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申报指南

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申报指南



第一篇: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申报指南

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申报指南

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申报事项: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负责机构:高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局 法律法规依据:

㈠《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

㈡《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2_]88号)

㈢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审批范围和条件:

㈠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和镇认定条件

1、政府出台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配套政策;

2、制定了产学研结合长远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或专项计划。政府财政投入经费设立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针对本地产业发展需要,与部属高校或省属重点高校签定全面产学研合作协议;

3、政府成立或指定专门的产学研结合组织协调机构。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有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产学研结合工作。

㈡省部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认定条件

1、已建立校(研)企产学研战略联盟机制,并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2、部属高校作为技术提供方应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并有固定的研发人员参与基地建设;

3、技术需求方应有明确的技术需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能为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良好的研发条件;

4、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具有国际先进以上水平,完成后能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㈢省部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认定条件

1、部属高校作为技术提供方应具备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并有固定的研发人员参与基地建设;

2、技术需求方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有专职领导和固定工作人员负责产业化基地建设,产业化配套资金落实;

3、产业化基地从事的产业特色明显,产品市场规模大,生产技术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通过实施后,产品技术水平超过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4、产业化基地能够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生产规模5亿元以上。

申报流程:

㈠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申请单位按照自愿的原则,填写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申报书,向本地区科技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示范市、区和镇的需提供本级政府的申请报告;

㈡申报书面材料一式两份和电子文档按属地管理原则由相应科技管理部门审核后上报省部产学研办。申报材料:

(一)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申报书(书面一式两份,电子材料一份);

(二)示范市、区和镇提供的本级政府申请报告;

(三)示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含建设方案);

(四)示范基地与高校合作的证明材料;

(五)组织管理机构、人员、资金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证明材料;

(六)申请企业需提供上一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

(七)其它必要的附件材料。

办结时限:按省科技计划项目统一进度安排

申请表格获取方式:省科技厅主页下载项目申报(任务)书 咨询电话:0668-2766126 020-83163947

第二篇:202_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202_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省部产学研合作经过202_年的组织实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开拓进取,扎实地推进202_年省部产学研工作,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办”)将围绕广东省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实施202_年省部产学研合作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广东省自主创新会议精神,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联合签署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2_‟88号)的具体要求,通过广东省政府和教育部的紧密合作和优势互补,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和新路子,进一步提高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办学水平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推动部属高校科技成果在广东的产业化,使广东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的产学研合作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1.推动部属高校的科技成果在广东的转化并实现产业化,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2.提升部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3.增强高校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4.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

三、主要内容

(一)招标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招标作为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增加的一个组成部分,招标项目通过向广东省企业公开征集需要解决的关键和核心技术难题,收集招标建议书,经论证筛选出招标题目后,进行公开招标。招标采取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由企业和政府组成联合招标方,省部产学研办组织部属高校参与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解决。具体招标程序按照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程序统一安排进行。

(二)重大项目。重大项目是由部属高校围绕以下内容范围撰写项目建议书(也可针对广东科技、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新的内容),省部产学研办从建议书中择优选择项目汇总形成202_年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的组织由省部产学研办通过公开重大项目申报指南,由广东的企业与技术提供方进行对接,共同申报产学研项目。主要技术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1.新型发光显示技术。重点支持半导体照明技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电泳显示技术等方面。

2.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下一代网络技术。重点支持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与高性能网络设备研发、IPv6技术、宽带多媒体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方面。3.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支持数字电视双向传输与交互关键技术及设备,数字电视互动应用及技术标准,数字终端产品。

4.动漫技术与Linux软件技术。重点支持计算机动画技术,动漫设计、制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基于Linux的应用软件。

5.核心芯片设计与制造。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芯片核心(IP核)技术开发与复用,IP核接口及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SOC相关集成电路新结构、可重构芯片设计、超高速电路设计,高性能编译化技术,封装系统芯片技术等。

6.精密制造关键技术与轻工装备。重点支持中高档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系统的开发;工业机器人和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高自动化程度生产线及装备;高性能伺服电机及伺服控制系统;陶瓷机械、刀具自动化生产线等。

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支持电子元器件、印刷线路板、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生产用的封装设备、光刻设备、高质量薄膜生长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等。

8.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重点支持发动机优化设计技术、自动变速箱关键技术、汽车控制与动力系统、汽车安全和故障诊断系统、车辆信息系统和导航系统研发。

