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城市(街道)网格化管理的途径

城市(街道)网格化管理的途径



第一篇:城市(街道)网格化管理的途径

城市(街道)网格化管理的途径

杜平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我参加了为时一个半月的上海学习。按照课题分组,我所在小组主要研究城市管理方面的内容,但城市管理涉及面很广,广义的城市管理基本涵盖政府职能的全部,狭义的城市管理内容也很繁杂,不可能全部一一陈述清楚。在这里,仅就杨浦区开展的城市管理网格化办法进行些初步的寻探,以求对我们自己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能够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

在基层城市管理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城市管理工作繁杂和城市管理队伍相对薄弱的矛盾,群众要求日益增强和城市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相对缺乏和城市管理要求精细化程度不断增强的矛盾,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难,处置难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很多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很多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更多的是科学发展观尚需创新城市管理思路的问题。对此,很多城市都采用网格化管理的办法进行改革,但手段和方法不尽相同,效果也不同。杨浦区是按照上海市政府要求在202_年开始进行网格化管理的尝试的,他们在网格化管理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设置精确

202_年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同时上海市政府制发了《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沪府发[202_]5号文),对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杨浦区结合实际,把网格化管理与区委提出的“知识创新区”战略,与“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决策紧密结合起来,把城市网格化管理,作为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将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一般是一万平方米的面积),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中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把社区建设成“生态优良,生活舒适,精致开放”的区域,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再造政府管理工作流程,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政府形象。

区政府明确要求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实行区域管理负责制,各街道是区域管理网格化的责任主体,进一步强化街道资源整合,通过协同处理、绩效考核,推进街道网格化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完善;通过网格化管理队伍的培训,抓好队伍建设;推动网格化管理延伸进社区工作的开展,使城市(街道)网格化管理在项目化、系统化、精细化方向不断深化,形成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网格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备

区政府将整个区域按要求化分网格,设立区中心,并在各街道设立分中心。同时投入资金铺设数字化监控设备覆盖全区每一条主次道路,并与公安等职能局信息共享。在区中心可以随时调看每一个街道的每一条道路的现时情况,各分中心保持24小时不间断监控,随时了解道路现时情况。

(一)推进网格化管理体制完善

1、建立街道网格化管理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负责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重大问题的议事和决策;定期听取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情况的报告;协调处置公共应急情况等。由街道主要负责人召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每月举行一次。

2、设立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职责是负责落实网格化管理联席会议决定;接受区网格处置(监督)中心指挥和派遣,按规范要求及时处置各类投诉,争取考核成绩优良;统一管理网格分中心和社区生活求助联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处理网格日常事务及网格管理专项经费;记录职能部门网格管理的绩效测评;做好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网格维护、维修,保持正常运转,及时更新社区人口、法人和应急预案信息库,完善网格管理平台的功能。

(二)推进网格化管理机制完善

1、网格化管理发现上建立信息联动机制。

发挥网格协调员、信息员、联络员、巡视监督员及时提供信息的作用,对重要信息实行有奖举报,网格管理办公室负责及时处置,并每月编写《网格化管理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

2、网格化管理处置上建立快速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城市管理事务处置承诺书”,发放“职能部门首问责任制”。辖区内遇到应急事件,分级召开协调会处理:重大事件由街道网格化管理联席会议协调处理;疑难事件由街道分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一般事件由网格管理办公室召集有关联络员协调处理。

3、网格化管理考核上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坚持以群众代表和居委会问卷测评与各职能部门处置实绩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向街道行政党组提供量化考核依据。细化对各职能部门网格化管理的考评,增加考评分,实行激励机制,对各职能部门在网格化管理中提供信息,处置信息,反馈监督质量进行综合考核,定期通报、点评、内部公示。

(三)加强网格化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网格联络员、信息员、巡视员、操作员例会制度;制订网格管理队伍的考评与奖励办法。每周召开一次网格联络员会议,要求操作协调员提高服务、协调能力,主动收集信息,遵守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逢双月召开一次网格信息员会议,要求居委会信息员提供信息,接受业务培训,实行信息数量与质量考评奖励。逢单月召开一次网格联络员会议,要求各部门联络员提供信息,分析处置情况,接受业务培训,出勤计入部门考核。每月召开一次网格巡视员会议,要求巡视员提供信息和处置监督情况报告,实行信息数量与处置监督考评奖励。

