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营造全区人才工作良好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努力开创全区人才工作新局面
——南通市港闸区人才工作情况简要汇报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狠抓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高度,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举措,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全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持续的人才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人才工作宏观管理力度 我们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全区“三个文明”协调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关键举措,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
1、健全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及时将区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调整充实了小组成员,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实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总结部署全区人才工作,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全区涉及人才工作的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力求科学决策。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确保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力量不削弱,各项工作能到位。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人才意识,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加速力”的战略思想,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统筹规划、协调有效的运行机制,出台
了《港闸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责任制》,强化各成员单位职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才工作的组织程度,我们还先后出台了《港闸区委人才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区委领导与专家联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有效保证了全区人才工作的整体推进。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工作的需要,我们及时出台了区人才工作信息员工作细则,聘请了各街道、各乡组织委员或人事助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事干部等20余名同志作为全区人才工作信息员,进一步加强了网络建设。组织领导的加强和网络的进一步健全强化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良好格局。
2、结合区情,制定加强人才工作的有关文件。在深入调研,摸清现状,找出差距的基础上,详征博纳,借鉴兄弟县市的做法和经验,几易其稿,起草下发了我区《关于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意见》着力体现为港闸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的宗旨,充分将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与港闸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理念,同时在具体措施上求创新,求突破。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将全面指导我区今后五年的人才工作。紧抓“人才特区”建设的机遇,及时出台了《 “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意见》和《港闸区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对我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乡村社区优秀科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人才工作的配套文件,这一系列制度文件具有
一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区人才工作规范有效开展、全面提升我区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3、顺应形势,适时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近年来,港闸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期,但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为了迅速扭转人才工作被动局面,有效缓解人才紧缺问题,切实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区委决定召开人才工作大会。我们先后召开了基层党组织分管书记、党政人才代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代表、专业技术人才代表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摸准我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找出不适应新形势的突出问题以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分析原因,为全区人才工作的宏观决策管理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也为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作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去年11月份,我区召开了“人才工作暨科技英才表彰大会”,这是我区第一次召开的大规模人才工作会议,吹响了向“人才强区”进军的号角,对我区下一阶段的人才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培训锻炼,拓展人才成长空间
我们坚持把人才的培育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从知识存量和增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调整人才“智本结构”,提升“第一资源”。
(一)加强学习培训,开阔党政人才的理论视野 每年我们均要举办党政人才轮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各类政治理论培训班,参训人次均超过202_人次。202_年上半年,我们以原闸西乡为试点,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组织活动,并及时出台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实施意见》,向全区推开
创建活动,倡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学习。实行干部在职自学制度,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蔚然成风;电脑、外语等技能培训也正全面展开。202_年,全区电子政务培训中,上至区领导,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认真参加培训,考试通过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创新干部培训方法,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教学反馈的基础上,根据个体需要,依托党校开展菜单式培训,确定了包括政治类、法律类、经济类等多类培训课程供学员选择,突出了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邀请高等院校专家、市委党校教授开设专题讲座,牵头组织市场经济研讨沙龙,组织青年干部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新突破以及全区农业、工业、三产、个私、外经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全区党政人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业务素养有了显著提高。
(二)注重实践锻炼,提高青年人才的执政能力 我们着重将实践一线打造成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的崭新课堂。一是试行助理制度。将优秀年轻人才置于一定的岗位,锻炼和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202_年初,我们在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的基础上,选拔了12名年轻干部担任部门局长助理或乡镇长助理。通过两年的实践锻炼和组织培养,目前12名同志除1人调出外,其余全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二是挂职艰苦岗位。从202_年开始,我们对新提拔的干部实行半年至一年的艰苦岗位挂职工作期。先后有14名新提拔的副科职(级)干部到拆迁、信访、矛盾调解等岗位挂职锻炼。对于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我们也计划地组织他们到街道、乡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工作。三是参与中心工作。有分期分批地组织
区机关干部参与城市化建设等全区中心工作,经受改革和发展实践的锻炼和磨砺。先后有30名同志被抽调到招商局从事经济一线工作,有400余人次被抽调参加防非、城市化建设、五城同创等全区重点工作。前不久,我们还从区级机关抽调了50余名同志组成了拆迁推进机动队,帮助街道、乡完成拆迁推进任务。一系列的实践锻炼使一批年轻优秀人才迅速成长,提高了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从更好地担当起建设港闸、繁荣港闸的历史重任。
(三)依托多种载体,开辟专业人才的成长渠道。认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时转发《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通过学分制度、登记制度、评估制度等措施,把继续教育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考核、职称评聘紧密结合起来,使继续教育的刚性机制得以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每年我们都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农业经济人培训班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创新思维培训班3期,近200人参加了培训;组织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信息化素质培训。为适应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积极选送人员参加市局与高校举办的建筑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培训班,为提升我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为企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服务。指导、帮助区内一些规模企业建立了内部培训中心,加快企业内部专业人才培养步伐。开展证书培训和专业培训,三年来组织企业生产骨干、管理人员共87人到省内外六所高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培训,目前,全区一线工人中技师(含高级工)、高级技师拥有量占工人总数一成以上。
