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让爱在你我身边传递

让爱在你我身边传递



第一篇:让爱在你我身边传递

《感动中国》观后感

让爱在你我身边传递--爱之三篇曲

江宁区禄口小学 朱健 第一篇:孝更绝伦足可矜--陈斌强

在看过感动中国陈斌强、张丽莉、何玥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感慨于人世间还有这么纯净、这么高尚的大爱。他们留给世人的恐怕并不只是瞬间的感动,还有感动的牵引,爱的传递和人生的意义。

陈斌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老年痴呆症的母亲5年如一日。他把孝道洒给了沿路风景,留给了沿途的村庄。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作为一名教师,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路的人。”是的,他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他的赛跑是为了从小将他哺育长大的母亲。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是他的一句话是:“我的孩子可以等,但我的母亲不可以等。

回想起来,现在的年轻人估计要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才会想到„如果,当初能少点借口,多点和父母交流,多回家吃吃饭,多回家陪老人聊聊天就好了;如果能一个星期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带父母上馆子吃顿好的,再在小区里散散步就好了;如果能一个月带上父母去趟附近的公园走走就好了;如果...如果„„太多的如果.....但这世界上没有如果......也许真的当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那时候,我们才会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深情。那时候,我们才会有一种对天长叹、但却无人回应的心碎。我们才会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对我们爱得最无声、爱得最纯粹的人走了,永远地走了,留下的是一个孤独缺爱的灵魂。

陈斌强,这个名字,给我们这些在爱中沉浸太久而不懂报答的人一个警醒、一个催促:爱父母,别等待。

第二篇:冰雪为容玉作胎--张丽莉 佳木斯是个英雄辈出的城市,从八女投江的冷云、勇拦惊马的刘英俊、为和平献身的邵云环,到如今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都向全国展示着佳木斯的良好形象。张丽莉,舍身救学生的壮举感动了佳木斯,感动了黑龙江,感动了全中国,成为了最美女教师。

时间回到了202_年5月8日,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学生们下晚自习走出校门准备回家时。张丽莉老师在面对一辆客车失控冲向学生的危急瞬间,不顾生命安危自己却被辗到车下,造成高位截肢。手术后,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看着电视上那阳光的笑脸,我的心里猛然一惊:这是个年轻的生命,假如,她在学生面临生死存亡的一瞬间,没有那将那永恒的瞬间定格成现实的话,她现在一定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健康、朝气洋溢的青年。可是在那一刻,她没有去权衡利弊,而是用自己的本能做出了这一伟大举措。高位截瘫,也许这代价确实让人痛心,但却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在她的学生面临灾难时写出的最美诗篇。应该说,她的人格是伟大的,精神是崇高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全社会人们心灵中的真善美。

张丽莉,这个平凡但却伟大的名字,她失去了宝贵的双腿,但却插上了美丽的翅膀,越飞越远,传递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怀。

第三篇: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玥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感动中国颁奖词将最美好的语言留给了何玥,留给了这个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上的平凡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2_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何玥,这是个让我不忍提起的名字,她还那样的年轻,只有12岁。也许同年的孩子此时还依偎在父母的身旁,撒着娇,使着小性儿,感受着“少年不识愁滋味”无忧无虑的美好。然而,同样的年华,她却要承受那么多,付出那么多,表现出一种少年人所没有的坚强与淡然。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应该说,何玥的生命是短暂的,仅有短短12春秋,然而她却并没离开我们。她的生命还在他人身上延续,她把爱与希望在人间播散,谱写出一曲最美的人生之歌。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而我收获的不只是心灵的涤荡,还有一种对爱全新的定义。这定义让我决定跟随他们的脚步,将爱传递,洒满人间。

第二篇:爱在你我身边

爱在你我身边

对于残疾人,我们杭州一直是抱着关心,关爱,关怀的态度,因此,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扶助政策。

在就业.康复.教育.文化生活福利等方面,残疾人均受到了一定的保障。在202_年12月17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宣布放宽对残疾人驾车的规章制度,允许部分残疾人驾驶残疾人电动车,这些车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也进一步的关爱了残疾人。在杭州明珠频道每天正午的新闻节目中也总有一位手语解说员来帮助聋哑人获知当天的新闻信息,在频道的下方也有中文字幕和手语字幕。各家书店也有专门的残疾人书刊及读物来使残疾人阅读。在一些旅游场所也会有手语的信息来供残疾人了解。在电影院等文化场所残疾人享受半价优惠,在乘坐公交车时则可以免费。

对于残疾人这方面,杭州给予了许多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并唤醒他们内心的斗志,不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放弃自己,放弃未来,放弃一切!杭州通过这些措施让残疾人知道他们并没有被孤立,他们依然在社会中受着关怀,他们的身边有我们,爱就在你我身边!