9.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及技术。重点支持用于各类电容元件、频率器件,以及电子基板、封装和陶瓷集成元件的介电陶瓷;各类机电耦合元器件用压电陶瓷;微波、高频及抗还原介质陶瓷;电子陶瓷元件的小型化和多层、薄层化集成技术。

10.炼油副产物的再利用技术。重点支持原油提炼过程最终副产品石油焦的乳化技术以及在内燃机和柴油机上的燃烧技术。

11.高性能电子化学品。重点支持新型电子塑封材料、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高性能覆铜板基材,高分辨率感光干膜等。

12.塑料改性加工技术。重点支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类等高分子材料的增强、增韧、耐腐蚀和阻燃等改性及加工技术。

13.电子信息材料。重点支持高性能金属磁体、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光存储材料、高纯硅原材料制备、太阳能多晶硅与单晶硅制备以及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

14.先进金属材料制造技术。金属板材的精加工技术及应用,高性能镁、铝合金的加工技术,超硬合金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15.创新药物的研制。重点支持基因工程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生化药物、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生物芯片和诊断试剂等。

16.生物材料。重点支持人工关节、齿科材料、人体植入软组织材料、生物型人工器官、生物降解材料等。

17.农产品保鲜深加工技术与设备。重点支持大宗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粮油和特色作物深加工利用技术、南方特色果蔬深加工技术、畜禽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水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设备研制。

18.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重点支持近海生物资源补充增殖技术、海洋养殖生物遗传改良与良种选育技术、海洋药物及绿色产品技术。

(三)面上项目。主要针对我省产业升级换代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资源环保和农林海洋资源等领域进行自由申报。

(四)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和专业镇对接项目。组织认定一批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在资金、场地、人才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上具备开展自主创新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将按照《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具体组织实施。同时,组织专业镇和高校的对接,推进专业镇与高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签定镇校协议的基础上,选择能够提升专业镇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专业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和项目。

四、组织实施

省部产学研办将在3~4月份期间公布申报指南,并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程序进行项目的申报、评审和跟踪管理。

第三篇: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关于开展202_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产业界、教育界、科技界、金融界及政府部门各界人士和单位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为贯彻中央有关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指示精神,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促进会自202_年10月起,先后启动了三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共计批准31家基地、10家试点单位,对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

根据《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与指导办法》,现拟启动202_年“示范基地”申报工作。202_年“示范基地”的重点对象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并具有较好基础、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区域、园区和企业。申报方式是由区域(园区、企业)提出申请,填写《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申报书》(请下载相关附件),经相关上级管理单位推荐后,将申报书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促进会将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示范基地单位进行审核,审核结果经网上公示无异议后,将在今年第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上予以公布、授牌,并在相关媒体上发布。请各申报单位于7月15日之前将申报材料的电子版发至

邮箱;同时将相关纸质材料一式五份,加盖公章后寄至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联系人:肖桂华手机:***

电话:010-68988078 68987192传真:010-6898691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6号轻苑大厦10层 邮编:100048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二O一一年四月七日

第四篇:气象局申报**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自在我局落户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方便青少年为宗旨,以增长青少年科普知识为目标,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普基地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科普基地对外服务水平,为全市广大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科技平台,真正使基地成为延伸学校素质教育和拓宽家庭教育的有效阵地。

一、组织制度健全,队伍结构合理

为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对外服务功能,切实扩大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影响,给全市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场所。**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遵循服务青少年的宗旨和公益性原则,成立了科技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充实了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员队伍,建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养好的专兼职辅导员和管理队伍,明确了责任分工,建立健全了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并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宣传、工作措施,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学生沟通工作,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进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市教育基地又建立了同各中小学校的联系制度,每年不定期深入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同时,长期保持了科普工作人员校外兼职制度,基地又有2人被市三中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

二、科普宣传形式多样,活动突出特色

为积极加大科普对外宣传力度,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我们在全免费形式的基础上,采取“迎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宣传。

一方面认真接待来访的青少年学生。自成立以来,**市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先后接待了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如3月21日,市科普教育基地就一次性迎来了500多名中学生前来参观学习的,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了自动气象站、地震监测台和科普走廊等,并采用幻灯片等形式给同学们讲解了气象、天文、地理、地震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面对自然灾害开展综合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国庆假日期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接待来自全市10多个不同小学的学生参观学习。世界气象日前后,全市多所中小学校约千余名学生应邀来到市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基地工作人员通俗易懂地向给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气象、天文、防雷减灾等方面知识,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表示:通过到气象科普基地的学习,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丰富了学生科普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非常值得推广。