三、加强服务协调,营造聚才创业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引导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大引才力度,提供用武之地,优化服务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让人才效能发挥最大化,努力营造选贤任能、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一是加快人才引进步伐。近年来,在组织人事部门的推动下,我区各类人才引进力度也明显加大。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巨大的毕业生市场,每年都会在对区内单位进行人才资源现状及需求等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年度毕业生需求计划,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对外发布。据统计,“十五”期间,我们先后共组织一百多家单位参加省、市各级各类人才市场,吸收引进毕业生近二千名。同时,我们也瞄准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先后组织了近三十家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地赴西安、武汉、兰州、南京等地招聘,引进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为全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积聚了科技中坚力量。注重引才与引智并重,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需要,努力用人才和智力的“柔性流入”为我区服务。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路并进,着力构建科技人才高地。同时我们还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组织建立了长期智力引进合作关系,为构筑人才高地注入了源源动力。
二是加大人才选拔力度。近年来,公开招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我区引进、挖掘、使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多次面向全市公开招考副科级领导干部、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村居干部,人员充实招商、城建等一线,一批大学以上文化层次的高素质人才集聚到开放开发一线;面向全区公开选拔了“一把手”、科级、股级后备干部和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乡村社区
优秀科技人才;全区机关部门中层干部普遍实行竞争上岗或交流换岗。公开选拔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系列活动的实践,较好地丰富了我区人才选拔方式,使大批年轻有为的有志之士突破了身份、学历、部门的界限,投身于港闸改革开放和跨越发展的洪流之中。
三是构筑人才发展平台。积极营造宽松环境,注重“人岗相适、人事共赢”的导向,努力构筑人才创业创新平台。为了给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天地,我们筹集资金,租赁厂房,注册成立了南通港闸高科技创业中心,中心于202_年正式启动,目前已达成意向性合作33项,预计3年内孵化器规模将逐渐扩大,在孵企业将达到20家以上,毕业企业将有8家,形成产值将达3000万元以上,基本具备省级孵化器的申报条件。我们还成立了以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为龙头的新兴特色产业区——南通港闸生物科技产业园。目前已有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南通紫琅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等十二家企业进驻。为了充分发挥人才参与港闸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体现人才奉献港闸的人生价值,区委、区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确定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项目时,总是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专家分析和论证。及时通报每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一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进展落实情况,促进专家更积极地建言献策。
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首先是以事业激励人才。为了激励人才在港闸的改革发展洪流中大显身手,我们不拘一格用人才,以事业激励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目前全区科级干部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占45.17%,在企业中,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人才在担任着生产、技术、营销厂长、书记、高级工程师。区中
小企业服务中心及时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从而为人才的成长和课题的研究转化提供了保障。其次是以物质激励人才。大胆探索并完善要素分配机制,对特殊人才依照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自主确定各类人才的待遇,确保一流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乡村优秀科技人才每年都会领到技术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还专门划出资金用于人才的健康休养、科研补助、成果奖励等。最后是以情感激励人才。认真落实领导与专家联系、优秀人才定期体检等制度,区委、区政府领导与专家定期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优秀人才健康档案,在三年管理期内组织健康体检1-2次,人事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做好人才的推优举荐工作,积极向上级人才工作部门推荐人才,为优秀人才争取各类政治待遇,帮助他们申报各级荣誉称号,目前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现拥有全国、省、市劳模9人,省、市、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名,省市优秀企业家2名。
第二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好雨知时节。中央适时提出“党管人才”,作为一项新的人才工作原则,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地对领导方式的创新。这一战略指导原则与时俱进地总结了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经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变化和领导方式转变的高度自觉,以及对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的深刻理解与清醒把握,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党管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党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掌握并认真坚持这一原则。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宣言书,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员令。它为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指明了光辉的方向。
(一)把握科学的人才观,必须首先深刻了解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人才观主要包括以下观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的观点;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人人都能成才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实践检验人才的观点;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的观点。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决定》确立的科学的人才观,是辩证的人才观,实践的人才观,发展的人才观,是一个闪耀着与时俱进理论光芒的全新的人才观。准确把握这一科学人才观,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意义重大。
(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确立科学的人才标准。人才标准是人才观的基石,不同的人才标准构成不同的人才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按学历、职称、身份来界定人才,把一些并不一定是人才的人囊括进来,而对一些有真才实学却不符合“硬杠杠”规定的人却拒之于人才“花名册”之外。这种机械的、狭隘的人才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开发的潮水日益冲击着不合时宜的人才标准。《决定》把人才从学历、职称、身份的“迷团”中解放了出来,突出知识、技能和贡献,使我们对人才认识的视野大大开阔。它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这一明确的阐述,是人才标准的一大突破,也是我们作好人才工作的理论指南。
(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推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科学人才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机制。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人才选拔方式。“伯乐相马”依靠的是个人经验,“数字出官”反映的是好大喜功,“以我划线”暴露的是任人为亲,“突击提拔”体现的是长官意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则是一种霸王评价。这种人才评价机制,只会使选人用人走入歧途。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就是《决定》指出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这就告诉我们,评价人才,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避免少数人说了算,必须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克服主观臆断。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准确评价人才的关键,是选好用好人才的前提,是贯彻科学的人才标准的保证,是确立科学人才观的必由之路。
