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ERP成本计算(共五篇)

ERP成本计算(共五篇)



第一篇:ERP成本计算

ERP系统的成本模块,使ERP系统中的高级模块之一。但是,现在很多企业,这个模块利用的并不是很好,甚至是没有上这个模块。其实,成本模块不是说想上就上的,是要看时机的。

简单来说,成本系统上线之最好时机应于工单、委外子系统及库存系统上线稳定后三个月后才开始执行比较好,主要是成本上线前各种信息之准确性及时效性对成本准确性是有绝对地影响,所以导入成本性统请请勿操之过急。

具体的来说,要等以下功能运行完善后,再考虑成本计算模块,就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毕竟,成本模块只是一个统计的功能。

一、BOM模块,材料成本计算的基础。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在产品成本的构成中,材料成本比重是非常大的,有的甚至超过了90%。可见,材料成本对于成本计算的重要性。而材料成本计算要准确,BOM模块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成本计算制度中的标准成本,其用到的材料成本就是直接根据物料清单中定义的产量用量进行计算;而实际成本的计算,说到底,也是在物料清单中定义材料用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

所以,在物料清单中涉及到的产品的构成、用量、替代料等,都跟产品的成本有关,若产品成本要计算准确,则必然要求BOM模块的这些相关内容运行准确,否则,就算其他运行的再准确,也是枉然。

二、工单、委外子系统及库存系统,影响成品成本的核心数据。

工单、委外子系统及库存系统,是跟生产模块相关的三大系统,这些模块运行的是否顺利,数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系统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工单中,主要为成本计算提供了如下数据:

1、生产了多少产品,其他又有多少报废、返工等信息。若按正常情况下,产品按实际的完工数量进行计算,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如产品因质量等原因,要进行返工;有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报废,等等。这些损失,在最后成本计算中,都要分摊到最后的完工产品中去。

2、产品的实际材料的用量问题。在工单模块中,每张领料单都对应到了对应的工单,每张退料单也对应到了相应的工单,把这些领料单累计起来,并减去退掉的数量,就是这张生产订单实际用掉的材料。这说说容易,做做难。在实际管理中,往往遇到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就是企业在成本计算以前,无法把车间领用的料退回给仓库。有些企业是一个月整理一次车间,有些甚至是半年。如此,就无法及时把多领的料扣掉,导致最后成本的虚增。为此,神州数码易飞ERP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即使某张生产订单已经完工结案了,但是,只要是在本月的,也允许通过退料单退货。也就是说,他要求企业在月末,必须整理一下车间仓库,然后,把本月多领的材料,退回给仓库,如此,就能保证本月的材料成本不虚增。但是,若下个月再来退本月完工的产品的材料时,就无法关联原有的生产订单。

库存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库存材料成本。根据企业要求的不同,库存材料成本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移动加权平均成本,一种是月加权平均成本。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精确度的不同,我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两者的不同。

假设现仓库有某种原材料,库存数量为100千克,库存成本为10元/千克,在11月,该材料总共进了两笔货,在11月10日,进货400千克,单价位8元/千克,在11月15日,领走材料300千克;在11月19日,又进货600千克,单价11元/千克,11月30日,领走500千克。

若通过移动加权平均,则在每次进货时,都要计算一下库存材料成本,如:

11月10日进货时,收货单审核后,系统会计算一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100*10+400*8)/(100+400)=8.4元。所以,在11月15日,领走材料的成本不是以10元/千克计算,也不是以8元每千克计算,而是利用移动加权平均后的价格8.4元计算。

在11月15日,收到材料时,系统又会运行一次加权平均成本,((500-300)*8.4+600*11)/(500-300+600)=10.35元,此时,在11月30日领材料是,就是按最新的加权平均价格来领料,即10。35的价格来发料。

可见,移动加权平均成本的话,每进一次货都需要计算一下加权平均成本,在以前手工操作的模式下,这个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计算量太大。但是,若在不考虑计算量的前提下,很多企业希望用移动加权成本,因为这种计算方法,更加谨慎。现在有了ERP的帮助,计算量已经不成问题,更多的企业,也就倾向于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成本。

