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德永驻我心间
让孝德永驻心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西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杨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孝德永驻心间》。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顽皮好奇、天真烂漫。恍惚之间,我已成长为一位初谙事理的英锐少年。尽管还有幼稚、盛气、甚至叛逆;尽管对妈妈的唠叨、父亲的责备有时反感,但,流淌在我心中的那份绵柔的感激,始终未变。
曾经一度,我羡慕身边的同学,他们有那么多的零花钱;也很任性,不时顶撞父母;也有叛逆,对父母的批评特别厌烦。然而,曾经以后才更明白,父母的爱,就像深邃的大海,包容着我的任性,滋润着我的心田。我也在成长中,渐渐懂得父母对我的关爱和期盼。。
我记得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催人泪下、令人震撼。1999年,贵州某景区观光缆车突然坠毁,14位乘客不幸遇难。一对夫妇,在生和死的瞬间,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儿子得救,他们却双双离开了人世间。汶川地震时,出现了让救援官兵无不落泪的画面:一对父母,用脊背顶着厚重的楼板。双手交叉,用身体为孩子支撑起一片生的空间。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在用生命,诠释着爱的真谛,用壮举谱写着爱的诗篇。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的爱,就象一场春雨,一泓清泉。润物无声,绵长悠远。父母之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太多的内涵。它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天经地义美德,在中华大地已绵延数千年。古代有鹿乳奉亲、弃官寻母,黄香温习、孝感动天。而当今,孝子田世国捐肾救母,陈斌强带痴呆的老母上班。“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孟佩杰,从8岁起开始,照顾瘫痪的养母12个冬夏------一个个事迹,感动着中国,流传于世间。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我们学会说话、学会走路。稚嫩的生命源自他们的精心呵护,茁壮成长源自他们的含辛茹苦,甜蜜幸福来自他们的爱心倾注。我们怎能忘记:放学后扑向父母怀抱时,那欣喜的笑容?怎能忘记我们作业时,父母关掉电视、灯下默默的守候?怎能忘记我们遇事急躁时,父母那那一句“耐心点”的提醒?怎能忘记我们一再犯错时,父母噙着眼泪的双眸?是谁在你清晨醒来,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是谁在你上学前,偷偷在书包里放了两个苹果、还一遍遍的叮嘱?是谁在你取得一点进步时,与你分享自豪、难掩喜悦?是谁在你受委屈时,聆听着你的倾诉?是谁在你挫折时给予安慰开导?又是谁在你退却时给予鞭策鼓舞?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飞尘所掩盖。忘掉了一直默默关注、背后支持的亲生父母。有些人为追求自己的享乐,糟蹋父母血汗,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有些人对父母求全责备、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可从不念及到父母的感受和无助。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难道真的不如动物?
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尽孝,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完全可以回报父母。作为中小学生,我们无法分担父母生活的艰辛,但可以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无法承担父母创业的辛苦,但可以搬一把椅子、倒一杯开水给疲惫的父母。父母生病时,我们可端水送药,问候一声。父母日夜操劳,难得与我们交流,但可以对父母的生日、平时身体也多一点关注。哪怕回家给父母一个会心的微笑、犯错时主动认错,生活学习上,少让父母担心、操心,都不枉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同学们,岁月悠悠,唯有父母的爱 依然如旧,他们用纯洁、无私、博大的爱,为我们遮风避雨,用关心爱护,给我们铺设了一条温暖坚实的成长之路。让我们感恩父母,尽孝心、奉孝道,让孝德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永驻!
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永远安康!
我的演讲完啦。谢谢大家!
第二篇:让孝德永驻心间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孝德永驻心间》 同学们,当我们身穿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吃着芳香四溢的美味佳肴,欣赏着变幻多姿的绮丽世界,享受着高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今天的美好生活从何而来?是谁为你创造了这良好的生活条件?是谁给予你来到这世界上的机会?“饮水思源”的古训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的父母用无数辛劳换来的。
仔细回想,夏天那一盘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热的牛奶,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玩耍时那一声小心的叮咛„„父母总是在暗处默默地做我们成长的基石,多少苦累,却从未说过一次。对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们怎能不给予回报呢?
