出示第二幅图:爸爸变成了什么?那鱼在水里怎么样啊?说一句话:我爸爸像„„一样„„(3)出示第三、四幅图:

用上:我爸爸像„„一样„„(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小结:那你觉得现在的爸爸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啊?(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亲切)。

3.第三组图——故事续编。

4.第四组图——深入体会。

下面还剩下几幅图,带着“棒”字往下看,爸爸还“棒”在哪里?

(1)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找到太阳的光芒。)(2)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3)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

(4)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鬼脸,体会哈哈大笑的感觉。)。

师小结:看了这些图,你觉得爸爸又怎么样呢?为什么这么写?

(三)品味细节,升华感情。

课件出示:

这本书是作者安东尼‧布朗对父亲的献礼,他曾说:“我的父亲是很特别的人,外表强壮、有自信,不过却也有害羞、敏感的一面,有一点像我爱画的大猩猩。除了教我画图外,他还鼓励我做各种运动,像是橄榄球、足球和板球„„”这位在他眼中高大强壮的父亲,却在安东尼·布朗十七岁那年因病突发过世,使他深受打击,经过多年才走出阴霾。安东尼·布朗表示《我爸爸》里面爸爸身上的黄褐色格子睡袍、睡衣和鞋都是自己父亲的衣物,多年来收在箱子里,上面还留着父亲的味道。(在优美抒情的朗读中,让学生感悟对爸爸的爱)(出示最后两页图画)。

提问:现在你能感觉到我想对爸爸说说的话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仿写创作。

温馨提示: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六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通过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回忆“我”的爸爸节衣缩食,为我们带来得快乐。表达了爸爸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所寄托希望,说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使“我”懂得读书乐趣,热爱读书。

从爸爸省吃俭用买书以及书籍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中,引导学生热爱书籍、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能够认真朗读课文,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

录音机、投影片。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出阅读要求。

1、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这是一位慈祥的爸爸?爸爸和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学习第6课。

二、自读课文(根据提示要求进行)。

1、“我”和姐姐有多少书?这些书是怎么来的?

2、课文中着重讲了那一本书?是怎么来的?

3、边读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4、阅读后检查汉字情况,着重正音(指名读生字词)。

三、指导阅读。

1、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是将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经过的?请把他们用大括号表示出来。

2、前面讲什么?后面讲什么?

3、看看课文分几段?

4、指名说说每段的意思。

四、放录音,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1、提示:把课文重要的地方读一读,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画下来。

2、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3、同位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五、总结全文,结合谈体会。

1、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买书吗?

2、你们从读书中得到了什么乐趣?

作业设计。

讲一个你所知道的和书有关的故事。

书多整齐地排列其中。

爱读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课后小记。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进行自学。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1.导入:本文是阅读课,同学们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投影: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看看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说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

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1.出示思考题:

(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

(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买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八

:1、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培养热爱父母的感情。

2、继续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3、注重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和动作习惯。

4、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绘画鉴赏能力。

:在于继续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在于具体作画过程中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及神情的刻划。

:父母的照片,铅笔或色彩。

1、师生交流情感。

2、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1、整顿纪律。

2、交流情感。

二、导入  新课。

1、师请出一位最爱画画的小嘉宾“小点点”。

师:“小点点,和大伙儿打个招呼吧!”“咦?你为什么不高兴啊?”

小点点:“唉,就别提啦!我现在的心情很差,就想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播放歌曲《好爸爸,坏爸爸》。

小点点:“我昨天又贪玩忘了做作业 ,爸爸狠狠地批评了我,可凶啦!我还给他画了一幅画呢?给你们瞧瞧!”(出示范画)。

小点点:“我不就是忘了一次作业 嘛,爸爸竟然这么凶,你们说,他是不是个坏爸爸?”

3、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他不是坏爸爸。

小点点恍然大悟:“原来爸爸一点也不坏,这都是为了我好。没错啊,你们瞧,平时我的爸爸多温柔。(出示范画)。

4、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印象深刻的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

5、学生自由畅谈。

6、小结:“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那就把我们的爱表达出来吧,一起来给爸爸和妈妈画张像。”

1、学生听小点点的故事。

3、分析对错。

4、欣赏范作。

5、畅谈自己与父母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2、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回忆一下爸爸或妈妈的模样”。(选择一个,爸爸或妈妈。)。

a、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外貌:脸型、五官、发型、身材……。

b、说说爸爸或妈妈的衣着:最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或工作服……。

c、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动作习惯,可以模仿一下。

d、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师:“我相信在每个同学的心中,爸爸妈妈都会是最漂亮的,那么我们今天要怎样才能把爸爸妈妈画得漂漂亮亮的呢?谁来出出主意。”

4、学生讨论作画的注意点。

注意人物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动作姿态及神情的刻划。

5、请小点点来讲解作画步骤及注意点。

a、整体构图:画出人物的大致结构动作。要求比例准确、动作协调。

b、细节描绘:画出人物的外貌、衣着等。要求抓住特点、精心勾勒。

c、修改调整:画出人物的神情,表现出父母的精神面貌。

7、欣赏书中作品,简要评析。

总结:“这些画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作画,适当进行夸张,效果较好!”