三、具体工作办法 街道各职能科室履行各自职责,选派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城市网格化管理,快速及时处置分中心派遣的任务,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的测评。

(一)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街道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协调处置社区内难度较大且易对社区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城市管理事务;负责城市管理事务处置的总体考核;负责城市管理紧急事务的指挥调度,并及时向区中心报告。

2、分中心主任(市政科科长)负责分中心日常管理事务,保证分中心正常运作;检查、考核各相关部门处置事务情况,提高处置效率和质量;具体协调、落实各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居委会、居民代表召开网格块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日常管理事务;如在协调执法过程中,城市管理事务性质发生变化,应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3、分中心副主任协助分中心主任做好分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与相关部门的联络、沟通工作;抓好分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

4、网格协调员做好城市管理事务的信息收集、登记受理、任务派遣、信息反馈和材料归档工作;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对于区中心下达的任务,及时将处置情况、处置结果向区中心上报;对于社区内发生的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及时向分中心领导汇报。

5、网格巡查员对各职能部门反馈的处置结果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及时上报分中心;在责任网格区域内做好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

6、网格联络员及时落实分中心交办的涉及本部门职责范围的执法、管理任务,并向本部门负责人汇报;跟踪了解本部门执法、管理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向分中心报告处置结果,对未能按时处置完毕的说明情况;如在处置过程中,城市管理事务难易性质发生变化,应及时向所在部门领导和分中心报告。

7、网格信息员及时向分中心报告社区内发生的城市管理事务;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涉及社区内城市管理事务的信息资料;协助分中心做好群众测评工作,为街道对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提供依据。

(二)工作流程

1、信息收集

分中心的信息收集主要通过四种渠道:第一种,区中心转来的城市管理问题;第二种,网格巡查员在责任区域内实施巡查,发现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第三种,网格信息员、居民群众发现上报的信息;第四种,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

2、登记受理

针对登记的信息,判断其内容是否属于城市网格化管理受理范围,如不属于受理范围内的,向反映人明确说明,并告知管辖、受理单位。如属于受理范围内的,则对该受理事项进行立案,生成任务单。

3、任务派遣

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处置部门的对应关系,将任务单通过信息平台派遣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置。

4、分类处置

一般事项按职权范围分解落实到街道相关科室、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处置,相关部门接到分中心的指令后,在规定或承诺时限内予以处置完毕。

对于网格内发生的、需与相关部门协商共同解决的较难事项,由分中心主任进行协调解决。对于需几个部门联合执法或需召开协调会、听证会等联合解决处理的疑难事项,由街道分管领导统一协调指挥,相关部门共同制定联合执法方案进行联合执法、管理。对紧急突发的重大事项,向街道主要领导汇报后,立即启动街道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涉及到需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由分中心向区中心上报,由区中心出面协调。

5、信息反馈

相关部门对转交的事项处置完毕后,应及时将进展情况和处置结果向分中心报告,并将处置结果答复反映人;在规定或承诺时限内不能处置完毕的,应向分中心说明情况、原因,申请延期处置。对于区中心转下来的案件,分中心工作人员应及时将处置结果上报区中心。

6、监督评价

分中心接到信息反馈后,立即发送指令通知相应区域的网格巡查员到现场对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上报至分中心。

7、材料归档

分中心工作人员要及时将相关材料予以分类归档,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将每月报表分报区中心和街道领导。

(三)工作监督考核办法

1.考核目的

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自动生成的信息数据,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各处置单位处置城市部、事件问题的绩效,接受市民评判、社会评价和政府评定,为有关部门的考核提供依据。

2.考核原则

考核坚持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各部门一年来的工作成效。

3.考核对象

街道相关科室:市政管理科、综合治理办公室、劳动管理科、经济管理科、社会保障科、社会发展科。

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街道派出所、交警中队、区房地局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所、城管分队、街道环卫管理所、工商所

4.考核内容

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结案率、及时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5.考核方法

采用每月汇总、季度考评、年终考核相结合,座谈会听取意见、群众测评、部门间相互测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6.考核结果应用

