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师重教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三(6)班的王柳晴,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饮水思源,怀师感恩》 每天,老师睡得最晚,却起得最早。生怕时间溜走。窗外的老槐树知道,树上的小鸟知道。
在台灯下,老师辛苦地批改着一本本作业。看着,看着,嘴角洋溢着微笑。
但时光老人的足迹,无情地印在她那慈祥的脸庞。
老师的梦很短,很短,但在梦中,她也能听到,上课清脆的铃声。
在南湖中学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们的身影总是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这其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以前的班主任、现任年级主任王庆刚老师,王老师是我最敬重的老师。
记得王老师当班主任期间,我们年级的流动红旗就在我们班常驻了,每周的流动红旗总是属于我们班,凡是学校举行活动和比赛,我们班的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一年下来获得的奖状让班级的光荣榜都显得狭小了,我们在欢呼的同时,也深深懂得这一切都少不了王老师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每天早晨来到学校,我总能看见王老师办公室的灯是亮的,课间,总能看见王老师在教室里捡纸片。课间操,总能在操场上看见王老师摇摆的身影,放学了,王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听写。他总是全校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走。
当我们一次次看见破晓曙光的同时,王老师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我们到视线中,王老师无言的付出,无声的给予,我们班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不得不承认,王老师确实是一位尽力的好老师,好班主任,好家长,两年多走过的路,连成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在我们充满稚气的身影旁,总会有王老师不利落的步伐,作为一个六班人,我们都很清楚王老师的身体不好,可是,王老师还是不管严寒酷暑都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传授知识,王老师为了我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上好每一节课。
王老师以身作则,让我不知该怎么形容他教会我们的东西是多么弥足珍贵,要怎样感谢,王老师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才显得足够郑重。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件事,那时王老师把班级日志交给我来管理,可是我却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按要求班级日志是上完课就让老师签字,可我却连续两个月没有让老师签字,因为我总是自以为是地想,让老师签字是很简单的事情,学校检查时找到科任老师,一下子全签完就行了,但是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那天第三节下课,王老师到班里告诉我,学校要检查班级日志,要我放学前把班级日志要交给德育处,王老师当时把日志要过去检查,一看一天也没签,当时就批评了我,我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其实很不服气,觉得他是小题大做,我赶忙去找科任老师签字,结果只签了几个老师就上课了,等下课我再去找时,老师都不在办公室,这下我傻眼了,低头站在王老师的面前,这时他只说我还是缺少责任感,告诉我做事情要认真,接着本来应该回家的王老师陪我留在办公室补班级日志,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批改作业,下午我把班级日志补好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王老师通过这件事教会了我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做个有责任的人,这也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在南湖中学,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我们的现任班主任兼数学崔老师在初一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学校给我们补课,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数学题,直到我们每个人都听懂为止。我们的英语宋老师,她每天很早就来到学校带着我们读英语单词,放学了等我们回家了她才走,可是谁知道?为人母的宋老师,她的儿子还在等她回家。还有我们物理黄老师,她是和我们最亲近的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烦恼倾诉给她,她总会耐心的倾听,告诉我们解决的方法。她上课时的活力总是向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成长。
我们很庆幸,在我们最关键的三年里,有南湖中学所有老师的指引。我们无疑是最幸运的孩子。
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老师像是春天的雨露,夏天的凉风,秋天的甘霖,冬天的阳光。雨露拂醒我们年轻的心灵,凉风吹绿我们含苞的生命,甘霖浇灌我们稚嫩的生命,阳光更是铺成了脚下通往成功地道路。三尺讲台,树起了老师高高的形象;两尺教鞭,挥洒着老师美丽的人生;一生的信念,诉说着老师奉献的故事。饮水思源,怀师感恩。老师谢谢您!
