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系群众,真诚帮扶(范文模版)
心系群众,真诚帮扶
“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体现在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张波身上尤为贴切。202_年以来,务川自治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波就先后被派到丰乐镇新场村、蕉坝乡乐居村、浞水镇鹿池村、涪洋镇双河村任“第一书记”。不管安排在哪个村,张波都用心地为民办实事,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帮助农村发展。
“你们去的村都是我县比较贫困、落后的村,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容入农村,了解村情民意,深挖贫困根源,利用自己一切可用的资源,帮助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临行前,县委组织部部长徐宇的话,张波一直牢牢记在心上。
双河村是张波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最边远、最贫困的村。该村距离县城较远,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较多,现在还有288户贫困户等待脱贫。接到任务,张波深感责任重大,当天就背着行囊,来到双河村,驻扎在村委会。
关心教育,做学生的贴心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驻村后,张波一个组一个组认真开展贫困户的遍访工作,并把贫困学生就学情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经走访发现,双河村在务川民族中学就读的学生当中,有65名贫困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都非常困难,大都靠借、贷来送子女读书。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波迅速向学校领导反映,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和支持。经学校机关党委、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免除这65名贫困学生每人800元的学杂费用,同时对这65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202_ 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对申艳、李兰等18位特别贫困的学生,每月还提供300元的生活补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我们现在不但不交学杂费,还有助学金和生活补贴,如果不好好学习,实在对不住张老师。”领到助学金时,特困生申艳动情地说。
解决了申艳等65名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张波又与留守儿童打成了一片。在走访中,张波发现,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他经常到双河完小调研,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起与孩子们交心谈心,教他们学习方法,谈人生、谈理想,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交谈中,张波发现,双河完小有55名留守儿童家庭非常困难,穿的衣裳服很破旧。于是他积极向团县委、县红十字会呼吁,争取帮助。最终,在县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为55名困难留守儿童每人争取了每套价值268元夏装。
“这衣服真好看!张老师,谢谢你,你不但平时与我们交心谈心,而且还给我们争取衣服,不知道怎么报答你„„”今年4月26日,留守儿童李文梅领到衣服后非常开心。
“双河完小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留守儿童生活实在太困难。有的学生自幼就是孤儿,心里非常孤独,他们教育期盼指导、精神心理渴求抚慰、人身安全需要保护等迫切需求。”双河完小校长李伟也紧握着张波的手说,张老师,特别感谢你,有你在我放心。
在涪洋中学八(3)班简敏艳,成绩非常优秀,然而,她的父母在 202_年的一场车祸中双亡,留下年幼的俩姐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老多病,导致家庭非常困难。
随着走访的深入,张波发现,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因家庭变故而陷入困境,他们有的甚至吃不饱饭、无人照顾,学习成绩非常好,却又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在双河村,象简敏艳这样的贫困学生就有12个。她们有的是孤儿;有的是父亲去世,母亲是盲人;有的是父母都存在智障,生活都不能自理„„
感叹于这些家庭的贫困,感叹于孩子们的坚强!张波决定向社会发起捐助倡议,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向日葵公益” 与“友好公益”的爱心人士来到了双河村,对孩子们的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并联系爱心人士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帮扶,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目前,12名特困学生每月都会按时收到200元至500元不等的生活费,(小学200元,初中500元),每学期,爱心人士还给孩子们购买新衣服与学习用品,保证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
真蹲实驻,把群众利益扛肩上
遍访工作中,张波发现双河村有25名孤寡老人,属于五保户,无人照管,完全靠政府的支持维持生活,生活很贫困,于是又联系务川红十字会为这25名老人每人解决了1件价值258元的衣服,并亲自自送到了老人们的家里。
“张老师,你真好啊,前段时间你才拿了500元钱给我,同时又给我买了大米和油,今天又亲自送来了衣服,太感谢你了„„”老人李 锦银接过衣服满眼泪花。
“张书记,快来救救我啊,快来救救我的牛啊!”6月2日早上10时许,正在村委会办公室召集同事双河村发展的张波接到涪洋镇双河村晨溪养牛场老板李忠仁的电话,问明原因后,张波就带领村委会干部冒着大雨向晨溪养牛场赶去。
原来,涪洋镇双河村晨溪养牛场依晨溪河而建,202_年6月2日早上突然降起暴雨,不到1小时,晨溪河水上涨3米多,大雨还在继续,河水还在不断上升,眼看176头牛就要被大水冲走,李忠仁心急如坟,不得不向村委会求助。
张波等人赶到后,养牛场已经淹没了0.5米深,李忠仁正把牛从圈中赶出来。张波忙指挥干部有的帮忙李忠仁赶牛上山,有的帮忙李忠仁把养牛场重要的家具电器搬出来,有的帮忙搬牛饲料„„经过1个多小时的忙碌,176头牛赶到了安全地带,养牛场重要家具基本抢救成功。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的养牛场完了,我的一生就完了。”李忠仁泪流满面的说,这176头牛全部是从山东引进的西门塔尔,价值211.2万元,是他全部的家当。