第三篇:爱在身边,你我同行

爱在身边,你我同行

——我与医院共成长

岁月如歌,青春是一首纯真、烂漫的诗,青春是勇敢追逐梦想的红日。那年青春正好,那年繁花正茂。感谢时光,让我在青春正好的年华里遇见你——市二院。

爱在左,同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而市二院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在这里,我不仅品尝到了无私的母爱,温暖的友爱,更有热烈的爱情。

母爱如水,浇灌我们荒芜的心;母爱如船,为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到达幸福的彼岸;母爱如岸,是孩子心灵受伤后停泊的港湾!而对我来说,母爱更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就是我们市二院。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在这里呱呱坠地。年幼的我拽着妈妈的裙角,天天跟着妈妈,坐在小板凳上,等待着妈妈下班;年少的我穿着妈妈的新裙子,天天追着妈妈,穿梭在医院的角落,期盼着妈妈下班;少小的我骑着妈妈的自行车,天天随着妈妈,看着忙碌的医生,迎接着妈妈下班。这里,不仅仅是妈妈工作的地方,也是充满我童年身影的地方,更是母爱具体体现的地方。

从年幼记事起已经居住在医院附近,记忆里医院还是一片平房的样子,古老的杨树,灰色的墙壁,昏暗的吊灯,低矮的建筑,唯一可以称得上的楼房的便是妈妈工作的那个两层小楼。看着现在一栋栋的大楼,看着新医院的拔地而起,医院发展的轨迹,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印记,长大后成为二院人,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

因为有缘,我们共聚家园,因为有情,我们团结友爱!

同样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大学毕业后有幸通过了市二院的招聘,正式成为了一名二院人,完成了我童年的梦想。

刚来医院三个月,熟悉了我院病案室的日常工作,医院领导就安排我去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一步地学习,感谢医院给我机会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领域。在那里,工作量翻倍,专业力度更强,工作要求更高。认识了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师傅——王老师,在短短三个月的学习中,在王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不仅了解了疾病编码到底是怎样的系统,而且对于常见的疾病编码牢记在心,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要求也得到了全面的认识,对主要诊断的填写规则有了判断方向。这次学习中,我明白病案工作并非是个简单的工作,她需要超强的责任心和耐心才能把它完成好。从收集病案,病案录入,病案审核,病案装订,病案入库,病案借阅,病案统计,网络直报等工作,环环相扣,容不得一点马虎!

202_年12月,我院开始准备202_年6月等级医院迎检工作,在医务科的指导下,努力完成15项条款的台账,在全院近大半年的努力下,我院顺利通过二乙的初审。在这次评审中,我边做台账边学习各项制度、流程。遇到疑问,随时向医务科领导请教,很感谢这次评审,短短半年的时间我将工作的方方面面了解的十分透彻。与此同时,评审工作中,病历质量的检查是必查项目,我配合临床科室将需要的病历抽出来让大家自查,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将病历的放置的位置了解地一清二楚,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病历,为临床同事节约更加宝贵的时间。

入职不久,我就发现市二院全院员工都处在一种充满了“爱”的氛围中,也许,这里已经是我们另外一个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没有我们的豪言壮语,没有我们的惊世之举,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用平凡的事迹谱写了动人的诗歌。我们如沙石般无华,如小草般朴实,可我们有着自己的感动与幸福:病人的一句感谢,那是最真诚的鼓励。

我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依旧想用我笨拙的言语讴歌我的同事和我们共同的家,感谢市二院,感谢你培养、历练了我,赐予我这个发扬自我的平台。此外,我更要感谢我们科室的前辈薛老师,她常教导我“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刻苦,生活上要刻苦!”这句简单的话一直影响着我。感谢他们的指引,在这里我褪去了一身浮华、我能用自己平和的心态去做好医院的服务工作,我不敢居功,但我能问心无愧的奋斗在自己的岗位。

缘分是在转角后的再次遇见,是两个人的美丽邂逅。牵手是前世的约定,是两个人的誓言。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的星,传说那是颗爱人的心。

在市二院的大家庭中,我不仅品尝到了无私的母爱,温暖的友爱,更是遇到了那对的另一半。

还是那个炎热的夏天,医院为创建等级医院,我们全院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加班创建工作,为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业务更上一层楼,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制度在完善,业务在加强,流程在优化,沟通在紧密,我们每天在工作、开会、学习、补充资料,日子过的紧张又充实,想着为医院的发展尽各自一点绵薄的力量。而也就在工作过程中,我与他相遇相知相爱。因工作而认识,因创建而相爱,从此被领导拿出来说,我们是“创建夫妻”。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7个月了,很期待她长大了,能够把我与二院的故事讲给她听。春华秋实,随着新大楼不断的崛起,我们必将走向新的明天,作为这集体中的一员,我愿把更多的关爱给予我身边的每一位同仁,因为有爱,愿我们随着医院的成长一起同行,走向辉煌!

