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萨拉热窝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汇报材料
中共萨拉热窝乡委员会 萨拉热窝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尊敬的李书记、同志们: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这不仅是对我乡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也是我乡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良好契机,在此我代表萨拉热窝乡党委、乡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汇报之前,我就萨拉热窝乡基本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萨拉热窝乡位于县城以东46公里处,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乡辖29个行政村,117个社,33669户,77777人,总土地面积为23666万亩,耕地面积为21111万亩,纯干旱山地,人均占有粮1111公斤。202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11121元,参照新的国家贫困标准(199900元),我乡111111人属贫困人口,贫困面高达0.5%。
下面,就我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强化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急迫感和自觉性。
2月20日上午,乡党委,政府召集全乡乡村干部、乡属机关负责人收看了甘肃卫视频道直播的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员会议,大会视频观看结束后,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了学习交流,干部职工一致认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改进自身作风,锻炼自己,农民群众得实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载体。通过深入学习《没建立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干部职工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热情高涨,全乡干部自觉参与到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二、强化领导,精心部署,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序开展。
为了切实开展好我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乡上及时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员会议,成立了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乡长任副组长,各包村工作组长、村支部书记、乡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萨拉热窝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大主席任办公室主任,专职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萨拉热窝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体工作,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严格程序,全面调研,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出偏差。
为了确保整个行动取得实效,结合“建民情台帐、解民生困难”活动,组织开展了一次深入全面的调研活动,全乡干部分为10个工作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班子成员全体参与,分别深入全乡10个行政村,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摸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摸清了各村的实际情况,汇总整理出了各村贫困农户排序表。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乡、村两级积极协商,确定联户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坚决杜绝确定特困户优亲厚友、制定帮扶计划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民主评议确定的特困户与联户干部达成共识后确定为联户特困户。并在村民小组及宗教活动场所等公示七天,确保联户对象的正确性,为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整体推进。
乡党委、政府坚持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首要任务,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近、远期发展目标。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养殖与现代规模养殖相结合的养殖发展模式,通过提供种羊、科学养羊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群众养羊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劳务培训、组织输转等帮扶措施,让群众走出去赚钱,增加务工收入。三是立足当前春耕时机,与群众对比算账、提供信息,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等旱作农业种植新技术,立足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五是提升村校办学水平和村卫生室医疗水平、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后劲。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村级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特别实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七是加强同州财政局、县农牧局、县能源办等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反映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争取联村单位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在互动中提高行动的成效。
虽然我乡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期望、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和兄弟乡镇相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通过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省、州、县动员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开展此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此次行动同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助推器”,加快发展的“增速器”,使此次行动与当前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努力使我乡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第二篇: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麦积区三岔乡吴寨村自然条件艰苦,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村30户,127人,耕地面积为138亩,纯干旱山地,人均占有粮1111公斤。202_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00元,参照新的国家贫困标准,贫困面高达90%。
一、强化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急迫感和自觉性。
