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流行病科(传染病监督办)工作总结(共5篇)

流行病科(传染病监督办)工作总结(共5篇)



第一篇:流行病科(传染病监督办)工作总结

流行病科(传染病监督办)工作总结

流行病科工作总结

流行病科工作总结

流行病科是于初由原疾病控制科分离出的专业科室,具体负责流行病防治、疫情管理、消毒监测、四害监测、传染病执法等项工作。一年来,流病科在防疫站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疾控部门的指导下,以防控非典为中心,以防治霍乱为重点,同时加强其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防非工作十分艰巨的情况下,仍圆满完成48100元的监测收费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

1、提前进入,科学预警,成立组织,制定预案

对在广东和北京地区相继出现的非典疫情,我们高度警觉,严密注视重点省份和邻近地区疫情状况,于12月中旬初步拟定了应急处理预案。2月末,市防疫站主持召开了全市防疫系统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明确了疫情报告、疑似病例个案调查、样本采集等工作任务和要求,并以卫生局名义转发了市卫生局《关于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对我市防非的有关业务工作又提出了明确要求。

4月初,在市和市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紧急会议之后,我市成立了“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正式下发了《市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并组建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小组和防疫机动队。明确了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村卫生所职责和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职责。制定了《市卫生防疫疫区处理预防案》、,《市返乡人员监控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保证了预防非典工作的可操作性、科学性、严肃性。

2、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

充分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非典防治知识、法制知识的宣传。其中广播电视宣传32次,设咨询点8个,咨询人数达1万五仟余人次,发放非典防治宣传品万份,出宣传板报4期。通过发放宣传品、小册子、讲课等形式,对中小学校、托幼园所的学生和入园儿童、工地民工、晨练、游园群众等进行卫生防病知识教育,使非典防控和有关法律知识达到家喻户晓。2月至10月间先后7次培训医护人员、卫生防疫人员、行政人员及相关单位非典防控人员共1620人次。

3、科学安排,依法防治

全市现辖9乡、9镇、3个街道共21个行政区,总人口:万,其中城镇人口

万,农村人口万人。

按照%26lt;传染病防治法%26gt;规定,结合防非工作需要,对我市市、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进行了重新摸底并加以完善,确定中心医院、中医医院、省三院为疫情报告哨点医院,其它乡镇医院、诊所、卫生所均为非典疫情报告重点单位,充分发挥了三级疫情报告网络的作用,形成了快速反应、快速报告的疫情管理机制。在中心医院设立发热门诊,在偏坡台设立了非典留验站,各乡镇医院设立了隔离观察病房。市卫生局、防疫站及各医院卫生单位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了值班和举报电话,实行每日定时非典零病例报告制度,建立非典防控资料表、薄共31册,其中“返乡人员跟踪医学观察记录”“重点地区发病形势分析图” “将返人员登记薄”“非典预警资料薄”等为我市独创,多次得到市疾控中心及各级督导单位的赞赏,实现了档案资料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期间对中心医院、驻开部队、重点诊所等

单位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1份,针对在防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需居家重点观察的返乡人员、留验人员实行了建议书和通知书制度。认真开展排查、筛查、截查和医学观察工作,制定落实各级留验留观标准,对重点人员重点监控,使筛查、截查及排查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准确地对排查、截查、筛查和疑点人员的跟踪医学观察进行具体统计分析并每日定时进行三个网络的报告。

从5月3日到6月27日,各路口非典检查站共截查返开、来开人员48307人次,对查出的165名发热人员,全部由我站机动队经严密流调后按要求送发热门诊或留验站进一步检查;到7月2日全市各基层组织共排查返乡人员10327人,排查出发热人员267人;对在截查和排查中发现的235名重点发热人员进行逐一筛查,到7月26日,全部解除家庭医学观察,4、防疫机动队与疫情处理专业队随时

出警,严防死守。我站抽调专业人员18人组成防疫机动队,编成3组轮驻政府招待所,24小时待命,专门处理日常可疑情况,疫情处理专业队站领导亲自挂帅,由站内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处理重大疫情、事件。二个多月来机动队共出警121次,出动防疫人员460人次,共接送疑点人员142人,其中处理重大疫情事件11次。

5、对发热门诊留验站派驻了防疫人员,随时对发热人员和重点留验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消毒隔离及防护技术,督导各项措施的落实。二个月间共对进入发热门诊的821人和重点留验的2人全部进行了详细的流调。

6、网络管理、迅速便捷。适应防非工作需要,我站在辽北首家成立了“市返乡和外来人员管理监控中心”,负责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管理和监控返乡和外来人员,实行监控管理的网络化,实行城乡流动及返乡人员跟踪动态管理,网上监控,随时跟踪,一目了然。

7、开展预防性消毒共3800次,消毒面积20万2仟平方米,消毒过往车辆万辆次,进行终未消毒37点次,8、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积极开展疫情监测,随时应战。10初,起草了我市%26lt;—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26gt;为今冬明春的防非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实施方案。从十月下旬开始,按市政府“三个启动,五个落实”和铁市疾控发52号文件要求,我站开始对市重点高中学生、新城街个别社区流动人口进行主动监测,于11月起向发热门诊派驻了防疫人员一名,同时全市卫生系统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及零病例报告制度。