病案室 黄琳

第四篇:感动你我 爱在身边

感动你我 爱在身边 肛肠外科 张璐璐

医院是人们情感交织最密集的场所,生命从这里诞生,也从这里结束。这里汇聚了人生百态,这里包含了人情冷暖,这里也是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关怀的地方„„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你们,我们老两口真不知怎么办才好。”这就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大爷发自肺腑的感谢之声。

时间要追溯到半个月之前,患者董xx,女,74岁,老大娘已经忍受了近十年排便困难的困扰,慕名来到中心医院肛肠外科,门诊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及“排粪造影”等一系列检查,老大娘被诊断为“直肠前突3度、直肠粘膜套叠”而收入院。张效东主任在查房时通过仔细查体及阅读相关病历,提示应为患者行“结肠传输试验”检查,排除是否因结肠传输及蠕动不良而导致排便困难。三天后,结果出来了,提示患者结肠基本不蠕动,如单纯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则根本无法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随即经过讨论,于6月7日为患者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全结肠切除术”。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手术并没有采用此类手术常用的吻合器及闭合器,而这无疑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及风险,而张效东主任凭着为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及娴熟的技术,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回病房后,患者的术后护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难题,患者子女一个家在外地,一个家有小孩需要照顾。眼前只剩下大娘的老伴儿-----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大爷。老大爷激动的说;我虽年纪大了,可老伴刚做完手术,我说什么也要在这儿,否则不放心啊!护士长了解情况后,马上给大爷腾出一张床并拿来整套被褥,使大爷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随即对护士重新调整班次,保障大娘的术后安全。漫漫长夜,当大家都已进入甜美的梦乡时,而夜班护士却还在病房及走廊间穿梭忙碌,护士宋铁英考虑大爷年纪大了,便让大爷安稳睡觉,自己担负起护理大娘的重任,经过一夜的努力与不眠不休,大娘顺利平稳的渡过了术后的第一个夜晚。之后,每个班次的护士都会特别留心及照顾这对年迈的老两口,中午吃饭时也不忘问问老大爷吃了没有?需不需要帮忙买饭等等„„转眼间,老大娘现已排气排便,撤掉了胃管,开始进食,精神也好了很多,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看着大娘的病情一天天好起来,我们的心情也犹如这盛夏的骄阳一样,无比温暖。而我们也坚信:只要有爱,人与人之间便不再有距离,只要有爱,前方的路将更加灿烂辉煌!

第五篇:让爱在平凡中传递

让爱在平凡中传递

——师德学习体会

最近,学习了汪金权老师的事迹。深受启发、深受感动,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今天,如何守住教师职业良心这最后一片净土,成为我们每个老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范美忠也许成为了这个时代,很多人迷失精神家园的特有文化符号。而他出现在教师行业里只是历史的偶然。我们因谭千秋等用生命为学生护航的老师而感动,一切都是因为爱。

大爱无声。许多的人为教育事业蜡炬成灰。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自己平凡的工作。到死了才知道自己曾经感动过那么多人。北大援疆教授孟二冬,再生命的尽头仍然心怀学生,不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他的老师袁沛霖教授以老迈之躯写到“细流春风,此日护君归故土;明窗朗月,何人伴我话唐诗”表达了北大对孟老师的怀念。我想袁老师不会孤独,孟二冬不会孤独,在他们的努力下有千千万万的学生开始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时过境迁,多想聆听孟二冬教室最后一课“何人伴我话唐诗”。搜遍了整个百度都没,转念一想找到了就不正常了。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是不会浪费生命去炒作的。

海南省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昭霞,在“人生终点”,嘱托丈夫把师生给自己治病的2万元爱心捐款,捐给家乡设立教育基金,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年仅40岁的陈昭霞去世后,当地202_多名干部群众、师生来到她的灵堂,默哀悼念,泣不成声。这位被学生们誉为“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再也听不到大家的呼唤了!但她从教21年来,留下的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却在琼州大地上广为传颂。陈朝霞英年早逝,她用短暂的生命延伸自己的价值。很多年后,她的学生始终不会忘记那个曾今像呵护鸡蛋一样呵护他们的老师。孩子们也会将这种妈妈试的爱薪火传承。

海南大墩小学的黎族教室王文周,王升超“以背为桥”背孩子们上学,一背就是几十年。当问及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他们都说“在我们这里,老师背孩子过河上学一点也不稀奇。我不过是继承了老教师的传统而已。”在大墩小学,老师被学生,学生做老师,老师再背学生已经是传统了。他们一代一代将爱传承。

我们每个教师也应该接过爱的旗帜传下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