由此可见,库存系统应用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移动加权成本与库存材料成本的准确性,而这又直接影响到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所以,库存系统的运行顺利,是成本计算的前提。

三、工艺系统中工时数据的准确性,为成本计算再加一把火。

除了材料成本外,其他成本虽然比例不到15%,有些甚至不到10%,但是,毕竟也是企业产品的成本,若不把这些制造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销费用等支出考虑到成本中去,则产品的成本会比实际成本要低。而跟企业生产相关的草本主要是制造费用跟人工费用,我这里就来讲一下这些费用如何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定额工时进行分配。如现在有A、B两个产品,根据公司的统计,现在发现生产A产品时,总共需要花费时间为1小时/个,而B产品为4小时/个。在本月中,共生产400个A产品,400个B产品,总共花费制造费用为10000元,人工费用为30000元。

则根据定额工时的分配原则,也是计算出单位的定额工时分配率,制造费用为10000/(1*400+4*400)=5元/小时,人工费用为30000/(1*400+4*400)=15元/小时

第二篇:ERP之BOM应用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ERP之BOM应用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成本计算模块,是ERP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之一,也是ERP的难点模块之一。因为其能否应用起来,受到其他模块的影响,如采购模块、产品结构模块、工单模块等,这些模块若应用的不好的话,成本计算就不会准确。

成本计算模块,是ERP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之一,也是ERP的难点模块之一。因为其能否应用起来,受到其他模块的影响,如采购模块、产品结构模块、工单模块等,这些模块若应用的不好的话,成本计算就不会准确。

笔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结合ERP成本计算,谈谈各个模块的数据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以及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

物料清单(BOM),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是源头。成本计算需要用到的数据很多来之于物料清单,如产品的用料信息、产品标准工时等信息,都是在BOM中定义的,若BOM不准确,则利用ERP进行成本计算,更是无稽之谈。

一、BOM准确性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1、材料准确性。

材料的准确性,是指用户在定义产品的物料清单时,要注意某个产品要用到哪些材料,而不能张冠李戴,把本不属于这个产品要用到的材料用到这个产品中去。若产品的材料选择的不对,则产品就无法正确生产;产品无法准确按时生产的话,产品的成本更加无法计算,即使可以计算,得出来的数据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源头发生了错误,最后的结果当然不会准确。

2、材料用量的准确性。

材料的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成本。材料用的越多,其材料成本就越多;相反,材料用的越少,成本就越低。ERP系统中的标准成本,是直接根据物料清单中的用量为基础计算材料成本的;而实际成本虽然是按实际领用材料来计算材料成本,但是,其领料时也是根据物料清单中规定的用量来领料的,所以,若BOM中用量不准的话,最终还是会影响产品的成本。

3、工时信息的准确性。

若企业没有上工艺管理模块的话,则企业的工时信息一般是在BOM中定义,即定额工时。这个工时信息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如制造费用的分摊、人工成本的分摊都要用到工时信息。所以,工时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准确性,包括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都会受到其影响。

4、损耗率的设置。

某些客户,出于安全的考虑,会在建立BOM时,对材料设置一定的损耗率。如某个产品,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其需要用到某个材料为10千克,而根据历史的生产经验的总结,企业发现,在生产过程中,该材料会有一定的损耗,如每生产一个产品,会浪费1千克的材料,即其损耗率为10%。则我们在计算成本时,也要报损耗率考虑进去。即,计算标准成本时,要把损耗率计算进去,而计算实际成本时,默认是要考虑损耗率的,除非在生产完工后,车间即使把未用完的料退回仓库,否则,也会把损耗率考虑进去。

二、材料类型的准确性。

在ERP系统中,根据材料用途、性质的不同,对材料进行了分类管理,如有采购件、客供件、不发料等等,针对材料不同的类别,其计算成本的依据也是不同的。

若是采购件,其计算的依据一般是按该材料的库存草本来计算,其又有多种计算方式,如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月加权平均成本、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计算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于采购件,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式。