考核评定等次为优、良、中、差四档,考核结果作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街道相关科室年终考核以及对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意见书面通知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上级部门。

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杨浦在城市管理的一大创新举措,实践证明,它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切实有效的。

(附:城市网格化管理分中心工作流程图和案件受理处置表)

202_年5月

第二篇:城市网格化管理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

城市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的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要走向数字化的北京不愿错过的尝试。

管理概念

所谓网格,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

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有一个很著名的“二、三、四”,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模式”。“两级政府”的提法是确立区级机关的主管政府地位,强调两级政府,也就是强调区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内公共事务的独立地位,意味着具体的管理事务、管理权限,以及财政资源由市级政府向区级政府流动。“三级管理”强调街道党政机关在管理本地区事务的重要地位。虽然街道办事处在法律上不具备一级政府的地位,但是强调街道机关的管理职能和地位,意味着街道承担更加明确的协调和管理的职能,包括通过“会签”权,提升街道政府引向行政管理在区内派出机构的影响能力。“四级网络”强调居民区层次在社会管理中基础性单位的地位,通过居民区各类组织,建立起维系社会管理和稳定的网络体系。“二、三、四”模式的实质体现了上海模式的精髓,即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区、街道和居民区三个层次上的组织体系成为确保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在总的发展方向上,强调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1]

在快速变化的城市社会面前,“二、三、四”模式,沿用了传统的行政控制策略,即试图用行政力量来整合和调控城市社会。随着市场化变革越来越深化,这种行政主导和控制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些最直观的现象之上。例如,在“二、三、四”体制下,街道是三级管理中的重心,通过行政化整合的机制,对辖区进行社会管理。这种行政强化的逻辑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是实际运作中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街道所能够掌握的治理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街道对各类条线部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虽然街道在名义上是这个层次的协调和领导机构,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主导条线部门的行政行为。在工作评估方面,反而是区行政主管部门来考核街道。因此,很多具体工作的落实,难缠的事务最后都落到了街道身上。例如街道的综合治理工作,由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接,涉及多个上级部门。任何一个区级部门,都可以随时向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安排工作任务。各种任务不断下达,但是人员、经费和政策都没有相应配套。另外,街道行政部门沿用的行政化控制手段,无法将辖区内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例如各种社会组织、单位和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其所用。街道有事无权无资源,单打独斗,不堪重负,影响了街道管理的实际绩效。

由于街道负担过重,资源匮乏,自然将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转移到居委会的身上。居民区层次承担过多的行政负担,从反恐到计划生育,从统战到公共安全,一切事务进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区党支部的人员素质、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都无法适应来之上面千条线的工作。其次,居民区内辖区事务相对单一,治理范围受限,无法履行城市社会管理的重任。最后,由于居委会在法律上属于群众自治性组织,承担如此多的行政职能,必然遭人诟病。居委会过多承担国家控制的成本,又影响了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感,甚至有的地方业主不欢迎居委会设在本社区。

“二、三、四”模式下的城市社会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题。街道一级行政资源有限,无法在街道的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而居民区层次上又过多地承接了上面流下来的行政职能,群众自治组织地位的异化造成了居委会的运转不良和认同危机。在此情况下,社区管理的“网格”化试图寻找一个街居之间的新单元。最为常见的作法就是在街道和居民区之间,人为地划出若干个网格,在这些小单元中注入被条线分割的行政资源。另外,改革的设计者希望在管理网格中,通过各种手段,整合行政体制外的各种治理资源,例如单位、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与市场的资源。在这一改革的逻辑中,网格中的行政体制内资源得到合理整合(解

决条块矛盾),体制外的社会与市场资源也得到有效利用,各种管理信息互通,这些都有助于解决目前街居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当然,逻辑上虽然如此,但是一旦付诸操作,就会碰到许许多多实际性的问题。

北京介绍

东城区

东城区特色:万米单元网格

北京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东城区。自202_年北京市以东城区为试点创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得到了国家各大部委的高度关注。

东城是北京的中心城区,中央机关云集,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比较成熟的建成区。大规模的大拆大建、开发建设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了长期的设施管理维护阶段。

正是根据自己的城区特点,东城区实施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25.38平方公里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宋刚认为,它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轴分立。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

