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文 最美乡村教师 郭兰芳
最美乡村教师
官渡镇中心小学教师 郭兰芳
他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十个春秋。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教学工作。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几十年来,他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自从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他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任教几十年来,他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他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他本人也荣获了“市级教学能手”、“乡级优秀辅导员”、“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
他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他,到底是谁?——乡村教师。细细数来,有多少个平凡的乡村教师默默耕耘!放眼望去,有多少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无怨无悔!勤教学、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他们用真情和汗水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他们凭借自己丰富深厚的学识基础、创新求真的教学风格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感动并带动着身边的莘莘学子学,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在我们眼中,他们就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他们甘为人梯,用臂膀托起学生攀登高峰;他们甘为春蚕,用才能让知识和智慧延伸;他们甘为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
第二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徐丽芳)
用平凡写下动人的诗篇
有感与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
实验中学徐丽芳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想借用林丹的一句话“老师,他们是最平凡的人却做了最伟大的事。”。这就是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平凡写下动人的诗篇。
“老师您—好--”
一排排整齐的敬礼,一声声稚嫩的童音。
一行行感动的泪水,现场的人们,电视机前的我喉咙哽住了。是的,现场的人被感动了,电视机前的我被感动了,看着他们身处的教育环境,看着他们跟前的孩子,心里面有说不出的难受,我不知该如何表达我对他们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敬佩。
贵州遵义扇子林小学的徐德光,37年的坚守。从18岁便与大山呆在一起,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双手砍出一条五公里长的山路。正如白岩松所说,大山里本没路,一个人砍得多了便有了路,这路是徐老师用双手砍出来的。他砍出的何止是一条大山便道,更是一条让山里孩子走进课堂,奔向知识乐园,走出大山的路。
白龙马与他为伴,帮助他托起孩子们的书本、学校的建材,帮助他接送风雨泥泞中艰难行走的孩子。为了孩子,他摔断了两棵肋骨,白龙马差点失去了左眼。他沙哑的嗓子虽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一刀就好,可他却迟迟不愿意医治,是他放心不下孩子,他说:“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谁来替代他教孩子。” 泥泞的山路,风雨飘摇,白马托着孩子,他拽住缰绳的双手,一刻也没有松动,揪紧的心,在雨水泥泞的搅拌中更加坚韧。
他用喝酒的方式,请回了自己的弟子,跟随了他二十年,是他“害”了弟子,让弟子同他一道守住大山,守住这群草丛中嬉戏的大山孩子。心甘情愿跟他一起,背付大山的重托,让孩子们的明天有了希望,让大山深处的人们也能听到朗朗书声,让他们感知人民教师的崇高。他是密林深处孩子的领路人,用自己的艰辛托起孩子们的希望,用自己的情怀让大山深处的教学有了明天。
安徽的陈万霞老师,为山村的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晴空。用一片爱心为留守儿童创设温暖的家。用电脑让留守孩子跟父母消除隔阂,用阳光信箱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自己的真心呵护,保护了亲情。人们都说老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可我觉着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是老师,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在偏远的高原小学,邓丽老师用自己的青春给大山带来快乐,用自己的誓言“我们和你在一起”让失聪的孩子在知识的殿堂遨游。在环境恶劣的拉萨日多乡小学,宋玉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一盏烛台相伴九年,七年没回过一次家。他学说藏语,融入藏民生活,将自己的家安在了高原,成为了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帕米尔高原上的阿力甫夏,趟急流,穿飞石,斗雪山,用自己的身躯一次次护送5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的大山孩子,让他们也能拥有朗朗的读书声。------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朴素对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用自己的执着引领者一批批孩子叩开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成就了山里孩子的人生。美丽的乡村教师们哪,你们像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光和热!你们的品格和精神,照亮了一辈又一辈人。
你们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你们给了孩子们一把生活的尺,让他们自己天天去丈量;你们给了孩子们一面模范的镜子,让他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让他们走向收获的峰巅。“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你们用最纯真的那份情感,最纯净的心灵,最纯粹的生命给我们的时代,给我们的老百姓,给我们的孩子们做了一份承诺,用你们的生命写下了一首一首的好诗。你们也有追求优越生活的梦想,可为了孩子们,你放下了一切繁华,甘愿躬耕三尺讲台。“为爱而生,向爱而长”。任何赞美的语言都表达不了对你们的敬意。同样身为教师的我,必定要向你们学习,学习你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学习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始终不渝的顽强意志;学习你们把自己置之度外,为孩子带来无限希望;学习你们不为名利,默默奉献。为党的教育事业,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合格的人名教师。
第三篇:寻找乡村最美教师 郭翠红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心得体会
善吉小学
郭翠红
202_年9月14日,我们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那些令人尊敬的教师们的人生经历,看似迥异,却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在这个光荣称号的背后,他们都饱尝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却赢得了学生的独特的爱。
仲威平为了让自己村的孩子们上学,40里路一辆自行车,无论刮风下雨、大雪纷飞,仲威平每天往返三个小时,奔波在这条上班路上,骑不了车就推着走。冬季零下30度的严寒,她每天早早到校为孩子们生火取暖,中午学生们都回家吃饭了,可她的午饭却那么简单,凉包子、凉馒头。202_年的冬天,漫天大雪,她推着自行车去学校,因为她知道:在路的尽头有学生在等她。她为孩子们许下一个诺言:就是下钉子、下刀子,老师也会来。就是这句承诺,她骑坏了6辆自行车,行程8万公里,从未耽误过学生的课,最终47岁的仲威平,子宫切除了。然而在她眼里,学生有一技之长,懂得怎样去做人,就是孩子的成功。