谢谢大家。
王柳晴 202_-10-15
第二篇: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的故事之毛泽东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尊师重教的故事之周恩来
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尊师重教的故事之朱德
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尊师重教的故事之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尊师重教的故事之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尊师重教之重在行动
尊重教师的劳动。教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听好老师的每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尊重教师的人格。古人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学生和老师谈话时,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该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同老师谈话,要集中精神,姿势端正,双目凝视老师,有不同看法时,可及时向老师请教、探讨。要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
礼仪行事。见到老师应问好、行少先队礼或鞠躬行礼;上下课要起立迎送;进老师办公室时要轻轻敲门或喊报告,然后开门进去,行礼后说明来意;在老师办公室、寝室不能乱翻动老师的物品;休息时间最好不打扰老师;到办公室或老师家不宜逗留过久,办完事应尽快离开等等。
第三篇: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确,作为老师,教人知识,授人道理,也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老师尽心尽力,为了学生,鞠躬尽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而我们作为学生,又曾给过来时什么?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为天底下的老师默默的祝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远在春秋时期的《尚书•泰誓》就记下了: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个众所周知的程门立雪的故事确实可以说是古人尊师的典范。汉武帝的安车蒲轮也是尊师的代名词。汉武帝刘彻年幼时读枚乘的赋时,赞不绝口,对其人也心向往之。即位后, 他立即派人,用“安车蒲轮”(用芳香的蒲叶包着车轮的可以安然乘坐的车),也即用当时最 为隆重的方式,把枚乘接到皇宫里作自己的老师。古人尚能如此,咱们为什么不去尊敬咱们的老师呢?
《吕氏春秋.劝学》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真的是一句很好的话,因为它是大实话。然而真正做到的人也并不多。英国作家卡内蒂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卡内蒂。授奖大会上,卡内蒂对在自己创作中起过决定性影响的四位老师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他在最 后 说:“如今我不感激这四个人物是不可能的。他们当中如有一位健在,那么,今天站在这里的 将是他们而不是我了。”毛泽东在这方面也做的不错。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因不满校方对学生的压制,领导了驱逐 校长张干的“驱张运动”,险些被张干开除。建国后,张干的日子很不好过。毛泽东了解张干 的 情况后,致函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要他代为慰问,送些救济粮款,后来还请他到北京观礼。是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无论贱贫富矣,老师始终是老师。且不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咱们对老师的尊敬还是要有的。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者。有一幅对联是这么写的: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粉笔丹心,国运民魂。看了之后你难道不会感到教事业的崇高,教师工作的伟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的解释。到了今天,我们的教师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内涵。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他们还要继往开来,传承文化,雕塑民魂,承担国运。
《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可见古时帝王尊师。咱们现代的领袖毛泽东也同样如此。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殊感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教师是伟人培育者,伟人尊敬老师那是应该的。教师也是咱们的培育者,咱们尊敬老师也是应该的。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对我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老师的话语,行为,精神风格,个人品德,从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以后学生的事业和发展方向点亮了一盏明灯。教师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老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导航灯!在学生的心灵里,教师是最灿烂的一片阳光。
像天空一样广阔的是老师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老师的恩情。教育家陶行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着实让人感动。老师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全社会,全人类向他们致敬。在这里,我衷心的祝福,教过我和没有教过我的老师,年轻的和年长的老师,在农村和在城市的老师,刚上任和几十载的老师,你们永远身体健康,快乐幸福!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第四篇: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班会主题:尊师重教
班会时间:xxx
班会地点:xxx
主持人:xxxxxx
记录人:xxxxxxxx
班会目的:通过伟人敬师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明确怎样做才是尊师,大力表扬同学们尊师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一些有违尊师的现象,从而激发同学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搞好师生关系,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兴亡,系于教育;教育兴亡,系于教师。”是教师让我们告别愚昧,是教师让我们挥别贫穷,是教师让人们智慧起来,是教师让民族振兴起来。尊敬老师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家兴旺的根本。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爱岗敬业、安贫乐道、甘作人梯、愿作牛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爱戴的。所以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
班会过程:
主持人: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都会向老师送一张精美的贺卡。这一张张美丽的贺卡,都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当今时代所绽放出的绚丽色彩。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是彷徨无奈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仿佛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把我们的人生引向光明的彼岸。如果说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了。