X月XX日,接到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后,我团立即组织干部进行了学习交流,干部一致认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改进自身作风,锻炼自己,农民群众得实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载体。通过深入学习,全团干部对“联村联户”的行动热情高涨,都自觉积极的参与到开展“联村联户”行动之中。
二、强化领导,精心部署,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序开展。
为了切实开展好我团“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团及时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员会议,成立了团长、政委任组长,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组员由司令部杨恒庆、政治处成林和范兴杰、后装处耿怀林和池里顺组成。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宣保股,政治处主任王茂林兼任办公室主任,范兴杰为“双联”行动联络员。并安排部署了我团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体工作,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
抓,全体干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严格程序,全面调研,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出偏差。
为了确保整个行动取得实效,组织开展了一次深入全面的调研活动,由政治处主任亲自带队,深入行政村,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摸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摸清了各村的实际情况,汇总整理出了各村贫困农户排序表。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团、村两级积极协商,确定联户对象,制定帮扶计划,坚决杜绝确定特困户优亲厚友、制定帮扶计划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民主评议确定的特困户与联户干部达成共识后确定为联户特困户。并在村民小组及宗教活动场所等公示七天,确保联户对象的正确性,为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整体推进。
团坚持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首要任务,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近、远期发展目标。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养殖与现代规模养殖相结合的养殖发展模式,通过提供种羊、科学养羊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群众养羊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劳务培训、组织输转等帮扶措施,让群众走出去赚钱,增加务工收入。三是立足
当前春耕时机,与群众对比算账、提供信息,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等旱作农业种植新技术,立足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村级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特别实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强同州财政局、县农牧局、县能源办等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反映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争取联村单位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在互动中提高行动的成效。
第三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
阿子滩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来我乡检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阿子滩乡地处卓尼县中北部,相距县城约40公里,下辖7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共居住农牧民1504户7133人。全乡总占地面积113.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4万亩,草场面积11.9万亩,大小牲畜存栏21419头(匹、只),年平均气温6.5摄氏度,海拔2750米左右,全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24元。由于全乡范围内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客观因素的制约,农牧业产业结构尤为突出,属全县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和贫困乡乡之一。全乡农牧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部分以外出务工、蔬菜种植作为经济来源,制约全乡经济发展和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依赖自然因素严重,无天然资源优势,农牧民知识结构水平和技能素质低下等原因。
二、联村联户基本情况
年初,我乡开展了新标准下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按照新标准测算,我乡现有贫困人口558户2201人,占到了-1-
全乡人口的37%。
这次行动联系我乡各村的上级单位共有14个,其中省派单位1个(省人口委),州派单位3个(州司法局、州地震局、州残联),县派单位10个(县委老干局、县交通局、县残联、县农行、县运管所、县法院、县种子站、县志办、县藏族小学、阿子滩乡九年制学校)。其中:省人口委联系阿子滩村、板藏村;州司法局、县志办、县藏族小学联系足子村;州地震局、县委老干局、县种子站、阿子滩乡九年制学校联系达架村;州残联、县残联、县法院联系座车首村;县交通局联系那子卡村;县农行、县运管所联系盘元村。
联系全乡的领导干部共有县级领导2人,联系贫困户总4户,其中卓尼县委常委、副县长石岱千联系阿子滩村贫困户2户、县法院院长方耀东联系座车首村贫困户2户。
三、行动开展情况
(一)、强化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联村联
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急迫感和自觉性。
学习省、州、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组织全体乡村干部收看了“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重要讲话,认识了行动开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行动开展的六大任务(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以及这次活动的具
体要求,通过会议的学习,进一步统一了全体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州、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我乡及时组织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认真贯彻省、州、县委关于行动开展的要求,全身心的投入到行动当中去,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打造干部教育培养的锻造工程、打造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在各村委会在交通要道、人员集中的地段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加强对行动的宣传力度。共制作宣传牌4块,刷写固定标语12条,悬挂横幅5条,制作宣传栏2块。
(二)、强化领导,精心部署,确保“联村联户、为民
富民”行动有序开展。