另一方面积极加大“送出去”宣传力力度,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每年,市科普教育基地都将组织3-4次防雷、天气预报、气象科技服务等专家为全市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在的科技宣传活动周中,受市地理学会和**三中的邀请,市科普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封明亮同志还亲自为**三中400多名学生和部分市地(来源:好范文 http://www.feisuxs/)理学会会员做了一次生动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受到热烈反响。

三、软硬件设施完备,有效整和资源

基地硬件建设方面,在保证基本活动场所——气象观测场和多功能活动室的基础上,又将市气象综合业务会商室和市气象影视中心和市气象科普宣传文化走廊纳入科技教育基地范围,进一步拓宽了科技教育基地范畴,使前来参观的学生活动空间更大,并能了解到更多科普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在保证青少年活动专项经费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活动经费,制作了专门防雷、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科技服务、综合防灾减灾等知识的宣传展版,添置了投影仪、笔记本、数码相机等宣传用品,强化了基地配套设施。

在基地软件建设方面,安排了专门的科普宣传员和解说员,负责科普知识宣讲。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更多、更好的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市科普教育基地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地工作人员和科普宣传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系统培训的同时,积极派出科普人员到北京、南京等地学习经验。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后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拓宽青少年科普知识这项中心目标任务不放松,以扎实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迎接一切挑战,为**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市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第五篇:气象局申报--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气象局申报**省青少年校外活动示

范基地汇报材料

**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自在我局落户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方便青少年为宗旨,以增长青少年科普知识为目标,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普基地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科普基地对外服务水平,为全市广大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科技平台,真正使基地成为延伸学校素质教育和拓宽家庭教育的有效阵地。

一、组织制度健全,队伍结构合理

为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对外服务功能,切实扩大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影响,给全市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场所。**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遵循服务青少年的宗旨和公益性原则,成立了科技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充实了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员队伍,建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养好的专兼职辅导员和管理队伍,明确了责任分工,建立健全了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并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宣传、工作措施,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学生沟通工作,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进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市教育基地又建立了同各中小学校的联系制度,每年不定期深入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同时,长期保持了科普工作人员校外兼职制度,基地又有2人被市三中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

二、科普宣传形式多样,活动突出特色

为积极加大科普对外宣传力度,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我们在全免费形式的基础上,采取“迎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

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宣传。

一方面认真接待来访的青少年学生。自成立以来,**市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先后接待了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如3月21日,市科普教育基地就一次性迎来了500多名中学生前来参观学习的,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了自动气象站、地震监测台和科普走廊等,并采用幻灯片等形式给同学们讲解了气象、天文、地理、地震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面对自然灾害开展综合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国庆假日期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接待来自全市10多个不同小学的学生参观学习。世界气象日前后,全市多所中小学校约千余名学生应邀来到市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基地工作人员通俗易懂地向给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气象、天文、防雷减灾等方面知识,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表示:通过到气象科普基地的学习,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丰富了学生科普知识,这种寓教于

乐的教学形式非常值得推广。

另一方面积极加大“送出去”宣传力力度,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每年,市科普教育基地都将组织3-4次防雷、天气预报、气象科技服务等专家为全市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在的科技宣传活动周中,受市地理学会和**三中的邀请,市科普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封明亮同志还亲自为**三中400多名学生和部分市地理学会会员做了一次生动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受到热烈反响。

三、软硬件设施完备,有效整和资源

基地硬件建设方面,在保证基本活动场所——气象观测场和多功能活动室的基础上,又将市气象综合业务会商室和市气象影视中心和市气象科普宣传文化走廊纳入科技教育基地范围,进一步拓宽了科技教育基地范畴,使前来参观的学生活动空间更大,并能了解到更多科普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科普教育

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在保证青少年活动专项经费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活动经费,制作了专门防雷、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科技服务、综合防灾减灾等知识的宣传展版,添置了投影仪、笔记本、数码相机等宣传用品,强化了基地配套设施。

在基地软件建设方面,安排了专门的科普宣传员和解说员,负责科普知识宣讲。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更多、更好的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市科普教育基地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地工作人员和科普宣传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系统培训的同时,积极派出科普人员到北京、南京等地学习经验。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后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拓宽青少年科普知识这项中心目标任务不放松,以扎实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迎接一切挑战,为**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做出更

大贡献。

**市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