客供件是由客户提供的零件,如商标或者一些特殊的原材料。这里指的客供件是指客户无偿提供给企业的。若是客户卖给企业,然后再由企业用此进行生产的话,则其应该按照采购件来进行管理。而不再当作客供件。因为客供件在计算成本时,是不予考虑的。

不发料是指那些不按生产订单多少来进行发料的材料,如一些易耗品,或者一些连续型材料。至所以把它放入物料清单中,是出于成本的计算。若企业用的是标准成本,则这些材料直接按BOM清单中规定的用量进行计算;若企业采用的是实际成本,企业即可以直接按物料清单中规定的用量进行计算,也可以选择,这些材料的成本按工时或者产品数量等为基础进行分配。不过从准确性上来考虑,笔者还是建议用户选择前一种方式为好。

可见,材料类型的不同,对于成本计算来说,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要在对材料进行分类是时,要认真核对,防止错误的发生。

三、BOM版本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

若某个产品,其根据生产季节的不同,其用的材料也有差异。在冬天生产的话,在生产时,要额外加入一种防冻剂。所以,其在冬天生产时,成本要比在其他几季节要高。企业在建立BOM 时,是通过BOM版本来进行控制,如在冬天生产产品的物料清单版本号为1.1,有效期为11月到1月,而平时的版本号为1.0,全年有效。

当计算这个产品的成本时,系统会去判断这个产品的物料清单的版本。如在1月份计算该产品的成本时,系统发现该产品的BOM,有两个版本的物料清单,而且同时都是有效的,则系统会采用版本号比较高的BOM,即冬天生产的BOM;而当5月份生产时,因为有效的BOM只有一个,所以,不用进行额外的判断。

故,在不同季节,计算出来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会有一定的差异,用户若发现这种情况,就不要大惊小怪,要看看是否有BOM版本的设置。

四、BOM低阶码的影响。

低阶码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指针,在ERP系统进行成本计算时,都是按照低阶码从大到小进行生产的。所以,若产品成本低阶码计算不准确的话,成本的计算也不会准确。

所以,我们要求在物料清单进行变更时,一定不要忘记运行一次低阶码的计算;而在月末计算成本时最好也能运行一下产品低阶码的运算,以确保在成本计算作业以前,相关的低阶码是准确的。

五、BOM中的替代料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替代料是指,当生产时,突然遇到某种材料不足时,用其他类似的材料进行代替生产的物料。一般在物料清单定义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义替代料。

由于替代料的存在,这使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计算标准成本时,系统是不考虑替代料件的,而在计算实际成本时,是按照实际领用的材料来计算成本,又可能用的是替代料,有可能一半是替代料,一半不是替代料,等等。

若替代料跟他的元件价格有差异的话,则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就有一定的差别。系统会提供相关的报表来帮助用户统计分析两者的差别。

六、可选件、特征件对于成本计算的影响。

特征件,是指某个产品的零件由两个或者更多的选择,是否需要使用,最终是由客户在下销售订单的时候才能定;可选件,是指某个零件是否需要用,这由客户来决定,如产品是否需要包装等等,这也要在客户下销售订单时,才能确定。

这也可能导致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不一致。如计算标准成本时,对于特征件,系统是按照默认的零件来进行计算;对于可选件,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不管客户最终有没有要这个零件,都把这个零件考虑到标准成本中去。而实际成本则不是,他是按照最终生产时企业用的材料来计算的。所以,两者之间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物料清单对于成本计算的重要性。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之前,有必要审核一下,以上的相关数据是否准确,而不要等发现错误后,再来核对、分析原因。

第三篇:养猪成本计算

养猪成本计算

猪场的成本核算:当前养猪不同于过去的副业养猪,而是把猪当做商品出 售,取得盈利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副食。盈利和成本成反比,成本高盈利少,成本低盈利多,所以必须搞好成本核算。另外通 过成本核算分析,可以弄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不断考核自己 的经营成果,挖掘猪种和饲料配方的潜力,寻求节省人工的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改善经营的措施,提出今后发展养猪的最佳方 案。不进行成本核算就是一笔糊涂帐,找不出经营中的问题,无从着手改进,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吃败仗,被淘汰。