“百善孝为先”。华夏大地,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席,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用单薄的身躯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给予我们的是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似蒙蒙细雨滋润和洗濯着我们的心灵,他们用无声的话语,为我们诠释“孝”的真正含义。
或许你会问,孝到底是什么?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王祥为了让患病的母亲吃上鲤鱼被刺骨的寒冰冻僵了的身体,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孝是一种悠远的文化,更是我们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然而,面对现在纷纷扰扰的世界,有些人的孝心却逐渐被生活的飞尘所掩盖了。在我们同学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与父母顶嘴,殊不知,那些唠叨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从未关怀过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殊不知,爱并不是无底洞;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我们的爱„„面对种种现象,我们不得不好好反省。鸦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而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
孝,并非是长大后才有的责任,也并非是用金钱就能弥补。其实,孝就是爱。在母亲被繁忙的家务所累疲惫不堪的时候,亲手递上一杯热水;在父亲拖着忙碌一天的身体回家的时候,主动为他捶捶背;平时的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些看似平淡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只是一次认真的作业,一张100分的试卷„„但我相信,父母一定会露出最欣慰的笑容,因为,这里满载着真诚的爱!这便是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不要等到他们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才懊悔不已。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为人之根本,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方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一份新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时代的骄子,更应该把孝付诸于行动。让我们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心浇灌孝的种子,让孝德永驻心间!
第三篇:让孝德永驻我心
让孝德永驻我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孝德永驻我心》。
小时候,我的爸爸常在雷鸣电闪时将害怕雷鸣的我一把拥入怀中,妈妈会轻柔地拭去我眼角因惊吓流出的泪水,在那时的我眼里,爸爸像山一样高大安全可靠,妈妈如水一般温柔美丽慈祥。但是,随着我的逐渐长大,我惊讶而悲哀地发现,爸爸老了,他的鬓角已泛起了白霜,昔日英俊的脸庞也因劳碌而憔悴;妈妈也老了,再好的化妆品也掩盖不了她脸上事事操心的疲惫,曾经白皙的皮肤也在时光的打磨下日渐暗黄„„
每一次每一次,当我看到爸爸妈妈身上这些明显的变化时都会心底发酸。父母用他们的苍老,换来了我的青春;父母用他们的辛劳,换来了我的成长。父母可以记得我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可以将所有的感情和金钱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我们身上。而对于父母,我们可曾经注意到父母何时有了如雪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和脱落的牙齿?可曾经注意到父母心中出现的孤独,疲惫与悲伤?这样孝心缺失的状况,是多令人痛心啊!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在生活中常见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被评为“浙江孝贤”的绍兴女孩曹秋芳,从4岁开始便照顾因病瘫痪的母亲。她说:“这是我自己的妈妈,我没有怨言。”在她8岁时,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曹秋芳开始“背”母上学。这一背就是11年。曹秋芳的孝心滋润了母亲的病体,战胜了可怕的病魔,曹秋芳的母亲在卧床十多年之后,竟奇迹般地能下地走路了!而河北省廊坊市女孩崔彤,父亲突遭车祸,成了植物人,12岁的崔彤每天放学回家后便守在父亲床头,不停地给他唱歌说话。在这样真诚的孝意之下,崔彤的父亲在饱受三个月病榻之痛后竟恢复了生命意识,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同学们,或许父母给不了你荣华富贵,给不了你锦衣玉食,但他们给予了你比荣华富贵和锦衣玉食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为你而奋斗、努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付出的永远比天高,比海深,或许我们现在甚至未来都无法回报尽父母对我们的爱,但作为晚辈,应让孝德永驻我心,努力让父母在精神上明白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孝敬,使他们能生活得更开心,更幸福!
最后,让我用一首小诗来结束这次演讲: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
教你空衣服,梳头发,擦鼻滋
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谢谢大家!