9、实战演习,快速反应。

11月4日下午,市卫生局组织了一次实战演习,铁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领导现场评判,机动队5名队员24分钟二级防护到达庆云模拟现场,按流行病学调查规范进行流调、并对“疫点”进行了严密的消毒,及时做了疫情报告、对密切

接触者排查、留验观察、疫点划定、需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工作提出意见,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并在消毒和防护的某些环节获得了重要和宝贵的经验,受到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10、义无反顾,全力防非 防非期间,站领导、流病科和抽调的其它科室的几位同志,知难而进,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夜以继日。从4月中旬到7月中旬,流病科毛丽红、王冶等同志近三个月来没休过一次节假日,曾连续26天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以上。

在防非的关键时刻,机动队成员田磊自告奋勇曾连续值守达23天。徐欣、甄闯、陈明伟等队员临危不惧长期值守防非一线,直至取得阶段胜利。

以姜站长为首的疫情处理专业队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市报、电视台也多次给于报道。经全体防疫人员的艰苦奋战,终于以无病例的喜人成绩向全市58万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霍乱防治工作

霍乱防治一直是我市疾控工作重点,多年来虽无病例发生,但我们仍能常抓不懈,一丝不苟。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宣传到位。今年我市调整了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组长由卫生局副局长担任;我站成立了防疫机动队,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了救治专家组。同时,做好了有关抢救治疗的药械准备。5月20日,我站在电视台做了霍乱防治知识的电视宣传。全年共发放传单份。

2、专业队伍的培训

5月30日,市卫生局召开了霍乱防治培训会,由防疫站流行病科按新版《霍乱防治手册》及《市霍乱防治工作计划》和铁市疾控中心《转发关于加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进行培训,对流动人口管理、疫情报告和各项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布置和安排。共培训乡级防疫人员、临床医生和旅服等重点单位疫情报告员53人。

3、监督检查指导肠道门诊和基层防保单位落实防治措施。

因防非工作需要,.今年我市在省第三人民医院新建了肠道门诊,按要求实行24小时开诊,并做到了“七专、五有、两消毒”,在开诊其间共诊治肠道病人72例,其中菌痢27例,便培养52例,霍乱弧菌培养均阴性。ors液使用52人,未发现“02”病例,对肠道门诊共监督检查5次。

在市中心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设立肠道专桌,肠道专桌由防保站每月自查一次。新建的肠道门诊因防非和装修、人员安排等原因,于7月1日开诊。肠道专桌均于六月一日开诊,十月末闭诊。全年对肠道门诊和专桌及基层单位的各项防疫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次。

4、配合防非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外环境检索。

对镇内下水道上口、市南北二公厕污水共三个点施行定点采样监测,五至十月,每月一次;共采样六次,三十六份样品,未检出阳性。

三、消毒监测工作

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我市现有县级医院6家,乡级医院 17家,村级及个体医疗点399 家,其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均有消毒管理组织,并建立了消毒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基本上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省三院还设有预防科,有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中心医院,骨科医院、省三院三家医院能做到院内每月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全年共对372家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了监测,监测覆盖率达88%。比提高个百分点。

2、消毒监测工作完成情况

从3月15日至11月末利用防非的空闲用8个半月时间,我们对全市乡医疗机构及个体医疗所开展了消毒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县级以上医疗机构2次,乡级医疗机构及个体医疗点全年共监测一次。全年共制作现场检查笔录65份,下

达卫生监督意见书47份,监测各类样品2188项次,合格202_份,总合格率%。全年共收取监测费48100元,比去年增加4000元,圆满完成任务,为历史最好水平。

四、疫情管理工作

1、强化组织培训,巩固三级疫情报告网。

按业务规模和门诊量等因素划分,我市按县级医院管理的有三家,乡级医院共22家,性病门诊1家,村卫生所369个,每家医院和卫生所设有一名专职疫情报告员。

为强化我市非典疫情和其它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提高基层责任疫情报告人的业务素质和疫情报告的法制1 2 下一页

第二篇: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学校流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 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 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 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啮齿动物、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2).社会因素 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密切相关。生活水平低工作与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无疑增加感染的机会,亦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之一。我国解放以来消灭与杜绝了烈性传染病与在部分寄生虫病的流行,并使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显然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息息相关。

3.流行特征

(1).强度特征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可呈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

(2).地区特征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只限于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发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此等传染病因有其地区特征,均称地方性传染病。

(3).季节特征 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升降,不同的传染病大致上有不同的季节性。季节性的发病率升高。与温度、湿度、传播媒介因素、人群流动有关。

(4).职业特征 某些传染病与所从事职业有关,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5).年龄特征 如某些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发生率高。

Xx学校 202_、9

第三篇: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领导小组: 组长:贺青山

副组长:张学金 庄晓春 成员:全体班主任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实行“一岗双责”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制,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工作职责

1.德育处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跟踪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师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发生的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镇以外的学校。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30人以上,或者死亡3人以上。