潘立华是一位乡村教师,他只有5个学生,在孩子们的眼中,他更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他把教学、游戏融入到绘画当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潘立华深知山里的孩子上学不容易,他选择自己留在家乡,就是要让山里的孩子有书读,快乐的学习,37个酷暑寒冬,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正是有了潘立华,他们村的1300 名孩子的基础教育得到普及,一个教学点,一个老师37年的坚守,他说:“只剩下一个孩子我也要一直坚持下去。”
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分别来自四川省通江县石庙子村小学和火天岗村小学。他们的学校隔山相望,难得相见。每天深夜,他们以手电筒互报平安,互道珍重。两束光的交汇处,是两颗爱心的碰撞。
看完视频,我不禁扪心自问,怎样老师才是好老师?在王亚平眼里,老师的教育应该以爱为基础,传授的内容是知识,但是过程中应该以爱为纽带,无论是在太空还是在小山村,爱的教育是没有距离的。
是的,乡村最美的老师他们用爱浇灌着乡村的孩子们,交给学生知识,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长大。这时,我想到了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叫做王宏斌,脾气暴躁、性格倔强,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我采用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每每遇到事情,他总是不说话,像一棵坚强不屈的松树站在那儿不动,要不就是哭鼻子,实在令人苦恼。于是,我想办法,我几次与家长联系,与家长探讨孩子在的情况。从家长的口中我知道,他在家中经常这样,母亲为此经常教育,爸爸为此狠狠地打过他,希望家长能与老师配合共同监管。而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与他交谈,给他讲道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心服口服,能顺从我,果然他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确信,我的教育生效。
果真,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在课堂上居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次我们在学《童年的水墨画》的时候,在学习溪边的小诗时,当我说,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垂柳,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染绿了,有红色的蜻蜓点缀,你感觉这是一幅什么画?他抢答道“万绿丛中一点红”,我顿时惊愕了,多聪明的孩子呀!只要你给他爱、给他信心,就会焕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学生认为老师是真心关爱他时,他就会听从老师的教导,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
与乡村最美的教师相比,我知道我做的还不够,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他们为榜样,更多的去爱孩子,为乡村的孩子们开启人生、点燃希望、放飞梦想。
第四篇: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看完这个纪录片,印象最深的是几个数字:全国846万乡村教师,有多达6600多万乡村学生。这是个看似困难重重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同时,6000多万个憧憬梦想的美好愿望,846万个感动的故事,摄制组的任务又是如此的庞大。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特别是那些乡村教师,他们扎根农村,不求任何回报,只求每个怀揣梦想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成就自己。几十年来,他们交出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走出去成了社会的栋梁,可是他们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守。用他们的话说:他们的一生已经离不开了这些孩子。
纪录片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戳中我们最大的软肋。这十个票选出来的老师是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环境中坚守农村小学,一干十几年、几十年,有的老教师甚至教出村里两代人。石兰松、薛跃娥、李修雄、庄巧真、杜顺、徐其军、张桂梅、任影、达芳、孙影共10位教师入选“最美乡村教师”。他们的课教得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包括有人升入名牌大学。他们的大爱浸润了学生,也深受学生、家长和乡亲们的爱戴。10人当中,半数身有残疾或身患重病。他们当中有的人担起了几个人的职责,独自支撑一所学校几十年。他们的收入不要说和科技人员、公务员相比,还不如当地普通职工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他们的家庭靠爱人支撑,治病靠借贷。我们在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之余,是否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们有的甚至都没有“名分”,因为时刻牵挂孩子和课堂,他们没有时间去深造和培训,这更加使得他们丧失了转正和晋级的机会。
他们,坚守着内心的纯净淡泊,住着简陋的房舍,拿着微薄的工资;他们,用坚强臂膀扛起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重任,用爱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他们,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他们或刚毅,或简朴,或严厉,或慈祥,然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学生,甘愿奉献,甘受清贫,请把你知道的乡村教师的故事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为这些高尚的人加油!
永康五中马静黎
202_.8.30
第五篇:乡村教师最美
乡村教师最美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甘官屯明德小学耿喜莲 “乡村教师是基础的基础,乡村教师是基础中的铮铮塔尖。”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让我真正地了解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所说:的含义。这10位教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他们每个人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偏远地区孩子的教育,为了中国的基础教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远离了自己的父母,舍弃了自己的家庭,甚至是生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愿清贫、甘受病痛折磨而无怨无悔。这种信念,这种理想,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让我感动,他们的故事让我震撼,离开父母15年,父母为自己的儿子颁发最美乡村教师奖看到他们抱头痛哭的时候,我热泪盈眶,儿子看后认为我怎么了呢?直喊妈妈。用爱感悟孩子的邓丽,用爱影响周围的同事,用爱使整个学校活起来,他给予别人爱换来的是更多人回馈的爱。
与他们相比我差的太多,与他们相比我奉献的太少,与他们相比我须努力的方面有很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许不会有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的牺牲,也许不会有宋玉刚的孤独,也许不会有徐德光的坚持,也许不会有邓丽的奉献,也许不会有肖山的洒脱,也许不会有于贵勤的执著,也许不
会有刘效忠的遗憾,也许不会有马复兴的感动,也许不会有陈万霞的积极,也许不会有吴金城的清贫。但是我要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对教育的不懈追求,虽然我不能做的轰轰烈烈,但是我要从教育的点点滴滴做起。今后要更加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要更加爱学生、爱工作、爱学习、爱同志、爱家长。不遗余力地为乡村教育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