(1)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佳话。毛主席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生日贺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让我们来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收集的尊师故事。
(2)各组尊师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它可能已经被忘却。一个体恤学生的老师,随着慢慢长大,却永远忘不了。看完这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有过那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同学A:当我犯了错误,受了老师的批评,总是不服气,有时还要顶撞老师顶。其实我错了,老师批评我,教育我,都在教我做人的道理。以后我一定虚心接收老师的批评教育,并积极改正错误。
同学B:我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开小差。有时还要讲话,影响课堂纪律和老师的讲课,这是对老师劳动不尊重的表现。我们应该尊敬老师,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支持老师的工作,这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同学C:我有时在校园里碰到老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低着头从她身边走过,没有和她打招呼,这是对老师不礼貌的表现,以后我在校园里一定主动向老师问好,不管她是不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都要有礼貌。
主持人: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也认识到了我们平时行为中的一些错误,并将积极改正,做到尊师重道。
(3)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看两个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
(4)下面请听朗诵《老师,我们最尊敬的人》
(5)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工作是怎样的辛苦?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让我们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来讨论一下你们的调查报告。
主持人:通过大家细微的观察,大家不难发现,老师的工作确实很辛苦。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尽心尽力,既教书又育人。为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辛苦操劳,忘我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乐章。我们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把老师视作父母,像爱父母一样热爱我们的老师。
班会总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尽心尽力,既教书又育人。为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辛苦操劳,忘我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乐章。我们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把老师视作父母,像爱父母一样热爱我们的老师。老师的职业既平凡又伟大,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我们人生的扉页上撒下一片片光明,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架起了一座座彩虹般的桥梁。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第一盏指路明灯,我们有理由做到:尊敬老师从你我做起!但尊敬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中。在此,我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用专心致志的目光表示出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校园里,用文明的语言表示出对老师的尊重与敬仰;在生活中,用彬彬有礼的行为表示对老师教导的回报。我们要听从教师的教导,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以实际行动,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增强体质,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五篇: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演讲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师说》。
回溯我们的求学生涯,回味我们同老师朝夕相处的时光,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所感触。老师的精神是那么崇高,那么伟大,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浇灌着一棵棵幼小的树苗,使之茁壮;他们长年累月消耗自己的青春,照亮我们。因此,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把老师称为“红烛”、“春蚕”。无数名人从他们老师那里得到启蒙,继而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可以说,没有老师的辛勤工作,就没有教育事业,人类的文明就不能向前发展,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老师。
古今中外,尊师的榜样举不胜举。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时候的人们把师徒之情看作父子之情,足见非同一般。据《宋·史杨时传》中记载:宋代有位有名的学者名叫程颐,杨时是他的一位学生。一次,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老师,正值老师瞑目而坐,杨时为了让老师充分的休息时间,便在门外站立等待。当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了——这就是“程门立雪”。杨时宁可自己挨冻,也不打扰老师午睡,这充分体现杨时对老师无比的尊重。
尊师的先例不但古代有,现代更是数不胜数。
1981年11月9日,胡耀邦总书记写信给50多年前他在湖南浏阳小学的喻科盈老师,邀请老师到北京居住几天。伟大主席毛泽东也曾热情
地为自己的私塾老师毛属珠敬酒。老一辈革命家对自己的老师仍是那么毕恭毕敬,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中学生呢?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外国,也不例外。
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在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后,声望极高。1913年她回到祖国波兰参加华沙镭学研究院的落成典礼。在主席台上,她看到人群中有她小学的老师,就疾走到老师身旁,深深地吻了老师的脸颊,然后推着老师的轮椅向主席台走去。居里夫人功成不忘恩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相反,一部分同学不但不尊重老师,反而与老师针锋相对。伟大数学家陈景润说过:“尊敬老师,不是虚伪,是最起码的礼貌”。最起码的就是最基本的,是不论什么人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学生更应该尊敬我们的老师,彻底改变错误的观念。在学校里,我们理应聚精会神聆听老师讲课,主动回答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一丝不苟地完成练习,对老师有什么看法,应主动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一定会认真思虑。
在日本,教师被视为一种“圣职”。日本之所以能在战败后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原因固然很多,但全国上下都十分尊师重教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荀子曾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试想一下,若没有教师,怎能传授文化,发展文化?没有教师,怎能培养人才,没有人才,怎能使国家强盛?国家不强盛,又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尊师重教,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