1、说说自己的父母。(外貌、五官、发型、身材、衣着、动作、工作……)。

2、讨论作画注意点。

3、学习人物画的方法。

4、欣赏书中作品。

5、总结特点。

四、学生作业 。

1、要求每人为爸爸或妈妈画一幅画,可以线描,也可以上色。(参考照片)。

2、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

1、学生作画。

2、评价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为了你们,他们情愿日以继日的操劳,你们该怎样报答他们呢?我想只有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父母最感欣慰的回报。”

2、小点点的建议:将作品制成贺卡,写上祝愿,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将自己的作品制成贺卡,送给父母。

六、板书设计 。

a、整体构图:要求比例准确、动作协调。

b、细节描绘:要求抓住特点、精心勾勒。

c、修改调整:表现出父母的精神面貌。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

1、会“爸、妈、好、我、爱”5个生字,认识“父字头”和“女字旁”两个偏旁和笔画(斜钩),知道“妈、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掌握“爸爸”“妈妈”等词语;初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词语连读,句子之间有停顿。会用“我爱……”说话。

3、懂得要爱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看图,初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学习3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笔画:

2、指名认读熟字:父、女、子、马。

二、看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叫“课文”。课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朗读,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齐读课文,学习课题中的字词。

“爸”教学新偏旁“父”,书空“巴”的笔顺。“爸爸”也叫“父亲”,所以“爸”要用父字头。“爸爸”是一个词,后一个“爸”读轻声。

“妈”是由哪两个字合起来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马”合成,这叫左右结构的字。“女”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最后一笔横改提)教学新偏旁。想一想,“妈”为什么用女字旁?注意:“妈妈”也是一个词,后一个“妈”念轻声。

4、齐读。

四、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第一、二句话。

2、指导读句: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回家忙完了家务还给我们小朋友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好啊!出示句子领读“爸爸好。”“妈妈好。”

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多好吗?

教学生字“好”。这字什么结构?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认识句子。“爸爸好。”这儿写谁呢?怎么样?像这样告诉了我们谁怎么样,我们就叫它句子,一句话写完了,后面还有个小圆圈,叫句号。同样道理,“妈妈好。”也是一个句子。

(2)朗读训练。读句子时要词儿连读,词与词之间要稍做停顿。

五、指导书写。

爸:“父”字头略为扁宽些。

妈:“女”的一横改做提,比“马”写的窄些。

好:“子”比“女”写得略低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的第三、四句话,学习2个生字及新的笔画。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爸、妈、好”(边板书边说笔画和笔顺)。

3、指名朗读第一、二句话。

二、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的三、四句话。

2、学习生字。出示句子领读“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认读生字“我”、“爱”。

“我”:教学新笔画—斜钩。然后,让学生看书上“我”的笔顺,边书空边说笔画。(教师放大范写。)。

“爱”:教学新笔画—横钩。学生书空,教师范写。

3、指导读句。这是几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出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4、练习说话:平常你还用什么方式爱你的父母?

提出行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请爸爸妈妈在作业 本上写上意见,并准备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三、朗读课文。

齐读,注意句与句之间停顿应略长一些。

四、指导书写。

我:“斜钩”要略为伸长一些,最后一点别忘。

爱:“冖”要写得宽一些,“友”的一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总结,巩固练习,进行爱爸爸、妈妈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与笔画。

二、朗读与背诵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谁来读1、2句?3、4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

指导背诵。先自由准备,然后指名试背,同桌互背,最后齐背。

三、句式训练。

书上写“爸爸好。”“妈妈好。”你还可以说说谁好?(句式:好。)。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你还爱什么?(句式:我爱。)。

四、行为指导。

1、指导看课堂作业 本上的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2、你怎样爱爸爸、妈妈,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了件什么事?请你用一句话(句式:我帮。)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可选几位爸爸妈妈的话读一读,使孩子感到我做的虽然是小事,可也体现了我爱父母,父母会很高兴的。)。

五、抄写句子。

注意: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十

1、认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悲哀、珍贵、清晰”等词。

2、学习课文,老街爸爸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给我买书的事,体会爸爸买书的艰辛及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同时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倒叙的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4、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感受父亲买书的艰辛,以及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能抓住重点次与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师检测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薄”,并口头组词。

1、仔细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文中描写父亲买书时艰辛的词句画出来。

抓住文中父亲和我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评价—再读。体会它们生活的艰辛和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指导学生读,读出真实感受)

3、思考讨论:

书给我们带来了那些乐趣?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引导学生想像:

为了使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爸爸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1、在学习上,你的父母都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他们对你有哪些希望?