第四篇:让感恩敬孝永驻心间
让感恩敬孝永驻心间
——浅谈学生的德行培养
平阴县龙山小学 刘 迪
有幸聆听了李红旗老师的讲座,感受颇深,尤其是对其在根深才能叶茂中索提倡的孩子的德行培养。笔者认为孝,是德行培养的根基。敬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古人对“孝道”极为重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不仅如此,古代也更有举孝廉之说,古人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事实上,许多实例也印证了这一点,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之人,都是忠孝两全者。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深情感慨道:生我者父母也,敬孝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伟人思想,我们可以仰望,更可以为榜样。
不仅如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敬孝方面曾涌现过不少令人感动的故事。《二十四孝》中的恣蚊饱血,则是其中之一。故事讲述的是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怎么也笑不出来。虽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从一个孩童的心灵表现出人性的纯真一面,即是孝,这种骨肉之情的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今天的孩子们听了此则故事,可能马上会反驳吴猛的做法,甚至嘲笑他的愚蠢。的确,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天性中的孝之本性?我们是否可以从表面上的不成逻辑却深合人性逻辑的行为中,摄取其中孝文化的精华来滋养孩子的心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让孝道得到升华。但是,现状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有的学生不知道或漠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不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只会一味向父母索取,不懂得关心、体贴、回报父母,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有的学生羞于表达对父母的爱,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甚至是一声“谢谢”;有的学生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礼貌,甚至顶撞父母;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还嫌弃父母的啰嗦;更有甚者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乌鸦能反哺,羊羔会跪乳,而我们的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孝心,并非是长大后才有的责任,也并非是用金钱就能替代。孝心的终极奥义是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躬亲示范,是我们践行孝道最美的样子!现如今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却依旧保持每天跟父母通一次电话的习惯,有时可能仅仅是简短的一句:“我想你们了”。在我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中,我都尽可能的要求孩子养成跟父母道别说感谢的习惯,与此同时,在每周一的“美德课堂”中,我还通过主题班会、感恩活动、布置爱心作业等等,让孩子们理解到,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劳。所谓教育,不就是以足够的耐心、温情的提醒、恰到好处的帮助和悲悯的情怀,陪伴学生生命的某段行程吗?孝心,其实很简单,比如,与父母的一次谈心,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或感激的话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拥抱,敬孝也会在给父母洗一次脚或捶一次背、揉一次肩的过程中升华。这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小事,总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也许你的孝心不豪华,只是一次满分的作业,一张百分的试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会欣然接受它,因为,这里满载的是爱!这才是给予父母最好的礼物!或许是自己的执着触动了学生,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变化着,我感动着前行。当收到越来越多的父母给我发来的短信或是感谢的电话时,我确信自己是幸福的,所有的付出和辛苦是值得的。而这些或许已经靠近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既立足当前,也能关注长远。
我相信,一个教师就是一粒不断生长的种子,也许人生未必能像金子一样闪耀夺目,但是生命之光,一定能温暖所有的孩子,并和孩子们一道幸福生长。让感恩敬孝成为我教育生涯中的主旋律,使自己对更美好的教育始终保持行走的姿态!
第五篇:“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202_-4-29 为了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办公厅的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和团队建设。近日,厅工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一路上大家怀着崇敬之情,团结互助,情绪高涨,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到达延安后,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实地参观学习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馆等,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全面回顾。一路走来,一路感悟。一幅幅黑白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一段段感人的真故事,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到了抗日和革命时期的延安,一张张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历史画面,再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追求,伟大的追求产生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造成了伟大的业绩。“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精神积累,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够熊熊燃烧,成燎原之势,总的来说得益于延安革命摇篮里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谁服务、为谁革命,这是决定一个政党性质和军队宗旨的首要因素。在《论联合政府》中,毛主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这也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也必将是成功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胜利的“法宝”。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到我们日常工作的始终,一方面要提升为报社广大干部职工服务的意识,用我们真诚微笑和人文关怀,为报社的通信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二、“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35年10月,中
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确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时代虽然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那段遥远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磨练了意志。延安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我也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这充满新希望、新挑战的人生征途上,能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切实把延安精神化作奉献国家的工作激情和对党的事业更加执著的信念与追求,在解放思想上首先“热”起来,在为人民服务上首先“动”起来,在艰苦奋斗上首先“严”起来,勤奋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我的忠诚、汗水、激情、创造,为报社的全面事业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