2.实现了更小单元的管理。万米网格,比社区更小,责任也就更明确。

3.实现了工作闭合的环节。发现问题-收集问题-问题立案-问题处理-问题反馈-结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而且,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4.启用了移动的技术手段。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

5.对井盖、电线杆等城市设施实现了数字编码,有利于城市部件管理。

但是东城区的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答案显然不是。因此,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等区县的城市管理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找出自己的特色来。

海淀区

海淀特色:三心合一 集中共享

朝阳区面临的问题同样适用于海淀区。而且,由于海淀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不错的底子,因此,不重复建设,集中、共享的愿望也就更加强烈。在这个基础上,海淀区“三中心”工程将视频指挥调度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行政事务呼叫中心从空间位置上进行合并,从应用功能上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实行三中心合一的方针是正确的,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

再有,由于海淀面积大,人口多,尤其是流动人口多,海淀并不全部通过城管员来发现问题。经过论证,海淀区决定采用视讯技术,视讯和城管员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石景山区

石景山特色:管理通“地下”

石景山区早在202_年就对城市的地下管网进行了普查并建设了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区给水、排水、排污、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如果要开发一块土地,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管网的铺设现状,同时还可了解到土地的规划性质、绿化情况以及人口密度等相关信息。

石景山区将地下网管建设与地面城市管理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系统的工作成果,建立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数据信息库,提高对社会的动态管理和控制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朝阳区

朝阳区特色:社会化管理

对于朝阳区来说,既有成熟的建成区,又有大量的建设区。可谓是有CBD,有使馆区,有亚奥商圈,但也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很不一样。

因此,要把东城区的城市管理方法照搬到朝阳区就会发生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没法雇那么多的城管员,依靠城管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力量缺乏。因此,朝阳区的办法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提倡社会化管理。

首先,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将三环以内城区、四环周边城区和农村地区分三步纳入网格化管理; 其次,以事件管理为重点,管理内容从城市环境管理拓展到社会管理,纳入对人、对单位的管理;第三,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调动门前三包单位、保洁队、绿化队、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第四,以96105作为统一呼叫平台,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与政民互动系统进行对接。(T121)

舟山模式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平台

202_年10月天阙科技受委托研发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平台。

舟山市沿港西路83号有三座烟囱,昼夜使用劣质燃料排烟,附近三百多户居民怨声载道,多次反映,并与工厂负责人发生过冲突。8月18号上午9点20分,居民王雅莲向“舟山网格化管理系统”10639393短信号码发短信反映了这个问题,在10分钟内,经过竹山社区、解放街道、定海区各级流转后,交办给海区环境保护局,上午9点34分,区环保局环境执法人员进行调处,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在系统反馈中承诺对此事件进行持续关注处理。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系统平台运行3年,整合了近30个部门应用,累计解决类似的问题6万个。办结率达到99%。记载事件20万篇,短信平台将近一年时间发服务短信1800多万条次。

贺国强考察系统后指出:网格化管理系统整合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强化综治维稳机制,既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基层党建的创新。

从系统建设的角度来讲,第一是细分管理网格,使整个基层管理的结构形成网状化的结构;其次是建立基础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了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基础数据,包括人、事、物、场所、机构等;然后通过拓展信息录入渠道,比如短信、电话、门户、平安队员上门走访、其它治安、司法、信访等数据接口,纳入了基层民情,同时建立民情分析机制;整合社会管理相关部门资源,形成政务资源联动机制,统一为社会提供管理服务功能。同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将整个系统的运作纳入规范的监管体系。

从机制建设的角度来讲,通过组建管理服务团队,整合各方面的服务资源;强化分片包干的责任,使管理服务落到实处;这种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全覆盖、精细化、多元化的管理服务,形成党政主导的、多方协同的管理服务体系。202_年,赵洪祝书记做了长篇批示,要求全省推广,并多次组织现场会,至202_年底,浙江省已全面建立并完善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202_年底,系统获得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

舟山市202_年的群众安全感指数高达99%,位列浙江全省第一,202_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的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9%,“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第三篇:什么是城市网格化管理?

什么是城市网格化管理?