(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把“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养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必然要求。人人都能成才,并非人人生来是才。要使成才,重在培养。马克思指出:“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可以说,我们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无不是围绕人才的能力在做文章。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把培养人才列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中央要求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要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那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人才培养,其目的也在于此。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创新机制,解决党管人才怎么管的问题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党管人才的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而盘活人才资源,构筑人才高峰,关键的突破口就是大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六个方面机制的创新:
(一)完善人才的市场配置机制。人才资源配置,离不开人才市场这个载体。人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管人才,首先要按照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努力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市场,推动人才资源的培养、配置、使用全面市场化。要加快构筑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办好基础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性人才市场,完善区域性人才市场,发展农村人才市场,进一步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要切实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人事代理,建立人事仲裁制度,加快人才评价、人才培训、人才交流、人才信息、人才服务手段的产业化进程,真正形成人才市场发展的“一湖活水”。
(二)推行人才的“柔性流动”机制。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才柔性流动已成为人才工作的一个新特点,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利大于弊,成本低,效果好,有利于加强国内外、区域内外的智力、技术和人才交流,拓宽人才资源开发的空间,提升人才资源的开发度。我们的人才工作,也要主动适应这一新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走向,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引才观念,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各种灵活方式引进区域内外智力,除调动外,可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聘请顾问、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智力,逐步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广纳群贤的选人机制。
(三)构建人才的开放选拔机制。在开放的社会条件下,人才是跨地区、跨国界、跨所用制的,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在选拔人才时,要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形成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从工作层面分析,要着力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壁垒,努力实现两个贯通:一是要实现“三支队伍”人才之间的贯通。由于干部实施分类管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边界相对比较清晰,“三支队伍”的人才流通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要加大“三支队伍”人才之间的交流力度,最大限度地使用好三方面的人才。二是要实现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之间的贯通。让全社会人才都能参加公务员公开招考,参加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公开选拔,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
(四)形成人才的终身教育机制。要充分利用日益发展的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培训人才,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化的人才继续教育格局。要完善以基础教育和等教育为重点的学历教育,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以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为重点的远程教育,以培训深造和关键岗位锻炼为重点的定向教育,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活动,构筑终身化教育的动力源泉和环境条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五)深化人才的业绩分配机制。必须大力倡导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激活分配机制,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大胆探索并完善要素分配机制,积极推行经营管理者持股经营制度。将年薪制、承包、利润分享、奖励、现金分配、风险收入、养老保险与技术入股、股份期权、红利扩股、风险投资等结合起来,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与经营者的考核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对特殊人才,大胆采取切实可行的分配方式,依照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自主确定各类人才的待遇,确保一流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六、建立人才的多元投资机制。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要发挥政府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对紧缺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培养,对重点领域,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开发资金到位。二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吸纳人才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必须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放权让利,对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工资管理等审批事项该取消的要取消,该下放的要下放,充分挖掘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潜能。三是要发挥社会投资的补充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注重引导,加强管理,规范有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人才资源开发局面。
事业呼唤人才,时势造就人才。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我们迎来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春天,定会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崭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三篇: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央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扎实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在,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的改革发展也处在关键阶段,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关心人才更为重要。
因此,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应该重视人才工作,切实履行好管规划、管政策、管改革、管统筹的职责。要加强科学理论指导,不断推动人才领域的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用科学人才观指导人才工作实践。
那么,我们党如何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扎实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呢?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管理者。各级党委应当真实了解人才使用现状和需求,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符合本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规划,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大更好的发挥人才作用。二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引导者。人才引进来,能否尽快发挥作用,能否为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提供更大更好地服务,能否将自身能力和作用尽早为党和人民谋福利,需要各级党委重视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提供各项科学且有远见又切合现实的政策,用政策、真情引导人才的工作方向为服务国家、地区的发展。三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后勤部长”。各级党委应该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人才类型、层次、需求多样性的特点,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为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难题,也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人才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全心投身到工作中去。