1.养猪成本的构成

养猪成本主要包括仔猪费、饲料费、人工费、防疫和医药 费、房屋和机械设备折旧费、零星用具购置费、借款及占用资 金的利息。销售费用、运费、水电费和零星死亡损失费等。在成本中不包括大批死亡的意外亏损。在计算成本时要把每项费用支出均摊到每一头猪的成本 中,才能看出这批猪各项费用所占成本的比重,否则不易弄清 这批猪的成本构成。

各项费用计算方法如下:

(1)仔猪费同批仔猪的总支出费用除以仔猪总数,得出平均每头仔猪的费用。

(2)饲料费把同一批猪所耗的配合饲料、副产物和青饲 料的实际用量,一项项按单价计算出来,再把各项饲料费相加,得出饲料费用支出总金额。用饲料费用总金额除以同批 出栏猪头数就得出每头猪饲料费。

(3)人工费专业养猪户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一般都 不计算本户耗用的人工,只计算雇用工人的工资。在养猪商品化的情况下,一年出栏成百上千头猪,每个劳力一年的费用 理应分摊到每头商品猪。对养猪大户来说,人工费用是养猪 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项目。一批猪共用多少工日÷出栏猪头号数=平均每头猪耗用工日 一个工日平均工资×平均每头猪耗用工日=每头猪人工 费。

(4)折旧费将固定资产如房舍、机具等设备的购入价÷ 使用年限÷当年出栏总头数=每头猪的折旧费。

(5)利息一般只把贷款所支付的利息打人成本,对占用 的自有资金不计利息支出,这种计算不合理,因为自有资金如果不用于养猪而存入银行就有利息收入,养猪占用的资金和 应付的利息较多,因而应把自有资金计算利息支出,并把利息 打入成本。占用资金按借款利息计算出利息支出总额÷全年出栏猪 总头数=平均每头猪分摊的利息支出。

2.如何发现成本中的问题

(1)养猪场(专业户)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选择与自己经 营类型相同的猪场进行比较。对比时应具体分析,不能简单从事,以便于相互对照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对自己的养猪成本构成,应分期分批、精打细算逐项 考核,分批核算便于计算每头猪的平均成本和项目成本,用前后两批出栏猪的成本对比分析,同时考虑各项费用支出的效 用和问题。为了搞好成本核算,必须建立帐目,制订明细表,记录每批养猪的各项费用支出。这些记录不仅对当时成本核算有用,也对今后长期分析比较提供资料。通过养猪成本分 析看出:仔猪和饲料费约占总成本的90%左右。而饲料费不 应超过60%。在实际支出中如果超过60%,就应检查超出的原因,如饲料价格高,饲料质量差用量多,浪费的多,损耗增加等,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毛猪价格与饲料粮(玉米)价格比为1:5时是养猪平衡点。比例越高盈利越多,低于1:5时就亏损。一 般养猪毛利应是猪价的20%。3.养猪成本核算

要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养猪场进行精细管理,降低养猪场的生产成本非常重要。养猪场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饲料、直接人工、间接人工、单位人事费用的成本,结合饲料转化率,可对猪场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由近十年养猪综合出厂成本得知,饲料所占比例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但其仍占总生产成本之62%,居第一位;用人费用则相反,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提高至21%,两者合计为83%,其他医疗费用、器具与水电消耗及杂项支出仅占17%。

故此,降低生产成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每头母猪年产仔猪头数及肉猪平均日增重。

(2)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每公斤肉猪所需饲料单价,降低饲料成本。

(3)人事成本必将随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呈升高的趋势,从改进管理作业模式做起,有效运用人力,强化每一生产作业环节之间的连系度。

(4)目前政府对养猪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为减轻和消除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部分费用越来越高,而且这部分费用是无法减少的,但我们可做到的是加强猪场的管理,做好环境控制和消毒工作,降低猪只的发病率,改善环境卫生,切断病源传染途径,达到降低猪场的医疗费用,并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4、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包括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