积极与上级联系单位进行衔接,确定了联系单位联系贫困户干部花名册。按照县级干部联系2户、其他干部联系1户的标准,及时对联系村,联系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排查,收集整理乡情、村情及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建立联村联户帮扶台账。根据新的贫困人口划定标准,将全乡的贫困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低保、五保等生活困难,缺乏劳动力,发展后劲不足的保障对象。这类对象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纳入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政策范围,进行保障。另一部分是家庭困难,但是尚有发展希望,有基本劳动力,有脱贫致富愿望和能力的扶贫对象。这类贫困户是干部联系帮扶的重点对象。截至目前,省、州、县派单位均已到自己联系的贫困户内了解情况,集民智、重民生,破难题、促发展,帮助农户早日脱贫。广大群众中普遍认为,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帮扶,一定能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整体推进。
坚持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首要任务,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近、远期发展目标。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养殖与现代规模养殖相结合的养殖发展模式,州地震局通过提供种羊、科学养羊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群众养羊积极性,促进农牧民增收。二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州残联、县残联通过开展劳务技术培训、组织输转等帮扶措施,让群众走出去赚钱,增加务工收入。三是立足当前春耕时机,县级领导干部与群众对比算账、提供信息,大力推广蔬菜、果树等农业种植新技术,立足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省人口委通过开展生殖健康讲座等活动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意识和将抗知识。五是阿子滩乡九年制学校通过提升村校办学水平、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后劲。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创新,县农行通过维修村活动室,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村级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七是试点先行,州司法局通过村干部带头、提供资金帮扶,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提高农牧民收入。
虽然我乡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州委、县委的期望、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和兄弟乡镇相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通过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省、州、县动员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开展此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此次行动同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助推器”,加快发展的“增速器”,使此次行动与当前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努力使我乡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
XXX办公室
关于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开展情况的汇报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XX办公室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XX办公室开展“双联富民”行动自查报告报来,请审示。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精心安排部署。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当天,我办即组织全体干部收听收看了动员大会。市委召开双联富民动员大会、下发《中共XX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后,我办立即召开全体干部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市委《意见》,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下发了《XX办公室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XXX任组长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并确定一名办公室县级干部和三名科 1
级干部负责具体工作。
(二)迅速进村入户。一是确定联户对象。按照市委提出干部联户的具体要求,我办确定XX名干部联系XX户特困户,其中XX名县级干部联系XX户特困户,XX名科级干部联系XX户特困户,X名一般干部联系X户特困户。二是迅速进村入户。制定了干部分期分批进村入户计划,X月X日,第一批联户干部即入户开展工作。之后又利用双休日组织干部到联系点进行X次调研摸底。到目前,办公室联户干部已全部入户,并认真填写了入户手册,给联户群众发放了连心卡。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详细了解全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共同探讨了脱贫致富的想法和思路。三是广泛征求民意。建立畅通民意报告机制,组织干部填写入户民意直通车报告单XX份,并将梳理归类的X个方面的情况及时上报了市双联办。
(三)建立双联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双联计划。在充分调研和与村干部、农户广泛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办公室实际,初步制定了XX年市 “双联富民”行动计划和XXX年—XXX年“双联富民”行动规划。同时帮助村委会制定了今年发展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二是召开干部培训会。对入户干部进行了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双联富民行动目标要求、祁连乡基本情况、工作纪律要求等方面的培训,并邀请财政局干部对
市上联系XX乡的单位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惠农资金政策方面的培训,印发了《双联富民联户干部培训材料》到市县联村单位。三是建立了干部轮流驻村制度。在XX村村委会、建立了X个工作站,制定了联户干部轮流驻村值守表,安排联户驻站开展工作。四是建立了工作台账。将联系村、联系户基本情况,联系村、农户反映的问题全部建立了台账。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挂牌销号制度,责任到人、限时办结。五是确定了主抓领导和联系村兼职党支部副书记。我办确定XX为主抓领导,并确定XXXXXXX副主任科员XXX为XXX村兼职党支部副书记,兼任信息员、联络员。六是建立信息报送机制。确定2名干部为信息员,及时编写简报,反映开展双联富民行动的工作情况。
(四)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各联户干部积极帮助联系户明确了脱贫方向,理清了发展路子;二是部分干部自愿为一些特困户给予了部分资金帮扶;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搬迁移民群众及时解决了临时生活用水和临时住房问题;四是积极想办法为困难群众资助了100袋化肥;五是协调有关部门为搬迁移民举办了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150人次;六是协调相关部门联系技术人员帮助群众修剪果树10700株。
(五)严格纪律要求。在联村入户过程中,严格遵守省
委“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的要求和市上提出的13条工作纪律要求,干部入户都轻车简从,费用自理。全体入户干部都能与群众密切联系,既不扰民,也不给基层增加负担,没有出现违反纪律的人和事。