第四篇:党管人才
一是要大力宣传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让各级各部门了解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多与高校联系,参加些人才交流会,把沂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出去,以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到沂水干事创业.二是加大高级人才的招引力度。高级人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人才,主要从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第二类高级技术工人,主要是对一些高精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能起到带动其他技工和工人,全面提升生产企业的生产水平。
三是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商学院的作用,多聘请有关行业的专家来沂水授课,让本地企业的负责人参加,通过这种形式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帮助先技校与其他高等级技术院校的联系,请高水平的教师来授课,来提升我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以更好的为落地沂水的企业服务。
第五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正确处理的五个关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正确处理的五个关系
刘荣华1沈波濒
2(1,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2,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摘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既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和开创我国人才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重要关系:党管人才与人才观念的更新;党管人才与依法管理人才;党管人才与党的群众路线;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党管人才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关键词:人才强国党管人才关系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202_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作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决策的同时,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这既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和开创我国人才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延伸。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党管干部”的方式掌握着各类人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干部队伍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支撑各项事业的干部队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除了党政干部以外,还有大量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和社会上各类人才。这些人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执政党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必然要求执政党像对待革命战争时期的干部一样对他们加以领导和管理。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自身的任务、使命和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以及对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坚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一、党管人才与人才观念的更新
坚持和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首先必须搞清楚“管”的对象,对人才的内涵要有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党”究竟该“管”哪些“人才”,进而才能明确选择正确的方法去“管”,解决该怎么管的问题。
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执政的初期,我国还没有提出明确的人才概念,党的人才政策包含在干部政策之中。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由于人才和知识联系在一起,而知识和学历又紧密联系,所以1982年以来,我国一直把“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
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标准,这对于开展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标准逐渐显露出不够完善的地方。实践表明,有学历或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而有些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
202_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四个尊重”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其本质是尊重人才。按照这一理论要求,要准确把握人才概念,就必须做到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地革新人才观念,树立大人才观,拓展人才视野,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使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中,必须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二、党管人才与依法管理人才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党管人才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依法做好人才工作,努力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逐步做到在人才工作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这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迫切需要,更是党管人才原则贯彻落实的必由之路。
做到依法管理人才,首先要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法治环境。良好的用人法治环境,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和吸引力,这对于我们党和国家快出人才、多出人才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环境,不仅难以发现、培养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无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还可能留不住人才。党管人才,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优化法治环境,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推进人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及时将实践证明正确、成熟的党的人才政策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人才教育培养、使用、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及特点、相互衔接配套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与人才工作密切相关的就业、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法制化工作。再次,要加强人才工作执法和监督力度。立法和执法是相互联系的,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法律离开了执行就变成了一纸空文。当前,一些人事部门重制定、轻执行、淡监督的倾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管理人才工作中,习惯以行政手段沟通协调,依法管理意识较弱,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纠正不力的情况。因此,党管人才,要加强人才工作的监督力度,要以相应监控机制来约束监督者行为,增强其责任心,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保证公正合理地监督;要建立经常的沟通与对话机制,增强人才对监督的理解和支持,确保监督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要形成稳定的社会监督渠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手段,鼓励群众对人才工作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督。
三、党管人才与党的群众路线
人才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是也不可能是党包办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而是要依靠各级部门和团体的密切配合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其基本的思路,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同时,人民群众是人才之源,人才产生和成长于群众之中。群众对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是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人才等等问题,了解得最清楚,也最有资格评判。因此,要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做好人才工作,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这是人才工作的根本的方法。
“群众路线”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把党管人才的原则和党的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才管理的指导思想上,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管理人才的思想,努力提高群众评议、推荐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才管理方法上,对人才的选拔、使用、流动,都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方法。