涪洋镇双河村四面环山,地势陡峭,有13个村民组,只有5个组的公路已经硬化,目前还有2个村民组至今没有通公路,每逢下雨,未硬化的公路根本无法通行。
群众出行不便,发展就没有可能,同步小康就是一个未知数。张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向县直相关部门、镇人民政府打报告,争取通组公路建设项目。经过2个月的努力,终于向县扶贫办争取到双河村客店组到楠木组的通组公路项目资金480000元;向涪洋镇争取到双河村长滩组到老鹰组客店组、双河村沙窝组到茶园组巴村组、双河村晨溪组到大元组3条209万元的“一事一议”公路硬化项目。
目前,几条公路项目都已经顺利开工,预计10月底全面完工。据悉,这几条公路项目,将惠及双河村8个村民组4500多人出行,有利于带动双河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些,只是张波今年驻村工作中所办的众多实事中的几件。驻村4年来,张波所做的一庄庄、一件件实事,体现着他的为民情怀,体现着他把群众得切身利益扛在肩上,尽心竭力办实事,俯下身子抓落实的实干作风。张波的事迹,为驻村干部树立了榜样,也为驻村干部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树立了信心。
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为帮扶对象送资金
关爱空巢老人,为他们送去新衣服
为双河完小贫困学生送新衣服
为特困学生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
第二篇:心系群众
心系群众 力戒官僚(解放军报)
———二谈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
王继东 张建昌
改进领导作风,提高领导素质,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切实做到心系群众,力戒官僚。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我们的事业是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作为人民公仆,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实践党的宗旨,就必须心系群众,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心相通,才能行相随。只有心系群众,才能理解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千秋功业最牢固的基础。
心系群众,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也知道官僚主义不好,但他们说出话来,办起事来,却总是与群众的要求格格不入。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心中没有群众。这些同志习惯于蹲在房子里,泡在会议上,钻到材料中,就是不愿到群众中去。有的人虽然下去了,也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当然也不可能知道群众在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心系群众和贯彻上级指示并不矛盾。有的同志常常把二者对立起来,眼睛只盯着上面,靠“摸精神”吃饭,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上级指示和群众利益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一致的。不懂得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不从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盲目地执行上级指示,这种态度也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它既不是对群众负责,也不是真正地对党负责。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要真正做到心系群众,力戒官僚,就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把密切同群众的关系作为讲政治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解放军报》 202_年04月14日
第三篇:心系群众
心系群众
招就办游朝辉
听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关于朱应才、孙丽娜夫妇退休后舍弃舒适的生活,来贵州遵义龙平支教的感人事迹,心绪波涌,感慨良多。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前一段时间,一小部分官员凭借人民群众赋予他的权力,大搞钱权交易,权色交易,他们不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而是高居人民群众之上,腐败之风一度泛滥,衙门作风,官场游戏一度盛行。水能行舟亦能覆舟,党的宗旨,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到了必须加强的时候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用铁的手腕整顿作风,打击腐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是一次必须的、及时的思想教育、作风整顿。
朱应才、孙丽娜夫妇是党的一员,是党的干部,是党的儿女,他们在退休前是外教官员,他们在外代表的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他们退休后,得知我们一些偏远、落后的地方缺教师,毅然舍弃天伦之乐,舍弃城市舒适环境,来到我们贵州,不要报酬、不计得失,为山区群众子女能接受到及时的好的教育,他们舍弃了许多。在各级领
导看望慰问他们,政府奖励他们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如何用这些奖金、这些慰问金为孩子买更多急需、实用的学习用品,他们是我党的干部,他们是有着很高能力的城市人,他们在政府奖励时想到的是山区的孩子。
对照他们,看看我们一些干部、官员,群众心中有一把尺子,群众是能分得出好坏的,气正风清,这一天应该到了。
第四篇:围绕党建抓帮扶心系群众促发展
围绕党建抓帮扶心系群众促发展
基层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巧英乡立足实际,着力做好“三篇”结合文章,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一、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文章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以增强基层组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深化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提升领导班子素质水平。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与干部住夜学习、干部网上积分学习等形式相结合,深入开展调研,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继续抓好“竹乡大学堂”建设,开展好各基层党支部“分类定级”工作,深化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工作,开展好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活动,重新理顺和制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基层群众。