2、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

1、进一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倒叙的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生字。

1、认真读课文,看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尾照应)

2、在叙述爸爸买书的经过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写的?(倒叙)

3、说说“倒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突出表现和赞美父亲纯朴的爱)

4、试着按你的理解给给课文分段。

5、概括段意并说明分段的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了吗?

3、结合自己平时读书,说说读书有哪些乐趣。

1、观察生字,说说那些字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写:薄、哀、刺、概

3、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进行自学。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指导自学。

1.导入:本文是阅读课,同学们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投影: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看看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说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二、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

一、汇报自学情况

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二、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1.出示思考题:

(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

(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买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

1、会“爸、妈、好、我、爱”5个生字,认识“父字头”和“女字旁”两个偏旁和笔画(斜钩),知道“妈、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掌握“爸爸”“妈妈”等词语;初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词语连读,句子之间有停顿。会用“我爱……”说话。

3、懂得要爱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看图,初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学习3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笔画:

2、指名认读熟字:父、女、子、马。

二、看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叫“课文”。课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朗读,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齐读课文,学习课题中的字词。

“爸”教学新偏旁“父”,书空“巴”的笔顺。“爸爸”也叫“父亲”,所以“爸”要用父字头。“爸爸”是一个词,后一个“爸”读轻声。

“妈”是由哪两个字合起来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马”合成,这叫左右结构的字。“女”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最后一笔横改提)教学新偏旁。想一想,“妈”为什么用女字旁?注意:“妈妈”也是一个词,后一个“妈”念轻声。

4、齐读。

四、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第一、二句话。

2、指导读句: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回家忙完了家务还给我们小朋友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好啊!出示句子领读“爸爸好。”“妈妈好。”

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多好吗?

教学生字“好”。这字什么结构?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认识句子。“爸爸好。”这儿写谁呢?怎么样?像这样告诉了我们谁怎么样,我们就叫它句子,一句话写完了,后面还有个小圆圈,叫句号。同样道理,“妈妈好。”也是一个句子。

(2)朗读训练。读句子时要词儿连读,词与词之间要稍做停顿。

五、指导书写。

爸:“父”字头略为扁宽些。

妈:“女”的一横改做提,比“马”写的窄些。

好:“子”比“女”写得略低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的第三、四句话,学习2个生字及新的笔画。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爸、妈、好”(边板书边说笔画和笔顺)。

3、指名朗读第一、二句话。

二、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的三、四句话。

2、学习生字。出示句子领读“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认读生字“我”、“爱”。

“我”:教学新笔画—斜钩。然后,让学生看书上“我”的笔顺,边书空边说笔画。(教师放大范写。)。

“爱”:教学新笔画—横钩。学生书空,教师范写。

3、指导读句。这是几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出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4、练习说话:平常你还用什么方式爱你的父母?

提出行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请爸爸妈妈在作业 本上写上意见,并准备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三、朗读课文。

齐读,注意句与句之间停顿应略长一些。

四、指导书写。

我:“斜钩”要略为伸长一些,最后一点别忘。

爱:“冖”要写得宽一些,“友”的一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

总结,巩固练习,进行爱爸爸、妈妈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与笔画。

二、朗读与背诵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谁来读1、2句?3、4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

指导背诵。先自由准备,然后指名试背,同桌互背,最后齐背。

三、句式训练。

书上写“爸爸好。”“妈妈好。”你还可以说说谁好?(句式:好。)。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你还爱什么?(句式:我爱。)。

四、行为指导。

1、指导看课堂作业 本上的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2、你怎样爱爸爸、妈妈,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了件什么事?请你用一句。

话(句式:我帮。)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可选几位爸爸妈妈的话读一读,使孩子感到我做的虽然是小事,可也体现了我爱父母,父母会很高兴的。)。

五、抄写句子。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篇十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自学。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

一、交待任务,指导自学。

1.导入  :本文是阅读课,同学们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投影: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看看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说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二、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目标 :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 :

一、汇报自学情况。

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二、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1.出示思考题:

(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

(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买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