人才工作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质就是要扩大人才工作的民主程度,这在党政人才工作方面尤为突出。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落实群众对人才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首先要把选人用人的原则、标准、程序、政策等交给群众,让群众熟悉党的干部政策,明白选拔任用的工作程序,了解选拔任用的条件,把群众的知情权落到实处;其次,要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扩大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让群众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管理的全过程,把群众的参与权落到实处;再次,要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把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对多数群众不拥护、不信任、不满意的人才,决不轻易使用,真正做到尊重民意、体现民意,把群众的选择权落到实处;最后,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真实意见和看法,让群众有效地对人才和人才工作进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权落到实处。
四、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
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当然也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配置。实践证明,在人才管理问题上,离开党的领导不行,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也不行。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能使人才真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就是要在加强执政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原则,就要进一步加强党委统揽全局的职能,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依靠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集中研究解决好人才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的工作。制定政策,就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营造环境,就是运用政策、法制和组织手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各类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整合力量,就是加强对人才工作机构的协调和自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
和作用,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
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把人才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市场是竞争的“战场”,完善的市场机制的效率优势是任何先进手段所不能代替的。而人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除了高效的政府宏观调控外,还必须有健全的人才市场体系、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完善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为条件的。为此,一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市场主体作用,促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二是要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同时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转变用人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三是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使现有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四是要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种人才之间流动的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党管人才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人才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人才的成长和人才效能的发挥,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以掌握和运用人才成长和人才工作自身规律的程度为前提的。坚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在领导人才工作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各类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增强各项决策和工作的科学性,防止和克服人才工作上的主观随意性。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估指标和评估办法,对人才进行分类识别、分类管理。对党政干部,党委、政府应以直接管理为主;对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者队伍,应以间接管理、引导和服务为主,通过高效、优质、卓有成效的服务和营造宽松、平等、择优的用人环境,体现党的执政水平,扩大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控制力。
其次,要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围绕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构建核心领导能力框架,全面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以提高科学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着重提高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从中培养一大批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再次,要坚决破除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制和机制的创新。一要在继续注重对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二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去思考,把握好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使干部的培养使用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要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管理模式的束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管理体制。四要通过研究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建立起即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有利于本国人才安全的人才竞争机制。此外,还要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的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测反馈机制。
Several relations of correct treatment with persist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party in charge of the talent
Liu Rong-hua 1Shen Bo-bin 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Hunan Province, China;2,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100872)
Abstract: The party in charge of talents is the require of not only tackling the day by day fierce international talents competition and founding new situation of talents work, but also consolidating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party and enhancing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To insist on carrying out the principles of the party take the charge of the talent, we must deal with the following several important relation correctly: The party in charge of the talent and the renewal of the ideas of talents;The party in charge of talents and managerial talent abiding by laws;The party in charge of the talent and the mass lines of party;The party in charge of talents and market's disposing talents;The party in charge of talents and respect talent's law of growing up.Keywords: talents make the country prosperousthe party manages talentsrelation
参考文献: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 202_年01月01日 第一版。
作者及联系方式:
刘荣华:男,1976年生,江西赣州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
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的人才理论与实践。
地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品园四号楼130室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79237
电子邮箱:liuronghua28@163.com
沈波濒:女,1979年生,湖南湘乡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
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三舍207室
邮编:410081
电话:0731-8644585***
电子邮箱:shenbobin6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