完善党员互助帮扶体系。以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目标,创新实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金桥帮扶”工程,建立健全党员互助网和党员教育服务中心,逐步完善党员互助帮扶体系,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基础。
二、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与农民持续增收结合文章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增强干群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提升产业促增收。加快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做强毛竹主导产业,推广应用毛竹新技术500亩;着力发展红豆杉、油茶、香榧、高山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区一品或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启动“三和萃”牌望海云雾茶叶省级驰名商标创建,加快精品红茶等多茶类开发,力求在茶文化、茶消费、茶旅游方面取得突破。
扩大就业促增收。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农民培训转移,增加农民就业。鼓励发展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积极引进竹制品深加工企业。
整合资源促增收。充分整合各类农村资源,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鼓励农民入股建设标准厂房、商业用房、旅游服务等村级物
业项目,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加大帮扶促增收。深入实施第二轮奔小康工程,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扩大就业、结对帮扶等方式,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通过异地联建物业、鼓励社会力量工商企业参与等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结合文章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有效载体,着力在夯实农村基础、加快农村发展上下功夫,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实施,今年要解决8个村5102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三坑村农贸市场改建和配套工程。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绿色巧英、清洁家园”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力度,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聚。
第五篇:是心系群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正道直行》读后感
吴官正同志《正道直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书,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选编了吴官正同志在湖北省武汉市、江西省、山东省主持工作期间和在中央纪委主持工作期间,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部分讲话、谈话、文章、书信和批示,其中大多数篇目为第一次公开发表。所选内容鲜活生动,蕴涵深刻,脉络清晰,较好地反映了吴官正同志从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长期实践和创新性思考,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本书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献。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能否搞好,影响到党的形象,决定着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吴官正同志在长期担任地方主要领导期间,十分重视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主持中央纪委工作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依靠全党同志,在过去的基础上,中央纪委积极探索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三者统一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新路子;强调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行得通、做得到;强调维护党的章程,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调要深挖腐败分子,对违纪干部要注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党内审查措施;情系群众,强调要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强调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廉政方略,这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观点,在本书收录的诸多讲话和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吴官正同志在山东主持工作期间的讲话《着眼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同主持中央纪委工作时的讲话《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相互配套的预防腐败体系》,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涵一脉相承,较好地反映了党风廉政建设中一些重大决策的历史形成过程。