(1)混合饲料∶约占成本60 ~ 75%左右,比重很大,因此须注意饲料原料价格的涨跌,灵活调整饲料配方以降低养猪成本。(2)青饲料∶怀孕猪含有此项成本。

(3)直接人工∶包括经常人工和临时人工薪金,加班费等,近年来因社会环境变化工资上涨,此项成本已有逐渐增加趋势。(4)医疗费用∶包括医疗用品及其他医疗费用。

(5)其他饲养费用∶包括猪舍用具损耗、水电费及公害防治费用等。

(6)摊销母猪身价∶(母体种猪帐面结存单价×1/8)×生育胎数。2.固定成本∶

(1)管理费用∶包括用人费用、折旧费、修理维护费、事务费、税捐、保险、福利等等。

(2)厂务费用:维持整个猪场正常运转的费用。

5、成本核算流程

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战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郑州九禾饲料有限公司

第四篇:大学成本计算

计算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本

在这里,我把我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本划分为三大类:教育类,生活类,娱乐类。

(一)教育类

教育类中包括主要包括学费、书本费、补课费、考试费用(四六级考试、会计、计算机二级考试及相关费用)、资料费用(课件打印、复习资料、学习材料打印等)。其中学费一学年4500元,书本费500元,目前参加过一次补课班,报名费与考试费用共计450元,各种打印资料外加些参考书共计约80元。

根据目前任处于大一阶段对四年大学难有具体准确估计,现预估四年学费书本用与大一相同,加之网上的考试调查结果,预计估算四六级考试、会计考试报名费用,资料费用共计500元(不含校外补习)。

所以现得四年大学教育费总计4500*4+500*4+450+500+80=21030元

(二)生活类

生活类中主要包括住宿费、餐饮费、生活用品费用,交通费(不含因外出旅游费用,主要是往返学校费用),服饰费用。

目前住宿费1000元,每日早餐3元,中餐7元,晚餐7元,每日饮用水费用将近2元,基本一周购买一次水果15,分摊每日2元,生活用品一学期200元,服饰费用基本一年1500左右,交通费用往返一次700元。

所得四年四年生活费总计1000*4+20*240*4+200*4+1500*4+700*8=35600元

(三)娱乐类

娱乐类中主要包括电子用品、宽带话费、娱乐工具(篮球、健身器械、扑克、阅读书籍等),班级聚会,小长假外出游玩。

电子用品现包括202_元手机一部,3000元电脑一台,宽带现宿舍分摊一学期30元,话费每月将近40元,娱乐工具宿舍分摊月每人50元,班级目前聚会过两次,共计花费80元,基本每月外出游玩一次,每次约200元。

所得202_*2+3000+30*2*4+40*32+50+80*4+200*32=15290元(四)成本汇总

大学学习成本=教育成本+生活成本+娱乐成本 大学学习成本=21030+35600+15290=71920元 所以我的大学学习成本在七万元左右。

(五)自我感受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大学四年的成本这么高,这给我更应该好好学习的决心。我们虽然已经成年了,但在这四年里,我们依然无法自食其力,依然需要父母的资助,抚养。大学的学习氛围相对轻松,压力相对小,更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忘记了作为学生应做的职责——学习,所以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无私付出,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努力学习。

第五篇:成本计算总结

成本费用利润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

该项指标越高,反映的经济效益越好。

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分析时,可将成本费用与营业利润对比,计算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如利润中还包括其他业务利润,而其他业务利润与成本费用也没有内在联系,分析时,还可将其他业务利润扣除。

1.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2.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3..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4.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销售收入(周转的次数)

注:存货平均余额,指一定时期内,(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利润与成本之比。成本有多种形式,但这里成本主要指经营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成本

其中:经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根据资料‚可计算成本利润率如下:202_年经营成本利润率=1 595÷(12 515+140)=12.60%

202_年经营成本利润率=1 640÷(13 220+140)=12.28%

从以上计算可知‚XYZ公司202_年成本利润率指标比202_年也有所下降,这进一步验证了前面销售利润率指标所得出的结论,说明其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应进一步分析利润下降、成本上升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