所谓网格,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

城市网格化管理就是将城市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并将网格中的部件、事件数字化,譬如把一个井盖、一个消防栓、一颗树这些部件或者出现的乱设摊、跨门经营这样的事件,在网格中标上相应的代码(用代码来进行案件的识别、梳理、操作),同时指定派遣其相对应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来进行城市事件、部件等市容秩序的维护。网格化管理通过整合政府资源,运用先进数据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高效、快捷和全覆盖。

①责任网格——本区将网格化管理系统覆盖地区细分为单元网格,再将若干单元网格组成工作责任网格。

②部件——城市部件是指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共设施类、道路交通类、环卫环保类、园林绿化类、以及其它设施等。

③事件——城市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

第四篇:网格化管理,城市社..

网格化管理:城市社区资源整合新模式

李庆凤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44)

摘要: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新模式,这种独特的资源整合运行机制对城市社区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新的方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其创新之处,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试图解决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资源整合,城市管理,网格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程度与社会公平的实现息息相关,并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正面临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和机制的深刻转变,如何使城市社区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优化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暂新课题。所谓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城市基层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并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已成为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因此理应成为城市社区资源整合一个重要手段。

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的社区资源运行模式

网格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单元网格”、“城市部件管理”等新的管理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管理中包括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人力资源、综合资源等在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一般而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的社区资源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发现机制。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城市协管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等。从全国各地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典型来看,城市协管员一般是由街道城管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从社会上招募进来的。他们隶属于街道,对街道负责。城市协管员的工作是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直接上报给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还整合了环卫工人等资源,一定程度上使以前的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2、管理机制。主要由城管委员会或者叫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在实际的运用中,城市管理综合委员会不是重新设置的机构,而是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市政管理委员会改造成城市管理综合委员会,负责将需要处理的信息传达给能够处理城市问题的各个部门。这种改造在理论上是符合资源整合的原则的,它充分的利用了原有的资源。另外,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协调日常各种事务的协调处理,运用信息平1作者简介:李庆凤(1988—),女,汉族,江苏新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台对各种城市事务进行立案存档,以及进行信息发布。

3、执行机制。主要是由城市管理委员会对解决城市问题的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和任务传递,指挥他们解决城市中出现的各个事件。事件解决后,将处理结果通过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给社会公众和媒体。也就是说,在执行层次上仍然是由政府的各个城市管理的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二、网格化城市管理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网格化城市管理尽管为城市社区资源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新旧体制磨合,易导致管理资源浪费。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而且又创造了一套新的城市管理体制,新旧体制的摩擦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种资源整合不成功,将会导致传统城市管理体制和新的城市管理体制的矛盾,使事情更加复杂化,更加难以得到解决。而且随着这种新模式的运用和发展,由于组织的自身的不断强化,在市级和区级之间设立的城市管理综合委员会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很有可能出现跟我国行政层级中区的出现历史相似的情况,会变成市级和区级之间一个新的虚层级,这必然会造成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

2、城市管理委员会地位和职能需合理界定。城市管理委员会是这一系统运行的监督机构,隶属于市级或区级人民政府,这样的监督机构有可能面临着不能独立的困境。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是什么,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确定。从实际的运行机制来看,事实上,这个指挥中心是高于城管、市政等各个部门的,城管、市政等各个部门接受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挥,出现了双重领导的现象。于是城市管理委员会将会面对多重文件与多头职能部门的问题。这样也会影响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3、协管员身份和性质不明确,易产生人力资源浪费情况。监督人员是直接对街道城管部门负责的,由于城市管理委员会本身就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所以,这些协管员的身份不能得到肯定,他们到底是隶属于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性质,还是属于雇佣关系,得不到肯定的答案。在传统的体制下,我们已经存在着许多人员,我国的公务员人员已经严重膨胀,很多机构都出现了许多人员闲置现象.4、城市管理资源分散,职能交叉,城市管理顽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管理职能相近的部门之间管理边界的确定缺乏权威,如房屋建造时退道路红线部分的路面、绿化及下水道等各类管线的权属及管理归口问题存在分歧,管理标准和要求不一致。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各自为政。社区事务繁杂,各方面工作都要进社区,既各自为政,又重复浪费,资源整合不够,条块结合不够,属地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三、网格化城市管理下资源整合优化方式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应改善目前的这种资源整合的状况,将现有的资源更好的整合起