8.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30人以上,或死亡3人及以上。

9.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以上,或死亡3人以下。

7.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以上,或死亡3人以下。

8.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以上,无死亡病例。2.学校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凉州区怀安镇芦家沟小学 责任报告人:贺青山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向卫生监督所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处置措施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黄训峰同志负责做好书面记录。

3.相关班级班主任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总务处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5.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德育处督促并检查门卫人员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7.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执行人:张学金 庄晓春

办公室负责通过广播、信息等渠道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准确把握宣传导向,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七、保障措施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负责人:王子成 殷世荣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2.总结经验,进行整改。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3.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校内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经卫生部门确定康复后方可复学;污染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九、责任追究

学校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篇:春季流行病、传染病防控措施

春季流行病传染病防控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预防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改善通风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教室、寝室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二)接种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三)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教室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开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四)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五)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六)及时就医

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七)衣食细节要注意,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使身体抵抗力增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春季流行病传染病防控措施

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二零一三

第五篇:安监科202_工作总结

安监通风科202_工作总结安监通风科全体员工在各级矿长的正确领导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体方针,坚持了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及时排查隐患,督促相关车间、科队按规定时间整治完成隐患,并加大了对“三违”人员的处罚力度,控制了一般事故发生。强化了我们科队内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加强了矿井现场“一通三防”管理,从而杜绝了瓦斯事故发生。虽然,目前我们矿安全生产总体是稳定的,安全趋向有所好转,但是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现将安监通风科202_年所做的工作及来年的工作打算作如下总结:

一、“一通三防”方面

1、安监通风科在今年安全、有效、成功的排放了8131回风巷采空区瓦斯和260西运输大巷瓦斯,排放出瓦斯达3000m3以上。因掘进巷道停电停风导致瓦斯积聚,安全有效排放瓦斯27次,每次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顺利生产。

2、加强了内部管理,严格了瓦斯检查员的劳动纪律;严格了瓦斯检查制度,一班三检和一炮三检制度,并加强了火攻产品的使用和管理。让瓦斯检查员明确了自己职责,每班按时到岗到位进行现场监查,杜绝了瓦斯事故和放炮事故发生,给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3、加强了矿井通风现场管理,安监通风科按矿井实际有效风量,合理分配到所需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及设备硐室,有效杜绝了“三风”作业。

4、通防工每月坚持一至二次,对290东、西一翼回风巷及总回

风巷进行粉尘冲洗。每班坚持巡回检查采煤工作面穿口是否畅通,矿井所有通风构筑物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正常生产。对隔爆设施坚持每天检查,查到水量不足及时补加水量,并及时安装和回收采掘巷道内的隔爆设施,基本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5、监测监控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时延伸和回收采掘巷道中的监控线路及程控电话线路,几位同志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认真学习专业技术。不管是监测系统还是程控电话,哪里出现故障,就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检修、处理。传感器悬挂的位置随时悬挂到规定的正确位置,能实时有效的监测到了采、掘每个作业点的瓦斯浓度情况。给现场作业人员创造了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

二、瓦斯抽采

1、瓦斯抽采系统在“一通三防”总工正确指导和技术科的协助下,达到了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要求。在抽采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我们首先对钻孔技术进行改革,由原来设计每间距18m一组钻场改为间隔30m一组钻场,现在正准备对8235回风巷又改为间距42米一组的钻场。钻孔的设计进行了技术改革,给公司节约了钻孔工程费用及材料费10余万元,又达到了抽放效果。我们在过去瓦斯抽放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对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进行了预埋管抽放设计,现8123、8131、8213、8118采空预埋管抽放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瓦斯抽放流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前,我们矿的瓦斯抽放浓度在50%—60%,每分钟平均流量在2.68m3以上。

2、今年施钻组打钻孔231个,总进尺15800.4m,铺设抽放管道1200m。全年抽放累计时3898小时,累计纯流量700879m3,矿井瓦

斯抽放率达到26.8%以上,大大的降低了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瓦斯超限的问题。目前8213回风巷已收到明显效果。但还必须继续努力去摸索和探讨抽采经验,为矿井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年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1、安监科全年自查隐患33次,查出隐患459条;接受省、市、县、乡及驻矿安检员所查出的隐患55次,查出隐患248条;并以书面形式下发到各科队、车间落实到整改责任人,要求限期整改到位,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安全事故少发生的目的。

2、全年三违处罚546人次,处罚金额84900元;骨折伤34人次,轻小伤3人次,工伤事故处罚金额171200元;三违、工伤处罚全年累计256100元。从以上数据表明,在安全管理上,应对“三违”人员要以铁的手腕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有效的控制安全事故发生。

四、来年的工作打算

1、狠抓安监科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作风、劳动纪律、技能学习,达到完全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目的。

2、严格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狠抓“一通三防”工作,把“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的原则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3、坚持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把所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治到位。要狠反“三违”人员,加大对“三违”人员的处罚力度,绝不讲人情,打和气牌。方能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真正达到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安全生产方针的目的。

安 监 通 风 科202_年1月4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