《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等讲话和文章蕴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生动记录,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本书洋溢着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强烈的百姓情怀,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是一部独特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是衡量党风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好坏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吴官正同志出身布衣,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无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作为领导干部,他始终情系群众、心向人民,视民如伤、嫉恶如仇。本书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就处处体现了吴官正同志这种强烈的百姓情怀:面对一段时间内武汉市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他在讲话中问道:“这股歪风的核心问题,是以权谋私„„我们有权,是拿权以权谋私呢,还是拿权为人民服务呢?这是检验政党好与坏的根本问题。”在到山东上任第一天看望省信访局工作人员发表的讲话中,他提出:“我们当干部的,就应当为人民办事,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信访部门是了解老百姓脉搏的‘窗口’”。在国家环保总局调研时的讲话中,他提出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研时的讲话中,他指出:“认真解决食品药品领域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制售假冒伪劣的要严惩不贷。”“谁得罪了群众,谁就得罪了共产党,得罪了政府,我们就要坚决查处他。”„„通读全书,我们能处处感受到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普通老百姓要察其苦、听其呼、想其思、急其盼、办其需,这在吴官正同志看来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立场,也是应有的道德品质”。
对待群众的态度,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同时也往往决定了他自身的品行操守,两者常常是一脉相通的。正是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大公无私为民谋利中,才磨砺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吴官正同志虽然长期处在领导岗位,但始终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始终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充分体现了他坦荡的为人风度:他要求山东省委办公厅负责同志:“今后,如有人以我的亲属、熟人或朋友的名义(不管是真是假),来山东要求提供方便和照顾,包括经济往来、法律纠纷、人事安排、工作调动等等,一概严厉拒绝。”在为子女婚事简办所写的信中,他提出“一不受任何人的礼,二不请客”;在父亲去世时给亲属的信中,他要求做到:“丧事一切从简,决不能大操大办,决不要收受任何人的钱财,决不可劳烦当地政府。”“父亲已入土为安,他同母亲相伴„„永远不可损坏或扰动他们的邻居。也永远不要建什么亭子,也不要在坟墓间修一条通向父母墓地的路”„„本书所反映和收录的这些真切生动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讲操守、重品行、保持高尚道德追求的精神境界,其言其行,读来甚为感人,具有很强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
本书名为《正道直行》(取自宋代包拯《书端州郡斋壁》中“直道是身谋”的佳句),恰切不过地提领出上述内涵,意为正道直行是立身的纲领,体现了无私奉献、公正廉洁、为民富民的思想,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境界和品格。
本书文风简洁精悍,语言生动活泼,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化的人生体悟,是一部可读性、启示性很强的政治文化精品。
吴官正同志一直提倡改进文风,反对文牍主义。文如其人,本书收录的很多篇目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语言学试验:政治文章写出了文化味儿,写出了人情味儿。
全书内容在叙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名言警句,运用了大量名人典故,彰显了个性特质。比如,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等说明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说明当干部一要公道,二要廉洁;等等。而在《扁鹊三兄弟故事的启示》、《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等篇中,各种名人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并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使得严肃而枯燥的政治议题顿时趣味盎然,耐人回味。
本书很多篇目同时融入了吴官正同志自身透彻的人生感悟,这增添了内容的真情实感,其中不乏醒世良言、警示箴言,读后令人铭记难忘。比如在《竹与柳的联想》中,他说:“你们看,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那样坚定不移。看到竹子,我们就会联想到,在政治上一定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你们听,竹子的枝叶常常发出萧萧声,那是人民的心声啊!看到竹子,我们就会联想到,作为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关心群众的疾苦”。“你们看到过竹子开花吗……看到竹子,我们就会联想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你们看,竹子长得很高吧,但里面却是空的。”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像竹子那样„长到凌空仍虚心‟”。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中,他说:“我们就像猴子,都有一条尾巴。平时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不容易被看到、抓到,爬到树上,尾巴就露出来了。所以,要夹着尾巴做人。”在《忠厚谦让,不做亏心事》一信中,他说:“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忠厚好,谦让好,吃亏好,这对后代好!”……这些饱含着人生哲理和智慧的“真心话”进一步提升了本书内容的感染力,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精神启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