来,改善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应重新设计一种新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以期能够更好的整合社区资源,改善资源整合不足的状况。

1、完善现有组织体制,强化权威性,统筹协调各职能管理部门。要彻底解决管理资源整合难的问题,必须整合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派遣中心,对城市管理资源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建立“两轴”管理体制是整合政府职能,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职能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现象的必然要求,应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文件,明确指挥、监督中心的职责,从城市管理流程、部件和事件的处置上强化两个中心的职能和权威性。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社区来说,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社区工作资源,强化综合管理,不断夯实“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社区工作机制。有必要研究和深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按照社区网格化的要求,实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因此,这就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每天到达工作岗位后,在不影响专职(线上)工作的情况下,至少要到自己所负责的“责任网格”(面上)巡查一次;按照规定,认真做好网格内的调查、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强化“社工”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共同治理网格内的社区事务,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困难。

3、加强城市管理巡视队伍的整合。城市管理力量分散是制约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一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的处置力量,建议由区监督中心与各专业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加强对网格化巡视员的培训,适当改善其待遇,力争将全区域的巡视任务承担下来,尽量减少专业管理部门的巡视任务。二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处置力量。建议由指挥中心协调各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将其全面整合在一起,形成条块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对全区的城市管理负责。

4、强化网格化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从三个方面加强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①市、区、街道三级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合理分工、规划设计促进三级层面信息共享;②网格化信息平台与各专业部门平台要互连互通。两者要在功能配置、信息流转方面设置相应接口,确保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③加强共享数据库的规划。规划建立可充分反映城市管理基本特性的、统一的、及时的、可共享的城市管理数据库。

5、建立资源共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资源共享机制长效化。首先要理清各个职能部门参与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共享成本收益。即职能部门采取单独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两种做法的成本和收益,并以此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补偿机制,对资源共享行为进行激励。其次要在绩效评估体系和控制机制中纳入资源共享的评价指标。如设立资源共享程度指标、业务协同指标,对跨部门资源共享的业务增加评分权重等。

6、引入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策略。通过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资源与成本的问题,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建议根据需要购买如下服务项目:市政设施养护、污水处理、路灯设施维护、环卫清扫保洁、水资源监测、城区绿化养护等。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而且还能通过财政资金的引

导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

总之,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有利于加强城市社会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必然会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平.解读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J].城乡建设,202_,10.[2]、吴凯,李治国.城市管理的一次创新--解读上海卢湾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N].经济日报,202_-04-06.[3]、汪蔚.数字北京找到自己的模式[N].中国计算机报,202_-05-08.[4]、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_,3.[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研究报告[J]·中共

行政管理,202_(2)·

[6]、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2版

[7]、劳炯基·部性理论与城市管理研究[J]·开放时代,1997年第6期

[8]、上海市长宁区城市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指挥处置工作手册,202_年9月

[9]、踪家峰、工志峰、郭鸿慰·论城市治理模式[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2_

年第2期

[10]、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11月

[11]、踪家峰、郝寿义、黄楠·城市治理分析[ J]·河北学刊,202_年第11期

[12]、张大唯·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J]·改革

与发展,202_年5月

Grid Management:a New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Urban Communities resources integration

Li Qingfeng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science &technology,nanjing,210044

ABSTRACT: Urban grid management is a new method and mode for modern urban

management..The new pattern grid city management carries on certain conformity to the urban community’s resources;.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operationalmechanism the existence questions,proposesome new viewpoints and attempt to solve the existence problems.Key words:resources integration;urban management;urban grid management

第五篇:城市网格化管理优势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优势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城市管理手段上,还是管理方法上,都有独到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城市管理的主动、实时、长效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调整了城市管理流程,克服了城市管理原有模式存在的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多头管理等弊端,真正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准化。城市网格化管理通过整合现代“数字城市”技术, 采用单元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使城市管理对象更加细化,各管理单位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了城市的粗放式管理到精准化管理的转变。

3、城市网格化管理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实现了城市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分离,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指挥协调中心,实现了城市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4、创立新的监督评价体系根据网格化管理的特点,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内评价和外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新体系。评价对象包括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及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等四级责任主体,评价结果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公布。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5/268750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