(六)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市委把我办确定为天祝县祁连乡的牵头单位后,我们即认真进行研究,与联系祁连乡的单位进行了沟通,并积极做好有关协调沟通工作。一是督促干部入户。省、市、县共X个单位联系XX乡X个村的XXX名联村干部均已联村入户,共联系XX乡XX户贫困户。其中,甘肃省分行干部XXX人联系贫困户179户,市委办XX名干部联系贫困户89户,市志办3名干部联系贫困户8户,县级单位领导干部275人联系贫困户311户,祁连乡49名领导干部联系XX和XXX两村的60户移民贫困户。二是督促建立工作站。目前,市委办、天祝县纪委、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3个单位已建立工作站,其他单位也正在积极建站。三是协调开展帮扶工作。各联村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广泛调研,反映民意的同时,也为农牧民给予了一定的资金物资帮扶。截至目前,共帮扶资金5万元,其中现金帮扶2.9万元,实物帮扶(折资)2.1万元。XXXXXXX已与祁连乡共同与水务局、和石管局协调沟通了XX乡移民新打灌溉机井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移民搬迁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办XX名干部帮扶的XX户群众中,有6XX户计划移民搬迁。准备移民搬迁的群众普遍反映,XX县安排每人XX万元的搬迁补助不能完全支付建房资金。特别是家庭人口少的农户缺额更多。
二是生产管理技术薄弱,农资短缺。计划搬迁到农场的群众还不掌握暖棚养殖、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技术,此外,暖棚养殖缺少饲料,化肥等农资存在不足。
三是部分群众依赖思想严重。由于群众对“双联”行动认识还不到位,片面地理解为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下来就是为联系村、联系户给钱给物资的,导致部分村组及农户期望值过高,好多急需自主推进的事情完全依赖帮扶单位和干部,主动作为不够,自我发展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
四、下一步打算
我办将严格按照市委“双联富民”行动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努力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有新突破,确保“双联富民”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
二是做好搬迁群众入住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帮助岔山村党支部做好移民搬迁方案落实工作。
三是积极帮助群众制定特色设施农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果业发展计划,并协调实施,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四是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群众意向,积极协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五是积极争取项目,帮助联系村争取引进各类项目,并指导、协调和督促联系村各类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争取3年内改变联系村的贫困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XX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从202_年3月份开始,我办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体工作如下:
1、工作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及时召开“双联”活动动员大会,统一全办干部的思想,提高了思想认识。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办实际,制定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双联”活动领导小组,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接待办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统筹安排,认真落实,做到工作帮扶两不误。
(二)开展调查摸底,做好信息采集和贫困户确定工作。我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帮扶村是XX区XX乡**村。XX乡**村位于XX区东部,境内地块狭长,地势成阶梯状,梯田型,属沟壑地形,在县域内属阴湿山区。全村四个自然村,人口646人,152户,其中贫困户29户,五保户2户,有效劳动力400人,全村共有耕地1163亩,人均1.8亩,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低于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通过摸底调查,初步确定了5户贫困户,并在村上进行张榜公示。按照县级干部每人联系2户贫困户,6户一般户,一般干部联系1户贫困户,7户一般户的原则,我办干部已经确定与23名农户进行了对接联系,建立了联系卡,互留了电话。在入户过程中,干部严格按照“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的纪律规定,不扰村、不扰民,不花村组和群众一分钱。
(三)积极开展对接,制定帮扶计划。在帮扶对象确定以后,我办干部积极与贫困户对接,衔接工作与4月初完成。通过与贫困户对接,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致贫原因,与村干部和农户代表座谈,具体梳理了种植、养殖、劳务、个体经济、技能培训、优惠政策、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帮扶类型。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和措施。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对“双联”认识不到位,缺乏配合,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户对帮扶的理解有偏差,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基础条件太差,帮扶难度较大。目前根据我们进村调研和群众谈话了解情况,村内人家居住分散,居住条件艰苦,灾后重建前房屋大多土坯房,现灾后重建完成钢筋混泥土和砖木结构房屋138户,但房屋装饰简单,屋内设施简陋,甚至部分房屋建好但门窗未安,各家各户都有不同数额的贷款,经济生活困难。全村水电不足(至今未进行农电网改造),道路难行,具最近乡镇集市4公里、车站15公里,出行极不方便。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有文盲半文盲50余人,村上无文化书屋,仅有一处文化活动室,一所六年制义务学校,两所家庭自办式幼儿园,一所医务室。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不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30%),严制约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核桃、圈养牲畜、外出务工。但均为形成规模,并切种植和养殖技术粗浅,科技种植、养殖成分较低,产出附加值不高。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村民生活水平整体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我办在充分认识联系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把“认穷亲、解困难、送温暖”这一先行活动完善好、落实好。二要积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帮助XX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联系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乡风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要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工作落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党员干部作风彻底转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进一步拓展,内容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